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
第一單元 春之聲
第一課時
一、課 題: 渴望春天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并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嘗試,在表現(xiàn)中體驗和實現(xiàn)自信、交流、分享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xiàn)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弦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輕快、活潑;曲式結構單純、緊湊,給人簡練、舒服、完整的滿足感。伴奏織體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輕快、流暢,有效地起到了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學難點:
歌曲的藝術處理和創(chuàng)作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
欣賞門德爾松的《春之歌》,創(chuàng)設情景,幫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
(二)、新課導入
聽賞童聲合唱《渴望春天》 ,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音樂的意境。
(三)、學唱歌曲
1、聆聽《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能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以一流的音樂本身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演唱的熱情。
2、 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手指一位音樂大師畫像說:“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創(chuàng)作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關于他,同學們早就充滿了好奇,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是哪國人?寫過什么作品?為什么會成為音樂家???。學生發(fā)言,想知道更多的情況課后查閱資料。讓學生
主動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通過故事引起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3、師充滿激情的講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間上恐怕沒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樣,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時期飽受寵愛,莫扎特的一生經歷貧窮、疾病、妒忌、傾軋等種種坎坷,特別是到了后來和大主教發(fā)生沖突以致決裂?? 學生認真聽故事,再次跟錄音演唱歌曲。要求進一步結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體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風格,使學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緬懷一代音樂大師,并對他的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4、復聽歌曲,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作品的體裁 : 1男聲合唱 2童聲合唱 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 : 1熱烈激動 2明朗愉快 3低沉憂傷 c、歌曲的拍號 :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最后一題同桌互答師再總結。
5、師再放歌曲,讓學生跟著錄音小聲哼唱,并仔細觀察,找一找,議一議,談一談,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如“三連音”符號、“#”號等,讓學生理解節(jié)奏的變化和特點這些都是為表達歌曲的已經和情感服務的。
6、教師彈奏《渴望春天》,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學生仔細聆聽老師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讓學生感受詞與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的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邊聽邊用手劃一劃旋律線,或隨意律動,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并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一致、和諧,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做好鋪墊。
7、深入介紹莫扎特創(chuàng)作《渴望春天》時的情景:
師: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這時的莫扎特已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令人驚嘆的是這首歌曲中沒有絲毫傷感和絕望,整個旋律清新歡快,充滿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學生在輕輕的歌曲旋律中聽著小故事,填出與括號中相類似的內容,進一步體會歌曲的內涵, 引起學生對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鋪墊。
8、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后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 學生邊聽歌曲,邊思考:歌曲分幾句,有沒有重復句?請生邊聽邊用手指出重復句的出現(xiàn),并在師的幫助下寫出結構圖式:a+a1+b+a2 以聽為主來分析歌曲,鍛煉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使學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結構后,能模仿創(chuàng)作。
9、在教師鋼琴的伴奏下,學生進一步練唱歌曲。
10、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練習擊拍三連音節(jié)奏,讓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用鋼琴伴奏,將學生分成兩組,比一比那組演唱的聲音洪亮、情緒飽滿、音高和節(jié)奏準確。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2
非洲的音樂給我非常強烈的感受,仿佛可以把人帶到密密麻麻的原始叢林,讓人可以暫時忘卻周圍煩躁投入到快樂和諧的音樂當中。我十分樂意和學生分享這樣的音樂于是選擇了這一課。
本課以欣賞非洲民間音樂片段為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感受非洲音樂風格特征,在簡單的模仿和練習中感受到樂趣,并且能夠喜歡非洲的音樂。雖然從課上學生的反映來看,他們很投入的感受、參與并樂在其中,但是從整堂課的設計和細節(jié)落實上還存在許多不足。
內容安排欠妥。首先總的內容過多。如果所有內容都要落到實處,至少要上兩課時,所以每個環(huán)節(jié)似乎都有些匆忙,不夠盡興。樂器、歌唱、活動,這些方面若要面面俱到就還需要在選材上精減,緊緊圍繞教學目的,讓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效果最大化。其次,雖然在課堂最后總結了非洲音樂的特點其中提到“與舞蹈的緊密結合”,而課堂上恰恰忽略了這點。如果添加進去,那么不僅內容豐富了,而且整個課堂就活了,可以想象孩子們隨著熱情的非洲音樂舞動起來的樣子。
參與欠缺。在“跨節(jié)奏”練習的環(huán)節(jié)非常成功,學生迅速并且較完美的完成了四聲部的跨節(jié)奏練習,引起課堂一個小的高潮,也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現(xiàn)的欲望。但是我沒有乘勝追擊,之后課堂的內容除了聆聽、交流以外就沒有再引導他們在參與活動中體驗,一方面是受教具的限制,如在認識馬林巴的時候,若能讓學生嘗試演奏馬林巴,那對這個樂器的了解學生會深入許多。在欣賞《阿伊亞》時,應該放慢進度,有目的組織帶領學生來模仿演唱,甚至可以來學習非洲人,表演“一領眾和”。即使學生的.表現(xiàn)不那么完美,他們的收獲也會是加倍的。
語言欠凝練。很多小環(huán)節(jié)的連接,我都沒有仔細斟酌過用詞,導致上的過于隨意。如果把語言設計好了,有目的的提每個問題。那么整課不僅顯的緊湊,更方便學生緊緊隨著老師的思路走近非洲、感受非洲。這樣,本課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3
《雷鳴電閃波爾卡》是七年級的一堂音樂欣賞課。小約翰·施特勞斯在本曲中特意加入了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奏法”,再加上鈸的襯托,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中的疾風、雷雨和閃電的音響。這首樂曲的打擊樂部分具有非常多的可挖掘內容,如果光靠聽覺而不加以想象,就無法體會到音樂中的電閃雷鳴以及人們載歌載舞的情景。教學這堂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渲染音樂氣氛和情緒上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在想象中創(chuàng)造音樂形象。
這種類型的課,如何引導學生進入音樂感受音樂元素,在想象中體驗音樂情景,再造音樂形象,一直令我困惑,所以我在三個不同的班級對同一課題嘗試了三種不同的教法:
教法一:我先仔細地講解什么是切分節(jié)奏、怎么掌握;再引入該歌曲(不介紹名稱與內容等信息),以解決“切分節(jié)奏”為目的先學習該樂曲主旋律部分,等學生都會唱之后,讓學生聽辨定音鼓震音,學生就輕而易舉地在主旋律中找出打擊樂的聲音;然后向學生提出“這個鼓聲像什么聲音呢?”但學生這時大都不知所云,還沒有從枯燥的樂理中走出來,最后我只好勉強出場親自“想象”給他們聽了。
教法二:我先由“雷鳴電閃”導入,提問學生平時聽到的“雷鳴電閃”是怎么樣的?學生回答出很多答案;我隨后引到樂曲中的定音鼓震音,引導學生想象定音鼓表現(xiàn)的自然情景和人的活動場景,學生將原來心目中的雷鳴電閃形象和音樂中用樂器演奏的形象對應了起來,在充分的想象中感受到音樂的表現(xiàn)力;然后學習唱主旋律,講解切分節(jié)奏。最后和學生討論總結:只要我們善于想象,生活中的很多聲音都能在音樂中表現(xiàn)。
教法三:開始我索性什么都不教,直接讓學生聽樂曲,告訴學生:“下面將播放的樂曲,老師先不介紹,請邊聽邊想象,等欣賞完后,由你們來告訴我作曲者想表現(xiàn)怎樣的情景?”
聽完后學生紛紛回答:“好像是發(fā)生在古堡里的一場戰(zhàn)爭”,“有人在狂歡跳舞”,“是在吵架”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4
本課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背唱《銀杯》,感受體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在教學設計中,首先展示舞蹈,讓學生聆聽音樂,直接從聽覺、視覺上感受體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再運用談話的方式,歡迎孩子們來到鄂爾多斯大草原,感受蒙古草原的`氣息,在課堂中運用旅游口號“我快樂,我歌唱,音樂之旅我最棒”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旅游景點的方式進行逐步教學;再講解歌曲演唱背景、環(huán)境,談談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通過欣賞不同版本的《銀杯》小組討論哪種處理方式最好聽,最符合歌曲所表達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學生音樂表現(xiàn)能力。
《銀杯》是一首風俗性宴歌,它有其特定的產生環(huán)境,因此,只有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才能更深層次的感受這首歌曲獨特的風格特征。于是讓學生觀看相關蒙古包主人款待客人的視頻,讓學生通過再現(xiàn)場景,增強音樂感受,提高學習興趣。
通過旅游團旅游的形式進行學習,觀光旅游了美麗遼闊的大草原,課堂中馬蹄聲聲,酒歌嘹亮,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們能夠集中學習音樂知識及歌曲,課后孩子們說“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音樂是不分國界的,我們民族的音樂,也走上了世界,看到酒歌走進世界頂尖級音樂大廳,心中無比的自豪與激動”。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5
根據學校安排,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和藝術特長生鍵盤專業(yè)的教學任務。反思一學期來的工作有驚喜、有收獲,亦有不足。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校領導歷來重視學校藝術教育的開展,為更好的開展藝術教育,七年級音樂每周開設了兩個課時。暑假剛開學我就對剛升入七年級的新生做了一次摸底調查,調查顯示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小學沒上過音樂課,小學開設音樂課的學校學習內容一般也就是學唱幾首歌曲,對學生也沒有做過任何期末等音樂測試,所以導致升入七年級的這群學生音樂基礎基本為零。根據這種狀況我采取了三個階段的教學內容,一,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補上小學的內容,主要學習簡譜常識與簡譜試唱的練習。初中音樂課教學不是專業(yè)的音樂教育,而是吸引學生通過參與音樂實踐來掌握音樂知識,提高音樂技能和審美能力。我把這些枯燥的知識分成了一些有趣的訓練,比如在節(jié)奏的訓練中首先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節(jié)奏并記錄下來,然后提煉出常用的節(jié)奏型并加以重點訓練,在活動中我特別注重學生聽和記的'實踐學習,通過訓練學生們對多聲部的節(jié)奏訓練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有些班級還利用多聲部的節(jié)奏練習主動改編成了簡單的節(jié)奏樂器合奏。效果很好。二,利用三分之一的課時學習音樂教材,本學期學習了教材中的規(guī)定演唱曲目,把教材中的欣賞課作為了重點進行了學習,還進行了配樂詩朗誦等音樂活動。我把教材是當作了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把教材內容根據實際情況做了必要的調整和刪減。三,是利用最后三分之一的課時為了配合學校每年一次的新年音樂會排練曲目,進行復習和音樂測試。本年的音樂測試分為四項內容,一是本學期的音樂知識測試(占25分)二是音樂表演的測試(占25分)本項測試重點訓練學生們敢于在眾人面前自信有表情的表演。三是本學期的個人音樂學習總結(占25分)最后是在本學期音樂學習的參與情況(占25分)。本年度大部分同學都取得了較高分數(shù)都很高興,對音樂課的學習更增強了信心。
我校是全縣唯一一個把學生藝術特長教育納入課表的學校。本學期我教授鍵盤課,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改革我確定了小組課與個人課相結合,老生帶新生的學習模式。經過實踐成功的解決了學生層次不一教師缺乏的狀況,做到了因材施教教學效果大大增強。
經過一學期來的教育實踐我的教學水平又有了提高,本學期還有幸參加了為期20幾天的省級骨干音樂教師培訓使我開闊了眼界,學校的藝術教育事跡還被多家新聞單位報道,藝術節(jié)選送的節(jié)目頻頻獲獎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課堂管理水平急需提高,教學理念需要調整等。相比其他學科音樂課難搞,農村的音樂教育更困難重重,但作為一名負責人有事業(yè)心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我會迎難而上,不斷超越自己為農村的音樂教育拓荒。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6
本學期將要開始的時候,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更了解我自己教的三個班的學生呢?想來也是慚愧,教七年級一、二、三這三個班已經一個學期了,但每周每班僅有一次課,我對他們每個人的印象并不深刻,對他們的認識基本上也就停留在只能叫出名字的程度。有句老話叫“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雖然課堂并不是戰(zhàn)場,但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卻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的基礎。為此,我想到了一個方法:利用課前的五分鐘,讓學生們分組進行“音樂知識小演講”活動。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并與音樂祥光的話題,自行分配任務,比如王同學負責查找資料,張同學負責制作,李同學負責上臺演講等等。在這樣小小的課前活動中,我能夠有機會觀察每個學生的性格,了解他們擅長或不擅長做的事情,喜歡或不太喜歡的學習內容。
幾節(jié)課下來,我有了意外的收獲。比如七三班的第一組學生,自行選出了小組長,并進行了明確的組內分工,查資料的、準備演講稿件的、做的、演講的各司其職,最終達到了比較不錯的效果。不僅如此,他們小組的小伙伴在臺上演講時,其他組員都自發(fā)搬著小板凳坐在講臺前為他捧場、默默打氣。我在他們的表現(xiàn)中看到了同學之間的情誼、小伙伴之間的支持和協(xié)作。他們給七三班的全體同學開了一個好頭,隨后的幾組學生也表現(xiàn)得非常棒。當然,也有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有個小組的學生在一上課時默不作聲,待我詢問他們?yōu)槭裁礇]有上來演講時,一個孩子叫著別的`孩子的名字說到:“你查找的資料呢?還有你,你制作的呢?”頓時全班安靜了下來,我能感受到被點名孩子的尷尬和窘迫。其實這樣的狀況我早已預測過,分組時沒有按照孩子們的座位分,而是按照班級點名冊分,這樣一來,同組的學生可能私下里互相并不熟悉,這就十分考驗學生的小組協(xié)作能力。我并沒有責怪這一個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而是告訴他們,當我們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不是要互相推卸責任,而是要先進行自我反思,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導致這樣的局面呢?當每個人都能擔起自己的一部分責任時,一個小組的成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經過耐心的引導,我相信這一組的學生在下節(jié)課一定能夠有所進步,完成課前小演講。
組織這樣的課前活動,我的出發(fā)點是更加了解我的學生,沒想到進行了一個月,我卻意外的收獲到了許多。他們學會了團結合作,學會了自己探索,告別了膽怯,學會了承擔責任……這一切都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甚至感動,也讓我意識到,我們當教師的,只要多用一點點心思,就會有滿滿的收獲。如果我們用更多的精力,想更多的點子呢?我想,我們和孩子們的收獲可能會超出大家的想象。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7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顯示:現(xiàn)在的學生熱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shù)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復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里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憑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里,這種情況不在少數(shù),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fā)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shù)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fā)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yōu)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里(課的后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念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里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里,并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fā)、情感抒發(fā)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于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學生當作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里,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站在講臺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xiàn)什么”。他們只想課堂40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袄蠋煹募苍拰Φ摹、“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tài)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里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盡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余,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后,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么聯(lián)系、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么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教師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tài)。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
一邊是歌廳、音樂會、mtv盡情享受;而另一邊還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認譜再唱歌,剩余時間聽錄音。
如此強烈的對比、反差,再加上管理水平與意識,家長們的“務實”,社會對音樂教育的偏見,還有新聞媒體的導向,足以能把我們的課堂音樂教學擠進可有可無、被人遺忘的角落。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8
這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歌曲,要演唱好這首歌,除了要掌握并很好的運用演唱技巧外,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才是演唱好這首歌的關鍵。
在演唱中總體要求演唱者要用圓潤醇厚的音色和飽滿真實的情感去演唱。不同的情感產生不同的聲音色彩。
在呈式段中,歌者是在描繪他所熱愛的那片故土,如傾訴般的,深情柔美,感情真摯,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情感在前4個樂句的`不斷積累和層層推進之后,由“啊……”引入的歌曲高潮,是情感積累的宣泄,情緒上應該激動~點,而兩句“啊”是有強烈對比的。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緒積累,第一句的“啊”是在強音上唱出的,這是情感爆發(fā)最直接的表現(xiàn)。
需要注意的是,強音也不是要聲嘶力竭的高喊,在情感表達上應該是飽含內斂的高呼,也就是說要理智的投情。
俗話說:深情并不一定是激烈的。緊接著第二句“啊”則應用弱聲來呼應,通過力度的對比來表現(xiàn)作曲家細膩的情感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概而言之,無論怎樣唱,都要在歌曲規(guī)定的情境中,以歌曲為依據來進行藝術表現(xiàn),仔細分析理解歌譜,把握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通過正確的演唱技能去挖掘和表現(xiàn)歌曲的思想感情,在伴奏的提示和鋪墊下調動豐富的內心思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把歌曲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傳遞給觀眾,喚起觀眾的共鳴,表現(xiàn)出完整的音樂形象,增加其藝術表現(xiàn),實現(xiàn)歌唱品格的升華和藝術上的再創(chuàng)造。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9
回顧品味是一種收獲,在反思中進步,講課也是這樣。
當初,在設計這堂課時,確實煞費了一番苦心。自己感覺其中有幾處“別有用心”:
1、《命運》交響曲導入,拉近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距離,給學生營造一種感悟的氛圍;《命運》交響曲結尾,再次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命運》交響曲是學生們耳熟能詳?shù)囊魳,通過熟悉的音樂拉近不同時代,不同國籍的人的距離,給學生們一種親切感。另外,此交響曲,有一種扣人心門的感染力,隨著強勁的音樂,讓學生感慨地進入學習的氛圍,更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2、目標從繁到簡,學生思路清晰。
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導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鐘,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最終的面面不到,所以簡潔、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使學生從看似點滴中收獲頗豐。所以,在本課時的設計上我只設定了一個主要目標:全面認識貝多芬。從而促使需要提煉學習的寫作方法盡顯其中。
。、還課堂于學生,使他們樂在其中。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課中容易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在本課時的授課中,我注意避免老師的侃侃而談,增加學生自己感悟的機會。給學生明確的'思路:認識貝多芬的偉大與平凡,讓他們與課文親密接觸,自感自悟,踴躍交流,在交流中對人物總結升華,全面認識,這樣人物的描寫方法也就躍然紙上。教師無須多言,學生感悟更深。
。、分層作業(yè),對癥下藥。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層次,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yè)。這樣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尋找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上課是一種藝術,而我只是一個初學者,需要雕琢的地方還很多,但我會用心,我會用踏實與自信,虛心與好學唱響心中美麗的歌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0
[導讀]這節(jié)課使我們受益匪淺,即音樂欣賞課不能只局限于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何況音樂作品的典型性和多義性,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學生對賞析的結果完成可以有多元化的理解。學生好奇心強,他們的思維往往領先于教師,并具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
《樂海泛舟》是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新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4冊)教材。在認真研究完教材后,我們科組老師在備課時意識到,在課堂上不能讓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到唱和欣賞音樂的活動中去體會音樂。因此在上課前我們認真鉆研并整合教材,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在授課內容的選擇、課堂活動的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都要適應教學對象活潑好動的特點,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師生互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使課程能夠步步推進,讓每節(jié)課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新的亮點。
本課的教學任務是學習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著名的代表作《搖籃曲》,在我的思想中這首曲子是那樣的親切溫柔、優(yōu)美動人,尤其是旋律中所蘊涵的深切濃厚的母愛主題,更能深深打動聽者的心。
《搖籃曲》是音樂作品的一種音樂體裁。音樂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他們投入地欣賞、專注地思考、動情地回答,令人非常感動。因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是通過情感導入、體驗音樂、參與音樂、情感升華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來欣賞中外不同的《搖籃曲》,體會這一體裁的美好意境和情緒,感受到普天下最平凡、最偉大無私的母愛,并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把握樂曲的情感,再通過學生自己比較和分析,概括總結出《搖籃曲》的特點。而這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選擇的新的教學模式,也正體現(xiàn)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中我力求對學生表現(xiàn)出了應有的熱情和寬容,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母愛關系,在環(huán)境中進行多向的師生、生生的互動與表演《搖籃曲》。
《鱒魚—鋼琴五重奏》這節(jié)課使我們受益匪淺,即音樂欣賞課不能只局限于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何況音樂作品的'典型性和多義性,以及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學生對賞析的結果完成可以有多元化的理解。學生好奇心強,他們的思維往往領先于教師,并具有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在樂海中自由暢游。對于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哪怕只是一點點創(chuàng)造意識,我們都應該加以鼓勵和保護。
樂曲音樂的理解中,我們就以訓練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感性體驗為主要目標,引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回答問題。在這首欣賞樂曲中我也同時注重音樂的德育功能,通過對音樂的分析和故事情節(jié)的深入,本課的情感目標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引領下浮出水面。所以,如果我們教師能夠扮演好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的合作者這幾個角色,那么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獲得更獨特的感悟,對學生的反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學生能夠大膽的享受在音樂之中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并不會一成不變,在課堂的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首先,課前教學準備做的不夠到位,其次,音樂教學經驗不夠,在課前的交流部分和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做的不夠,沒有和學生形成默契,教學組織語言設計粗糙,教學組織時有點力不從心的。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1
這一課的教學達到以下目的:訓練朗讀;梳理內容;分析人物;當堂訓練。
早讀的時候讓學生分組齊讀課文,以達到既訓練朗讀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的雙重目的。
上課時先讓同學們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34班梳理得比較順利,有兩種分法,一種是:
1~5段,女傭接待客人。
6~9段,描寫貝多芬的外貌。
10~27段,記敘客人和貝多芬的交談。
一種是將10~27分為3個部分。
35班的`分歧較大,討論的時間比較長。
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同學們用句式“我從()讀出了一個()的貝多芬”說話。
第三環(huán)節(jié)讓同學們完成同步訓練。
整體看來,同學們對人物性格的分析比較到位。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2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更是審美的藝術。對音樂作品中音樂形象的感知、把握和綜合審美感受,可以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既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又為學生今后持續(xù)性學習動力。
《采茶舞曲》這首歌曲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整首曲子旋律清新優(yōu)美,節(jié)奏活潑明快,結構方整對稱,具有鮮明的舞曲風格和特點。我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讓每一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在組織教學中,我選擇了以歌曲《春雨》作為引入。在歌曲處理中,我安排進行節(jié)奏游戲,通過游戲不但可提高學生節(jié)奏創(chuàng)作和打擊樂器演奏能力,還可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在欣賞教學中,在話題引入春天后,再用去春天的茶園采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教育目的。在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同時欣賞歌曲,既有情景交融的感覺,又能激發(fā)學生欣賞的興趣。
《采茶舞曲》是一節(jié)音樂欣賞課,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感受、理解、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陶冶和宣泄思想感情。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學習能力和主體地位,在學習中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發(fā)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達到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自主學習的境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和遺憾,例如在節(jié)奏游戲中,有一些學生的創(chuàng)作顯得比較簡單,體現(xiàn)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多進行教師示范,同時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拓展教學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較狹窄,今后可帶領學生做一些資料收集的操作,讓學生熟悉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還需不斷改革教學教法,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課從課的導入部分,讓學生用聽音樂的方法來聽懂故事的情節(jié),給他們故事框架,但讓學生通過欣賞歌曲來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請他們來講講故事,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課堂由一個完整的故事構成,也設立了幾個關于歌曲的問題,學生們聽的也很仔細,從音樂中了解了小鱒魚的遭遇,從一開始快樂的在水里游趟,到后來被魚夫捕捉的遭遇,也知道魚夫用怎樣的方法把鱒魚騙上了鉤,分版塊教學時各層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由簡入深,符合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發(fā)展過程,學生們接受也比較快。在對歌曲音樂的理解中,我就以訓練學生對音樂形象的感性體驗為主要目標,通過對音樂節(jié)奏、和形象的欣賞,引導學生用旋律線條邊聽音樂邊劃旋律線,讓他們將音樂直觀化,立體化。
在這首欣賞樂曲中我也同時注重音樂的德育功能。通過音樂的表演和故事情節(jié)的深入,本課的情感目標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引領下浮出水面。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音樂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并不會一成不變,動態(tài)生成是課堂實踐的主要特征。在課堂的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就是課前教學準備做的不夠到位。對于鱒魚具體長的什么樣子,沒有做很好的了解,上課有學生問這問題時,我就籠統(tǒng)的講解了一下,使學生很模糊的對鱒魚有了個大概了解。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4
為什么我的課堂總是拖沓?為什么我總完不成本節(jié)的教學任務?為什么我把握不住學生的思路和課堂時間?
這是教學效率問題。用挖得深,落實得細來找理由,絕對不可以。數(shù)量畢竟決定質量。
反思本節(jié)教學,深感幾點可以完善:
1、想一想本文先后寫了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哪幾個情節(jié)?哪個是重點寫的?
緊接著要提示學生:我們理課文思路學過哪些方法?那在本文也是否管用呢?
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學會抓總起句找思路,會更容易更準確了。
2、感情朗讀肖像描寫的句子,說說貝多芬給你總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兩個詞概括。
此問不妨改為:用文中的一兩個詞概括;蛘咛崆耙痪洌贺惗喾,一個名人,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鮮花、榮譽、掌聲;一個音樂家,并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么浪漫,而是
這樣學生就可以短時到位。
3、學生抓詞語理解肖像描寫的句子含義時,老師挑重點(按學生思路)一兩個詞引導理解到位即可,其它的可以改為:你從納鞋底反也看出他的痛苦了?也看出他的不屈服了?(暗示學生歸類進行)
這樣避免啰嗦、繁瑣。
4、分析完肖像描寫句子后,要歸納總結:肖像描寫可以從身高、兩肩、衣服、手、臉、頭發(fā)、眼睛、鼻子、夏頦等描寫。并歸納寫作順序。
5、總結學法時,別太刻意。首先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談感受,談讀出了什么。然后老師說:“看,這位同學會抓關鍵詞理解句子含義!”“看,這位同學能聯(lián)系上下文------”一旦刻意套學法,學生就亦步亦趨了。
6、感情朗讀指導很重要,要穿插在學生理解句子含義之中。
7、練習理解句子含義時,一定要給夠時間,讓學生落實到筆上。在書上畫出關鍵詞,寫上“理解”。這才是真的到位了。
總之,不要認為學生說得不好,就老師搶說。越搶越亂越糟。老師要穩(wěn)住氣,一個學生說的不行,就再找一個。在比較中讓學生找差距;一經發(fā)現(xiàn)學生上點路了,就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上路。相信學生才行。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5
我講《游擊隊歌》一課時,上課之后,我在黑板上板書課題,只寫了“游擊隊”三個字,有幾個學生舉手說:“老師,你將課題上的‘歌’字落掉了!蔽艺f:“我就是想寫‘游擊隊’這三個字,這是一個詞!苯又,我很神秘地說:“你們在故事書里,在電視劇里,看到過什么樣的人是游擊隊嗎?”話音剛落便有的學生舉手說:“老師,有一本書叫《草上飛》,那里有游擊隊!庇械膶W生說:“李向陽領的那伙人是游擊隊。”還有的學生說:“在鐵道兩邊活動,專截打敵人的火車,這是鐵道游擊隊!苯又,我又提出三個問題:(1)游擊隊的穿著打扮什么樣?(2)他們都住在哪兒?(3)游擊隊是干什么的?讓學生回答,以便對游擊隊有更深一點的認識。由于所提問題不脫離學生的知識實際,所以發(fā)言很熱烈。有的學生說:“游擊隊和老百姓一樣穿著土布衣服,戴著狗皮帽子,背著干糧帶,挎著大蓋槍。”有的學生說:“游擊隊哪兒都住,有時住在山上、樹林里,有時住在村子里,他們沒有固定地方,游動作戰(zhàn)。他們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對他們也好!边有的學生說:“游擊隊是保護老百姓的。”“游擊隊是打鬼子的。”我肯定了學生的理解,“游擊隊”這個詞就講完了。接著,我又在“游擊隊”三個字的后面加上一個“歌”字,我告訴學生:“這回,課題寫完了,但這又是一個詞。你們知道,誰唱的歌叫‘游擊隊歌’嗎?”有的學生說:“游擊隊員們唱的歌叫游擊隊歌!苯又,有學生補充說:“不光游擊隊員們唱,游擊隊長也唱!蔽医訉W生的話茬風趣地說:“對了,有時,游擊隊長還教游擊隊員唱呢。”到此,課題就講完了。講完課題,我便及時地引導學生由題入篇地理解課文內容。我提示說:“在這首歌里,游擊隊長和游擊隊員們都唱些什么呢?你們想知道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知道!”我說:“那好,大家讀讀歌詞,然后要說一說,歌詞里都說了些什么?”學生初讀課文,必然有初步的理解,初步的`印象。讓學生把自己初讀課文之后的理解、印象講出來,同樣是一種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講完歌詞里都唱了些什么之后,我讓學生講歌詞中的第一句話:“我們都是……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學生在講“我們都是飛行軍”一句時,當有的學生說:“飛行軍,就是游擊隊員們坐著飛機從這兒飛到那兒!焙芏鄬W生都笑了,有的學生馬上站起來訂正說;“老師,他講錯了,那時候,游擊隊沒有飛機,怎么能坐飛機呢?”我此時該講了:“對,那時,游擊隊沒有飛機,行軍就*兩條腿,但行軍速度快,真是神出鬼沒呀!”教師不把話說盡,還得留給學生去講,我于是又說:“你們誰能舉個例子,說說游擊隊來得那樣快,走得那樣神速。”學生說:“游擊隊到了李莊,有個漢*去告訴鬼子的小隊長,鬼子的小隊長騎著馬,帶著兩隊鬼子兵就奔李莊來了。他們到了李莊一看,游擊隊無影無蹤了!蔽屹澰S這個學生講得好,又說:“對了,我們的游擊隊像飛一樣,飛到了他們該去的地方,去打擊敵人!
課堂上,教師如果真正能把自己所教的學生,視為教與學活動的主人,面向多數(shù)地給學生以發(fā)言權,學生不僅每節(jié)課都受到了訓練,而且能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分析:導講,即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點撥之下,學生對所學課文進行解詞、釋句、講段。或由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回答。這樣,既能達到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的目的,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則從學生的回答中及時地了解到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以便恰當?shù)刂笇W生進一步讀懂課文。引導學生口述對課文的理解,決不意味著該教師講的教師也不講了,而是為了使教師的講解,更具有針對性和啟發(fā)性。實踐使我感到:導講得法,極容易調動學生學習語文課的積極性。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08-29
音樂教學反思01-18
音樂教學反思11-14
音樂的教學反思02-05
七年級音樂教學反思15篇03-22
音樂教學個人反思03-16
音樂教學課后反思03-17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03-23
《牧童》音樂教學反思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