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无码AV在线,欧美日韩国产色,年轻人手机在线免费视频,伊人成人在线,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亚洲免费二区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

時間:2024-06-14 12:50:22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1

  假期我讀了一本有關課堂教學的書籍,書名是《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數(shù)圍繞核心素養(yǎng)展開。剛開始對核心素養(yǎng)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書的作者余文森老師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幫我理清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是教育方向,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教人。

  書中的第二章提到:“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的!庇纱宋蚁氲搅宋宜痰囊魳穼W科,每首歌曲不光是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情緒、速度等各種音樂要素,更重要的是理解歌曲想讓我們理解的背景、價值觀,更是通過歌曲對學生進行感性教育。比如:《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它讓學生了解烏鴉反哺的故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道理。讓我感受到教人要比教書難。

  除了閱讀了教育書籍,在假期中,我還聆聽了三場音樂講座,也是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是朱曉老師的《評價促成長,學生穩(wěn)步前進》,她提出課堂評價的目的在于幫助師生在課堂上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加強學生學習的動機。但需要注意的是,進行評價時要遵循學生年齡的特點,注重評價的內外全面融合,適合主體發(fā)展。然后是繆海云老師帶來的《“浸”入其中,方得“真味”》,這堂課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鮮的名詞——沉浸式教學,簡單來說是一種追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投入的'教學方式,學生“沉浸”在教學環(huán)境中,達到積極、高效的學習體驗,并能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把握教材,充分制定課堂的學習目標,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給學生審美上的沉浸。最后是高誼老師提出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從中我了解到教學的前提是教師預設,而生成基于預設,是預設的提高和創(chuàng)造過程,預設是根本,生成是靈魂,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成長。這就對我們老師要有較高的要求,要深入鉆研音樂教材,才能具有生成的深度和勇氣,還要確立“為學習而設計”“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預設觀,當然,老師的綜合素養(yǎng)也要過硬,基本功更是不能落下。

  這次假期我受益良多,開學之后我要繼續(xù)珍惜悅讀會的寶貴機會,從書中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不斷的充實自己,夯實基礎。最后引用繆老師說的一段話:“教師自己認知和體驗的提升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學習,自己把自己浸泡在音樂中去體驗,這是教師的辛苦,也是教師的幸運!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2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師不但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還要有豐厚的文化素養(yǎng)。素養(yǎng)和知識有什么區(qū)別呢?素養(yǎng)來自于知識技能,又高于知識技能,素養(yǎng)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學科素養(yǎng)和教育素養(yǎng)。

  有學科素養(yǎng)的教師一定癡迷和深愛所教學科。有了這種癡迷與深愛,他會主動學習學科知識,鉆研教材,博覽群書,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不斷把知識擴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華,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并且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智慧,迸發(fā)教育學靈感,形成教育素養(yǎng)。

  我最開始從教時,覺得編寫教案的人很優(yōu)秀,他們往往能夠抓住文本的核心問題,巧妙設問,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去解讀、探究文本,而我竟什么也看出來。隨著工作時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積累了經驗,當然這也得益于對教材反復研讀,積極吸取他人經驗,再結合自己的體悟日積月累而成。

  譬如這學期我們學習選修教材《外國文學》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單元有一個主題,這些主題都是小說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們在做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經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敘述”,包括敘述角度,敘述人稱,敘述腔調和速度控制幾個概念。如果在以前我總是著重講解本單元的第一課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而讓學生自己讀讀《墻上的斑點》和有關話題“敘述”的理論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這單元時,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題“敘述”上,而把《橋邊的老人》《墻上的斑點》作為例子去解讀,這也符合編寫者的意圖。除此之外,我還選取了《伊索寓言》中《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分別從狐貍和烏鴉的角度采用第一人稱去敘述。學生對這個拓展的問題興致很高,演繹了不同版本的《狐貍和烏鴉》,有的甚至改變了敘述腔調,加入了網(wǎng)絡文學中“快穿”的手法,還讓烏鴉角色崩塌。學生們的表現(xiàn)令我驚異,而我也相信,通過這次訓練他們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敘述角度,敘述角度的改變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之所以前后教學的理念發(fā)生變化,我想這得益于這幾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聽教學名家的講座,知識視野開闊,對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讀教材也就更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币虼,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博覽群書,廣泛吸取營養(yǎng),才能厚積薄發(fā),收到讓學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3

  剛開始讀這本書,倒不是很難理解,但真的很難讀下去,第一章全是關于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論知識,稍微一走神,就不知道其所云了,為了克服自身的這個問題,用筆比著讀,讀到有意義的地方還可以勾畫下來,讀著讀著,我總感覺這本書像是趙校長寫的書,里邊關于教育、課程的一些真理完全和趙校長如出一轍,終于知道為什么271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學校遍布各地,屹立不倒了,我們走的教育方向和國家完全一致,符合道。淺談一下我的理解:

  一、素養(yǎng)

  這本書講的是核心素養(yǎng),自然必須清楚的知道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的內涵,概念不清、離路徑不明,必然會迷失方向。作者講了很多素養(yǎng)和教養(yǎng)、修養(yǎng)、涵養(yǎng)的關系,這幾者之間有共通之處,涵養(yǎng)與修養(yǎng)可以說是素養(yǎng)的一個體現(xiàn),素養(yǎng)是積淀下來的東西,素養(yǎng)跟人的關系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為一體,素養(yǎng)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一種氣質、一種性格

  二、素養(yǎng)的DNA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即精華所子啊,我們都知道,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里很明確地指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兩個重要表現(xiàn)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德才兼?zhèn)洳拍芊Q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為習慣,例如我的課堂中排隊、不喧嘩、杯子擺放等等,都是一種品格。能力就是學習之后剩下的東西,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就是只關注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用知識教知識,才培養(yǎng)出了書,我們需要在教學中把課內與課外、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起來,學生能靈活、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知識,發(fā)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隨時能生長出知識。文中講到了三種不管哪門學科必須擁有的關鍵能力:

  1、閱讀能力 在課堂中,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閱讀能看懂的內容,老師就堅決不要講了,自己需要講的就是學生看不懂你的內容,養(yǎng)成學生自學能力,閱讀能力。

  2、思考能力。備課的時候,自己多預設問題,問題是思考最好的營養(yǎng)劑,一位教授講過:能夠帶上滿口袋問題走進課堂的`課,算好課;能夠在課堂上喚起學生提問、發(fā)問的課,算更好的課;能夠喚起學生提問,居然被學生的問題問倒了的課,算是最好的課。有教授的話在這兒嗎,以后再被學生問倒,就不尷尬了,哈哈哈

  3、表達能力。如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看學生有沒有真正理解,真正想透徹,我的課堂一定要鼓勵學生多用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其實,教是最好的學,讓學生也來當老師,要想讓其他同學明白這個問題,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4

  記得本世紀初第一輪新課程改革的時候,各種培訓和講座向一線的老師們紛至沓來,如一個表面聽話的孩子,老師們學了多少、思了多少就很難說了。而走進課堂,教師怎樣面對手捧的“新教材”,才是反映每個人是否真的走進“新課程”。在第一輪十年課改中,筆者覺得更多的一線教師是被課改的潮流推著往前走,效仿的多,創(chuàng)新的少,實踐的多,思考的少,以至于很多的課堂或“穿新鞋走老路”,或一味求新、偏離了課堂和課程的軌道。當然,在這種搖擺和彷徨中大多數(shù)老師們也漸漸尋到了新課程的根本,找到了自己課堂的定位。

  捧起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并覺自己必定能走出“概念不清、理論不明”的混沌!昂诵乃仞B(yǎng)”一詞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充斥在各種教育文本和各種培訓講堂中,但多為“擦邊球”,何為“核心素養(yǎng)”,為什么要講“核心素養(yǎng)”,怎樣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等等,聽者仍是一鍋粥、脈絡不清。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余教授可能已感到需要給“核心素養(yǎng)”“正聲”、“正名”、“正位”,為新世紀第三次的課程改革“正本”。如文中所說“既然本次課程改革是從研制、提煉核心素養(yǎng)開始的,那么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從素養(yǎng)到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界定、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到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閱讀中,我也理清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當然,文本的閱讀主要還是告訴我們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新課程改革為什么聚焦“核心素養(yǎng)”,而具體的策略只是原則而非模本,面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huán)境,具有各自特質的教師恐怕還應遵循原則而“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如前文所述,第一輪的課改中,老師們?yōu)槭裁幢粍痈S,為什么沒有準備好?赡苁翘玫乃季S定式讓大家習慣于熟套!敖處煋碛惺裁矗拍軌蚪o予學生什么”!拔ㄓ兄腔鄄拍軉⒌现腔,唯有素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教師應有怎樣的素養(yǎng),聚焦核心素養(yǎng)的新課程,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準備好了嗎?因為在乎素養(yǎng),在乎自己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所以很希望問道于這類“素養(yǎng)”類專著。也許過分相信教師的素養(yǎng)或在乎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余教授在本書中也只輕輕帶過“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吧羁獭薄ⅰ蔼毜健、“廣博”是余教授到來的新課程改革的承擔者的學科素養(yǎng)的期望,三個精煉的詞語覺得也是筆者期望自己課堂中學生所應有的素養(yǎng)。從學生到教師,可以說是每個從教者的成長經歷,他們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或應怎樣做才能具有這樣的'素養(yǎng),文中并未告訴我們。對于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筆者同樣覺得是自己對教學效果期待和最佳期望。

  歸結以上,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師與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互為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為能動,或者說教師促使學生更為能動,才是素養(yǎng)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頭。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5

  素養(yǎng)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fā)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yǎng)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素養(yǎng)的形成是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養(yǎng)是素養(yǎng)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具有學科性、科學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各項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從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四個維度說說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言理解能力: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了解文本表達的特點,積累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

  語言運用能力:能根據(jù)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活得的語言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能在閱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lián)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初步審美能力: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語文素養(yǎng)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高雅的.言談舉止。

  由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是教書,真正的教學是教人,用學科來教人。在學科教學中,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一切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fā)展以及內心的自由。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和寬容,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了、沒有興趣學的學生。課堂上一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參與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生成狀態(tài),是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發(fā)展。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6

  什么知識最有價值

  以前常說知識無價,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應該如饑似渴的加以吸收。但是看過本章后我對知識的價值產生了全新的認識。

  在學科本質一節(jié)中作者將物理知識比喻做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根深蒂固,枝葉,枝干,樹干,樹根以及水分和養(yǎng)料構成了大樹的全部。作為一棵樹每一部分都重要,作為一個學科構成這五部分的每一版塊也同樣重要,但這之中還是有主次之分。

  而初中階段,正是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全新認知的起步階段,相比較循序漸進的構建知識,方法,思想,形成物理觀念應該是這個學段的重點。

  文中將物理觀念比喻做樹根,這很貼切,物理觀念是物理思想的延續(xù)但更是物理思想的凝結。它為枝干樹葉的生成扎下基礎,它能源源不斷的吸收物理精神的養(yǎng)分進而長出枝繁葉茂的物理方法和物理知識。

  那么該怎么養(yǎng)成物理觀念?我覺得從一開始接觸學科時就有意識地從細節(jié)加以培養(yǎng)是最有效的手段。比如,物理計算區(qū)別于數(shù)學計算,計算過程中數(shù)字也要帶單位。比如每個物理量都有其表示符號,堅決杜絕用XY簡單替代。這是從習慣入手潛移默化形成屬于本學科的特有觀念。但這還不夠,還應該養(yǎng)成用物理的觀念去看待世界。比如別人看月食只當天文奇觀,而我們應該讓學生本能的想起月食的成因,別人看到一只小鳥飛過,我們的學生應該在心里加上相對于地面小鳥是運動的。

  這些細節(jié)構成了物理觀念的相關要素,有意無意的培養(yǎng)使物理之樹的樹根深埋地下,源源不斷吸取養(yǎng)料,最終使學科之樹茁壯成長。

  碎片化學習的弊端

  這幾年我基本看不進去書。不同于少年時代的如饑似渴挑燈夜讀,現(xiàn)在看見長一點的段落都沒有耐心看完。我以為是年齡和家務的瑣事造成的,可直到我學習了“學科結構”這一塊我才找到了問題的本源。

  由于電腦和手機的介入,我們生活在知識碎片的時代,這個時代可以說是知識大爆炸,同樣也是知識粉碎機。百度,詞條等工具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寫論文不需要鉆研長篇巨著,需要什么知識點,上網(wǎng)檢索,省時省力。

  可是,這些拿來主義的被我們用到蹩腳論文里的碎片知識我們真的消化吸收了嗎?沒有!學科知識應該形成經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網(wǎng)絡,形成由點、線、面筑成的立體式的整體知識結構網(wǎng)絡。而知識碎片對這個網(wǎng)絡的建成全無用處。

  那些檢索來的學科知識用完了就丟到腦后,下次用到只能再次檢索,在個人成長中沒能留下一點痕跡,而長期接受碎片化信息會讓人對閱讀尤其是紙書的閱讀喪失興趣。

  自媒體文字的風格是語句短,段落短,它要在最短的時間把它想灌輸?shù)臇|西灌輸給你,僅此而已。而我們學習研究應該立足書本,立足文獻,立足深奧的艱澀的難啃的大部頭專業(yè)書上?墒,碎片化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養(yǎng)成的惰性已經讓我們很難靜心讀書了。

  即便強迫自己,也常常是浮光掠影,看幾行忍不住拿起手機刷刷微信,在看幾行忍不住打開電視看上幾眼。碎片化時代,粉碎了知識,也粉碎了我們的耐心。如今我和孩子看同一本書,她比我更專注也更快讀完,這還得力于她目前接受的都是學校體系化教育,尚未嘗到知識碎片的“甜頭”也沒因此走上飲鴆止渴的邪路。

  核心素養(yǎng)命題改革的立意就在于:要從關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學科知識技能的習得,到關注復雜,不確定性的學科問題的解決。而放下手機拿起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是教師應該邁出的第一步。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7

  近期,認真研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全面的闡述,為一線教師指明了今后教育教學的方向。

  素養(yǎng)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生活、學習、發(fā)展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它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昂诵乃仞B(yǎng)”作為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貫穿于課程目標、結構、內容、教學實施以及質量評價的整個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更加凸顯“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也是“三維目標”的整合和提升。

  要想提高“核心素養(yǎng)”,首先要提升的是課程意識。課程不僅是學科教材,它還包括各類課程資源,以及課堂教學與課內外的活動。老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參與者、實施者和踐行者。老師首先要有課程意識,老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課程的高度和視野。劉老師多次強調要重視書前言、章前言,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對課程意義的理解、對課程本質的把握、對課程價值的定位都需要老師自己去建構、整合,只有著眼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觀,才能讓課程與教學共生、共長、達到雙贏,真正實現(xiàn)教學改革進入核心素養(yǎng)時代。

  書中提出“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指向人”,應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落實少教多學、教學相長!白詈玫慕逃褪亲晕医逃保挥袑W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在這其中,學生會有經歷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生成的學習過程。在數(shù)學教學中,基于數(shù)學本質的教學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思維,達到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現(xiàn)實世界、會用數(shù)學的思維思考現(xiàn)實世界、會用數(shù)學的語言表達現(xiàn)實世界的學習目的,F(xiàn)在很多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一種固化了的思維模式,在課堂上不愿意說,或不愿意思考,課后只會簡單的抄抄寫寫,雖然作業(yè)寫得很整齊,也少有出錯,但是最終毫無收獲。急需改變的就是這種現(xiàn)狀,課堂中“問題鏈”的教學方法,不失為一種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并推動學習能力發(fā)展的方法,今后可以嘗試“問題鏈”的方法,適時引導,實現(xiàn)突破,把教轉化為學。

  當合上這本書,一種“責任”漸漸壓上心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在細水長流中逐漸養(yǎng)成,最后吸收沉淀下來的。也只有真正地“讀懂學生”,落實學生作為“人”的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知識才會在學生的身上扎根。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包括精神狀態(tài)、參與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生成狀態(tài)。要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感,對知識充滿好奇、為未來充滿信心、成為快樂的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也深知,唯有加強自身修煉,才能努力成為一名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做學生的榜樣,當學生的引領者。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8

  20xx年月,"核心素養(yǎng)"首次出現(xiàn)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核心素養(yǎng)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

  那么,究竟什么叫素養(yǎng)?什么叫核心素養(yǎng)?什么叫學科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究竟如何落地?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些問題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我想可以從《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堂教學》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作者簡介

  余森,教育學博士,現(xiàn)為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基礎教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中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培養(yǎng)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等社會職務。

  書籍內容摘要

  就一門學科而言,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但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任何一門學科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都要從素養(yǎng)的高度進行。

  從學校教育說,一方面我們要從學校整體教育的高度界定和確認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及其內涵,另一方面也要從具體學科的角度研制和確立各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及其內涵。兩者要保持有機聯(lián)系和銜接,既要把普適性的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具體的學科素養(yǎng)當中,也要把學科素養(yǎng)提煉到一般素養(yǎng)中去。

  第一部分:核心素養(yǎng)的內含----核心素養(yǎng)是關鍵能力+必備品格。

  第二部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構-----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基于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

  第三部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整體化策略。

  語句摘錄精彩分享

  1素養(yǎng):簡單地說,素養(yǎng)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fā)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yǎng)有別于素質,"素質"就其本義而言指的是人生而有之、先天具備的東西。按照《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的解釋:"素",即本色;"素質",即事物本的性質、特點或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特點。當我們區(qū)分素質和素養(yǎng)時,我們強調前者是先天的稟賦,后者是后天的產物。這一點尤其表現(xiàn)在生理方面。我們講生理素質而不講生理素養(yǎng),就是因為兩者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別。從廣義角度講,素質是素養(yǎng)的上位概念。

  素養(yǎng)和教養(yǎng):從學理角度說,教養(yǎng)即教育出的'素養(yǎng)。一個人的天賦如果得不到適合的教育和訓練,是不可能得到發(fā)展的,尤其不能發(fā)展成為專業(yè)性的素養(yǎng)。不過,我們平常所說的教養(yǎng),強調的不是"教",而是"養(yǎng)",廣義上指的是人的整體的全部素養(yǎng),狹義上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質。

  素養(yǎng)的構成:素養(yǎng)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素養(yǎng)是一個人的"人格";素養(yǎng)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素養(yǎng)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

  2核心素養(yǎng)

  素養(yǎng)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它的形成是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從教育的角度講,我們必須凸顯素養(yǎng)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即核心素養(yǎng),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核心素養(yǎng)是其他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礎,是個人縱身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它會生長出其他素養(yǎng),就像受精卵一樣,不斷通過細胞分裂,形成一個鮮活的生命。

  核心素養(yǎng)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yǎng)。它不只歸屬特定的人群,而是人之為人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合格公民、優(yōu)秀公民的共同基因,是每個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必備條;它也是人生發(fā)展、人生幸福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所有人終身發(fā)展的共同的必備要素。

  粗淺翻了翻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為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fā)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我覺得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我們數(shù)學教師要抓住知識的本質,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知識的本質,積累思維和實踐的經驗,形成和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一堂數(shù)學的成功與否,應看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9

  閱讀完《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人必備的三種核心品格,自律、尊重和認真。其中認真關乎做事的態(tài)度,現(xiàn)在,大家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強調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和精神對待萬事萬物,對待所有的工作。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就要認真工作,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認真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與學生進行每一次心靈的溝通!

  每每看到夜深了,學生們都已經離開,還有老師伏案疾書,為明天的課潦草做準備,被老師的認真態(tài)度而感動!辦公室中,時?吹酵瑢W科教師,為了一道題的出題意圖而討論的熱火朝天;因為一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幾個搭班老師,共同討論共同找辦法解決;曾經沈婷老師為了出一份自己滿意的試卷,一有空就坐在自己的電腦前,經過深思熟慮,認真敲打出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期末要開家長會了,為了給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牛主任從手機中搜索了大量的照片和視頻,自己學習剪輯軟件,制作出令我們都羨慕的視頻!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讓我們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突破自我!

  從學生的角度講,就要認真學習,正如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所指出的:“字要規(guī)規(guī)矩矩的寫,話要清清楚楚地說,課文要仔仔細細的讀,練習要踏踏實實的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倍鴮τ跀(shù)學學科,更要認真的寫字,工整整潔的字體不但能贏的老師的喜愛,更能夠增強自我的信心。可是,學生長期對自己的要求比較低,個別學生的書寫很是潦草!針對這種情況,班老師讓寫字不工整的學生去她的辦公室,握著學生的手一筆一劃的教,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嚴格,更是不好意思,慢慢的改正自己的不良的寫字習慣,養(yǎng)成認真寫字的好習慣!正是有了老師的認真與較真,才慢慢促進學生的.認真!課堂上學生認真聽講,是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必備品質。十一班的劉佳和冬煥彪兩個同學,不受其它學生的干擾,上課認真聽講,并記錄下自己不懂的地方,一下課就跑過來問老師問題,一遍聽不懂,就跑過來問第二次,這種對自己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才有了自己優(yōu)異的成績!

  俗話說“凡事就怕認真二字”,日本就是一個追求認真的民族,在日本的社會中,一個人如果跳槽兩次,是很難再找到工作的,很多人一輩子只從事一份職業(yè),并做事認真,精益求精,那怕是用過的報紙都會疊的整整齊齊,才使得他們?yōu)槭澜鐒?chuàng)造了很多品牌!

  作為一名教師,要認認真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對待每一個學生,影響每一個學生,以我們的認真喚起學生的認真!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10

  今年的暑假,我們?yōu)槠谖逄斓募信嘤柹钊肓私猱斚禄馃岬脑掝},核心素養(yǎng)。當我看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熟悉感,第一時間得到了這本書。靜心開始閱讀,通過閱讀,讓我對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fā)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xiàn);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yǎng);其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yǎng),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昂诵乃仞B(yǎng)”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

  作為核心素養(yǎng),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yǎng)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tǒng)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yǎng)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核心素養(yǎng)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fā),系統(tǒng)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了解了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為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fā)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11

  長達近兩個月的讀書活動——《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的閱讀已經結束;仡檭稍碌淖x書狀態(tài),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忙碌并收獲著。

  該書作者余文森,教育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教授,教師教育學學院院長,兼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早在十年前,就從一些資料上看到過他的文章,他以嚴密的邏輯,準確的語言,大量的事例將一些生澀的東西講得通俗易懂,讓人從中受到教益。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主線,層層深入地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yǎng)的導向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的,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什么,為什么要關注這些等等。其目標指向一點,那就是:以素養(yǎng)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其中“學會”一詞很重要。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做些什么呢?

  一、弄清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

  “核心素養(yǎng)”這個詞,我們常聽到,但它具體指什么,卻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指自律、尊重、認真。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最終指向是培養(yǎng)他們的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而這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老師灌輸?shù),而是學生自己學會的。

  二、弄清楚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書中明確告訴我們,教育的真諦是:讓學生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人有兩方面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如果教育本身不能給學生帶來快樂,他又如何去尋找快樂呢?所以,讓學生“樂學”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在我們的教學中,完成教學任務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這個過程所帶給他們的情緒體驗,否則會有“舍本求末”之嫌。

  三、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上來

  聚焦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后把任務完成,再在作業(yè)、評講時查缺補漏。至于學生怎么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解題就行,能做那一類題就好了。讀了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關注點出現(xiàn)問題了。

  在課堂上,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tài):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是少數(shù)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shù)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tài):是否真的在討論,是否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并有理有據(jù);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tài):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么解決問題的方法,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問題。

  四、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

  在這本書里,我還了解到一種閱讀教學模式及情境化的具體策略。本書系統(tǒng)而明確地提出閱讀教學模式的步驟是: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背一背,做一做,寫一寫,講一講。這種教學模式挺適合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且全是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就是在活動中發(fā)生的,他們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的。

  創(chuàng)設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重要,許多名師都提出情境化教學策略,但具體怎么操作,還似是而非。通過學習情境化教學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幾種方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實物、圖像、動作、語言(朗讀,描述,比喻)、新舊知識和觀念、背景知識和場景、問題等。

  總之,余老師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還知道了為什么要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也知道怎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相信,如果我們真的把核心素養(yǎng)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那么畫出的一定是教育的圓滿!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12

  20xx年的春天對我來說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是自己教育教學理論方面一次質的提升,這都得益于余文森教授編著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

  本書讓我真正認識了: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一、“核心素養(yǎng)”的認知

  1、20xx年3月,“核心素養(yǎng)”首次出現(xiàn)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制學業(yè)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jù)。

  2、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闭軐W家羅素認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無論是對于個人的發(fā)展還是對于社會的進步,智慧和道德都是具有決定性的兩種力量,缺一不可。一個健全的人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3、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制《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根本出發(fā)點是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提升21世紀國家人才的核心競爭力。20xx年9月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確定了核心素養(yǎng)的框架和內涵。20xx年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范圍征求意見,現(xiàn)已進入正式頒布的倒計時。核心素養(yǎng)開始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中國基礎教育已邁入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

  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

  1、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抓手,是學科教育的靈魂。學科核心素養(yǎng)指的就是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所展現(xiàn)出的形象、氣質、行為、習慣、能力、素質,這些素養(yǎng)構成了與沒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的差別。

  2、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物理理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三、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初中課堂教學點結合探索

  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懂得教育的規(guī)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xù)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fā)展以及內心的.自由。受應試教育作祟,我們常把分數(shù)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shù)”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fā)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強調學生全面發(fā)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智力、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要的,同時德育、美育、體育等各方面的滲透及全面進步,才能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2、力求在物理知識學習、實驗探究等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式的學科整合和實驗表達和操作的能力。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提升物理理念、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3、學生才是學習和發(fā)展的真正主人。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著重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xiàn)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jié)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4、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余文森教授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包括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培養(yǎng)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以上所述,僅是我閱讀學習后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學習過的教師都有許多不同的且寶貴的思考與建議。“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后會把“終身學習”銘記,以求自己的終身發(fā)展和進步。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13

  核心素養(yǎng)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已經有幾個年頭,但是對于核心素養(yǎng)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如何落地?課堂上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很多老師其實是比較模糊的,去年我有幸加入了袁燕青名師工作室,在跟隨名師學習的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一詞貫穿著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了新的認識。在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教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有了深刻的思考。書中內容分為三大篇幅,從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談到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最后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做了詳細的闡述說明。

  書中提到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必備的品格和能力”,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

  首先談到能力,現(xiàn)在的教育中經常把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看成主要的能力,老師、家長、學生、社會都為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做出過很多努力,然而這是一種狹義的能力,那真正的能力又是什么呢?我們的學生在走出校園以后會慢慢忘記曾經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忘記了公式,忘記題目怎么做,但是通過學校的教育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具備了閱讀、書寫、觀察、思考和表達能力的話,將是一生中受用不盡的無價之寶,F(xiàn)階段由于中高考的指揮棒的作用,很多學校和老師還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傳授知識上,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至于很容易培養(yǎng)出“高分低能”的書呆子,這樣不利于為國家培養(yǎng)出所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的時候,都有著這樣的抱怨,“現(xiàn)在的大學生怎么什么都不會做啊”,然后還要花時間和金錢重新對剛畢業(yè)的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曾經有個醫(yī)學院的學生跟我講,他在實習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自己什么都不會,連醫(yī)院的護士都不如,明明在學?荚嚨臅r候也都通過了,書也背的不錯,當實際操作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一片空白,讓他很焦慮,覺得自己很沒用。我們的學校是為了社會培養(yǎng)人才,輸送人才的地方,培養(yǎng)有能力的學生不僅要抓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培養(yǎng)讓學生受用一生的能力。

  其次談到了品格,韓愈在《師說》一書中說道老師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其中傳道就是我們當下說的“思想教育”,德育是教育的基礎,德為先,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是不可成才的。一名記者采訪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獲獎者說:“幼兒園。”記者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呢?”諾貝爾獲獎者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便后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這位諾貝爾獲獎者的回答告訴我們良好的品行和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條件,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對人終身發(fā)展的作用很大,這些都是學校,家庭必須重視的問題。

  在這次北京冬奧會上有一位日本的花滑選手羽生結弦獲得了眾多中國網(wǎng)友的喜愛,大家喜歡他的原因用一句話來形容“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羽生結弦獲獎無數(shù),在這眾多獎項的背后是他自律、認真的品格在支持著他把花滑事業(yè)做到了極致,還有他的人品,在失敗的時候不會為自己找借口,懂得尊重他人,在自己受傷嚴重的情況下還在關心他人的傷勢,尊重我們的國家,在發(fā)布會結束時,向著我們的.國旗深深的鞠躬。我想他能圈粉無數(shù)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的顏值和才華,還有他那美好的品格。

  反觀在這次冬奧會上的韓國運動員,雖然韓國運動員的短道速滑是非常的厲害的,但是因為他們低劣的人品和卑劣的手段,一直為全世界人民所不齒,失敗了就會找各種原因賴上,從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我想這種運動員也不會有什奧林匹克的精神,終將不會成為短道速滑的一代宗師。

  羅曼。羅蘭曾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好的行為品格是受用一生的財富,其價值遠超海量的知識和高分數(shù)。我們的學校不僅要培養(yǎng)有能力的學生,更要培養(yǎng)有德的學生,如果只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品德的培養(yǎng),終將會培養(yǎng)出一批精致利己主義者,這對我們的國家民族和社會發(fā)展有百害而無一利。要培養(yǎng)出有品德的學生,老師要加強自我修煉,努力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師,言傳身教,塑造學生的品格。

  以上是我對書中的一小點談了下自己的感受,書中還有很多非常豐富的內容值得我去學習和探索。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逐步落實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14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自己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什么地方?就是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當前 "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什么叫"核心素養(yǎng)"?

  什么叫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究竟如何落地?

  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說真的,我還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于是我翻閱了由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針對以上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系統(tǒng)回應。從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大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指出: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關鍵能力中的之一,"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我們知道,閱讀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手段,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必須教會少年閱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在小學中就應該使閱讀達到完善的程度,否則就談不上讓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為什么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會閱讀。

  可見,學生的閱讀是多么的重要。人民日報曾撰載文章稱:"小學欠下的 ‘閱讀帳’遲早是要還的!再不多看書,孩子考試時連卷子都做不完!"這也許并不是危言聳聽。

  近兩年,無論是學校、家庭、社會,對于重視閱讀的呼聲越來越高,閱讀的`重要性無須贅述。我們在強調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也應該讀一些書呢,甚至是列給學生的一些必讀書呢?當我們在給學生開的必讀書書目也好,還是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書也好,那么學生到底讀的怎樣,閱讀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這需要我們語文教師進行必要的跟蹤指導和監(jiān)控。當然指導和監(jiān)控的方式有多種,調查問卷、讀書沙龍、寫讀書筆記等。如果我們教師不也去進行實地閱讀,怎么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和監(jiān)控,又何談去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當我們語文老師真正地讀了這些書后,才能和學生交流有了共同的語言,才有了交流的"底氣",才可能和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鳴。加之小學生的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心理特點,還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或者還沒有讀這本書的同學,認為自己再不讀書,就會被老師和同學"邊緣化"了,無形之中,就會自覺的進行閱讀。當然,當老師在和學生進行語言、心靈交流的同時,學生會真切感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

  再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記得去年一年級上學期的第一課《天地人》,我當時在教認識"地"這個字時,當有的同學組出"地下"這個詞時,緊接忽然有一個小手舉了起來,迫不及待地說: "老師,我知道地下有巖漿"!"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從書上知道的。"我當時吃了一驚,倘若這要是發(fā)生在城里的小孩身上,也許算正常,但對于農村小孩來說,況且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這能說是不足為奇嗎?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也許在某些領域,孩子比我們知道的還多,顯然僅僅有一桶水,哪怕是一潭死水肯定是OUT了!這種形勢難道不逼著我們去讀書嗎?否則,我們怎么又能滿足課堂教學發(fā)展的需要?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讀書,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yǎng)自己讀書的習慣都不晚"!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更應如此!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15

  “核心素養(yǎng)”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教育新名詞,剛開始對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不夠全面。這個暑假拜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文中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讓我從本書中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yǎng)才能培育素養(yǎng)。下面是本人對此書的一些啟示:

  文中的第二章講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素質。

  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就高舉新課程改革的旗幟,可是,又有多少學校能夠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確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

  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yǎng)型教師。

  文中第二章還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tǒng)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由此我想到了音樂學科,由于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yè)知識來支撐。

  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xiàn)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jié)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痹谝魳方虒W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脫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聯(lián)系。書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的自由發(fā)展是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yǎng)和支持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只有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根本目的。”據(jù)我了解,每個學校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課外活動只流于形式,很難落實到實處,受很多的內外因素影響。

  比如:家長和主課老師的不支持,認為影響成績;授課老師沒有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等等。我曾經就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身上的典型現(xiàn)象,正好我曾經教過她一年數(shù)學。在我教她數(shù)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每次上課提問她都很沒有自信,上課總是走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負責學校的舞蹈社團,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在舞蹈課堂上,她是最認真、最自信的那一個。

  很顯然,她非常地喜歡“舞蹈”這一課外活動,在舞蹈課上,她獲得了快樂、自信和愉悅。所以,我們并不能因為一門功課就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秀。就如書中所言:“教師應該主動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強項,動腦筋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充分發(fā)揚,為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寬闊平臺!

  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中講到了教學意義。文中認為:每個學科都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種價值性和道德意義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這不禁讓我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意義進行了思考。

  “音樂”這門學科,從幼兒園乃至高中,都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體現(xiàn)出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中國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更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爐。在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由于過多的作業(yè)量和學習量,讓他們小小的身心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

  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松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fā)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xiàn)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fā),從實際行動出發(fā),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fā)展性的教學。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筆記06-08

核心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02-22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后感05-26

讀《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有感05-15

核心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5-29

核心素養(yǎng)培訓的心得01-27

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變革心得體會04-11

核心素養(yǎng)的心得體會12-31

核心素養(yǎng)培訓的心得體會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