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熱門】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
《道德經(jīng)》我認真讀了一年,每一段都是以前背過的,現(xiàn)在每一段具體的文字都忘了,只留下一點點體會,無法用準確的文字來描述。然而,在反思我的經(jīng)歷時,有幾點經(jīng)常出現(xiàn),記錄如下:
1、軟弱。
年輕的時候,我常說某某真的很神奇,但是到了他這個年紀,我就覺得他很正常。每當你認為你可以做任何事情時,你總是面臨著最終的苦果。我有點明白《道德經(jīng)》里的弱點是個好東西,因為我自己真的做不了神一樣的事,知識、思維、技能都是有限的。正是因為明白了原來的自己在理解、思考、能力等方面確實有限,所以要認真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為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處理好人和事。在每一次治療中,我都看到了一個從未謀面的人和事的閃光點。
2、謙虛和好奇。
正是因為我們感受到了自我極限存在的確定性,我們才明白自我是軟弱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我們的人觀察、記錄和整理出來的,構成了書籍和數(shù)據(jù)的文字記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的,所以記錄的數(shù)據(jù)會是片面的,后續(xù)的`結論更有可能是片面的。每當我看到一個記錄,我就開始試圖通過文本的表面來還原事實。當我無法回到錄制的場景時,我會有疑問。這大概是好奇吧。我在生活中通過書、人、事來學習,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東西,忽略了一些東西,得出的結論也不一定正確。當我沒有欲望,頭腦安靜的時候,得到正確結論的概率就越高;當我的情緒起伏不定,被貪婪、無知等雜念包圍的時候,我一定會得出一個偏差的結論,導致我陷入困境。每次得出結論,我總是多看幾遍,免得得出偏差的結論。這大概就是我認為的謙虛吧。
3、留著吧。
是陰陽中性線,屬于陰陽蟹。不至于走極端,但我覺得應該保證小我在最大的可能性里。因為我保留了最多的可能性,所以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能有最多的幫助,最多的解決方案,最好的處理環(huán)境,最后能得到最好的結果。走向極端意味著不斷減少自我獲得的可能性。極端的話,只有一條路:“痛苦之海無邊,回頭是岸”。
4、不勞而獲。
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想著沒事干的學習,沒事干的發(fā)展。有收獲,卻無話可說。
5、外來的東西一定要反過來。
如果你想少出問題,那就努力平時多出問題。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錢,你通常不會以錢為目標。想要大的成就,就要把平時的成就讓給伴侶,不要一絲一毫的成就。這是源于水靠近道路的事實。此刻的中國,因為嚴重西化,對外國的東西越來越渴望,所以無法乞求,內(nèi)心不平,偏見偏激。中國的追求是不敗的,在自己的環(huán)境中不斷修正最低下限;西方的追求是贏,這是在不斷提升自尊的環(huán)境下的最高極限。這個真的很有意思。
6、保持安靜。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他動的越多,消耗的越多。動作越頻繁,反彈壓力越大。在追求權力主宰的過程中,人是真的在做,天是看的。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2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jīng)》是一部思想深奧、內(nèi)涵豐富的哲學著作,貫穿歷史數(shù)千年,流傳至今,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chǎn)。今日,我抽空讀了老子《道德經(jīng)》一書,受益匪淺。 《道德經(jīng)》第二章,“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老子通過日常的社會現(xiàn)象與自然現(xiàn)象,闡述了世間萬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關系,論說了對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確認了對立統(tǒng)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則。處于矛盾對立的客觀世界,人們應當如何對待呢?老人提出了“無為”的觀點!笆且允ト司訜o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贝颂幩v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隨心所欲,而是不妄為,不去干擾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要以辯證法的原則指導人們的社會生活,幫助人們尋找順應自然、遵循事物客觀發(fā)展的規(guī)律。圣人用“無為”的自然法則來對待世事,警戒自己,他不是用空洞的語言來教訓別人。這就像天地一樣讓萬物按照自然發(fā)展而生長,他滋養(yǎng)了萬物并且不橫加干涉,撫育了萬物而不自夸自傲,萬物靠它生長但它并不據(jù)為己有它為世間萬物立下顯著功勛卻不自局其功。正因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績就不會失去。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其對立面,由此引申出“無為”的重要,它能使人獲得永久的成功,刻意的追求和占有,結果只能是失去。
樸素的辯證法,是老子哲學中最有價值的部份。老子認為,事物的發(fā)展和變化,都是在矛盾對立的狀態(tài)中產(chǎn)生的。對立著的雙方互相依存,互相聯(lián)結,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而這種變化,他把它認為是自然的根本性質。
《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能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這段話的意思大致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格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于發(fā)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老子以自然界的水來喻人、教人。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tài)與行為,不但做有利于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愿意去眾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別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老子認為,唯有做到不爭名、不爭功、不爭利,才不會有任何過失和過錯,也不會有任何憂患。水的特性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圣人與世無爭不主觀妄為,其結果是能獲得別人
得不到的東西,這是不爭的好處。要做到不爭,就要順應自然法則,只有效法自然,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才不會有過適和憂患。老子用水性來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有道德的人,就應當效法水的柔性,溫良謙讓,無私奉獻。
那么,作為一名白衣天使,我覺得確應如此!吧仙迫羲眴⒌衔覀冏鋈艘饷骼诼,襟懷坦蕩,謙虛謹慎。不但要樂于助人,不要求回報,還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恪盡職守,不盲從、不盲爭、不爭名、不爭利,將個人的價值體現(xiàn)在全新全意為病人服務當中去。老子教誨我們不爭,不是讓我們消極避世,聽天由命,他是在教導我們不要去爭權奪利,要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昂<{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它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它養(yǎng)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從不挑三揀四、嫌貧愛富。它映襯“荷塘月色”,構造洞庭勝景,度帆檣舟楫,飼青鰣鰱鯉,任勞任怨,殫精竭慮。它與土地結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與生命結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從不彰顯自己。作為一名合格的醫(yī)生,就應該如水般甘于清貧,樂于奉獻,用最謙卑的姿態(tài)去呈現(xiàn)水的柔韌與謙和,去呈現(xiàn)救死扶傷的神圣職責。厚德才能載物,我們只有用涓涓細流般無聲無息的關愛去滋潤每一個需要關懷的病人,我們才能完成一名醫(yī)務工作者最完美的篇章。
總之,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無為而治,任何時候做到寬容(設身處地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向善(對善良的人善待他,對不善良
的人也能善待他)、謙卑(要能如水的品質)、知足常樂(凡事適可而止,知足者富,安貧樂道,放下名利、放下虛榮、放下固執(zhí),多一些知足、寬容和快樂)。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3
在假期中,我讀了《老子》一書,談不上什么理解,只能說是一些感想、體悟。《老子》雖然并不是專門論述教育的文章,但是里面仍然有很多關于教育的思想。它意蘊深遠,讓人思考,常讀常新。
將老子的思想轉換到教育中來,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老子主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這與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異曲同工。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應該順其自然,而不過過分強調(diào)主觀意愿。教師的權威應該不被兒童感知到,這才是最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都要處于謙虛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自然之道。這些思想,在我們這個年代應該進行批判性繼承。
在我們的教學上,如果孩子在課堂上走神,當然可以直接批評:“某某,注意聽講!”老實膽小的可能嚇一跳,趕快坐好,但過一陣可能又故態(tài)復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會臉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嚕咕嚕地嘟囔,雖然老師是好意,但傳遞到學生心里卻成了惡念,課堂的氣氛就有了火藥味。有時課堂上學生竟然和老師頂嘴,僵持起來大家都下不了臺。學生肯定是不對的,但如果老師“曲則全”,表揚旁邊的同學來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請走神者回答一個問題,旁敲側擊地暗示一下,同樣是批評提醒,轉一個彎,大家心平氣和,彼此相安無事,這樣豈不是更好?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問題要辯證地看待。正所謂福禍相依,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應該抱著一種平常心,順其自然。更進一步來講,要將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長的歷程,將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轉化為自身生命的體驗中來。對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態(tài),不要過分關注榮辱得失。這樣的話,才能做到通過無為達到有為,通過不爭而沒有人與之爭。
低頭靜想,學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揮棒去質疑解難。他們還會體會到求知的快樂嗎?
教育,是要遵循規(guī)律的,就像道德經(jīng)里所講:“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比f事萬物,都各有其根本,安靜平和地遵循它,等待它,順應它。放在教育上,我想,是不急不躁,是盡力而為,順其自然。
成長是個緩慢的過程,教育也是個緩慢的過程,就像老子所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在書中,有許多地方都是從自然現(xiàn)象引到社會道理。在論述君主要居于百姓之下就是因為大海居百川之下而容納百川。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逐漸丟失了這種敏感。我們?nèi)鄙倭藦募毼⑻幙吹览淼哪芰。這是一種洞察力,也是一種理解力,更是一種闡釋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鍛煉。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4
《道德經(jīng)》的大名自是從小就如雷貫耳,但真的把書買來看,還是在看了電視劇-仙劍奇?zhèn)b傳之后,在仙劍中,看著那些蜀山大俠每施一個法術就念道一句道德經(jīng),就覺得好帥好好玩,后來在書店看到就買了一本。
第一次看道這本書,其實和印象中有很大的落差。在印象中,這本道家第一寶典這么著也應該是一本厚好幾寸,重十來斤的大部頭。拿到手才發(fā)現(xiàn)只有薄薄一本,全文加起來一萬字都不到,翻開來看,雖然有譯文,卻還是像天書一般,晦澀難懂。不過雖然一開始不能看懂什么,讀起來卻有一股抑揚頓挫的美感。就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如“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本腿纭胺蛭ú粻帲侍煜履芘c之爭”總覺得有一股淡定的霸氣。就覺得好像讀完一句就能放出一個法術似的。
《道德經(jīng)》是中國古代哲學著作。又稱《老子》,被道教作為重要經(jīng)典收入道藏。全篇共81章,分上、下篇,F(xiàn)在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其中有不少和生活有關的處世哲理,乍眼一看不覺什么,當真的去結合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經(jīng)歷,才感到那份如汪洋般的玄奧。
道德經(jīng)雖不長,卻也有很多的方面,哲學、政治、軍事及人生諸方面都有不少的論述,自己多少能理解的,能產(chǎn)生感悟的,其實并不多,道德經(jīng)給我最大得感悟,便是在它的'一個“虛”字。就好像數(shù)學中的零一樣,講究的是處下,是低調(diào),是一無所有,其實卻意味著∞的存在,有句話叫機會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虛”便是這樣的一種準備狀態(tài),手上不固執(zhí)的占有什么,才能隨時拿起什么。當零做為分母時,整個式子的結果便是∞。它告訴我們生活要留有空隙,以保持靈動,就像畫畫留白一樣,一幅畫的成功,不在于它畫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沒畫出什么,在于它隱含了什么,同樣,一次人生的珍貴,不再于一個固定的形式,路線,而在于,再于那存在于未來不可琢磨變數(shù),那份能通過自己不斷奮斗而產(chǎn)生的改變。
諸多經(jīng)典,若是每天都翻來覆去的看,縱然熟悉,卻也會有枯燥,放下,再拿起,才是趣味無窮,小別勝新婚。對于道德經(jīng),猶有這種感覺。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5
道德經(jīng)是一部言僅5000字的中國古代哲學巨著,它雖是老子所著,但也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是由老子從勞動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道是道理,德是品德。道德經(jīng)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道德經(jīng)既有社會科學,也有自然科學的道理。明白了道德經(jīng),個人、家庭、國家、世界都能夠少走一些彎路。保護地球,長治久安。
道德經(jīng)中的道與無為提到的比較多。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變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無為,就是事物在循著它的規(guī)律發(fā)展的時候,不要人為地干涉它。無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管,無為就是把握規(guī)律,順勢而為。
對于個人來說,道德經(jīng)的內(nèi)涵就是帶著一顆愛的心,隨性而為。不刻意去追求什么,盡量懷著善良的心去做事。一個人學會做人了,有愛的心,而且能夠認清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認真去做事,想不成功都難。
人必須有信仰,才會不容易偏離方向。有信仰,懂科學,就不會偏離方向。關于做人,一個小孩長為一個大人,它應該秉著什么信念來成長,我從我同學的博客中找到了答案,我認為非常經(jīng)典。
小寶,媽媽相信隨著你的成長你會懂得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你會接觸到這個紛繁的世界,你會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你會有自己對世事的判斷和鑒別能力,你也會有自己逐漸清晰的人生觀,媽媽不會過多地要求你和束縛你,何況媽媽至今也對很多事情感到迷茫和模糊,媽媽也在不斷的閱歷和成長,也還在逐漸修正自己的人生觀,但媽媽知道一點,人內(nèi)心要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做一個正直、善良、有愛心的人,媽媽也希望你如此,只有這樣你才能擁有內(nèi)心的堅強和力量,媽媽現(xiàn)在以及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對你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強大你內(nèi)心的力量,媽媽相信擁有了內(nèi)心的堅強和力量,你就可以是一個快樂的人,這也是媽媽唯一的訴求。雖然媽媽今天對你說這些還為時過早,但媽媽希望有一天你能讀懂的時候,別忘了媽媽的話。
對于一個家庭,那就是大家都懷著善心做事,而且不要把自己周圍的人往壞的想,你是一個好人,別人也沒你想的那么壞。互相理解,互相溝通,這樣就避免了很多矛盾和沖突。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也是要懷著愛的心,把握規(guī)律,順勢而為。舉幾個例子,比如龍澤站很多擺地攤的,有賣吃的的,有賣小玩意的,搞得周邊環(huán)境是不太好,所以,過一段時間,城管會過來清理一下,過一段時間又出來了。那么這件事情城管要不要管?我認為不應該這樣來管,那些人也都是靠勞動吃飯,辛辛苦苦出來賺點錢不容易,有的年齡也比較大了,整天被城管驅逐,不能樂業(yè),他們也是要生存沒有辦法,如果有更好的環(huán)境又好又體面的工作,他們難道非要在那擺地攤?而且地攤擺在那是有它存在的價值,有人買啊。如果不讓他們擺地攤,難道讓他們?nèi)ネ担,去犯?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讓他們擺整齊點,別影響交通,完了讓環(huán)衛(wèi)工人打掃干凈。對了,最近好像龍澤站又有擺地攤的了,國家也許已經(jīng)不限制了。勞動人民都是光榮的,尊重每一位勞動人民。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自己要尊重自己,人與人之間也要相互尊重。
關于淘寶網(wǎng),淘寶網(wǎng)有利有弊,淘寶網(wǎng)上有賣名牌假貨的,有買到假貨識別出來的,很生氣,恨淘寶啊,那這個假貨店應不應該關閉啊?不應該,因為有市場啊,很多人想少花點錢買名牌,那么買到了沒有識別出來他穿著用著很開心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淘寶里也有很多又便宜又好的東西,就看你會淘不會淘。淘寶門檻低,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yè)問題,為維護社會和平與穩(wěn)定做出了貢獻。
動車這東西,它也是順勢而生的,也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階段,為什么要修動車,村里掙不到錢啊,人都往城里擠,交通就擁擠了,就得修動車,動車架那么高,跑那么快,出事的幾率還是相對比較高的,F(xiàn)在動車不修了,國家開始發(fā)展中小城市了,保持平衡。
一個國家也是要懷著愛心,循著規(guī)律,順勢而為。
關于地球,科技發(fā)展與環(huán)境惡化似乎是一個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難道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nèi)祟,地球生物,甚至地球都要走向滅亡?
其實地球這個星球上生物的存亡,關鍵就看地球上的現(xiàn)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人類中善人與惡人的博弈,善人多了,愛護這個地球,那還有救,否則平衡一旦被打破,地球不行了,大家一起玩完。(補充一點,善人惡人都是相對的,善人也有做錯事的時候,惡人也有好的一面,他們有時也會變化,惡人變好一點,善人又壞了一點,或者更壞更好。)
宗教這個東西是個好東西,它教人心向善,雖然被崇拜對象的樣子不同,精神內(nèi)涵都差不多。但是宗教有它的局限性,宗教把被崇拜對象物化了,其實那個佛也好,耶穌也好,都不客觀,其實就是地球和地球周圍的大氣層。土地,水,空氣養(yǎng)育了地球上的萬事萬物。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就像一張巨大的錯綜復雜的網(wǎng)。其實凡事都有因果,只不過果出現(xiàn)的早晚而已,有的我們一眼就看到了,有的只看到了果,要追蹤不止一個物(包括人動物等各種客觀存在),跨越很久的時間,才能找到那個因。
平天下,并不是誰來統(tǒng)治天下,其實就是大家都懂得道德經(jīng)的精髓,那就是愛,愛所有的人,所有的動物,所有的植物,愛東西,珍惜東西,懂得分享,不浪費。愛地球。物盡其用,人盡其材。大家都做一個有愛心懂道理講道理的世界好公民,安居樂業(yè),沒有戰(zhàn)爭,團結和諧,這樣天下就太平了。大家共同愛護這個地球,把握規(guī)律,順其自然,地球也就保住了。珍惜地球,別到火星上去了,別把地球破壞了就一拍屁股走了;鹦巧嫌泻线m的水和空氣嗎,它那小小的地心引力在上面站的住么。珍惜你所擁有的,愛護地球,感恩地球。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6
長夜漫漫,路亦漫漫,時間真是白駒過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職場。
一年里,為了彌補自己思維方式的短板,剛畢業(yè)就花了7萬多的錢去學習財商課,情緒管理課程,企業(yè)家學徒課程;一年里,自己用休息時間賣過各類水果和堅果;做過項目合伙人,現(xiàn)在也正在嘗試自己做老板,鍛煉自己做項目的能力。所有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希望自己用勤奮和時間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也是需要恒心,耐心,慧心的路。站在23歲的節(jié)口,我很慶幸,自己有很多的時間和機會能夠彌補過去系統(tǒng)的漏洞。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會如期而至。
每次誦讀《道德經(jīng)》,都會讓我洗清自己腦袋中的概念,也都會讓我去思考,“強與弱”“好與壞”之間如同水流般靈動地變化;經(jīng)中說:“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古人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其實這也是一種智慧。他教我聚焦在讓自己快速成長的那個面上,他教會我看到剛畢業(yè)的`自己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倘若能夠踏踏實實地布局,勤勤懇懇地走過,時間終會回報自己很多。
每次誦讀《道德經(jīng)》,都會讓我去思考“無為而治”的境界,到今天,我才有所悟:“無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順應天道,結合天,道,法,人整個系統(tǒng)去完成,是真正的用系統(tǒng)來工作。他教會我要站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而非是自己的情緒作主導。比如剛畢業(yè)的自己,是職場的菜鳥,在23歲的節(jié)點上,是不太可能有作為,因此用心學習業(yè)務流程,努力學習,強大自己方為王道,而非證明自己有多厲害。我所從事的企業(yè)是一家經(jīng)營相對成熟的500強國企,他在選擇員工的時候一般選擇985/211的大學生,因此自己在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上是要比其他同事略遜一籌的,在這個平臺上自己是不出挑甚至是很不起眼的,這對生性要強和心性驕傲的我來說也是一種磨礪。
《道德經(jīng)》給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也滋養(yǎng)了我的心靈。有時候奮斗的累了,倦了,再去看看這本經(jīng)書,也會讓我抽離生活,工作上的煩惱!兜赖陆(jīng)》讓我感受到最本真的一股力量,他讓我覺得現(xiàn)在的日子過得還挺好的。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7
魯迅曾說,“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這無疑是對老子高度的贊譽。的確,老子作為一代偉大的哲學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間萬物的奧秘,展現(xiàn)了人生別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樣,老子被奉為中華文化史上的圣人,在20xx多年前,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時至今日,他的一些思想還一向被我們實踐著,追求著。
《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老子思想精華的凝聚體。它告訴我們,凡事要取法自然,僅有取法自然,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擺脫痛苦與煩惱;它告訴我們,“一”為萬物之始,得“一”便可得所有;它告訴我們,禍福相扶相持,無中能夠生有,要辯證的看待事物;它告訴我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它告訴我們,“功成身遂”,應對成功,應對金錢、權利的誘惑,不要迷失自我?老子以其文約義豐的短短五千言,教給了我們道的哲學,教給了我們處世之道,教給了我們治國之道。
老子教誨我們要辯證的看待事物,宇宙間的萬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對立中存在,在對立中發(fā)展的。在必須條件下,事物是能夠互相轉化的。正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如果世人對于美、善的認識改變,那丑與惡的標準也就變了,正如難易相對、長短相對一樣。所以,世間沒有絕對的'真善美,也沒有絕對的假惡丑,有時,不好的事情不必須就是壞的,換個角度思考,也許另有一番天地。
老子還教誨我們物極必反,所以,強者要學會收斂光芒,以弱者居之,正如“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自居于弱勢、靜態(tài)而堅持一種彈性,促使敵對一方向膨脹、夸張發(fā)展以至成為脆弱,即產(chǎn)生盛衰的對轉,這也就是“強者下,弱者上”的道理,強者鶴立雞群,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弱者則不然,所以,人要學會收斂自我的光芒,學會韜光養(yǎng)晦。
老子還教給我們成功之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大事業(yè),要先從身邊瑣事做起,持之以恒,向目標努力。即使困難重重,暫時無法到達目的,也別氣餒,老子告訴我們“大器晚成”,再接再厲,終會成功。應對成功,要明白“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不要迷失了自我。如果努力了,卻沒成功,沒關系,老子告訴我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長久”,“知足之足,常足矣”,正所謂知足常樂。
老子還教誨我們,做事學會“慎獨”!疤熘,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千萬不要以為自我做壞事別人看不見就沒關系,須知,大自然是公平的,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對于處世,老子還教誨我們要“不盈”、“不爭”、“致虛極,守靜篤”,“柔弱勝剛強”。做到“無為而無不為”,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順其自然地去做,做到取法自然。
關于《道德經(jīng)》,老子還教給我們很多,如人際關系方面,告訴我們“善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貴其事,不愛其智,雖知大迷,是謂要妙”,善者能夠做我們的教師,不善者能夠教給我們智慧,學會應對善者與不善者;做人方面,告訴我們“上善若水”,水孕育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名奪利,擁有水的品德的人才是有最高德行的人;管理方面,告訴我們“知其白,守其黑”,立足一處,眼觀全局,全面研究問題。
《道德經(jīng)》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巨作,這些所感所想只可是是其冰山一角而已。仔細閱讀《道德經(jīng)》這部智慧巨著,反復推敲其中的奧秘,展此刻你眼前的風景將會別有洞天。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8
1、你如何理解“道法自然”?
答: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jīng)》的一句原話,原話應該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钡婪ㄗ匀患吹佬Хɑ蜃裱匀唬簿褪钦f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都是遵守自然規(guī)律的。道就是對自然欲求的順應。任何事物都有一種天然的自然欲求,誰順應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與外界和諧相處,誰違背了這種自然欲求誰就會同外界產(chǎn)生抵觸。所以在這里蘊含了我們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所謂“道”,就是宇宙萬物所必須遵循的一種規(guī)律!暗馈彼从吵鰜淼哪欠N規(guī)律就是“自然而然”,就是讓任何事物都能自由自在地得以展示。若能遵循或仿效“道”的規(guī)律,那么對待任何事物都不可勉強而為之,而必須要“自然而然”。只有具備了“無為”的思想,才能真正領悟“道”的內(nèi)涵,才能實現(xiàn)“無不為”的目標。宇宙天地領悟了“道”的內(nèi)涵,時時處處都能遵循、仿效“道”的規(guī)律,于是便把一個個生生不息的渾圓世界展現(xiàn)在了人的面前,使人類也在遵循、仿效天地的運行規(guī)律以求達到生命的“天長地久”。
因此,“道法自然”是天地萬物所必須遵行的根本屬性。宇宙間無論何種事物,都有著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特征。我們應該意識到的是:改造一個人的效果是有限度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試圖消除這些缺失,而是把他們的優(yōu)點合理地加以利用,盡量避免他們的缺失,并力圖幫助每個人在其獨特天性的基礎上持續(xù)進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人類社會也不例外,無論哪個國家,哪個黨派、團體,若是違反了“天理人倫”,不能做到“以百姓之心為心”,其結果也必定是自取滅亡。那些不遵循“道”所引導的“自然法則而任隨己意強行所為的統(tǒng)治者,必然要周期性地作出“失德”或“缺德”舉動,而是國家統(tǒng)治完全處于一種“不道”的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不道”的行為肯定不會維持多久,其結局也一定是悲慘的,這就叫做“不道早已”。
2、談談你當初選這門課時的想法聽了這門課將會帶給你什么? 答:
作為一個理科生,我對于人文類的知識了解不深,一直懷著學習新知識,認識人生哲理的心態(tài)來選人文類選課。《道德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大道科學圣典,也是我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老子著書是出于他救人濟世的慈愛之心和他的人生理想。其中道德經(jīng)與藝術的課符合了我內(nèi)心的要求,于是選了它,希望能在《道德經(jīng)》中收獲一些啟發(fā)性的養(yǎng)料,對生活有新的感悟。
學習《道德經(jīng)》這門學科雖然不久,而且內(nèi)容也不是簡單易懂,但在張劍偉教授的精彩授課中,卻大致了解了《道德經(jīng)》,和學習到了其中的一些人生哲理,這些知識都是我以前未曾接觸過的,所以這對于我來說的確是人生中寶貴的一課,使我受益匪淺。張教授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是加入了許多自己獨特的見解,他還積極向我們提倡每個人對《道德經(jīng)》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我們彼此之間應該多交流討論。在此,我就來說說學習了《道德經(jīng)》之后,自己的一些見解和討論成果吧!
《道德經(jīng)》的核心是“道”。它繼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并提出“天道自然無為”的無神論思想。《道德經(jīng)》文約意豐,視角獨特,思想深邃,內(nèi)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大而言之,它在治國理政、運籌用兵、處理國際關系、現(xiàn)代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小而言之,它是人們?yōu)閷W、修身、處理各種人際、社會關系的精神圭臬。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在老子之前,人們以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有神在統(tǒng)治著,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稱天帝。這種觀念,到了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時期才開始了變化。老子就是較早的從哲學方面有意識地、明確地否認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保ā兜谝徽隆罚┻@就是說,作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遠存在的。道的運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規(guī)律而運行。天地萬物都是由它產(chǎn)生的,它是宇宙的母體。
“無為而治”。老子的“道論”,基本上可概括為“天道自然觀”。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基本上是人當法道,順其自然。至于如何治理國家呢?他認為最好是采取“無為而治”的辦法,讓人民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用無所作為聽其自然發(fā)展的辦法,來達到治理好國家的目的。在老子看來,無為正是有所作為,“無為而無不為”, 就是這個意思。老子反對用刑、禮、智這些來治理國家,他反對加重人民稅收,反對擁有強大的兵力,他說過:“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保ā兜谌徽隆罚┧瑫r也反對工商業(yè),反對知識和文化。在老子看來,人類社會不要“圣智”、“仁義”、“巧利”,國家就大治了。這三種東西不足以治國,最好的辦法是,使人們著意于“樸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識,就可以沒有憂患了。
老子所向往的理想世界是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他說:“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第八十章》老子這一設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民迫切要求休養(yǎng)生息和減輕剝削的愿望。老子說過,人民為什么過著饑寒的生活呢?是因為他們的君主取賦稅多的緣故!懊裰,以其上食稅之多”(《第七十五章》)。又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七十四章》)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進步因素。但是,小國寡民的理想,卻是幻想,它是違反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但我們應當看到,老子的這一舉動是抨擊奴隸社會制度的不合理,它對后世的進步思想家、空想的社會改革家卻有著深遠的影響。
相反相成。老子學說的精髓,是他光輝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觀察了自然界的變化,生與死、新與舊的相互關系,觀察了社會歷史與政治的成與敗、福與禍等對立的雙方的相互關系,發(fā)現(xiàn)了事物內(nèi)部所具有的一些辯證規(guī)律!兜赖陆(jīng)》一書中,還深刻地論證了相反相成和物極必反的道理。老子說過,有和無是彼此相生的,難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長和短只有彼此比較才能顯現(xiàn)出來,不同的聲音產(chǎn)生諧和,前后互相對立而有了順序。總之,老子承認事物是在矛盾中發(fā)展的。物極必反,是說事物在變化中向它相反的方面過渡,到了一定的時候就完全成為相反的東西。因此,老子一再告誡統(tǒng)治者,必須去掉那些極端的、過分的措施,否
則,就會使事物走向另一個極端,結果就會喪失天下。他認為,高明的統(tǒng)治者必須懂得以柔弱勝剛強的道理。為了證明以弱勝強,以柔勝剛的道理,他舉了許多的例子。他經(jīng)常用水來比喻自然力量的偉大,比喻人類高尚的品質。他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保ā兜谄呤苏隆罚┮馑际钦f,天下萬物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能勝過水的,這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柔的戰(zhàn)勝剛的,弱的戰(zhàn)勝強的,天下沒有人不懂的,可是沒有人能做到。老子認為在發(fā)展過程中柔弱的是不可戰(zhàn)勝的,這對于促使人們認識新生的力量是不可戰(zhàn)勝的道理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當然,老子的自然辯證觀是直觀的、原始的、樸素的、缺乏科學的論證。同時,他的辯證觀還缺乏不可調(diào)和的斗爭精神,這是他受了時代和階級的限制。盡管如此,《道德經(jīng)》中光輝的思想火花,是很值得我們珍視的一份歷史遺產(chǎn)。
我們應該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去看待和學習《道德經(jīng)》,老子的思想不是全都是正確的和科學的,但是仍有很多哲學思想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仍有借鑒意義;蛟S,在日后的生活中,《道德經(jīng)》會助我邁向成功的彼岸。
3、如何理解老子的不敢為天下先?
答:
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說這話,其實也是老子出于對道家哲學理論的服務的需要。老子強調(diào)“不爭之德”,強調(diào)“無為”,強調(diào)“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所以他認為,人應該不敢為天下先。用一個現(xiàn)代流行且通俗點的話說就是要“低調(diào)”。老子這樣說是有他充分的理由的,他說“木強則折”,強調(diào)“貴柔守慈”認為柔弱的東西才是最強的,他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作類比論證,老子他本人最喜愛的物象也就是“水,風,嬰兒”認為他們才是真正的強者的存在,才能長久常保。而柔弱的東西都不喜歡去逞強,不喜歡去爭斗,因此他們才能天長地久。所以類比到人的身上,老子也強調(diào)“人須柔弱”需懂得不爭,也就是懂得“不敢為天下先”!用老子自己的話說即是“用于敢則殺,用于不敢則活”。我們也可以注意到自己身邊的真實情況,真正長壽常保的人,常常是那些仁慈,性格柔順的老人。客觀分析一下,柔順的人,雖然很難給人英雄氣質的快感,但是卻是親切而可敬的;他們不會因為莽撞而喪命,也不會因為幾級和別人爭搶而被別人暗算所以在外在上,就少一些客觀上的損害;而就主觀上來說,一個性格仁慈柔順的人,心態(tài)比較平和,內(nèi)心常常會波瀾不驚,甚至寵辱皆忘,效法自然,而這正是修身養(yǎng)性的妙處之所在,所以他們長壽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還可以注意到,老子前面還說,“一曰慈,二曰儉”其實這“慈”和“儉”也正是“不敢為天下先”的必要條件和外在表現(xiàn)。
而到了莊子,不但強調(diào)“不爭之德”,強調(diào)“不為天下先”,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推崇那些病態(tài)的,不為世俗人所看好的人及其狀態(tài),這點在《莊子·大宗師》里顯得尤為突出。正式那些“大宗師”具有先天的各種不足和生理的缺陷,沒有“敢為天下先”的生理條件和才具,所以才能頤享天年,才能為人敬重,才能成為真正的“大宗師”。老子提到的“慈”和“儉”都是中國人世代傳承的優(yōu)
秀美德。有慈悲之懷才有勇敢之心,有克勤克儉才有廣博釋懷,但“不敢為天下先”似乎有些消極之意。大多數(shù)人認為“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保守消極,沒有創(chuàng)新思想,代表了一種陳腐落后、不思進取的人生哲學。單從字義上理解確實如此。但是老子這里的“不敢為天下先”更主要的`論述是在“道”的層面,“形而上者為道,形而下者為器”,從老子的道家思想來看“不為天下先”與“無為而治”是一脈相承的。古人講究無求為安,安是本,變是末,變應是天變,人何以敢逆天而變。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規(guī)律。所以“不為天下先”應是在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前提下,天人合一的不為先。不動是無為,動是因勢而為,勢成而一切皆可為。所以“不為天下先”是不應違反事物的內(nèi)在科學規(guī)律的先。“不為天下先”也表達了一種審時度勢的哲學思想,這與孔子的“三思而后行”有異曲同工之處!安粸樘煜孪取币搀w現(xiàn)了古人在與自然和社會和諧相處的自然觀。因為在古代基本是農(nóng)耕文明,不破壞自然,保持農(nóng)民的安居樂業(yè)就是“不敢為天下先”的實質表現(xiàn)。
4、對下面的對話談談你的想法?
甲:“你難道不覺得老子這種無為的思想有些消極,感覺不是鼓勵人要有野心、有進取心么?”。
乙:“不會啊,順其自然要比功利地去想得到某些東西更好。” 答:
“無為”思想產(chǎn)生于老子的“道”。“道德”在 儒家的理論中屬于政治范疇,研究的是人的善惡問題,而老子的“道德”思想便截然不同了,他在《道德經(jīng)》中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哲學體系,而這個體系的核心“道”,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一種脫離了物質而獨自運行的抽象規(guī)律,是化生萬物的生命本源。老子曰:“人法地,地法無,天法道,道法自然!本褪钦f:人按照地的法則發(fā)展變化,地按照天的法則發(fā)展變化,天按照道的法則發(fā)展變化,道按照自然的法則發(fā)展變化。“道本自然”道出了老子之“道”的本根,而能用“法自然”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的思想便是“無為而治”。
老子所處的時代并不是一個祥和、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太平盛世,相反老子所居的正是禮壞樂崩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禍連年,諸侯割據(jù),民不聊生,統(tǒng)治階級強作妄為,貪求無厭,肆意放縱,違背自然以及社會規(guī)律,正如他所說的“民之饑,以其上食稅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痹谶@里老子提出了“有為”一詞,這主要是源于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情況,老子看到百姓饑寒交迫,是因為統(tǒng)治者苛捐雜稅太多,桿自作為,違背規(guī)律,不顧百姓的死活,“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虧!痹谶@種情況下的“無為”思想的提出,其實是極力的奉勸統(tǒng)治者要“無為而治”,不要殺雞取卵,不要過多的干預百姓的生活。
老子思想的核心雖是“無為”,但不是“無所為”,而是不以“為”為“為”,或者說不刻意去“為”。老子四十八章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無
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以至于無為。不足于取天下!币馑际钦f:“從事事業(yè)每天都能得到知識,從事修道每天都要損失知識。損失再損失,最終達到了無為。能做到無為就能實現(xiàn)無所不為。因此,要取得天下的人常采取無為的辦法,如為取天下而挑起事端,就沒有資格取天下!笨梢,老子的“無為”中暗含著為。
其次,“無為”思想并不是提倡什么都不做,其實他是指不妄為,不亂為,順應客觀態(tài)勢,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意思。無為的思想,首先尊重客觀事物的本性和法則,其次注重事物的變化,強調(diào)隨感而應、與時變化。并非人們所表面看到的所誤解的那樣,毫無作為,消極等待,只是聽從命運的擺布。老子真正的目的是通過無為來達到無不為的結果。以“無為”的態(tài)度去面對社會,去面對人生,一切事情沒有不上軌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我們只能找尋到它的規(guī)律,沿著規(guī)律來順應事物的發(fā)展。譬如老子的無為思想在中國政治上的影響表現(xiàn)為幾乎歷朝歷代都有的體養(yǎng)生息、無為而治,但施行這種政策的朝廷決不是什么也不做,他們必須做好軍隊和儒家的宗法論理這些部分。當然,“無為”不僅僅是對于統(tǒng)治階層治理國家而言的,對于任何人作任何事,對于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找尋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依照道和規(guī)律來辦事,不要妄為,不要亂為,自然沒有為不了的事情,這其中包含了樸素辨證法的思想。
數(shù)千年來,老子的“無為“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行為和人生觀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現(xiàn)代社會中,這個思想是否還有價值呢我們是否還需要“無為”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包含著對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深 刻理解,包含著對社會的有益啟示,它要求人們樹立一種超脫的忘我的思想境界:無私無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無為”思想不僅有存在的價值,而且需要繼續(xù)發(fā)揚。譬如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必須具備“無為”的思想,通過“無為”達到“無為而民自富”的目的。
小到一個國家,大到全人類和整個自然界,“無為”思想都有正確的實際意義,人類步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工業(yè)文明嚴重地破壞了自然界的平衡,人類擁有的核武器足以毀滅地球多少次,人類的“有為”違背了“無為”的自然規(guī)律,必 然要遭到自然界的懲罰,面對人類和自然界的矛盾關系,我們不止一次地想到了幾千年前的老子那雙睿智的眼睛和充滿智慧的思想。當今重新將老子的思想運用于重構人與自然界的和諧關系上可以發(fā)揮很大的作用。飛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另一方面使人類掌握了可以毀滅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力,F(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最大負面效應就是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惡化的問題,它不僅嚴重制約著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而且愈來愈明顯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如何使人類與自然界實現(xiàn)“雙贏”的狀態(tài),成為人們?nèi)找骊P注的話題,而老子的“清靜無為”的思想在此領域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這個思想對于我們解決今天的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問題,重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無疑具有深刻的啟迪。老子追求自然無為的人生境界,反對利欲觀和人為因素對人的天性和物的本性的扼殺,表達了對人的生存本身的深切關注,追求自然無為的生存境界,主張?zhí)、地、人都統(tǒng)一于自然而然的道。人的生存并不是一種現(xiàn)成的目的,不能僅靠外在手段維持住。生存本身是一個自然的進程,有其順其自然的構成態(tài)勢,生存之道才是終極之道。老子也主張“小國寡民”、“見素抱樸”的自然無為思想,并不是讓人類退回到原始社會狀態(tài),只是強調(diào)一種自然的生存境界,這個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前面己經(jīng)提到過,老子所說的“無為”,絕不是無所作為之意,而是指人的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9
學習了老子的《道德經(jīng)》,自己受益匪淺。該書不僅是道教的寶典,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經(jīng)世之作。作為充分體現(xiàn)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jīng)》,用不多的字數(shù),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的認識。揭示了事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真的是博大精深,義理淵明,在《道德經(jīng)》里,道指的就是規(guī)律。而道家思想對規(guī)律的最根本的見解就是“規(guī)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對待規(guī)律的根本態(tài)度是“充分尊重規(guī)律,然后才是利用規(guī)律”。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而這種探索與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計劃、有科學根據(jù)的,它不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影響也遠遠超出了中國的范圍。由此可見,道家學派對規(guī)律是十分尊重的,這在幾千年前的中國是很難能可貴的,這種辯證法雖然很不健全,但卻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從小了說,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具有指導意義;從大了說,對自然、對社會、對國家的整體建設,具有非常久遠的指導性,F(xiàn)在全球環(huán)境災難的普遍,就是人們不注重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展,人為地破壞環(huán)境所造成的。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不管別人是善是惡,都能一視同仁這是一種美好的品德。而要做到“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需要何等的勇氣!老子的眼光不僅在于教善人和圣人如何不與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圣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惡從善,最后達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以前,我與別人交往時,總是以自己的原則判斷別人,然后決定是否與之交往,F(xiàn)在學了《道德經(jīng)》,明白了自己的錯誤作法,我開始以新的態(tài)度來交朋友。現(xiàn)在,我周圍有了更
多新朋友。朋友多了,交往多了,心情也好多了。
老子對人生的認識有個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對每個人都有反省的必要。人,都是社會的產(chǎn)物,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和理解,必須經(jīng)過一段漫長的人生經(jīng)歷。所謂“慈”,就是要有一個博愛之心,愛自己這是第一,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無從談及愛社會、愛他人,反過來講,過分的愛自己,就是自私。在這里,老子給我們指明了一條通天大道,只是他沒用語言說明,愛,不但愛好人,也要愛壞人,世人都愛,這是“慈”的基本內(nèi)涵。有了一顆無限愛心的人,接下來就是要用反省功夫去認識世界上的種種事物。用一顆純正無邪的心去感悟世間的萬物,從諸事物的表現(xiàn)去發(fā)掘其根本的內(nèi)涵,這就是“儉”的功夫。“不敢為天下先”,并不是不能領先的認識事物,對客觀事物的認知總得有個先后,在認識上不能人人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那樣社會不會有發(fā)展,老子的教誨也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認識事物,不能標新立異的只是一味的教條,只有參考了不同的認識論,將眾人的思想融會到自己的思維中,才不至于片面和教條。
對《道德經(jīng)》一書的理解還很膚淺,但是認真學習,能讓我受益的地方多之又多,會影響到各個方面,要不斷地揣摩,慢慢地體會。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0
讀道德經(jīng)已經(jīng)仔細讀了一年,每一段都以往背誦過,可是此刻竟然也忘記了每一段具體的文字,僅有一點心得留下,我也沒法用準確的文字來描述它?墒怯袔c在結合我的經(jīng)歷進行反思的時候經(jīng)常出現(xiàn),記錄如下:
1.守弱。我以往小的時候說某某人真厲害,可是等我到了他那么大年紀的時候反而只是認為他是平常人。每當認為自我無所不能的時候,總是自我面臨最終的苦果。我有點明白了,道德經(jīng)里說的弱是一件好事,因為我一個人真的不能做到像上帝一樣無所不能,我的認識、思考、本事都是有必須限度的。正是因為我明白了原先自我真的是有限度的認識、思考、本事,所以對待所有人所有事都要認真去對待,因為這么有限的我必須要盡全力才能夠把人和事處理好。在每一次的處理中,我看到了人和事的閃光點,我沒有遇到過的。
2.謙虛與好奇。正是因為感受到了自我的限度存在的確定性,所以明白自我是弱的。世界的萬物是經(jīng)過我們?nèi)说挠^察,記錄,整理構成了文字記載的書籍、數(shù)據(jù)等?墒俏覀兠總人都是有限度的,所以記錄的資料也會是片面的,隨后構成的結論更加的可能是片面的。每當我看到一個記錄的時候,我就開始透過文字的表面嘗試去還原事實,當我回不到記錄的場景的時候,我會有疑問的,這個大概就是好奇吧。我透過書籍、生活中的人和事學習,可是因為我的限度存在,所以我看到東西可能是我想看到的,忽視了一些東西,結論也不必須正確。當我無所欲求,心思寧靜的時候,得到正確結論的概率越高;當我心境起伏,被貪嗔癡等雜念環(huán)繞的時候,必須會得到一個偏離結論,這個偏離的結論將我引向困境。每一個經(jīng)過我的結論,我總是審視多遍,唯恐得到一個偏離的結論。這個大概就是我認為的謙虛吧。
3.守中。中是陰陽中和的線,是陰陽河蟹的,是不走極端的,可是我覺得應當是保證自我處于最多的可能性。因為守住了最多的可能性,所以面臨問題的時候我能有最多的幫忙,最多的解決辦法,最好的處理環(huán)境,最終我能獲得最好的效果。走極端就是不斷的減少自我獲得各種可能性,最極端僅有一條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4.以無事取天下。我覺得它十分有意思,于是我在想以無事求學,以無事求發(fā)展。在那里有所得,可是無以言語可述。
5.外物必反求之。想要少出現(xiàn)問題,那么平時就要力求多出問題。想要更多的財,平時就要不以求財為目標。想要大的.功績,那么就要平時就要將功績舍于自我的合作伙伴,自我不要一絲一毫的功績。這是從水近乎道的特性得出心得。此刻因為中國西化嚴重,變得越來越外物正求,所以求不得,心不平,偏頗走極端。中國的追求是不敗,是不停的修正自我處的環(huán)境中最低的下限;西方的追求是必須贏,是不斷拔高自我處的環(huán)境中最高的上限。這個真的是十分有意思。
6.守靜。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動的越多,消耗越大。動的越頻繁,受到反彈的壓力越大。在追求強權制霸的過程中,真的是人在做,天在看。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1
最近的傳聞,傳統(tǒng)文化將進入中小學課堂。對于四書五經(jīng)作為選修課或必修課以什么方式進行教學,大家有爭議,但一致的看法是讀典籍利大于弊。
馬云特別推崇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他常讀的是《道德經(jīng)》。他的工作包里總要放幾本書,其他書換得快,唯獨一本書一直不換,那就是不帶注解的最薄的《道德經(jīng)》。
馬云讀《道德經(jīng)》,不喜歡看別人的注解,而是自己讀自己悟。
他讀經(jīng)悟出了真正的'完美。20xx年冬奧會開幕式點火儀式,其中一根“冰柱”沒有升起,在全球一片罵聲中,組委會想了一個糾錯方法,讓小丑上臺“修”冰柱,既挽救了失誤,又加了一個小丑表演內(nèi)容。馬云看了說:“我突然明白了老子說的‘大盈若缺’的含義了。如果開幕式?jīng)]有發(fā)生意外,表面上看是完美,但誰會記住這次儀式呢?”他又說:“世上很多事,其實都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事物總會有缺,但恰好這缺可以陪襯這完美!
馬云讀經(jīng)讀出了智慧。馬云說:“從哲學理論的角度講,創(chuàng)新是無止境的,只是難易的區(qū)別罷了!庇幸换赜腥藛栺R云:“銀行建立和發(fā)展已經(jīng)這么多年了,該創(chuàng)新的銀行都創(chuàng)新了,我們真的還能創(chuàng)新嗎?”馬云回答說:“音符只有7個,而音樂家有千千萬,你懷疑過他們還能寫出新歌嗎?”
馬云讀經(jīng)讀出了明理。馬云常說,運氣是實力的一部分。他解釋說:假如有一天淘寶網(wǎng)的總裁和副總裁以及所有的高管同時離職,對于一個想晉職的人來說,是夠有機會的了吧,但運氣仍不會降到?jīng)]實力的人身上。
馬云讀《道德經(jīng)》,讀出了他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讀出了他自己的哲學思維和行為方式。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2
當今社會科學發(fā)達,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疤锰谜鋈耍ぬぬ崒嵐ぷ鳌钡暮袈暼找鎻娏。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誘惑呢?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jīng)》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職!
既然我們個體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暫,我們何不端正心態(tài)呢?靜心、凈心、盡心就是人們的三個不同心態(tài)層面。靜心:靜安人生坐標;凈心:凈處人生方向;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靜心,靜安人生坐標。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為修道之本!兜赖陆(jīng)》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強調(diào)了致虛守靜的修養(yǎng)!爸绿摗本褪且撵`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后才能“守靜”,通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yǎng)洞察力,才會“知常”,逢兇化吉。
“凈者,不污也”,天地萬物之間,潔凈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義很廣泛,老子《道德經(jīng)》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思是說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聲音使人震耳欲聾,美味佳肴使人饞涎欲滴,縱橫馳騁的心靈使人心態(tài)若狂,擁有貴重難得的貨物使人心驚膽寒。就從視、聽、味、嗅、觸、物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導致的嚴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意在教人約束,收斂人們的貪欲之心。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3
《道德經(jīng)》通篇潛藏的一個主題意識是,反對技巧,反對知識、反對亂為,主張靜待事務自身的發(fā)展,自然成。道家強調(diào)亂用知識、亂用技巧、亂用智力,是很危險的事情。不作為,無知識、無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張靠事物發(fā)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勞而獲,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幾千年來,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視為保守、落后甚至反動。我此刻認為這種看法可能是不識貨的體現(xiàn)。道家強調(diào)不作為,無知識、無智技的基礎是認為大自然自身會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發(fā)展,順著自然本有的發(fā)展事態(tài)、追隨自然的節(jié)奏是最聰明的做法。亂思、亂想、亂研究、亂動顛倒了本末,把人的參與視為自然發(fā)展的主要條件,其實事物的發(fā)展是事物的自然屬性,沒有人的干預就能自然發(fā)展下去,如果人過度干預會破壞事物最合理的自然發(fā)展。一個“有知者”在干預自然的過程中,造成的麻煩比產(chǎn)生的利益大得多!人類那點可憐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我個人認為道家的思想是十分高深的哲學,對投資有強大的指導好處。
道家強調(diào)明白最根本的道理、邏輯和規(guī)則后,務必要追求愚、笨、傻、呆,務必少做少為,少思少想,別求知、別發(fā)展智力、別發(fā)展技巧。嚴格來講,道家這個思想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不是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導。但是對投資來講,道家的這些觀點是最正確的。投資你想得越多,出錯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賠錢的風險越大,掌握的知識越多,自以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覺得自己聰明,亂為亂動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點知識,能不做盡量不做,投資成績自動提高。你明白終極的總道理就能夠了,你明白真正的本質性邏輯和法則就能夠,其他的東西能不明白就不明白,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明白太明白是有害的.。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個與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觀念:“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圣人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馑际钦f,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當?shù)娜プ非蟠笫,難事,而是有意識的不做大事,不做難事。他們做什么呢他們做的是比較容易成功的小事。對大事難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從簡單容易的方向下手,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不與高難度的問題正面交鋒,主動的避開高難度的問題。從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當?shù)臉嫿ㄒ粋大的格局,大場面。這樣因為沒有難度,就沒有太大的失敗可能性,不斷的積累小的成功就能實現(xiàn)成其大的目標。把老子挖出來進入中國股市,會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此刻經(jīng)濟,財務經(jīng)濟,金融學說,但他有大智慧,從簡單入手,從易處入手,避開難的和大的,從而終成其大。
這個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從不試圖跨越七英尺高的欄桿,我所尋找的,只是容我輕易跨越的一尺欄桿”。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難度的事,只做殺雞宰羊的事!問題的難度降低后,錯誤自然不會發(fā)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辦法是為其易,為其細,為其小,不為其難,不為其大,不為其煩,逐步積累在時間的作用下能夠成其大,成其功。這其實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4
用智不及無知
《道德經(jīng)》通篇潛藏的一個主題意識是,反對技巧,反對知識、反對亂為,主張靜待事務自身的發(fā)展,自然成。道家強調(diào)亂用知識、亂用技巧、亂用智力,是很危險的事情。不作為,無知識、無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張靠事物發(fā)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勞而獲,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幾千年來,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視為保守、落后甚至反動。我現(xiàn)在認為這種看法可能是不識貨的體現(xiàn)。道家強調(diào)不作為,無知識、無智技的基礎是認為大自然自身會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發(fā)展,順著自然本有的發(fā)展事態(tài)、追隨自然的節(jié)奏是最聰明的做法。亂思、亂想、亂研究、亂動顛倒了本末,把人的參與視為自然發(fā)展的主要條件,其實事物的發(fā)展是事物的自然屬性,沒有人的干預就能自然發(fā)展下去,如果人過度干預會破壞事物最合理的自然發(fā)展。一個“有知者”在干預自然的過程中,造成的麻煩比產(chǎn)生的利益大得多!人類那點可憐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我個人認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學,對投資有強大的指導意義。
道家強調(diào)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邏輯和規(guī)則后,必須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須少做少為,少思少想,別求知、別發(fā)展智力、別發(fā)展技巧。嚴格來講,道家這個思想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不是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導。但是對投資來講,道家的這些觀點是最正確的。投資你想得越多,出錯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賠錢的風險越大,掌握的知識越多,自以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覺得自己聰明,亂為亂動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點知識,能不做盡量不做,投資成績自動提高。你知道終極的總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質性邏輯和法則就可以,其他的東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為大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個與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觀念:“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圣人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說,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當?shù)娜プ非蟠笫,難事,而是有意識的不做大事,不做難事。他們做什么呢?他們做的是比較容易成功的小事。對大事難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從簡單容易的方向下手,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不與高難度的問題正面交鋒,主動的避開高難度的問題。從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當?shù)臉嫿ㄒ粋大的格局,大場面。這樣因為沒有難度,就沒有太大的失敗可能性,不斷的積累小的成功就能實現(xiàn)成其大的目標。把老子挖出來進入中國股市,會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現(xiàn)在經(jīng)濟,財務經(jīng)濟,金融學說,但他有大智慧,從簡單入手,從易處入手,避開難的和大的,從而終成其大。
這個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從不試圖跨越七英尺高的欄桿,我所尋找的,只是容我輕易跨越的一尺欄桿”。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難度的事,只做殺雞宰羊的事!問題的難度降低后,錯誤自然不會發(fā)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辦法是為其易,為其細,為其小,不為其難,不為其大,不為其煩,逐步積累在時間的作用下能夠成其大,成其功。這其實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5
《道德經(jīng)》是中國古代哲學著作。又稱《老子》,被道教作為重要經(jīng)典收入道藏。共81章,分上、下篇。此刻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其中有不少和生活有關的處世哲理,乍眼一看不覺什么,當真的去結合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經(jīng)歷,才感到哪份如汪洋般的玄奧。
道德經(jīng)雖不長,卻也有很多的'方面,哲學、政治、軍事及人生諸方面都有不少的論述,自我多少能理解的,能產(chǎn)生感悟的,其實并不多,道德經(jīng)給我最大得感悟,便是在它的一個“虛”字。就好像數(shù)學中的0一樣,講究的是處下,是低調(diào),是一無所有,其實卻意味著∞的存在,有句話叫機會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虛”便是這樣的一種準備狀態(tài),手上不固執(zhí)的占有什么,才能隨時拿起什么。
當0做為分母時,整個式子的結果便是∞。它告訴我們生活要留有空隙,以堅持靈動,就像畫畫留白一樣,一幅畫的成功,不在于它畫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沒畫出什么,在于它隱含了什么,同樣,一次人生的珍貴,不再于一個固定的形式,路線,而在于,再于那存在于未來不可琢磨變數(shù),那份能經(jīng)過自我不斷奮斗而產(chǎn)生的改變。
諸多經(jīng)典,若是每一天都翻來覆去的看,縱然熟悉,卻也會有枯燥,放下,再拿起,才是趣味無窮,小別勝新婚。對于道德經(jīng),猶有這種感覺。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1-15
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10-12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0-15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4-15
《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04-15
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01-22
讀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3-26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精】11-15
【推薦】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