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菩薩兵》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菩薩兵》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菩薩兵》教學反思1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啟發(fā)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菩薩兵》一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真摯樸實,可結合背景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潛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促進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和幫助下,充分發(fā)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主動探究、團結協(xié)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題目為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菩薩兵,出示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問,這句話是誰說的,文中的菩薩兵指的是誰?學生很快就能答出,根據(jù)這一點,繼續(xù)提問,剛開始這些藏民見到軍隊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后來又這樣來贊揚這支軍隊呢,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劃出朱德司令說的三句話,體會總司令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說這句話的心情如何,從而體會出朱德總司令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篇課文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種子,在這個詞語教學時,借鑒了一下,同事的教學方法,聯(lián)系后面的課文來理解,這顆種子種進了人民的心里,來幫助孩子們理解。
《菩薩兵》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我的教研課,首先我讓學生搜集了許多資料,讓學生對朱德這個人物以及長征背景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本課時,學生的情感就較容易體現(xiàn),比較容易身臨其境,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地讓孩子分享預習成果,讓自己預習的知識得以體現(xiàn),這樣,孩子的積極性就提高了。在課文教學中,我是讓孩子自主的學習的,他們能從課題的理解上直接引出課文中心句的學習:“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然后引發(fā)出一系列的問題,諸如:菩薩兵指的是誰?誰稱紅軍為菩薩兵?他們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稱紅軍為菩薩兵?是怎樣稱贊的?為什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第一課時,由分享預習成果展開學習,理解課題的意思,從而引入課文8、9兩個小節(jié)的學習,從后面學到前面,再學習本課教學所涉及到的生字詞,第二課時讓孩子們通過讀、想、聽、說理解課文,使孩子們在自身學習中得到體會。本文講的是在在長征途中,朱德總司令帶領紅軍戰(zhàn)士幫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種,以實際行動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與感激。讓學生接觸到藏族同胞,體會到少數(shù)民族的風情,掌握到長征的歷史、朱德總司令的生平、藏族人民居住區(qū)的各項歷史,體會總司令關心人民疾苦,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關心藏胞疾苦的`愛民情感。在本課的教學后,我讓同學試想自己便是那戰(zhàn)士,會如何勸說藏胞們,藏胞們又是如何回答的,讓學生書寫片段。在課文的結尾,讓學生試想你若是藏胞,返回家園,看到干干凈凈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會說出一番怎樣的感激的話語呢?在本文的朗讀指導中,我主要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入情入境的朗讀來感悟全文,其中又以知道朗讀朱司令的話為重點,通過朗讀來體會朱總司令話語中所蘊涵的愛民情感,整個指導過程可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由初步的整體感知開始,到局部的精讀體會,咀嚼玩味,最后達到整體把握。但由于學生對于長征的不熟悉以及當時背景的把握不夠到位,在本課的教學中,朗讀指導不夠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此問題,朗讀指導到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文中各種語氣的把握,均對本課的教學有一定的提高,讀講課文,理解藏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體會紅軍對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赤誠愛心,領悟軍愛民的優(yōu)良作風與優(yōu)良品質。這篇課文的教學實際上我已經融入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第二課時的內容,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方法,分享成果,自主合作學習來鞏固知識,從而使孩子們樂學。這樣的一種學習方法貫穿了我們平時第一第二課時的中心,找出中心問題進行學習,然后在第二課時進行深入地學習。
《菩薩兵》教學反思3
《菩薩兵》這篇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軍受民的一個感人故事。朱德總司令帶領的紅軍以菩薩一樣的心腸為藏民著想。替藏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贏得了藏胞的信賴與歡迎。
《長征》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不管從哪個角度說,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也不能讓學生忘記那段歷史。上這課之前,我認為“長征”的`事,學生們可能并不陌生,因為這方面的電視劇、電影、書等還是非常多的。開始上課時,我問學生: “菩薩兵”指的是誰?有的說是指朱總司令,有的說指朱總司令這支隊伍。我接著問:“朱德是誰?,哪位同學了解他的事跡?”全班沒有一個同學回答。沉默了一會兒,有個同學舉手,我很高興地請他回答。但沒想到,他卻向我提問:“老師,朱德是李云龍嗎?”朱德怎么是李云龍?我一下子愣住了。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接著說:“我看課本的插圖,這個騎馬的就很像李云龍!碧彀,這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原來想學生對“長征”可能有些陌生,現(xiàn)在豈止是陌生,簡直是一無所知了。看來,了解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了解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再把文章的本質呈現(xiàn)與學生,這也是我們在教學之前所要研究的。要不,就不算認真?zhèn)湔n了。
不過,這篇幅課文也是蘇教版首次將“長征”引到教材,旨在引領學生讀長征,研究著長征。那么,就讓我用這一課引領學生今后好好讀讀長征方面的書吧,我想:只要學生能主動去讀了,長征以及長征中的人物就不會那么抽象了!
《菩薩兵》教學反思4
葉圣陶先生把“朗讀”稱之為“美讀”,也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因為“優(yōu)秀作品最動人的因素往往是語言的語氣和語調”,只有準確地再現(xiàn)作者的語氣語調,“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學生才能“耳醉其音,心醉其情”,進入文本語言鑒賞的殿堂,達到“文若已出”的境界,我在指導朗讀上做了一些嘗試。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啟發(fā)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菩薩兵》一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真摯樸實,可以結合背景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潛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促進閱讀。
文中人物語言的語氣詞使用特別能表現(xiàn)人物的情感,如“這么多天了,藏胞還在山里,怎么能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唉,一定是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見到我們就跑,真糊涂哇!”“現(xiàn)在已是春耕的時候了,節(jié)氣不饒人哪,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钡鹊取T趯W生的閱讀交流時,抓住這一特點,指導學生從中感悟體會、朗讀表達,以收到“文以辭發(fā)、聲以情顯”的效果。指導孩子們針對課文內容提問,指導他們在矛盾中發(fā)現(xiàn)疑問,在標點中找到疑問。因此孩子們會提出1、藏民的生活和紅軍無關,為什么朱德很著急?2、書上說的“糟蹋怕了”,這里的“糟!敝傅氖鞘裁?3.“開花、結果……”后面的省略號省略的是什么?4、為什么說朱德是菩薩司令,紅軍是菩薩兵?
針對問題,學生讀書,第一段中補充背景資料,抓住“急”來讀,怎么急?為什么急?學生自讀2-5段,明白急的兩個原因,一、山上受不了。質疑:受不了什么?生會想到一沒有糧食、二生病沒有辦法治、三有野獸、四山上寒冷……學生在猜測中明白了朱德的當心,與人物進行了心靈的溝通。二、耕地沒人種。指導學生讀書,通過“節(jié)氣不饒人”理解春耕的重要。當學生聯(lián)系自己看電視和看書了解的知識,知道了國民黨反動勢力對藏民的欺侮,有聯(lián)系感激的流淚,提出疑問,為什么他們敢回來?學生在閱讀7、8段中了解了原由,最后感情自然提升到流淚說著“……菩薩一樣的兵……”。
《菩薩兵》教學反思5
《菩薩兵》這篇文章紀錄的是紅軍長征途中路經藏民居住地區(qū)發(fā)生的事情,結合學生上節(jié)課所提出的疑問,在本課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抓住頭尾進行比較
授課時,我抓住藏民們對紅軍兩中截然不同的反映展開,在第二課時的開頭這樣設計到(先出示課文后面的插圖):“同學們,好好觀察一下這幅圖上人物的表情與動作,你看懂了什么?”學生看著圖上人物的表情與動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當時畫面上的人物十分的高興。我趁勢把他們引回到文字中:“請你們快速讀課文,說說課文哪些地方描寫的是圖上的情景?”學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兩個自然段。并圍繞藏民們說的話:“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進行比較,并提問:“紅軍部隊剛到藏民居住地時,藏胞們都早早躲進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來的轉變竟是如此之大呢?”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吃盡、苦頭、一聽說、就”來體會反動軍隊給藏民們帶來的傷害,并讓他們想像反動軍隊是怎么傷害他們的由此,我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開頭與結尾的對比上,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文章結構上的前后呼應,也為學生真正進入文章做好了鋪墊。
二、感受朱德為藏民急之所急
其中,朱德總司令也是文章的關鍵人物,在二年級時學生已對朱德有了了解,在本課教學時也比較自然順暢,從第一自然段中的.“急壞”二字來展開分析朱德當時的心情,并讓學生去文2到7自然段中找找朱德在急些什么呢?學生能從朱德的話中找到他所著急的事,為什么朱德總司令會如此著急呢?學生能聯(lián)系文中的語句結合自己理解到的來談,趁勢我便問學生從中你感受到朱德是個怎樣的人?(學生說到:為人著想、善良)但光著急也不行,還得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又讓學生去找朱德面對藏民們不出山的反映,又是怎么做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蓖ㄟ^自己用心地讀書自然能找到答案的。當學生在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時很費時費力,學生只能從表面理解是一般的麥種的成長,而聯(lián)想不到朱德及紅軍們的愛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這問題有一定的深度,面對全班冥思苦想的眼神,我得重新設計問法:“你覺得紅軍對藏民們怎樣?藏民們知道后會怎樣?把朱德及紅軍們的關愛比做種子在藏民們心中牢牢記住!本瓦@樣一點一點的湊齊來理解。并從文中的語句中來體會這支軍隊不同于反對軍隊,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切,從藏民們最后的反映中去感受,再讓學生自己揭開疑問“為什么稱他們是菩薩兵呢?”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與課堂上學生的反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讀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圖便可以是個極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開頭與結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當問題能提在節(jié)骨眼上的時候,對于一種答案多種問法,能靈活變通,會使得學生的學習就變輕松了許多,課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許多。這也是我以后的教學所要注意及努力的。
《菩薩兵》教學反思6
《菩薩兵》是講朱德總司令關愛藏胞的一個故事,我在講授的時候是按照朱德總司令的三句話為依據(jù),從這三段話中感受那種關愛,感受他的急。第一段話中,通過“怎么”、“這么”、“得想......呀!”感受急和關切。第二段話從“節(jié)氣不饒人”、“趕緊”、“搶”體會急,并從“這也......”感受朱總司令為人著想。這前面還有翻譯的`一段話,烏云代表什么,孩子們能表達出是藏胞們怕紅軍糟蹋他們,也就是一種誤解。第三段話,“盡心盡力”、“自己的地一樣”體會菩薩心腸。種子僅僅是指糧食么?播下去的還有紅軍的關愛。想讓這份關愛在藏民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讓他們知道紅軍一心為民。課文最后還有藏民們的一段話,,表面紅軍們懷著菩薩一樣的善良的心腸愛護藏民。
我把語言組織好,然后讓孩子們抄寫下來,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其實我一直在想,孩子是懂的,是否可以讓他們自己組織語言呢?以前我也這么干過,但是發(fā)現(xiàn)效果不好,我發(fā)現(xiàn)并不是孩子答的不好,而是批改時對三年級的孩子要求過高,答案過于統(tǒng)一,這樣逼迫我去規(guī)定好語言讓他們去背下來,我覺得這可能對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并不是一種鍛煉,孩子只有自己在日常的組織中才能領會如何組織好語言,慢慢找到方法,而現(xiàn)在似乎限制了他們,讓他們習慣不動腦思考,只想著老師的答案,并且考試中無法記起老師的答案,便亂寫一通,因為他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所以無法表達。所以只有在實際的組織中才能鍛煉語言,加深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可是針對考試卻又是一個難題了,到底如何是好?
《菩薩兵》教學反思7
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zhàn)士尊重、關心藏胞的優(yōu)秀品質,體會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我是這么做的:
一、朗讀文本,在人物語言中感受朱德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的品質:
在這篇課文中,朱德說了三次話,
▲“這么多天了,藏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
▲ “這也怨不得他們,他們是讓反動軍隊糟蹋怕了。現(xiàn)在已經是春耕的時候了,節(jié)氣不饒人哪,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
▲ “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找出這三句話,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交流時主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我覺得這樣有目的的放手讀,效果較好,大部分學生都能讀懂!
二、填補空白,引發(fā)想像,進行說話:
1、在體會士兵愛民行動中,我抓住“熱火朝天”引導學生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他們看到了士兵們在忙碌地耕種:翻地松土的、插秧的、澆水的……;仿佛聽到了戰(zhàn)士們勞動時累得發(fā)出了“哼哼喲喲”的聲音,也好像聽到了戰(zhàn)士們開心的唱歌聲。
2、在最后一段藏民們由衷地說出 “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我讓學生想像說話,藏民還會對紅軍說些什么?感謝之情,報答之語,一句句發(fā)自內心的話都說了出來,曉穎是這樣說的:
村長代替全體村民說:“紅軍戰(zhàn)士們,你們是真正一心為我們著想!以前認錯你們了,真是深感歉意啊!你們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我代替全體村民向你們深鞠一躬!我們藏民永遠支持你們!紅軍萬歲!朱德萬萬歲!”
3、在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我讓學生想像:藏民們吃了反動軍隊的哪些苦頭?通過對比,從側面感受紅軍戰(zhàn)士對藏胞們的關愛。
有了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朗讀與訓練,學生對這篇課文掌握得較好!
《菩薩兵》教學反思8
一、案例
在教學《菩薩兵》的最后一部分時,我是這樣進行的:
師:當藏在山上的藏民看到部隊在為他們種地時,他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
生:他們會想,這回我們弄錯了,我們遇上的是一群好兵,是為我們著想的隊伍。
生:他們會說:“從來沒有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
生:他們會說:“趕快回家吧!好好地招待這些菩薩一樣的兵……” ……
師:大家說的都不錯,現(xiàn)在老師請同學們來演一演,把藏民當時所想、所說、所做表演出來,演出他們的驚奇、欣喜和感激。
師:先四人小組試著演,一個同學演放哨的藏民,其余3人演躲在山上的藏民。
學生四人小組表演,氣氛較為熱烈。
師:好,老師請一組小朋友上臺來表演,看誰演得好。
生1:(急急匆匆地走向同伴……)同胞們,我們全都搞錯了,大家快出來看呀,這些兵在為我們種地,你們看,他們把我們的家打掃得干干凈凈,把我們的地整治得平平展展,大家快回家吧。
生2、(走出來往下望去……)真的!我們這回遇上了好兵了,咱老百姓這回有好日子過了。
生3、4(也趕緊走出來)快,趕快回家吧。我們得好好地招待這些兵呀! ……
師:那當他們見到了朱總司令和戰(zhàn)士時,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請你們接著表演。
生1:你們是菩薩派來的吧,我從來沒見過像你們這樣好的軍隊?斓轿堇飦碜蛔,喝口水歇一歇。
生2:你們不但不拿我們的東西,還幫我們種地,太謝謝你們了!這是我自己種的紅棗,你們拿去嘗嘗吧。
生3、4:嗚嗚嗚……大聲哭了起來。 …… 下面,老師請小朋友評一評,他們演得怎么樣?
生A:他們演得都很好,就是看不懂,好好的,怎么哭起來呢?
生3、4:我們是感動得哭。
生B:我認為感動得哭起來不應該這樣大聲地哭,而是熱淚盈眶,說不出話來的樣子。
生C:我覺得他們演得不錯,把藏民當時驚喜和感激都演出來了。就是還可以適當再加一些動作表演。 ……
二、反思
在語文的.教學中,如果把表演帶入課堂,一改學生被動閱讀的地位,促使學生多動腦,多動手,主動參與閱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有利于展示學生的才華。在教學《菩薩兵》這篇課文中我嘗試著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使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收獲。
具體體現(xiàn)在:
1、以演代講。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喜歡的演一演的形式,讓學生來演一演藏民當時的所想所言,深切地體會當時藏民們的心理、神態(tài)、語言,不知不覺化解了“菩薩兵”這一難點。特別“你們是菩薩派來的吧”這一句符合人物特點的話,雖見平常,卻可見學生對課文的感悟之深。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想像,把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與詮釋,通過表演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如請學生演一演藏民見到紅軍會怎么做,怎么說,這就需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從多個不同的側面去思考,拓展思維的空間。在學生獨具匠心的表演中,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2、嘗試合作學習。學生的個體學習是基礎,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合作學習可以發(fā)揮課堂教學的群體功效,為學生成功學習提供幫助。在讓學生演一演時,讓學生四人小組分角色試著演,既發(fā)揮了集體的功效,又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讓一部分不善表現(xiàn)自己,或膽怯的學生也得到訓練。
3、引導學生參與評價,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表演之后,讓學生評一評演得怎么樣,在評的過程中再一次引導學生感悟了課文,進一步探究學習,把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次。在愉快的評議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菩薩兵》教學反思9
教學片斷一:
(過渡)師:這時候,翻譯提出去找他們。可結果呢?
學生齊讀翻譯的話。
理解“烏云”。師:這里的烏云,真的是指天上的烏云嗎?(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導前后聯(lián)系理解。)
生:不是天上的烏云,是指反動軍隊。
引導結合生活實際,想象說話。師:你在電視里、電影里看到過反動軍隊是怎樣糟蹋老百姓的嗎?
生1:他們對百姓想殺就殺,根本不把百姓當人看。
生2:反動軍隊把老百姓的家都燒了,使百姓無家可歸。
生3:他們看到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就搶,甚至連一只老母雞都不放過。
師:是呀,反動軍隊不把百姓當人看,對他們實施了“殺、燒、搶、掠”(板書),藏胞見了他們,能不聞風喪膽嗎?
教學片斷二:
教學課文的最后一部分。
1、師:看圖上,這群悄悄回來的藏胞,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奶奶,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一個可愛的小孩子……你看到這干干凈凈的院子,這平平展展的土地,你會對身邊的家人說些什么?或對朱德、紅軍說些什么?用一、二句話寫下來。
2、學生寫話。
交流。教師采用記者采訪的形式進行。
師:請問這位藏胞的小伙子,你當時看到紅軍為你們做了這么多事,你說了什么?
生1:紅軍同志,你看我長得還算結實吧,求你們讓我也參加你們的隊伍,讓我也能為百姓做點事吧!
師:你是藏胞的小朋友吧,你又說了什么?
生2:紅軍叔叔,你們?yōu)槲覀冏隽四敲炊嗟氖,就像是我的親人,我謝謝你們。
師:藏胞的老爺爺在哪里?哦,是你,你想說點什么嗎?
生3:紅軍同志,我老漢活了這么大年紀了,還沒看見過像菩薩一樣的兵哪!朱德同志,我老漢向您跪下了!謝謝你們哪!
教室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斌w現(xiàn)“全面”與“綜合”是新時期語文教育的一個新理念。語文綜合素質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前景的語文素養(yǎng)。要培養(yǎng)這種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yǎng),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實踐證明,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確是一條可行之路。加德納的多元智能學說作為一種理論支撐,也為生活化教學的探索注入了活力。在以上兩個教學片斷中,教師在教學時,把教育和生活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潛力得到發(fā)展。那么語文生活化教學實踐的重要性在哪?我覺得可以結合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探討。
《菩薩兵》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寫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煙彌漫的軍事斗爭,而是寫紅軍與反動軍隊的民心之爭,故事生動感人。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抓住一個“情”字。一開始,藏胞對紅軍隊伍的誤解;接著,朱總司令用實際行動“為藏胞春耕”、“把他們的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來感化藏胞;以至于藏胞們贊頌紅軍為“菩薩兵”。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紅軍不幫助藏胞們打掃房間,打掃客廳呢?”學生一下子就想到了:因為主人不在家,不經主人同意是不能進人家家門的,紅軍隊伍有著鐵的紀律,為了尊重藏胞因此沒有進入藏族同胞的家而只為他們打掃了院子。這些跟反動軍隊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就是這些細節(jié)處,使藏胞們感受到了紅軍是他們的“菩薩兵”。學生們的理解真的.不錯。
上這節(jié)課也有一個不盡人意處!鞍ぁ笔沁@篇課文的多音字。為了讓學生掌握,上課時,我讓學生先說出它的另一種讀音。再用這兩種讀音口頭說詞時,學生開始混淆了!鞍ちR”“挨打”,他們讀成了第一聲,我沒有馬上給他們正確答案,讓他們自己查閱字典做解答。第二節(jié)課反饋這一情況,結果全班只有一位同學回家查了字典。其他同學早就忘記了這件事。學生的主動學習真成問題,這一點我直覺得心寒?磥硪院笤谡{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方面還得下功夫。
《菩薩兵》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寫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煙彌漫的軍事斗爭,而是寫紅軍與反動軍隊的民心之爭,故事生動感人。在還沒有上《菩薩兵》這課前,我真有點兒擔心,因為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已與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孩子們會喜歡這樣的課文嗎?為了上好這課,我大量地查閱了相關資料。在教學時,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幾點的教學:
一、注意背景資料的補充
在第一課時時,我給學生補充了些有關中國紅軍長征的資料,讓學生了解為什么紅軍會到藏民居住地區(qū)去,以及他們長征途中是如何的艱辛。這能幫助學生對“紅軍”的形象有個大致的把握,也為學生理解紅軍與藏幫之間之所以能建立這種“魚水情”做下鋪墊。
二、注意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
在這篇課文中,朱德總司令的話語是教學的重點,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自己說說體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本體性。而他說的“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更是重中之重。只要能理解這句話,為什么藏胞稱紅軍為“菩薩兵”這一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補充藏民的生活信仰
藏民大多數(shù)是信佛的,菩薩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所以菩薩在藏民心中有著很神圣的地位,藏民把紅軍比作他們最崇敬的人,這是對紅軍最高的評價。補充了這些內容,學生理解藏胞稱紅軍為“菩薩兵”更會水到渠成。
四、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
我將紅軍這種一心為民的形象與當代最可愛的人——中國解放軍聯(lián)系在一起,這更是與“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相呼應。
這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紅軍為民著想的這條主線的體現(xiàn)得不是很明晰,我太注重點的把握了,從而忽視了整體性的東西。
二、對學生的一些回答缺乏評價性的語文。
三、作業(yè)設計不周詳。我的有個作業(yè)是:秋天收割時,藏族同胞想表達對紅軍的感激之情,讓學生代他們寫信。但在做這個作業(yè)之前應該教學時有所鋪墊,比如可以讓學生們說說當藏胞看到被打掃得干干凈凈的院子和整治得平平整整的土地時會對紅軍說些什么,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會比較順手了。
四、板書設計應更清晰明了,能起到引領全文的作用。
《菩薩兵》教學反思12
《菩薩兵》這篇課文說的是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藏族同胞居住地,由于藏胞對紅軍隊伍的誤解,朱德同志急藏胞之所急,帶領著紅軍戰(zhàn)士為藏胞春耕,得到了藏胞的一致好評,被藏胞稱為“菩薩兵”。
文中寫到了朱德的“兩急”:一急藏胞在山里怎么受得了?二急耽誤了春耕怎么辦?我緊緊抓住朱德同志與翻譯的三次對話,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去感受朱德同志對藏胞的關心,對春耕被耽誤的急切心情,弄清急的真正原因。邊讀邊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如“烏云遮住了眼睛”等,通過理解,讓學生更好地對朱德總司令、紅軍戰(zhàn)士從內心產生敬意,從而理解藏胞稱朱德與紅軍戰(zhàn)士為“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兵一樣的兵”的含義。在讀的過程中,我又采用了表演的方式,演一演朱德的急切心情,演一演藏胞們回家后看到春耕沒有被耽誤之后的心情和感動等等,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拓展思維的空間。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當學生在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時遇到了難處,對于種子和省略號的理解很不到位,大多數(shù)學生很難理解這里到底省略了什么?
《菩薩兵》教學反思13
《長征》已經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不管從哪個角度說,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也不能讓學生忘記那段歷史,F(xiàn)在,也有好多歷史家研究長征,更客觀地評估長征,有好多作家拿起筆,重新寫起長征。長征對于中國人來說,早已經不是簡單的歷史事件了。從我們讀書時,課本從小學到高中,甚至到大學,都有這一素材。寫這一思考,我用“紅軍+長征”在xx中搜索,搜索到217000條信息,這足以說明長征是一門課程,是一門中國人要學的課程。蘇教版在三年級下冊首次將“長征”引到教材,旨在引領學生讀長征,研究著長征。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長征”的事,按我們的一般認識來看學生們并不陌生,因為這方面的電視劇、電影、書等還是非常多的。但現(xiàn)在孩子因為喜歡游戲,喜歡卡通,喜歡動畫[題外話:中國還沒有創(chuàng)造出一部動畫式長征大劇],因為“長征”是成人的世界,也許沒有更多的信息走進孩子的大腦,了解了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了解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就能把這篇文章的本質呈現(xiàn)與學生了。這也是,我們在教學之前所要研究的。
“菩薩兵”這篇長征小故事,給予學生的是什么?
一是讓學生知道朱德(我問過三年級的老師,一個班38人,有37個人不知道朱德,1個人說的也是所問非所答);
二是引領學生知道那時的藏民是如何生活的(課文寫的不是很詳細,學生閱讀后也能夠粗略地知道一點)(那時的藏民還是農奴制);
三是軍民魚水情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四是這篇文章以《菩薩兵》為題,“菩薩”一詞要讓學生理解,我們不要把菩薩一詞理解成迷信,引導學生明白這是一種信仰,“菩薩”是佛教用語。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這也是菩薩一詞的本義。是藏族同胞對這支部隊的稱呼。而在這一課中其意思還有著“心地慈善的人”的意思。這同樣也是藏族同胞對這支部隊的稱呼。另外還有“兵”這個詞的理解。教學中,我們不能把落腳點只放在朱總司令上,這篇文章不是單單歌頌朱總司令的`,而是歌頌朱總司令這支隊伍的。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長征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群體的事。最后一個自然段:“他們說:‘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雖然意思有多層,但關鍵還是要讓學生明白,這個團隊的力量改變了藏族同胞的認識。
為什么要開動員會呢?對于這個問題,我也思考著。在研究長征史上,人們不會忘記許多會議的,每一種會議都有著一定的目的。為次動員會為什么開?一是紅軍戰(zhàn)士不理解藏族同胞,說明這個會議要開;二是藏族同胞不理解紅軍,這個會議要開;三是行動起來才能讓藏族同胞理解;四是并不是所有軍人都能夠統(tǒng)一的,開動員會是統(tǒng)一認識;五是春耕時候,不搶種不行,這是硬任務,也是一次命令性的大會……所以,在思考這個動員會時,我感覺到,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這次動員會,因為這個會非常有意思,值得研究。沒有這個會,熱火朝天地干是難以出現(xiàn)的。
這篇文章傳遞的信息非常多,僅僅x課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對于孩子來說,這里的未知數(shù)太多了,因此,用這一課引領學生讀讀長征方面的書,還是可行的。學生如果能主動去讀了,長征就不會那么抽象了!
《菩薩兵》教學反思14
《菩薩兵》這篇文章向我們傳遞的信息非常多,僅僅靠課文的理解,肯定是不夠的,因為對于孩子來說,這里的未知數(shù)太多了,因此,課前引領學生讀讀長征方面的書,或一些小故事還是可行的,我們可以利用晨誦時間來交流。這樣,長征就不會那么抽象了!
在教學時,我從第一自然段中的“急壞”二字來展開分析朱德當時的心情,并讓學生去文2到7自然段中找找朱德在急些什么呢?學生能從朱德的話中找到他所著急的事,為什么朱德總司令會如此著急呢?學生能聯(lián)系文中的語句結合自己理解到的來談,趁勢我便問學生從中你感受到朱德是個怎樣的人?但光著急也不行,還得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又讓學生去找朱德面對藏民們不出山的反映,又是怎么做的通過自己用心地讀書自然能找到答案的。當學生在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時很費時費力,學生只能從表面理解是一般的麥種的成長,而聯(lián)想不到朱德及紅軍們的愛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這問題有一定的深度,面對全班冥思苦想的眼神,我得重新設計問法:“紅軍播下的僅僅是莊稼的種子嗎?”“他們用這樣的行動是想告訴藏民什么?”因為有上面關于:“急”的.深入探究,一心為民,愛民的意識也早在學生心里生根,所以當問題拋出后,學生很容易就能聯(lián)系前面的來談自己的理解。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與課堂上學生的反映,我真切地感受到,好的問題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
《菩薩兵》教學反思15
這篇課文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更談不上深入理解。因此,課前,我讓孩子去查找了許多相關資料,了解這段歷史。特別是,第一課時,我讓孩子們暢談自己的了解,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課堂氛圍,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這一課的語言文字。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去理解“烏云遮住了眼睛”的.深層含義。對“種子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的兩層含義,以及“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的理解也比較快。
原本我以為這節(jié)課會很枯燥,沒想到,課堂上也擦出了“火花”,當一個孩子談到“烏云遮住了眼睛”這句話,“烏云”就是天上的烏云,特別黑,讓藏胞看不清楚時,立即有許多孩子舉起手,反對他的意見,并談出了自己的理解。讓我覺得很欣慰。
【《菩薩兵》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教案《菩薩兵》04-04
大班音樂教案:巡邏兵進行曲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教學反思體育教學反思03-16
《讓》教學反思12-12
(經典)教學反思06-30
教學反思05-22
教學的反思01-07
教學反思03-02
精選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