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无码AV在线,欧美日韩国产色,年轻人手机在线免费视频,伊人成人在线,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亚洲免费二区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05 11:44:2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經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篇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教師的引領為主線,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目的,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情感為契機,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學數學,在學數學中用數學,在用數學中愛數學。

  我的整個教學活動中都體現了趣味性:因為二年級的孩子對單純的學知識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把故事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知識,這也體現了“在快樂中學數學,學快樂的數學”這一教學理念。這樣的`設計勢必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新知。

  對于新知識的教學我采用了“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數學活動貫穿始終,把原始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尋求數學問題,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經歷數學再發(fā)現的過程。從而培養(yǎng)他們善于發(fā)現、善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主動獲取的精神,發(fā)展他們終身學習數學的愿望和能力

口訣編寫的重點不是如何編出口訣內容是什么,而應把重點放在如何讓孩子明白3的口訣是意義感悟口訣的變化規(guī)律,加強學生學以制用的應用能力更加的重要。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的設計,堅持從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出發(fā),不僅考慮到數學學科的特點,同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采用情境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上車下車這一情境,不斷提出問題,帶領學生合作探究“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和運算”的知識。教學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夠富有興趣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生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發(fā)現和總結出了數學規(guī)律,同時又將這些規(guī)律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本節(jié)課選取的這些素材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探究“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和運算”的運算順序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生在組內積極參與,發(fā)表意見。這一環(huán)節(jié),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教師僅僅是活動的參與者、指導者,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13:42:40認識時間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過,本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教學5分5分地數,1分1分地數,一年級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結合實際。課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家里的鐘表,再畫出自己喜歡的鐘面。從觀察到畫,學生對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再利用課前畫好的鐘面,學生比較輕松地了解到分針指著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學會了5分5分的數。讀、寫鐘面的時刻,采取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認這個鐘面的。時與分的關系難在1時=60分的推導,采取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小鬧鐘,認真觀察分針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圈又回到12,時針有什么變化?學生很快就會發(fā)現在相同的時間里,分針轉了一圈,時針走了1大格。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鐘走一圈是60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1時=60分,即加深了學生的認識,突破了重點,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練習中發(fā)現有學生把5時55分認成6時55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蔀槭裁磿霈F這種現象?回憶上課情形,認為經過上學期學習孩子們認識了時針,同時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過于強調的是有關分針指到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的內容。學生也受老師教學的負面影響,造成這種錯誤認識。因此在下一節(jié)練習課時,先讓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分為幾時多一些、幾時半、幾時多得多這三種情況,加深對時針的正確認識;接著學習5分5分的數。學完后把時針表示幾時與分針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鐘表上的這一時刻。

  這節(jié)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分析原因:

  一、沒有對舊知及時的復習,沒有對舊的重點知識強化。

  二、對于“分”這塊應該強調一一對應關系,如:2對應10,忽視這塊知識。

  三、把學生看的.太高,講每一節(jié)課前,對學生實際接受情況。

  四、不要把課設計的太滿,讓學生消化不了。

  認識時間同步習題

  一、填空

  1.鐘面上有( )大格,( )小格。

  2.時針走1大格是( )時;分針走1大格是( )分;分針走1小格是( )分。

  3.分針從12走一圈回到12是( )分,也就是( )。

  4.分針從2走到6,走了( )分;時針從2走到6,走了( )時。

  5.新聞聯播晚上( )時整開始,要播放30分,( )時( )分結束。

  考查目的:了解鐘面上的基本知識,知道時針和分針位置變化的關系,以及二者反映出的時間上的變化。認讀時間,并結合鐘面進行簡單的推算。

  答案:1.12, 60 2.1, 5, 1 3.60, 1時 4.20,4 5.7,7時30分。

  解析:第1題注意指導學生區(qū)分大格和小格。

  第2題注意時針、分針的對比,區(qū)分走一大格表示的時間的不同。

  第3題分針繞鐘面一圈是1時,也就是60分。

  第4題正確區(qū)分時針和分針走4格所表示的時間。

  第5題需指導學生掌握,過30分針要走6大格,推算出分針的位置,進而讀出時間。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可用鐘面學具撥一撥。

  二、選擇

  1.一堂課的時間是( )。

  A.40小時 B.4分鐘 C.40分鐘

  2.現在是6時30分,過一刻后是( )。

  A.7時 B.6時45分 C.6時15分

  3.時針只在5和6之間,分針指著5,這時的時間是( )。

  A.5:25 B.6:25 C.5:30

  考查目的:認識時間單位,能將合理的時間單位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聯系起來。進一步鞏固時間的認讀和書寫。認識“一刻”的含義,并會簡單的推算。能根據時針、分針位置的描述,說出具體時間。

  答案:1、C 2、A 3、B 4、B 5、A。

  解析:第1題主要是區(qū)分時和分,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可指導學生使用排除法解題。

  第2題讀鐘面上的時間,先看時針過了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鐘走過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合起來就是幾時幾分。講解時可利用鐘面撥一撥,關鍵是讓學生找準時針在鐘面上走過了哪個數。

  第3題注意4:05的書寫,提醒分鐘數不到10,在分鐘數的前面要加0。

  第4題知道“一刻”表示15分,“過一刻”就是在30分的基礎上再加15分。

  第5題脫離了鐘面,僅根據對指針位置的描述,讓學生判斷具體時間,較抽象。對有困難的學生可利用鐘面輔助理解。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有余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的,對這一概念學生缺乏的是清晰的認識和思考的過程。因此,為了使學生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方法,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注意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理解表內除法豎式的含義,在具體情境中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我說你猜》的游戲導入新課,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了。接著我讓學生用小棒擺正方形,學生通過擺一擺,發(fā)現每4根擺一個正方形。同時因為小棒的總數不一樣,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余,一種是有剩余。學生從“小棒開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得出結論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

  為下面進一步學習余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認識余數后引出除數比余數大時,不是我告訴學生這規(guī)律,而是讓學生先通過猜一猜“假如老師擺五邊形,出現有剩余的,你猜一猜,余數可能是幾?”,學生猜完后,再出現算式給他們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在猜一猜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了除數比余數大的規(guī)律。

  整節(jié)課,通過課件展示、操作學具、游戲活動、放手探究等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整節(jié)課學生在動手、動嘴、動腦中,真正參與了全過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發(fā)覺自己還存在許多不足。語言是一門藝術,由于我平時沒有規(guī)范用語的習慣,所以出現語言不精練,欠準確的情況。還有語速過快等問題。這堂課讓我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針對以上的問題,努力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認識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里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比較難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平均分”。因此本節(jié)教學的“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

  本節(jié)課的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了五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容:

 。ㄒ唬﹦(chuàng)設情境,感知平均分;

 。ǘ﹦邮植僮鳎瑢W習平均分;

  (三)動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ㄋ模w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ㄎ澹┱n堂總結,拓展平均分。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課的開始,從學生熟悉的去老師家做客—分蘋果入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引出三種分蘋果的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分蘋果的多樣化,在分的'過程中感知“同樣多”與“不同樣多”。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分法,并說明自己喜歡的原因,引出份兩份同樣多,通過教師的板演圈一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份數,每份的個數。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

  2、注重知識的二次利用。讓學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擺一擺圓片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每份分得同樣多,通過比較、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明確“平均分”與“不是平均分”的區(qū)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在課的始終,讓學生利用圓形紙片、小棒等學具,擺一擺、分一分、看一看、說一說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匯報分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注重分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的。如“把12個湯圓平均分到4個碗里,你會怎么分?”學生動手操作,匯報的方法有多種,主要讓學生明確分得方法雖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數量是同樣的。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再次體驗了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優(yōu)化分法。

  5、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整個活動是在學生動手操作,展示匯報的過程。學生在擺一擺、分一分、圈一圈、說一說的過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為學生后面學習認識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

  1、個別問題提出時語言不夠準確、嚴謹,使得學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顯得自己有點措手不及。

  2、練習題的最后一題處理的有些快,應該讓學生充分的看明白圖的意思,再圈,就更好了。

  3、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關“平均分”的事例,學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師應抓住動態(tài)的生成資源,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是“平均分”為什么不是。

  4、拓展演練,平均分45塊糖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塊,可以留做課下作業(yè)。

  這節(jié)課的設計,沒有現代教學設備,有的只是學生自己準備好的學具,學生在操作中體驗了平均分的分法,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在操作中學會新知,在活動中學會合作。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這課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這是在上個學期,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出 1 分米、 1 毫米有多長,并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觀察、操作、小組實踐活動等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興趣,參與的積極性高漲。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 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課始我創(chuàng)設了課間學生討論“什么兵器最厲害?”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在快樂的氛圍中,既復習了“米”和“厘米”,又通過設疑引入新課,可謂一舉三得。

  在認識分米和毫米時,主要通過在真實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做一做,讓學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策略,發(fā)展空間感。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多“感受”。如比劃“1分米”,讓學生用直尺當小助手,一手比劃,一手輕輕移開直尺,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一拃大約是“1分米”。在比劃“1毫米”時,我讓學生用一分硬幣當小助手,“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夾住,再輕輕地、輕輕地抽出來,現在兩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毫米?粗阌惺裁锤杏X?”。跟上面的分米進行對比,小心翼翼地抽出,也突出了毫米的小,毫米的細,毫米的窄,毫米的短。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本學期,我主要任教二年級的數學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關心愛護學生,努力學習數學專業(yè)知識,認真反思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收獲不少,感受很多。在新的教學模式的引領之下,在與學生一起相處和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學生的巨大潛力,也促使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現在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情況做出反思,找出不足,以促進數學教學工作再更上一層樓。

  一、課堂教學

  本學期初,根據本班數學教學的現狀,我大膽提出了“精講精練、當堂達標、當堂過關、單元過關”這一新理念。努力去學習、實踐著、摸索著,并逐步看到了自己學生的一些欣喜的變化,感受到由此帶來的課堂教學的輕松和愉悅。

  (一)指導預習,使學生學會學習。

  (二)精講、引導,教給方法。

  對于討論中暴露出的問題,學生不懂的教師一定要精講。關鍵要講到學生需要之處,講到學生困惑之時,講到點子上。講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除疑點,強化弱點。不僅要講知識,更重要的是講方法,講思想。這樣才能舉一反三,達到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另外,還可以將抽象、復雜的'概念形象直觀展示出來,讓學生真正的會學習,掌握思考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共同進步。

  對于及學生的疑問,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解決,對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間的交流,全班學生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就要及時搜集起來,統(tǒng)一在課堂上講解。及時糾正偏見,消除誤解,更要關注學習消極的學生。

  二、課后輔導

 。ㄒ唬╆P愛后進生。

  真誠的接受和理解他們的做題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想法。課堂上多給他們發(fā)言的機會,課后多和他們交流、談心。

 。ǘ┠托妮o導。

  從“耐心”入手,去堅定學生的“恒心”。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他們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病,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有興趣。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

 。ㄈB(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終生受益。首先要解決的是“聽”的習慣,讓他們學會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從中吸取經驗和方法。其次是“說”的能力,要求學生不僅會做題,還能將思路和方法給大家有條理的講出來,提高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

  三、存在問題

 。ㄒ唬┻\用理論指導實踐不夠。

 。ǘ┱n題探索研究工作力度不夠。

 。ㄈ┈F在教學媒介運用得不足。

  四、改進措施

 。ㄒ唬┙窈罄^續(xù)加強理論學習,突出自己的教學藝術和風格。

 。ǘ⿵娊虒W反思,積累經驗,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ㄈ⿲W習使用現代教育手段。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經常向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學習,彌補自己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在課題研究方面要大膽探索,并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關于長度單位,在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米和厘米,同時知道了1米=100 厘米,本學期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度單位的另外兩個成員分米和毫米。這一課主要是結合實際物體的測量進行長度單位的換算。由于有了第一課時的基礎,這一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并不算難,但如何表述換算的過程對一些小朋友來說并非輕而易舉。基于這些預設,我在進行的設計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以疑引題,設置懸念。

  在課的導入部分,我沒有開門見山的引出例題,而是利用多媒體演示小兔和小貓在比賽跳遠,分別留下一條線段。小兔說:“我跳了9分米”,小貓說:“我跳了80厘米”。兩個小動物爭論不休,都認為自己跳得比較遠。

  師:小兔和小貓誰跳得遠呢?(學生自由說)

  師:到底誰跳得遠,小朋友們誰說得正確呢?學了今天的“簡單的單位換算”,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

  一個懸念吸引著孩子們急于知道到底誰跳得遠,而判斷的關鍵就是要知道分米和毫米的'換算規(guī)則,有了這一鋪墊,引出今天的教學就顯得很重要了。

  二、注重過程,訓練有素。

  由于上一節(jié)課的鋪墊,對于6厘米=60毫米,絕大多數小朋友都能說出來,但問為什么,有些小朋友就說出了;诖,我沒有急于要答案,而是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覺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小朋友知道自己想法的根據,增強自信。討論過后,知道的小朋友明顯增多,說的過程也比較完整。

  三、動手操作有效,精彩生成。

  “想想做做第5題”有兩條線段,先讓小朋友去估一估,然后去測量自己估的對不對。在巡視環(huán)節(jié),我看到霈妍在拿手掌比劃,于是,我過去問她怎么估的。她說:“剛才老師讓我們量了自己手掌的寬,我的手掌大約寬6厘米,我看還多出多少,我估計了一下第一條線段大約是10厘米!蔽衣犃撕荏@喜,這就是知識的遷移,有了這一根據,估計的也就比較接近事實了。

  當然,課后仔細思考了一下,覺得以下幾點存在不足:

  一、題目要求沒有充分強調。

  在做“想想做做第1題”時,題目要求是這樣的“先分別量出下面圖形中每條邊的長是多少厘米,再說說用毫米做單位是多少厘米”。解決這題時,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測量,去記錄,但在學生動筆做之前,我忽略了讓學生去認真研讀題目要求,要先量出每天邊是多少厘米,沒有了這一要求,有些小朋友在寫的時候就有可能去記錄多少毫米。

  二、忽略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遺忘規(guī)律。

  在“想想做做第2題”圖中是說一個手掌寬8厘米,要求換算成多少毫米,為了使孩子們印象深刻,我增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寬”。因為在上學期的實踐活動課上,有一個讓小朋友自己量手掌寬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在今天這節(jié)課時我就沒有教什么叫手掌的寬,結果有些小朋友就出現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量法。這一點提醒我以后要多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的給予指導,達到課堂的進一步高效。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是學生接觸乘法的第一課時,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1、理解乘法的意義,會讀、寫乘法算式;

  2、會把加法改寫成乘法算式。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些方面處理得還可以。主要表現為:

  1、利用主題圖,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一幅拼圖的游戲,讓學生認識乘法,體會乘法的意義,并且會把加法改寫成相應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題圖――熱鬧的游樂園,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對乘法的認識,并且感受到玩中也隱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

  2、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完整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其實并不是一張白紙,在教學乘法之前,部分學生其實已經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學時,通過學生對算式的比較、探究,讓學生在說一說,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認識乘法,理解乘法的意義,并且能夠根據圖畫,根據加法算式清晰地表達出乘法所包含的意義。同時,板書清晰,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一目了然。

  3、練習的設計體現重難點,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fā)展。第1個練習是根據本單元的主題圖提數學問題,并且用加法和乘法兩種方法列式計算,是對本節(jié)課基本內容的一個鞏固和檢驗;第2個練習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個是比較簡單的,第4個是一個延伸,讓學生在練習中初步體會到乘法的.簡潔性,同時明白只有清楚了幾個幾相加,才能寫乘法算式,第5個是用字母來表示具體的數,不但適應本節(jié)課的教學,同時還滲透了一個符號化的思想;最后一個練習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5×2,該題對于剛接觸乘法的孩子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出示題目時,我也給了學生一個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么意思?”,通過理解意思,再經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那么突破該題也不成問題了。本題在第二課時還將涉及到,所以即使學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個意思,那也是可以的,不要求人人都會。

  幾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1、雖然在備課時,有設計讓學生來讀一讀各個算式,說一說各個算式以及其中的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實際操作時,這個過程還是有所忽略,還需加強,盡量讓孩子都來讀一讀,說一說個中意義。

  2、主題圖的出示可再清晰。本節(jié)課用到了2幅主題圖,即擺小棒和游樂園,里面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干擾,所以,當孩子提到某一具體內容時,如果能出示相應的放大圖,那么學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對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3、對于乘法算式的出現,我是先讓學生寫乘法算式,然后再來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雖然在板書時,我已有意識地把兩種情況分開,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馬上進行分類,從而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這樣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可能會更清晰。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在認識厘米之前,要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經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切身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這一環(huán)節(jié)準備不夠充分,效果不是很明顯。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黑板上貼了一張紙條,問學生:你知道這張紙條有多長?有些學生準備拿尺子上臺測量,但又不知道怎么讀尺子上的刻度。我開始引導,老師認為這張紙條有兩個黑板擦那么長。誰能像老師這樣用你手邊的物品來測測紙條的長度,這時,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很多學生拿著自己的學習用品測量了這張紙條的長度,有的說有一支鉛筆那么長,有的認為有老師的教鞭那么長.....為什么同樣的一張紙條,選擇不同的物品去測量,測出的結果會不一樣?由此啟發(fā)學生想到:應選擇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去量。雖然學生被老師一直牽著轉,但還是體會到了測量需要同一個物品做標準。

  為了讓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讓學生找到尺子上的1厘米,用眼看,把1厘米的長度印在頭腦中;用手比劃,感知1厘米的長度;閉上眼睛,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當學生完成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

  “用厘米量”是這一節(jié)課的難點。我設計的是“看老師測量的方法對嗎?”讓學生在老師錯誤的操作中掌握規(guī)范的測量方法,同時在測量之前,讓學生進行估測,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由于學生只是初步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估測的結果與實際長度相差甚遠,但學生對估測很感興趣。

  由于我班學生年齡偏小,平時沒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一節(jié)課中如果涉及到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喜歡把學具當玩具玩。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操作,我得好好思考思考。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這節(jié)課是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第七單元的最后一個內容《整理和復習》。整個單元是萬以內的計算,有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有幾百幾十加減法的筆算及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估算內容。我把這節(jié)課分為三個部分進行復習,分別是口算、筆算、估算。在教學后,我及時進行反思,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教學思路清晰,學生能清楚地知道這節(jié)課所復習的內容。

  這節(jié)課開始我就明確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學習任務。復習每一個內容時,我都先讓學生先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先做題,讓他們自己先進行一個復習,然后再幫助學生進行整理,我們在口算、筆算時要注意什么呢?讓學生能先根據剛才所做的.題自己小結出應注意的問題,學生自己通過做、實踐后得到的結論印象會更深刻。

  二、教學題型多樣。

  在這節(jié)課中,有直接讓學生口算的題,有個人比賽、判斷正誤并改正、列豎式計算、找近似數、估算及解決問題的內容,形式多樣。這個單元主要是計算,我通過各種形式的題型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內容理解和掌握得更好。

  三、自主探索與小組交流相結合。

  在復習課時,我仍然注重學生個人自主探索及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學生們獨立口算,自己獨自筆算;而對于估算的難點內容我會讓學生先相互交流、討論,在小組里先說說,這樣好的學生可以引導、帶動其他的學生,更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使得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考、總結的能力

  在進行完口算及筆算的判斷后,我讓學生獨自來說說口算的方法及口算和筆算要注意的問題,同時我還讓學生在復習完后談談自己的收獲及讓學生找出自己還存在的問題,不僅培養(yǎng)學生獨自思考、概括總結的能力,同時還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有自己的思考空間,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五、采用小組獎勵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我就提出明確的要求,并采用小組獎勵的機制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對課堂中學生的組織紀律、學習狀態(tài)進行適當的激勵,用小組的競爭機制使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課后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課堂表現情況給予評價。

  不足之處:

  這節(jié)課較多是讓學生來說,讓學生實際練習、動手做的題目較少。復習內容很明確,就是口算、筆算和估算,主要是將它們分開進行復習的,缺少綜合性的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計算的方法。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在本課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建立表象,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給學生提供思考空間。在初步嘗試后,再次例題操作,加深認識。通過一層層遞進認識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余數和除數關系。這樣經過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推理等活動,讓學生自己找到規(guī)律,解決問題。在數學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因此我沒有選用例題引入,而是以擺小棒,讓學生從動手擺小棒的活動中,直觀感知。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教師一旦給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有的學生擺的是三角形,有的學生擺的是正方形,小金魚等。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說說他擺小棒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本身蘊涵的.教學內容和數學模型之間建立聯系,緊接著結合學生用10根小棒擺三角形這個例子,讓學生嘗試列式計算,學生有擺的圖形為基礎,從課堂反饋的信息來看,學生實現了知識的主動建構。教師適時進行列豎式的指導。

  在教學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時,先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然后繼續(xù)利用小棒,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小棒活動,13根小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怎樣分呢?在黑板上貼出13根,請同學來分。這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生很快就能解決,得到平均每人分3根,還剩1根。問題:還剩1根,還能不能繼續(xù)分呢?如果再繼續(xù)分,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學生說到:不能繼續(xù)分,因為這時只有兩根,而有4個小朋友。如果把這兩根給了其中的兩個小朋友,另外兩個小朋友就少一根小棒,這樣就不是平均分了,所以剩下的兩根是不能再分了。問題:剩下的小棒數怎樣時,就還能再分。剩下的小棒數怎樣時,就不能再分。學生回答:剩下的小棒數少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不能再分了。剩下的小棒數多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可以再分,直到剩下的小棒數少于小朋友的人數時,就不能再分了。學生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并再次明確余數小于除數。我順勢問學生,如果除數是5,余數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數是幾?如果除數是6,余數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數是幾?總之,整堂課下來效果較好,學生知識掌握的比較到位,并且學生有興趣,在思維上給了學生延伸的空間。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和學生進行拍手游戲,老師先拍幾下,學生比老師多拍幾下、少拍幾下,然后讓學生把老師和學生拍的次數畫一畫,這個活動對學生來說并不難,但是這個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練習為本節(jié)課的新課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少)幾打下基礎。 在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的第一個例題,我是這樣設計的:呈現主題圖后,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四個過程: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口答。在怎樣解答環(huán)節(jié),體現我們學校的“先學后教,自主發(fā)展”策略,讓學生借助導入環(huán)節(jié)的經驗,引導學生采用畫圖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解答,然后借助課件進行全班交流,最后引導學生對解答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反思和檢驗。在第二個例題,我在解決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依據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獨立完成。

  在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我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yè)進行交流,讓學生互評,說一說幾號作業(yè)更好,為什么?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說到點子上,效果較好。當在交流為什么用減法時,學生說是因為求比誰少而用減法,為了不讓學生形成比誰多用加法,比誰小用減法的思維定式,讓學生明白求大數用加法,求小數用減法,所以我調整了練習環(huán)節(jié)的練習題設計:原來的'習題設計是課本上的習題,而改為班級的男生、女生人數進行教學。處理不太恰當的地方:

  1、在出示主題圖時,缺少了有一點德育滲透。

  2、在更改習題的處理上,有點倉促,如果在處理的細一些,讓學生列式算一算,明白不是說比誰多用加法,比誰小用減法,而是分析要求的問題是大數還是小數,會更好些。

  3、課堂環(huán)節(jié)不夠完整,沒有小結。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角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和其它幾何圖形的必要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在生活中,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fā),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我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有這樣一句話:“聽過了,就會忘記;看過了,就會記;做過了,就會理解"。所以在這節(jié)課,我力爭讓學生去做數學,玩數學,注重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1、復習舊知,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自然引入新識。

  首先,我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計算,這些是加減混合計算的基礎。而且,加減混合計算與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和方法有相同之處。通過復習,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系,自然引入加減混合計算;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了準備。

  2、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和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形象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根據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一年級學生自然愛玩好動,都喜歡聽故事。所以,我在教學中設置故事情境(關于白天鵝的故事)來貫穿例題及練習題。通過多媒體這種很好的課堂教學方式,運用動畫、聲音、色彩等展現故事情境,渲染課堂氣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大森林里關于美麗的白天鵝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例題和練習題。這樣,使學生就順利地學會并鞏固了加減混合計算。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盡量集中注意力,主動參與學習和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讓學生盡量學得輕松些,并體驗、感受獲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數學教學反思02-12

數學教學反思07-18

數學的教學反思02-26

數學教學的反思03-10

數學教學反思02-25

二年級數學的教學反思03-15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7-06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2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17

二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