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所見》教學反思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所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所見》教學反思1
本詩生動有趣,詩情畫意。前兩句刻畫了一位牧童坐在牛背上放聲高唱,自在神氣。我想每一個小孩,特別是現(xiàn)在的城市孩子,都很想體驗一下這樣的生活。后兩句牧童為了捕捉鳴蟬,屏住呼吸,異常專注。一個天真浪漫,充滿童真童趣的孩子躍然紙上。本首詩的情趣盎然,詩中的意境也很值得品味和向往。這也是本課希望學生們能夠體會到的,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
但是,意境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的`學生在學習時,只關注詩文本面的字詞句意,將其說得非常直白,就像一杯白開水一般,失去了詩原有的美;()有的學生能對詩中的情景有一定的感悟,但是怎么講自己的感受清晰的表現(xiàn)出來,讓其他人也能感受到,卻是個大問題。就連上課的自己,也往往會有這種感覺,詞語再豐富,修辭再生動,說出來的話也往往和心中所想相去甚遠。再加之學生的理解本就沒有老師那么全面和深刻,因此他們能體會到的必定是更少了。
朦朦朧朧的確是一種美,但只有真正走進朦朧的世界,才能去感受和體會。怎樣用一種清晰而簡單的方式將學生帶進來?這堂課沒有做好,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自己也不清楚應該怎么樣去做。
古詩《所見》教學反思2
在教學《古詩兩首》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在本節(jié)課教學時,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選擇安排了學生自學的基本步驟,設計了這樣的過程:
1、自己正確讀古詩,對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把詩讀給小組內(nèi)的同學聽,評評誰讀得好。(小組長先讀,組員依讀);
3、借助注釋、圖畫自己理解詩意;
4、小組合作討論,歸納總結出完整的詩意;
5、畫出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難問題大家解決。課堂上,學生興趣盎。
一、打破,F(xiàn),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jié)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構,我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夜書所見》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比,第二首易學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為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插圖的運用,為重難點的突破口。因此,增大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容量,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1、自學時間充分。
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同時滲透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潛移默化培養(yǎng)自學能力。
2、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落實。
在匯報了讀懂內(nèi)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且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3、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二首古詩。
基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淺顯易學的特點,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宣布:“對于這首古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边@樣的安排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體現(xiàn)出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課堂氣氛熱烈。
三、創(chuàng)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四、主導作用發(fā)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xiàn)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兩位詩人思鄉(xiāng)情感的體現(xiàn):“我應該怎樣吟誦這兩首詩才能表達呢”當一學生沒有說準時,老師問:“誰還有不同的意見”當學生能聯(lián)系詩句說準后,老師仍指導與點撥,及時、準確、到位。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xiàn)出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五、加強了課內(nèi)外的結合
課堂上啟發(fā)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特別是課后作業(yè)的布置:“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jié)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焙苡行乱猓蚱屏苏n內(nèi)外的界限,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正是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
古詩《所見》教學反思3
《所見》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四組“快樂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陰小道上,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是什么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而那不知禍的小東西仍在自鳴得意地“知了……”個不停!
第一版塊:創(chuàng)設情境,初讀古詩。
師:在夏天的時候,小朋友都喜歡玩些什么呀?
教師傾聽學生的談話,了解學生的想法,在此基礎上引出古詩《所見》。
師:夏天的農(nóng)村有許多有趣的事兒,可以捉螃蟹呀,采蓮蓬呀!古時候有個大詩人叫袁枚,他特別喜歡農(nóng)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來到一片樹林邊,眼前的情景把他給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這些寫成了一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所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輕輕打開我們的課本,聽老師讀這首詩。(學生聽教師范讀古詩。)
師:聽出來了嗎?袁枚看見了些什么?
生:他看見了一個小牧童。
生:他還看見了樹上有一只蟬。
生:他看見了一片小樹林,小牧童騎著黃牛在小樹林里唱歌。
師:原來他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現(xiàn)在,我們自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好好地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后,教師了解學習情況。了解字詞的.認讀情況,采用的方法是“蘋果”字卡認讀,讀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貼大黑板上的大樹上。在認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三言兩語的引導幫助學生強化認識:
所:(引導:你在生活中見過這個字嗎?)
閉:(引導:閉上我們的小眼睛。)
立:(引導:立正的立就是這個立。)
蟬:(引導:蟬是一種什么樣的小動物呀?學生暢談后出示蟬的圖片,小結:蟬是一種特別可愛的動物,夏天的時候,他特別怕熱,就趴在樹上不停地叫,熱呀,熱呀!人們也就叫他“知了”。你看,這只蟬飛呀,飛呀,飛到了大樹上。(將圖片貼到黑板上的大樹上。))
牧童:(引導: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導:小動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們的。)
師:現(xiàn)在,調(diào)皮的字寶寶跑回了家,躲進了課文中,但是,我們還是認識他們,我們一定會把這首詩讀好的。齊讀古詩。
第二版塊:再讀古詩,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W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齊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他是這樣騎黃牛的。(邊說邊做動作)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么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úシ诺炎忧骸犊鞓返男∧镣罚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么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著別人了。
生:小樹林里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只蟬,他想把這只蟬捉回家。
師:你為什么這樣想?
生:因為他眼睛一直看著大樹上,大樹上有一只蟬,所以我這樣想。
生:還有詩的后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說他想住蟬。
。▽W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體驗到小牧童是想捉樹上的蟬。)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只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
。ㄗ杂衫首x)
師:誰來讀一讀?
生:(很大聲地讀)
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生:(小聲地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千萬別把蟬嚇跑了。
生:(齊讀)
師:你們說,小牧童捉到蟬了嗎?
生:(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捉到了,有的認為沒捉到。)
師:你說捉住了,怎么捉住的?來,到講臺上來試一試,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這只“蟬”的?(指大樹上的“蟬”)
生1:(上臺后沒有捉到蟬,太高了。)
師:哎呀,樹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辦那?快幫小牧童想想辦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頭來,踩在石頭上爬。
師:(向四周看)小樹林里沒有找著大石頭塊呀,再說,石頭塊也太矮了!怎么辦呀?
生3:騎到黃牛身上去,踩在黃牛的背上,就可以夠得著蟬了。
師:好辦法呀!那你來試一試!
生:(把小凳子當黃牛,踩在黃牛上捉住了“蟬”。)
。 鼓勵孩子有獨特的意見,引導孩子幫小牧童想辦法,克服困難,把蟬捉住。讓孩子用自己想出的辦法模擬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蟬。)
師:小牧童終于捉住了這只蟬,你高興嗎?
生3:高興。
師:這只“蟬”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對待它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這個小牧童?喜歡就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呀?
生:喜歡。
師: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ň毩暠痴b)
第三版塊:指導書寫。
一、示范指導:這節(jié)課,還有幾個生字朋友,我們要會寫。(粉筆演示,重點指導“林”,木字作為偏旁,一捺改為一點,注意點的位置。)
二、自由練習書寫。(播放音樂:《快樂的小牧童》。)
三、集體評議:引導學生觀看一個小朋友的字,觀察他哪兒寫得好?如果把哪一筆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
學生齊背古詩后教師講述:不止這一首,其實還有很多古詩是寫農(nóng)村的事兒,老師這兒有幾首,把它送給愛詩的孩子。
推薦古詩:《小兒垂釣》、《池上》、《四時田園雜興》。
古人云:“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薄端姟分心莻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著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么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這堂課做到了:
古詩《所見》教學反思4
教學預設目標: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1、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預設目標:
1、學習古詩《所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一、激趣導入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詩背 給
大家聽。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nèi)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
4、在4人組內(nèi)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屛覀円黄鹪賮碜x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七、課后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古詩《所見》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活動準備:
1.實物蘋果一個。
2.泥工板、油泥、火柴棒若干。
活動過程:
。ㄒ唬┙處熞圆轮i的形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說謎面,引導幼兒猜謎語。
教師:紅紅臉,圓又圓,親一口,脆又甜。
。玻變鹤杂刹轮i語,待幼兒充分發(fā)言后說出高謎底。
(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塑造蘋果的方法。
1.出示蘋果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蘋果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
2.幼兒討論怎么制作蘋果。
教師巡回指導,也可幫助個別操作有困難的幼兒共同完成制作。
。ㄈ┘w欣賞幼兒作品。
請幼兒將制作好的蘋果送到水果店。
教師:你喜歡哪一個蘋果?為什么?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遷移本活動經(jīng)驗,制作其他常見的水果。
游戲活動:在角色游戲中,可開設水果加工廠,增加做水果的情節(jié)。
活動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為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活動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為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古詩《所見》教學反思6
我國古代詩歌,是文壇上的一朵奇葩。學習古代詩歌對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提高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有著重要作用。《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寫的客游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郁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再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種郁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我抓住“動客情”這條主線,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第一次,詩人在聽到蕭蕭的風聲,感到有些寒意時,動了客情;第二次,詩人在看到燈光,料想是兒童玩蟋蟀時,又動了客情,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教學重點突出,又突破教學難點。板書設計也緊密結合教學內(nèi)容,抓住重點詞語,突出主題,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使學生一目了然,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我國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睒分褪菍W習有興趣。興趣是開發(fā)智力的鑰匙。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的畫面,蕭蕭的風聲,舒緩的音樂,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詩人所描繪的意境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二、傳授方法,培養(yǎng)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教就是為了不教。是的,授之魚,不如授之漁!蔽視r刻不忘向學生滲透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能力。在課前,我讓學生搜集詩人的資料,了解詩人,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做鋪墊。在教學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下古詩中描寫的景物,并寫下自己的感受。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理解詩意時,我又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如在導入時,我問學生,“書”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我告訴學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在理解“促織”一詞時,當學生回答之后,又問:“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訴學生借助注釋來理解意思,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方法,理解了古詩意思,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三、注重朗讀,讀中感悟
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堅持“ 著名語言家張志公先生說:“語文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笨梢娫姼鑼W習中讀的重要性。我先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如指導學生讀第一句古詩時,要學生讀慢些,低沉些,然后讓學生反復誦讀,加深對詩句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略古詩的意境。整堂課朗讀的形式很多,有開火車讀古詩、師生合作讀、指名讀、配樂朗讀、老師范讀、齊讀等,我還把音樂引進課堂,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詩意,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走出文本,拓展練習
語文教學光靠教材是不夠的,我靈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起課內(nèi)、課外有機連接的橋梁,豐富學生的積累。同時做到新舊知識的整合,注重語言的積累。我在課堂上復習了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小兒垂釣》、《所見》、《村居》、《贈劉景文》、《山行》、《靜夜思》,拓展了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曹丕的《燕歌行》、張籍的《秋思》、張繼的《楓橋夜泊》以及張翰的《秋風動客情》的故事。整堂課,書聲瑯瑯,學生學得很快樂。
五、一節(jié)課下來,自己當然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1、朗讀的時間可以在充分些,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2、教學時間上把握不夠準。
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注意以上幾個方面,取長補短。
古詩《所見》教學反思7
今天,我教了《夜書所見》這首詩。
古詩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學習古詩讓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教學古詩《夜書所見》,我注重了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讀,如:教師范讀,小組、男女賽讀,以游戲形式激發(fā)朗讀、誦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悟情。在學生充分誦讀中“心入于境,情會于物”,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yōu)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nèi)化,師生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在教學中,注重把握詩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語言,引導
其展開想象,讓學生投身其中,想詩人所想,感詩人所感。在教學第一、二行詩時,我讓學生想想: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我請班上的'外地孩子談談:當你們當離開家鄉(xiāng)來威海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這時,學生那根思鄉(xiāng)的弦被觸動了,通過自身的感受,從中理解了“動客情”,體會了詩人的真實情感。
我還重視了背誦積累,這對孩子一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朗讀古詩不僅是語言的積累,還是文化的積累,思想的積累。
【古詩《所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所見》教學反思01-02
所見教學反思04-04
《所見》教學反思(15篇)02-15
《所見》教學反思15篇02-15
《所見》教學反思(通用15篇)02-23
《所見》教學反思(匯編15篇)02-27
《古詩》教學反思02-05
古詩教學反思11-11
古詩教學教學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