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的實習報告
在人們素養(yǎng)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質的實習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的實習報告1
重慶市北碚區(qū)天府地區(qū)基礎地質實習報告天府鎮(zhèn)位于北;該區(qū)以采煤業(yè)為主,有最早開發(fā)煤田的天府礦務局以及;重慶是國內有名的三大火爐之一;從重慶市區(qū)及大學城均有高等級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解放前地質前輩做過一些地質路線及礦點調查,解放后;本次實習由五個階段組成:;1.野外踏勘:代家溝,鷹兒崖,鐵廠溝,觀音峽一帶;2.實測地層剖面:實測地層剖面,編制相應圖件.;3.沉
重慶市北碚區(qū)天府地區(qū)基礎地質實習報告 天府鎮(zhèn)位于北碚主城區(qū)東北部,位于四川盆地東部重慶市西北郊,地跨北碚區(qū)、合川區(qū)、渝北區(qū)三境。南起嘉陵江邊的白廟子,北止華鎣山寶頂南簏,幅員面積52.6平方公里,轄8個村,3個社區(qū)居委會,人口4.5萬余人。地處重慶市主城區(qū)外圍,東連靜觀鎮(zhèn)、水土鎮(zhèn),南臨嘉臨江,全鎮(zhèn)地形呈南北走向,一山二嶺三槽,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境內有愛國實業(yè)家盧作孚家興辦的實體,有愛國實業(yè)家盧作孚辦公場地作孚樓,有建于30年代的中國四川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遺址,有民國初期較繁忙的北廟子水碼頭,有民國初期較繁華的北廟子古城,有長達10公里獨特別致的溶洞,有抗戰(zhàn)時期保育員金劍山分院,有歷史悠久的金劍山佛教圣地。年平均氣溫15℃,最高溫度34℃,最低溫度-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1200小時左右,是北碚、水土、蔡家主城片區(qū)最近的休閑場所。 天府地區(qū)內的地表形態(tài)為山地類型的低山區(qū),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實習去山峰林立,溝谷交錯,具典型的“一山二上兩槽”的地貌特征。山嶺槽的延伸方向為北北東-南南西,與褶皺(背斜)軸向及巖層走向基本一致。該區(qū)屬于正地形,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與背斜核部一致。其兩槽系背斜兩翼的嘉陵江組夾膏鹽的碳酸鹽被強烈溶蝕形成。北西翼代家溝-后峰巖-水嵐埡槽谷稱“前槽”,發(fā)育較好。東南翼的“后槽”因斷層作用發(fā)育較差。更外側的二嶺則是抗腐蝕能力強的須家河組砂巖構成。區(qū)內經強烈剝蝕,溶蝕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巖裸露,泥薄水淺,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而在兩側的上三疊統(tǒng)砂,泥頁分布區(qū),峰巒疊嶂,青松翠柏,氣勢巍峨,蒼翠欲滴,組成一副美麗的山水圖。
該區(qū)以采煤業(yè)為主,有最早開發(fā)煤田的天府礦務局以及黃鐵礦,石英砂,采石場等小型企業(yè),農業(yè)方面兩槽盛產水稻,蓮藕,坡地以紅薯,玉米,苕類為主,耕作條件一般。
重慶是國內有名的三大火爐之一。氣溫較高,7-8月份日平均溫度在33-35攝氏度。不過實習區(qū)處于山地,氣溫偏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霧。人口稠密以漢族為主,文化較發(fā)達,生活開化。
從重慶市區(qū)及大學城均有高等級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后峰巖的公共汽車每15分鐘一班,約需30分鐘。交通較為方便。
解放前地質前輩做過一些地質路線及礦點調查,解放后做過1:10000煤田地質調查,水文地質調查以及1:200000石油地質普查等工作,資料較多,特別是礦區(qū)地質研究程度高。多所高校選此地為野外地質實習基地。
本次實習由五個階段組成:
1.野外踏勘:代家溝,鷹兒崖,鐵廠溝,觀音峽一帶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出露的底層系統(tǒng),各地層單位主要巖性特征和主要地質構造特征.
2.實測地層剖面:實測地層剖面,編制相應圖件.
3.沉積相實習:野外觀察實習及相剖面圖編制.
4.野外地質填圖:對實習區(qū)做全面填圖
5.地質實習報告編寫及圖件編繪.
在北碚區(qū)天府鎮(zhèn)我們進行了為期大約五周的地質基礎實習,從才到天府地區(qū)對當地的地質情況不大了解到隨著實習的結束,我們逐漸對天府地區(qū)的地質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這五周的實習過程當中,我們從一開始的踏勘,到接下來的沉積相分析,
再到然后得地層實測,再到最后的地質構造填圖,我們逐步的掌握和了解了天府地區(qū)的大致地質情況。在實習的過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隨著知識的增長,我覺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一.地層結構
四川盆地內部,一般為侏羅系紅色地層所覆蓋。重慶及川東地區(qū),褶皺強烈,出露三疊系以下地層。而在本區(qū)北東方向40公里的 西口地區(qū),由于華鎣山大斷裂的抬升,可見到中上寒武統(tǒng)地層。本區(qū)最老地層為下二疊統(tǒng)茅口組,最新地層中侏羅統(tǒng)上沙溪廟組。
本次實習以上二疊統(tǒng)的龍?zhí)督M為開始,到下三疊統(tǒng)的嘉陵江組結束。
1.上二疊統(tǒng)P2
上二疊統(tǒng)可分為兩個組,即龍?zhí)督M和長興組.自北而南,P2l和P2ch厚度逐漸變薄,自上而下分別為龍?zhí)督M,長興組.
龍?zhí)督M是天府礦區(qū)主要含煤地層,也是中國南方開采煤的主要對象,該組以黃褐色頁巖為主,含有煤層,長馬尾松,含有灰?guī)r層,硅化白云巖,夾中層狀的帶黃色的砂巖(含硫).
長興組厚大約105米,為淺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層狀含燧石生物灰?guī)r,底部燧石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呈不規(guī)則的團塊和串珠狀,條帶順層分布,縫合線內有瀝青充填,縫洞較為發(fā)育,多為方解石脈充填.本組灰?guī)r中有大量的蜓類,珊瑚類等古生物化石,但由于覆蓋嚴重,并未看見.
在此層頂部有事可見到灰黑色硅質巖及中層狀,透鏡狀硅質巖和泥質灰?guī)r,頁巖交替出現.有的地方不見此層,則為黑色硅質頁巖或直接是塊狀灰?guī)r,燧石灰?guī)r同上覆下三疊統(tǒng)飛仙關組地層接觸,接觸關系為假整合.
(1)T1f至P2ch隨手剖面圖
2.下三疊統(tǒng)T1
下三疊統(tǒng)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以紫紅色頁巖為主,稱為飛仙關組.在天府地區(qū)為紫色泥巖,頁巖,紫紅色灰?guī)r和灰白云灰?guī)r互層.根據巖性可分為五段.由老到新敘
述為:
飛仙關組第一段T1f1:厚約74-160M
暗紫紅色泥灰?guī)r同暗紫紅色鈣質泥巖,頁巖,下部和上部多為暗紫色泥灰?guī)r.常呈球狀風化,中部多為鈣質泥巖及頁巖.本段以灰黃色,黃綠色頁巖.薄層狀泥灰?guī)r,紫紅色頁巖等與下覆地層二疊系硅質巖,灰色硅質灰?guī)r,塊狀燧石灰?guī)r等接觸.
飛仙關組第二段T1f2:厚約17-32M
淺灰-灰色厚層狀灰?guī)r及細粒亮晶鮞;?guī)r,向下部顏色變淺,鮞粒變小,底部為灰色砂屑灰?guī)r,灰?guī)r中縫合線發(fā)育,頂面時有波痕.
飛仙關組第三段T1f3:厚約174-209M
以紫色鈣質泥巖為主,夾紫紅色薄層攪動泥紋灰?guī)r及介殼灰?guī)r透鏡體,它一下部40余米處為最多,上部頁巖較多,產較多正海扇類化石.
飛仙關組第四段T1f4:厚約92.8-144M
主要為灰色薄-中層狀鮞;?guī)r及泥灰?guī)r組成。上部泥灰?guī)r夾介殼灰?guī)r與攪動泥紋泥晶灰?guī)r。介殼灰?guī)r常與腹足灰?guī)r組成韻律,有時砂屑,礪屑代替介殼灰?guī)r組成韻律層。中下部以介殼鮞狀灰?guī)r為主夾砂屑泥紋灰?guī)r及薄層泥灰?guī)r,越向下鮞狀灰?guī)r越少。厚度變薄,介殼減少,近頂部有一層厚約7-8米的灰黃色薄層鈣質頁巖。
飛仙關組第五段T1f5:厚約46-52M
紫紅色泥灰?guī)r與同色灰質頁巖夾灰色泥晶含介殼,砂屑狀灰?guī)r。上部紫紅色灰質頁巖,中部夾泥晶含介殼細粒砂屑狀灰?guī)r,下部紫紅色灰質頁巖夾同色泥灰?guī)r與灰色介殼含泥質灰?guī)r。近底部的含介殼泥質灰?guī)r中有對稱波痕。
嘉陵江組主要由灰色,淺灰色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豹皮灰?guī)r和角礫狀灰?guī)r組成,其間夾有石膏層,但地表不易見到,下部夾有一層黃綠色頁巖,地貌上巖溶特別發(fā)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地型。
嘉陵江組整合于飛仙關組之上,從老到新分為四段:
嘉陵江組第一段T1j1:厚約244M
灰色介殼灰?guī)r或礪屑灰?guī)r與泥紋粉晶,泥晶灰?guī)r粒序層。上部為介殼灰?guī)r層發(fā)育,中部為薄層介殼灰?guī)r有時夾有透鏡體夾層,下部為泥粉晶與泥晶灰?guī)r發(fā)育。本層底以微晶灰?guī)r與T1f5紫紅色泥灰?guī)r整合接觸,界面清晰。
嘉陵江組第二段T1j2:厚約79M
以泥晶白云巖,灰色白云質灰?guī)r為主,灰?guī)r大多含白云質,主要為藻灰?guī)r,豹皮灰?guī)r,大多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頂為礪屑灰?guī)r,上部夾一層豹皮狀團塊灰?guī)r和溶蝕角礫巖,底為粉晶,泥晶白云巖,刀砍紋發(fā)育。
嘉陵江組第三段T1j3:厚約143M
灰色泥晶介殼球;?guī)r和泥晶灰?guī)r,頂有白云巖。上部為白云化的泥晶含介殼球粒狀灰?guī)r與泥晶灰?guī)r序粒層,夾小扁豆體的礪屑泥晶灰?guī)r。
嘉陵江組第四段T1j4:厚約116M
灰色溶蝕角礫巖,泥晶白云巖為主,夾結晶灰?guī)r,上部以砂屑,礪屑灰?guī)r為主夾泥晶白云巖,下部為一套重結晶灰?guī)r,頂為交代成因的有孔蟲泥晶白云巖,刀砍紋較發(fā)育。
二.沉積發(fā)展史
早在五億年前,本區(qū)為一片海洋環(huán)境。其中寒武紀中晚世時期,陸源物質缺乏,海水較淺,低等的非硬體生物較繁盛,部分硬體生物也有發(fā)展,沉積物的厚度超過了358米。
奧陶紀期間,本區(qū)仍為淺水海洋環(huán)境,但海水深度比寒武紀略大接近或位于氧化界面附近。海水中除油大量無硬體的低等生物以外,許多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亦大量發(fā)育,海水較為渾濁。
志留紀初期,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本區(qū)地殼有較大幅度的抬升,并曾一度達海水面之上形成島嶼。之后本區(qū)再次被海水淹沒成淺海,水體較淺。晚志留世時,再次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大范圍抬升成為古陸地。使本區(qū)長期遭受剝蝕而缺失上志留統(tǒng),泥盆系和下石炭統(tǒng)的地層。
中石炭世時,海水自南和自東曾一度緩慢侵入本區(qū),使本區(qū)淪為海陸過渡環(huán)境,此時的古陸因長期剝蝕已被夷為平地而缺乏陸源物質,氣候干燥且蒸發(fā)強烈。從而形成厚度很小的 產蜓和有孔蟲的鈣質白云巖與角礪狀白云巖。
中石炭世末,海水又退出本區(qū)而缺失上石炭統(tǒng)地層,直至二疊紀開始,方再度被海水淹沒。
早二疊世梁山時期,本區(qū)為海陸交互環(huán)境,氣候溫暖雨水豐腴,植物繁茂,淺水沼澤隨處可見,古陸區(qū)較為平坦,僅提供數量不多的 泥級碎屑。從而形成夾煤線的 泥頁巖和鈣質泥巖。
而后海水大范圍侵入四川的廣大地區(qū),使本區(qū)又一次成為淺水海洋環(huán)境,當時,陸源物質缺乏,各種生物隨處可見,而早于古生代一度繁盛的葉蟲,筆石等生物絕大多數不適應新環(huán)境而絕滅。僅存極少數幸存者殘存下來。
早二疊世末晚二疊世初期,發(fā)生了著名的東吳運動,四川西部的大地裂開了數百公里的大口子,攝氏一千多度的熾熱基性巖漿斷斷續(xù)續(xù)從中溢出,滾滾沸騰,壯若火海。這些巖漿冷卻后變成暗綠色的玄武巖,覆蓋了西南三省及重慶市區(qū)大約五十余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厚度達400余米。
火山噴發(fā)后,海水再度慢慢侵入本區(qū),形成海陸交互環(huán)境,當時氣候溫暖潮濕,陸生植物十分繁茂,沉積形成西南地區(qū)及其重要的龍?zhí)睹合档貙,季候海水逐漸加深擴大,古陸后退縮小,本區(qū)又變?yōu)闇嘏臏\水海洋。其中生物大量生長,局部地形高處有小型生物焦發(fā)育,形成川東重要的產氣層位-長興組。
晚二疊世末期,由于碳酸鹽沉積特別是生物焦體的快速堆積,也由于地面的輕微抬升,本區(qū)曾短暫出露地表,形成老龍洞等焦體蓋頂的“鈣結巖”。
早,中三疊世時期,海水又一次廣泛侵入,四川廣大地區(qū)有成淺水海洋。海水初期侵入飛仙關時期,西部古陸有相當多的陸源物質供應,與之鄰近的川西和川南主要發(fā)育泥質沉積,稱飛仙關相區(qū)。東側鄰近廣海,川東和鄂西主要發(fā)育碳酸鹽沉積,成大冶相區(qū)。
本實習區(qū)恰位于東西交匯地區(qū),故形成紫紅色鈣質泥巖,泥灰?guī)r與灰?guī)r的間互沉積。而后陸源碎屑減少,海水深度有限,循環(huán)對流不佳,氣候干燥酷熱,蒸發(fā)量打,海水含鹽量不正常,生物種屬單調,發(fā)育形成石灰?guī)r與白云巖的沉積,其中常夾有石膏和石鹽等礦產。
下中三疊統(tǒng)沉積厚度達1156.1米,依次估算,早中三疊統(tǒng)的沉積速率大約為每百年四毫米。足見碳酸鹽沉積作用是相當快速的。
另外,在三疊世末期,西南地區(qū)又發(fā)生過火山噴發(fā),形成廣布西南的降落火山灰沉積,后成巖變成了綠豆巖。
中三疊世末,受印支運動的巨大影響,四川地區(qū)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遷,海水永久性退出,四川地區(qū)從此變?yōu)橛谰眯躁懙亍?/p>
晚三疊世和侏羅紀時期,整個四川盆地地區(qū)是一個巨大的湖波,湖波周圍有許多河流發(fā)育,在這段漫長的地質時期,還發(fā)生了各種很明顯的重要變化。
晚三疊世和侏羅紀初期,氣候溫暖潮濕。一些低凹地區(qū)常是湖泊。湖波的規(guī)模,深淺和陸源物質的多寡亦有變化。森林最大繁殖,堆積埋藏后可形成煤層。
侏羅紀末期,受燕山運動的影響,川東地區(qū)發(fā)生強烈的褶皺運動,在巨大擠壓力的作用下,侏羅系及其以前的巖層,由水平被擠成傾斜,直立,甚至倒轉。巍峨高進的華鎣山脈就這樣誕生了。此后,華鎣山地區(qū)年年月月遭受雨水,河流及其其他地質應力的侵蝕。
因此門奔去缺失白堊系和第三系的地層,直至第四紀時期,在河谷地帶才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積物零星分布。大自然終于塑造出現今巍峨秀麗的華鎣山。
三.構造特征簡介
天府地區(qū)所處大地構造位置,依槽臺說處于揚子準臺地,四川臺向斜,川東南端褶皺帶上的川東高褶帶西緣,觀音峽背斜。
川東高褶帶東西兩側為深大斷裂所限制。期間發(fā)育一系列線狀背斜。
褶皺強烈,一般為不對稱的梳狀褶皺,形成背斜窄而緊閉,向斜寬而平緩的隔擋式組合。軸向北東至北北東向。北邊與大巴山臺緣褶皺帶相鄰。華鎣山背斜于合川三匯向南西發(fā)生多條分支形成掃帚狀褶皺群,其褶皺幅度逐漸降低與川南低褶皺帶相接。
1.褶皺構造
觀音峽背斜屬于川東南褶皺帶,畫卷英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個背斜,實習區(qū)為觀音峽背斜中的一段,暫名天府段.背斜軸線方向為北東-南西向.
核部地層為上二疊統(tǒng)龍?zhí)督M,局部由于斷層作用有少許下二疊統(tǒng)茅口組地層.兩翼由長興組,飛仙關組和嘉陵江組等地層組成.
各地層厚度有一定變化.兩翼地層請教陡緩主要取決于斷層的發(fā)育程度. 從褶皺樞紐看以5°-10°的傾伏角向西南傾伏.龍?zhí)督M地層傾沒于廖家坡北邊山溝中,長興組地層在菠蘿山傾沒,飛仙關組第一段在毛狗洞一代傾沒,褶皺總體成一個線狀緊閉向南西傾伏的不對稱背斜.
此外,在背斜的南東翼上有一些次一級的小褶皺.大多數是由于斷層作用產生的'牽引構造和翼部地層手里變形的次級褶皺.規(guī)模較小,軸線方向與主背斜大體一致,多發(fā)生在飛仙關組第三段的塑性地層中.
2.斷裂構造
斷層發(fā)育,類型較為齊全,在馮家灣-芹菜田以北,多集中發(fā)育在背斜軸部及南東翼上,而以南多發(fā)育于北西翼上,以縱向斷層為主.
可分為四類型,逆斷層,正斷層,平移斷層及順層斷層.逆斷層有水嵐埡,大品灣,螃蟹井,天臺寺,三官殿,廖家坡小屋基逆斷層及樓梯溝高角度逆斷層.其他有廖家坡正斷層,芹菜田平移斷層等.
基本斷層數據匯聚如下:
水嵐埡逆斷層:水嵐埡溝F135°∠28°,地層斷距140米;大品灣水庫:F130°∠40°,地層斷距10-20米;
大品灣逆斷層:大品灣北東處F100°∠42°,地層斷距20米;
廖家坡逆斷層:48°∠45°及126°∠34°,地層斷距70米;
廖家坡正斷層:302°∠60°及235°∠58°,地層斷距40米;
樓梯溝逆斷層:鐵廠溝F310°∠70°,地層斷距150米,仰天窩330°∠60°,地層斷距約20米.
芹菜田平移斷層:F190°∠85°,平移斷距50米.
3.小型構造共軛剪切帶:地殼內一個窄的兩邊基本平行的一個強烈;構造縫合線:是碳酸鹽巖中常見的一種裂縫構造,一般;節(jié)理:節(jié)理是巖石中的裂縫,是地殼上分布最廣泛的地;川東高褶的前地質背景,是在變淺質的基底上,開始蓋;主要動力來自南東和北西方向的對持強大擠壓力,由于;觀音峽背斜,天府段的構造,是受著區(qū)域構造應力場的;四.沉積相分析;在沉積相分析中,我們主要所觀察的地方的巖層厚
共軛剪切帶:地殼內一個窄的兩邊基本平行的一個強烈應變帶.
構造縫合線:是碳酸鹽巖中常見的一種裂縫構造,一般認為是在后生階段由于巖石本身自溶解作用形成的,其錐軸是垂直于巖層層面,而縫合面與層面基本平行.另一種是構造縫合線,是構造壓力壓溶的結果,一般縫合面不和巖層層面平行,常呈斜交和垂直關系.
節(jié)理:節(jié)理是巖石中的裂縫,是地殼上分布最廣泛的地質構造現象,其種類甚多,其中構造節(jié)理是油氣和地下水運移的通道和聚集場所,有事研究區(qū)域構造應力場合分析構造發(fā)展,形成的依據之一. 4.構造形式及受力簡介
川東高褶的前地質背景,是在變淺質的基底上,開始蓋層沉積,古生代為斜坡,中生代作為印支隆起.經喜山運動改造完成.
主要動力來自南東和北西方向的對持強大擠壓力,由于該區(qū)東為七躍山,西為華鎣深大斷裂的制約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影響,形成了北東向線狀型梳狀褶皺,背斜窄而緊閉,向斜寬而平緩的隔擋式構造.
觀音峽背斜,天府段的構造,是受著區(qū)域構造應力場的控制.該區(qū)是受南東-北西向近水平壓力,所形成的不同規(guī)模,不同力學性質,不同方向,不同次序的各種構造.
四.沉積相分析
在沉積相分析中,我們主要所觀察的地方的巖層厚薄,沉積構造,隱晶或粉晶等,內碎屑粒度大小,藻紋,凝粒,紋理變化,表面是否有沖刷,透晶,蟲孔,生物鉆孔是否發(fā)育,是否有黃鐵礦進行了觀察描述.
1.嘉陵江白廟子T1f1,T1f2沉積相分析:
2.姚家坡T1j1,T1j2沉積相分析
3.自流井組東岳廟段沉積相分析五.地質填圖分析;在臨近實習結束的前兩個星期,我們開始了實習的最后;下面將對地質填圖所見的各個主要構造,包括斷層,侵;1.斷層構造;a.廖家坡正斷層,逆斷層分析:;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蘿山一帶,可見逆斷層上盤為P2c;正斷層發(fā)生在P2ch燧石灰?guī)r中,上盤地層產狀26;斷層形成分析:褶皺的產生是水平側向擠壓所致.巖層;b.天臺寺斷層分析:;其出露位置與走向大致與背
五.地質填圖分析
在臨近實習結束的前兩個星期,我們開始了實習的最后一項任務----地質填圖.地質填圖就是劃分填圖地層單位,選定標準層,通過勘探階段的全面觀察和對比,結合地層坡面的研究以后擬定,然后根據定出的巖層出露的點,根據V字型法則進行地層分界線的連線,以確定在地質圖上各個地層的分層情況并標識所見的構造.
下面將對地質填圖所見的各個主要構造,包括斷層,侵蝕窗等進行詳細分析.
1.斷層構造
a.廖家坡正斷層,逆斷層分析:
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蘿山一帶,可見逆斷層上盤為P2ch石灰?guī)r,下盤為P2ch和T1f1泥巖,泥灰?guī)r.明顯可見石灰?guī)r掩蓋在T1f1砂豬肝色泥巖,泥灰?guī)r之上.斷層帶上有壓碎的構造角礫巖.破裂現象,斷面上有擦痕及階步,傾伏角85°N,破碎帶寬度約2米左右,并有大量方解石充填.斷層產狀126°∠44°.斷層斷距約70米.出露長度約600米.
正斷層發(fā)生在P2ch燧石灰?guī)r中,上盤地層產狀264°∠29°.下盤302°∠49°.斷層產狀302°∠60°及285°∠58°.地層斷距為40米,斷層上下盤地層產狀明顯不同,沿斷層面巖石有破裂及次生方解石充填,地貌上表現為溶溝.溶溝沿斷層線分布.斷層沿背斜樞紐方向展布,出露長度約為300米.
斷層形成分析:褶皺的產生是水平側向擠壓所致.巖層在初期受力變形產生評斷褶皺的同時,剖面上一對共軛剪裂縫已經形成,隨著應力的持續(xù)作用,巖層變形加劇,形成北西翼陡,南東翼緩,并在持續(xù)擠壓作用下巖層沿剪節(jié)理面你沖形成逆斷層.由于便捷條件的改變,局部應力場發(fā)生了變化,導致傾向南東一組剪裂縫想壓扭性轉化.而傾向北西一組剪裂縫想張扭性變化,由于裂縫性質的改變,又處于背斜轉折局部引張的結果,再加上上覆地層重力等多因素,促使了正斷層的形成.由于斷層的破壞,背斜失去了完整形態(tài)
b.天臺寺斷層分析:
其出露位置與走向大致與背斜東南翼飛仙關組第二段巖相一致.主要證據是飛二灰?guī)r被上盤掩蓋缺失及不明顯的破碎帶.產狀130°∠30°.斷距約50米.露頭較差.
c.三官殿斷層分析:
沿后槽北西方向的山脊附近展布.油氣以03橫坐標線與山脊相交處山埡口標志清楚.斷層傾向北西,產狀318°∠28°.下盤地層為飛三段紫紅色鈣質泥巖和飛四中到薄層灰?guī)r,上盤為飛三段紫紅色鈣質混巖,明顯推伏在下盤的泥巖和灰?guī)r之上.統(tǒng)可見寬度不大的破碎帶,沉積破碎風化后形成的小凹槽.破碎帶有灰?guī)r及破裂巖,上下盤巖在斷層面附近有牽引現象.其地層斷距約為80米.斷層沿北東,南西方向延伸.
在螃蟹井和芹菜田間分水嶺的東南側山坡上部,全部發(fā)育在飛三紫紅色鈣質泥巖層內,有不明顯的破碎帶,裂痕節(jié)理發(fā)育等標志.
d.水嵐埡斷層分析:
在大品灣水庫堤壩兩側有出露.斷層產狀130°∠40°,有破碎帶,牽引現象等證據.斷層線平面上由飛四的慧眼內進入飛三飛四的分界處,而后向東北方向延入飛三紫紅色鈣質泥巖內消失.因此在地層方面僅厚度有變化,地層錯位標識不明顯.
在水嵐埡毛狗洞至芹菜田坡面中,在背斜北西翼也有發(fā)育,斷層上盤地層為飛三和飛四,下盤地層為飛四和飛五.上下盤地層明顯推移錯位.并有破碎帶發(fā)育,其內有壓碎角礫巖,破裂巖,斷層透鏡體上,下盤還有不同程度的牽引現象.此處的斷層產狀為135°∠23°.地層斷距為140米左右.
水嵐埡逆斷層
e.芹菜田平移斷層:
位于后槽芹菜田村南.斷層走向280°-100°.傾角接近于直立,微向南西傾,長
約500米,西端消失在嘉二紫紅色頁巖中,東段進入嘉三地層中消失.斷層南北兩側的嘉四和嘉五及嘉一,明顯發(fā)生錯位,且有破碎帶,斷層角礫巖,構造強化作用形成的劈帶,水平擦痕.地殼上有溶蝕洞.地層斷距約50米,為右行平移斷層.
芹菜田平移斷層與主褶皺軸呈斜交,并與平面上共軛裂面具統(tǒng)一運動方向.背斜系受南東---北西向的擠壓應力而產生,于此同時還發(fā)育北碚西向北西西向兩組平面共軛剪裂縫.芹菜田平移斷層既是在北西西向剪裂面基礎上發(fā)育起來的右行平移斷層
芹菜田平移斷層平面圖
f.樓梯溝斷層分析:
斷層分布在背斜軸部鐵廠溝-仰天窩一帶.上盤為P2l和P1m地層,地層產狀均為北西傾向,下盤P2l5及P2ch地層,傾向南東.
由于斷層作用,背斜軸被破壞,失去完整形態(tài).斷層產狀在鐵廠溝北東山坡上為310°∠70°.仰天窩為310°∠60°.地層斷距在鐵廠溝約150米,仰天窩為20米左右.斷距有上小下大之勢.南西端消失在麻柳灣山溝中.北東端伸出填圖區(qū).由于采煤廢石堆積和植物覆蓋,斷層面難以觀察.但有明顯的地層證據:
沿斷層有泉水發(fā)育,地貌有凹溝亦為佐證.
該斷層是區(qū)內僅有的一條高角度破軸逆斷層.他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南東-北西向的側向擠壓,大致平行周面,由于強烈的褶皺時P2l的頁巖,煤層,沿著垂直擠壓方向發(fā)生塑性剪切滑動而形成.因此它往往出現在側向擠壓強烈的褶皺的軸部一帶.是詫異塑性剪切滑動結果,并非是在剖面X剪裂縫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逆斷層,這與低角度逆斷層形成有本質的區(qū)別.
樓梯溝逆斷層
2.侵蝕窗構造
a.在大品灣水庫東側坡上有小塊長興組P2ch出露,這是被水溝侵蝕的結果.
b.在背斜核部,騎龍屋基至毛狗洞一帶,可見飛仙關組第二段鮞粒灰?guī)r的出露呈圓圈展布,其中心為飛一的紫紅色鈣質泥巖。其特點是第十高處飛二連片,在地勢低處出露飛一,且飛二分翼出露.因此,此處為飛一剝蝕的結果出露,亦為侵蝕窗.
六.實習總結
在這次為期大約五周的實習期間,我覺得我學到了非常的知識.使我對各種巖石的巖性,產狀,構造特征,沉積特征以及層理等知識有了豐富的增加.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只是從書本上對各種巖石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對各個地層的情況更是生疏.在初到實習基地的時候,我甚至連羅盤的使用方法也忘記了.慢慢地,在實習過程中,我復習了很多以前學過的知識,也掌握了羅盤的使用.
在前幾天的踏勘中,我們逐漸復習了以前所講過的知識,使我對以前書本上的各種巖性的巖石有了大概的了解,對該區(qū)域出露的地層情況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老師耐心細致的講解下,我對各種知識的掌握也逐漸加深.
在后來的沉積相分析,通過老師對地層各層分層的講解,到我能自己大概分辯出某層大致巖性,如灰?guī)r,泥巖,頁巖,及其某些巖石中顆粒的粒度大小和其構造特征,如藻紋,泥紋,鮞粒,溶蝕,波痕等.這讓我對以前書上學的東西印象更深刻,是我的記憶更加具體,使我受益匪淺.
接下來的是實測剖面實習,在這一階段實習中,我們通過自己對地層的分層和用皮尺對地層厚度的測量,逐漸的有了對實際地質工作的了解和認識.在測量過程中,我慢慢的掌握了對地層分層的方法以及對地層特征識別的準確性,同時,在對地形復雜的地區(qū),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更是增加了團隊集體感和親切感.
在最后的地質填圖時期,我們通過對各個地區(qū)的走動追蹤,慢慢的把該實習區(qū)域中各個地層界線逐漸定點出來.這讓我學會了地層與地層之間界線的識別方法
和對從遠處沿線過來的方法.在每個構造點,通過老師的講解我也學到很多知識,尤其是對各個斷層的講解,使我知道了其產生的原因,識別的方法以及斷層的傾向等各種特征屬性.通過練習.我也逐漸掌握了觀察周圍地形地貌來定點的方法.
填圖期間,雖然路途遙遠,天氣炎熱,但是看著地質圖上逐漸成形的地質界線,我們感到非常的欣慰.老師頂著酷熱的太陽給我們不辭辛勞的講課我們也被這種敬業(yè)精神深深的感動.在每次中途午休吃飯時,大家相互幫助,相互體恤,也讓同學們的友誼增進了不少.雖然說曬黑了,曬傷了,走累了,腳痛了,但是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平時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覺得很是值得.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養(yǎng)和提高.使我對書本上的知識掌握的熟練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負責自習認真的講解也使我的知識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也對這個專業(yè)以后所要從事的實際工作有了逐漸的認識.實習只是今后我們工作中的冰山一角,從老師的身影也看出現代地質工作者負責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我對他們感到驕傲,也對今后我將從事此種工作而感到興奮.也對今后從事這個工作充滿了信心.
地質的實習報告2
1、實習概況:
20xx年xx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yè)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yōu)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yè)的聯系。
3、實習內容:
昌樂火山口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鹕娇诔蕡A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jié)理發(fā)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fā)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fā)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棱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fā)紋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噴發(fā),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qū)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jié)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huán)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跡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于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征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qū)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jié)理,直徑近于80cm,規(guī)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fā)現的動、植物化石有xx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fā)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fā)現的帶胚胎的犀;鞘澜缟衔ㄒ坏,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fā)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鑒定的有11目46科xx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xx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tài)、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于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xx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fā)育而成,形成于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余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xx0余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fā)的xx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jié)。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jié),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fā)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質的實習報告3
這次實習,沒有像往年那樣選擇**縣,而是不遠千里的前往內蒙古**市,參與到**礦區(qū)控制及地形測量的工程當中。相比于以往的教學型實習,真正的工程(實習)顯然能夠更好的體會所學到的知識。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通過這次實習,我真正的體會到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測區(qū)屬于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動植物種類較少,地勢較為平坦,地貌相對簡單,但在這實習的十多天里還是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艱辛。現在細細想來,那十多天的經歷,雖然艱苦,但卻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系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信息社會里,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信息系統(tǒng)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yè)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tǒng)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tǒng)。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測繪工程專業(yè)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yè)知識的基礎。
通過這次實習,鍛煉了很多測繪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全站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于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于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于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于可變動誤差來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
(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
(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溫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第三,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并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fā)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通過工程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制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
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獲的了。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在去滿洲里之前,所有人的`熱情都相當高,不僅僅是對測繪的外業(yè)感興趣,更多的是對草原的向往。但在經歷了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后,我自己的熱情已被疲勞所掩蓋,雖然第二天不是必須去草原,但我依然堅持上了山,就是想先看看測區(qū)是什么樣子。坦率地說,在這次實習之前,我甚至連“測區(qū)”這樣基本的專業(yè)詞匯都缺乏感性認識。在工程正式開始之后,每個組(全站儀)都有一位老師和四位學生,老師不但要做好小組的管理工作,還要對我們及時指導。在最初幾天的新鮮感過后,天重復而乏味的翻山越嶺的體力勞動讓很多人怨聲載道,說實話,我也是如此。但工程本身的性質又不允許工期的延后,所以不得不繼續(xù)早出晚歸。其實現在想來,也許絕大多數工作都是如此,這更多的只是從未有過的疲勞所帶來的壓力。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讓我體會到了外業(yè)的艱辛,內業(yè)的耐心,工作的細心,甚至還有了對建國初的測繪人員的敬畏之心。鍛煉了實際的能力,讓我在未來面對選擇時更有信心和勇氣。感謝**老師給了我們參與這次實際工程的機會,同時也要感謝**大學的**老師對我們組十多天的耐心指導
地質的實習報告4
實習目的與任務: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們在本學期學習了《土木工程地質》,緊接著我們就進行了地質野外實習的過程。我們進行這次實習的目的在與 :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了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fā)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qū)的地質發(fā)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了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后續(xù)課程、從事專業(yè)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實習時間:20xx年6月24日至6月26日
實習地點: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天津市北部薊縣山區(qū),屬燕山山脈中段南翼,沿津 (天)—圍(場)公路東側(薊縣段)呈南北走向,毗鄰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公園東面與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隔山相望,黃崖關長城猶如一條巨龍橫臥于剖面之上;南面是漁陽古城,縣城東側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資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興隆縣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西面有京東第一山、全國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盤山國家風景名勝區(qū)。居京(北)、津 (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
古老的地質構造奠定了現代地貌發(fā)育的基本框架和發(fā)展方向。地勢北高南低,地質公園北端與興隆縣交界處的九山頂,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而座落在地質公園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護區(qū)的地貌類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和坎谷等構成。中、低山主要分布在長城沿線及其以北地區(qū)的石英巖分布區(qū),山高、坡陡,氣勢磅礴。丘陵主要分布在縣城以北的石灰?guī)r、白云巖、砂頁巖分布區(qū),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體渾圓,坡度緩,土層較厚。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范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分為7個景區(qū): 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2、八仙山石英巖峰林峽谷景區(qū);3、盤山花崗巖地貌景區(qū);4、九龍山碳酸鹽巖峰叢景區(qū);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qū);6、九山頂石英砂巖峰林景區(qū);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qū)。總面積342.05平方公里,規(guī)劃面積240.6平方公里,核心區(qū)面積53.6平方公里,北緯40°00′~40°15′,東經117°15′~117°35′。處于京、津、唐交會地帶,交通發(fā)達、地理位置優(yōu)越。
實習對象:河北工業(yè)大學交通工程專業(yè)07級全體學生
實習活動:(如下)
6月24日早上我們從西生活區(qū)坐大巴一路奔波來到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下車后,我們稍作整頓,然后老師開始介紹地質情況,我們的地址野外實習考察也就開始了。
1. 礦物、巖石的認識和地質構造的認識實習
首先講的是沉積巖。
沉積巖是在地表環(huán)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巖漿巖、變質巖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巖)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巖石。沉積巖是地殼表面分布最廣的一種巖石,雖然它的體積只占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占陸地表面積的75%。沉積巖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
沉積巖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及生物結構四種。
1) 碎屑結構 碎屑結構是指巖石中由50%以上的碎屑顆粒被膠結物所膠結的結構,是沉積巖所特有的結構。按碎屑粒徑的大小,碎屑結構可分為:a、礫狀結構(碎屑粒徑>2mm) b、竹葉狀結構(碎屑形態(tài)多呈扁平狀) c、砂質結構(碎屑粒徑介于2~0.05mm之間) d、粉砂質結構(碎屑粒徑為0.05~0.005mm)
2)泥質結構 該結構由粒徑<0.005mm的粘土礦物顆粒組成,是泥巖、頁巖等粘土巖的主要結構。
3)結晶結構 該結構是由溶液中沉淀或經重結晶所形成的結構。
4)生物結構 該結構是由生物遺體或碎片所組成,如貝殼結構、珊瑚結構等,都是生物化學巖所具有的結構。沉積巖的構造是指其組成部分的空間分布及其相互間的排列關系。產檢的沉積巖構造有層理構造、塊狀構造、鮞狀構造及層面構造。
沉積巖的構造按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空間排列和組合方式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層理構造 塊狀構造 鮞狀構造 層面構造
1)層理構造 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沉積環(huán)境的改變,是先后沉積的物質在顆粒大小、形狀、顏色和成分上發(fā)生變化,從會而顯示出成層現象。由于形成層理的條件不同,層理有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常見的類型有:水平層理、斜層理、交錯層理和波狀層理。
2)塊狀構造 巖石層理不清楚,礦物顆粒排列五一定規(guī)律。
3)鮞狀構造 具有同心心圓狀的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形似魚籽。鮞狀構造直徑一般在0.5~2mm之間,鮞粒的形成系膠體物質圍繞沙粒、碎屑在淺海淺水環(huán)境中沉積而成。
4) 層面構造 沉積巖巖層面上的特征如波痕、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征同樣反映了沉積巖生成條件和形成環(huán)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志。其中的波痕特征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積巖的肉眼鑒定:在鑒定碎屑巖時,除觀察顏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別注意觀察碎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膠結物的成分。在鑒定泥質巖時,則需仔細觀察他們的構造特征,即看有無頁理等;在鑒定化學巖時,除觀察其物質成分外,還需判別其結構、構造,并輔以簡單的化學試驗,如用冷稀鹽酸滴試,檢驗其是否起泡。
接著我們考察了巖漿巖。
巖漿巖又叫火成巖,占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巖石中,巖漿巖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巖石。巖漿巖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巖石,稱為深成巖(形成深度大于3km)。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巖石稱為淺成巖(形成深度小雨3km)。兩者統(tǒng)稱為侵入巖。由噴出地面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巖石成為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巖和熔巖。巖漿巖的礦物成分巖漿巖主要由SiO2、 Al2O3、 Fe2O3、 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應巖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巖漿巖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
常依SiO2的含量,將巖漿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超基性巖(<45%);基性巖(=45%~52%);中性巖(=52%~65%);酸性巖(>65%)。巖漿巖的結構和構造 巖 漿巖由于形成的環(huán)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巖漿巖的結構是指巖石中礦物的形態(tài)、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系。巖漿巖的構造是指巖石中 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了解結構和構造可以了解巖漿巖的形成環(huán)境。如噴出巖由于冷卻快,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稱為玻璃質結構。其中一些氣體尚 未逸散,形成氣孔構造。巖漿一面流動一面凝固形成許多流紋,做流紋構造。深成巖在地下緩慢結晶,它的顆粒在空間分布比較均勻,形成塊狀構造;在深處,各種 礦物結晶的大小相近,這樣的結構叫做等粒結構。而淺成巖中由于礦物結晶時間不同,造成先結晶的晶體粗大,后結晶的晶體細小,從而形成斑狀結構。巖漿巖的簡易鑒定方法:
首先,觀察巖體的產狀等,將定是不是巖漿巖及何種產狀類型。然后觀察巖石的顏色以初步判斷巖石的類型。含深色礦物多、顏色較深的,一般為基 性或超基性巖;含深色礦物少、顏色較淺的,一般為算子那個或中性巖。相同成分的巖石,隱晶質的教顯晶質的顏色要深一些。應注意巖石總體的顏色,并應在巖石 的新鮮面上觀察。
接著觀察巖石中礦物的成分、組合及特征。并估計每種礦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確定巖石屬何大類。進一步觀察巖石的結構構造特征,區(qū)別是噴出巖 還是淺成或深成巖。
最后綜合分析,據《土木工程地質學》“巖漿巖分類表”確定巖石的名稱。
最后,考察了變質巖。
變質巖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巖石,由于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huán)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巖石 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
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qū)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 和動力變質作用。
變質巖的結構可分為:變余結構(殘余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巖石經變質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征,這是區(qū)別于其他兩類巖石的特有標志,是變質巖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巖變質后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征者叫變余構造。
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a)板狀構造 巖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巖石易于分裂成板體,原巖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云母或綠泥石。b)千枚狀結構 巖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巖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云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c)片狀構造 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巖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云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巖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d)片麻狀結構 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斷續(xù)帶狀分布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e)塊狀結構 巖石中的礦物分布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巖常具有的構造。
變質巖的簡易鑒定方法:
鑒別變質巖時,可先從觀察巖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巖區(qū)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后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征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巖石的名稱。
2. 水流的地質作用認識實習
河流普遍分布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帶,是改造地表的主要營力之一。
河流的地質作用主要有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
1 河流的侵蝕作用
河流在運動過程中對河谷巖石進行的破壞作用稱為侵蝕作用。其主要通過沖蝕 磨蝕和溶蝕三種形式對河底及兩岸進行侵蝕
1) 下蝕作用
下蝕作用的強度首先與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關。此外,還與河床的巖石性質及地質構造有關。 下蝕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時又使河流向源頭伸長。分水嶺不斷遭到切割剝蝕,河流的長度不斷增加,以及河流的襲奪現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蝕的結果。
2) 側蝕作用
河流一攜帶的泥沙為工具,并以自身的動能和溶解力對河床兩岸的巖石進行侵蝕,使河谷加寬的作用稱為側蝕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區(qū)的河流,由于河床坡度較為平緩,側蝕作用占主導地位。
2 河流的搬運作用
河流主要通過對碎屑物的懸運 躍運和推運三種方式來進行搬運。碎屑物以何種方式被搬運,主要取決于顆粒的沉降速度與上推力的對比情況。
3 河流的沉積作用
河流搬運物從水中沉積下來的過程稱為沉積作用。
4 河流沖積土
1)河床沉積
2)河漫灘沉積
3)牛軛湖沉積
4)三角洲沉積
5)山區(qū)河流沉積土
6)由冰川補給的河流沖積土
3. 風化作用認識實習
影響風化作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和地質因素。
一、氣候因素:影象風化作用的氣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與溫度。降水量豐富且水循環(huán)快的地區(qū)有利于化學風化的進行;而溫度則影象化學反應的速度,水中游離氧的含量和水的離解度隨溫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雖隨 溫度增高而減少,但溫度增高十度,反應速度卻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隨溫度增高而加快,有利于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而且,氣候控制著數量和類型,它們對風化作用產生各不相同的影象。
地球氣候的分帶性決定了風化作用速度及其產物類型的分帶性。
二、地形因素:
在相對高程很大的中低緯度山區(qū),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有不同類型的風化作用。
地形陡緩的不同,風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風化相對強烈,產物不易保留,未風化巖石不斷暴露接收風化;緩坡平地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相對強烈,礦物分解徹底,風化產物殘留原地,母巖被覆蓋,不利于物理風化,最后形成大量粘土和殘余礦床。
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緯度陽坡晝夜溫差大,冰凍風化比陰坡強烈,以至陽坡比陰坡更凹凸不平。
三、地質因素:主要有巖石的礦物成分、巖石結構構造和構造運動的影響。
4. 不良地質現象認識實習
山區(qū)公路地質選線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質現象的制約,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有滑坡、泥石流、巖 崩、巖溶、巖堆(坡積層)、軟弱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凍土、水害、采空區(qū)以及強震區(qū)(高地應力)等。
因此在施工前優(yōu)選出工程地質條件最好、地質災害最少、工程建設對地質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最小的路線走廊帶,真正貫徹地 質選線的原則。對于滑坡、崩塌、巖堆、泥石流、巖溶、軟土、泥沼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qū),路線應設法繞避。
其次,當工作中發(fā)現仍有重大的地質病害存在或有潛在的重大地質病害時,必須及時調整線位。對于重大的地質病害應盡量繞避,實在無法繞避的要考慮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可靠性,并且應減少對地質環(huán)境的破壞,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對地質病害應以防為主,以治為輔,能避當避,即使增加工程造價也是值得的。
實習總結:
在3天的實地考察中,我們和老師走在一起,學在一起,老師給我們進行的詳細舉例說明,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并且這些都加深了我們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巖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系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多的去實踐。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在這次實習中我所收獲的這些為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定會給予很大的幫助。
在這期間,我們面對烈日當頭曾汗如雨下,汗水浸透了我們的衣服,但是我們堅持了。在堅持一下,在挺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等待我們的只有勝利。同時感謝李老師和郭老師不畏酷暑給我們進行的生動講解,而兩位老師的這種敬業(yè)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尊敬。
景點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總面積342平方公里。其科研價值、環(huán)境價值、旅游價值很高。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曾評價薊縣地質剖面:“在歐亞大陸同時代地層中,薊縣剖面之佳,恐無出其右者”。目前,現已形成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八仙山石英巖峰林峽谷景區(qū)、九山頂石英砂巖林景區(qū)、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qū)、盤山花崗巖地貌景區(qū)、九龍山碳酸巖峰林叢景區(qū)、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qū)7個景區(qū),總計87個景點。
編輯本段形成
地質遺跡是地球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演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記錄和自然遺產,代表著這一地區(qū)的地質歷史、事件和演化過程。因此,概括地說地質遺跡的成因幾乎全部是地殼內外地質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本區(qū)18億年前是古大陸,遭受剝蝕。18億年時地殼開始下降接受沉積,形成中上元古界長城系由陸相到海相的沉積物,由碎屑巖建造演變到富鉀、富鎂的碳酸鹽巖建造,構成一個巨型沉積旋回。常州溝期氣候較溫暖,雨量充沛,早期形成厚度較大的河流相碎屑堆積。串嶺溝期氣候更加濕熱,藻類植物大量繁殖,水體相對加深。團山子期和大紅峪期同處于亞熱帶溫暖氣候,有利于菌藻類生物繁衍,伴隨大量碳酸鹽巖沉積,形成豐富的規(guī)模不等的疊層石礁體。高于莊期氣候炎熱潮濕,微體藻類大量出現,尤其是高于莊早期藻礁和疊層石相當發(fā)育,形成大量碳酸鹽巖和鐵錳質沉積。在長城紀時期,造成了八億年跨越,砂巖層理、宏觀藻類化石,錳方硼礦等地質遺跡。
薊縣紀從14億年開始,氣候炎熱濕潤,地殼仍然緩慢下降,有利于碳酸鹽巖的大量沉積和菌藻類生物的生長。巖石組合以各種類型的碳酸鹽巖為主,古地理處于濱海瀉湖相,潮間帶和淺海陸棚。從而形成了大量藻類化石和疊層石等生物地質遺跡。
青白口紀從10.5億年開始,地殼下降速率漸緩,碎屑巖、粘土巖增多,出現河流相,濱海岸邊砂泥相等沉積環(huán)境。景兒峪期地殼下降形成淺海陸棚相泥灰?guī)r沉積。此后地殼上升,陸地遭受剝蝕。僅保留了8億年的景兒峪組。
寒武紀早期,約5.6億年地殼下降,接受府君山組碳酸鹽巖沉積。古風化殼形成“2億年跨越”的著名薊縣運動地質遺跡。
本區(qū)在印支運動期,形成了盤山花崗巖,時間約217.1——222.7百萬年。為花崗巖地貌景區(qū)奠定了巖石基礎。
本區(qū)在長城紀大紅峪期,約16億年發(fā)生海底火山噴發(fā)活動,形成了與火山熔巖類有關的地質遺跡。
構造運動是地質景觀遺跡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據地質條件分析,本區(qū)地貌奠基于印支運動期,成型于燕山造山運動。燕山造山運動距今約1.8——1.4億年,使薊縣北部黃崖關、九山頂、八仙山及盤山隆起成山。此后,經風化侵蝕形成了砂巖峰林峽谷和花崗巖地貌。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qū)內逆掩斷層形成的飛來峰就是燕山運動的產物。
編輯本段旅游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地球科學知識和美學魅力的天然博物館;為人們提供了一處自然景觀美、文化底蘊厚、科學品位高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自然風景區(qū),使人們得以享受自然,陶冶情操,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現已成為薊縣對外的一個重要窗口,來薊觀光、游覽、考察的專家學者、游人明顯增多,對外影響力日益擴大,薊縣的知名度顯著提升,有力地拉動了薊縣旅游、建筑、交通、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于2001年12月1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準建立,其范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面積342平方公里。
根據景區(qū)劃分原則,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劃分為7個景區(qū): 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2、八仙山石英巖峰林峽谷景區(qū);3、盤山花崗巖地貌景區(qū);4、九龍山碳酸鹽巖峰叢景區(qū);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qū);6、九山頂石英砂巖峰林景區(qū);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qū)。
編輯本段地質
薊縣有著深厚悠遠的歷史文化、豐富的地質遺跡資源以及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是它擁有世界著名的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和大量的有觀賞價值、科學價值的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因此在薊縣建立國家地質公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以中上元古界標準層型地質剖面為主的地質遺跡景觀,將為地學領域的研究、地質遺跡的保護、自然遺產的永續(xù)利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典型、完整、系統(tǒng)、稀有、科學的內涵,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記錄了地球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自然與文化遺產。薊縣國家地質公園7個景區(qū)各具特色,天然造化、鬼斧神工、精彩紛呈,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為人類留下了珍貴的地質遺產。
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
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天津市薊縣城北,燕山山脈南坡,北起古長城腳下常州村,南至薊縣城北關府君山,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寬約350米,面積890公頃。薊縣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是國務院1984年批準建立的我國第一個地質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以地層齊全、出露連續(xù)、保存完好,頂底清楚、構造簡單、變質輕微、疊層石和古生物化石豐富,地層總厚度近萬米為特色。它好象一部巨厚的“石頭記”,真實地記錄了地球演化距今18億年至8億年的地質歷史。被國內外地質學家推崇為世界上同一地質時期的“標準層型剖面”、 “大地的史書”和世之罕見的“地質瑰寶”,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內的地質遺跡類型多、數量大、品位高。其中堪稱世界之最的地質遺跡主要有10大奇觀:
、偎E縣地層剖面代表的地質歷史最長。頂底界限長達10億年,其連續(xù)之長,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谒E縣剖面底界年齡最老。比世界著名的俄羅斯里菲--文德剖面底界年齡還老3億年。
、鬯E縣剖面保存最完整。從老到新順序排列在24公里長的一條線上,完整的地質剖面,世界首屈一指。
④薊縣剖面構造最簡單。從北到南,按地質年代自老至新依次展布在燕山褶皺南翼的單斜山上,沒有因構造變動造成錯位或破壞。
、菟E縣剖面變質最輕微。從長城系常州溝組河流相的砂礫巖到青白口系井兒峪組濱海相含波狀層理、交錯層理的泥質微晶灰?guī)r,剖面總厚度9197米,基本保留原始狀態(tài),變質極淺。
⑥薊縣剖面宏觀多細胞藻類植物出現的年代最早。從國際公認的9億年前提早到17億年前,是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史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咚E縣剖面中沉積海泡石礦床最早。薊縣海泡石礦床形成于距今12--13億年前,且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沉積海泡石礦床。
、嗨E縣剖面中噴氣孔構造最古老。在薊縣剖面薊縣系鐵嶺組上部地層發(fā)現10億年前形成的古噴氣孔構造,是世界最古老的噴氣孔構造。
、崴E縣剖面中古生物化石與疊層石最豐富。薊縣剖面的古生物化石從長城系常州溝組到青白口系井兒峪組均有,疊層石從長城系團山子組到青白口系下馬嶺組均有。古生物化石、疊層石層位之多、時限之長、類型之全、種類之多、保存之好為世界罕見。
、馑E縣剖面中沉積形象最豐富。在薊縣剖面上,不論是碎屑巖、泥質巖還是碳酸鹽巖,都表露出十分豐富的沉積形象,如波痕、斜層理、雙向交錯層理,風暴沉積、地震沉積,雨痕、干裂、水下沖痕、滑塌痕等遺跡,為世界各國同時期剖面所罕見。
薊縣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qū)除世界罕見的薊縣剖面地質遺跡之外,保護區(qū)內還有雄、險、秀、幽的多種自然景觀和神奇的人文景觀。
小貼士:
購物:紫砂礦是上乘的陶瓷原料。用薊縣紫砂礦燒制的紫砂壺,外觀高雅光澤,透氣不透水,壺內泡茶,數日不餿,具有觀富和收藏價值,可與全國聞名的宜興紫泥陶器、景德鎮(zhèn)瓷器相媲美。
編輯本段意義
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貴自然遺產,所發(fā)現的一些重要生物化石對研究早期生命的演化和地球的形成過程有重要意義。對揭開地球遠古時期許多科學之謎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地質公園內群峰俊秀、峽谷幽深、空氣清新怡人、自然風光迷人,自然奧秘誘人,交通方便,是休閑、度假、旅游、攬勝的好去處,探求自然之謎的難得場所。
地質的實習報告5
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畢業(yè)生專業(yè)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于是今年暑假學我來到了平煤地質工程勘探處勘探一隊二號機進行了為期一月的實習。
在鉆探隊實習了一月,其中可以說是苦中有甜,累中有樂,對自己的地質知識有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系統(tǒng)積累與考驗,粗略的把握了地質鉆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務,鉆孔的設計和結構以及鉆孔的布置原則等等,自己也從一個紙上談兵的階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謝老工人老師傅的不厭其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指導和教誨,鉆探隊領導的人文關懷,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變聰明。這些知識和實習過程,足以使我受益終身了。就我在實習過程中的感想與心得匯報如下。
一、安全生產。都說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沒有怎么在意,在實習期間才深刻的.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意義。在這里領導和工人都嚴格的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新工人來的第一課就是安全教育,我來的時候就首先的讓我學習了
安全生產的法規(guī)。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傷害”;同時也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實習期間沒有發(fā)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產。
二、業(yè)務和技能。這次我們打的是水文觀測孔,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結合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老工人師傅的指導幫助。學會了判斷巖層、操作機器、測量水位以及書寫紀錄。使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自己動手操作水平。期間主要對平砂巖做了一些細致調查研究: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石英和長石是組成地殼最常見的成分。砂巖的顏色和沙子一樣,可以是任何顏色,最常見的是棕色、黃色、紅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見由砂巖相成的懸崖峭壁。有的砂巖可以抵御風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經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鋪路材料。砂巖中的顆粒比較均勻堅硬,所以砂巖也被經常用來做磨削工具。砂巖由于透水性較好,表面含水層可以過濾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們這里鉆探時主要遇到的困難是打平頂山砂巖,平頂山砂巖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鉆進過程中不容易鉆進又容易掉塊卡鉆,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多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三、日長生活。我們一般在野外作業(yè),比較枯燥乏味,許多配套設施也不到位。不過在這一個月的實習中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東西,也學會了在勞動中尋找快樂。同時了增強了自己獨立生活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我想這將會成為讓我一生都收益的財富。
在這為期一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匪淺。短短的30多天內,我不僅向老工人師傅學習了鉆探基本方法和技巧,體會到應該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處,更被隊里同志們的無私敬業(yè)精神所感動。這不僅為我今后的理論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我今后從事鉆探行業(yè)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后,更加感謝學校和隊領導給了我實習學習的機會,也多謝同事們多日來無私的照顧和關心,使我開心順利的完成在隊里的實習生活。 報告章節(jié)如下:
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qū)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 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qū)出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fā)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tài)、規(guī)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qū)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qū)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fā)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qū)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地質的實習報告6
姓名:
院系:
班級:
學號:
一、前言
實習時間:20xx-20xx第2學期第16周(6月15日~19日)
實習地點: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實習目的: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有了深刻的認識與了解,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了解,我們20xx級土木工程專業(yè)在十六周,在馮博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地質實習。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fā)展情況,了解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qū)的地質發(fā)展演變。通過實習,對工程地質的常規(guī)步驟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以后的工作學習做了鋪墊。
二、區(qū)域地質概況、地質剖面詳述、區(qū)域地層以及巖石小結
6月14號,早上八點左右出發(fā),經過幾十分鐘的車程,我們首先來到了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它位于有著中國脊梁之稱的秦嶺造山帶。在這里,商丹俯沖帶構造略圖向我們詳細的闡述了秦嶺群一帶的構造圖。在秦嶺群左側還有著坐落在楊子板塊上的南秦嶺,它們之間是商丹縫合面和弧前沉積楔形體。早古生代,揚子板塊北緣發(fā)生分裂,在秦嶺洋中形成一獨立的大陸地塊。之后,該地塊由于“鄭廬轉換斷層”的影響而被錯開成東西兩個部分,西部為秦嶺地塊;東部為下揚子地塊。從古生代末期開始,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相向運動,秦嶺洋洋殼向華北板塊單向俯沖,至早中生代,下揚子地塊先于秦嶺地塊與華北板塊發(fā)生碰撞造山作用,并使華北板塊沿“鄭廬轉換斷層”破裂,隨后,由于揚子板塊的碰撞造山作用,北面進一步左旋平移造山,形成北緣大別一膠南造山帶,后緣則在揚子板塊與下揚子地塊的碰撞結合部形成寧鎮(zhèn)造山帶。 由于郊廬以西的`西秦嶺造山帶地處華北和揚子兩板塊的中部,強烈造山作用使夾持于兩板塊間的秦嶺地塊大規(guī)模壓縮、上隆剝失等,因而現殘留的僅是變形和變質都十分強烈并呈狹長帶狀的地塊。鄭廬以東,由于位處華北,揚子兩板塊邊部,擠壓應力相對較弱,而且擠壓應力大部分被沿邦廬斷裂大規(guī)模的平移作用所消耗,因此,下揚子地塊變形較弱,保留下來的塊體也較大,造山作用也較弱.“鄭廬轉換斷層”在轉變?yōu)榻紡]平移斷層過程中,南部由于受揚子板塊的限制與掩蓋,因此,邦廬斷裂帶便于大別山南緣突然中止。隨后我們自行解散,開始仔細觀察起周圍的環(huán)境了。觀察之后,我們重新乘上客車,向下一個目的出發(fā)。接下來,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秦嶺巖群石槽溝組。跟著老師,我們來到了石碑前,在老師的講解和觀察下我們知道了秦嶺巖群石槽溝組是巖性為石榴矽線黑云斜長片麻巖、石榴矽線黑云二長片麻巖、矽線石片麻巖、透輝變礫巖和大理巖。原巖為中基性及中酸性火山巖夾陸源砂泥質碎屑巖巖石組合。形成于古元古代(距今25~18億年)。屬于中深變質巖系。石槽溝巖組屬于秦嶺巖群上部巖組。1987年創(chuàng)名于西峽縣石槽溝。在查閱資料后,對秦嶺巖群石槽溝組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石槽溝組下部主要為二云變粒巖、石榴黑云變粒巖,(藍晶石、夕線石、石榴石)黑云斜長片麻巖,夾石英巖,二云石英片巖、斜長角閃巖和薄層大理巖;中部
主要為石榴二云(黑云)石英片巖,夾十字石榴黑云石英片巖、夕線石榴黑云石英片巖、藍晶石榴二云石英片巖及長石石英巖,局部夾有大理巖及斜長角閃巖;上部主要為石榴二云石英片巖、石榴黑云石英片巖,夾斜長角閃巖、大理巖、薄層石英巖及少量變粒巖。該群遭受中壓相系以低角閃巖相為主的區(qū)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和區(qū)域混合巖化作用。為了讓我們進一步的體會,老師帶我們來到了朱夏斷裂帶。該處為朱陽關—夏館斷裂帶通過部位。其背部為古生界二郎坪地體和沿斷裂帶發(fā)育的加里東期及燕山期二長花崗巖;南部為古元古界秦嶺地體和受斷裂帶控制的白堊紀夏館紅色沉積盆地。斷裂帶上剪切作用形成的窗棱構造、眼球狀構造、擠壓透鏡體及旋轉眼快體。朱陽關-夏館斷裂帶是秦嶺古島弧與二郎坪弧后盆地南緣分界線,斷裂帶在幾何形態(tài)上是一系列傾向S的疊瓦狀構造。走向NWW-SEE,傾向SSW,巖層層面主要傾向S,傾角變化較大。朱陽關-夏館斷裂帶運動學性質是SSW-NNE向推覆俯沖兼左行平移,從而形成朱夏斷裂帶斜向推覆俯沖的運動學特征。該運動學特征表現為朱夏斷裂帶北面的二郎坪弧后盆地向秦嶺群下俯沖,南面秦嶺群則相對向二郎坪群上逆沖推覆。走滑擠壓和單向擠壓為主的特征,指示朱陽關-夏館斷裂帶構造運動是在區(qū)域性擠壓兼走滑的動力下形成的。朱夏斷裂帶中心溫度最高可達650℃、壓力最高可達0.65Gpa,越遠離斷裂帶溫度和壓力越低。朱陽關-夏館斷裂帶形成時屬于中溫和中低壓環(huán)境,變質程度最高可達角閃巖相。而后,馮老師帶我們來到了斷裂帶斷裂處。明顯可見的斷裂帶向左下方向傾斜,土褐色的巖石在上面附著著,在其兩處,有著不同的巖石走向,這是我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到傳說中的斷裂帶,心中充滿了滿滿的感嘆。遙想當時板塊運動時形成這斷裂帶是多么的震撼!到了集合的時間,我們又坐上客車向下個目的地出發(fā)了。不一會,我們來到了本次實習最好玩的地方----渠首閘。這是一個水庫,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大河流淌,兩岸青山磅礴,大石高聳,好一個奇觀之景。下到水庫之后,大家都興奮地跑到了水岸邊,有些同學抓起了魚,有些同學在拍照留念,更有的同學沿著嶙峋的石山爬了上去,此處的巖石形狀大小各異,凌亂地擺在山腳處。觀察之后我發(fā)現,此處的巖石層去之前一路而來所看到的巖石層還要堅硬,手觸摸上去都能感覺到硬實感。老師們看到同學們的歡快勁也都笑而不語,在大家玩了好一會之后,老師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去勘察山體的巖石巖層產狀以及如何使用地質工具測量巖層層面、斷層面、節(jié)理面等面狀構造的產狀要素。我們也帶來了羅盤儀。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如何測量巖層產狀3要素。巖層產狀要素的測量,首先要測定巖層的走向: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意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相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氣泡居中,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走向。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的讀數都是該直線兩端的延伸方向。如N30°E與S30°W(用象限角表示)即30°與210°(用方位角表示),均可代表該巖層的走向。第二步,測定巖層傾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南端緊靠層面并轉動羅盤。
地質的實習報告7
第一節(jié) 教學實習的目的及任務
一.實習目的
烏當實習是我院地質類專業(yè)為學生準備的最重要的、歷時最長的一次基礎地質實習。是在學完《普通地質學》、《水文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及地貌》、《地史學》、《古生物學》、《巖溶學》、《巖石學簡明教程》、《礦物學簡明教程》等專業(yè)基礎課程后進行的一次野外地質綜合教學實習。
二.實習任務
1.學會地層剖面的實測;
2.學會繪制地層剖面圖及柱狀圖;
3.掌握野外地質填圖的方法及測制1︰25000烏當教學區(qū)地質圖;
4.學會地質實習報告的編寫,提交一份“貴陽烏當教學區(qū)地質測量報告”。
第二節(jié) 實習區(qū)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
一.實習區(qū)行政劃分
貴州大學烏當教學實習基地,位于貴陽市北東約16㎞,行政區(qū)劃屬貴陽市烏當區(qū)東風鎮(zhèn)所轄。實習區(qū)范圍北起新莊--烏當--趙家莊一線,南抵寫字崖--小關口山腰--大關口山腰;西起小谷農沖--大對門一線,東達苗天XX窩--新河。地理坐標:東經106°45′00″~106°50′30″,北緯26°35′00″~26°40′00″。
二.地貌類型
烏當實習區(qū)的范圍不大,但地貌類型多樣,可觀察到河谷地貌(階地、漫灘、河心灘等)、峽谷地貌、巖溶地貌、構造侵蝕剝蝕地貌等。 烏當實習區(qū)位于烏當盆地,最高海拔1350m位于圖幅西南角,最低海拔980m位于東北向南明河下游,最大高差370m。
三.交通
區(qū)委、區(qū)政府所在地距貴陽市中心7公里,距貴陽國際機場8公里,距貴陽火車站10公里,貴遵、貴黃、東北繞城高速公路貫境而過,貴開路、航天路等城市一級主干道縱貫新天城區(qū)南北,測區(qū)內有水東路、貴烏公路與市區(qū)相連,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詳見“烏當教學實習區(qū)交通位置圖 1:240000” 。
四.氣象條件
實習基地位于底緯季風內,屬低緯度亞熱帶季風溫暖濕潤氣候區(qū),因海拔較高,具有明顯高原性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晝夜溫差較小雨量較大。測區(qū)災害氣候有干旱,倒春寒冰霜秋季低溫連雨、冰雹、暴雨等。受燕山運動和新構造運動的影響,地殼隆升與下降幅度較大。就區(qū)域而言,受地形影響具立體氣候特點,工作區(qū)屬高原季風溫涼氣候,具有冬春暖和,少雨干燥;夏秋涼爽,多雨濕潤,四季如春的'特點。
五.水系
測區(qū)內的主要河流為:南明河、魚洞河、月亮河,在來仙閣一帶,匯集于北東方向流入烏江,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南明河支流。
六.人文
東風鎮(zhèn)人口約3萬,有漢、苗、布依等民族,其中以漢族為主,主要分布在烏當壩子上,少數民族多分布在條件較差山地。區(qū)內因在建設經濟開發(fā)區(qū),經濟較發(fā)達,但人的文化素質較差。
七.經濟
烏當區(qū)是西部大開發(fā)國家重點建設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帶中心城區(qū),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和國家級農業(yè)科技園區(qū)(試點)坐落其中。 實習區(qū)原以農業(yè)為主,盛產水稻、玉米、土豆、蔬菜等,現在主要經濟農作物為桔子、板栗、楊梅、櫻桃等。原是貴陽蔬菜基地之一,現在在建設樂灣國際。農業(yè)生態(tài)旅游發(fā)展較快,經過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工業(yè)方面以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及私人企業(yè)為主,近年來新建一批現代高薪企業(yè)如藥廠、光學儀器、管材、花卉苗圃等,這些極大地刺激了對農副產品、交通運輸等行業(yè)的需求,使種植業(yè)、交通運輸業(yè)都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
八.實習區(qū)內旅游 烏當區(qū)自然風景優(yōu)美、人文景觀豐富、民族風情濃郁,旅游資源別具一格。實習區(qū)內旅游業(yè)極為發(fā)達,將自然風光、民族風情、人文景觀和觀光農業(yè)連接起來,主要有風景區(qū)有情人谷、漁洞峽、來仙閣等。
第三節(jié) 實習區(qū)的地質調查史
在20世紀20年代末,就有許多著名地質學家如丁文江、王曰倫、樂森璕、蔣溶等曾先后到此作個調查。1944年,李四光教授對該地
區(qū)第四紀冰川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著有《貴州高原冰川之遺跡》一文。樂森璕、蔣溶及羅繩教授曾在貴陽附近作過詳細調查并有《貴陽附近地質旅行指南》及《貴陽附近地質構造》等文發(fā)表。解放后,特別是自1956年以來,區(qū)域地質調查工作逐漸展開,先后有不少單位來此調查。雖然各單位工作的任務和目的不盡一致,但都注意到地質工作的基礎--地層,在區(qū)內發(fā)育頗好,分別測制了不少剖面,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對該地區(qū)地層系統(tǒng)的建立作出了貢獻。貴州省區(qū)調隊在開展《1:20萬貴陽市幅》區(qū)域地質調查時,對本地區(qū)剖面進行了詳細系統(tǒng)的研究。其后,地質系的師生和其他調查研究人員在實習和科研過程中,在地層劃分對比、古生物特征、巖相古地理、地質構造特征、油氣儲層特征和本地區(qū)地熱資源研究等方面,不斷豐富和完善了烏當實習基地的地質內容。
第四節(jié) 本次實習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量
一.工作方法
1.收集本地區(qū)地質資料。
2.地質踏勘。
3.測制地質剖面。
4.建立區(qū)域地層層序。
5.野外地質填圖。
A.穿越法。
B.追溯法。
地質的實習報告8
《煤礦地質學》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次實習是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xù),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通過實習,能夠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我們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煉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yè)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實習的主要任務:
先期形成的巖石在地殼中受高溫、高壓及外來物質深入的影響下,引起其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的改變,而形成的新巖石,稱為變質巖。變質巖的主要特征是這類巖石大多數具有結晶結構、定向構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征變質礦物。
首先感謝各位導師,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對我們的耐心指導。雖然天氣很寒冷、環(huán)境比較的惡劣,但是指導老師們耐心細致地為我們講解,我感悟到了老師們的勤懇的治學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誨人不倦的為師之道,讓我非常的感動!
地質的實習報告9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1.目的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究性很強的自然科學,地質學認識的實習報告例文。認識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相關地質基礎知識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地質現象,理論聯系實習,增強感性認識,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興趣,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任務
、僭谝巴鈱Ω鞣N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谠诶蠋煹闹笇拢醪綄θ箢悗r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圻M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包括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象觀察、描述記錄等內容。
、芡ㄟ^實習,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地質作用規(guī)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求
、賹嵙暻皩W生應認真學習實習知道書,以明確實習目的、內容安排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實習報告《地質學認識的實習報告例文》。
、趯嵙曋袑W生要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的講解。
、郜F場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要認真細致,并作好記錄,還應多問、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懶惰思想。
、苊總學生應采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二、實習的組織形式及實習過程
實習的組織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又分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指導老師帶領實習,
過程由實習指導書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車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下午芭蕉箐采礦場、雷剛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子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qū),下午乘車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實習任務完成情況
通過實習我們三大類巖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能夠在野外認識和辨別三大類巖石,還能夠在野外辨別各種地質構造。通過在各實習點對其的觀察,實地考察,我掌握了羅盤的使用,還在各實習點采集了各種相應的巖石標本。還提高了我們對各種地質現象的觀察分析能力,并學會了野外紀錄,基本達到學校預期的目標。
四、各實習點地質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區(qū)
、俚貙樱河衫系叫氯缦,
1.泥盆系上統(tǒng)宰格組(d3z):該巖石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白云巖,細晶結構,塊狀構造,風化面為灰黑色,呈刀砍狀。
2.石碳系下統(tǒng)大塘組(c1d):該巖石為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guī)r厚層狀灰?guī)r,角礫大小混雜,為鈣質膠結,較緊密,含珊化石,底部辦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
3.石碳系中統(tǒng)威寧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粉晶結構,塊狀構造中部夾角礫巖,含珊瑚、腕足化石,礦物成分為方解石等,風化面為灰白色,局部有鐵質侵染,與大塘組整合接觸。
4.二迭系下統(tǒng)——(1)倒石頭組(p1d):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guī)r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沙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黏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2)棲震組(p1x):為淺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云巖,風化面為灰黑色白云質灰?guī)r。風化后成團塊狀小虎斑,成分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漸增多。含豐富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3)茅口組(p1m):上部為灰色、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中部為灰色厚狀灰?guī)r與灰色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互層,巖性較純,層理不發(fā)育,表面有雨蝕溝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為灰色厚狀不規(guī)則琥珀斑狀白云質灰?guī)r,與棲震組整合接觸。
地質的實習報告10
1、實習概況:
20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yè)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yè)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必須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透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資料,加深對課程有關資料的理解;此外,透過實習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yōu)良品質和增強群眾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潛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yè)的聯系。
3、實習資料:
xx火山口
xx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鹕娇诔蕡A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jié)理發(fā)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fā)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fā)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棱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fā)紋理,證明其成因于火山噴發(fā),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qū)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jié)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構成環(huán)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跡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于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超多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構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征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qū)的理想場所。個性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jié)理,直徑近于80cm,規(guī)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構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構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構成于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fā)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個性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fā)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fā)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十分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fā)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鑒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tài)、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于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fā)育而成,構成于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余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余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實習相關大全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fā)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但是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好處,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那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必須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jié)。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必須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資料,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jié),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fā)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用心的作用。
地質的實習報告11
一、實習內容: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后檢驗的時候發(fā)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里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fā)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后校合時fh=—28
二、碎部測量:
我們采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桿、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guī)范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后,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并在旁邊標注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了然,知道該怎么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qū)域,我們采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三、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筑畫在圖上空閑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筑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已知點的坐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后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后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數據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后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四、心得體會:
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復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著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的實習報告12
實習區(qū)內主要河流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區(qū)的主要 河流,發(fā)源于呂梁山北端東部,其上游為桑干河,向東流經山西、河北、經北京 西山和平原,在天津匯人海河,然后流入黃海。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樹 權狀撒開,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 北京西山年降水量 700mm 左右。雨季為 7 一 8 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 70%,山洪主要集 中在這個時期。每年 6 一 7 月為高溫季節(jié),7 月平均氣溫為 28℃,極高溫度可達 40℃;1 一 2 月為低溫季節(jié),1 月平均氣溫為一 6℃,極低溫度達一 22℃。4 一 10 月,日平均氣溫超 過 11℃,年雷暴日約 37 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風日(>8 級)約 21 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區(qū)內工礦企業(yè)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廠、首都鋼鐵公司等,此外還有一系列的具有一 定規(guī)模的煤礦和水泥和石灰廠礦,花崗巖、板巖和大理巖石料的生產也很可觀。農業(yè)方面, 平原區(qū)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丘陵和山區(qū)以雜糧為主,山口河灘地多植蘋果樹、梨樹和柿 樹等。 實習區(qū)北京西山位于近東西向的燕山山脈和北北東向的太行山脈的接合部位。
區(qū)內地質研究程度較高,地層發(fā)育較全,從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層單位均有出。本區(qū)地層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區(qū)域變質作用。本區(qū)地層和巖石在華北 地區(qū)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與華北地區(qū)的其它地區(qū)對比。下葦甸地質路線。
這次地質實習,我們結合理論學 到了很多實際知識。通過實地考察,對課本所講的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開 闊了視野,知識從感性認識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更體會到 了野外地質工作的無限樂趣與艱辛。觀察了各種地質現象并積累了許多地質、地 貌方面的`材料,通過親身實踐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實現了理論與實踐 的結合。老師以自身豐富的經驗與學識,像我們講述了各種地質知識與現象,在 他們身上體現了務真求實、 精確嚴謹一絲不茍的教學風格和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 人格魅力,我學到了寶貴的知識,鍛煉、提高了我們野外實習、考察的能力,為 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通過實習,走進了大自然,走進了實地,是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 偉大,人的渺小,是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了更大的興趣和好奇。是我們在書本上 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到了一起,對理論知識起到了加深鞏固的作用。
地質的實習報告13
一、實習概況
實習時間:20xx年11月27日
實習地點:金馬河都江堰水利工程映秀鎮(zhèn)都江村
指導老師:XXX
二、實習內容
1、金馬河金馬河是我們野外地質實習的第一站,在溫江區(qū)境內。金馬河地區(qū)主要分布著巖漿巖并有少量的變質巖。巖漿巖是巖漿作用的產物,是演講噴出地表或上升到接近地表一下不同深處的地殼中,冷凝固結而形成的巖石。變質巖是巖石在基本上處于固態(tài)條件下,由于溫度、壓力及化學活動性流體的作用,發(fā)生化學成分,礦物成分巖石結構和構造變化的巖石。巖石種類有花崗巖、石英、長石其中花崗巖分布最多,且顏色種類較多,有灰色、灰白色的、肉紅色的還有深灰色的,這主要是組成花崗巖物質的不同造成的。花崗巖為等粒狀結構,且其中的顆粒的大小也不同,有的較大有的較小,所以可按照花崗巖巖石中礦物顆粒潔凈的大小分為粗;◢弾r、中粒花崗巖、和細;◢弾r。有的斑晶很大,形成了似斑狀結構,稱為似斑狀花崗巖。金馬河旁的花崗巖主要為塊狀結構。金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我們看到的金馬河的水位較低,這是因為四川盆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灘。金馬河是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勢開闊,流速驟減,沙石沿河淤積,形成了以樹枝狀水系為主,格子狀水系為輔的形態(tài)。一般來說幼年期的河流較為曲折,且沉積物的磨圓度不高。經過河流的向源侵蝕和裁彎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漸趨于直線,河流中的沉積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蝕作用,掩飾的邊緣逐漸被磨平磨圓。由于金馬河河道較為筆直,且河漫灘上的沉積物磨圓度較高,所以金馬河屬于壯年期的河流。金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這主要是上游分布著大量的灰色巖石造成的。金馬河的土壤較為肥沃,這是由于金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勢開闊,流速驟減,帶來的大量肥沃的物質淤積而成的。金馬河沿岸是良好的農業(yè)灌溉區(qū),不僅有豐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較為平坦,熱量充分,也適宜耕作業(yè)的發(fā)展。
但同時金馬河也易發(fā)生洪水災害,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時就會淹沒莊家、農田。村莊等災害,這點值得我們注意。同時在我們此次實習的地點——金馬河大橋下的金馬河,看到了大量的運石車,且金馬河灘已經被挖得千瘡百孔,這不由得引起了我們的深思,我們在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能否保護好我們的地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們作為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的學生,應該學會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來規(guī)劃地區(qū)的綜合利用與發(fā)展,達到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與經濟與生態(tài)的良性協調發(fā)展。
2、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們地質基礎野外實習的第二站,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城西,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的水利工程。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fā)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區(qū)。每到春夏山洪爆發(fā)的時候,江水奔騰而下,從都江堰市進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所以為了排除洪災之患,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自古至今發(fā)揮了排洪、灌溉的巨大作用。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飛沙堰: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余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qū)。
寶瓶口:寶瓶口起"節(jié)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巖的一部分。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qū)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tǒng),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1003萬余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點企業(yè)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fā)電、漂水、水產、養(yǎng)殖、林果、旅游、環(huán)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濟發(fā)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其灌區(qū)規(guī)模居全國之冠。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江堰的創(chuàng)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tǒng)一。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杰作。
3、映秀鎮(zhèn)映秀鎮(zhèn)是我們地質基礎野外實習的第三站,也是地質實習感受最大的地方。映秀鎮(zhèn)地處四川汶川縣的南部,與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相鄰,是阿壩的門戶。映秀鎮(zhèn)境內水力資源豐富,水質好,落差大,先后建設了多個水電站。2008年5月12日,在此地發(fā)生了8.0級特大地震,映秀鎮(zhèn)成了重災區(qū),大部分房屋倒塌,山體滑坡,水電通訊中斷,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我們所實習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設的新鎮(zhèn),房屋都是現化的,鎮(zhèn)中心的周圍有條岷江的支流流經,鎮(zhèn)四周都是高大的山體,群山環(huán)抱。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山體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塊和碎屑物質,有山體已經沒有植被覆蓋而裸露著。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響,山體出現了大面積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積物和倒石堆。此處的崩塌屬于山崩,山崩是山區(qū)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崩塌的現象,邊坡很陡的地區(qū),在巖石的釋重作用、溫差作用等物理風化作用下,沿陡坡邊緣產生一系列的張裂隙,產生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節(jié)理,從而使得邊坡處于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遇到像08年特大地震的觸發(fā)因素時,巖體產生了崩塌。崩塌的形成有一定的條件,主要表現在:
(1)氣候條件氣候是影響風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而風化作用的類型決定了巖石風化的產物的類型和性質。
(2)地形條件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地必要條件,斜坡的外部形狀也對崩塌地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3)巖性條件崩塌一般發(fā)生在塊狀或厚層狀堅硬的巖體中,這類巖體能形成陡峻的斜坡,在觸發(fā)作用下發(fā)生崩塌。
(4)構造條件自然界的斜坡存在各種結構面,這些結構面將斜坡切割成不同的結構體,從而削弱了巖體內部的聯結,為崩塌地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5)其他條件一般是指降水、地下水、地震、人工爆破、開挖邊坡等觸發(fā)因素在崩塌作用下,沿斜坡崩落的石塊和碎屑,在坡度平緩的坡麓地帶堆積所形成的堆積物稱為崩塌堆積物,即崩積物。崩積物的巖性與斜坡上部的巖石基本一致,巖性單一,由未經分選、棱角分明的碎石組成,顆粒大小混雜,排列不規(guī)則。映秀鎮(zhèn)周圍山體的崩塌碎屑物已經大面積堆積而成了錐形體,從而形成了倒石堆。有的倒石堆為三角形,有的為扇形。在垂直坡面上呈現出下粗上細的現象,在縱向上呈現出近坡處顆粒細小,坡麓處粗大的現象。同時四周的山體上也分布著滑坡后的巖體。滑坡是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碌挠绊懸蛑饕◣r土類型和性質、巖體結構和構造、風化作用、水的作用、地震和人類活動等。
映秀鎮(zhèn)在二級和三級的階地上修筑了避難場所,所以較為合理。總的來說,映秀鎮(zhèn)地處大山之中特別是受到了08年特大地震的影響,此處的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特別多,如何防治成為了我們關注的重中之重。在山區(qū)中治理地質災害既要要考慮生物措施還要考慮工程措施。其中,生物措施中要考慮到經濟、地理、氣候、人文、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既要考慮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同時也要考慮到當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所必須的條件,我們不能一味地退耕還林。比如,可以在山坡上種植竹子,用竹子造紙,這樣既可以既可以保持水土還可以促進當地居民的增收。當然種植什么植物需要考慮當地的地理和氣候的條件。總的來說,在印象中還是主要應該發(fā)展種植業(yè)。同時,工程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滑坡的防治要以防為主,在不穩(wěn)定的邊坡預先采取措施,以防止其變形。工程布置盡量避開嚴重滑坡地帶,或者采取相應的設計方案。在選擇防治措施之前,要查清滑坡形成的條件、原因、滑坡的性質、穩(wěn)定程度及其對工程的危害。了解產生滑坡的主要、次要原因及相互關系,結合工程特點綜合選取防治措施。通常有防滲與排水、削坡減重與反壓、支撐工程等措施。特別是映秀鎮(zhèn),可以修建環(huán)山溝?梢該踅氐乇硭;豎溝可以快速的將地表水排入到河流之中。其實,在我們進入映秀鎮(zhèn)之前的路上就看到了大量的護坡工程,比如攔截網,上面已經攔截了許多的巖石,這點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工程措施的保護作用。
4、都江村都江村是我們地質基礎實習的第四站,也是最后一站。都江村位于都江堰紫平鋪鎮(zhèn)內。此處由于處于處于枯水期,所以水位很低都江村有三級階地,其中二級階地的中間受到了侵蝕,且階地也不對稱,這也是由于受到了流水侵蝕作用的影響。都江村還有豬背嶺。豬背嶺屬于傾斜巖層的構造地貌,是指形成與坡度較大的單斜構造上的地貌。由于坡度大,巖層面所控制的后坡與侵蝕所造成的前坡在坡度和長度上大致相等,豬背嶺其實是單面山的一個特例。當我們回過頭,看到了前方是山谷的出處,我們觀察所站得地方其實是就是許多年以前形成的一個洪積扇。洪積扇是洪流一邊侵蝕溝床、溝坡的同時,將大量的碎屑物質搬運到溝口或山坡地平地帶,因流速減小而迅速堆積,形成體積較大坡度較小的堆積體。洪積扇的頂部堆積的是粗大的礫石,物質從頂部到邊緣逐漸變細。這是由于水流出山體后,坡度逐漸變緩,水流搬運的能力減弱。粗大的顆粒先沉積,細小的后沉積。然而都江村的洪積扇的下部比中部的地勢要高,這是由于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作用。洪積扇的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侵蝕作用而逐漸降低,而洪積扇的下部受到沉積作用逐漸堆高所致的。都江村還觀察到了較大特征的河流的改道。這是由于沉積扇的阻擋導致河流的分流,從而出現了河流的改道。(這邊有點問題,到時候好好聽老師講)由于都江村屬于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的范圍,不能做大范圍的房屋開發(fā),也不許開設污染企業(yè)。為了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可以適時引進旅游業(yè),這樣就能保護當地環(huán)境,也能促進當地居民的增收。
三、實習體會
這一天的實習,我們雖然走的地方不多,但是見到了很多地質地貌,這都給我了我書本上無法解釋和描述的形象感受。我們見到了大量的巖石,見到了壯觀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高大的山體和洪積扇與豬背嶺。在這短短的實習期間,我們懂得并掌握了許多地學只是,也知道怎么去分析和利用各種地質地貌情況,真正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我們找到一塊淺色的巖石,首先我們要想到淺色巖石有哪些,我們可以想到石英、白云母和長石。我們用指甲劃巖石,沒有劃動,我們排除了白云母。而且此巖石具有平整面,斑晶晶型較為完整,我們可以判斷這是長石。同時我們在分析地形構造及地質地貌的同時,懂得了該如何利用各種地形情況,去進行農業(yè)生產和工程建設等活動。而且通過此次實習有利于我們真正領會和理解地學基礎的相關原理,加深對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充分掌握和總結相關的地學原理,為以后的專業(yè)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地質的實習報告14
古語有云:“紙上得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籍此,學校為我們安排了一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希望我們能更好的掌握專業(yè)知識多磨練多思考,為今后走出學校踏上社會奠下良好的基礎。于是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到了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鎮(zhèn)柳江實習基地。
團隊共計十五人,由地化系學生代表組成,領隊是地球科學學院的孟憲富老師。
秦皇島市相比于大部分南方城市而言,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發(fā)達的城市了。這是一個旅游城市,高樓林立,環(huán)境幽雅,氣候也不錯。初乍到的我們對其不免有些許好奇和興奮。當汽車穿過城市的街道時,我們沐浴到了涼爽而又和煦的夏風。伴隨著煦風夾雜的是陣陣的花香。透過墨綠色的窗戶,看到的是這座城市美麗的模樣。忽而想到了我們的學!L江大學。長江大學西校區(qū)又名農學院。然而這個學院學生的前途卻并不被人看好。不僅本學校的校友看不起,就連這些學生他們自己的父母亦然。上了大學,可最后還是得回家當農民——這是很多人的觀點。于是我又想到了井底之蛙的故事。蹲在井底的青蛙抬頭看天空,怎么看天空都只有一口井那么大。那是因為它沒有走出的緣故。秦皇島給我的耳目一新,將我深深的觸動。農學的朋友們,園林園藝的朋友們你們知道自己的手將會是一雙多么神奇的手嗎?只是,神奇與腐朽在于你們一念之間。所以多出走走,實踐實踐,即使并不能改變我們的處境,卻有可能改變我們的思想與態(tài)度。
當然,在燈紅酒綠的繁榮城市背后,我們看到的還有那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工作環(huán)境,及沉重的就業(yè)壓力。所以我們應該全心思的專注實習,而不是游玩。故而,我們并沒有在下火車后進城里游玩,而是直接又乘汽車到了實習基地。
我們的實習基地全名中國北方地質實習基地——柳江村煤礦招待所。由于是煤礦招待所,我們初一進去,看到的就是黑壓壓的地面。心里真是說不出的難受呀。和市里一比較更是有一種不能言狀的情愫卡在喉嚨。一輛車飛馳而過,嘴里就含了一口的'沙。磨磨蹭蹭找到了住的地方。一進去,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令人難受的氣味。地下又潮,床又多,空間又小。一個十幾平米的房間擠上二十幾人,這一切都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說實話,我們都想哭了。對于我們的反映老師早有預知,他只對我們說了一句話,“記住,我們是實習的,是干活的,不是游玩!”雖然抱怨,雖然難受,但是對于在火車上坐了十幾個小時的我們而言,在這個充滿‘怨氣’的住宿地,我們睡得很香。第二天早上六點,實習正式開始了!
經歷了一場長長的休息,昨日的疲憊早已不復存在。更多的是對今日實習內容的期待與好奇。所以我們早上點就起了床,6點就開始隨著老師步行去往161高地——亮甲。遠處的亮甲巍峨聳立,氣勢逼人,給人一種不可侵犯的感覺。跟隨著老師的腳步,我們一行人等已然到亮甲腳下。突然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粗_下的巖石,看著這形成于幾百萬年前的巖體,心中感覺不可言狀。在腳下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一下這里的地形,這里竟然是秦皇島地質景點八大景觀之一,它何以冠以這樣的榮譽?帶著疑問我們繼續(xù)往上爬,爬到半腰,老師繼續(xù)講解,這里是著名的亮甲組巖層!從體的剖面上可以看到巖層、巖墻、巖脈,當然以前從書上學到的沉積巖的巖性特征基本上都可以在這次的野外實習觀察中看到。由于前一天的降雨,體坡面有些濕滑,為了安全,我們停止了往頂前往的步伐,繞過體我們到了亮甲的東側,查看地形、地貌,我們學習了野外地質作業(yè)的基本方法,指北針的使用,野外地形圖的閱讀及圖上定點方法,體坡度的測量,巖層傾向、傾角、走向的測量。同時也再次了解了巖石的沉積發(fā)育過程。
第一天的實習在疲憊與勞累中結束!然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說不出的喜悅!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基地的生活更加的適應,不再抱怨不再難過,相反我們學會了苦中作樂,學會了辯證的看問題。
接下的實習,每天早上我們上觀察地層巖性,研究巖石特征,測量地層產狀等,風雨無阻。下午整理上獲得的資料。開始幾天因為天氣涼爽,又有車接送,故而,我們實習的不亦樂乎。感覺很輕松。但是,在接下的幾天里,老天似乎并不樂意看見我們輕松的樣子,天氣炎熱起,更傷心的是我們的車因為有別的任務不能接送我們了。從此,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腳步。
步行實習的幾天,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當年紅軍長征的艱辛,值得高興的是,再苦再累,我們也沒有人掉隊。終于,在步行四天后,老師為了表揚我們這段時間不錯的表現,決定帶我們出去游玩一天,這天里,我們看到了天下第一關——海關,參觀了張藝謀導演《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場景——王家大院,我們也到了老虎石公園,看到了那一望無際的大海,這天,我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回后,我們又開始了正常的實習工作。
二十幾天的短暫航程,我們有享受過涼爽的清風,有享受過星夜的美麗,也有承受過暴風雷雨、烈日烘烤。俗話說,堅持就是勝利。刺激而艱辛的地質實習結束了。這近二十天的野外實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勞累而充實,艱險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難忘的經歷。我們遇到過許多困難但得到更多的是收獲!
知識方面。本次實習與我們的專業(yè)知識聯系緊密,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體現,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明顯的感覺到了自身專業(yè)知識的不足,同時,我們知道的專業(yè)知識也不能活學活用給實習帶了一定的阻礙。這次地質實習,根據老師的安排和任務,我們都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做到堅決完成學習任務不虛度光陰。每天的野外實習,每一個點,我們都認真觀察,記錄,測產狀,認真聽老師講解,力爭當場能夠理解。每天走過的路線也能大致描繪在地形圖上,地質界線也能比較準確的畫出。比較實在的是,這二十多天里,我們強化了羅盤的使用,地層界面能夠判斷,能夠使用羅盤順利地測出產狀;地形圖的讀法,也大致掌握,溝谷,脊能夠判斷,登高線的疏密判斷都了然于胸;野外巖性的識別基本掌握,巖漿巖,沉積巖大致掌握,具體巖性,各個地層的巖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內順利而準確地識別?梢哉f不枉此行。通過二十幾天的短暫實習,我們把專業(yè)知識與實際情況聯系起,對知識的掌握更深刻。
精神方面。每天翻越嶺,步行幾里到十幾里路是對我們毅力和性格的全面考驗!炎熱的太陽巨大的殺傷力沒有壓垮我們,我們不是止步休息,而是大步向前,對知識的渴求,對大自然神奇的向往,賜予我們頑強的意力。另外,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xù)學習的熱情。如果意志不堅定,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次實習是很難從頭到尾徹徹底底堅持下的。路的艱險,叢林的繁茂,有時在懸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沒有路,大家都沒有被嚇倒,都腳踏實地地走出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從沒有一個人因此后退。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質工作者才能感受。二十幾天雖然短暫,卻讓我們從初時的嬌生慣養(yǎng)轉變?yōu)楝F在的堅韌頑強!
團隊方面。十幾天的實習使我們團隊更具凝聚力,我們堅持集體出發(fā)集體歸,堅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遵守帶隊老師制定的規(guī)制度,做到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堅持做到及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如果團隊成員沒有做到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實習任務也是很難完成的。也可以說,能夠順利完成這次實習的團隊都是一個精神頑強,意志堅定,團結互愛的優(yōu)秀團隊。
談到這次地質實習工作的不足,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并非每個隊員,每個點位,每條路線都一絲不茍,都能認真執(zhí)行老師的意圖,安排;
2、在采集巖石標本方面沒有做好,兩次在采集時敲打過度,對地質現象有所破壞;
3、點圖沒能堅持下,導致每個組只有一兩個人在點。
沒能使全體隊員在點圖能力上得到提高。
針對上述幾大缺點不足,首先我們要在態(tài)度上認識到自己確實做的不夠,某些方面沒有聽從老師的指揮;其次,有錯要改,既然犯了錯誤,存在不足就要改正,做到真正灑脫,實在的人!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地質工作是一項真正鍛煉人,使人獲得知識與磨礪的工作。我們要熱愛本職工作,發(fā)揚地質工作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祖國的地質工作蒸蒸日上。二十幾天的付出,二十幾天的收獲,都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我們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得到了實習基地領導的認可。二十幾天雖然短暫,相對于我們人生而言只是一個點,但是收獲的卻是一生的回憶,謝謝學校能夠給于我們這個機會,我們相信,這次實習會給我們今后的學習工作態(tài)度帶變化,會為我們的人生增添色彩!
地質的實習報告15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1、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使我們鞏固,充實《資源環(huán)境地學基礎》或《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巖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測量學》、《水文地質學》等基礎地質學的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對課程相關內容的理解,學會典型地質現象的觀察、描述、綜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以及團結互助、吃苦耐勞的精神。
2、實習任務:
。1)通過巢北鳳凰山地區(qū)自然露頭和人工揭露的地質點進行系統(tǒng)的觀測,收集各種地表地質信息等有關資料,研究地表地質規(guī)律,包括地層劃分和層序、巖性組合及巖相特征、地質構造及構造變動、巖漿活動以及有用礦產的賦存規(guī)律等。
。2)繪制相應的地質圖件,如綜合地層柱狀圖、地質剖面圖、地形地質圖、構造綱要圖等。
。3)編寫文字報告。對測區(qū)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huán)境的變遷、古生物的.演化、構造形態(tài)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研究。
二、實習要求
1.掌握實習區(qū)內地層層序、巖性巖相、厚度、標志層、接觸關系以及地質體的變化規(guī)律,對測區(qū)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huán)境變遷、古生物演化、構造形態(tài)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實習區(qū)內各類巖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觀察、鑒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種野外地質現象(如地層接觸關系、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典型沉積特征、各種地質作用現象等)觀察、描述、記錄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實測地質剖面和野外地質填圖的步驟、方法和要求。
5.掌握編制地形地質圖、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等主要地質圖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學會在地質觀察、編圖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地質報告編寫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個階段進行之前,都要上課對本階段的要求以及方法進行介紹。
第一階段:由老師帶隊進行踏勘,分別到麒麟山東南麓以及麒麟山和鳳凰山交匯處、7410工廠及甘露寺一線、馬家山、平頂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計5天。
第二階段:分組進行實測地層剖面(包括繪制地層剖面圖、編寫地層剖面說明書),共計5天。
第三階段:地質測量填圖,共計5天。
四、成果
(1)、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1份;
。2)、實測地層剖面圖3張;
(4)、1:10000地形地質圖1張;
。5)、1:10000構造綱要圖1張;
(6)、1/2千綜合地層柱狀圖1張;
(7)、1:10000圖切剖面圖2張。
【地質的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實習報告06-09
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07-30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11-29
有關地質的實習報告08-17
地質生產實習報告08-20
地質專業(yè)實習報告08-14
基礎地質實習報告04-08
地質實習報告【精】11-04
關于地質實習報告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