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橋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橋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橋》教學反思(范例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橋》教學反思1
一、最初設想:
這一課我原先預想分四個課型,共五個課時來上:預習指導課(一課時),朗讀指導課(一課時),討論課(兩課時),自查課(一課時)。
預習課:
1、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再讀課文,把生字詞在文中畫出來。
3、讀寫生字詞。
4、用兩個有代表性的詞舉例:天險——查字典只有一個解釋。關(guān)鍵——查字典有多個解釋。用這兩個詞引路,教給學生查字典理解詞義的方法:一要讀文中的句子,如果理解就直接寫出詞義,如果不理解就進行第二步查字典,第三步再讀文中的句子(聯(lián)系文中句子)理解詞義,不生搬硬套字典中的解釋。
5、嘗試造句,加深對詞句的理解。
朗讀指導課:通過看口寫詞填詞的方法,一方面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即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對詞語的初步理解情況,另一方面就詞讀句、讀文,進一步熟悉課文,為下面的理解課文作好準備。
討論課:分兩個課時,一是學習“飛”這一部分,采用一、二自然段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方法引路,之后,以一個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讀、思、議(兩、三個學生一組,好中差結(jié)合),初步引導學生研究性的學習。二是學習“奪”這一部分,更是充分引導學生自己讀書,思考,畫出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然后借助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畫面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內(nèi)化課文語言(畫出動詞,填空的方法)。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學習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英勇無謂的精神,引申到在現(xiàn)在,我們學習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努力學習,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練習課:主要是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一方面對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再系統(tǒng)、再鞏固,另一方面借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督促學生上課的時間認真學、認真記。主要設計了詞語填空(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形近字組詞(夯實字詞基礎),選擇正確詞義(預習中該怎樣結(jié)合文中句子理解詞義),和課文主要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五個問題(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主要內(nèi)容)。這節(jié)課的方法是先教師和學生一起做,邊做邊指導,然后讓學生自己作一遍,再批改,訂正,使本節(jié)課的學習扎實有效
實際上課共上了六課時,預習指導兩課時,朗讀指導一課時,討論課兩課時,練習課一課時。還有看長征片、朗讀指導兩課時。實際是八課時的時間。
三、 教后反思:
反思之一:教師備課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關(guān)鍵。這也就解答了關(guān)于新課程的'把握問題。大家都談用新課程的教材難,難把握、難教……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師下了多大的工夫,教材就把握到什么程度,就會教到個什么程度,學生就會學到個什么程度,這幾點是息息相關(guān)的。所以我深深地理解了楊、呂、邢等老師晚上回家備課的辛苦,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敬業(yè)精神。
反思之二:關(guān)于長篇課文的把握問題。其實我們的讀寫課題四個課型的設置就是和這個問題直接相關(guān)。當初我們就是在面對中高年級的長篇課文產(chǎn)生困惑的情況下,我們積極尋求解決問題之路,所以提出了四個課型。這四個課型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預習指導課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我們真的層層落實了嗎?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結(jié)合自己任教的班級好好思索。之后是朗讀指導課,這個課型一方面是檢查預習情況,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義,一方面是進一步熟悉課文,為下面的討論課做好準備。再次是討論課,在這個課型上重在教師的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教師備課中的藝術(shù)設計,充分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將重點落實在怎樣引導學生去學。這是我們要重點思考,著力在課堂中做好的關(guān)鍵問題。最后是練習課(自查課),主要是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一方面對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再系統(tǒng)、再鞏固,另一方面借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督促學生上課的時間認真學、認真記。
這四個課型的學習過程就是對新課程理念的最好詮釋。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的教與學,注重方法的引導(授之以漁),注重思想教育。所以,不要把新課程看得那么高、那么遠,一句話,再怎么變,教學的基礎的東西永遠不變,“高明的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低層次的教師教給知識”的觀念永遠要刻在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心里。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
反思之三:一個好的教師要常常和自己過不去,和自己的教學基本功過不去,就會常常自覺地在每一節(jié)中刻苦練習(普通話、板書等),和自己的教學能力過不去,抓緊每一點時間備課、琢磨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批改好每一份作業(yè),輔導好每一個學生,這樣最終我們才能過得去。所以回顧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離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的距離還很遠很遠,自己在這幾節(jié)課之前,被孫校長一鼓勵,就上來了勇氣,好多問題沒有充分考慮(從職三到五年級的落差、對學生的不熟悉等),我就那么自信地來上課了,所以上完后,覺得留下了那么多的遺憾:一是感覺往往是看課、評課容易,真要把理念落實在課堂中,決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這需要平日每節(jié)課扎扎實實地做,而正是這平日的每一節(jié)課是最考驗我們的,我捫心自問:平日的每一節(jié)課我都沒有糊弄學生嗎?我不能理直氣壯地說是!二是正是因為前面的原因,所以預習課上了兩課時。三是手語太多。四是課堂語調(diào)太硬、太激動。五是面向全體還是做得不夠。六是對教材的把握還欠工夫。七是教學基本功的欠缺
《橋》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小散文,寫孩子們由雨后彩虹引起無限的遐想和無盡的猜測,想象奇特、大膽,富有童真童趣。在孩子們眼里,美麗的彩虹就像一座神奇的七彩橋,站在橋上可以觀看瀑布似的流水,來來往往的輪船和川流不息的汽車,最神奇的是伸手就可以摘下夜空中最亮的星。彩虹是美麗的,童年同樣是美麗的,讓孩子們一起展開想象的翅膀,飛上那美麗的彩虹。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想象的空間。當我問到你們站到七彩橋上時,會看到什么時,想做些什么?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有的說到橋上去跳繩,有的說到橋上去摘月亮,有的.說到七彩橋上捉迷藏……在課文內(nèi)容的啟發(fā)下,這些學生敢于想象,說出了他們不同的想法,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開闊了想象的空間。
《橋》教學反思3
今天去馬村進行教研活動,他們安排是同課異構(gòu)。講授的是五年級的一篇課文《橋》。這篇課文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本單元主題為“他們讓我感動”,其他幾篇文章均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故事。本組單元訓練重點為兩個方面:一是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領悟文章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兩位授課教師,都能抓住了訓練的重點展開教學。都是通過找重點句,對重點句中的重點詞的理解感悟,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表達方式的滲透,第二位老師,相對的引導的到位。兩位老師切入點不同,所進行的教學設計,相對側(cè)重點就有所不同。兩位老師對本文的教學難點:課文為什么以《橋》為題目?基本都是一帶而過。沒有讓學生理解了,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nèi)涵。
我個人認為,這篇文章,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讀。如果學生能夠讀的入情入境,說明他已經(jīng)理解了文本。對于洪水的肆虐可以借助視頻演示,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直觀形象的感悟,對重點詞語加以點撥,剩余時間都可以去鉆研文中老漢的形象。老漢的形象角色理清了,對于文章為何以《橋》就會很容易理解。
《橋》教學反思4
由于這一課較抽象,所以在周末布置的作業(yè)就是查找關(guān)于橋的知識,并已設計一座未來的橋。
課堂上,許多學生驕傲地舉著已查到的各種橋的資料,我給了五分鐘時間讓同桌交流了少部分資料,然后引入到新課,讀課題提問后,學生特別感興趣,于是讓學生初讀了一遍課文,然后合上書說說了解了哪些知識,不料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竟已將本課的所有內(nèi)容全部掌握了,看來學生興趣較濃,記憶力大增,于是重點就放在細讀課文,糾正字詞,并聯(lián)系句子理解課文的生詞,學生在讀文,評價,并自已理解詞語后又提出了“橋墩、砌、才干”等詞,對于這些詞我開始運用課堂的隨機處理方法,橋墩就讓學生畫畫常見的長橋的樣子再畫這座橋采用圖畫比較,學生很快理解了,其余的詞就聯(lián)系生活或句子,學生自已通過讀想就理解了,然后剩余十分鐘時間,發(fā)放給學生自已復習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并認真觀察生字的寫法及寫時注意的地方,同桌兩個互相學習。下課前三分鐘我又統(tǒng)一指導了“貴、舉、參”三個字。這一節(jié)課節(jié)奏感比較可以,課容量比較大,但我希望通過這樣的課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并抓好每一分鐘的上課時間。
由于昨天了解了學生對本課的反應,所以本節(jié)課就主要放在了感情朗讀和體會及運用上,讓學生讀文,了解課文是怎么介紹的。然后請學生說說讀后了解的'內(nèi)容,然后通過學生講的內(nèi)容聯(lián)系到二三段,然后進行指導。到了一班我對學生說的進行了總結(jié),將學生說的長、寬、無橋墩、有個拱形的橋洞等板書在黑板上畫了圖,讓學生體會到課文通過這幾方面表達了橋的雄偉,并讓學生自已練習想辦法讀出這種感覺,這時學生很自然地都會通過感情朗讀這幾個方面來表達感情。中間的那個過渡句很難理解,我引導學生這句話為什么沒用以前的寫法直接說“橋還很美觀”,加上了不但而且的內(nèi)容有什么好處,學生在反復讀后能體會出這樣表現(xiàn)出橋的特點很多,經(jīng)過引導才發(fā)現(xiàn)有總結(jié)上文總結(jié)下文,又引出了下文。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運用3個有的說句子……臨近課堂結(jié)束,讓學生交流了自己設計的未來的橋。在本課拓展檢測題得比較多,雖用了課堂上不少的時間,但調(diào)起了學生的興趣,并不影響課堂的內(nèi)容,反而會服務于課堂。
《橋》教學反思5
一、教材背景
《橋》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高風亮節(ji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文中贊美的正是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光輝形象。
二、設計理念
《橋》這篇課文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構(gòu)思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前后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而且修辭方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所有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設計這一課時,我力圖在三個方面有所體現(xiàn)。
一是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要上得情趣盎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地學習。充分地讓學生去讀文、思考、交流、表達等。
(本節(jié)課的'開始,我讓同學們讀詞語,發(fā)現(xiàn)給出的詞語的共通特征引出都是這都是描寫洪水的詞語,然后通過字詞來找句子,感悟作者的寫法,充分讓學生自己找到洪水的特點,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的好處。感悟情感,讀出感情來。)
二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讓學生自己讀懂,自己在讀
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諦。
。ㄌ貏e值得一提的是,我將他們帶入情境要求學生像豹子一樣吼出來時,那個坐在教室后面的小男生平時是一個特別調(diào)皮的孩子,但是我發(fā)現(xiàn)還是要發(fā)掘他們的優(yōu)點,在這堂課上讓我有一種驚艷的感覺,這讓我思考以后要多花時間,精力去和他們交流,他們還是很愿意表現(xiàn)自己的。)
三是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
(讀寫聽說要貫穿課堂,最后的結(jié)尾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讀一首贊美老漢的詩,讓學生帶著這種情境來學習。我沒有想到的是,有學生被感染了,敬隊禮,這種沒有預設的課堂生成要好好把握,所以我立馬讓他來說自己的感受。最后來寫話,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鍛煉他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這節(jié)課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師們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幫助我成長,這就是我的感想。
《橋》教學反思6
教了很多次的《家鄉(xiāng)的橋》,印象中這篇課文思路清晰,根據(jù)家鄉(xiāng)橋的造型、名稱以及給小朋友帶來的樂趣來串起全文。按理說這樣的課文,兩課時是完全上得下來的,沒想到這次新的班級居然用了我一個星期,才把課文講完,練習講清。于是,思索了是師生間剛開始不適應,還是我講得太過仔細,太過繁瑣……
想來想去,我認為開始耐心點,繁瑣點還是有必要的。就拿這篇課文要掌握的總分結(jié)構(gòu)來說,剛開始只有一小部分同學對這個概念比較清晰,大部分同學都云里霧里。經(jīng)過幾個小節(jié)的精講,學生終于有所領悟,原來總分結(jié)構(gòu)是這么一回事。同時我又找來課外閱讀中相同結(jié)構(gòu)的文章,讓學生操練,終于大部分同學掌握了,但還有極個別同學存在著問題。但是我相信經(jīng)常的'練習,同學還是會掌握的。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還是要思考,這樣一個新接手的班級,我應該更快地了解學生的掌握各知識層面情況,以便找出相對應的教學方法,不至于每篇課文都上一星期。
《橋》教學反思7
———===分頁標題===———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通過聲情并貌地朗讀將學生帶到了1999年9月22日,并通過環(huán)境的渲染來反襯小錢的處境。學生在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下,一入課堂就有感覺,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他們對小錢的關(guān)懷與同情之心。
二、詞語的學習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實際來選擇。
本課的詞語有很多。在選擇時,我主要挑選了學生易錯的詞語如:白血病、輾轉(zhuǎn)、間隔、骨髓等,尤其是髓的讀音不僅是學生,就連我們大人都非常容易讀錯,很難糾正。課堂上我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鞏固字音,為后面讀文掃清障礙,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理解記住。對于凋謝、綻放、含苞等詞語,我讓學生用話來造句子,在句子中理解。并配以圖片使學生理解他們的不同含義。
三、借助對比感悟,深化課文理解
作者在細節(jié)描寫上多次運用對比,使故事更具感染力。在教學中,我有意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體會、朗讀:將“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與杭州的美景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景色雖好而小錢的生命卻即將逝去的悲哀。
四、不足與遺憾。
在課文學習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表達不夠充分,例如:重點理解"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可貴,體會到生命將逝的悲哀,感受到骨髓移植的必要性,急迫性。應讀出這些感受來,學生朗讀時并沒有把這種情感通過聲音表達到位。課堂上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讓學生讀了兩遍過去了,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shù)姆蹲x,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分頁標題===———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在街道中年級教學交流上,我教學了頌揚人間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章主要講述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獲得思想啟迪。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彼裕谶@節(jié)課上我設計了以“感激”為話題,以“感激”為線索,激起了學生情感的千層浪花,他們從自己的閱讀中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去體會,各抒己見,明白了“生命橋”的深刻意義。
內(nèi)心的情感積聚太多需要寫的方式來宣泄。寫是對內(nèi)心情感的梳理、積淀,將口頭語言變成書面語言,閱讀感悟便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課上,我讓學生動筆寫一封信,表達心中的感激。這個教學過程讓我從中真切感受到閱讀感悟是說、寫的基礎,說、寫反過來能促進閱讀感悟的提高,閱讀感悟可以通過說、寫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只重感悟,不重說、寫訓練的教學,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如從霧里看花一(樣不真切,相反,只重說、寫訓練的教學,學生的感悟就像空中筑樓一樣不現(xiàn)實,只有讓學生“讀”進去后,通過說的形式“浮”出來,再通過寫的訓練“沉”下去,課堂教學才能綻放溢彩。
課后,街道學校的老師對這堂課進行了評價,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我深受啟發(fā),受益匪淺。反思這節(jié)課,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不到位,例如: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點是要學生體會到當時情況很緊急,很危險,朗讀時要要讀出這樣的感情來。雖然我叫了好幾個學生來讀來感受,但是學生讀的仍舊不夠到位。感覺完全是為了讀而讀,朗讀時聲音也不夠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沒有到位,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shù)姆蹲x,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通過講授這一課,還暴露出自身應變的能力的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yōu)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分頁標題===———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文章的情感線非常明顯,那就是小錢身患絕癥的的痛苦、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臺灣青年、李博士舍己為人救助小錢的愛心,讀者讀了這篇文章都會被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愛心所感動。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情感不會這么強烈,因為他們年齡小、閱歷淺,沒有這樣感同身受的生活經(jīng)歷,因此教學中教師的情感的激發(fā)就尤為重要。聽了余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感覺這節(jié)課上得非常真實,也很樸實,在文本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有效學習的橋梁,其中有許多環(huán)節(jié)值得回味。
一、教師營造親近的課堂氛圍,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整節(jié)課余老師用非常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孩子與老師、與文本引起共鳴,使課堂營造出一種濃濃的平等民主氛圍。課堂上余老師真切的話語中包含著挑戰(zhàn),更包含著鼓勵,因此學生閱讀文本的積極性很高。我想如果我們在課堂用語上會用平和、親近地語言來引導孩子,用真誠、中肯的評語來肯定孩子。那么我們的孩子必然會以一種輕松、積極的心情去對待學習。
二、以情感為主線,抓住關(guān)鍵詞句,體驗情感,走進人物內(nèi)心。
本文的情感線非常分明,余老師抓住文本中的三個人物,通過品詞析句,引領學生走進小錢、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小錢身患絕癥的絕望和無奈,感受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舍己為人的血濃于水的親情。
余老師在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可貴,主要是抓住了“凋零、含苞、綻放”這三個詞語。先讓學生感受到含苞的花朵“充滿無限生機,充滿無限希望”,想象十八歲的小錢會在這丹桂飄香的日子里做些什么呢?孩子們想象一切美好的生活、事物都在召喚著小錢。接著余老師打破這幅美好的畫面,呈現(xiàn)殘酷的一面,讓學生深深地震撼。
但整節(jié)課雖然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文本較深入,但沒能讓學生回歸文本進行充分的朗讀,這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一大遺憾。
《橋》教學反思8
《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chǎn)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高風亮節(ji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本文故事性強,情節(jié)感人。在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1、反復讀,強調(diào)學生多角度的閱讀。
“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笔钦n標中的要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學生反復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如在解讀“老漢像一座山”我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為什么要把老漢比作一座山。學生解讀老漢沉著冷靜是一座山。引導學生感受“對老漢有話要說嗎?”“很敬佩他!薄罢媪瞬黄稹!薄罢垘е磁逯樽x,(學生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蔽医又龑W生聯(lián)系下文體會,學生解讀老漢受人擁戴他公正無私,他是領頭羊是群眾的靠山。教師學生再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狈磸妥x,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時,提升學生的感悟。
2、以“讀”為主線,關(guān)注學生的.“學”。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的理念。語文素養(yǎng)靠語文實踐,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強化讀書感悟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即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其中的一維小學語文主要目的不是學“道”(指文章內(nèi)容),而是學“文”(指語文規(guī)律和讀寫規(guī)則)。在轟烈烈的感悟中,教師要不忘學習方法知識,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修辭知識。
在閱讀感悟的同時,要學習方法。本課突出體現(xiàn)在引領學生學習人物時,注意讓學生歸納學法,“剛才我們在體會老漢的形象時,大家是通過對老漢的哪些描寫感悟到的!薄奥(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薄白プ∪宋锏恼Z言動作描寫體會的!
3、讀寫結(jié)合,生發(fā)語文能力。
在學習到最后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么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說,讀說寫結(jié)合,學生才會感到易于動筆,只有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才樂于表達。
但本課當中回想其中,不足之處為過于追求學生自主的回報感悟,作為教師沒有很好的處理課堂上即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的教學藝術(shù)。
《橋》教學反思9
《用紙造一座“橋”》這堂課學生特別感興趣,氣氛活躍,輕松。通過學習,完成了兩個活動,第一,用紙造橋要考慮哪些問題。第二,介紹評價我們的橋。學生經(jīng)歷了設計,制作,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設計的重要性。學會了應用形狀結(jié)構(gòu)的知識及經(jīng)驗設計和制作。發(fā)揚了樂于動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難,尊重他人,認真傾聽,善于發(fā)表意見的品質(zhì)。
學生準備材料的時候,教師建議用舊報紙,這樣就不浪費。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但舊報紙要注意三點,一是大小要一樣。二是,報紙要求是沒有揉過或折疊過的。三是要準備備用的紙,可能會有重做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可以對“建橋標準”降低一點,當學生制作成功后,再提高要求,這樣就可以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
介紹評價我們的橋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小組準備做介紹,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小組的橋,對制作的橋作評價。對橋的評價主要進行鼓勵性評價,要指出設計好的,設計巧妙的`地方,不能分等級,善于找到學生做的好的地方。如果學生感興趣,課后可以提高造橋的要求,可以增加材料,如兩張紙,再設計制造一座更大更好的橋。
《橋》教學反思10
《七彩橋》這一課選取于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藝術(shù)》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架起溝通的橋》的內(nèi)容。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橋”這一思路展開教學。通過欣賞生活中的“橋”,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再通過歌唱音樂中的“橋”使學生的興趣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學會認識歌譜,只有認識了歌譜才能更加準確的唱好歌曲。在學生唱會歌譜的基礎上,再開始歌詞的加入。當學生把歌曲學的.差不多的時候,為了避免學生厭煩情緒的產(chǎn)生,我采用了分組歌唱及分角色歌唱。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又被調(diào)動了起來,學習氣氛馬上又得到了提高。在學生唱會歌曲的基礎上我又開始了基本樂理知識的教授,包括:調(diào)號、拍號以及歌曲中出現(xiàn)的切分音。當學生學會這一切的時候,再讓學生帶有感情的把這首歌曲唱一遍.整堂課結(jié)束在歡樂的氣氛當中。
《橋》教學反思11
以前很排斥上公開課,覺得把自己擺在臺面上,供別人評議,很不自在,所以每次拋頭露面的事,我都退避三舍。后來,漸漸意識到自己的成長速度緩慢,教材解讀、課堂操控能力呈原地踏步的趨勢,終于意識到公開課的重要,也喜歡上了公開課。雖然每次講課前還會絞盡腦汁、惶惶終日,但每次反思總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進步:課堂上把控力增強了,狀態(tài)變好了,教學設計有自己的想法了,能做到“一課一得”,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能兼顧了。
學校最近舉行“語文主題學習”展示活動,經(jīng)過備課,我今天完成了《橋》這一課的教學,總的來說比較成功,但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開課伊始,我抓住課后提示語:
“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文中有多處關(guān)于暴雨和洪水的描寫”將課堂焦點迅速集中到了“作者是怎樣表達才讓我們有這種感覺的呢?作者用了哪些表達方式?”這一具有語文意識的教學內(nèi)容上來,通過描寫暴雨和洪水的句子,引領學生感悟文本的表達方式。這一過程中,我以讀為主,通過學生個性化朗讀,感受作者語言的簡短有力、擬人、比喻、反諷這些修辭手法,過程處理得當。
二、在突破重點內(nèi)容時,我以生為本組織教學
以“這樣肆虐的洪水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老漢形象?”充分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與文本充分對話。由于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多方面回答,導致學生回答的'順序比較雜亂,雖然他們每次回答的很精彩,但是我沒有足夠的課堂把控力,沒有很好的進行引導,起到引領著的作用,比如在學生說到老漢對待小伙子的兩個場景時,我應該恰當介入,引導學生抓住洪水的變化:老漢揪出小伙子時,洪水已肆虐到什么程度?當洪水沒胸深時,老漢又是怎樣做的?從老漢的一“揪”一“推”中,讓這個人物更豐滿起來,感受老漢平凡中的不平凡。在最后升華主題時,學生點到了課題“橋”的兩層含義,這時老師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感悟“橋”的內(nèi)涵,從而使學生更能體會老漢人格的偉大,做法的可貴。
三、主題鏈接的過程中,我提出了小小說的寫作方法:
語言簡短、環(huán)境烘托、結(jié)尾巧妙,從而與主題叢書《交接》進行語用點鏈接,遺憾的是未將寫法提煉在副板書上,只是一語帶過。學生主題學習時間太短,后期還需要進一步精簡課堂容量。
課堂總是遺憾的藝術(shù),一堂課結(jié)束了,但反思永無止境。
《橋》教學反思12
《趙州橋》這篇課文用簡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世界聞名”一詞為線索,引導學生思考:趙州橋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它憑借著什么而聞名于世呢?學生一時語塞,引發(fā)了他們探索的興趣。
在感受趙州橋十分雄偉時,我以教室為例,趙州橋長50多米,相當于7間教室連在一起;寬9米多,相當于一間半教室的寬度,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體會雄偉,比較形象。趙州橋的堅固體現(xiàn)在李春獨創(chuàng)的設計上,我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體會李春如何設計趙州橋,他為什么這樣設計,來體會李春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我做了一個實驗,拿一張卡紙和一本書讓學生掂一掂它們各自的重量,問學生:你有什么感覺?學生答:一個比較重,另一個比較輕。我又問:你認為較輕的紙能不能撐起這本較重的書呢?學生答:不能。于是我做了個試驗,用一張紙做成橋面,兩岸用詞典代替,橋面平直時,紙無法撐住書;橋面呈拱形時,紙則可穩(wěn)穩(wěn)地將較重的書撐起。問:這個實驗說明什么?學生通過觀察體會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狀態(tài)承受的力大,趙州橋共有五個拱形,使得趙州橋更為堅固。這個實驗幫助學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還引入了一些資料:1300多年來,趙州橋經(jīng)歷了風風雨雨,其中曾經(jīng)歷過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戰(zhàn)爭,但至今,它依然穩(wěn)穩(wěn)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趙州橋?qū)嵲谑翘珗怨塘恕?/p>
引導學生想象圖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內(nèi)容用語言來描述,并出示了圖片幫助學生再現(xiàn)畫面,讀出體會。學生對精美一詞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如果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些精美的圖案是1300年前,勞動人民在石板上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非常費時間費精力很不容易。年代雖已久遠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學生在理解圖案精美時,體會會更深。
另外,教學中不足之處是,朗讀的指導和朗讀量還欠缺,課堂結(jié)構(gòu)還應更加緊湊,課堂氣氛略顯沉悶,需與學生溝通,師生共同努力,爭取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不足,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能力。
《橋》教學反思13
《趙州橋》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實驗教材第五冊中的一篇說明文,著重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最后寫作者由衷的贊美,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課文語言準確簡練且不乏生動,它從建筑藝術(shù)這個側(cè)面介紹了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篇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我們要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構(gòu)造特點,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適值學校開展三課活動,我主講《趙州橋》一文,課上我大膽嘗試,挖掘文
一、自主學習,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課前,我布置全班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可查找課外書籍,上網(wǎng)查詢等)搜尋自己感興趣的有關(guān)橋或與趙州橋的資料,并將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以待上課教學時用。這次的課前預習,我沒有讓學生做單調(diào)的查字、組詞等練習,而是盡可能地去收集自己所需的材料,并加以整理、歸納,無形中就給了他們課外閱讀、分析歸納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質(zhì)疑解疑,輕輕松松學課文。
教學時,一開課,我就說要帶他們到趙州橋去看看,并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演示趙州橋的全景,這樣馬上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就是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讀完課文后,都知道了什么?待學生七嘴八舌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后,我又提了一個問題:“你還想知道什么?”問題一提出,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們紛紛把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我將這些問題進行整理、歸納。隨后,就讓同學們分成小組,將課前收集的資料拿出來,看看能用自己現(xiàn)有的資料解決哪些問題。在學習小組中,同學們相互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同時也領略到了成功的喜悅。給予充足的時間討論后,接著學生在班級進行交流。通過小組進行合作解決問題,學生能夠知道趙州橋的建筑特點和設計上的最大特點是拱上加拱,這樣的構(gòu)造既堅固,又節(jié)省石料。
本情感因素,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上的教學要求,以及重難點,就在同學們質(zhì)疑解疑的過程中,輕輕松松地完成了。當然,這樣的教學要求老師有較高的素質(zhì)和應變能力,來及時幫助學生解答難題和糾正學生在問答中不對的地方。
三、一扶一放,突破重點理解句子。
教學過程中,對于句子的教學我采用的是“一扶一放,突破難點”的教學方法,因為文章的“雄偉”、“壯觀”兩段都是采用先總后分的寫法。
“趙州橋非常雄偉!笔且粋總起句,本段圍繞“雄偉”展開具體描寫。教學時我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種圍繞一句話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方法,而后學著這種寫法,進行練寫。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即前面講的內(nèi)容是“堅固”,后面講的內(nèi)容是“美觀”。作者用這種表達方式,使文章顯得脈絡清晰。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這句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橋的美觀?”(這樣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還鍛煉了學生品評語言的能力。)
四、激發(fā)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被學生察覺。教師要適時撥動文章之情,引領學生之情,通過教師的情感,在學生情感和文本情感之間架起一座暢通無阻的橋梁,而文中第一段中的詞語“世界聞名”則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都是它得以世界聞名的原因。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一語言因素,從文字中去感悟作者的思想內(nèi)涵和情感因素。
在教學趙州橋美觀的特點時,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幾幅橋欄板上雕刻著精美圖案,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給我們描述一番,當他們感到的確很美時,再問:這么美的圖案,我們該怎樣讀出來呢?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后,便能讀得有滋有味。
再如,當介紹完趙州橋的概貌和特點時,我要求學生談談自己聽完后的感受,為自己的祖國有這樣的趙州橋,為自己擁有如此充滿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驕傲,他們對趙州橋充滿了向往之情。當學生都表示從內(nèi)心中涌出一種自豪、驕傲的感情時,我便要求學生帶著這種自豪、驕傲的感情去朗讀課文最后一段,便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教學手段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在學習中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對問題主動地去進行探究,去領略自行解決問題的喜悅,讓學習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件樂事。
總之,我雖然掌握了一些新課標的理念,但如何用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如何在今后的教學行為中更好地踐行新理念,仍需要我不斷嘗試、不斷總結(jié)、不斷反思!
《橋》教學反思14
上完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再翻開“新課標”,重溫關(guān)于綜合性學習的建議,想想執(zhí)教這堂課的前前后后和諸多遺憾,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綜合性學習怎么學,有專家戲言,不要模式,沒有套路,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那我就把我摸的這塊石頭搬出來了:
由否定教參開始
學完第三單元的建筑園林就要開展一次關(guān)于“橋”的綜合性學習。這次活動的教學目的我初步定位在領略我國形態(tài)各異的橋梁,了解豐富多彩的橋梁文化,提高文化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查找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思考的最初階段,我翻開《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教參是以競賽的形式開展的。讓學生掌握橋梁結(jié)構(gòu)、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識后,進行小組比賽。分搶答、必答、故事、設計等幾個項目。這個設計讓我很失望,我認為這是教案設計者把這一次綜合性學習做成了一次語文活動課,不能達到我預定的教學目的。
按“新課標”的理念,綜合性學習應該不同于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更注重探究的過程。橋是學生身邊的事物,他們很熟悉,但一般只有感觀認識而沒有理性認識,這次綜合性學習就是要把已有的認識深化。相比較而言,深化的過程比結(jié)果更重要,查找資料,篩選信息,展示成果,讓學生在過程中體驗快樂,擁有求學的成就感,而不是強調(diào)知識的掌握程度。以競賽的形式開展的語文活動,顯然重結(jié)果而輕過程。
綜合性學習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在眾多的信息中學會篩選,在眾多的信息來源中讓學生掌握一種或幾種查找資料的方法是綜合性學習的目的之一,而語文活動太重結(jié)果必然導致資料來源的單一化,程式化,標準答案化。
綜合性學習更注重全體學生的參與和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它將允許每一個學生有不同的選題,不同的探究方向。而不必讓每個學生都掌握相同的信息以備考查提問。
這樣粗淺的思考之后,我于是否定了教學參考書中的競賽活動,而是另起爐灶,深入思考開展一次具有探究性學習方式的綜合性學習。
失敗的充分準備
為了上好這一節(jié)綜合性學習課,我翻遍了親朋好友的書架,查找了校園圖書館的'全部館藏,復印了大量的橋梁知識和橋梁文化資料,還上網(wǎng)搜索專業(yè)網(wǎng)站,下載圖片和文字材料。最后整理了橋梁分類,橋梁命名,宜昌夷陵長江大橋等二十余座全國著名橋梁的簡介及圖片,以及與橋有關(guān)的文藝作品,詩詞歌賦,對聯(lián)俗語,成語諺語、神話傳說,郵票美工,歷史故事等橋梁文化。
課堂上我把收集到的資料全部剪接成卡片,用線串了掛在教室周圍。同時給學生下發(fā)自己設計的表格,用一課時讓學生瀏覽我收集的資料,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填在表中,成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鼓勵大家補充我沒有收集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一節(jié)課下來,完成表格的為數(shù)不少,卻沒有人再補充資料,他們的摘抄本基本上沒用。而另外有些同學本來積累過我提供的知識,此如“張飛吼斷橋梁水倒流”的故事,從那位同學不斷摩挲那一頁摘抄本的動作上,我看出了我的失敗。我的準備太充分了,充分得越俎代庖了。該學生做的我全給做了,該學生體驗的快樂我給扼殺了,學生只是嚼了我嚼過的饃饃。那填的表格都只是文字的轉(zhuǎn)錄,絲毫沒有學生的靈氣和生命。這是一次失敗的課,第一個班的綜合性學習以我捆綁得窒息的幫助而休止。
不見個性張揚
前一個班的失敗讓我總結(jié)出一個經(jīng)驗:把主動權(quán)放給學生,選取自己想選的內(nèi)容進行探究。在另外一個班施教時,我就做了如下要求:三四個同學一組,確定一個探究方向,可以是橋梁知識,也可以是橋梁文化,也可以細化到文化中的一項,進行收集整理,建立橋梁檔案或積累小卡片,最后寫一篇與自己探究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小論文。準備時間一個周,并說如果找不到資料可以來找我,我?guī)椭峁,準備好后,我們利用一?jié)課來匯報各小組的研究成果。
任務布置下去之后,來找我的人很多,我抽查了幾份準備的資料,雖然沒有上一次我提供的豐富,但可以看出那是經(jīng)過努力得來的信息。問一問同學們都說是選的自己最喜歡的內(nèi)容。
一周后我們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以為大家有了準備,展示起來會個性張揚的。可惜,當小組代表上臺,卻全都謹慎小心,像宣讀藥物說明一樣宣讀自己組內(nèi)材料,并且大部分仍然是資料剪輯,沒有絲毫小論文的樣子。
課后我找部分介紹的同學談心,為什么你們的介紹這么干癟,一點也不精彩?我還以為你們會用圖片,繪畫來表現(xiàn)自己的成果呢!同學們說:不知道小論文怎么寫,以為就是書上的那些數(shù)據(jù)。
原來是這樣,在介紹之初我就拔高了起點,要求他們像專家那樣研究課題,走入了綜合性學習的誤區(qū):過分的成人專家化。綜合性學習依然要以“學生為起點”,必須拋棄“綜合性學習=科學研究”的狹隘模式,不必限制形式,不應突出成果意識,而是真正回歸尊重兒童本性的理念追求。
困惑并快樂著
反思這次綜合性學習,失望和遺憾在所難免,付出了這許多努力依然困惑,仍然不知綜合性學習怎樣才能最接近成功。但掩卷之前仍有一絲快樂掠上心頭,努力著,嘗試著,向真理*近著,這也是收獲啊。
《橋》教學反思15
一、對讀寫結(jié)合的一點認識
讀寫結(jié)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傳統(tǒng)話題,更是一個與時俱進、永遠創(chuàng)新的話題。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研究,既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又是一個前沿的課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讀的能力是目的,培養(yǎng)寫的能力也是目的。
小學語文大綱提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遍喿x是寫作的基礎,是內(nèi)化的吸收;作文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教師要理順讀寫的關(guān)系,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讀寫的訓練,將訓練真正落實到實處,提高學生讀寫能力。一個完整的閱讀教學過程,不僅要實現(xiàn)從語言到思想,也要實現(xiàn)從思想到語言。長期實踐證明,讀寫結(jié)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強化體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和讀寫結(jié)合這兩個基本原則。在教學實踐中,要進行讀寫結(jié)合的教學,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去。
中年級階段是學生習作起步階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讀寫訓練,使學生在閱讀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的寫作方法,這將對他們的寫作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設計思路
本單元以“人間真情、真愛”為專題。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y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y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文章用深情的筆觸謳歌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贊美了臺灣人民與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是一篇教育學生感受愛、學會愛的好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設計本節(jié)課,我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此外,我還力求做到抓住讀寫結(jié)合點,把閱讀和寫作教學緊密結(jié)合起來。
(一)、努力做到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
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痹谥笇W生理解“凋零”“輾轉(zhuǎn)”“連忙”“奔波”等詞語的意思時努力做到理解語言和體會感情的有機結(jié)合,引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體會詞語的含義;另外,在學習課文3、4、5段時,我引導學生勾畫出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抓住了“這位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薄ⅰ敖(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這些鮮活的形象銘心的場景、抓住李博士“沉著地站在病床旁,”等感情強烈的內(nèi)容來引導學生體會、交流,在理解這些重點句子的同時,還使學生全身心注入到文本的人物身上,感受人物形象帶給心靈的感動,感受語文中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有效地統(tǒng)一,突出了語文教學的特點。
(二)抓住讀寫結(jié)合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1、從讀入手,教給孩子讀書的方法。
以讀促寫還要多做筆記,靈活運用。教師指導學生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力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本課教學中,在學生默讀學習課文3、4、5段時,我特別強調(diào)讓學生邊讀書,邊勾畫出自己受感動的句子,在書邊用簡短的詞語寫出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養(yǎng)出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果學生能夠長期堅持這樣讀數(shù),他們就會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為自己寫文章積累更多的'語言。在學生理解“輾轉(zhuǎn)”這個詞語意思的時候,我也有意識地介紹了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這對學生平時自己讀書理解詞語意思,積累詞匯還是很有幫助的。
2、抓住重點修辭句子,進行讀寫結(jié)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文不在長,佳句則成。一篇文章中若有幾個充滿靈性的佳句,就會錦上添花,畫龍點睛。而這些佳句多是用了一些修辭手法的句子。我們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就是要使學生讀有所悟,盡得奇妙。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懂得像比喻這樣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得更具體、更形象,鼓勵學生在作文時多多使用。
3、讀寫結(jié)合,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
有人說作家就是兒童,因為他們都有無限的想象力。那么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讓學生在閱讀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課文情感,作文中才可能會更有可寫之處,更有可看之處。在本課教學中,我?guī)状螢閷W生創(chuàng)造借助文本展開想象練習說話的機會,如:想象醫(yī)生可能在哪些人中為身患白血病的小錢尋找過骨髓,鼓勵學生仿照“可能在( )找過,可能在( )找過,也可能在( )找過,可是都沒有找到......最后終于在( )找到了!边@樣的句式練習說話;想象小錢希望自己的骨髓能給小錢帶來什么,仿照“臺灣青年心里想著,自己的骨髓會讓小錢_____”練習說話等。這些想象交流既是為深入理解
文本內(nèi)容服務,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為學生寫話,寫文打下基礎。
在教學最后,我還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讀寫結(jié)合。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錢和臺灣青年相遇,他們會說些什么。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得到了作文的素材,為作文創(chuàng)造了條件。
4、體會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讀寫結(jié)合。
在研讀課文,感悟愛心的過程中,學生交流了文中令自己感動的地方。在學習之后,我告訴學生文中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令自己感動的地方,都是細節(jié)描寫,明確了細節(jié)描寫的好處,鼓勵學生在自己作文時也要注意細節(jié)描寫。
。ㄈ⒆寣W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倍喿x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則是當前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要求。我在本課教學的設計上,盡可能多地考慮到學生理解能力,降低門檻,使更多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他們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三、教學反思
由于自己心理素質(zhì)較差,所以上課時有些緊張,把第五自然段中備課時精心準備地對“突如其來”的理解丟落了;還有在最后理解課題意思后,我原來想問學生:“此時小錢得救了,你們一定也會為他感到高興吧,就讓我們一起再來飽含深情地讀讀大屏幕上的這句話。ㄐ″X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把感情推向高潮,可是我一著急地忘了;還有為了不影響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完整性和情感感悟的連貫性,我沒有讓學生進行詞語運用的練習,感覺還是挺遺憾的。
四、教學收獲
讀寫結(jié)合是閱讀教學中最自然最實惠的語言實踐方式,只要我們能在閱讀教學中找準讀寫結(jié)合點,把讀與寫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充分地利用教材,發(fā)揮好每篇文章在讀寫結(jié)合中的載體作用,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我在本課教學中,有收獲,有遺憾,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領導多多批評指正。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努力,虛心向大家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橋》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橋》教學反思05-15
[精選]《橋》教學反思07-06
《橋》教學反思06-13
橋教學反思10-23
橋的教學反思02-20
《橋》教學反思(精選)07-09
【熱】《橋》教學反思07-09
【優(yōu)秀】橋教學反思07-09
《橋》語文教學反思07-23
《橋之思》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