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翠鳥》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和居住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艷,體態(tài)小巧玲瓏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教學本課時,我從興趣入手,先讓學生反復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只鳥為什么叫“翠鳥”?如此不僅讓學生體會翠鳥外形的'美麗,喜歡翠鳥,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迫切希望對這種小動物有更多的了解。于是,我放手學生自學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體會翠鳥動作的敏捷。最后,小組討論“翠鳥的捕魚速度和它的外形有沒有關系?”進一步理解翠鳥特點,突破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合作中品嘗到成功的體驗。整節(jié)課輕松愉快,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在單元中就明確學生要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本課設計為兩個課時,而第一課時的學習就是要充分利用學生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因此,在這課中非常重視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嚴謹。從課堂的細節(jié)入手,希望通過老師的嚴謹充分體現法布爾善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例如:在檢查朗讀時,對于學生在“聽說”、“總是”等語言時,要求學生在朗讀時要在語氣下有所強調。這節(jié)課分為兩個部分展開:1.利用導學案回家預習再通過課堂檢查預習,解決字詞,及朗讀的問題。明確文章結構,搞清楚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論。2.學生自主學習,梳理實驗過程。這是傳統(tǒng)課堂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有利的結合,通過教學改革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確實在這個過程中也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1.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提問目的不是很明確。例:在我討論推測的含義時,沒有及時的把推測和猜測分析透徹,使得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還經常混用這兩個詞語。2.課堂時間的分配不足。在檢查預習效果中,花費的時間過多,通過學生自己的相互檢查,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結果時間卻無法及時控制。導致后面學生自主討論試驗過程時,很多的學習小組由于時間的關系,無法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3.我在上課時預計不夠,因此在學生展示時,無法對學生的一些問題,提出質疑,讓課堂更加的明確教學目的。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看法與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改進,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的提高學習效率,向高效課堂邁進!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對于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此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因此,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上來。如本篇課文共分了兩大部分來寫,第一部分為1——3自然段,重點寫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第二部分為4——8自然段,寫了太陽與人類密切的關系。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了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并能運用到寫作中。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能基本做到教學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本,來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現太陽的特點的。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和文本接觸。同時我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感悟。
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了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最簡單的“列數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來。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由于事先對說明方法的說明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出現了“打比方”和“作比較”混淆的情況。所以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qū)分這些說明方法是一個難點,可能還需要老師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孩子們滲透。所以我覺得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將接受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時,要給孩子適當的點撥或示范,讓他們有較明確學習方向,從而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在教學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時,我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并未進行拓展。其實在后續(xù)的學習或課外的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了解太陽與人類還有哪些聯(lián)系、人類將如何合理利用太陽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即寫一寫“我想對太陽公公說”再一步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但在課程實施及課后檢查中發(fā)現,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語文教學,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課文從設計上來說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的設計。課堂的最終立腳點應該是“實”。課堂應該是真實的:變化的、生成的。課堂應該是有實效的:學生有所得。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jié)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jié)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鉆教材,深鉆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存在差距,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深入剖析,精心設計設
《一面五星紅旗》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學期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拔摇笔且幻袊魧W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fā)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課文從三個方面敘述事件的經過,第一部分寫“我”在一次漂流活動中失事,處境非常艱難;第二部分寫“我”與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過程,“我”斷然拒絕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換國旗的要求;第三部分寫“我”的行為感動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本課的重點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態(tài)度的變化,難點是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根據本文結構特點,我在教法上采取了以“讀”為主線,落實“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學生構建新知,培養(yǎng)語感,促進思維,促進發(fā)展。課堂最精彩的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內容以板塊呈現,學生有閱讀的自由,有充裕的自讀自悟時空,學習自主性得以發(fā)揮(也有利于教師的指導和參與)。對整節(jié)課來說,既讓學生學得扎實,又充分體現學生的空靈,因此,對課文的解讀呈多元形態(tài),思維的花朵異彩紛呈,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的理想境界。
二、分析目標,落實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彼员菊n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據此,確定了如下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我”對國旗的尊敬和熱愛,體會到面包店老板對“我”的敬重和理解。3、了解作者的寫作特色。目標確定以后,教學緊緊圍繞上述目標展開,并將上述目標落實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激情。
三、找準關鍵,有的放矢
教學的重難點總是與學生原有知識存在一些距離。教學關鍵點突出地反映了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認識上的矛盾性,體現了教材內容上已學知識與新知識的聯(lián)系與銜接,展示了教學過程中由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的合理過渡。因此,確定與處理好教學關鍵點,對于順利學習新知識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在鉆研教材時,弄清教材內容的層次與聯(lián)系,明確重難點是抓關鍵點的基礎。所以,關鍵點是“課眼”,處理好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我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了如下界定:1、理解面包店老板態(tài)度的變化。2、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母愛的力量》本文主要是寫一個因車禍一直昏迷不醒的女孩在護士母親般的關愛下奇跡般生還的故事,贊揚了母愛的力量,同時也贊美了小護士的奉獻精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掃視了幾眼,就去批作業(yè)了。很快鈴聲響起,我整理了一下情緒來到了教室,開始了常規(guī)的教學任務。首先,我還是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通讀全文后,我指名讓學生們讀了一下課文,像預料中的那樣幾乎所有同學都可以讀通、讀順、讀流利。我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以此來檢查學生們是不是都會讀了,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與合作能力。學生們又很快讀完了,大家坐好了。
我又問了同學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們也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了出來,雖然并不精煉,但也可以。我略加引導學生就有理有據地說出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同時,也就完成了文前的小問題,這樣這篇略讀課文也就結束了。為了能突出主題,我又設計了一個小問題:“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當你醒來后會對護士說些什么?在我原本的預設中,應該是小女孩流著淚感覺這個護士,等好了后會擁抱護士。學生們和我的想法也不約而同。就在我準備進行下一個練習環(huán)節(jié)時,突然看見冰冰同學把手高高舉起來,我示意他說。他站起來,他大聲地說:“老師,如果我是那個小女孩,我會問那個護士結沒結婚?”同學們聽到后都大聲地笑了,我也愣了一下,但我很快又問他:“你的想法是?”冰冰并沒有因為其他同學的笑而改變自己的想法,他繼續(xù)認真地說:“如果這個護士沒有結婚,我會求她和爸爸結婚,這樣這個小女孩就可以有媽媽了!比绻f開始我是驚詫,而現在我是感動。是啊,這個不幸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有一個可以真心疼愛自己的媽媽啊。而冰冰同學不僅學懂了文字,更捕捉到了人物內心的渴望,我為他的善良和博愛而感動?梢哉f我是眼中含著淚對同學們說了:“這雖然只是冰冰的一個美好的愿望,但通過這個愿望,我們可以感受到冰冰同學是一個多么有愛心的孩子啊。
在我們幸福地享受著母愛的時候,他能體會到沒有母愛的小孩子的內心的渴望,并希望這些沒有母愛的孩子得到母愛,你真是一個愛心小使者。”同學們,還有誰有這樣的想法?有許多同學舉起了手,我建議同學們回家后,可以寫一篇《母愛的力量》續(xù)篇?上У氖牵髞碛捎诠ぷ鞯.忙碌,我把這件事忘記了。今天想起來,真是感覺到遺憾。我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心如止水,可卻不想,學生的話卻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許這就是動態(tài)課堂的精彩,這就是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的妙處,只要我們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他們會用自己感性或理性的思維去填滿這些空白。
我原本認為枯燥而麻木的教學瞬間有了生命和活力!這一刻,我深深喜歡上了我的職業(yè),雖然簡單枯燥,但卻時時被孩子們天真而美好的情感所感染;這一刻,我深深地愛上我了的學生,我的課堂,是他們讓我感受到了人生奇異美麗!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按以下環(huán)節(jié)設計落實,效果較好。
一讀。統(tǒng)攬全篇,整體感知。弄清楚課文主要寫的一件什么事?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主要內容。 二讀。抓詞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讓學生去學,當然老師可以出一個題目,讓學生圍繞這個題目去圈點。去劃出有關語句,或者有關句子寫出體會。一定要動手動筆動腦給足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感悟。 三讀。入情入境,邊讀邊體會。邊交流各自的觀點感想。老師做聽眾,先不作評價,只作比較。讓學生去評價正確與否。從文中找出依據和理由。學習方式:以小組形式。四讀。全面欣賞體會。感受人物的可貴品質。
明白寫一個人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來描寫。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主要寫伊林娜在朗志萬的啟發(fā)和鼓勵下,通過親自動手做做看,終于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我們要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不迷信,不盲從,勇于實踐。文章情節(jié)簡單,但卻富于情趣;語言平實,卻給人以啟迪。故事緊緊圍繞伊林娜的情緒變化順勢展開,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讀書探究的欲望,喚起學生的科學意識。
課堂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試驗導入,激起興趣
同學們,老師手里有兩塊橡皮,誰愿意來估量一下它們的重量,學生回答一塊稍輕,一塊稍重,我又問如果老師站在高處,同時往下扔,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請同學們猜一猜。有的同學說,重的先落地,有的同學說,輕的先落地,還有的同學說同時落地。那么到底怎樣呢,相信學完課文后你會自己找到答案。對于這一生活細節(jié),孩子們有過想法但沒有實踐經歷,強烈的好奇心會趨使他們興趣盎然的走進文本,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反思。
二、拓展閱讀,搭橋鋪路
按照自己以往教學的慣例,我通常是先帶領學生學完課文后再拓展同步閱讀上的文章。但是今天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先帶領學生閱讀了閱讀書上的《伽利略的實驗》,讓學生明白伽利略那不懼權威,堅持自己的理想,并學會伽利略那遇到疑問時敢于動手實踐,直到把問題弄清楚為止的精神,為學生理解朗志萬的良苦用心和動手做做看得重要性搭橋鋪路。
三、學習課文,升華主題
有了以上的基礎,加上課文淺顯易懂,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的含義,為了升華課文的主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如果你是伊琳娜,此時此刻你會對郎志萬說些什么?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這兩個角色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
四、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為了讓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設計了此環(huán)節(jié),“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什么困難或疑問?你是怎么做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當遇到不會做的數學題時,自己會先思考,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向家長和老師請教。而大部分學生都稱自己以前害怕困難,懶于思考,但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明白了產生疑問時要多動手做做看,一定要想辦法弄明白。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用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束無拘的快活,與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這次磨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1.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憧憬、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并嘗試運用。2.通過學生自能學習課文內容,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初步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所以,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閱讀基礎,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為本,以“悟”為核心,體現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抓住關鍵詞句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上完這一課后,我認為自己基本上落實了課前的預設,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通過播放歌曲《三月三》、課前學生暢談自己放風箏的情景,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很快的進入教學情境,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這三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抓住表現心情的詞句進行體會感悟。如“憧憬、快活、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在體會他們心情變化的同時,通過查字典、換詞、做動作等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文本。
3.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引導想象,激活創(chuàng)造性思維。新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學生創(chuàng)造的`基石。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開放和多樣的特征。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一是感悟做風箏時的快活,抓住“憧憬”這個詞,讓學生想象他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會憧憬什么?二是體驗放風箏的快活,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體驗,如過你是文中的孩子,你會快活地喊叫什么?在風箏丟了之后,心情由快活變得傷心,那難懂的成語,像“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也都交給孩子去自主體會。想象他們會呼喚什么?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進行朗讀體會。三是課文最后的那個省略號同樣值得研究,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這里讓孩子們,根據課文內容繼續(xù)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只幸福鳥,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心情會怎樣?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話,再寫下來。學生較好地展開想象,有的續(xù)寫了找到風箏,寫出了驚喜之情;有的續(xù)寫沒有找到風箏,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從想到說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鋪墊,同時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實現了雙贏。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后仔細想了想,深感自己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并不是一次課堂就能夠提升起來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今后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朗讀訓練。
2.注重評價語的運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時,我的課堂評價語顯得比較單調匱乏,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今后要多學習一些評價語,運用于課堂,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機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當課堂上出現問題時,老師隨機應變的能力還不夠。4.教學中“問題”意識還需加強,提高提問藝術。
總之,這次磨課學習給我?guī)砗艽蟮氖斋@,今后我會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實現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身。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在口語交際《我的想法》的課堂上,我提出:“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對這件事你怎樣看?”只看見教室里稀稀拉拉地舉起了幾雙小手,抽他們起來,回答幾乎是一樣,“我覺得他做得很好。”“我覺得他做的對。”“我覺得他做得好!比缓笤僖矝]有其它的語言進行表述。當我問:“如果班里改選干部,你會不會選自己?”舉起的是同樣的幾雙小手,回答也幾乎一樣。仍然是說我認為我會,我要當勞動委員……只有一個同學說要當學習委員。接下來就是冷場,冷場……
教學反思:
一堂課下來,學生發(fā)言面不夠,發(fā)言的質量不高,語言表述也不夠清楚明白。我認為原因有:學生長期生活在農村,接觸外面的世界較少,導致視野不開闊,想象力不夠豐富,思維也不夠活躍。另外,加上學生膽子小,不太敢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一堂課下來,教學效果不太好。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常到外面去走一走,瞧一瞧,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用激勵的方式獎勵愛發(fā)言的同學,同時帶動其他同學,讓學生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就敢于怎樣說,再逐步過渡到怎么說就怎么寫。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我不得不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自己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如在教學《花鐘》時,由于我原來備課時側重于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著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本學期再教時,我要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從教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fā)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32篇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通過這次省骨干教師培訓后,我最近總在不斷的反思。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我要根據吳忠豪教授講的那樣,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結合徐鵠專家所講的<<在生活中作文>>的策略,努力實現作文教學生活化,同時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瓶頸,開創(chuàng)教學的新天地。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自上三年級的課以來,本課是用時較多的一課,但是效果并不明顯,且問題多多:如把“跨、舉”等字寫錯,爪的讀音弄不清楚,查字典的知識出現的問題尤多,寫不對大寫字母,音節(jié)寫不完整,部首弄不對,再查計劃數不對,釋義搞不清、選不對,用關聯(lián)詞造句不恰當,對比喻句判斷不對,開心表達不會仿寫,還有的忘做、漏做題目,可以說問題一大堆。
先從課堂找原因,學生聽課不認真,不用心,是我專注于講課,而忽視了學生聽課學習的效果,有的心不在焉,有的聽課不專心,學生被動的聽,而不是帶著問題主動的學,課堂是“要我學的.”狀態(tài),而不是“我要學的”狀態(tài),因此我要改,把讀思說的課堂留給學生,讓給學生,刻意的留給學生,自己做一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者,而不是說者頭頭是道,而聽著被動地聽,聽不聽我也不知,會不會也不清楚,效果如何我更不知了。就從第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開始。
再者,關注學生學的效果,學中的問題,更主要的提出問題讓學生試著解答,出現了問題讓學生討論后判斷對錯,指出其中錯誤的原因,讓學生知道錯誤的原因,讓學生嘗到學習知識的甘苦,求知的快樂。對于一些不適宜討論的錯誤要明確告訴學生正確答案,以免浪費時間,讓學生無所適從,為討論而討論,應該讓討論有價值,有意義。
對書寫中出現的問題,一要要求嚴格,二要在之前注意引導示范,保證書寫的時間,畢竟學生學寫鋼筆字的時間淺,應該實事求是地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輕松、舒適的寫字環(huán)境。
最不應該忽視的是學生的讀,可以說沒有讀就沒有課文的全面學,無論課前的讀,還是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讀,都必不可少。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課是《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描寫了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在課堂上,學生讀了課文后,我問:“課文中描寫的民族小學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我希望學生能講到類似這樣的答案:“我覺得這所學校很美麗!薄拔矣X得這所學校里的同學很快樂!薄F實和愿望總是有距離的,這種距離可不一定會產生美感哦。
一個女孩子站起來說:“我感覺那所學校有點古老。”她說得雖然有點偏,但還不算糟。接下來,一個男孩子站起來回答:“我覺得那個學校很差的。”我一愣,再請一個學生,他說的話讓我一驚:“老師,那個學校很窮!薄恍,這樣任由他們說下去,我會被他們牽著鼻子轉,越轉越遠,還能回到課文的意境中去嗎?
我略一思索,換了一種問法:“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你們一定能發(fā)現這所民族小學是很吸引人的.,看看這所民族小學好在哪兒呢?”──這下,學生們的思路沒有像脫韁的野馬了,他們說出了這樣的感受:“民族小學的學生的服裝很鮮艷!薄澳抢镉泻芏嗝利惖闹参,有絨球花和太陽花,還有鳳尾竹。”“那么多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學習,他們上課很專心!薄
不同的問法,不同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問題,教師需要認真思考。這關系到教學目標能否達成,關系到教學過程是否通暢,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課堂是可以預設的,同時,課堂也是生成的靈動的多變的。許多時候,老師做不到先知先覺,學生也不可能亦步亦趨,時時處于被掌控中。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問題,問得精問得巧,即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廣度,又有“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度。如果拋出問題后,學生打起了“擦邊球”,甚至是“出界球”,教師得隨機應變,靈活變通。因為在這時候,“以不變應萬變”之術是無效的。不妨換一種問法,想辦法引導學生進入有效學習狀態(tài),去感受去體驗課堂學習的充實與快樂。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重點:
學習他人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時間: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一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二、匯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3、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說說為什么師父夸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里?
。ǜ鶕涣,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里?)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的,兩小徒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chuàng)新。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fā)現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五、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一個這樣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把課文中的事像畫師那樣考考家人,看他們誰想得更妙。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珍珠泉》一課是略讀課文,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重點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雖然以前也講過閱讀方法,但此次給我印象深刻。因為在此之前,學習每一篇課文,讓學生讀完課文后,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看法來,學生們都是兩眼向天,不知提什么問題好,甚至說“沒什么問題,讀懂了全文”。其實,我心里很明白,所謂的沒什么問題,是因為他們不會提問題。這次,學習《珍珠泉》時,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這時我著急了。下課后,我反復查閱了有關閱讀教學的資料,得到了一個自認為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路的閱讀方法:
1.整體讀全文一次后,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即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2.遇到不懂的字詞,就采用多種形式去問,如查字典、請教同學、老師或父母。
3.質疑.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4.反復讀文,找出答案,從段入手,短中找句,句中找出關鍵字眼。
5.再次感情讀文,體會不同人物所表達的情感。
6.讀完后,看看自己想說些什么(拓展學生思維)。
沒想到,我這樣一講,同學們的思路頓開,結合課文《珍珠泉》,再讓學生讀文。很快,就有學生提出問題,如:“為什么叫珍珠泉?”馬上有同學找到了第三自然段,并把句子找出來了。又如,“珍珠泉周圍有什么景物?”很多同學搶著把句子找出來并很有感情地讀了出來:“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嵌著不大……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huán)。”并指出了關鍵詞語“石頭、黑里透綠的青苔、蕨草、花兒……”通過這一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時,只要我們老師指導的方法得當,學生的思路就能打開。我們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同時更要積極鉆研教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受收到較好的成效。俗話說得好:有怎樣的教師,就有怎樣的學生。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燕子》一課是本學期語文課教學的開篇課文,同學們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剛回到學習狀態(tài)中,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肯定存在著陌生感,還沒回過神來。為了順利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非常注重新課的導入:
1.讓學生從生活中了解燕子的特性引入。從平時觀察到的燕子的特點,了解燕子飛回北方的使命標志春天到來;
2.讓學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個非常美麗動人的故事導入;
4.從圖入手。
先把這些美的物、事賦予學生,讓他們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觸課文、學習課文,這時,同學們的心境就會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從他們朗讀時入情入境的`聲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不是單純地在學習文中的語言文字,他們是在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著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體現不出是在學習本學期的開篇課文,甚至效果比以往還好。
我認為這樣的設計并不光想到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學習,也是讓學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與文中的人、事、物進行的一種心靈上的碰撞,情感上產生共鳴,更好達到學習語文、提高他們的素養(yǎng)的目的。這也是我在把握生與師、生與文本對話的尺碼的體現。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23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7-15
小學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4-08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4-09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09
小學三年級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4-06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4-06
小學語文三年級《掌聲》教學反思04-09
小學語文《小露珠》教學反思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