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1
師:同學們,平時玩過滑梯嗎?誰能說說玩滑梯時你有什么感受?
師:你從滑梯滑下來時,身體與滑梯接觸的地方有什么感覺?學生匯報交流。
小組交流,學生說出身體與滑梯接觸時有摩擦的感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生活走向科學,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親身體會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探究活動:
1.體會摩擦力。
活動一:手在桌面上摩擦。
師:請大家用手在桌面上摩擦,你有什么感覺?
師:請你在手上墊上白紙,再在桌面上摩擦,你又有什么感覺?
活動二:拉動蹲在地上的同學。
師:拉動蹲在地上的體重較大的同學,說一說在拉動時你有什么感覺?
師:拉動蹲在地上體重較輕的同學,說一說你又有什么感覺?
師:通過剛才兩個活動,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當我們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個物體時,會感到費力,這是因為物體和桌面或地面之間產(chǎn)生了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科學上稱摩擦力。推拉物體時感到很費力說明摩擦力大,感到比較省力說明摩擦力小。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師:通過以上實驗和活動,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2)猜想假設。
(3)制定方案。
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能不能設計個實驗來驗證你們的猜測呢?
實驗方案一:選擇表面光滑和粗糙的兩塊木板,分別在上面用同樣的速度拉動同一個木塊,看看用多大的力,并分別記錄下來。每個實驗做兩次,比較兩個實驗用力的大小。
實驗方案二:將木塊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在木塊上先后加放不同數(shù)量的砝碼,分別用同樣的速度拉動木塊,比較兩次實驗用力的大小。
。4)實施探究。
教師巡視指導。
實驗記錄表
實驗次數(shù)改變的因素保持不變的因素我們的發(fā)現(xiàn)我們的結論
。5)展示交流。
師: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師:大家說得很好。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被拉動物體的輕重有直接關系。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被拉動物體越重,摩擦力就越大,被拉動物體越輕,摩擦力就越小。
3.摩擦力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師:生活中有很多與摩擦力有關的現(xiàn)象,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課本圖片,可投影或播放有關視頻)。你能說一下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嗎?
學生匯報。(手被磨得有些疼痛。)
學生匯報。(手磨起來要滑多了。)
學生匯報。(拉體重較大的同學需要費很大的力氣,而體重較輕的同學就要省力多了。)
學生匯報。
學生猜想假設并相互交流。學生討論后匯報:“可能與物體接觸面光滑程度有關”.“可能與被拉物體重量有關”等。
各組討論實驗方案并匯報。
各小組根據(jù)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工具進行試驗,并將驗證結果記錄下來。各組學生開始試驗。
各組展示.匯報實驗記錄與過程。
學生討論匯報。
學生匯報。
學生在對比活動中感受到費力和省力,體驗摩擦力的存在。
引導學生正確了解人們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實例,以及人們克服摩擦力的做法,并進一步理解這些“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過交流,認識到人們要盡可能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使學生全面認識到摩擦力的利與弊。讓學生明確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要為生活服務。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2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教師要從常規(guī)課上要質量。"研在課前、探在課中、思在課后"這幾句精辟的話一直指導著我的教學思想,盡管課時任務重,我仍盡力精心預設每一節(jié)課,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以下是我對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的總結:
一、教學內容完成情況與學生掌握情況
本學期圓滿完成了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如下;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體的性質與功能;能用語言或簡圖描述、記錄物體的性質和功能;能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并能從實驗結果作出科學的解釋。
2、能從科學的角度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聲、光、電、磁等現(xiàn)象,能主動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愿意與同學合作完成探究任務,能體會到討論與交流的好處;能體驗到大膽想象的樂趣;愿意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并愿意進行改進。
3、能夠辨別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舉例說明材料的用途與其性質有關;知道了物體發(fā)聲和聲音傳播的簡單原理;了解了光的傳播、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現(xiàn)象;知道了材料按導電性能可以分為導體和絕緣體,知道了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知道了用一些基本組件連接一個簡單電路和開關的功能;能夠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guī)律;能舉例說明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及科學技術發(fā)展對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
4、能舉例說出"新材料、聲、光、電、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給人們帶來的諸多方便;懂得了節(jié)約用電的常識,知道了安全用電的重要性;能舉例說出噪聲和強光對人類的危害;能理解電和磁的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
二、主要成績和經(jīng)驗:
注意做好課前準備,刻苦鉆研教材,認真學習大綱和教科書,準備好每節(jié)課必要的實驗教具,做到先備課,后上課的習慣。堅持理論和實際結合進行教學,使學生容易汲取,從而使教學任務能夠按計劃完成。同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jīng)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1、關照學生參與的能力。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后在合作、協(xié)調、討論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判斷。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教師在課前要做好課前準備,也要布置學生按每節(jié)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帶齊實驗器具,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關鍵是激發(fā)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
3、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豐富學生參與的方式,就是改變過去以教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教學手段。自然課教材的特點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秘密,獲取新知識。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就會顯得很不協(xié)調,太干癟了。如在自然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勤于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4、關注學生的參與過程。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質疑精神,從無疑到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要讓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過程,讓學生參與過程成為主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讓學生的參與及參與過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3
為了讓孩子規(guī)范地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我在《測量水的溫度》一課教學時將教學調整為兩課時。今天在班上課。主要包括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認識各種溫度計在認識各種溫度計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根據(jù)合理選擇溫度計。
學習正確測量水溫的方法
此部分教學十分重要,能為學生在后續(xù)測量的規(guī)范操作提供幫助。本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閱讀教材,自學測量水溫的方法。學生自學后,讓他們邊講解要點,教師邊通過示范幫助學生強化正確的操作方法。同時還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溫度計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為什么讀數(shù)時不能讓溫度計離開?……讓學生認識到不規(guī)范的操作會引起的測量結果的誤差。
測量冷水、溫水、熱水的水溫教材設計的.是測量冷水、溫水、燙手的熱水、剛從熱水瓶里倒出的熱水的溫度,考慮到安全,我只安排測量前三種水溫。在測量前,我先讓學生用觸覺判斷冷水、溫水和燙手的熱水,再猜測這三種水的溫度,其目的是期望讓學生通過后續(xù)的實際測量和此時的猜測比較,進一步認識和理解“涼、溫、熱”等詞。學生的猜測為:冷水:5——6攝氏度;溫水:30攝氏度左右;燙手的熱水50——60攝氏度左右。猜測后,讓學生分成兩人小組分別測量三種水的溫度(每組六人,每兩人一小組),實驗前提醒學生注意分工,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實驗時,我看到孩子們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操作比較規(guī)范,巡查了幾組,認讀很準確。從孩子的實際操作中,我看到了他們對科學實驗的認真與嚴謹。在匯報測量數(shù)據(jù)是,我發(fā)現(xiàn):盡管孩子的操作比較規(guī)范,但還是存在誤差。
例如:冷水的溫度(共八組,四組為17攝氏度,四組為16攝氏度,測試16攝氏度的小組均靠窗)溫水的溫度:(四組測量為33攝氏度,兩組為34攝氏度,一組為31攝氏度)
燙手的熱水(四組為48攝氏度,兩組為47攝氏度,一組為51攝氏度)。誤差產(chǎn)生,就要分析原因,對于冷水,一般不應該出現(xiàn)差異,因為冷水的溫度接近室溫,比較好測試,一位學生在分析時,認識到,臨近靠窗的四組測量的數(shù)據(jù)都低一度,是因為靠窗的溫度低些,所以測量的水溫也低些。確實,孩子很善于觀察和思考,我大力表揚了這位孩子。
對于溫水和熱水的測量有差異在預想之中,一來,實驗室的溫度計本身就存在誤差,大約在1度左右;二來測量溫水和熱水,孩子們讀數(shù)的時間不一致(有的還未等液面停止就讀了,有的溫讀開始下降了才讀)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居然也能把這些可能造成誤差產(chǎn)生的原因也分析了出來,確實思維很嚴謹。可愛的孩子們!你們的表現(xiàn)讓我覺得課前我花那么多時間準備材料很值得!分析原因后,通過實際測量的數(shù)據(jù),對比前面的猜測,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事實與猜測的差距,通過引導,孩子們認識到:冷水的溫度接近常溫,溫水一般在25—30攝氏度(我今天的溫水溫度調高了),熱水的溫度超過48攝氏度。從而加深了對“涼、溫、熱”等概念性名詞的理解。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4
沒有太多選擇余地地選擇了上《指南針》這一課,想著平時上課你是不能選擇要上哪一課,不上哪一課的,只要深入思考,認真準備,應該上哪一課都一樣,也就欣然面對著。誰知準備起來才知這一課對我的難度,要想上好這一課需要對各個部分有精準的把握,看來我是“高攀”這節(jié)課了,幸好一路走來,還是能收獲一些教訓和同事們的幫助、曾老師的好建議,還是值了的'。
一開始,我花一個半天寫了教案,感覺還比較滿意。誰知在試教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完全不能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于是,我便到處尋找可以節(jié)省時間的地方。導入更直接了,指南針的發(fā)展史部分也試著把它提到前面和結構稍微進行融合,學生筆記也不讓做了,把用指南針判斷物體的朝向和什么東西在你的什么方向等稍顯簡單的內容放到了課后。到最后一次上課,時間是剛好了,但總覺得為了趕時間犧牲的太多。現(xiàn)在,經(jīng)過反思、討論,和曾定煥老師的指導,我知道了在40分鐘里把這節(jié)課上得更好的方法。比如曾老師說我的導入可以更加直接,在復習了指南針能指示南北這一性質以后,直接問學生利用這一性質可以做什么?引出指南針。曾老師還說,按我的思路,指南針的發(fā)展史應該放后面教。聽到這句話我很后悔,我不應該為了趕時間而強制把兩個不太銜接的內容拼在一起,節(jié)約時間要在各個部分的有效性上花功夫,不能顧此失彼。我還發(fā)現(xiàn),開課的時候,有些教學方式會變得和平時不一樣,比如大部分時間,我都容易一開始設計得面面俱到,但是時間想當然會不夠,我以后備課要注意取舍,抓住重難點花功夫,別的內容則不必大費周章。還有關于提問,上最后一次時,我突然想道:我不能什么都自己說,要引導學生說,結果被批了。
老師們說,上課要有最關鍵的問題,不能什么都問。真不知道為什么,平時也沒那么會問,一開課就變了。也說明我的教學理論還不是很充足,不夠扎實,本來想認真點,對教學設計進行改進,結果反倒幫了倒忙。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5
一、教學成功之處:
1、善用材料,調控課堂節(jié)奏。
材料在科學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整堂課我都很注重用材料來調控課堂節(jié)奏。如在材料的準備上我有意地給每一小組提供了鐵釘、回形針等十種典型的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既達到了種類多、易比較的要求,還準確了從一角到一元的新舊硬幣。又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其實就在身邊;在下發(fā)材料前,先講清實驗的要求和注意點,避免出現(xiàn)實驗操作的.錯誤與失;在匯報交流時,先要求學生把材料整理好,勿讓材料影響交流的有效性,使學生養(yǎng)成專心傾聽的科學學習習慣。
2。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
由于學生平時都玩過磁鐵,對磁鐵都比較熟悉,特別是磁鐵能吸鐵一類物體的本領。只不過他們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現(xiàn)象,沒有向更深層次研究。所以在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后,我嘗試著引導學生在簡單了解了幾種常見磁鐵的形狀及名稱后,給每一小組提供了鐵釘、回形針等十種典型的實驗材料和一塊條形磁鐵,把寶貴的時間移到“動手玩磁鐵”中去,盡可能地提供玩的時間和空間。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的生硬”我知道這是在每一個實驗之后,語言的過渡還欠缺。
2、在檢驗硬幣實驗中,沒有做小結,哪些硬幣是鐵材料做的哪些不是鐵材料做的。會對學生造成疑惑。
雖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會有瑕疵,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更好,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受益!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6
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shù)學生玩過磁鐵,對磁鐵已經(jīng)有一定的了解!按盆F有磁性”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激趣導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鐵”,從引導到“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的討論和觀察活動中,進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磁鐵有磁性這一最基本的性質的認識。然后通過交流在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和產(chǎn)生的問題,引發(fā)出后續(xù)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逐步加深和擴大學生對磁鐵的認識,并最終指向綜合運用?v觀這堂課的教學,讓人有喜也有憂,為能更好地懲前毖后,現(xiàn)反思如下:
教學開始,我創(chuàng)設了“釣魚”這樣一個情景:(一把小釣魚桿的魚鉤是用磁鐵做的,小魚是用硬紙做的下面粘著鐵。)同學們你們釣過魚嗎?你們是怎樣釣魚的?學生答,今天呢老師也想來釣魚師演示實驗。小魚上鉤了。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老師沒有魚食也釣到了魚!鄙e極的答。師導入關于磁鐵還有很多有趣的事,你們想和老師一起來研究嗎?要形成問題和探究的動機就必須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來導入教學。情境導入是教學的開始,也是教學成功的基礎與前提。小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玩的一種,“釣魚”正是小游戲產(chǎn)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順利地引出了本堂課的研究對象──磁鐵。
材料在科學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課我都很注重用材料來調控課堂節(jié)奏。如在材料的準備上我準備了課本66頁上的鐵釘、回形針等十多種典型的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先讓學生預測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鐵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鐵所吸引,然后再用試驗來進一步驗證孩子們的預測是否準確。
由于學生平時都玩過磁鐵,對磁鐵都比較熟悉,特別是磁鐵能吸鐵一類物體的.本領。只不過他們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現(xiàn)象,沒有向更深層次研究。由于是常態(tài)的科學教學,在教材處理上我還是不夠大膽,使學生動手探究的時間受到限制。但由于考慮到尊重教材活動的先后安排,也不敢嘗試大環(huán)節(jié)教學。因此在了解磁鐵的形狀、生活中的應用及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以上幾個活動的教學花去了不少時間,沒有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重點部分,顯得重點活動沒有深入地展開。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7
在《浮與沉》一課上,我采用了課件輔助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
1、首先,在教學開始,我通過課件出示一個《阿凡提幫助窮人的故事》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知道浮與沉還能幫助人們做事。
2、在活動1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是讓學生在認識了實驗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猜想不同物體可能會產(chǎn)生的沉浮現(xiàn)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在猜想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驗證自己的猜想,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3、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后,我引導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怎樣讓浮著底瓶子沉下去,下沉的橡皮泥浮起來,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要研究的問題,可以是其中的一個也可以是兩個問題,這樣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探究時間,讓學生在寬松、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里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動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團結、合作、互助的`科學精神。在學生充分進行實驗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匯報,把自己的智慧與全班同學共同分享,同時分享同學的智慧,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又可以促進小組的相互學習,共同分享成就。
4、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讓學生自由談本課的收獲,自我評價在本課中的表現(xiàn)或小組表現(xiàn),使學生敢于正視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和小組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以利取長補短。教師的隨機評價,給予學生克服困難自主探索的勇氣,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8
成功之處:
。.課堂按“展示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還不錯。
。.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了解骨骼的作用。
不足之處和改進的地方:
在《肌肉》的教學中也存在這個問題,學生的.活動不規(guī)范。有些學生不按要求活動,以后,活動要求需要再細致學生活動之前必須明確活動的目的要求學生按要求去活動。
還有,制作手臂活動模型這個活動,由于需要材料多,準備不全,沒有在課堂上進行,讓學生在課后去完成。這樣,在課堂學習當中學生少了學習體驗的機會和樂趣。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在教學活動中反思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的提出來源于生活實踐
科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其內容就來自于我們的生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jīng)驗,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現(xiàn)象,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能結合實際解決問題。在本節(jié)課剛剛開始,教師出示課件,展示了大家熟悉的桃河夜景、北山公園夜景,讓學生親眼目睹城市的美麗景象,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欣賞過這樣的夜景,教師再出示出來,立刻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再結合這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就不難想到這么多的燈光,五彩繽紛的顏色,人們是怎樣做成的?是怎樣讓這些燈泡同時亮起來的?由此可見,越貼近生活實際,越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受到的啟發(fā)就越大。所以創(chuàng)設適合于學生認知的生活情境,對于學生的學習是相當有利的。
二、猜測假想成為科學驗證的催化劑
真理是在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反復論證后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的,科學學習也不例外。課堂就是學生實踐的一片小小的天地。而在各種條件都已具備的情況下,如何去探究,探究結果會怎樣,這種假設將與實踐形成相互對立的問題。在學生的心里正式有了這樣的對立,才能使學生在自身的實踐中不斷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收獲,猜測與事實之間總是存在著差距。所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假設、猜測,這對于通過探究最終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結論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如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通過大膽設想“在一個電路中能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這就使學生對探究有了信心、壓力和動力,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才能經(jīng)過失敗,再失敗,最終成功這樣一個過程,從而用實際行動驗證了自己的推測,繼而得出正確結論。“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作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根據(jù)科學依據(jù)進行大膽猜測,是科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三、合理引導學生深入。
國外科學教育有個說法,叫做“一英寸寬,一英里深”。“一英寸寬”指知識內容宜少而精,“一英里深”指內容要展開,展開了才可能“深”,才有可能讓學生真實、生動地受到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教育。如:學生動手試驗時要求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畫出自己預想的接法,看看能畫出幾種。預想是以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的。動手實驗,先按自己預想的方法連接,接起來能發(fā)光嗎?再試試自己在試驗過程中想到其它方法。畫出各種接法的圖。
所有的觀察、實驗活動,都要提醒學生留意自己原來沒有想到的情況。例如“燙手”,是學生在操作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情況,但對這件事很少留意。留意了,就出現(xiàn)了“深”的機會,就會引出一連串的問題:是什么東西燙了手?怎樣連接會燙手?燙手時電珠發(fā)光嗎?把不發(fā)光的連接方法畫出來,想想不發(fā)光的原因。這樣,學習就展開了,“深”了。
許多科學發(fā)現(xiàn)、發(fā)明是從意外情況中獲得靈感的,我們在觀察、引發(fā)實驗中,要像科學家那樣,高度敏感地留意意外情況。研究意外情況,是培養(yǎng)科學興趣、引發(fā)好奇心、引起問題、引發(fā)思考的生動有效的途徑。研究意外情況,首先需要教師對此有高度敏感,像“燙手”這類情況,必須是老師觀察到了,并且對討論這個問題的教育價值心中有數(shù),才可能成為“深”的契機。
四、手腦并用,合作探究是發(fā)現(xiàn)真理的必由之路
探究是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正確認識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本途徑,沒有這環(huán)節(jié),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果。就如同人們吃栗子一樣,不剝開外皮不知道里面的是啥,不親口嘗一嘗就不知道它是甜的。在課堂上,要想使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就要不斷地去做一做,試一試,連一連,接一接,從而使學生經(jīng)歷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反復實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的過程。有的小組可能有些吃力,但其他小組的成功會使他們充滿信心,最終能把實驗做好。探究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活動,而是學生在思維上最活躍的階段,這也是科學教學的目的所在。在活動中,通過合作讓學生的認識更加全面、廣泛,使他們的活動趨于正確的方向。
五、勇于質疑是科學學習中的一種優(yōu)秀品質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實際上在電路連接中,學生的實驗活動不是很順利的,而是在不斷遇到許多問題的困擾,這就是學生的思考與實踐操作之間形成了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學生對自己的做法就會不滿足,因而能設計出更多的思路,改進活動方法,從而有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對于問題鍥而不舍,質疑排異,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活動。所以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用心思考,大膽實踐,向困難挑戰(zhàn),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問題本質,使學生探究活動更加深入,促進學生學習得以升華。
六、學習的樂趣在于享受成功的體驗
“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活動,最終各個小組都做成功了。從學生方面上看,他們在急于展示、交流、總結中表現(xiàn)的越發(fā)主動積極。不難看出學生爭相把本組的實驗結果展現(xiàn)出來,就是想讓大家都知道他們成功了。其內心喜悅溢于言表。這種成功感恰恰又是激發(fā)學習興趣,更加深入進行探究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表現(xiàn),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繼續(xù)開展一些具有探究意義的活動,使學生真正走進科學。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感覺到孩子對科學探究活動有著強烈的興趣,身為一名科學教師我們應該在平時留心學習和積累各種科學知識,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的指導和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在指導和評價孩子的時候,老師說的話一定要嚴謹,對于某些沒有定論的問題,不要做肯定性的回答,而應該是對孩子進行一個探究方向的引導。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孩子的興奮點,適時的引導,讓孩子在科學探究活動過程中合作、互助、自主的進行探究活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的學習、探索、實踐。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10
本課以學生所熟悉的、隨處可見的土壤為話題,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土壤是億萬個生命的母親,從而引出保護土壤的重要性。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重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
(1)發(fā)現(xiàn)學習:
皮亞杰關于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的理論告訴我們:“兒童通過與環(huán)境的自發(fā)的相互作用來發(fā)現(xiàn)自我!北菊n首先給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黃河錄像。學生通過觀察、想象,猜測:黃河水為什么這么黃?①可能是因為沒有樹。②可能是因為許多樹都被砍了。③可能是沒有種草。④可能是沒有花草樹木的保護。┄┄學生聯(lián)想已有經(jīng)驗分析問題與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激活學生的思維,捕足學生的閃光點。老師不是口頭上教給孩子一些現(xiàn)成的知識,而是給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畫面,讓他們自由選擇,促進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能力。
(2)重視兒童的學習意愿
皮亞杰主義者不試圖加快認知的發(fā)展。皮亞杰認為:“學習經(jīng)驗是建立在兒童現(xiàn)有的思維水平之上的!北菊n在探究黃河水為什么變黃?老師有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探究,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并找出各小組的實驗結果不一樣原因出在哪里?老師只是聽學生介紹他們實踐新計劃的經(jīng)歷,這些新計劃對那些錯誤地看待世界的想法提出挑戰(zhàn)。新技能的學習不是強制性的,而是由兒童的興趣和意愿決定的。雖然這導致他們對黃河水為什么變黃?只做出膚淺的'而非深刻的理解。
(3) 承認個別差異
皮亞杰理論認為:“所有兒童都要經(jīng)過相同的發(fā)展階段,只是存在速度上的差異,所以老師必須因材施教,一視同仁!痹谶M行實驗時,教師有意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法,通過相互之間的平等交流,使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逐步成熟起來,不完善的想法逐步完善起來。從中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每位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11
師講故事:
從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想尋找一名助手。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貼了一張招聘啟事,上面寫著:如果誰能花最少的錢把一間智慧屋裝滿誰就能被錄用,并且還能獲得一頂智慧小帽。聽了這個消息,小動物們紛紛行動起來。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著樹苗,小豬興高采烈地搬著稻草,小馬滿頭大汗地馱著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見小兔蹦蹦跳跳地走進這間智慧屋,它只是輕輕地動了一下手指,便獲得了這頂智慧小帽。聰明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小兔是怎樣獲得這頂智慧小帽的嗎?(出示圖片1)
老師今天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三幅城市夜景圖,你們想欣賞嗎?(出示圖片2、3、4,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圖片中你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來研究燈泡是怎樣亮起來的好嗎?(出示圖片5課題:燈泡亮了并板書)關于燈泡你有哪些問題呢?
學生猜想小白兔的方法,并起來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想法思考并回答圖片所要表達的意思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用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并配以圖片,開始一節(jié)科學課的學習,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探究和思維的火花。
關于燈泡的問題,學生可能提出很多,有的可以當堂解決,有的不能當堂解決,這一問題的創(chuàng)設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學生充分提出問題后,教師還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提出本課的探究主題。
活動一、大膽猜想。
。◣煶鍪拘襞荩┛,老師這兒就有一個小燈泡,想一想這種小燈泡常用在哪里?同學們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電筒,試一試你能讓它亮起來嗎?你是怎樣讓它亮起來的?為什么把開關一推手電筒就亮起來了呢?手電筒里有什么秘密呢?猜猜看。
活動二、驗證猜想。
要想知道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該怎么辦?
。1)出示小建議(出示圖片6,提醒學生在拆裝手電筒時應注意的問題。)
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按順序擺放拆下來的器件。③仔細觀察,把你的發(fā)現(xiàn)寫在記錄卡上,看哪個小組發(fā)現(xiàn)的秘密多。④觀察完之后,再按順序組裝好。
。2)學生拆裝手電筒。
在活動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愛把手電筒當成玩具,不仔細觀察,就忙著組裝。所以,教師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做好巡視,關注每一個學習小組的活動。同時注意及時表揚表現(xiàn)好的小組。
。3)交流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不僅說出手電筒的組成部件,還說出組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學生發(fā)現(xiàn)手電筒中兩節(jié)電池裝反了,燈泡就不亮了。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發(fā)現(xiàn)。這些發(fā)現(xiàn)和問題為后面的實驗奠定了基礎。(出示圖片7,針對組裝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讓學生明確電池的正負極。)
活動三:提出假設。
你認為讓手電筒亮起來的最主要的材料有哪些?
老師也給你準備了一些材料,你能想辦法讓小燈泡亮起來嗎?
活動四:連一連,讓小燈泡亮起來
1.小組分工,擬定實驗方案。
。1)出示圖片8,讓學生認識這些實驗器材。(2)選取器材,想一想活動中應注意什么?出示圖片9,(在學生交流后教師特別提醒學生:不能用導線把電池的正負兩極直接連接,這樣電池里的電會很快用完的。)
2.分組合作,實施探究。
3.展示交流,得出結論。
教師把電路圖中常用的符號展示給學生。
強調指出出手電筒的彈簧和金屬外殼就起到了導線的.作用。
活動五:電從哪里來?
閱讀資料卡,激發(fā)學生探究電的發(fā)展史的興趣,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程。(出示圖片10、11、12,讓學生了解電池的種類、電池的發(fā)明及電的來源。)
學生就會聯(lián)系實際回答,自然會想到手電筒
實驗驗證。
學生拆開手電筒看一看,看看手電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認識的有幾種,不認識的有幾種。
學生分組合作,再把手電筒裝上,,看哪組完成的最好
學生相互交流組裝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
學生回答:讓手電筒亮起來的最主要的材料是:小燈泡、開關、電池、彈簧和金屬外殼。
認識并選取做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掌握它們的功能,知道不能把電池的正負極連起來。
分小組合作進行試驗
學生:展示電路圖,介紹連接的方法。
學生用符號畫電路圖
總結:一個完整的電路是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四部分組成。
了解電的相關資料,知道電的來源有兩種:1.電池,2.發(fā)電站。學會辯證的看問題。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大膽猜想,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12
教師播放教學資料【玩蹺蹺板】
師:看過這段視頻后,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嗎?
師: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一下蹺蹺板平衡的秘密。(板書)生:體重重的把輕的壓起來了。
生:只要使大一點的力氣就能把對方壓起來。
生:在什么情況下蹺蹺板才能平衡呢?
為什么兒子把爸爸壓起來了?利用對媒體課件的導入新課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研究的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提出問題的熱情。一個問題的提出是科學探究的前奏是深入展開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所在。
猜想假設:
師:你們都玩過蹺蹺板吧!想想怎么才能使蹺蹺板平衡呢?
師小結:同學們,這些只是我們大家的猜測有可能對也有可能不對,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證明我們的猜想對不對,你們有什么方法可以去證明嗎?
制定方案:
師:怎樣做實驗呢?
師:這樣吧,你們每一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材料,你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我給大家準備的材料,來討論制定一下你們的研究方案。
師:誰先來說一說?
師:你說的這個小蹺蹺板實際應該叫杠桿尺。
師:除了這些你們認為還應該注意什么?
師:你們認為應該怎樣記錄好呢?
(學生整理設計、討論記錄方案)
實施探究:
師:大家已經(jīng)做好了實驗的準備工作了,現(xiàn)在可以動手試一試看誰的方法多、發(fā)現(xiàn)多,誰的記錄詳實?
通過剛才的實驗,誰能說一說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誰能從兩邊掛的鉤碼數(shù)量和距離說一說。
師:組內交流一下吧!
師:找一名同學上前來邊說邊演示給大家看。
師:你們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師:你上前來給大家演示一下好嗎?
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是不是還有一些平衡的規(guī)律我們沒有找到呢?
展示交流:
師小結:除了我們找到的規(guī)律還是有別的平衡規(guī)律的,比如離支點遠掛的數(shù)量就少,離支點近掛的數(shù)量就多也可以平衡。
師:現(xiàn)在你們找到了剛上課時提出問題的答案了嗎?
師:誰能來說一說?
師: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規(guī)律,請大家看這段視頻資料!咀咪摻z】
師生交流:你們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類似這樣的現(xiàn)象嗎?
。ń處煶鍪咎炱,介紹天平,學生親自操作天平的使用。
生:兩邊一樣重能平衡。
生:兩邊位置一樣平衡。
生:做實驗。(齊)
。▽W生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匯報)
生:制作小蹺蹺板來做實驗。
生:用杠桿尺和鉤碼、尺子來完成實驗。
生:安全。
生:做好記錄。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W生匯報交流)
生:左邊掛兩個,右邊掛兩個,距離都一樣平衡。
生:我發(fā)現(xiàn)左右距離不一樣數(shù)量不一樣也可以平衡。
。▽W生演示)
生:找到了。
生:1.左邊掛兩個,右邊掛兩個,距離都一樣平衡。
2.我發(fā)現(xiàn)左右距離不一樣數(shù)量不一樣也可以平衡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5-17
小學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4-05
小學科學下冊教學計劃06-22
[精品]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0-21
小學三年級英語下冊教學反思04-20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6-09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7-25
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04-05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