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化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教學反思 篇1
3月29日下午第三節(jié)課授課對象為九三班學生,講課題目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本節(jié)課有兩個探究實驗,分別探究蠟燭相關性質和探究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整體感覺這節(jié)課還算成功,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非常高,對老師做的演示實驗非常感興趣。我本以為學生會對“蠟燭”這個很常見的物質不感興趣,沒有想到居然有一半學生沒有見過蠟燭。
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我問學生們“有沒有哪個同學愿意上來用小刀切割蠟燭?”我的話音剛落,一半以上的`學生高高地舉了雙手。
我隨便挑選了一個同學上臺幫我切割蠟燭,然后把切好的小塊蠟燭放到盛有水的小燒杯里,我問他們“你們觀察到什么現象了?蠟燭浮在水面上還是沉到水底?”
學生齊聲回答“浮在水面上。”
“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得出蠟燭的密度比水大還是?它是溶于水還是不溶于水?”同學們都能積極回答問題,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
當我用火柴將蠟燭燃燒時,后排同學忍不住都站了起來,所有學生的眼睛都睜得大大的,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
為了讓學生能夠長時間觀察蠟燭燃燒的現象,我一直讓蠟燭著,我問“蠟燭燃燒有什么現象?”學生們回答的問題五花八門,“蠟燭燃燒產生紅色火焰” “蠟燭燃燒產生煙霧” “火焰中間呈藍色”
學生最感興的實驗環(huán)節(jié)還是:用火柴點燃剛熄滅的白煙,發(fā)現蠟燭重新燃燒起來。
一、需要提升的地方:
1.本節(jié)課內容沒有講完,第二個實驗沒有做完,時間把握不夠到位。
2.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煉金術這個信息沒有講清楚,如果有時間可以擴展開講講。
3.演示實驗的時候后排同學看不見,可以借助于投屏技術實現。
4.板書設計有些亂,安排不夠合理。
二、比較好的地方:
1.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很強。
2.老師演示實驗準備充分,還讓學生參與比較簡單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講授比較幽默有趣,可以把抽象的內容講解得更加形象有趣。
化學教學反思 篇2
通過對《元素》的課堂教學,為了探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以后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思路,現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一下反思: 成功之處:
這節(jié)課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使課堂初知識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備課過程中,從上一節(jié)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較為抽象的概念變得較為淺顯易懂。課堂的邏輯性教好,重點突出,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知識接受情況較好,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既定任務。
不足之處:
1、在這節(jié)課中,內容比較多,各個環(huán)節(jié)時間比較緊張。
2、需控制好語速,留給學生更多些時間思考。
3、少講多練,多精選習題,充分鞏固。
4、多儲備些知識,注意難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我在各個方面還有不足,也會加倍努力,三人行必有我?guī),勤學多問,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名課教了什么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3)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
怎么教的
本課采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思維鋪墊臺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思維鋪墊臺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2)雖然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但是學生在學習單質與化合物時,教師已經進行簡單的點撥,因此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在學習了《原子結構》之后,對于原子的分類是由質子數決定有一定的認識,可以幫助理解元素的定義。
(3)通過平時對常見物質的化學式的滲透,能夠使學生對元素符號及其意義有一定了解,對本課題的教學易于接受。
化學教學反思 篇3
這個月為期兩天的海南省化學課堂教學比賽活動已經結束了。我因為又能參與這樣的活動而倍覺自豪,我因為再次能走上講臺展示自我而深感幸運,我為能在這樣的舞臺上辛苦著快樂著成長著而終身難忘。賽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我的收獲卻將陪伴著我。
一、備課思路
本節(jié)課在設計時,我力圖體現復習課要改變方法,要創(chuàng)設復習的情景,要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將系統(tǒng)歸納和探究活動結合起來,要精選練習并注重及時反饋,我采取個人小結、小組討論和互相點評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復習積極性,提高復習質量和效率。
二、課后反思
在反思本節(jié)課時,我也體會到有許多問題值得我深思。
1、課堂教學的氣氛還有待于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氣氛還不夠活躍,教學中學生的“自由度”還顯得不夠,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還可以更大,要努力創(chuàng)設學生自由談論的空間,讓學生在此空間中說出自己知道的知識,以達到自主復習的目的。
2、課堂評價不到位。如在《山中探險》活動環(huán)節(jié),如果設計成小組內先互改,再讓小組總結寫錯較多的地方及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要點。這樣的設計即可以加強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同時關注到學生個性發(fā)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自我的`有效途徑。這樣可能會讓課堂教學再進入高潮。
3、探究實驗活動中的不足。通過這節(jié)課讓我再次體會到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更是培養(yǎng)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在本堂課中我設計了探究活動,但在傾聽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如果能敏銳地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能的空間,那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更完美了。
4、習題環(huán)節(jié)顯得較匆忙。在習題反饋環(huán)節(jié),我考慮到時間的問題,所以第2小題并沒有讓學生展開思維,尋找其他的答案。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應該測重于總結解題的方法。如果不能在課堂中完成那就應該讓學生課后進行繼續(xù)交流尋找答案,而不是只找到一個答案即可。
總之,在課堂上,我應更多的為學生著想,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授之以漁,要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和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最后,我非常感謝各位評委的精彩點評和我校化學組的各位老師在此次比賽中對我課堂教學和實驗準備等方面無私幫助和指導,還要感謝李蜀瓊老師和陳成進副校長多次對我的教案、課堂教學等都進行了非常詳細地指導和精心地陪同!
化學教學反思 篇4
經過多年的教學工作體驗,感覺到一條原則很重要,即讓賞識走進化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yōu)秀),讓學生喜歡學習化學,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得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寬松環(huán)境,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即信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要一些教學手段,如溫柔的目光,殷切的希望,鼓勵的語言,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化學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的成就,教師對學生相信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教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是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討論式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fā)展的地位,在設計討論式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學識水平和教學內容,設計討論題目,讓學生認真仔細閱讀教材,結合討論題目展開討論,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要給以充分的肯定,即使學生的答案膚淺、幼稚,甚至錯誤和片面,教師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和引導,細心呵護,這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讓學生發(fā)展自己的思維,獲得探究知識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讓學生動手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評價試驗裝置的優(yōu)劣。并根據實驗習題提出實驗設計課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設計實驗裝置,讓學生說明設計的依據和立意,并組織全班學生進行點評,對有創(chuàng)意的實驗設計,給以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在實驗課的教學和設計中體現自我的能力,和發(fā)現自己的潛能,讓學生感到我能行。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和發(fā)現學生的積極的一面,努力撲捉學生閃現出的智慧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發(fā)揚光大,就會得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化學教學反思 篇5
(1)化學鍵的學科價值分析
化學鍵的學習將學生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通過初中化學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原子可結合成分子、原子失去或得到電子后可以變成離子、離子可結合成物質、但不知道原子是怎樣結合成分子的,離子是怎樣結合成物質的;已知道化學反應過程中會發(fā)生物質的變化,但不知道變化的實質。已知燃燒是化學變化,物質燃燒要釋放能量,但不知道化學反應中為什么會伴隨能量變化;瘜W鍵概念的建立為學生從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構成和化學反應打開了一扇窗,是認識化學反應實質的基礎。
我們的教育視野不能只停留在化學鍵等基礎知識與技能這個最低層的水平上,至少應上升到學科視角、觀念、方法這個更高的層面上。學生只有學會了學科視角、觀念、方法才會舉一反三,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是學生在21世紀生存和發(fā)展很重要的能力,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給與足夠的重視。
(2)整體設計化學鍵的兩課時教學內容。
在學習化學鍵的過程中,從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概念的形成,到鍵的形成特點、成鍵微粒、成鍵元素、成鍵的表示方法和化學反應的實質,比較抽象,需要幫助學生的理解搭建支架,理解化學鍵。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形成;教學難點是初步從化學鍵變化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能夠通過典型實例分析化合物中化學鍵的類型,落實基礎知識。探索學生課堂探究活動與基礎知識的落實之間的關系。內容是將化學鍵整節(jié)內容打通后的處理,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起化學鍵的概念,以及離子鍵、共價鍵定義和成因;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落實概念細節(jié)和應用概念,使用規(guī)范的化學用語來表述化學鍵的形成過程。
(3)新課引入的分析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新課引入非常吸引學生。教師通過詳實生動的圖片給同學們展示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20世紀發(fā)明的七大技術,第一是化學合成和分離技術,再通過美國化學文摘中的數據,產生“110多種元素原子”與“至20xx年5月20日止,通過人工分離和合成的8200萬種物質之間”問題情境,在通過青霉素原子的結合方式和位置的不同,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和化學家對人類發(fā)展的貢獻,從而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課的引入使學生感到震撼。學生迫切想知道為什么很少的一百多種元素的原子,為什么能合成如此多的物質,科學太神奇了!課的引入體現學科知識的時代性。選擇既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啟迪學生思維,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這節(jié)課的價值。新課引入的切入點很難找,需要我們以研究者的姿態(tài)投入這項工作,廣博的知識視野,體現知識的時代性,深入淺出的介紹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啟迪學生思維,這給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
。4)教學過程及分析
根據課堂教學效果的.考察有以下幾點思考:
、 新課引入分析。(深入淺出的問題給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
、 注重讓學生體驗,啟發(fā)學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給出結論后加以簡單的驗證。讓學生上自主提出問題時,組織該活動碰到一些困難,教師是如何解決的?(組織學生活動,調控課堂的挑戰(zhàn))。
、 圍繞著讓學生探究由老師或學生提出的有意義的問題來設計課堂教學,能促進學生的情感的投入、記憶的保持和知識的理解,這是對傳統(tǒng)的講授法教學的重要補充。
第一課時通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學習的過程。通過幫助學生梳理問題、按照邏輯思維的順序整理研究問題的對象,培養(yǎng)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梳理問題、進一步自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宏觀現象切入思考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深入理解離子鍵、共價鍵,提升學生對化學反應價值的認識。第二課時幫助同學自主探究,解決“用電子式表示化學鍵的形成過程”的化學用語的書寫一般方法和書寫細節(jié);幫助同學理清多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如“化學鍵與物質”、“離子化合物與離子鍵關系”、共價鍵與共價化合物關系、“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極性共價鍵與非極性共價鍵”。最終共同學習化學反應的實質。在整節(jié)課上,問題的提出是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chuàng)設出能夠引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同學在體驗的過程中不斷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使問題得以解決。
(5)教學小結及分析
本節(jié)課的小結一部分由學生談收獲和體會,一部分由老師總結提升。學生們都感到收獲很大,體會到學習化學鍵以及學習化學是有用的。老師則從化學鍵學習的意義(幫助我們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從原子層面、化學鍵層面、能量層面討論化學反應的實質)及化學鍵研究的意義(回扣新課引入)。1999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化學家Ahmed.H.Zeweil以表彰他在飛秒化學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使人類第一次象看慢動作片一樣,觀察了化學反應過程中化學鍵(能壘)的變化情況。”有興趣的同學將在高二選修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教師的總結將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探究。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思路清晰,問題、活動和知識之間的邏輯性關系強,活動開展扎實,問題討論深入,任務驅動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基本實現了三維教學目標,學生思維活躍,積極而投入,思維不斷碰撞。從后續(xù)課中看出學生的概念形成、知識接受、用語落實都比較好。
(6)應改進之處。
本節(jié)課給學生的空間比較大,整體教學的時間把握仍然有一些困難。本節(jié)課后部的化學鍵與化學反應實質之間的關系部分講解時間倉促,沒有能夠使學生充分理解。面對課上學生的突發(fā)問題,教師的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也督促我們課下認真?zhèn)湔n,對課上學生可能產生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下多學習,多提高,多一些知識的儲備,才能更好地回答學生的問題,真正促進學生的提高。
化學教學反思 篇6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化學實驗知識、技能,更要重視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若對學生的智力開發(fā)認識不足或方法不佳,則必然要影響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在實驗教學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呢?本文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充分認識在實驗教學中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重要意義
。薄㈤_發(fā)學生智力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
我們教育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智育即包括化學實驗知識技能的傳授,又包括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有人認為智育就是傳授知識,這顯然是把“智”當作“知”來理解了,這是不全面的。人無知識不行,但光有知識沒有智慧更不行,有了知識不會用,知識就是僵死的東西。有了知識又有了智慧,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把實驗知識、技能轉化為實踐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因此,實驗教學中須注意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科技人才的基本措施
近幾十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反映科技成果的科學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由于新的知識層出不窮,學生畢業(yè)后必然會遇到他們所不熟悉的新科學應用技術、新的發(fā)現、新的成果,那時,他們必須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應用它們。因此,只有認真重視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才能使學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化學實驗教學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化學實驗這門課程是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中進行論證,使理性認識轉化為感性認識,并在感性認識過程中,通過實驗技能知識的積累和獨立思考,不斷豐富觀察力、想象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智力得到開發(fā)。例如,在乙醇制備乙醚的實驗中,學生已知副產物有乙烯生成,但副產物是怎樣產生的呢?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觀察發(fā)現得知:反應首先是乙醇與濃硫酸作用,生成硫酸二乙酯,反應伴有放熱。然后乙醇進一步與硫酸二乙酯在加熱條件下作用生成乙醚,但如果反應時溫度過高,則硫酸二乙酯分解生成乙烯,同時伴有碳化副反應現象發(fā)生。
這是學生在掌握乙醇加熱生成乙醚的基礎上,在實驗中通過觀察得出新的理性認識,使其智力得到鍛煉。
二、在實驗教學中開發(fā)學生智力的方法
1、要加強“雙基”教學,為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奠定基礎
智力和知識、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一個人對客觀事物一無所知,就根本談不上有什么分析問題和解決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缺乏一定的知識,就會阻礙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因此,要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教師就必須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從化學實驗這門學科而言,就必須通過課堂理論課的教學,把反映客觀物質本質性的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的理性知識,在實驗中加以檢驗,并對實驗中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達到智力開發(fā)的目的。要完成這個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講練結合。所謂“精講”就是畫龍點睛地把實驗的重點、難點和實驗成敗的關鍵講清楚!熬殹本褪歉鶕虒W目的,精心安排設計各種實驗內容,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堅持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為開發(fā)學生智力創(chuàng)造條件
智力的開發(fā)與學習知識雖有密切的聯系,但智力的開發(fā)又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對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靈活運用,使理論知識滲透于實驗操作之中,實驗的事實結果又能升華為理論。如果教師是注入式灌輸的,學生就只會死記硬背、照方抓藥、機械的模仿操作,智力就難以開發(fā)。如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常會得出一些反常的實驗現象,有的甚至實驗失敗。對此,學生往往會向教師提出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些提問,教師應該與學生一道共同分析實驗操作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所在,并讓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這樣才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fā)。啟發(fā)式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深入細致地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驗,采取各種有效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活躍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觀察、思維和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強調實驗報告中的問題討論,為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供積極因素
實驗報告是學生學習化學實驗中不可疏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驗是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寫實驗報告則是將實驗結果升華為理性認識,是對實驗作全面的總結。在實驗報告中強調對實驗問題的討論,并把它作為衡量實驗報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從而發(fā)現問題,并通過思考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就使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和開發(fā)貫穿于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
化學教學反思 篇7
今年的九年級學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愛讀書,早讀課讀書沒有聲音。此現狀令我們很費腦筋,都明白文科如果不誦讀,很難出成績。為了強化學生晨讀意識,提高晨讀效率,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好習慣,我采取了各種各樣的辦法,F在把有關的體會寫下來,和大家共同探討其中的經驗,共同提高同學們的晨讀意識。
剛開始我給同學們介紹了以往畢業(yè)成績好的同學有關經驗,以鼓勵他們也能吸取經驗,但收效甚微,后來我找了幾個同學了解情況,其中,張名麗說的話讓我記憶深刻,同學們壓力大,睡得晚起得早,早上狀態(tài)不好。還有王佳慧說的都沒有人讀書,如果一個人讀了,其他同學就會起哄嘲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早讀課就沒有聲音了。
原來,不想讀書,根源在這里,那就是說,同學們不是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也不是不知道讀書有益,而是受別人的影響。那怎么辦呢?
先布置好早讀的具體任務,如果同學們任務明確了,會不會有所好轉呢?結果,還是老樣子,沒有多大起色。上課以提問還是都不會回答。
中國俗話說:“法不責眾”,那就要有強化措施,找一批有上進心的同學,可以感化的,能接受老師良苦用心的同學,加一點懲罰尺度如何呢?我進班之后,先在四個班級里面輪流布置了具體的晨讀任務,強調了讀書的意義,然后點名班級的前十名,站起來讀書,一早上不能坐下,給其他同學做出榜樣,希望能影響一批同學養(yǎng)成好的習慣。二班被點名的有薛賽、薛振洲、牛延斌、常文倩、張雙艷、常珍妹、朱麗君、李雙、張超雅、常園園,他們還真是有了讀書的急迫感,并且也沒有人再起哄,再嘲笑,其他同學也被帶動了起來。其他幾個班級也被帶動了起來。上課的時候,為了檢驗晨讀課的'效果,我做了一下提問,在二班,提問了常文倩、薛冉冉、姚瑤、盧文利、李芳芳、張倩云、王雨幾個同學,其中有三個同學常文倩、姚瑤、張倩云背書很熟練,薛冉冉背書不太熟練,不過也背下來了,只有兩個同學不太會,后來又主動來背書了,效果還是不錯的。
經過提問,整體效果還是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成績好的同學任務完成了,其他同學也被帶動了,讀書有聲音了,我希望這樣能夠幫同學們養(yǎng)成好的習慣。經驗還要繼續(xù)總結,請同仁們交流探討。
化學教學反思 篇8
質量守恒定律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恒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質量守恒定律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恒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由于我對初中化學教學工作經驗不足,同時尚無機會聽有工作經驗的老師上過此課,因此我只能通過閱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以及利用網絡來充實我的教學設計。我在查詢資料的時候發(fā)現,很多老師在講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時候,大多是按教材的順序,按部就班的進行,因此我就在想,能不能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即先理論再實踐最后理論的順序來講解質量守恒定律一課。于是我就按照上述順序開始進行教學設計,并付諸于實踐。
一、公開課后,我進行了認真的教學總結和反思,認為自己在公開課中的表現有閃光點,也有不足。其中好的方面表現在一是能大膽創(chuàng)新;
二、是從復習化學反應的實質出發(fā),通過學生用生活中熟悉的'蘿卜和歡團來代替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氧原子和氫原子,把電解水過程中水分子到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過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三、是課堂氣氛比較好,這源于我和學生平時的關系比較融洽;
四、是演示實驗示范性比較好,能夠一邊實驗一邊提醒學生接下來需要怎么做。
不足之處在于:
一、是有新課程的理念但是還很稚嫩,需要進一步的強化;
二、是不能放手讓學生去討論,總是在少部分成績較好學生有一點明白是就急于自己宣布正確答案;
三、是在學生讀出的天平讀數有問題時沒有立即糾正;
四、是語言表達不夠準確,例如不能說有的化學反應不遵守或者違反質量守恒定律,這樣容易給學生錯誤的暗示;
五、是出現了學生的答案其實是可行的卻被我否定的情況,雖說否定的的目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導到自己的預設上來,但是打擊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認識到這個問題后,在下午的課上隨即做了糾正,不能給學生錯誤的導向;
六、是在評價學生方面還有欠缺,我只知道用簡單的諸如你很棒、回答的不錯等話語,沒有藝術性,起不到既要讓學生有滿足又要讓學生不滿足的作用;
七、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進行課堂小結,也沒有把它巧妙的以學生作業(yè)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說明在課堂節(jié)奏的掌握上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八、是字寫的較差,使得精心設計的板書減色不少。
我認為這節(jié)公開課雖然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爭取做的更好。
化學教學反思 篇9
網絡,這是一個當今社會無論是孩童還是老叟都耳熟能詳的詞匯,我對它的認識也不過僅限于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的使用,或者是學生中流傳甚廣的“王者榮耀”等手游的癡迷,從來沒有想過網絡會成為這一個月來我的主要教學陣地。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嚴重發(fā)展,教育部提出了“停課不停學”的倡議,在保護師生安全的情況下,我開門營業(yè)當起了“十八線主播”,與我的學生一起將現實課堂搬到了虛擬網絡。在線教學期間,我不僅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學會了很多新的教育教學技能,但也對在線教學的有效性有著深深的擔憂。
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以及各種教育新媒體、新技術、新模式、新形態(tài)的不斷涌現,使教育在發(fā)生革命性的變革;瘜W課程要有現代意識,要在課堂上引入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和手段應用于化學學科的教學過程,對我來說一直流于紙上談兵,觀摩階段。疫情當下,對計算機技術十分不精通的我要進行網絡教學設置了不小的難題。首要就是用什么上課,怎么上課的問題。一臺用了十多年的老舊電腦和一部手機就是我的備戰(zhàn)武器。在正式開始線上教學之前,我先用手機和電腦分別進行了相關的教學準備工作。手機組建學生和家長微信群,加強線上教學期間的家校合作,提升家校溝通能力。學習和熟悉各種教學軟件和平臺的使用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弄明白學科網、云課堂、云盤的使用要點和注意事項。同時,也帶著學生先摸索如何在這些平臺享用教育資源。尋找合適的教學平臺,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對比各大教學軟件的使用后,最后我選擇了釘釘直播作為我教學的主要形式,利用手機直播詳細講解習題解題過程,利用電腦錄屏與學生分享課件;微信群則作為教學的后勤保障部門,負責學前指導、課業(yè)問題交流、疑難解答作業(yè)檢查的主要陣地。利用小小簽到、問卷星、學科網等微信小程序,輔助教學,確保大部分學生參與到線上教學中,我自己提前觀看各種教學視頻,認真?zhèn)湔n,準備課后習題,提升線上教學的質量。
近一個月線上教學,雖然無現實課堂的嚴謹規(guī)整,但也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課堂氛圍。比如線上教學有著課堂教學無法超越的優(yōu)勢,可利用多媒體渲染環(huán)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因為我校化學課安排在晚上7點20分到8點10分,再者,線上教學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資料,不再是一本課本加一本練習冊,另外,線上教學對素材的選擇、組拼、融合、消化、轉換是通過學生們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來完成的,因而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和體現每一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可以利用線上教學的直播回放,反復熟悉教學內容和理解暫時沒有搞懂的內容,解決了我無法對每個學生提出的疑惑面面俱到的問題,利用軟件對教學評價及反饋也相對比較中肯和及時。當然,線上教學也是有讓人擔憂的地方的,比如,長時線上教學會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逐漸降低的問題,硬性規(guī)定學生的.上課時間違背了線上教學的開放性;線上教學的開放性又讓我無法很好的把控學生,不知道學生是否正在邊玩游戲邊上課;盡管教學軟件提供了露臉、連麥、聯播、作業(yè)檢查等方式想要使線上教學直播更貼近現實課堂,但網絡卡頓、延遲等不可抗性還是讓人感覺到有虛無縹緲的存在感。
盡管可能還要再過一段時間的主播生活,但我還是深深地懷念那實實在在的三尺講臺,一只粉筆走天下的教學模式雖然不太契合當今大數據時代,但它讓教學變得更立體更有血有肉。在線教學雖說是當下情非得已的選擇,但也不失可以作為現實課堂的一種延伸方式,在線教學素材的豐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各種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的豐富渲染等等都讓我們的教育更加有溫度。
化學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jié)課值得我今后繼續(xù)堅持發(fā)揚之處:1、教學設計可操作性強,授課時脈絡清晰、節(jié)奏明快,實現了我的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從復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金剛石石墨等單質的物理性質不同入手,很自然地引出單質碳的化學性質。新課教學設計主要突出單質碳的穩(wěn)定性、可燃性和還原性。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多結合實例。例如,將單質碳的穩(wěn)定性時,我借鑒資料古代字畫至今不褪色,分析它們保存至今的原因?
2、突出強化了化學緊密聯系社會生活的功能,如用炭燒烤等。
3、強化了化學的功能,突出性質和用途的關系: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通過木炭在氧氣中燃燒,說明木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又通過用(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煤取暖,說明碳具有可燃性,要防止煤氣中毒,說明單質碳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反過來,利用碳的可燃性,可作為固體燃料,同時驗證金剛石石墨等單質碳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
4、采用探究式教學,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很成功。這個實驗既是個難點也是重點,實驗成功與否決定了碳單質的還原性能否從直觀形象的角度引出碳的還原性。我通過這個實驗很自然地引出單質碳在高溫條件具有還原性,可以作為(冶金等工業(yè))還原劑。
5、注重分析化學概念。
6、師生互動好,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本節(jié)課我和學生互動好,課堂效果好,效率高。練習題的選擇富有針對性,能照顧大多數同學,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從整個課堂來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的掌握較好,做題的正確率較高。
7、。能夠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講練結合。教學中注重對學法的指導,能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當然,也有需要值得反思指出:
1、引入新課引得有點長。如可以開門見山地通過資料引出碳單質的穩(wěn)定性。
2、應該聯系更多生活的具體實際。
3、應該注意教學的細節(jié),如學生能否看清板書。
4、有重復的現象,如化學方程式的書
化學教學反思 篇11
本期我擔任九年級1,2,3班的化學教學工作。通過一學期來的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教育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F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于學生學好化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學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發(fā)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原則。對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了。并在教學中盡可能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要領并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二、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點工具。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實驗。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又有利于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教新課材,經驗不足,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不少問題,比如說在教學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方式,教學難度控制等方面。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時,我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同科組老師的課。
四、認真批改作業(yè),及時進行針對性評價
作業(yè)是一種很好的信息反饋方式,從作業(yè)中能夠發(fā)現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布置作業(yè)要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對市面上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選編習題,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在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時我認真分析并記錄了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針對性的評講,并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做到有的放矢。
五、存在問題與努力方向
由于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方法不對,經過多次復習學習成績都未得到明顯提高特別是對化學方程式、化學式記憶,在今后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平時多積累,記憶,不要等到學完一起來記就更難。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厲,對學生在掌握知識上有要求但沒有很有效的落實方法,致使不自覺的學生出現脫節(jié)狀況,對學習不能及時學有所得,就會逐漸出現成績滑落的現象。由于一些實際上的原因,與學生的接觸時間相對較少,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間和渠道相對較少。
今后的教學中,對學生要從頭到尾都充滿信心和信任,對學生要既要鼓勵也要鞭策。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
化學教學反思 篇12
摘要反思水平教學模式是布魯納的發(fā)現教學法的形式之一。反思水平教學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在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獲得知識和能力,這對我國目前大力推進的基礎教育改革有借鑒作用。在化學教學中采用反思水平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對反思教學的理論背景作了簡單介紹,并應用其觀點對兩個實例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改革學習原理案例分析
一、反思水平教學的理論背景
20世紀以來,以布魯納為代表的發(fā)現教學法以強調知識的保持、增強智慧潛能、激勵學生的內在動機和幫助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技能四大優(yōu)點逐步成為學科教學領域的主流流派。發(fā)現教學法通過強調學生的發(fā)現行為,不但使學生牢固掌握科學內容,而且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且自動的思想家”。這樣,當學生結束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走向社會后,將能獨立地向前邁進。對這種關注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育目標的追求,使其教學方法有著巨大的生命力。我國現階段積極探索的新課程標準正是將使學生獲得終身發(fā)展能力作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布魯納的線性認知相互作用理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在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的關系上有其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如果將學習內容分為探究性理解、解釋性理解和事實性信息的話,前者的獲得能幫助后者的獲得,但反過來則不行。即:探究性理解能使學生獲得解釋性理解和事實性信息,解釋性理解能使學生掌握事實性信息,但僅僅使學生獲得事實性信息則不能讓學生獲得解釋性理解,更不能使學生獲得探究性理解的能力。所以,發(fā)現教學法特別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性理解。
布魯納認為,教學和學習的探究性過程由探究過程和反思過程組成。探究過程以發(fā)現、解釋過程為中心,反思過程以預言、證實過程為中心。
將教學和學習的重點放在反思問題上的教學模式叫反思水平教學。反思水平教學關注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學生在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科學應用反思水平教學的.原理和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二、幾例反思水平教學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教學內容:氣體摩爾體積
教學過程:(片段)
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填寫下列表格:
物質名稱物質的量
(mol)摩爾質量
(g/mol)密度
(g/cm3)體積
(cm3)
鐵1567.86
鋁1272.70
水1181
硫酸1981.84
物質名稱物質的量
(mol)摩爾質量
(g/mol)密度
(g/L)體積
(L)
氫氣120.0899
氧氣1321.429
二氧化碳1441.977
教師:同學們填完了表格。你們發(fā)現什么讓你們感到奇怪的現象沒有?
學生A:有。第一張表四種物質的體積計算結果不一樣,而第二張表的三種氣體的體積計算結果卻相同。為什么會這樣?
教師:有人愿意對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作些假設嗎?
學生B:第一張表中不同物質的體積不同是不是因為分子大小不同引起的?我注意到,四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則其微粒數是相同的。
學生A:第二張表中三種氣體的微粒數相同,分子大小不相同,怎么體積是一樣的呢?
學生B:是不是因為它們是氣體?
學生A:氣體怎么啦?氣體和固、液體有什么不同?
教師:你們可以看看教材,看能否從教材中找到答案。
……
案例分析:
本例中有兩點處理應用了反思水平教學的原理:
首先,學生先進行計算并填表,完成的是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但結果出來后,學生卻發(fā)現了問題。由于結果是學生自己計算得到的,他們更加關注對結果的分析;而他們在結果分析中發(fā)現的問題,更能引起他們的探究興趣。前一階段(計算)是任務不是問題,后段學生發(fā)現了與自己原有知識體系產生的推測不一致的事實,由此產生了困惑,這種困惑形成了阻礙學生正常思考問題的“障礙物”。也由此產生了克服此障礙,以便使自己的思考能流暢順利地進行下去的動機。這樣一來,教學問題成了學生自己的問題。
反思水平教學特別關注問題的實際意義。當提出的問題不能讓學生感到是他自己的問題時,可能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關注,學生也就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動機。
其次,教師并沒有抓住學生產生了困惑、急于知道問題的答案的機會立即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試著從各個方面想辦法去尋找解釋。在反思水平教學中,提出問題的意義并非是讓學生了解問題的答案,而在于促使學生探索。本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測,給出各種假設,激勵學生嘗試著給問題一些解釋,在對猜測、假設的論證中逐步找到問題的答案。
案例二:
教學內容:氨氣的噴泉實驗
教學過程:(片段)
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噴泉實驗后,將雙孔塞和膠頭滴管收回,另給學生一個配有長導管的單孔塞,讓學生嘗試能否完成噴泉實驗。
學生A:老師收回了膠頭滴管,它在本實驗中是必不可少的嗎?如果是,我們將不能完成實驗。
學生B:這要看膠頭滴管起什么作用。
學生A:剛才我們做實驗時從膠頭滴管往燒瓶里面擠了一滴水,是不是往里加壓?
學生B:不會是加壓。你想,膠頭滴管能存多少水,對壓強的改變應該不大。
學生A:會不會是用膠頭滴管里的水先溶解部分氨氣?
學生B:應該不會吧?這么一點水能溶解多少氨氣?
學生A:你注意沒有,氨氣的溶解度是1:700,很大的。
學生B:真的啊,那1mL水就會溶解700mL氨氣。我們的燒瓶是200mL的,那不把氨氣都溶解完了?
學生A:我知道為什么水會形成噴泉了。
學生B:我也知道了,這個裝置設計還真是巧妙。
學生A:那我們沒有膠頭滴管那實驗怎么做?沒有水來先溶解氨氣以產生負壓。
教師:看來關鍵不一定在是否有水先溶解氨氣,而在于能否產生負壓。
學生A:有道理。讓我們想想辦法,怎么讓燒瓶里產生負壓。
案例分析:
這是反思水平學習問題解決的過程的實例。
教師同樣是讓學生在完成特定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中發(fā)現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首先完成問題的闡述:缺少膠頭滴管,能否完成實驗要看膠頭滴管在實驗中有什么作用,即:為什么會形成噴泉?然后再去尋找不使用膠頭滴管也使燒瓶內產生負壓的辦法。
在這一過程中,假設的形成和對假設進行邏輯推理是必經階段。教師促使學生思考:如果我的假設成立,操作時將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學生假設擠向燒瓶中的水是用來溶解氨氣的,如果是這樣,將會在燒瓶內形成負壓,最終導致噴泉的產生,這一假設被教材上提供的數據和實驗現象所證實。
在這樣的反思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接下來的學習中,就如何讓燒瓶產生負壓提出了多種假設方案,并用實際操作來進行驗證,找出了不用膠頭滴管作噴泉實驗的辦法。
化學教學反思 篇13
1、本節(jié)課的引入開始采用的是噴香水,讓學生聞到香味,從而感受到香水成分在空氣中的擴散。在第一次授課過程中,由于學生在物理上已經學過分子運動,很快就提出聞到香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沒有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對此進行了一些改進:用兩個實驗“方糖在水中的溶解”、“冷水與熱水的對比”來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起學生思考,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鋪墊。
2、由于品紅有毒,把“品紅在水中的擴散”改為高錳酸鉀分別在冷水和熱水中的擴散,增強了對比性,學生更加清楚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
3、當講到“一滴水中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每人每分鐘數100個,需要3萬多年才能數完”時,開始講課只是敘述給學生聽,雖然學生都為之驚嘆,但是沒有親身體會。在接下來的班級授課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了以下修改:在講完“一滴水中有1.67×1021個水分子”之后,先給一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心里默數,然后問他們在一分鐘的時間里數了多少個數字,再告訴他們“如果10億人來數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需要3萬多年才能數完”。這樣,學生對一滴水中的水分子之多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钴S了課堂的氣氛。
4、“活動與探究”部分,開始時采用課本上的組織形式,先做實驗1(即先將氨水滴入酚酞溶液),讓學生知道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變?yōu)榧t色之后,再做實驗2(大燒杯罩兩個分別盛有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小燒杯)。由于產生了思維定勢,學生一致回答酚酞變紅是因為氨水的成分進入了酚酞溶液(因為學生在物理課中已經學過分子的有關性質),然后得出“分子在不斷地運動”的結論。學生思維不夠活躍。對此,在接下來的班級授課時,將實驗的順序作了調整:方法一:直接做了實驗2,并介紹氨水以及酚酞溶液的成分,讓學生看到同樣罩在大燒杯中的酚酞溶液和濃氨水,漸漸地酚酞溶液變成了紅色,而氨水的顏色卻沒有變化。這時,學生的思維就非常活躍,他們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酚酞溶液在空氣中靜置久了就會與空氣中的某些成分反應,變成紅色”、“酚酞試劑在水中會與水分子反應,變成紅色”、“玻璃燒杯中的某種物質使酚酞變紅色”、“氨水中的氨分子進入了酚酞溶液,發(fā)生了變化”,甚至還有的'同學真的以為我在玩魔術!就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然后就由他們討論該如何驗證種種猜測。結果,學生們七嘴八舌地很快就提出了實驗方案:(1)單獨放一杯酚酞溶液在實驗臺上,驗證空氣是否可以使之變紅色;(2)用大燒杯罩一個盛有酚酞溶液的小燒杯,驗證大燒杯壁上是否有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色的物質;(3)用大燒杯分別罩一個盛有酚酞溶液的小燒杯和一個盛有蒸餾水的小燒杯,驗證水分子是否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色;(4)在一杯盛有酚酞溶液的小燒杯中滴幾滴氨水,驗證氨分子是否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色。(該方法適合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
由于在驗證大燒杯壁是否有使酚酞溶液變紅色的物質時必須用實驗2的大燒杯,這里不足之處在于:(1)大燒杯內充滿了氨分子,難以說明實驗前燒杯內壁沒有使酚酞溶液變紅色的物質,(2)拿開大燒杯后,使?jié)獍彼吨每諝庵,污染環(huán)境。故采取了方法二的探究順序(見教學個案展示),同樣也能達到活躍思維的效果,而且能讓一些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得到一些啟示,便于以后的進一步探究。
5、分子間隔演示實驗中,開始采用了酒精和水混合,從二者混合之后與混合之前的體積比較來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學生只是接受了這一個知識點,但是沒有一個非常形象的認識。為了增強直觀性,便于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在課堂上先用等體積的沙子(鹽),和等體積的綠豆(紅豆)混合,發(fā)現混合物的體積小于原體積的兩倍,學生可以很清楚地看見綠豆(紅豆)空隙中的沙子(鹽)。這時再來做酒精和水混合的實驗,由宏觀的現象聯想到微觀世界中微小的粒子間也存在著間隙,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性質。
6、“水的電解”變化過程,采用了彩色磁吸分別代表氧原子和氫原子,然后在黑板上演示變化的微觀過程,學生很快就可以總結出化學反應的實質。
化學教學反思 篇14
氧原子構成。
、廾總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
、呙總氫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構成的。
、喾磻锸撬,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反應需要的條件是通電。
、2分子水在通電條件下反應生成2分子氫氣和1分子氧氣。
、怆娊鈺r產生的氫氣體積是氧氣體積的2倍。
二、通過分析比較五個化學反應中哪一個最適宜在潛艇里制氧氣。
通電
、偌訜岣咤i酸鉀2KMn04====2K2MnO4+MnO2+O2↑
②電解水2H2O====2H2↑+O2↑
、墼诔叵率惯^氧化鈉(Na2O2)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2Na2O2+2CO2====2Na2CO3+O2↑
MnO2
④加熱氧化汞2HgO====2Hg+O2↑
、葸^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2H2O2====2H2O+O2↑
學生發(fā)表意見:
學生1:選取電解水。潛艇是在大海里航行,水資源廣泛,潛艇里又可以發(fā)電。
學生2:選取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生成物為固體和液體,容易分離。
學生3:選取在常溫下使過氧化鈉(Na2O2)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利用了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環(huán)再用,保護環(huán)境。
沒有學生選擇加熱高錳酸鉀和加熱氧化汞制取氧氣。這大概學生已知其原因。
學生討論、分析,氣氛熱烈,分析細致,有獨特的見解,收到較好的'效果。
最后從條件、藥品、環(huán)保等多角度進行比較,選出合理答案:最適宜在潛艇里制氧氣的方法是常溫下使過氧化鈉(Na2O2)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與其它方法相比,該方法的優(yōu)點:常溫下能進行反應,且利用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應物。
【化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化學教學反思01-15
化學教學反思【精選】07-06
化學教學反思范文02-11
化學教學反思(精華)07-05
(精)化學教學反思07-05
高三化學教學反思07-27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04-27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09-30
化學肥料教學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