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認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的認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1
通過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來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生活情景及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各種學習活動,領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把“角的.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有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與邊的長短無關,學生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2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了100以內加減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在方案設計時,遵循 “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實現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本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1.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義。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小,加上新學期剛剛開始,學生的精神不在狀態(tài),課始我簡潔的導入學習情境直奔主題,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這樣教學設計為認識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算式的特點。
2.經歷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努力建構數學模型。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的基礎出發(fā),放手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問題。從3個2相加,到4個6相加,再到8個4相加……,這一系列的算式隨著加數的越來越多,學生逐步認識到像這樣的問題用加法來計算太麻煩了。親身體會到加法解決這類問題的局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強調乘法中因數的含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系,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非常簡便。
3.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發(fā)展空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我安排了學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钴S,展開了奇思妙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并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便短了。還有的學生想到用符號、用語言敘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們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chuàng)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只要能夠創(chuàng)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
不足之處:
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學生就說出了用乘法解決問題。因為這個班的學生比較聰明,可能從各種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乘法的意義還不是真正理解。我沒有靈活的順著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說出想法。應該靈活的順學而導,在“導”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應該在備課時就精心的備學生,精心預測課堂上學生的各種情況,靈活處理課堂上的生成資源。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讓學生先觀察網球館的圖,估計能坐多少人,建立數感。讓學生回顧學習100以內數數時是怎樣數數的,溫故知新。從而引進新的更大的計數單位“千”。鞏固一千就是10個百,10個百就是一千。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試著數一數,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100起數到114,,解決數數中的第一個難點接近整十的數的怎么數。接下來以小猴子的.形式,讓大家?guī)兔狄粩?97到201怎么數,克服數數中第二個難點,接近整百的數怎么數。然后是讓學生試著從985數到1000,解決數數中的第三個難點。
接下來就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解決了1000以內數數的問題。接下來是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內容數的組成。出示散亂的小棒,提問,你能一眼看出這是多少根小棒嗎?你能想想辦法怎么樣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嗎?學生自由發(fā)言。然后教師出示圖片10根10根的,學生還是不能。然后出示圖片,100根一起的學生就能看出多少根了。說一說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然后再計數器上撥一撥,引出1000以內數的讀寫,接下來再出示小棒,寫一寫讀一讀。接下來就是練習,中間帶零和末尾帶零的數的讀寫。最后是沖關練習,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獎勵。
本節(jié)課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很好的突破了難點,教師語言需要簡化提高。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4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①、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書上的安排是由任意分引出平均分,由一般現象引出特殊現象。我的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后發(fā)現,他們對平均分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其知識基礎已高出了教材設計。因此為我直接由平均分這一特殊現象在實際中的應用入手,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再通過大量的判斷練習來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②解決如何"平均分"
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研究按份數平均分,這里提倡多種分法。這樣的好處是更加接近日常分東西的實際情況,而且給孩子一定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尤其鼓勵學生的直覺判斷。目的是突出除法的本質屬性:把一個數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把握教材時抓住除法的本質屬性,淡化其非本質屬性。
、、在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認識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掌握除法算式的讀寫方法。
解決了"平均分"之后,教師指出把8塊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塊,可以用除法來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然后通過有層次的鞏固練習加深對除法的認識,初步學會按份數分這種情況下列除法算式。
④、練習又分為這樣幾個層次:第一道是基本練習,第二道增加了一些難度,其中一個條件是隱含的,學生只有認真審題才能提取出這個數學信息,第三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最后一題要根據所給除數和被除數的范圍來確定被除數究竟是幾,是一道難度較大的題目,首先需要學生對除法有一定理解,還需要乘法基礎,尤其要有較強的分析、推理能力。這幾道題各有側重,層次分明。所選素材盡量源于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縱觀這節(jié)課,我體會最深的有如下幾點:
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教材為本并不是照搬教材,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平均分的認識就是本著這個原則設計的。這也是新課標要求的以學生為本。
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僅僅是題目素材選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選擇切合學生利益的內容。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5
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讓他們感受“分”有多長。一、二小組的同學寫數,看看在指定的1分鐘內能從1寫到幾?同時讓三、四組的同學測脈搏,數一數在1分鐘里,你的脈搏能跳動幾次……由于聯系到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生無不躍躍欲試,興趣盎然。在本節(jié)課將結束時,我播放課件出示了一位時光老人,生動的畫面,配上時光老人可親的話語,使學生擺脫了以往單調、枯燥的全課總結,而是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理清了全課的學習內容,把整節(jié)課再次推向高潮。
怎樣看“幾時幾分”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鐘面,了解鐘面上的知識后,再通過合作交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幾個特殊時刻:如“聯歡會開始了”這一主題情境圖中的鐘面時針走到數字8,就是8時,而分針走到了數字6和7的之間過一小格。我讓學生認真數一下分針是走幾小格,學生一下子數出了分針走了31小格。我問:“那就是幾分?”生答:“是31分鐘!蔽艺f:“所以這時已經不是整小時了,而是幾時幾分呢?”學生脫口而出:“8時31分!苯又覔茜姡〞r針撥過數字9,分針對準數字8),我問:“這時時針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數字9和10的中間。”我問:“時針剛走過數字9,還不到10,所以還是9時,只是這時已過9時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導學生看分針:“分針走到數字8,就是走了幾個小格?”生答:“走了40個小格。”“那分針走了幾分鐘了?”“分針走了40分。”我說:“現在是幾時幾分呢?”學生異口同聲說:“9時40分。”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原有認識整點鐘的基礎上,由“幾時多”到“幾時幾分”,完成知識的遷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練習認識幾時幾分時刻時,通過師說作息時間生撥鐘,師撥鐘讓學生說作息時間;同桌合作:一個說幾時幾分,一個撥鐘等形式的練習,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讓學生學會與人溝通、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6
今天,我聽了王先生的《乘法初步認識》。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和過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乘法的初步了解它是乘法的入門課程,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公式和解決問題的基礎。本課程的重點是讓學生親身體驗乘法的過程并理解乘法的意義。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王老師在課堂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設計了以下鏈接:
一、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小動物進行介紹和提問,使學生能夠在問題情境中學習,并有學習新知識的愿望。
二、發(fā)現問題,合作探索和解決問題。
這是本課的中心部分。觀察加法公式后,引導學生比較并讓學生知道相同的加數。在活動中,老師說公式和學生寫長相同的.數連續(xù)加法公式,如寫:7+7+7+7+7+7+7+7+7+7+7+7+7+7+7。再比如,當老師說加了200個6時,學生們感到不知所措,這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到用加法公式來表示相同的加數確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思考:如何簡單地書寫?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報告情況,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乘法運算。這樣,學生就可以體驗乘法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不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只有在學生經歷了簡化的加法并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后,才能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解釋和學生被動理解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發(fā)現新發(fā)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經驗的過程。
三、運用新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課的練習課。首先,通過觀察公園操場的場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進行選擇,并使用今天學到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然后做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以及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最后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讓學生自由思考、討論和交流,促進學生找到不同的方法,如3+3+3+9和4+2+2+2+2+2+2+2,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的習慣,體現多元化問題解決策略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中,溝通和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拓寬了思維,培養(yǎng)了技能。
缺陷:
1對添加配方進行分類時,沒有真正的粉碎。學生只將相同加數的公式分為一類,而另一類不同加數的公式沒有得分,老師忽略了這一點,導致后面的學生對乘法的含義缺乏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師讓學生觀察,為什么這樣的表達式不能寫成乘法呢?這樣,問題就交給了學生,鼓勵他們提前思考,得出加數不同的結論,這樣他們就不會寫乘法公式了。我認為學生們會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義。
2.如果將主題放在新課程之后,展示效果會更好。
3.有個別演習尚未處理。老師的語言不應該太冗長?傊,聽完王老師的課后,我認為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盡一切努力讓學生掌握新知識,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認真學習,不斷反思,總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最終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7
。ㄒ唬┓此冀虒W目標:
1、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愉悅和教學情境(擺小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2、從直觀入手,透過多媒體演示找出主題圖中的角,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見到的角。從事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觀察討論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識的獨立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透過學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真正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同時獲得用心的情感體驗;透過辨認不同方向的角,讓學生對角的認識更加全面
4、觀看電腦演示,全班學生用手勢決定所給的圖是不是角,掀起學生的學習熱潮。
5、用鉛筆把圖形中的角畫出來,從而透過練習,強化學生對角特征的掌握。
。ǘ┓此冀虒W重難點:
一節(jié)課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到達教學目標,其次是看重難突出了嗎?能在課堂教學中幫孩子解決難點嗎?因為教學就是為了幫學生解惑。我這節(jié)課的難點是:1、透過比較操作體會角大小跟角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2、用重疊法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但我在課堂上沒有很好的幫孩子解決問題,末能突破第二個難點,因為我采取剪短角的邊長和延長角的邊長的長度,引導學生不夠到位,效果不顯著。因此在今后教學中就應讓學生透過用兩或三個不同顏色表示長度不同邊長的角,再用重疊法透過學生直觀比較,就很容易觀察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ㄈ┓此冀虒W方法:
這節(jié)課我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圖形,去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做為老師就應如何去放,什么時候收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就這節(jié)課來說,我在畫角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放,先用電腦演示畫角,再讓學生畫角,雖然學生對于畫角的步驟比較好,但這樣的處理學生只會畫出同一方向的角,從而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后我們今后對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放手讓學生嘗試畫角,在展示他們的作業(yè)的時候就能夠互相糾正畫角的正確步驟了,這樣讓那些已犯錯誤的學生印象深刻。
。ㄋ模┓此颊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體現了一位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沒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標、重難點是不可能設計好一份教學設計的,而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就沒有很好地分析學生的思維的發(fā)展,突破難點不夠深入,所以在寫教學設計前,還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單元教學設計及單元教學目標,然后備課時注意這節(jié)課前后知識的聯系,并設計好本節(jié)課的目標、重點、難點,還要思考到自己的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
三、我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具體狀況出發(fā)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如課前多創(chuàng)設一此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在課堂上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潛力、動手操作的潛力、綜合運用知識的潛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8
一、動手操作感受和體驗平均分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大熊貓分竹筍的情境。讓學生說說圖意,找出相關數學信息,引入問題:10個竹筍,平均分給兩只大熊貓,每只大熊貓分幾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入新課。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數學活動中的操作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在教學中讓學生用學具自己動手去擺一擺、分一分。把10個竹筍平均平均分給兩只大熊貓,每只大熊貓分幾個?要求每個同學都動手擺一擺,實際分分看。學生擺完后,教師讓一名分得好的學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過程。通過分,學生清楚地知道了分出來的結果,是每只大熊貓分5個。師生共同總結: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叫“平均分”。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平均分,學生的認知建立在表象的'基礎上,也就突破了這個抽象概念的難點。
二、注重分法的多樣化。
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分桃子的設計注重從多角度讓學生通過比較來認識“平均分”的含義,“20個桃子平均分給5只猴子、你會怎么分?”學生有很多種分法。有的是1個1個的分,有的是2個2個的分,有的是4個4個的分。然后再讓讓學生分松果,15個松果平均分給3只松鼠,你會怎么分?學生有很多種分法。學生都十分一致的進行了平均分,沒有出現不是平均分的情況。接著的練一練,在動手操作、不同分法的交流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
整堂課完成得很順利,學生都對實踐操作很感興趣,通過實踐加深了對“平均分”的理解,也對今后的除法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9
優(yōu)點:
課前我進行了用心的思考,備教材、備學生,做了許多的預設。結合我本人教學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科學的調整,這種逐層深入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不同的層次,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根據課后練習的特點,我把練習題整合到了一個教學情境中來,先是按比例分配140個桔子,掌握了方法以后按比例分配200個桔子。這基本的聯系結束以后,為了增加梯度,我又提出了如果大班分到了90個,那小班會分到多少個?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后,再增加難度為大班比小班多分了40個桔子,大班和小班分別分到了多少個桔子?可能一些學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但是提供的不同的學習方式會讓他們互補合作的。
整堂課我保持了民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們學的輕松,學的愉快,收獲多多。
不足:
1、與學生的交流形式單一,總是一問一答式,這種單調的`對話形式容易讓學生感覺單調,失去學習的興趣,沒有照顧到集體。
2、本人的語言還需精煉,評價還需要及時有針對性。
3、最后一個練習是三個數的比,脫離了之前的情境,有種很突然的感覺,缺少自然感。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10
一、教材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有效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去感悟,去體驗,去認識。以增加學生對克的感性認識,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二、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我在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努力體現一個宗旨活動與探究。通過組織豐富、有趣的活動以及猜測等活動,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和自主探究。它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開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潛能。
1.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主動體驗數學問題。
這節(jié)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用學生喜歡的活動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參與探索活動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充分的稱一稱、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中去感受1克的重量,教師只是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從而真正做到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感受。感受1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學生猜一猜引發(fā)爭論,教師及時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探索的學習氣氛,開展稱一稱、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是在親自經歷和體驗下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從而在頭腦中建立1克的概念。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就在身邊。在這種體驗活動中,學生開始意識到怎樣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中學生感到數學并不是那樣遙不可及,數學其實是自己動動腦筋也能解決的事情,這對小學三年級學生來講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2. 要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稊祵W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在本課中,讀出學生帶來的用克作單位的實物,在信息匯報中,讓學生感受到克也是常用的重量單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掂量小包裝榨菜、方便面、一塊香皂、一粒糖的重量等,初步體驗重量單位克。
這些材料真實而具體,也是學生感興趣的,這樣消除了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原來如此與生活息息相關,我一定要學好它。產生學習需求。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而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現其數學水平,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场⒆灾魈骄繉崿F再創(chuàng)造。
新課程呼喚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活動中,教師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估計1個2分硬幣和一個蘋果的重量,學生的結果各不相同。教師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辯論,當學生想到了卻說不清楚時,就啟發(fā)他們動手來操作,只要學生能努力達到的,教師就決不包辦代替。教師要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一起承擔苦惱、分享快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出現,一顰一笑都體現出對學生的滿腔愛心,學生完全是在一種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的。在這種氛圍中學習的孩子(轉 載于: :克的認識教學反思),怎么會不喜歡數學呢?
4.提供參與機會,延伸課外實踐
我在課的最后設計了這樣一題:讓學生借助今天的學習,并根據自己在課前的調查,填
寫表格嗎。點擊鼠標:出現一幅半開放性的表格。左第一列標示三個項目調查內容、質量單位、數據。從第二列起開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課前調查任意填寫若干內容。再想想用什么質量單位最合適?學生填寫,后指名部分學生說說自己想調查的物品和選用的合適的質量單位。
然后讓學生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重?估計后利用教師提供的體重秤、天平等測量工具驗證估計,分組活動。最后請同學們課后再去進行這樣的調查,看看這次你都能估計對每件物品的質量嗎?
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一直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方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我也努力體現這一理念。一方面,在課堂上提供參與機會把課前的調查進行反饋和實踐驗證,讓學生多多親歷實踐過程;另一方面,把課上的調查與估計更進一步的'延伸課外,使學生的思維螺旋發(fā)展,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并在不斷的實踐中強化千克與克的質量的感知。
。ǘ┐嬖趩栴}及形成原因
1、授課時間過長,本節(jié)課的授課時間超過了40分鐘。總結原因有二:一是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多,為讓學生充分體驗,費了一些時間;二是學生在活動中無用的行為過多,教師要不斷的組織教學,也浪費了時間。
3、課堂的調控不靈活。由于本節(jié)課中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很多,教學中教師雖然有意識的提了很多要求,但對興奮度很高的學生作用不大,教師每進行一項活動都要等待很長時間,應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的進程。
。ㄈ┑诙谓虒W策略預設
根據對第一次教學的分析,我針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第二次教學策略的預設:
1、準確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中教學資源的使用目的,這樣就可以更合理的對教學資源進行使用、取舍和調換;
2、對學生進行資源使用的方法指導,明確使用的規(guī)則和要求。如要求同一小組同學把物品放到一起共同使用等;
3、全面了解學生,考慮在使用所選擇的資源時,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如果出現意外情況,教師應如何處理;
4、平時教學資源的使用要加強,只有平時多對學生呈現這些教學資源,才會降低這些資源對學生的刺激,從而使學生對這些資源從無意注意過渡到有意注意,順利開展教學。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11
《1000以內數的認識》屬于“數與代數”范疇,是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伸和擴展。它又有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要為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做好鋪墊。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規(guī)律,我認為在教學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借助具體情境理解數的意義,加強數與生活的聯系。
從數量抽象到數,離不開直觀的現實情境。課堂伊始,運動會的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還有比100大的數,激發(fā)學生認識1000以內數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的產生與發(fā)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悟數學的價值。
2、注重借助多種直觀模型,又直觀到抽象理解數的意義。
學生的認數離不開直觀的模型,數形結合幫助學生認數、理解數的意義。讓學生充分地數小正方體、數小棒、撥計數器,使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逐漸建立抽象的數與現實數量的聯系,理解十進關系。
3、豐富的數數活動,使學生充分經歷數數的過程。
數來源于數。借助計數單位“一”“十”“百”地數數,突破數拐彎數的難點。既認識計數單位“千”,又體會十進制。
4、真實場景、真實問題的學習,真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
數出1000個小正方體,1000根小棒,使學生真實看到1000,再在推理中感知比1000更大的數,比較比1000小的數。
總之,借助精心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較好地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悟到數學的價值,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用好數學的愿望,體現和落實了新課標對于發(fā)展小學生數學能力的要求。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12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內容,是在學生已學過的相關知識基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相關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的起始課。教材安排了“圖片的放大縮小”“速度”“水果價格”三個生活情境去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深深體會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性。在備課時我反復斟酌兩個問題:引入比的必要性在“圖片的放大縮小”學生能感受得到,但在“速度”“水果價格”兩個情境里,學生會認為直接“比速度”“比單價”就可以了,比的必要性不容易體現出來,學生可能感覺沒必要用到比。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有意識去設計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有趣的學習情境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我結合自己的設計與實際教學談幾點思考。
縱觀本課,較為成功的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根據實際需要引入比的意義,讓學生充分親歷一個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了比在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突出在兩個情境和鞏固練習中。
3、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需改進的地方也不少,例如:
1、新授教學層次不夠清晰;
2、問題過碎,追問過多,留給學生思考時間不夠;
3、提問不夠嚴謹過于隨意等等。
4、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比和求比值的方法。由于此環(huán)節(jié)的知識性比較強,讓學生先自學再講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對新知加深印象。如果此環(huán)節(jié)教師給予自學提示,是否更合理有效?在匯報的時候層次會更清晰些。)
一節(jié)課結束,留給我的遺憾很多,雖然出現問題多多,沒有達到理想的課堂,但留給我的'思考不僅僅只停留于此。如何做到對教材背后知識的深挖,讓自己站在一個高層次的角度去思考、設計自己的教學?如果我們對教材加以深入思考研究,那么我們所設計出來的教案會更有利于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會更有實效性。因此,設計教學時認真解讀教材,確定課的教學起點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關鍵。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走出課堂到底學會了什么?是為數學內容而教還是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而教?答案是肯定的。學生上課前知道些什么?也就是需要我們做好課前預測和課堂預測工作,在關注每一位學生工作中要落到實處,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是把握課堂的關鍵,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應該是有效為教學服務的。另外,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還應該考慮到兩個方面:共性目標和提高性目標,立足長遠,設計立體的教學結構,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有實效、有生機的課堂。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13
算盤的認識根據的要求新增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算盤,在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體會其直觀形象、體現數位特征的特點;并會用算盤表示數,深化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反思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存在的優(yōu)點有:
一、教學設計上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猜謎語引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認識算盤,初步感受算盤的特點,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
二、應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文化氛圍。
通過課件展示演示介紹算盤的發(fā)展史及形狀各異的算盤滲透一種數學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文化的演繹過程中充分感受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三、把握知識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課中為了讓學生懂得計數時定位的關鍵以及撥珠時的注意事項。通過如何撥數字“1”引起學生的爭議,有的認為個位定在右邊第一檔,有點認為定在右邊第三檔,通過教師介紹使學生明白算盤上任意一檔都可以作為個位,因此撥數時要認清個位在哪兒?課中通過出示一個弄亂算珠的算盤,給學生制造矛盾沖突,再通過課件演示,上珠靠上框,下珠靠下框,使學生深刻記住撥珠計數前要整理算盤。為了順利解決本課的.難點:正確撥帶有上珠的數。課中通過讓學生討論交流如何撥出5——9及563等數及比較算盤上撥數與計數器上撥數的不同點,讓學生明白含有上珠的數的讀法,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
不足之處:
1、由于在算盤上撥1——9各數時3、4、7、8、9幾個數處理的不是很恰當,耽誤了時間,導致后面的練習和總結處理的比較倉促,整個課堂前松后緊,時間分配不合理。
2、課堂評價語言比較貧乏。
3、課堂中的語言不夠嚴謹、準確,語言比較啰嗦。
4、如果在指導學生打算盤的姿勢一環(huán)節(jié)再細致些,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
5、課堂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不夠巧妙。
6、板書沒有寫好。算珠后面應打一個大括號。
7、對課堂上出現的新情況還不能很好的進行處理,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14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習乘法的第一課,也是一節(jié)概念課,怎樣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義則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我創(chuàng)設了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又特別喜歡的游樂園情境,來引導孩子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走進生活,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二、提出問題,探索新知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弊尯⒆觽儗W會學習,學會應用,讓孩子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要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我從孩子們比較熟悉的坐纜車項目中,讓孩子們經歷了從“觀察發(fā)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用加法算式解決問題游樂項目中的問題時,逐步感受到,像這樣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還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又通過“x”的`自我介紹,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乘號的神奇本領——只要遇到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長,都能瞬間都能變短,如:加法算式:5+5+5+5+5+5+5和乘法算式:5x7進行對比,“乘號前面的5,在加法中是什么數?在加法中沒有7,為什么乘法算式中會有一個7呢?7是從哪里來的?又表示什么意思呢?”“7x5或5x7的結果應該是多少?等等,通過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和安排,使孩子們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義,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孩子們在經歷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思維能力的提升。
三、活動體驗,鞏固新知
“數學真好玩,”是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對數學的贊美。怎樣讓孩子們在本課中有著這樣的感受呢?我認真研究教材,了解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習題形式,用“變魔術”和“轉動幸運大轉盤,”等好玩的游戲來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fā)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形式多樣,有層次的練習中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進一步溝通相同數連加與乘法之間的內在聯系。采用孩子們喜歡的,感興趣的游戲方式來組織數學學習活動,讓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來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數學課堂成了孩子們愉快思考場所,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真正感受到了“數學真好玩”!學習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
但是課無完課,在教學中,有的環(huán)節(jié)點的還不夠透,不夠明,特別是在說乘法意義的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可能對“幾個幾”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在練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上,練習的還少,練習的還不夠全面,在課下還要加強練習,在時間的調控上還不夠合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孩子們學習的主體作用。在課下,我還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15
1、我們的教育不單是為了教孩子學會知識和技能,更應關注學生的心靈。從小在各學科教學中應及時注入“人文教育”這一新鮮血液。
2、我們知道教材中主題圖的設置,不但是為了給新知教學作好情境鋪墊,引出教學內容。其實它里面還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有實用價值的教學素材。它需要我們教師去不斷地挖掘、創(chuàng)新和利用。
3、我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簡單地解答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如何借助現實情境用人文的'思想去人性化地處理和解決問題。如何打破教學常規(guī)讓學生用無墻的思想去思考每一個現實問題,為實現“學有價值的數學”做一些實事。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04-16
認識比教學反思09-19
認識比教學反思11-09
認識教學反思12-28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05-16
圓的認識的教學反思06-20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6-26
認識時間的教學反思06-26
《10的認識》教學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