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數學教案:修路教案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修路教案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目標:
能辨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初步嘗試拼合圖形。
準備:
在大而厚的紙上鏤刻出大小不同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洞”當作“土坑”,排成一條小路。將鏤刻下來的圖形貼上色紙做成彩色的“石塊”。有些圓形的“石塊”剪成2個半圓,有些正方形的“石塊”剪成2個長方形。
過程:
1、引起幼兒玩“修路”游戲的興趣。
教師扮成貓媽媽,幼兒扮成小貓。
教師:“貓媽媽要帶小貓到草地上玩捉迷藏的游戲,到草地上要經過一條小路,可是這條小路壞了,我們來修一修吧!”
2、幼兒“修路”,辨識圖形。
教師先帶領幼兒觀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圖形,然后請幼兒拿“石塊”一一對應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幼兒可2人或3人合作共同完成)
3、嘗試組合圖形。
啟發(fā)幼兒想辦法把2塊半圓形的“石塊”和2塊長方形的“石塊”嵌入“土坑”中。(把2個半圓拼成1個圓形,嵌入圓形的“土坑”;把2個長方形拼成1個正方形,嵌入正方形的“土坑”中)
4、游戲:按圖形走。
貓媽媽帶小貓走過小路,到草地上玩游戲。(走小路時,貓媽媽舉什么圖形,小貓就要踩在什么圖形上往前走)。
建議:
在智力區(qū)提供一些圖形的模板與幾何圖形,供幼兒繼續(xù)練習用2個相同圖形拼擺出另一圖形,繼續(xù)感知圖形的拼組和轉換的關系。
評價:
1、能正確辨別圖形。
2、體驗圖形之間轉換關系的樂趣。
活動反思: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教師抓住激發(fā)幼兒興趣這個關鍵點,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情境,并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開放式的提問,比如:“路上有坑怎么辦?”“走在有坑的路上會發(fā)生什么事情?”等,幼兒都能主動解決出現的問題。
本次活動進行了兩次探索,旨在通過這兩次探索引導幼兒掌握圖形匹配方法,既:根據圖形的形狀、大小、顏色進行匹配。第一次探索教師只提供了兩個匹配因素:形狀、大小,引導幼兒根據圖形的形狀、大小進行匹配。因為難度較小,所以幼兒都能進行匹配。第二次探索在第一次探索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形狀、大小、顏色都要匹配才行。有了第一次探索的經驗,第二次探索大部分孩子都能對應的進行匹配。第二次探索是第一次探索的升華,幼兒在循序漸進的活動中體驗了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幼兒的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的,連續(xù)不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時可能發(fā)生消極變化甚至暫時的倒退行為,所以鞏固、強化目標的延伸活動顯得更加重要。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可以利用匹配的知識去解決的問題:比如衣服上的洞,包上的洞,桌布上的洞等,利用本次課的經驗,孩子們可以去發(fā)現生活中的問題,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班數學教案:修路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美術教案:幫兔阿姨修路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小班數學教案:我的糖果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小班數學教案:對對碰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學反思05-01
小班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01-08
大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01-29
小班數學教案《比較大小》反思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