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的教學反思1
備課時本著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依據(jù)教材而不是依賴教材的教學新理念,對本課課標和教材內(nèi)容作了整合和取舍。我從本課課題“改革開放”入手,把本課分為對內(nèi)改革和對外開放兩方面學習。為此,把第三目“國有企業(yè)的改革”放在第一目“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后面來學習,理由是這兩個問題都屬于“對內(nèi)改革”方面的內(nèi)容,讓學生學習起來圍繞一個主題,分析比較,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jié)課。
本節(jié)課感到滿意之處是:
播放視頻安徽鳳陽小崗村的30年變遷,使學生從農(nóng)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中體會國家惠農(nóng)措施帶給農(nóng)民的實實在在的實惠,體會黨和政府實行這項政策的最終出發(fā)點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不足之處:
1、在學習對外開放時,如果能使用早期對外開放地區(qū)示意圖,動態(tài)顯示經(jīng)濟特區(qū)等對外開放地區(qū),不僅會節(jié)省講解時間,而且能幫助學生構建時空概念,使學生通過觀察地圖,直觀地了解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過程。
2、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發(fā)揮得不到位。
通過反思,我發(fā)現(xiàn)自己還存在許多不足。我會通過學習他人的長處或者和同學科老師的探討,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在以后的教學中備好教材、備好學生,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歷史的教學反思2
長期以來,在我國歷史教育教學領域中奉行以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致使課堂中教師的講授成為主要的教學形式,輕視甚至否認學生主體活動給予素質(zhì)發(fā)展的真正價值。隨著未來科技、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挑戰(zhàn),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到來,為了確立學生主體活動在教學中的地位,我們將活動教學引入歷史課堂教學中,使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發(fā)生一系列的變革,產(chǎn)生了以下新的特點。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學習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并逐漸成為占主流地位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對于改變過去機械的、被動的“灌輸式”學習,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探究式”是萬能的嗎?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運用,要受到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學實踐已經(jīng)證明: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nèi)容都適合于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適合于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對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維的學生來講,教學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第三,每種學習方式都有它顯著的優(yōu)勢,也有其明顯的不足,很難檢測和評判孰好孰壞。機械的、形式化的“探究”會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有意義的“接受”也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關鍵在于教師的運用是否符合教學實際。如果不顧實際,對于明明很簡單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就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事實上,現(xiàn)代教學的理論和方法,只能是在繼承傳統(tǒng)教學理論和方法基礎上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引導學生探究現(xiàn)實生活的歷史淵源,可以綜合培養(yǎng)和考察學生的素質(zhì)。首先,考察學生的調(diào)查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較為順利的完成任務,并通過調(diào)查、訪問、上網(wǎng)等手段查找資料,有些學生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還到附近的宗祠參觀。其次,是考察學生動手能力,同是一份研究報告,由于學生的個性特征不同,呈現(xiàn)出來的圖表形式千姿百態(tài)。再則是考察學生的分析、研究能力,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到最后解決問題。
歷史的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三三個班的歷史教學。一學期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績都有提高。但總體回顧,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最主要的一點是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老師每一天只是疲于應付教案、衛(wèi)生等各級各類檢查,只是按部就班地解決了每堂課的任務,未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將學習任務延續(xù)到課后。這一點很值得反思。
初三的教學任務繁重,此時應指導學生課后自主學習。這樣老師會倍感簡單,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增濃,學習效果也會提高。過去我之所以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雖然有時給學生安排了一些任務但由于沒有及時去落實。這樣帶來了許多不良影響,首先學生不會及時去完成學習任務,而且也會養(yǎng)成一種拖拉的習慣。這一系列的惡性循環(huán)確實值得反思并糾正。因此,我告誡自我今后做任何事都要雷厲風行,要在快中求好,快中求穩(wěn),快中求發(fā)展。因為快節(jié)奏是當今社會生活的重要特征。
2、中考歷史考試資料包括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教學資料較多,上學期在完成本學期教學資料外還要完成下學期課本資料,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過快,教學方法不夠好,課堂效率有時不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不斷探求良好的教學方法。
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太喜歡歷史,這其中有些學生因為歷史以前學得差,對學習歷史失去了信心。最多也就是期望聽聽歷史故事,再加上歷史知識點較多,難記。歷史給他們的感覺是死記硬背、死板乏味,根本不想記,也不愿去理解分析;課后就更不用說去自主學習。其實只要老師恰當?shù)匾龑,合理地安排,學生會自覺學習。平常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老師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一是歷史學科資料多且復雜,知識點零碎,不像學數(shù)學、物理那樣能邏輯性很強。二是真正說來歷史學習確實存在必須的難度,不僅僅要識記而且要理解,如材料、問答題學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因此這就需要老師作引導和指導。不能隨便給學生布置一下或放任自流,而是有計劃性、有目標性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指導合理的學習方法,然后定期做檢查。長期進行這樣工作,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定會養(yǎng)成,學習興趣定會濃厚。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學習潛力的重要標志。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與潛力也是需要老師作引導和指導的。因此,教學中我會在這方面多做努力和探究。
歷史的教學反思4
星期四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們組聽了張玉梅老師的一節(jié)公開課《西部開發(fā)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首先通過西部開發(fā)的十二個省區(qū),引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教師并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第一個問題:高山、荒漠和綠洲,課堂上主要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方式進行教學,將問題放到小組中去解決,充分發(fā)揮了小組的作用,同時注重與同步練習的使用,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教師還特別注重了對地圖的`使用,將新疆的位置地形放到圖中去學習,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把新疆的地形特點“三山夾兩盆”畫到小黑板上,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畫圖的能力,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新疆的地形特點,教學效果很好。
歷史的教學反思5
今天是實習以來,第一次站上講臺,我上的是九年級下冊第16課《世界經(jīng)濟的“全球化”》。之前在學校實習,面對的是自己的同學,事先總會打好招呼,大家互相配合下,可是這次面對的是一群孩子。之前交流不多,心里一...
今天是實習以來,第一次站上講臺,我上的是九年級下冊第16課《世界經(jīng)濟的“全球化”》。之前在學校實習,面對的是自己的同學,事先總會打好招呼,大家互相配合下,可是這次面對的是一群孩子。之前交流不多,心里一直害怕自己不能駕馭課堂,所以一直緊張。我早三天前已備好課,自己在家練了很多遍,但是當自己真正站上講臺的時候,感覺就不一樣了,難免的`緊張讓我語速很快,原本兩分鐘的導課,我只用了四十秒,到說完第二大部分經(jīng)濟全球化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時,才上了十幾分鐘,接下來的內(nèi)容我不得不去好好把握一下時間,到這個時候課堂氣氛漸漸活躍,我之前的緊張也消退了。在學習經(jīng)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xiàn)時引導的欠妥,內(nèi)容稍抽象,現(xiàn)在反思一下:
1.板書。板書處理的不夠好,稍顯擁擠,太過細致,今后要注意詳略。
2. 時間。內(nèi)容時間分配不合理,處理欠妥。
3.與學生互動。多多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教材內(nèi)容。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把握的還不是很清晰,對教材內(nèi)容的處理,今后還要多下功夫,不光是備教材,還要吃透教材。
5.心態(tài)。緊張導致語速快,教態(tài)不是很自然,以后有機會要多鍛煉。
我盡最大努力想要做到脫稿,想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己盡可能的在旁邊引導,限于自己水平,懇請王老師批評指正,多提意見。我以后多多學習,虛心請教,通過實習,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彌補不足,力求做到更好。
歷史的教學反思6
在《我的祖國叫中國》這個主題下,展開了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這個活動。在這活動中讓幼兒了解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知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和造紙術的名稱及其作用。了解指南針的用處,知道在可以不同環(huán)境中找到南方。讓幼兒知道中國人很聰明,在中國古代就有了四大發(fā)明,從而為自己是中國人兒感到驕傲、自豪。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我最先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中國的四大發(fā)明嗎?”小朋友們回答卻是花樣百出:“糖果、、宇宙飛、汽車等等”。
活動中我先從最簡單的指南針入手,告訴他們指南針可以帶我們找到南方。我先和小朋友玩了一個游戲《誰能猜準上下左右》,請6個小朋友,聽我的口令,快速指出上下左右的方位,反應慢或者錯的小朋友淘汰,最后留下的小朋友則獲勝。我先帶領給他們試玩了一次,然后正式“比賽”,這樣先讓孩子先分清了上下左右,憑借以上經(jīng)驗,在問他們:你們知道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在哪里呢?先來找一找南方。幼兒憑借經(jīng)驗指點“南”,并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加深印象。隨后引出中國古代的其他發(fā)明;鹚帉τ變簛碚f不是很陌生,因為他們知道和大炮,在討論這些常見武器子彈的制造上幼兒也能理解。但是造紙術和印刷術對幼兒來說有些難,為此我從名稱入手,把這兩種發(fā)明分別介紹為“造紙的技術”和“印刷的技術”。最后我做了課外的延伸,請孩子畫一畫你們以后想發(fā)明的東西。
這次活動我感到不好的是時間安排上有些缺憾,四大發(fā)明的內(nèi)容很多,不可過于羅嗦,要精簡地挑重點的來講,有詳有略,動靜交替,突出重點,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達到完美的'有效課堂教學,幼兒對這個活動的內(nèi)容不是很熟悉,后來我適當調(diào)整了一下環(huán)節(jié),孩子的畫的以后想發(fā)明的東西也是很有創(chuàng)意很有趣。
歷史的教學反思7
繁盛一時的隋朝一課,重點是隋文帝和大運河,難點是為什么要開通大運河及其作用。課堂的環(huán)節(jié)很流暢,基礎知識落實的很到位。針對重點內(nèi)容大運河,設計的動手繪圖,使班級的氣氛進入高潮。同學們很認真的繪圖,在他們認真的神情里,我看到了希望。使得本課重點突出。為突破難點設計了兩個小組探究活動,大家積極的參與,結論很快得出。當對人物隋煬帝進行評價時,班級一團糟,無法控制。我剛提出評價歷史人物隋煬帝,話音未落。有同學說;功不可沒。還有同學站起來說:奢移腐朽,貪圖享樂,窮兵黷武,暴君一個······雙方爭得面紅耳赤。各自尋找論據(jù)證實自己的論點,非常認真。我在一旁靜靜的看,無心也不想制止他們。一會兒,在他們的爭論中,就把隋煬帝的`功和過羅列的很清晰。
本課留有遺憾:
1、對于隋煬帝的評價在課上同學們爭論的很激烈,我也沒有時間給予總結。
2、繁盛一時的隋朝這課。在課堂上“繁盛”體現(xiàn)的充分,而“一時”并沒有充分闡釋。
歷史的教學反思8
歷史是一門史證的科學,此種說法誠然不錯。但僅僅局限于此,就遠為不夠。眾所周知,歷史既指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又指對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的復原與解釋。因此,歷史同時又是一門解釋的科學。史料需要考證,史實需要解釋。而考證和解釋就必須憑借方法,依據(jù)邏輯。
陳寅恪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中說:“吾人今日可依據(jù)之材料,僅為當時所遺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殘余斷片,以窺測其全部結構,必須備藝術家欣賞古代繪畫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說之用意與對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而對于其持論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詣,表一種之同情,始能批評其學說之是非得失,而無隔閡膚廓之論!蚪袢账靡娭糯牧,或散佚而僅存,或晦澀而難解,非經(jīng)過解釋及排比之程序,絕無哲學史之可言!
因此,在處理材料時,教師不可不作鑒別,不能依據(jù)孤證,亦不能進行簡單的堆砌。史料浩如煙海,學者都力所不逮,何況是年少學生?更且,歷史事物復雜異常,僅僅列舉其單方面的史料,從而造成片面的印象,不啻于用史實來撒謊。教師應精心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史料,在“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過程中,鍛煉學生豐富的想象和嚴密的邏輯。
為什么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為了證明教師所言甚確、知識淵博,還是為了注解教科書?都不對!罢搹氖烦、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最根本的方法,其目的應在于啟迪學生的思維。
“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探究,而非灌輸。如果是灌輸,無需呈現(xiàn)史料,更無需費力進行史論結合。既是探究,則必須有探究的空間,有討論的余地,有真理與錯誤的交鋒。英國人約翰8226;密爾在《論自由》一書中認為,“從真理與錯誤沖突中”能產(chǎn)生出“對于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認識和更加生動的印象”;而在欠缺討論的情況,“不僅意見的根據(jù)被忘掉了,就是意見的意義本身也常被忘掉了”。不僅如此,充分的討論還能增長人的智慧,“一個人之能夠多少行近于知道一個題目的全面,其唯一途徑只是聆聽各種不同意見的人們關于他的說法,并研究不同心性對于它的觀察方式。一個人之獲得聰明,除此之外絕無其他方式!
如果在“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中,我們選擇的史料能反應真理和錯誤的沖突,能呈現(xiàn)多元的視角,能激發(fā)學生熱烈的討論,那么真理將會越辯越清,而學生也將越來越聰慧。
歷史的教學反思9
學法指導是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笆谥隰~,不如教之于漁”的教學古訓,激勵了許多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為此已有許多成功的經(jīng)驗供我們借鑒。
但教學的時代性特征,決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們只能在繼承和發(fā)展上下功夫。
筆者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把學法指導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將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介紹。
一、課前備課兼顧學法
備課就是對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策劃,也是教學中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它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為使學法指導既具針對性,又具實效性,必須在備課中兼顧學法指導,并對此作精心設計,這是搞好學法指導的先決條件。
(一)揭示知識體系
布魯納說:務必教給學生以基本結構。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中,必須對教材的知識點加以組織或重組,使歷史知識結構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樣就可以把龐雜、散亂的歷史現(xiàn)象變得簡化、序化、網(wǎng)絡化,使之構成一個基本的歷史知識體系。這是學生宏觀上把握歷史規(guī)律及時代特征的前提條件。
。ǘ┚脑O計教學方案
歷史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教會學生掌握探求歷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層次地認識歷史現(xiàn)象,解決歷史問題,從而為提高歷史認識創(chuàng)造前提條件。
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中,根據(jù)典型材料改進教學設計,加強學習和研究方法的指導,這是學好歷史的基礎之一。例如,《鴉片戰(zhàn)爭》的備課中,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是:
1.戰(zhàn)爭前中西方社會的對比。
2.鴉片的輸入及危害。
3.中國的禁煙運動。
4.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5.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分析。這樣的組織雖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不能使學生掌握歷史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也就是不能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
如果改為這樣的設計:
中國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哲學原理?(傳授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辯證關系。)
2.林則徐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為何稱之為民族英雄?(傳授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理論。)
3.當時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人民群眾為何會支持林則徐的禁煙斗爭和以后的抗英斗爭?
。▊魇陔A級矛盾服從于民族矛盾的原理。)
4.是否可以認為沒有禁煙運動就不會發(fā)生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傳授偶然性與必然性辯證關系的觀點。)
5.是否認同“鴉片戰(zhàn)爭中中國戰(zhàn)敗是必然的”觀點?(傳授現(xiàn)象與本質(zhì)辯證關系的觀點。)
6.“落后應該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觀點中,你贊同哪一種?為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歷史定論。)通過這樣的“政史結合”,既加強了方法的指導和理論的傳授,又為學生的學習與思考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對教中的非重點內(nèi)容當然也不能忽視,因為隨著問題分析角度的轉換,重點與非重點也將隨之發(fā)生變換,備課中要加強知識點的概括、歸納、綜合等,以理順知識線索,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
。ㄈ┳⒅貙W法指導的整體性和形式的多樣化歷史教學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因而學法指導的方法不可能公式化,不同的章節(jié)、不同的內(nèi)容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指導。學法指導必須滲透于每一節(jié)課堂教學之中,從而使已掌握的方法得以強化,使未知的方法得以學習,這就是所謂的整體性。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也不是只有一種途徑,這就需要在學法指導中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如精心設計課堂提問,選輯典型史料以供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提供歷史定論要求學生整理歷史知識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定能使學生的歷史觀得以加強,使歷史學習的方法得以掌握和應用。
(四)以典型材料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動力是能否學好歷史的根本問題,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有關材料,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學科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是得天獨厚的,備課中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具體可以從四方面著手:1.利用直觀手段(如實地參觀、圖像資料等),以生動傳神的課堂描述、加強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合適的鄉(xiāng)土材料等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情感教育。2.利用著名歷史人物的優(yōu)秀業(yè)績、高貴品質(zhì)、治學態(tài)度等----進行意志品格教育。3.史論結合,傳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進行方法論教育。4.利用典型材料,培養(yǎng)學生正確而高尚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進行思想素質(zhì)教育。學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現(xiàn)出崇高的責任感,學習知識、鉆研學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覺性。
二、課堂教學滲透學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諸多環(huán)節(ji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它是師生之間進行信息傳遞與反愧情感交流和行為相互作用的主陣地,備課中的教學設計需要通
三、課外輔導點撥、強化學法
一方面課外輔導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學生對課堂教學中教授的學法,去實踐或自我探求學法一般也要在課外進行,因此,課外輔導中點撥和強化學法是學法指導中的又一重要步驟和手段。
。ㄒ唬┨峁⿲嵺`材料
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中傳授的有關學法,向?qū)W生提供有關預習復習的內(nèi)容或提綱,提供精選的歷史材料或有關學法指導的參考書籍等。
(二)教師設疑與學生質(zhì)疑相統(tǒng)一
教師的設疑主要指把教材中的重要和關鍵部分提煉成有一定深度,但又適合學生實際水準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鼓勵學生去爭論,同時向?qū)W生示范切入問題的角度。學生的質(zhì)疑是指鼓勵并指導學生多問“為什么”,并要求做到質(zhì)疑要注重前提,解決要注重方法,以此來促進學生做到“學思結合”。
。ㄈ┘氈碌刈龊媒忸}指導
發(fā)現(xiàn)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不僅需要知識、理論,同樣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訓練和指導。
首先是審題能力的指導。通過指導來提高學生對與習慣表達不一致的已知條件的等效轉換能力,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無效信息,提煉有效信息的揚棄能力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題意的指導。通過指導使學生對問題外露的能分清題型、要求、限制等,對問題內(nèi)藏的能找準切入角度、分析層次及所用的知識點、理論或歷史規(guī)律等。
再次是指導學生養(yǎng)成反思答題過程的習慣。主要是反思答題是否正確、全面,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縝密性、辯證性和創(chuàng)造性。
當然,學法指導是一項長期而又細致的工作,有些步驟或做法在具體的操作中并無課前課后之分,只不過是各有側重而已,學法指導的最終目的還是在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學習,使之對知識的掌握更具廣度,對知識的理解更具深度,對知識的應用更具創(chuàng)造性。筆者堅信,學法指導貴在堅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來重視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歷史的教學反思10
初一歷史xx單元講授中華文明的起源即:我們的遠古祖先、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神奇的遠古傳說等內(nèi)容。
本單元教學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2)科學備課,尋找課文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向?qū)W生講解清楚,讓學生想像和感悟。
。3)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入學。
。4)教學形式多樣化。
。5)學生自主xx、合作xx和探究性xx等多種xx方式開始起步。
本單元的不足有:
。1)初一年級是進入中學的`起始年級,自主、合作、探究性xx剛剛起步,導致xx效果不佳;
(2)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問題生成、設疑解惑方面的學慣和能力。
今后教學的思考兩點:
。1)學生合作探究性xx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探討;
。2)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問題、生成能力的培養(yǎng)。
歷史的教學反思11
本周上《書的歷史》這一課,引入問到同學們?nèi)ミ^圖書館和書店嗎?學生都說去過。由圖書館和書店有很多的書,也聯(lián)系到同學們?nèi)粘I蠈W,閱讀用到的書。之后問到:同學們古時候的書也是這個樣子的嗎?立刻有很多同學舉手來分享,有說到是泥板的、竹簡的和烏龜殼等等。之后播放關于書的歷史的'微課。從微課中了解到書的歷史的發(fā)展,對造紙術的了解還有對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簡單認識。
看完微課之后很多同學想來分享,有說到蔡侯紙,有說到火藥的,有說到指南針(司南)的,同學們現(xiàn)在的閱讀面還是很廣的,這里讓同學們分享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最后回到我們這一節(jié)課,繼續(xù)探究書的歷史。
書的歷史離不開“紙”和書寫材料的發(fā)展,活動一:體驗不同材料的書寫感受。跟同學們簡單介紹了對應材料的“筆”這里用毛筆在竹簡上書寫沒有使用墨汁,考慮到要能重復使用,用水代替了墨汁。為了更好的書寫體驗,也專門去找了枯樹枝。由于時間原因,就只讓同學們開展了活動一。實驗過程整體上來說還是比較有序的,活動中都很興奮,大部分的孩子能有序的交換輪流體驗感受書寫,能及時的將書寫感受記錄到自己的活動手冊中。由于時間原因,活動一結束后就下課了,只能下一節(jié)課再完成后續(xù)的內(nèi)容。
歷史的教學反思12
本單元主要講述了古代文明沖撞與文化成就,介紹了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是和平交流,另種是暴力沖撞。通過觀看相關影片和圖片、列舉有關史實如希波戰(zhàn)爭、亞歷山大東征、阿拉伯數(shù)字的發(fā)明與傳播和馬可.波羅來華,學生親身感受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明白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和平交流和暴力沖撞分別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的'影響。
通過展示圖片,學生能了解古埃及、古希臘等文明國家的文字、文學及藝術成就,知道這些文化成就的取得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及民族自豪感。另外,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各小組探討如何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最后教師總結:對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精華,我們應以開放的態(tài)度,尊重、理解、學習并加以吸收,從而促進中國文明繼續(xù)健康地發(fā)展。
歷史的教學反思13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新教材本課中古時期的歐洲時間跨度一千年,地域涉及中古的西歐和中古的東歐,內(nèi)容審涉及中古歐洲整個封建社會的狀況。在內(nèi)容整合、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尤其是本節(jié)課教學主題的搭建上難度很大,實施主題式教學,要把控到位,且一節(jié)課完成古代世界向近代世界過渡的橋梁作用的全部內(nèi)容實屬不易。同時深感在教學中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提升的過程,任重而道遠。
未來解決的思路:第一將本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設副標題——連接古代世界和近代世界的橋梁。這樣本課就有了主題,師生以此作為抓手進行了解、學習、探究;第二將本課的第二個子目——中古西歐的王權、教會與城市設計為為中古西歐二元社會——王權與教權的較量,這樣只要將中古西歐二元社會王權與教權的較量狀況,師生不論通過何種方式了解清楚,中古西歐的社會狀況就了然于胸;第三將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另立一個子目,同時以學習聚焦、思考點、歷史縱橫、史料解讀、學思之窗等形式列舉一些典型的城市的興起所引起的社會變化、政治變化、經(jīng)濟變化、思想文化變化等方面的材料,通過這些材料的了解、學習、探究,自然明了中古西歐城市的興起在古代世界向近代世界過渡的橋梁作用,升華主題城市的興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橋梁;第四拜占庭與俄羅斯應將俄羅斯設為史料解讀或?qū)W思之窗了解學習即可。這樣可以減少知識的容量,降低學習的難度,相對減輕學生的負擔。
歷史的教學反思14
本學期主要學習中國近代史,線索明確,但內(nèi)容較多,容易混淆,且知識點難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圖,學歷史(識圖學史法)。通過看地圖,將比較空洞的歷史事件還原于具有空間立體感的歷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三大條約幾乎都有賠款、割地、開設通商口岸,學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導學生將每個條約都制成表格,使知識在輕松的學習中被記得更牢。這三大條約簽訂后,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南京條約》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簽訂后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表格中提綱挈領的寫上幾個字“開始淪為”、“ 大大加深”、“ 完全淪為”,這樣學生既不混淆也一目了然。
三是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激發(fā)學生上歷史課的興趣。如:《甲午中日海戰(zhàn)》、《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火燒圓明園,圓明園被焚燒的熊熊烈火、圓明園被摧毀的殘垣斷壁,真實的畫面比老師的任何語言都更能激起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真可是事半功倍。
四是開展探究性學習。比如繪制“鴉片戰(zhàn)爭前期清朝疆域圖”、探討學習歷史的方法、交流記憶的方法等,培養(yǎng)學生能夠?qū)で蠖喾N途徑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初二年級的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沒有初一時濃,有的學生連識記知識點都存在問題,其原因是:沒有時間復習鞏固,這是所有政史地生任課老師的共識。學生仍未重視歷史這門學科,仍然抱著學不學無所謂的態(tài)度。學生現(xiàn)狀如此,過多的埋怨責怪都無濟于事,只有在今后的教學中,針對現(xiàn)狀,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探討教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價值。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fā)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興趣。
其次,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發(fā)和維持學生的興趣。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大多是“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講重點,學生劃重點,考試考重點,一味的“滿堂灌”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現(xiàn)在,各學校電化教學手段都比較齊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像片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采取自由辯論、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走進歷史遺跡,走進歷史博物館,搞社會調(diào)查,讓學生體驗“走進歷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歷史課堂提問應該摒棄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類簡單判斷的缺乏思維性的`問題,多設置思維含量高的有效問題。一是要設置揭示教材隱性知識的問題。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教材中隱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識點,如知識的實質(zhì)、知識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等,將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學生的探求興趣,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讓學生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思想的不同特點,并分析產(chǎn)生這些特點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二是要多設置一些指向明確,符合學生思維實際的小切口、深分析類問題,避免那些大而空的問題出現(xiàn)在課堂上。中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時期,他們已經(jīng)不滿足于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而是渴求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因此,在課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維含量高的問題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歷史的教學反思15
歷史教學往往存在只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的狀況,教師上課只把知識點一教了之,根本談不上學法的指導,學生則認為學不學無所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念重點,學生畫橫線這種現(xiàn)象,嚴重妨礙了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智力的開發(fā)、人才的造就。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對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寬松、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共進的積極性,已成為我們每個歷史教師的共識。
歷史教學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創(chuàng)造大膽發(fā)言的'機會。比如對“中華文化的勃興”這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提問“你知道春秋戰(zhàn)國時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嗎?你喜歡其中的哪一位?為什么?”而后讓學生先看書準備,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激烈的各抒已見中就將幾位大思想家學活了,理解透了。由此可見,課堂是活生生的,是學生的樂園,只要教師耐心引導,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歷史課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萬不可就課本知識照本宣科。“用故事激趣導入”這是歷史課的一大特色,如學習《秦王掃六合》一課,教師可以先講講“荊柯刺秦王的故事”,既而提問“荊柯應不應該刺殺秦始皇呢?秦始皇在歷史上到底有何作用?”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找答案。這樣一來,學生興致極高,會迫不及待地啃起書本。整節(jié)課,學生都會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tài),教師只要稍加點撥,本課的重點——秦始皇鞏固國家的措施就會很自然地掌握了。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看書找重點內(nèi)容,會讓本就枯燥的歷史課堂更顯得索然無味。
歷史課程的改革給所有的歷史教師帶來了挑戰(zhàn),但也提供了機遇。只要經(jīng)過磨礫,教師觀念得到更新,理論得到充實,實踐得到提升,我們將滿懷信心,為歷史教學開辟一片肥沃的土地。
【歷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反思06-11
歷史教學反思02-07
歷史教學反思隨筆04-14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04-10
歷史期末教學反思03-31
學習歷史教學反思04-22
歷史期中教學反思03-22
期末歷史教學反思04-14
歷史教學反思[熱門]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