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觀后感[匯編4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津湖》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津湖》觀后感1
《長津湖》的上映,不僅讓我們關注到了那段歷史,更深切的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慘烈。我們在感嘆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時候,也不會忘了無數革命先輩做出的偉大犧牲。
《長津湖》的下部《水門橋》,在官宣后收獲了不少期待,其實在電影的最后有一幕伏筆。
這其實就是“水門橋戰(zhàn)役”中犧牲的“冰雕連”戰(zhàn)士。水門橋的戰(zhàn)役比長津湖戰(zhàn)役更加慘烈,這究竟是個怎樣的故事?
長津湖戰(zhàn)役,在中國志愿軍將士們不畏犧牲的戰(zhàn)斗下,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全殲美軍大名鼎鼎的“北極熊團”,并將美軍層層截殺,美軍不得不狼狽撤退。他們從柳潭里,到新興里,到下碣隅里,到古土里,順著長津湖一路向南,但這一路上到處都是中國志愿軍的埋伏和阻擊。
當美軍撤退至古土里時,各部隊人數總計1。4萬余人,各型車輛達1400多輛,時任美軍陸戰(zhàn)一師師長的史密斯考慮到古土里比下碣隅里要小得多,不能讓這么多美軍士兵擠在一起,于是下令部隊經由真興里到興南港,從海上撤退。而在美軍南撤到新興里的線路上,有一個關鍵點位,是美軍南撤途中的必經之地,那就是水門橋。
水門橋位于古土里以南5。6公里,架在兩座山體之間。橋的跨度雖然只有8。8米,但下面是斷崖,海拔高度差有730米。距離對于全副機械化武裝的美軍來說不算什么,這個斷崖才是他們最擔心的。
長津湖水庫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到這里匯入四條巨大的管道內,以極陡的坡度伸向下山入河。四根管道之上的那座橋,就是水門橋。
跨過水門橋,再越過黃土嶺,就意味著美軍徹底逃離了長津湖地區(qū),而前面又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非常有利于美軍機械化部隊撤退。
所以,我軍想要將美軍陸戰(zhàn)一師徹底殲滅在長津湖地區(qū),就必須炸掉水門橋,以此來切斷敵人的退路。
時任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的宋時輪將軍下達嚴令:即便是有天大的困難,也要不惜一切代價把水門橋炸掉,將美陸戰(zhàn)一師阻隔在原地,予以全殲。
12月1日,志愿軍一支偵察小分隊就穿插到了附近,這些在風雪長途奔襲而來、凍得瑟瑟發(fā)抖的士兵思維卻依然敏銳,盡管這座橋在當時毫不起眼,但他們嚴格按照指令對橋梁進行了破壞,但兩天后,美軍的工兵又重新修建起了一座木頭橋。12月4日夜,中國士兵把自己埋藏在風雪和黑夜里,他們巧妙地躲過探照燈、照明彈和更多的警衛(wèi),悄無聲息地把更多的炸藥安裝在了被嚴密守衛(wèi)的水門橋上。在成功爆炸后撤離的同時,還不忘破壞了周圍可用的木料。但沒過多久,美軍的工兵部隊又在原橋殘留的橋根部,架設了一座鋼制的M2車轍橋。該橋主要由鋼制和木制的車轍板組合而成,可以架設其30米到50米跨度,橋面可通行40噸的M26重型坦克?吹綌橙巳绱丝焖俚丶芷鹚T橋,宋時輪有些著急了,第二十七軍第八十師組成了兩個連隊的“敢死隊”,200多名志愿軍戰(zhàn)士,一人帶著幾十公斤炸藥,迅速向水門橋趕去。
12月6日,戰(zhàn)士們借著夜色向敵人發(fā)起了突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將美軍二次恢復起的大橋連同基座全部炸毀,毅然決然的'中國軍人甚至連原橋的根本的基座都炸得干干凈凈。面對志愿軍的頻頻出手,美軍的心情可謂是七上八下,特別是第三次炸毀水門橋,讓他們感受到了深深的絕望。也直到此時,宋時輪認為美軍這次再也不可能通過水門橋了!
然而,這個身經百戰(zhàn)的將軍,還是低估美軍的基建能力了。面對窮追不舍的志愿軍,美軍拿出了解決方案,駐日美軍迅速向日本三菱重工下達命令,連夜趕制了8套M—2型鋼木標準橋梁套件,然后用8架運輸機,經過1000多公里的飛行后,投送到了美軍的防御陣地上。
修橋只要4套就夠了,但以防萬一,美軍要求多空投4套。結果,其中一套落入了志愿軍陣地,一套落地后嚴重變形,其他6套,都被美軍成功接收。
12月8日下午4點,一座全鋼結構、可以通過包括坦克在內的全部重型機械車輛的“水門橋”,出現在了被志愿軍炸斷的橋基之上。2個小時之后,陸戰(zhàn)一師先頭部隊抵達水門橋,開始過橋。
在美軍陸戰(zhàn)一師過橋的那一刻,史密斯師長卻突然猶豫了起來。盡管現在水門橋重新建好了,但美軍通過水門橋時,肯定還會遭到中國軍隊的伏擊。為了慎重起見,史密斯決定先派出一個小分隊前去偵查,然后再讓大部隊視具體情況緊隨其后。
從古土里到真興里陡峭的山麓上,只有一條僅能供一輛汽車通行的小路,在這條小路的旁邊有一處高地——1081高地。我軍深知,只要占領1081高地,就能封鎖美軍的退路!我軍早已派出部隊占領了這個高地,美軍也派出部隊準備在1081高地與我軍展開激烈的廝殺,但實際上,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1081高地,因為那一年的寒流特別冷,氣溫降至零下三、四十攝氏度。中國的士兵衣著單薄,有的人甚至沒有鞋,他們以戰(zhàn)斗隊形在自己的陣地上,堅守到了最后一刻,但戰(zhàn)斗還沒開始,很多戰(zhàn)士都被凍死了,成為了悲壯、感人的——“冰雕連”。
嚴寒的天氣,連志愿軍戰(zhàn)士連拼死阻擊的機會都沒有給!
1950年12月24日,美軍第十軍從興南港裝船撤離,次日志愿軍占領興南,歷時近一個月的“長津湖戰(zhàn)役”正式落下了帷幕。據戰(zhàn)后統(tǒng)計,美軍在長津湖地區(qū)受到了重創(chuàng),其陸戰(zhàn)一師滿編人數2。5萬人,戰(zhàn)斗傷亡約7000人,其中被俘和失蹤人員為2500人左右,凍傷減員達7300余人。
這就是偉大的中國志愿軍,雖然第九兵團未能在長津湖一戰(zhàn)中全殲美軍,且凍死凍傷萬余人,但我志愿軍官兵身上那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及超越生命極限的信念,卻是值得后世稱頌和弘揚的。
《長津湖》觀后感2
終于看了《長津湖》。
這是一個讓人不敢貿然碰觸卻又不容錯過的題材。因為這場發(fā)生在極度寒冷、志愿軍物資極度匱乏下的戰(zhàn)爭,是何等慘烈、殘酷而又震撼人心;因為那么多志愿軍戰(zhàn)士在極限情況下,以血肉之軀對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并取得了艱苦卓絕的勝利;因為在冰天雪地、高山峽谷里,數不盡的英靈為祖國而呼號怒吼;因為寒風呼嘯中的長津湖靜默無語,內里卻涌動著中國軍人一腔流不盡的英雄血。
影片中,伍百里、伍千里、伍萬里……伍氏三兄弟前赴后繼奔赴疆場。百、千、萬,這是無數中華兒女的一個縮影。
大哥伍百里沙場捐軀,二哥五千里捧著一抔骨灰還鄉(xiāng),三弟伍萬里打的一手好水漂。江南水鄉(xiāng)的小家棲身于漁舟之上。伍千里的軍哨聲驚動了滿船的鸕鶿。家園是靜美的,父母是沉默的。面對長子的捐軀,父母痛心而又堅忍。鮮血換來了和平,他們分到了土地,他們計劃蓋新房了,未來令人憧憬。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入侵朝鮮,將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平靜再次被打破。于是,好兒郎再度上戰(zhàn)場。
影片開頭一片靜謐,一山一水,一粥一飯,只言片語,勝過萬語千言,這都與后來的戰(zhàn)爭形成了鮮明對比。
家園有多美好,戰(zhàn)爭就有多猙獰。父母有多慈愛,敵人就有多兇殘。
場景中間的過渡,是一列飛馳的火車。新從軍的伍萬里站在拉開門車廂中,陡然望見了在崇山峻嶺中蜿蜒起伏的萬里長城,瞬間靈魂被震動。這是祖國的大好河山。如果說之前他的心里只裝著那個小小的家,只裝著馳騁沙場的大哥、二哥。而從這一刻起,他的心中已經有了天下,有了祖國的江山,那是靈魂的另一重底色。
這里也展現了影片的一個特色,盡量多采用鏡頭語言,而少用語言敘述。這樣一種詩意化表達,讓影片境界一下子壯闊起來。
當然,戰(zhàn)爭不是詩。古代詩中寫道:“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钡珣(zhàn)爭要殘酷多了,也荒謬多了。尤其是現代化戰(zhàn)爭,尤其是雙方技術裝備明顯不對等的現代化戰(zhàn)爭。
透過銀幕,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朝鮮戰(zhàn)場上,志愿軍對以美軍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幾乎是一場農業(yè)文明與工業(yè)文明之間的直接比拼。
當伍千里、伍萬里和戰(zhàn)友們在亂石灘上頭頂著敵機掃射,張小山當場無聲陣亡時,這樣一種格局開始顯現。無數次,當敵人轟炸機拋下炸彈將大地變成火海時,志愿軍戰(zhàn)士只能長久匍匐隱蔽,避免被發(fā)現;當敵人的坦克四處橫行、隆隆開炮時,志愿軍戰(zhàn)士只能用手榴彈、炸藥包來對付;當敵人吃著火雞、香腸,唱著“MerryChristmas(圣誕快樂)”時,志愿軍戰(zhàn)士只能每天啃一個凍土豆,冒著-40℃的嚴寒做敵后穿插……這樣的一種格局下,勝敗似乎毫無懸念。
然而,就是在這樣極其“不對等”的格局之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取得了勝利,全殲美軍王牌部隊“北極熊團”。這一戰(zhàn),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創(chuàng)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戰(zhàn)爭奇跡。
這場奇跡的背后,是無數個英雄故事。
最突出的是“雷公”。他一手帶出了無數個老兵,是戰(zhàn)士們公認的“雷爹”,卻還保留著幾分孩子氣,喜歡跟戰(zhàn)友開玩笑。他掌管著穿插連唯一的“重武器”——迫擊炮,深知志愿軍與美軍之間裝備的天差地別,卻還是揚長避短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他撲倒在冒煙的標識彈上,將其搬上車拉走,引開敵機轟炸,疼得不停哈氣。臨終前,他喊疼,說“別把我一個人留下”……這些都充分說明他是一個真正的人,而非符號化的.“鋼鐵戰(zhàn)士”。
電影中還有一些情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自學英文的梅生;摸索著學會駕駛坦克的余從戎;將打水漂技術應用于投擲手榴彈的伍萬里……這些都略帶一點傳奇色彩,但并不影響真實感,也讓故事更為生動,讓人物更加立體化。
而英雄并不止于他們。
從戰(zhàn)斗至最后一人仍抱著炸藥包沖向敵群的楊根思,到在風雪中集體凍死仍保持戰(zhàn)斗姿勢的無名戰(zhàn)士,再到那些在號角中沖鋒成片倒下的人群……他們都是英雄。他們?yōu)榱俗鎳,為了無數父老鄉(xiāng)親,拋頭顱灑熱血。隔著銀幕,能更感受到他們那顆滾燙而跳動的心。
英雄是打死敵人多嗎?
影片中借伍千里之口進行了回答:“有些槍必須要開,有的槍可以不開。”
去年,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報道中,一位92歲的志愿軍老戰(zhàn)士說:“我不愿意打仗,但我不怕打仗。”打仗,是為了讓下一代人不再打仗,和平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這是我們英雄的初衷,也是這部電影對于英雄的禮贊。
《單刀會》里,關云長扣弦獨嘯:“破曹的檣櫓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猶然熱,好教我情慘切!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撫今追昔,長津湖里,異國他鄉(xiāng),又奔流著多少中華兒女的英雄血。穿越七十多年時光,我們也需要一部電影,翻山過海,來為英雄賦招魂。
《長津湖》觀后感3
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zhàn)爭史詩般的影片,感觸頗深。這場規(guī)模宏大的戰(zhàn)役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戰(zhàn)爭史實。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zhàn)場。這場出征對新中國來說是首次出境作戰(zhàn),但卻并非是中國人第一次入朝作戰(zhàn)。縱觀中國歷史,能夠基本實現統(tǒng)一的朝代大都會在朝鮮半島打一仗,但這一次的出境作戰(zhàn)卻那么地特殊,不論是毛澤東還是任何中國領導人事前大概都不會想到,新中國剛剛建立便要經受如此嚴峻的考驗。當時的中國軍隊從未有出境作戰(zhàn)的經驗,更遑論需要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lián)合國”軍,這幾乎意味著要同大半個世界進行戰(zhàn)斗!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愿軍還是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出發(fā)了,雖然在當時人的眼中,這歌聲更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
六十三年轉瞬即逝,人們對朝鮮戰(zhàn)爭的了解也與日俱增。松骨峰戰(zhàn)斗、上甘嶺戰(zhàn)役等等都因各種文學或影視作品而為人所熟知,但論艱苦殘酷,論敵人之強大絲毫不在它們之下的長津湖之戰(zhàn)卻鮮為人知。如今這個遺憾終于被《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zhàn)長津湖》所彌補,它將六十三年前那場超越人類想象的殘酷戰(zhàn)役展現在了所有讀者的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長津湖發(fā)源于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這里作戰(zhàn)的志愿軍第九兵團是當時中國預備解放中國臺灣的王牌部隊之一。這樣一支擁有超強戰(zhàn)斗力的部隊,卻在戰(zhàn)役準備階段就遭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后勤混亂。從戰(zhàn)役準備階段,到入朝作戰(zhàn)都可以說極不充分。對此書中是這樣形容的,“在1950年這個朝鮮50年間氣溫最低的冬天,9兵團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zhàn)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攝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人!币灾劣谠谶@個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
天氣中,很多戰(zhàn)士還未投入戰(zhàn)斗就被活活凍死。這樣的極限嚴寒對于他們的對手——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第1師來說同樣印象深刻,書中引用的美軍士兵回憶錄形容道:“我們所到之處,冰天雪地,平均氣溫在零下20多華氏度。盡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擋不住刺骨的寒風。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憶韓戰(zhàn),總是想到那寒風刺骨的冬天。”但美軍畢竟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當志愿軍連吃個土豆都必須用腋窩暖化之后一層層地硬啃之時,美軍卻可以在感恩節(jié)肆意地吃火雞大餐。這樣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換了其他任何一支軍隊來恐怕都會絕望。
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庇纱丝芍,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一旦懷抱信仰,相信未來,就會無所畏懼,創(chuàng)造奇跡。因此,擁有堅強信仰的志愿軍創(chuàng)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在極寒的嚴酷境地中,連續(xù)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偉大奇跡。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后來更為慘烈的戰(zhàn)斗中讓世界震驚!
相對于志愿軍,美國軍隊的戰(zhàn)斗力往往被誤認為是現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帶來的,他們的自身的戰(zhàn)斗力似乎不值一提,不過是一些少爺兵,怕死且膽小罷了。可事實卻并非如此,在書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支與以往宣傳中截然不同的美國軍隊,在戰(zhàn)斗中,美軍與志愿軍一樣,都有著不顧一切的決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他們陷入重圍卻并不慌亂,雖然在撤退卻井井有條。他們的殿后部隊盡職盡責的擋住了志愿軍的追兵,摧毀了自己認為重要的軍事物資,他們的開路部隊按照命令,對每一個陣地發(fā)起兇猛的沖鋒。在一條橋邊,志愿軍舍生忘死兩次炸掉了這座橋,但都被美軍修好。但沒成想,神一般的志愿軍敵后偵察兵第三次炸毀了這座橋,這次連橋基都沒給美國人留下。可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后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梁。記錄展示了這兩支軍隊的可敬可畏之處,一支部隊把人的能力發(fā)揮到了極致,另一支部隊則展現了赤裸裸的工業(yè)暴力之美。這兩支軍隊用鋼鐵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這酷寒的冬天,迸發(fā)了一場足以閃耀整個世界戰(zhàn)爭史的戰(zhàn)斗。
實際上,對這場戰(zhàn)斗而言,窮究戰(zhàn)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不論是志愿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lián)敉嗣儡娺是美軍陸戰(zhàn)1師進行了一場成功地“敦刻爾克大撤退”,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雙方軍隊因為堅定的信仰而表現出的鋼鐵般的意志。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撐起民族的脊梁!
《長津湖》觀后感4
為期7天的國慶長假,全市各大影院迎來觀影熱潮。在眾多影片中,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第二次戰(zhàn)役中的長津湖戰(zhàn)役為背景的《長津湖》,無論是排片、熱度、上座率、口碑均一騎絕塵!堕L津湖》為何受歡迎?這成為許多市民討論的熱點。
觀影群體涵蓋各年齡段,高還原度激發(fā)愛國主義熱情
抗美援朝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fā)的朝鮮戰(zhàn)爭的一部分,也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家安全受到巨大威脅形勢下被迫出兵的首次境外作戰(zhàn)。中國志愿軍們用自己的血肉長城打出了軍威、國威,為積弱百年的中國重新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長達近3個小時的《長津湖》,是一部很血性、很提氣,具有陣容強大、高還原度特點的軍事題材作品,給觀眾帶來震撼、感動的同時,激發(fā)起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6日下午,世紀影城內等候觀影的市民多達數百人,經理陸金余表示,《長津湖》自9月30日上映以來,貢獻了70%以上的票房,可以說是一座難求、一騎絕塵。
相比往常中青年為主的觀影群體,今年國慶檔出現了明顯變化,即老年群體增量較大。
陸金余說,就《長津湖》制作水準而言,這是目前中國電影工業(yè)化水平最高的電影之一,業(yè)內人士評價其為“中國軍事題材電影天花板”。
“但據我觀察,《長津湖》的`火爆,最主要的原因,是國人對歷史的敬畏、對志愿軍將士的欽佩、對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致敬!毖矆鲋,許多觀眾眼噙淚水的場景一次次打動陸金余,“大家對家、國的情感和認知有了深度感悟,我們需要更多《長津湖》這樣的影片!
《長津湖》看什么?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4日18:15,邗江吾悅廣場星軼IMAX影城,走出影廳,王天翊的眼眶是紅的!笆堑模铱蘖,爸爸和好多人也落淚了,特別是雷公犧牲的那個片段!
今年高考,王天翊被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錄取,攻讀法語專業(yè)。
“終于明白每次志愿軍戰(zhàn)士遺骸回國的儀式為何如此隆重,因為他們值得!币粓鲭娪埃跆祚纯炊氖俏槿f里如何從懵懂無知的少年成長為英勇無畏的志愿軍戰(zhàn)士,想起了《覺醒年代》那些為了民族覺醒去戰(zhàn)斗的革命先烈、辜鴻銘說的中國人的精神、抗擊疫情時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祖國的努力下孟晚舟順利回國……
王天翊說,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學習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大無畏精神,繼承志愿軍戰(zhàn)士的家國情懷,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砥礪意志、頑強拼搏,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1日19:40,江都區(qū)文化館館長郭拓和朋友走進盧米埃影城。3小時里,郭拓飽含熱淚,倍受觸動。
1984年7月,作為我軍某師工兵營機械連戰(zhàn)士,郭拓赴滇參加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首批輪戰(zhàn)(老山)。1985年5月撤回時,該師犧牲348人,其中江都籍戰(zhàn)士7人。
經歷過戰(zhàn)火洗禮的人,對戰(zhàn)爭的理解更加深入,對保家衛(wèi)國的含義理解得更為透徹。
“看這場電影,是回顧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緬懷英烈。落后就要挨打,在任何時間,發(fā)展自己、強大自己都是硬道理!惫卣f,中國愛好和平,從不對外輸出戰(zhàn)爭,但面對敵人時,我們絕不能軟弱。
老師家長的“課外作業(yè)”:學習苦不苦?看看《長津湖》
揚州梅苑雙語學校初二(7)班班主任姚靜,在語文課后給全班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yè)”:在學習之余抽時間去看電影《長津湖》。
“同學們,我們都聽說過‘沒有十年寒窗苦,哪得梅花撲鼻香’這個道理,學習是辛苦,可現在這么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是怎么來的,我們學習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么,將來在大家的成長道路上遇到困難又怎么去克服?”
一連串的發(fā)問之下,姚靜為同學們提出了上述建議,“不要求寫觀后感,只是希望你們知道國家的那段歷史,了解志愿軍戰(zhàn)士的經歷,樹立自己的目標!
1日12:52,邗江實驗學校初二(8)班學生權振宇和妹妹、媽媽在金逸影城觀看《長津湖》。志愿軍戰(zhàn)士鋼鐵般的意志、一往無前的熱血場景,給了權振宇前所未有的感知。
影片里,楊根思和冰雕連的片段作為穿插簡短出現。回家后,媽媽給權振宇講述了兩個事件的經過,并上網查找相關內容作補充了解。
幾天來,權振宇常常跟媽媽討論電影的場景、交流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歷史,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打”。
“正是先輩們用血肉之軀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和平的生活。當下我們要不忘歷史,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開學前夕,這一小段觀后感,寫在了權振宇的筆記本上。
【《長津湖》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長津湖》心得體會09-30
觀看《長津湖》心得體會12-31
觀看電影《長津湖》個人心得06-08
長津湖的觀后感11-26
《長津湖》的觀后感11-26
長津湖觀后感11-10
《長津湖》觀后感11-29
長津湖觀后感04-26
《長津湖》觀后感11-28
長津湖之水門橋心得體會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