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心得體會12篇(優(yōu)秀)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1
我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信息技術學習,提高了信息技術學科整合的認識,更新了教學觀念。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技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huán)境。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出路,作為一名教師,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和必然性。
二、認識到,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計算機成為能以人類習慣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種新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并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按超文本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信息和學科知識,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當前科技發(fā)展異常迅猛,每個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F(xiàn)代化教學手段能利用多種媒體組合,優(yōu)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師首先通過自學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四、把信息技術與學科進行整合,可以改變教材的觀念和形式,改變教學環(huán)境、手段和方法,變革教學模式,有利于面向全體同學發(fā)展個性,有利于學生進行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緊迫的。
因此,教育技術培訓對我的教學受益匪淺,我們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教育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善于置疑,積極探索,大膽聯(lián)想,多方位,多層面地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使學科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這次自主學習學到許多新的知識,但是更讓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我還要努力學習,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我將
會對新課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會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搞好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2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整個社會生活的變革,文化教育更是首當其沖,信息技術課理所當然地成了學校教育的一門課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錯誤地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誤以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認為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已經很高,不存在提高的問題。然而課堂實踐和調查表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僅僅表現(xiàn)在對“計算機”本身的興趣,他們的目的在于上網、玩游戲甚至是聊天等,而對于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沒興趣。由此,就出現(xiàn)了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卻不一定能掌握好信息技術知識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認為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其對計算機的興趣發(fā)展為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較好地完成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任務。依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我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以精彩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文字編輯是信息技術課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不少學生會認為,文字編輯不就是“打字”嗎?只要會輸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連簡單的插入、刪除還沒有學會的學生也覺得它“沒意思”。所以在上“文字編輯”這節(jié)課時,我從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的關于文字編輯的內容入手,如報紙、電視、廣告語、手機短信等,使學生在體會信息技術對人類日常生活深刻影響的同時,感受到文字輸入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這堂課時,我以一幅事先做好的“我為奧運獻計策”的作品作為本節(jié)課的導入。從這幅作品中,同學們有了動手操作的要求,學生就需要掌握本節(jié)要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才能完成同樣的作品。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二、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是依據教育部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編寫的,其中對各學段的教學內容作了詳細的指導性的規(guī)定,但又非常地靈活,給廣大信息技術教師提供了非常寬的選擇余地。比如要求掌握“繪圖工具的使用”,對于一些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來說,需要教師的詳細講解,而一些對畫圖程序已經“玩”得很熟練的學生,對此則失去學習興趣。上該節(jié)課時,既要詳細講解本節(jié)課,又要適當地擴充內容,設置一些主題,讓初學者學得會,讓學得好的同學也吃得飽。如“繪圖工具的使用”這堂課,我不僅要求學生學會使用某一種工具,而且要求學生把繪圖工具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繪圖。對原先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層次較低的同學,可以使用基本工具先完成一幅簡單的圖畫,而對于學習還有潛力的同學,我就要求除了以上的內容外,再利用繪圖工具設置出一些特殊效果,如“一個文字有多種顏色、多種字體并存”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所有的學生就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又如,在講Word中“插入圖片”這節(jié)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制作的圖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手抄報、詩配畫等。學生看后,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樣才能做出這么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在介紹插入圖片的幾種方法的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圖片________的知識,如用數碼相機、掃描儀、網絡下載等,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教學的深入,學生在知識結構及掌握程度上存在差異。在教學設計中若缺乏周密的考慮,就會使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進而失去上課的興趣;或是讓沒基礎的學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勵和幫助他們主動地學習,充分發(fā)掘他們的潛能,使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擴展與提高。在講新課前,調查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據不同學生情況給其制定不同的學習安排。一般情況下,我讓大部分沒有基礎的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學習,而讓少部分有基礎的學生學自己想學的內容,這樣不同學生的需要能在一節(jié)課內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教學做到了因人而異、有的放矢。
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恰當地設計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欲望,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手段一直被喻為“教育教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但并不是說只要在多媒體教室上了課、使用了電腦、使用了投影就算是多媒體教學了,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單純的課堂教學,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我講《計算機的組成》時,這是一節(jié)不容易使學生感興趣的純理論的課,我從同學們見到過的計算機外觀入手,講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準確而幽默的語言,恰當的比喻,將抽象的名詞具體化,專業(yè)的語言生活化;并且為了強化記憶,還設計了一張圖,如“計算機五大部件”──我用五個圓圈來表示,將這五個圓圈按一定的位置來擺放,如“最靠左右兩邊的圓圈”──用來表示“輸入、輸出兩大部件”,像這樣的比喻形象而生動,使學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電腦知識,教學效果非常好。當然,這樣的課就要求老師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把信息課的任務分為三種:信息采集型任務、信息處理型任務和綜合型任務。在因特網教學中,部分網絡的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因特網直接獲取。這樣的任務是信息采集型任務,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并通過所獲得的信息學習相關知識。讓學生在Word中制作一個通訊錄,或是利用Excel電子表格對考試成績進行統(tǒng)計,這些都屬于信息處理型任務。綜合型任務一般放在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結束時,作為檢驗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讓學生將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關于“家鄉(xiāng)的變化”的知識做成演示文稿。這個任務中既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如通過各種方式獲取關于“家鄉(xiāng)的變化”的知識,也包含了信息的處理,如將所獲得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內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
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任務間的縱向聯(lián)系,盡量與學生所學知識前后呼應。如在“讓網頁靚起來”一課中,要求學生在Photoshop中制作網頁的背景;在網頁中插入自己制作的Flash動畫;給自己設計的演示文稿做上超鏈接等。這樣的綜合任務可以將原先學過的許多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既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又增強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2.盡量采用教材中未出現(xiàn)的例子,這樣可以擴展學生實踐的內容。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用教材中的例子進行自學,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內容是有限的,若整個教學僅圍繞已有的例子來進行,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靈活,因此在設計任務時,要動腦設計一些針對性強、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實例,來提高信息課的教學質量。
四、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在幾年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總結出一條經驗,“要讓學生動起來,就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在教學中,如果僅僅是“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如此循環(huán)往復,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會產生倦怠性,下半堂課的效果明顯不如上半堂課。開始學生還有積極性,最后有時就會“不知所為”,僅僅是“為做而做,為上課而上課”。這種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僅是被動接受,沒有發(fā)揮學生能動性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所以“允許他們犯錯誤”,就意味著教師不能僅僅是講解、演示,讓學生依樣畫葫蘆,而應該給他們發(fā)揮的空間。在學習怎樣刪除文本這部分內容時,我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請幾個學生集中進行演示,糾正錯誤,與全班同學分享創(chuàng)新成果。同樣的刪除,但幾位學生采用的方法卻不一樣。一位是用Delete鍵進行刪除,一位是用退格鍵Backspace進行刪除,一位是用剪切按鈕進行剪切,還有一位是用空格鍵進行刪除。這些不同的方法讓全班同學耳目一新,茅塞頓開。又如“繪圖工具的使用”一節(jié)的教學中,曲線工具較難掌握,為了讓學生掌握“曲線工具”的使用,先出示了兩條不同的曲線,讓學生觀察其不同之處,學生很容易看出,這兩條曲線一條是閉合的一條是不封閉的。我就進一步問,大家能不能自己畫出這兩條曲線,學生一致回答“很容易”。下面是學生開始繪圖,結果學生想了各種方法,但是鼠標拖來拖去,始終達不到目的;有的學生畫出了一條不封閉的曲線,老師讓他告訴大家制作方法。有的同學畫出了閉合的曲線,但他卻歸納不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允許他們不會做,允許他們犯錯誤,然后通過問答、討論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后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同學們歸納、總結,把同學們還不能完全理清的知識條理化。
實踐是創(chuàng)新精神與自主學習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自主學習,是訓練自學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學習的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而信息技術學習是一種操作技能與知識積累同時進行的學習。這種學習本身也有連續(xù)性的特點,在階段性的學習中,學生自主地進行知識歸納與總結十分重要亦十分必要。學生是學習主體,讓他們把自己的切身感受與全班同學共享,既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和總結能力。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一方面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xiàn),同時亦要做適當的糾正和輔導。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依葫蘆畫瓢”,按照老師教的步驟依次完成任務,而是啟發(fā)學生通過探索掌握方法并能靈活地加以應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尤其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傳統(tǒng)教育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循規(guī)蹈矩、亦步亦趨,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學習其本質是學生自己從各種特殊事例中歸納出結論,并用來解決新問題。它強調的是對問題的探究過程而不是現(xiàn)成的知識,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啟發(fā)學生,為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和提供幫助。但在探究學習中,教師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及時點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善于學習且樂于學習。
五、采用對比與總結
教學中采用對比,可以增強教學內容間橫向及縱向的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不同軟件間完成相似任務的對比,通過對比,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在學生掌握了Word中圖片、文字的插入方法后,在PowerPoint的教學中就可讓學生對比Word中的相應操作自己探索并掌握方法,在PowerPoint中掌握了超鏈接的方法之后,當學生學習網頁的鏈接時,也可采用對比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而迅速地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層的含義及應用目的等等。
對教學內容及時地做出總結,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總結過程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進行,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復制文件,可以采用多種不同方法來完成,在練習中請不同的學生給全班同學演示不同的操作方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操作方法進行總結。這樣既能調動全班同學的熱情與學習積極性,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六、及時評價學生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通常體現(xiàn)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任務的大小,讓學生單獨完成或以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完成。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查看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于完成任務好的學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肯定、表揚;差的也要及時鼓勵、適當進行指導,但在指導時,一定不要妨礙學生獨立思考,要引導他們主動思考、探索,以達到創(chuàng)造性原則的目的。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給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系列重大的變革課題。我們應將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圍繞“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學習,使學生終身受益。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3
上學期剛開學我們學習了信息技術課程新課標,加上自己一年的實踐教學,我得到了一些新的認識:
1、關于信息技術常規(guī)教學課應該怎樣上的心得:
“信息技術課堂怎樣控制?”、“如何讓40分鐘學生收獲的更多?”、“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轉換時怎樣將學生‘抓’回到課堂?”等等。這些一直是我經常遇見的問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平時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調控課堂游刃有余呢?下面提供幾種策略以供研討:
2、養(yǎng)成策略——正面強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上課習慣。
3、以退為進策略——順勢牽引學生思路,進行教學。
4、激勵策略——利用各種手段鼓勵學生,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回到課堂上來。
5、引人入勝策略——關鍵環(huán)節(jié),運用截然不同的教學形式形成反差,讓學生思路回到課堂。
6 、運籌帷幄策略——提前備好課(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教學準備、備好教學設備設施、備好教學中所用的教學資源),對所要發(fā)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7、關于課堂教學中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心得:
教師要深入理解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內涵,針對具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點,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并優(yōu)化組合、取長補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確保達成教學目標。
1、以“任務驅動”貫穿教學過程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xiàn)“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2、推行協(xié)作學習法
協(xié)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要求教師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以“學”為“主”,同時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建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
3、運用案例教學法
目前我們的機房大多具備多媒體電子教室功能,我們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講練結合,僅靠教師講,學生很難理解,而利用極域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中的廣播教學,教師邊講邊演示,學生就聽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實例作品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示一些實踐中做得較好的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得到感悟,引起共鳴。同時,教師可構建信息技術教育,將教案、課件和操作難點錄成視頻文件(可用“屏幕錄象專家”)放在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來瀏覽網頁和選取下載內容,使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
2 網絡互動教學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學的必要教學手段。
例如:采用先進的網絡教學軟件來輔助教學。在教學中,我們利用計算機軟件或自制課件進行演示示范,并結合必要的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練習中,教師可以運用“屏幕監(jiān)看”功能來監(jiān)看全體學生的操作練習情況,并針對學生的操作練習情況進行必要的輔導、提示,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在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操作運用情況時,教師可以運用網絡教學軟件的“文件分發(fā)”功能來進行練習題的分發(fā),讓學生在自己的機器上獨立完成相關習題的操作練習。學生在操作練習過程中,還可以運用“電子舉手”功能來尋求同學及教師的援助。教師亦可以運用“電子舉手”功能來檢驗學生練習的完成情況。學生還可以運用“電子郵件”功能向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教師進行必要的釋疑解惑。生生之間及師生之間亦可通過“電子郵件”功能進行相關問題的交流及討論,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2 自主學習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好信息技術的重要能力。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礎知識和具備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師的教就變得輕松了。在這兒學生才是真真正正自主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不過是教學過程中的配角。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在教學難點上突破,注重激發(fā)學生利用基礎技能創(chuàng)新學習的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3、關于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思想的心得:
談談學科整合,當今時代計算機及網絡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以致用”。這樣能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知識的重要性與實用性,促進學科的同步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也增長了知識面,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4
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guī)模,促進了教學現(xiàn)代化發(fā)展;從教學系統(tǒng)上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F(xiàn)代信息技術還沒有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對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單純強調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要為教學服務,而沒有研究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本內涵,所以造成只強調教育技術有形的媒體技術,而不重視教育技術無形的系統(tǒng)技術,忽視了數據處理及媒體資料利用等功能,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因此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信息技術給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種手段,為我們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可挖掘潛力。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又為我們提出了嶄新而豐富的總目標。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現(xiàn)代教學媒體普遍運用于美術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喚醒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營造美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從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學課件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課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圖象,還能呈現(xiàn)音頻、動畫、視頻等。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為個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臺,使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構想得以實現(xiàn)。利用信息技術,美術教師通過制作課件,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美術教師應多從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考慮,根據需要把一部分教學內容制成課件。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所有美術資料,如錄像、圖片等進行整理傳輸到計算機上轉化為數字信息。
二、利用網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對九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yōu)秀作品,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筑介紹》、《中國優(yōu)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yǎng)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學生通過網上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可以彼此交流觀點、共享信息,相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評價等活動,既有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應用,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品格。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5
在當今世紀,網絡技術發(fā)展迅猛,它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我經過這段時間的培訓學習,回想學習過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獲,使我感觸頗深。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識還是太少,應該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正如我們古人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通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掌握了信息技術等有關基礎知識及其應用,雖然不是面對面教學,但我依然覺得很充實。因為我在這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到了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遠程學習與學校學習有所不同,它是完全考自主自覺的一種學習方式。我認為要取得一個好成績,必須有端正的學習目的。作為一名教師,為了使自己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也為了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一直摸索著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
在這次的學習中給我的感觸還有很多很多,很難用文字表述,感謝這次培訓的老師們給我的支持和幫助,在今后學習中,我一定加倍努力,把學習到的知識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好的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以上就是我這次的幾點體會。我相信,只要不斷地繼續(xù)努力和學習,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chuàng)新的魅力。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yōu)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規(guī)律。在這里我們見識了很多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信息技術對現(xiàn)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yōu)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guī)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信息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獲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yōu)勢。
專業(yè)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6
一年前,當我剛剛走進北大附中的時候,當我第一次參觀計算機教室的時候,我還只是對先進完備的設備感到贊嘆,而絲毫不了解今后的一年中我將要學習什么,做些什么。在初中的學習中,我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可謂是少之又少,認為其全部只不過是在電腦上打字和背一些毫無用處的理論,到最后在會考試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但事實證明我錯了,我一次次的走進那上高中前極為陌生的計算機教室,一次次的對著電腦細心剪輯圖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編輯程序,我感受到了原本以為枯燥的學科,其實是多么的神奇。有趣的教學內容,精彩的教學方式,無不令我印象深刻。
一、 個人學習及學習內容的總結
第二學段的時候,我初上這門課,只覺得很麻煩,用簡單的幻燈片、Word文檔做一些報告、介紹什么的,課上的時間根本不夠用,常常要占周六日的時間花幾個小時來完成,費時又沒有技術含量。但隨著課程一點點地推進,我學習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與技術,而原本索然無味的電腦操作,也開始慢慢吸引著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業(yè)是搜索引擎報告,除去上課時間我用了整整八個小時才完成。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認為再熟悉不過的Word文檔,原來還有著那么多的功能;幾乎天天要使用的搜索引擎,原來還有著那么多的技巧。那次的作業(yè),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得分了,我利用網上找到的、老師所講的技巧查找從前沒有找到的資料,成功找到時的驚奇、欣喜,令我的`所學有了意義。再之后的圖片編輯、動畫制作,甚至于最后小組合作制成視頻,這些都是我從來沒接觸過的東西。開始做的時候,也曾經抱怨太費事、太難,但當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現(xiàn)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煙消云散了。雖然我的技術運用遠不夠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到位,但我對于電腦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收獲了很多。不單是在技術上,組織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雖然還有不足,雖然相比擅長計算機操作的同學還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經戰(zhàn)勝了過去的自己。
總覺得這一個學段過的尤為得快,九周轉眼就要過去了,剛學習編程時的迷茫、頭暈腦脹已經不復存在。編程對于學段初的我來說,可謂聞所未聞,課本上圖文并茂的講解只讓我覺得復雜深奧,自己設計一個程序,簡直是天方夜譚。做前幾個作業(yè)的時候,由于技術操作的不熟練,不單課上和中午的時間都放在了計算機教室,有時就連放學后也要在學校趕工。雖然是老師講過的最常見技術,雖然得到的只是最一般的成績,可是心里依舊有一種滿足感。也許程序的設置還很粗糙,也許程序的功能還并不大,但我已經超越了自己,并且在一點點的進步,這就夠了。不久前做的程序,由于突然的一個想法,讓我開始嘗試加入老師沒有講解過的知識,結果一做就是三周。無數次的嘗試,無數次的失敗,我曾經心灰意冷,曾經急得快要流出眼淚,還好,我終是堅持了下來。或許對于有些人來講那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程序,但在我而言,它是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思考性、嚴謹性、創(chuàng)新性,對于編程來說缺一不可,而這也正是我從短短幾周的學習中所學到的。所有的知識技能都是有相通點的,我相信通過信息技術課的學習,我所提高的不只是在計算機上的技能,更多的收獲,是與其相關的能力對我以后學習生活幫助。
我認為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內容,基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Word文檔及幻燈片的常規(guī)使用,圖片的編輯及影片制作,程序的設計編輯。而在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內容,就是在第二學段初學習的制作出游計劃書了。過去也經常去旅游,但大多是有旅行團安排,并沒有自己了解過,更不知道錢具體是花在什么方面的,而那次的學習及實踐讓我初步了解了出行的計劃方式,更鍛煉了我的綜合運用能力,也使我不禁想按自己的設計去旅游一次。相比其他的學習內容,我認為它更加貼近于生活所需,更能培養(yǎng)我們的能力。
二、 對老師及教學的印象感受
每次在知識教學中,因為不是自己動手操作很容易上課的時候聽講不專心,但我卻一直隨著老師的思路在走,我認為這是老師教學幽默生動的結果。還記得高中第一次上信息課,老師問“信息是什么?”這像是一個沒有標答的問題,根本沒有人舉手回答,眼看課就要僵在那里,大屏幕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課堂提問器”,在對于誰的運氣最不好的猜測下,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了起來,也開始有人主動回答問題。在每次的課堂上,老師總能用她的笑聲緩解知識課的枯燥與無聊,留給了我極大的印象。我認為老師的教學是很成功的,利用演示操作進行清晰明白的講解,讓從未了解過這些知識的我也能輕松理解,而且還不時的根據同學的需求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時候,一些設計上的突發(fā)奇想,總是會導致許多的疑難和問題,而老師只有一個,無法在同一時間解答不同人提出的不同問題。結果制作常常只能暫時擱淺下來,有些浪費時間。我希望老師上課的時候可以使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講一些知識,然后自己操作練習,最后再繼續(xù)進行知識補充,那樣的話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7
信息技術作為小學科,既有小學科的劣勢,也有大學科不具備的優(yōu)勢,我們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妄自菲薄。成敗與否,關鍵在于教師對待工作、生活和專業(yè)發(fā)展的態(tài)度。新課改的實施對教師來說既是挑戰(zhàn),更是機遇。信息技術教師能否與新課程共成長,實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取決于教師的生存態(tài)度?梢哉f,生存態(tài)度決定專業(yè)命運。我們可以把影響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生存態(tài)度分為五種,同時由于這五種態(tài)度對于一個教師的發(fā)展歷程具有一定的遞進關系,因此也可視為信息技術教師發(fā)展五步曲。
一、工作態(tài)度:付出一點勤奮,收獲一份認同。很多信息技術教師,既要上課,又要維護機房、管理多媒體教室,有的甚至還得給教師們做課件、拍照、干教務等。借用某教師的一句經典名言,“只要和電腦有關的都是我們的工作”。雖然很累,但只要是在自己的工作職責之內,我們都應竭盡所能干好。工作勤奮,得到學校和領導的認可是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石。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學校,新參加工作的教師被安排干日常事務,根本沒有上課的機會。所以,年輕教師不能好高鶩遠,應以百倍的勤奮贏得學校的認同,進而走向教學崗位。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扎實的工作作風,這是一個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
二、教學態(tài)度:聽進一句批評,贏得一些反思。有的教師不虛心,覺得這個上課不行,那個能力太差,總之對誰都看不上眼,更聽不進一句批評的話。如果以這種態(tài)度教學,再優(yōu)秀的教師也要退化成平庸者。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不但要學習、借鑒本組內教師的教學經驗,還要經常走出去,到其他學科組聽課、取經。在日常教學和研討活動中應善于傾聽別人的`建議甚至批評,從中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日積跬步、以至千里。謙虛謹慎、審視自我,這是一個信息技術教師的本分,更是專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要求。
三、學習態(tài)度:學習一點理論,寫出一點東西。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要想嶄露頭角,關鍵是自己要有足夠吸引人的內涵。無論多么忙碌,也別忘了學習,特別是學習教育理論,多關注新課程發(fā)展動向,勇敢地拿起筆寫點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哪怕你干得是多么不起眼的工作,只要捧出一篇發(fā)表的__,都會令人刮目相看。這就是教育科研,一點都不神秘,只要堅持學習,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靈感,人人都會成功。排除繁雜事務的干擾,做一名學習型教師,用審視的眼光看待教學,終將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思想火花,完成一個教師從教書匠到研究者的蛻變。一個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教師不但自己感到生活有品位,克服了職業(yè)倦怠,找回了職業(yè)幸福感,還會讓同事和學校領導刮目相看。做學習型教師、研究型教師,是一個信息技術教師脫穎而出的敲門磚。
四、專業(yè)態(tài)度:分清工作主次,著眼專業(yè)發(fā)展。有的教師抱怨整天忙于打雜,不是給這個修電腦,就是給那個裝軟件,誰都不能得罪,總之沒時間研究教學。那么,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既然上課,那么就應把教學放在第一位,次要事務都可以暫時放一放。如果分不清主次,即使你廢寢忘食地“工作”,恐怕也出不來成績。對教師來講什么是成績?教學能力的提升比什么都重要,這就是最大的成績。如果沒有時間研究教學,等到論文評選、優(yōu)質課評比等業(yè)務活動時,只能眼看著機會擦肩而過,到時候誰也幫不上你。權衡輕重,分清主次,著眼發(fā)展,這是一個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保障。
五、學科意識:樹立“維權”思想,共推學科發(fā)展。教師專業(yè)化的內涵是,維護教師的學科地位,保證教師的專業(yè)生存和發(fā)展。針對亟待解決的教師專業(yè)化問題,有專家提出:“新課改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苯處煈摼哂谐袚@一責任的使命感和緊迫感,而推動學科建設是完成這一使命的基礎。綜觀信息技術學科的整體現(xiàn)狀,信息技術學科地位和教師生存環(huán)境令人堪憂。很多學校沒有信息技術教研組,信息技術教師職責不明確,很多人兼職電教、教務等工作,在學校工作中充當了“萬金油”的角色。
如果信息技術教師整天被各種與教學不相關的事務淹沒而不能專心教學,又何談信息技術學科地位、教師專業(yè)成長!這雖是一個嚴酷的現(xiàn)實,但并不是不可改變的。這一問題主要源于學校工作長期的慣性,學校領導對信息技術學科建設認識的不足。我們應該在做好自己教學工作的前提下,自下而上向學校領導施加影響,爭取學校的認可和支持。其實,我們僅僅是要求和其他學科教師平等的工作環(huán)境,為的是能專心做好教學,但是,這點基本權益若想得到保障,卻需要信息技術教師的集體努力,需要課改專家的關注以及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理解與支持。重要的是,這是推動信息技術學科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8
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等問題是新課程改革首要考慮的問題。多媒體技術因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xiàn)形式和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xiàn)力,使人們對事物及其變化過程的理解與感受變得容易了,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被越來越多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
一、調整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學習,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圖形、圖像、視頻圖像、動畫和聲音等的綜合處理編制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激發(fā)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tǒng)教育單調模式,使快樂學習落到實處。這樣,學生們在輕松愉快之中明白了比較深奧的道理,學生覺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何樂而不為呢?
二、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 形象導入新課
進行新課的學習時,在導入中,枯燥地講解,或者是煽情地演說,都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了。那么,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則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學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教《月光啟蒙》這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媽媽那甜美的歌聲。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讓學生感受到母親柔和的美,受到藝術的熏陶。學生發(fā)出連連地贊嘆聲,而學生在課件的引導下,很快的進入了情景,這樣就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課,而學生則會興致高漲、聚精會神。我再開始新課的教學。這樣生動巧妙地導入新課,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
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學生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教學手段。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一課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平時的小事,了解母愛的偉大。而單純的說教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讓學生深刻思考。于是,我用課件播放了史鐵生的各種懷念母親的__,當時的情景令人激動萬分,心情澎湃,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和作者感同深受,心靈也受到了一次洗滌。不需老師多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了作者的思想。教學的重難點頓時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
時代在進步,有時教師捧著一本書,捏著一枝筆進教室,的確讓學生感到興味索然。沒有了強烈的感官刺激,調動不起學生的情緒;沒有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習就不能深入淺出?傊,恰當地選準多媒體的運用與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適當增強課件的智能化,就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獨立地、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才可以說是得多媒體教學之精髓。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9
二十一世紀是國際化、信息化的全新社會,也是“知識經濟社會”的時代,這就必然向教育者提出新的要求——開發(fā)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素質,發(fā)揮人的潛能。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是教師,教學又是一門有難度的工作,如何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是我們每位從事教學工作者應當深思的問題。
過去的課堂教學是由老師教學生學(被動接受),后來發(fā)展為我要學——我會學——自主學——互相交流學,這也是教學的必然發(fā)展過程。課堂教學模式也由學生的指名、輪流轉化為發(fā)言不必舉手,想說就說,井然有序的發(fā)言變成迫不及待的搶答,課堂教學更民主化,學生有了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在教學中我們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它有利于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但我認為過于頻繁就會適得其反,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時候用,討論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絕不能留于形式,以防止教學出現(xiàn)“浮躁與虛假”“課堂教學熱熱鬧鬧,結果卻為低效”等現(xiàn)象。教學工作也是腳踏實地、不斷革新的艱辛嘗試與實踐,絕不能使“有效教學”成了“面子工程”的化妝品。
新時代,新要求,新挑戰(zhàn)。讓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每一位同行樹立良好的形象,用愛心和睿智去譜寫自己的教育人生。
雖然很早以前就參加過課標、教材的培訓,但是以前在很多時候只是走走形式,自身并沒有真正走進研究與探索中去,F(xiàn)在我校要在開學初對所有的教師要進行專業(yè)的測試,我發(fā)現(xiàn)我對新課標認識還很膚淺,一次次的'自己研究,面對新的體制我在理解新課標時出現(xiàn)了不少新的問題,這些問題迫使我不得不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新課標,從而也有了更新的體會。
新教材編寫體現(xiàn)了“新”“實”“活”的特點。新主要表現(xiàn)在選材新、結構新;實主要表現(xiàn)在更貼近學生實際、更強調實際運用、更突出實用效果;活主要表現(xiàn)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處理和開發(fā)、教法學法要活潑、為生活化學習提供范例。這樣既拉近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關系,更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本身的個性,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與生活更貼近了。
使學生愿學樂學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新教材體現(xiàn)“新”“實”“活”三個特點,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新”“實”“活”三個特點,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尤其是在課堂上,如何使一節(jié)課鮮活。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曾嘗試這樣做:在閱讀教學中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盡量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在探索中體驗閱讀的快樂。情景創(chuàng)設的形式力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心理特征,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最好是能夠在共同的學習探索中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實踐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感情體驗的過程。老師不能為完成教學任務和所謂的教學秩序而剝奪學生探索和體驗的權利,而是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享受探索的樂趣,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體驗是個體生命獨有的心理過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允許有差異,不要把專家的實踐操作體驗強加給學生。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地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講對操作的了解,對結果的理解,對不同問題的見解;钴S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忘我的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樂感,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也使得教師的講課更富有激情與活力。
努力做到上課使人喜聞樂見,下課使人回味無窮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10
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它的作用在于構建一個學生學習的多維空間,信息技術的運用與現(xiàn)代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有密切的關系,使現(xiàn)代教學理論能夠得以充分地發(fā)揮,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yǎng)新的教與學的思維方式,啟發(fā)學生主體的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诙嗝襟w項目的學習是一種讓學生獲得項目設計,計劃和制作多媒體作品的教與學的方法,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一種新型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是一種思維工具,學習工具,任何思維和學習活動,無論哪個學科都離不開語言。但是小學孩子由于年齡特征,比較好動好問,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內認真端正的學習課本知識,因此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以其直觀性,綜合性,將課本中枯燥煩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但也不是任何環(huán)節(jié)都能由多媒體來實現(xiàn)的,也不是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這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如果整個教學過程都由多媒體來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識的重、難點。一般來講,多媒體應使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個人認為信息技術在拓展閱讀中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課文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推薦1—2篇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選讀,將課內知識有機的向課外延伸,更使學生學以致用,用自己已有知識
再去吸取更多的未知知識,既溫故又知新,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檢驗學生學習過程,一舉數得。
面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不斷更新,我在參與的同時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運用才能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實提高課堂35分鐘教學的.實效性?不是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希望在今后的實踐中能不斷探索,不斷獲取!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習體會1
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它的作用在于構建一個學生學習的多維空間,信息技術的運用與現(xiàn)代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有密切的關系,使現(xiàn)代教學理論能夠得以充分地發(fā)揮,對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yǎng)新的教與學的思維方式,啟發(fā)學生主體的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诙嗝襟w項目的學習是一種讓學生獲得項目設計,計劃和制作多媒體作品的教與學的方法,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一種新型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從事小學教學,小學孩子由于年齡特征,比較好動好問,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內認真端正的學習課本知識,因此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以其直觀性,綜合性,將課本中枯燥煩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但也不是任何環(huán)節(jié)都能由多媒體來實現(xiàn)的,也不是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這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而定。如果整個教學過程都由多媒體來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而抓不住知識的重、難點。一般來講,多媒體應使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
面對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不斷更新,我在參與的同時也有所困惑:到底如何運用才能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更有效的整合?真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是為了要用而用呢?如何更好的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希望在今后的實踐中能不斷探索,不斷獲!
通過學習,我對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和”有了一定的認識。所謂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間接促進信息技術的掌握,達到“雙贏雙利”的共建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已成為科技進步的主要標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使得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成為必然的趨勢。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了生動、形象、交互的開放式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語言實踐,使教學效率達到最優(yōu)化,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能力。
本學期,我希望通過對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和”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摸索,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一堂實踐課。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運用網絡等教學手段,呈現(xiàn)給學生一個交互化、信息化的課堂。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11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chuàng)新的魅力,信息技術學習心得體會。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yōu)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lián)系,實用性很強。
比如創(chuàng)建教學設計方案,規(guī)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后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著力培養(yǎng)學員們的合作意識。
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fā)大家的創(chuàng)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后續(xù)培訓打下基礎
3、課堂屬于開放式,氣氛輕松,但受益匪淺。
在這里我們見識了很多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信息技術對現(xiàn)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yōu)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guī)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是學習收獲巨大。
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信息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獲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yōu)勢。專業(yè)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12
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網絡課程的學習,我加深了對信息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xiàn)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發(fā)了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
這次培訓,我感觸很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繼續(xù)加強信息技術技能的學習,并將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工具性能,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
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xiàn)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yǎng)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要,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xiàn)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二、不斷提高信息教學理念
通過認真學習教育專家關于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的講授,我才深知自己知識的匱乏及思想的落伍。多媒體在于輔助教學,不能全盤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法;不能把教室當成電影院,不能使成為影片,不能讓學生成為觀眾,更不能讓教師充當放映員。我們教師應把技術整合到課堂中去,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力。
三、不斷整合教學方法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边@就要求我們要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形成 “立體式”教學。Internet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由于它儲存容量大,媒體種類豐富,檢索容易、快捷,不失為學生學習的好載體。教育資源共享,對于人、財、物是種節(jié)約,同時也使知識得到充分整合?梢砸龑W生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結合,例如,語文學習中需要查找資料的時候,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網絡知識在網上查閱資料,幫助了解語文知識。還可引導學生創(chuàng)建個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記錄個人學習、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達到練筆的目的,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實踐的.信息技術教學,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整合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內容呈現(xiàn)直觀、交互、師生角色轉變以及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的轉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達到全面發(fā)展。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的心得體會12-16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11-03
信息技術教學心得體會04-28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06-27
信息技術導論心得體會09-21
信息技術心得體會[通用]10-03
信息技術2.0心得體會11-04
信息技術研修心得體會11-13
語文信息技術心得體會01-22
學信息技術的心得體會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