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1
今天學習了特級教師于永正給新老師的二十條建議,讓我反思自己幾年來的從教經(jīng)歷:
課堂教學不能一味地追求熱鬧
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討論活躍,回答問題踴躍,課堂呈現(xiàn)出熱鬧的景象。心里不愿意讓課堂出現(xiàn)一點安靜的狀態(tài)。這種熱鬧、流暢、華麗的課堂值得我們反思:課堂上難道只需要熱鬧而不需要安靜嗎?
一、教材需要學生靜讀。
許多教師在新課的引入上花費了很多心思,千方百計用新、奇、特的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種良苦用心無疑是好的。但每節(jié)課都能找到新、奇、特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那么多精力來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引入,更多的是隨堂課。據(jù)我本人調查,現(xiàn)在多數(shù)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因此在隨堂課的開頭,很有必要讓學生靜讀教材,了解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生往往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情閱讀教材,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教材,這個過程是教師對教材的分解、闡述無法完全替代的。
二、回答問題需要學生靜思。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的一種常用方式,也是引導學生思考的常用手段。教師設問之后,要等待學生靜靜地思考。
提問之后即叫學生回答,而且回答得十分流暢的課堂多半是虛假的。要么問題太簡單,沒有思考的價值;要么演練了很多次,學生早已熟記答案;要么讓優(yōu)生的思考代替了全體學生的思考,用虛假的熱鬧和流暢掩蓋多數(shù)學生缺乏思考的實質。
三、概念與規(guī)律的學習需要學生靜悟。
科學概念和規(guī)律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往往包括對現(xiàn)象的觀察,分清矛盾的主次,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由生動的具體到科學的抽象等一系列的思維加工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靜靜地悟,讓學生真正悟透其中的.道理,理解其本質,方能舉一反三。特別是高中物理,思維難度大,更需要學生的靜悟,有人甚至干脆把物理叫做“悟理”。
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安靜地思考,自主地練習。通過練習,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思路,提煉方法,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讓知識入腦、技能過手、方法得以掌握,讓課堂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特別是高中物理學生普遍感到一聽就會,一學就懂,一做就錯。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學生練習的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經(jīng)歷得少,歸納總結得少,必然掌握得就少。
四、課堂結束需要學生靜靜地總結與回顧。
課堂教學要有精彩的開頭,更要有耐人尋味的結尾。心理學的近因效應表明:最近的刺激對學生的印象最深。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習過程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需要把所學的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通過對已有知識結構的調整,重新建立新的知識結構,以便于回憶、再現(xiàn)、提取。
因此課堂教學不能草草地結束,也不能由教師包辦學生歸納總結。教師要精心安排,課堂教學要安排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靜下心來好好總結:本堂課我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需要掌握的方法有哪些等等,讓學生自主地完成知識的系統(tǒng)建構,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
當然,課堂教學不能千課一面,既不能一味地追求熱鬧,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靜。熱鬧與安靜都不是課堂教學的本質,課堂教學的本質要求之一是要促進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參與。當靜之處則靜,當鬧之處則鬧,鬧與靜結合方能彰顯課堂教學的本質。
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2
前段時間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以前在讀大學的時候都是學了一些教育理論,其中大部分是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不好理解,自從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后就像品了一壺好茶,交了一個好友,讓我收獲很大。他的每一條建議都是這樣實用而中肯。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慢慢品味著作者的精彩理論分析,也細細地聆聽著那些生動事例。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候,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共鳴。是啊,我們經(jīng)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綍r我也經(jīng)常這樣地抱怨著。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輔導學生,與學生談心,再加上層出不窮的各類活動,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fā)生的摩擦、布置班級環(huán)境等等,已經(jīng)是有點應接不暇;并且教師也有自己的家,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愛好,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又將過去,可收獲卻不大。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但怎樣解決這個時間問題呢?我不斷的去體會著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它完全取決于學校的全部活動是怎么安排的”、“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師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質”、“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
領悟到自己要使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這條大河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
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學作。這段話發(fā)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
平時看到那些優(yōu)秀的教師在課堂上總是那么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現(xiàn)在我才知道是優(yōu)秀教師是時的點點積累,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或幾天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同。而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自己必須“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只有堅持讀書,才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厚積而薄發(fā),工作起來才能輕松,時間也就寬松的許多。
二、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實效。
我們經(jīng)常要反思,在付出的大量勞動中,哪些是有效勞動,哪些是無效勞動。我們每天在工作上要辦的事情都很多,但是這些事情都有輕重緩急之分,我們不能也不必成為事務主義的俘虜,而被林林總總紛至沓來的雜事所左右,要深思熟慮,統(tǒng)一運籌,將頭腦中想到的和上下左右所涉及到的工作都考慮一下后進行分類。這樣可以科學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光陰不可倒轉,時間不可再生,但是,時間的使用價值可以增加,我們只要改進工作與學習的方法,完善工作與學習的程序;掌握工作與學習的藝術;講究時間的使用效率,用較少的時間干好干完更多的工作。這樣就能為我們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此外,養(yǎng)成勤奮工作、勤奮學習的習慣,也能增加時間,再造時間。成績=能力+勤奮。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成績與能力、勤奮均成正比。假如有兩個能力相當?shù)娜,但其中一個勤奮的程度比另一個人大,由公式可知,前者的成績比后者大。這就意味著,勤奮的人與不勤奮的人比,勤奮的人大幅度地增加了時間,再造了時間。
三、思想動機——學習的欲望決定時間的取舍。
我認為教師業(yè)余讀書與否、學習與否,關鍵還是要有動機。在心理學上,動機是指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是行動的動力,是各種行為的內驅力。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有某種需要,才會產(chǎn)生相應的動機,從而才有相應的行動。教師學習的動機決定了時間的有無。往往,我們結束了學生的學習生涯后,都會漸漸地疏于學習。工作的頭幾年,也許還會雄心勃勃,勤讀書(這里是指讀專業(yè)方面的書),想在事業(yè)上早日立足,好好干一番,做出成績以證明自己的能力。等過了幾年,看看比自己年輕的大有人在,自己在工作崗位上也馬馬虎虎能過得去,又何必這么辛苦呢?于是,學習自然就慢慢放松。再過幾年,家有了,孩子有了,啊!有什么比家和孩子重要,時間的杠桿很快就傾斜了,學習?哪還有時間呀?學習的動機消失了,需求消失了,哪還會有時間?有時間也都用于享受天倫之樂和朋友聚會了。
因此,我認為讀書很重要的一點首先是樹立學習的動機。如果教師連學習的欲望都沒有,總是滿足于現(xiàn)狀,總是認為自己的一杯水足以應付小學的教學,不再思取更上一層樓,把現(xiàn)時的工作做得更好的話,又哪里會有時間去讀書呢?動機決定一切,相信教師只要認識了讀書的重要性,真的想把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自己的知識海洋里就變得越來越小,真的想上一堂成功的公開只用15分鐘去準備就可以的話,那么學習的時間就無處不在了。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jīng)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3
教師日記不你象我們傳統(tǒng)意文上理解的日記,老師的日記可以是多種形式的,如教學反思、聽課記錄等。這些本身就是對知識的積累。
荀子說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總希望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融入一些新鮮的、緊扣時代的信息,使教學生機盎然,收效頗豐。而這些信息的獲得和再現(xiàn),離不開平時的日積月累。因為有了豐富的知識積淀,教師才能厚積薄發(fā),才能具有長流活水。那么要做好哪幾個方面的知識積累工作,筆者有以下幾點見解。
1、教師個人一線教學、教育資料的積累。
這方面包括每學年的備課筆記、聽課筆記、測試試卷等。其中備課筆記可把其中教后感重新按課時整理出來,并附一些教學后記,這對以后的備課作用很大:聽課筆記、觀摩課教學資料可拆成活頁,與對應的教案訂在一起,作為下次自己改進教學的參考;每次測試試卷標明測試情況:及格率、優(yōu)秀率、平均分。學生失誤較嚴重的題目標注符號并分析原因,以利于以后教學測試中對照、借鑒、提高。
2、學生學習情況的.積累。
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某些教學手段樂于接受、對某些問題總是疑惑不解、對某些知識點總產(chǎn)生思維定勢等對以后教學工作有用的信息應及時記錄下來,并附上所采取的解決方案。學生學習情況中另有一項具體工作不容忽視:學生平時常錯題、易失誤題,或教者遇到重量級題目,要按章節(jié)分成版塊整理成“錯題集”或稱之為“教學備忘錄”,這對以后的教學是不無裨益的。
3、常讀書看報時的積累。
讀書看報、閱讀專業(yè)刊物,會遇到許多有價值的資料應及時做好積累工作,不斷豐富自己的資料信息庫。
總之,長期做好知識積累工作,一定會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日臻完善,并使自己較快成為一名富有經(jīng)驗的教師。
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4
近期讀了前蘇聯(lián)作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一百條建議,自己感觸很深。自從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忙忙碌碌近20載。前幾年聽過教育家魏書生的報告,再回顧師專時學習的教育學心理學,才知光有教學經(jīng)驗是不夠的我們更要有教育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這樣才不會偏離教育的實質。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全書四個部分四大部分一百條建議,融匯在一起,讓我感受頗深。以下幾點印象尤其深刻:
一、教師要有靜氣
有的人一身匠氣,只知機械地干同樣的事,干得毫無生氣。他們眼中的工作,僅僅是要完成的任務,為了完成任務,只習慣于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去搜取營養(yǎng),在這種消極態(tài)度下,人們形成了一種定勢:凡事都可應付,只需照老規(guī)矩辦就是了。有的人沾滿俗氣,或者叫市儈氣,又叫小市民。他們遇事總先考慮自己的得與失,不斤斤計較一番,他絕不罷休。有的人躁氣,這種毛病許多人都有,躁氣就是浮躁之氣,千起事來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沒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徹底,卻急于表功,事情沒有干完,就要評這許那。教師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實實,點點滴滴,一本本作業(yè),一句句話語。所以,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yè),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guī)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致。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為教師,有的是滿腔的熱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確需要靜。需要靜下心來備好每一堂課,批改每一本作業(yè),讀幾本好書,總結一下自己的不足,細細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嘗作為老師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來,一起放飛心情吧!
二、教師要學會做減法
這一點其實與我們學校老師們口頭上流行的要學會"偷懶"相似。那么,在重壓之下,我們教師該如何正確偷懶,如何把減法做得更好呢?
首先,減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勞動。教育目的是什么?這是做教師的首先應理清的。教師的目的在于促進孩子發(fā)展,這是教師目的的全部。一旦將其他目的摻雜其中,尤其將個人目的混入其間,則會帶來無盡的'苦痛。
其二,減掉那些無效用的勞動。教師的勞動嚴格地說是腦力勞動,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運用智慧減輕體力的勞作。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們會恍然發(fā)現(xiàn)我們有許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來卻起了反作用,我們?yōu)闊o效勞動付出了青春與心力的代價。
當然了,做減法先要做加法。在我們的頭腦中加入知識,用知識來修煉智慧;在心靈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揮我們的軀體。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緒化反應之后,才能在繁瑣的事務中找到一個支點,依靠這個支點,我們才能揮灑自如,游刃有余。"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你用"加法"不奏效時,為什么不試一試"減法"呢?
三、教師要有寬容精神
寬容很不易,才成為一種美德。如果我們在教書時,只認了教科書和大綱,卻容不得半點質疑;如果我們只守著自己習慣的教法,借助于習慣的手段和方式,拒絕一切新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如果我們聽了某些宣傳或說教,認為某種教育理論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確或惟一必須信守的,那么我們還是不寬容。
當面對每一個有個體差異的孩子們時,如果我們只以個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獨偏愛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臟孩子、調皮的孩子、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那么我們尚不具備寬容精神。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邁入了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的資格就是具備寬容精神。寬容不易,才使寬容成為美德。寬容不僅在面對異己時有用,對自己的沖突著的人性而言,寬容意味著造福于自己。寬容會使我們掙脫身心的一切束縛,使我們每一天都很自由。讓我們教師學會寬容,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寬容,是讓學生感受到愛和友誼的先決條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同時寬容也會使我們教師處事變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變智育中心為以人為中心,造就一種民主的教育、生動活潑的教育,這不正是現(xiàn)代教育所提倡的嗎?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著我干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銳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5
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辟,啟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從微觀細節(jié)方面扼要談談三點讀書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yǎng)
何為教師素養(yǎng)呢?蘇霍姆林斯基從三個方面闡述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廣博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教育素養(yǎng)還有一個方面,談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的特征是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以后需要花在摳教科書上的時間就越少。教育素養(yǎng)的第一個標志,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塑造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教師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學生發(fā)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學生娓娓談心。
感悟之二:成功教師應善于引領學生
關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yǎng)。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chǎn)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例如,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我們若能把帶有游戲性質的`作業(yè)、科技知識、百科知識、趣味故事、趣味實驗等列入教師備課的內容,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感悟之三:成功教師應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才能有創(chuàng)新,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們可以看到蘇霍姆林大師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鄭重地審視著學校教育的每一細節(jié),我覺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五條提出“兩套教學大綱”,發(fā)展學生思維。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源來源。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來看,第二套大綱是保證第一套大綱順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讀過這本書,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于讀書、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通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yǎng);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因為只有智慧含量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種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才能真正滌蕩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6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不是滔滔不絕地論述大道理,也不是凌駕于教育理論的高空上,只是“隨風潛入夜”式地滋潤我們普通教師的心田。我靜心地閱讀著,潛心地思考著,用心地記錄著,然后小心地表達一些自己的感受。這些想法可能還是特別幼稚,但是我不跟他人比較,只是自己體會,還需要自己內化以后,付諸行動中,在我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升認識。讓自己成為一個比較稱職的教師,成為一個真實、煥發(fā)著生命力的教師,積極地成為一個新時代的新型教師。于是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個教師的幸福。我在想,我們該怎樣做一個幸福的老師呢?
做一個幸福的老師,首先要自己認為幸福。教師這個職業(yè),在做過的調查研究中顯示,教師職業(yè)在整個職業(yè)聲望結構中處于中等偏上,而不同層次的教師職業(yè)聲望不同。我們小學教師也是處于教師中的底層。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重,承受的教學壓力、家長壓力、社會壓力大。教師的健身活動也少。所以,現(xiàn)在選擇教師職業(yè)的年輕人少。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職業(yè)所擔負的沉重壓力。所以,作為教師,只有在充分認識了這些問題后,問問自己,讓自己能調節(jié)心態(tài),要像鄭杰老師提出的“享受生活”。不管壓力輕重,在學校的小小凈土中,“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閑暇”,不要讓幸福遠離自己。
要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更要去自己追求幸福。鄭杰老師說要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一是物質生活有保障;二是擁有藝術生活;三是具有獨立的思想。于是我們可以將自己從這三個方面對照自己。我認為雖然我們的物質生活不是處于社會的上流,但是衣食應該無憂。也就是我們已經(jīng)登上了幸福的第一層樓,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很多人喜歡用心傾聽音樂,欣賞作品,交流想法,這是精神世界中的補充和裝點。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是自由的、靈動的、獨一無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們不會人云亦云,不會死搬硬套,不會成為克隆的工具。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向著幸福的第二、三層,幸福的高層追求。
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我們不妨在每天的工作、學習、生活中體驗幸福。教師在享受生活的基礎之上,不跟時代落伍,要成為現(xiàn)代的人,學會敬畏,學會表達自己,學會評價自己,學會寬容別人,學會欣賞遺憾。在學校的工作中,把困難當作機會,跟同事團結互助,捧著良心教書,不扮演圣人和神仙,與學生共同學習,讓自己的生命因為學生、因為教師這份事業(yè)更加美麗而精彩!
我想,這是幸福的開始,我相信,我們每個教師都在延續(xù)著這份幸福!
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7
半年的忙碌,半年的辛勤耕耘,即將迎來的快樂的暑假,在這個假期當中,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懂了很多的東西,他摒除了較為空洞的理論,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娓娓道來。讓人讀了感受良多,受益匪淺。
書中的第2條建議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這條建議吸引了我的眼球。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參加教研活動等,一天過得非常緊張,總是覺得沒有其他的時間來充實自己,教師這個行業(yè)好似一架永遠干不完的機器,甚至有時還感覺某些工作沒做好,讓人心力交瘁。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建議,他認為: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是呀,只有多讀書,充實了自己,也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有趣味,教起書來才能游刃有余,才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講課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庇商K霍姆林斯基舉的這個例子,我明白了:這位教師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用了自己畢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一直堅持不懈,最終做到講課游刃有余,其實,上天給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每天24小時,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比如寒暑假及節(jié)假日,應制定合理的計劃,保證學習時間,不斷為大腦補充營養(yǎng),增強知識儲備,到教學用到時就不必再去現(xiàn)學了,這就節(jié)省了一部分時間,正如那位上課的教師,對課題直接準備,只用了15分鐘,其實課題的內容早已存在他的腦海里。我一定接受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節(jié)約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不斷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到上課時就應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了,再也不會感到天天忙忙碌碌了。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的許多經(jīng)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上會受益無窮。
關于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8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蕩人的靈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它又仿佛是慈父嚴師,不斷地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讀后有很多的啟發(fā)和感觸。
第三十三條建議是寫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年青教師的。這條建議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特別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在這條建議里,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讀書對于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青教師的重要意義。他建議大家每個月要買三本書,一種是關于自己所教的學科方面的書,一種是關于人物傳記的,還有一種是關于心理學方面的書。這三種書對于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買書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讀,那么讀又是為了什么呢,除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之外,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智力大廈。教育——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要掌握這一門藝術,就必須多讀書、多思考。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應當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車間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讀到這里,我有些慚愧,也有些后悔,參加工作已有十幾個年頭,自己買了幾本書,又真正讀了幾本書呢?如果從參加工作以來都像蘇霍姆林斯基說得那樣去做的話,那么,現(xiàn)在我的書架上也應該有近百本的書了。
“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边@在我們教育事業(yè)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學無止境,教海無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把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謹記心中,多讀書,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05-31
給教師建議的心得體會09-10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2-07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1-05
2022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1-07
(精華)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1-27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的心得體會05-22
關于《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2-21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