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畫》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教學反思1
《認識抽象畫》是一節(jié)欣賞.評述課,五年級的學生大多沒有接觸過抽象畫,在一些學生看來,抽象畫就是胡亂畫的,是一種不美觀的事物,其實這種觀點很片面,是不正確的理解。
學生不喜歡也不懂抽象畫是有原因的。第一,思維定勢,長期接觸非抽象繪畫作品,久而久之思維固化。第二,審美單一,學生普遍認為寫實繪畫最美,不太了解審美是多元的、豐富的。第三,教師引導不足。教學中老師往往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很重視,對抽象畫這類學生不太有興趣的內容則避而不談,甚至有老師自己也不懂抽象畫,把意象的繪畫說成抽象的。第四,家長排斥。如果看到孩子畫了一幅“抽象畫”,很多家長則嗤之以鼻,嚴重打擊孩子對抽象畫的接納。第五,重視不夠;究床坏接嘘P方面重視發(fā)展抽象畫的舉動,各種繪畫比賽展覽也很難看到抽象畫的影子。
在本課學習中,我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把欣賞評述的教學模式講成了造型表現(xiàn)課程,而且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太少,沒有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只是自己在單一的灌輸抽象畫的'教學思想,應該以學生的思想為主,教師應起到引導作用,給學生更多的發(fā)揮和想象空間。其次,重難點的把握也沒有精準,稍微有一些偏離教學主題。上課的語言有一些零碎,容易讓學生不知所然,不能很形象生動的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所以,我總結出了在本節(jié)課中需要改正的一些教學方案,現(xiàn)實生活中,抽象畫雖然少見,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如何讓我們的同學接受抽象畫是美術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平時教學中可以積累學生容易混淆成抽象畫的作品,再展開對抽象畫的學習了解。
《畫》教學反思2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一篇略讀課文,介紹了被譽為我國宋代小百科全書的《清明上河圖》這一古畫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及歷史價值。教學中,我本著略讀課文的教學原則,讓大家根據(jù)課題質疑,學生提的.問題還真不少,比如“這是一幅什么畫?”、“這幅畫的作者是誰?”“這幅畫都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說它名揚中外?”讀第2自然段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選擇感興趣的人物多讀讀,并從畫面上找出來,邊讀邊對照;再讓學生理解該處省略號的用法,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說一說。讀第3自然段,重點理解畫中人物的“形態(tài)各異”。讀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看畫面,編情景故事,體會畫的“傳神”。引領學生欣賞并了解了古畫的內容,最后,我向學生展示了一些有關《清明上河圖》的工藝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回顧整個課堂教學,它讓學生對《清明上河圖》這幅古畫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我在想,這么一幅氣勢宏大的古畫,作者如何將它寫下來呢?還應適當指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并感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畫》教學反思3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中,我本著略讀課文的教學“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的原則設計以下兩大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了解古畫內容。
首先,我圍繞古畫提了幾個小問題,讓學生回答,再讓學生找找這幾個問題都在課文的哪一段,學生很快便找到了,從而輕松而自然地學習了第一段。
其次,我以“古畫到底畫了些什么呢?”這一個大問題指導學生學習課文二、三、四節(jié)。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了解古畫內容,在指導朗讀的同時進行適當?shù)耐卣,如,二、三段讓學生分角色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讀完書上的內容后,我繼續(xù)指名引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這時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拓展讀,學生興趣濃厚,想象豐富。在學習第四段時,我抓住“最有意思”這個詞讓學生四人小組學習,或表演,或朗讀來表現(xiàn)最有意思,效果較好。
二、了解古畫的價值。
欣賞并了解了古畫的內容后,我讓學生再看了一遍古畫并讓他們思考:為什么它會成為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想得很細,回答得很好。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了這幅畫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而名揚中外。
《畫》教學反思4
這一課時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在教學前我對這點就很熟悉,代了十一年的數(shù)學深知這一課的難度,一般一節(jié)課時完不成的,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就注意了這一點。結果正如我所料,做練習時真的就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畫垂線》這一內容不僅僅是讓學生會畫垂線,理解垂線的特性,還引導學生會判斷、檢驗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體會垂線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學以致用的習慣。
在 教學垂直這部分概念時,我結合具體的生活場景,從學生熟悉的窗框、地磚入手,引入學習內容,自然地使學生在比較中初步感知垂直這種特殊的相交,感知生活中 的垂直現(xiàn)象后,及時地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接著通過三角尺鞏固了對垂直的認識,并讓學生在一組判斷題中總結了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的關鍵是 什么,這樣是知識得到升華。最后讓學生舉生活中垂直的例子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表象,鞏固了對垂直的認識。 在教學畫垂線的過程中,先讓學生用身邊的`材料(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紙等)想辦法自己創(chuàng)作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充分給學生機會展示各類方法。讓學生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反復體驗,逐步獲得對垂直的清晰認識,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激活了他們的思維。
學生理論知識很好,在實際操作中有問題了,三角尺的放法不知所措,直線外一點的位置不同,三角尺的使用有了難度,看了還是在新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決定再用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鞏固斌加強知識的運用;仡櫛竟(jié)課,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1.當學生畫完垂線以后對學生的檢查有些欠缺,我采用同桌互相檢驗的方法,看其作的直線是否與已知直線成90°角,但是學生還是缺乏科學的態(tài)度,有的角度不是剛好90°,而是有偏差,但是匯報是就說同桌畫對了,因此課上缺乏更細致的反饋。2.學生畫平行線時,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沒能按照一把直尺和一把三角尺作平行線的方法,而是看到已知的平行線,不管三七二十一,三角尺一放,用自己目測的方法,筆一揮,搞定。畫出來的平行線貌似與已知直線平行,但用科學的方法檢驗發(fā)現(xiàn),其實不然,根本就不平行。
可能是第一節(jié)課學垂線和平行線的畫法,學生對方法的掌握不熟,部分差生甚至還不懂,因此我準備在接下來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練習和個別的糾正輔導,攻破畫平行線這個難點。
《畫》教學反思5
用顏料印畫小手,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考慮到這是幼兒第一次體驗玩色活動,因此我將本次活動在目標的定位為:
1.初步了解手印畫的技巧,學習印畫自己的手。
2.體驗玩色活動的樂趣。
活動開展的過程跟設計時有一定的出入,活動中的操作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請幼兒進行分組操作,而是請幼兒逐一在老師的引導下來嘗試印畫,通過手把手的逐一指導來鞏固印畫中卷衣袖、蘸顏料、抖顏料以及印畫的技巧。雖然存在著一個幼兒在操作,其余幼兒在觀看的'現(xiàn)象,也少了幼兒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但是我想對于初次接觸此類活動的幼兒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常規(guī)要比單純的掌握手印畫的技巧來得重要。從活動效果來看,今天的活動中,他們不但掌握了手印畫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了解了玩色游戲的規(guī)則,這就為以后的玩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次活動中我使用的是紅、黃、藍三個基礎顏色的純色顏料,因此在印畫小手環(huán)節(jié),我又隨機引導幼兒說說:“我喜歡xx顏色和xx顏色!弊層變涸谒囆g活動中,不但鞏固了對紅、黃、藍這三種顏色的認識,同時也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幼兒還合作完成了手印畫“大樹”,樹上每增加一個手印,孩子們便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最后我們一起將大樹貼上主題墻,孩子們站在樹下,找找“我的手、你的手”,感嘆手印畫的神奇的同時,也充分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
當然,活動中還有較多不足,如:當孩子印畫出不同形狀的手印時,作為老師還可以用語言引導來提示幼兒大膽地進行想象,如:“哇,這個手掌真像一棵大樹的樹枝!”“這個手掌像什么?”并可嘗試根據(jù)幼兒的想象進行添畫,相信這樣更能激發(fā)幼兒對于玩色活動的興趣,能讓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獲得更多元的發(fā)展。
《畫》教學反思6
畫角是在學生學習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之后進行教學的。課前我預想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比較薄弱,因此在學習畫法時主要以教師講解,并結合講解板演為主,把重點放在學生動手練習上。從課堂的效果來看,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業(yè)中出的問題卻較多,主要是畫不準,有的學生甚至把鈍角畫成了銳角,銳角畫成了鈍角等。仔細反思,主要原因是:學生在畫角時,內外刻度不分清。學生在畫的過程中,把內外刻度弄混的狀況也很多。這說明他們在畫角時,頭腦里并沒有去認真想清楚該找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只是看到這個度數(shù)就馬上打好了點,導致本來是銳角的畫成了鈍角,本來是鈍角的畫成了銳角。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如下改進:
1、在認識量角器時,有必要讓學生知道內刻度的數(shù)對應的是外刻度的哪個數(shù),這一點在教學時確實有所疏忽。
2、畫角之前,一定要求學生想清楚自己畫的是鈍角還是銳角,畫完后一定要進行檢驗。
不足之處,在教學周角時,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周角的形成過程,及這個360度怎么得出的,沒有和學生好好探討。如果能用多媒體慢慢演示,讓學生觀察的是它轉過的范圍?梢赃@樣:先轉到直角的位置,提問:現(xiàn)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繼續(xù)轉到平角的位置,提問:現(xiàn)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個平角,4個直角。
《畫》教學反思7
教學理念:
我選擇樹葉拓印畫作為自己的教學設計,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樹葉拓印畫本來是小學的學習內容,但我覺得對于學習任務繁忙的高中生來說,樹葉是最容易找到的材料了,然后用一點點顏色或彩色鉛筆就能繪制出色彩斑斕的圖案。使學生在活動中來認識、發(fā)現(xiàn)和體驗實物紋理所具有立體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運用蠟筆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形象,掌握拓印的方法,體會拓印帶來的樂趣和美感,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的能力。課前準備
先揀了些樹葉,做一些實驗,邊印邊琢磨。比如:銀杏的葉子印出來像蝴蝶,桃樹的葉子印出來添兩筆就變成了小魚,楊樹葉子組合起來可以做葡萄架,下面添只小貓就是一幅很完整的畫了,大一點的楊樹葉子可以印成白菜等等。通過實驗,心里也有了底,上課時就有較大的把握。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
學生活躍了起來,相互說著魔術的神奇。
師:那老師來給大家變個魔術,好嗎?
學生安靜下來,注意力集中了。
師:看,我手中有張紙,兩面都是空白的,(師出示一片樹葉)現(xiàn)在老師要把這片樹葉變到紙上去,告訴我,你想要什么顏色的?
生1:紅色的。
生2:樹葉變黃了,我想讓它還是綠色。生3:我想讓樹葉上有各種顏色。
教室里笑了起來,說:“哪兒有彩色的樹葉“
師:當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這位同學一定行。
教師拿出大部分同學選擇的綠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樹葉放在紙下,用蠟筆拓印。師:瞧,一片新的綠葉變出來了。
生1:真漂亮,老師,我也想變。有的學生禁不住用蠟筆在紙上畫開了。生:我怎么變不出來?師:大家想知道怎樣變嗎?生:想。
教師將紙挪開,呈現(xiàn)紙下的樹葉。生:原來老師是印的,我也會了。師:大家可以試一試。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學生動手拓印。(教室伴隨音樂)
結果:有的同學拓印成功,紋理清晰,有的卻沒有出現(xiàn)紋理。師:讓我們來找找原因吧。
2.請拓印好的學生演示拓印過程。
生:把樹葉反面向上放好,蓋上紙,用手按好后,再用蠟筆平涂。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學,并找自己失敗的原因。生1:我的樹葉是正面朝上了。生2:我一涂,樹葉、紙動了。??
3.質疑,體驗紋理。
師:樹葉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紋理呢?大家摸一摸樹葉的'兩面,有什么感覺?
專心
愛心
用心1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師:大家真聰明,樹葉反面有許多紋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們在拓印時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紋理,而正面沒有凹凸不平的紋理,就拓印不出花紋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
許多物品有美麗的紋理,都可以拓印出來。電腦課件展示,讓學生拓展思維。
師:大家覺得美嗎?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來拓?
教師將物品按小組分發(fā),讓學生摸,體驗紋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師:下面大家可以選擇你想拓印的物品,開始拓印吧。4.鼓勵創(chuàng)造,體現(xiàn)個性。
師:在剛上課時,有同學想要彩色樹葉,現(xiàn)在動手試試,看看誰能作業(yè)變得更漂亮.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時表揚,感染全體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結果:有的學生將樹葉拓印成一朵盛開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樹葉,有的將硬幣印成五環(huán)??師:大家除了用蠟筆拓印還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讓花紋展現(xiàn)出來呢?生1:我今天沒有帶蠟筆,用鉛筆側著涂也可以印出花紋.生2:老師,我還有更好的辦法,把東西直接蓋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紋.教師積極肯定學生做法.
(三).總結
師:這節(jié)課玩得高興嗎?生:高興.師:今天我們的方法叫拓印.(板書課題:拓印)師:你們覺得拓印有趣嗎?生:有趣.(補充課題:有趣的拓印)師:大家下課后還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紋理的物品,把它變成美麗的畫。教學反思: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學得輕松,玩得愉快,并創(chuàng)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課堂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反思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點讓師生共同受益.
一、“趣”貫穿于教學始終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特別是對于學業(yè)繁忙的高中生,只有激活他們的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在本課活動之初,我首先問學生:“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引起學生興趣,再進一步告訴學生:“今天老師要變魔術”,有效的把學生興趣引入到教師設置的活動中,通過“變魔術”,把學生最初的“感興趣”提升為“探索秘密的興趣”,為后面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打下基礎。
在學生帶著興趣去發(fā)現(xiàn)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動中不斷體驗拓印帶來的樂趣,體會到成功拓印的喜悅,讓學生在趣的引導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去創(chuàng)造,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動手操作成為學生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chuàng)造者!眲邮植僮黧w驗是讓學生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必要手段。活動中,我沒有用講的方法去直接告訴學生怎樣拓印,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體驗,尋找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交流、體驗,找到正確的拓印方法,這樣比教師講更有效。另外在感受實物紋理特征時,也是由學生動手摸,比較后說出來的,讓學生直接體驗到實物紋理所具有的立體感、浮雕感
三、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拓印
專心
愛心
用心2
教學中在學生掌握了正確拓印方法以后,我再提出:“除了用蠟筆還可以用什么拓印呢?”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索,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拓印不止能用蠟筆,還能用鉛筆、橡皮泥??讓學生單一的蠟筆拓印形式,得到更寬的發(fā)展,讓學生更能體驗拓印帶來的樂趣。
另外本課對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也是一個成功之處,電腦課件對自然、生活中有美麗紋理事物的展現(xiàn),彌補了由于條件限制,學生不能去室外感知的缺憾,拓展了學生思維,讓他們了解自然之美,美就在身邊。音樂的引入,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給學生提供聽覺信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專心
愛心用心3
《畫》教學反思8
本課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正式接觸到的直接以色彩知識為主題的課。藍色黃色雖然都認識,但本課有更多的要求:使學生認識三原色中的黃色藍色和相鄰近的其他顏色,感受顏色的美感,使學生開始從盲目地、隨意地涂抹色彩,到有意識地去運用色彩。激發(fā)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這節(jié)課的內容很多,要三年級的學生同時接受黃色和藍色這兩種原色的所有知識點有些難,教學過程分為三個步驟:感受、分析、探究,這三個就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感受是讓學生通過美好的圖片和視頻區(qū)欣賞美的色彩,感受美的情緒,色彩的感受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分析名畫色彩的使用方法,讓學生了解并認識鄰近色。在自己的色彩認知領域中給色彩歸類。探究活動是對色彩認知的一個提升,通過改變向日葵的色調,讓學生體驗不同色調傳遞的情感也是不同的。讓學生知道色彩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表達情感!
為了強化知識的掌握,在評價的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是圍繞了本課知識的`重難點進行,1、色彩是否能突出黃色的畫或藍色的畫?就是看學生是否在有意識的運用黃或藍的鄰近色。2、是否傳遞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這里沒有進行對比的評價,是因為學生太小不可呢面面俱到。
本課也有些不足之處,學生的美術課堂語言表達訓練比較少,所以表達能力差一寫、些有待訓練和提高。涂色的基礎和耐心差一些,有待練習和指導。
《畫》教學反思9
《由小變大的畫》這節(jié)課我首先出示一幅小圖,根據(jù)小故事的展開,逐幅擴展小圖,使畫面由小變大告訴學生并使之掌握一種有趣的圖畫方式,使小圖拼在一起會變成一張畫,告訴學生平時我們身邊總是有些廢紙片,大多數(shù)同學都會覺得這些沒什么用就把它給扔了,這樣做不但覺得可惜并且浪費,污染環(huán)境,還不環(huán)保。同時告訴學生你們有沒有想過怎樣充分利用這些廢紙片,進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大家來探究一下怎樣從小畫不斷拓展成一幅大畫,使已畫的形象與未畫的內容相聯(lián)系。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聽一聽,變一變把幾張小紙片的拼合變大。也可以將大些的畫制折成小畫紙后從一小塊開始畫變大。還可以從拆開的小紙盒反面的某一塊開始變大。變大只是一種形式,而目的在于使已畫的形象與未畫的內容不斷有關聯(lián),擴大合理想象的空間。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告訴學生并使之掌握一種有趣的圖畫方式,畫變大的畫是指由不同的可以拼合的'小紙片畫面來共同構成一個較大的畫的過程,豐富表現(xiàn)手段。畫一幅較有趣味的變大的畫,獲得一次記憶與想象的訓練。讓學生在充滿情意的學習中,受到一次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教育。
《畫》教學反思10
新教材發(fā)下來后,我都會把每一課都認真瀏覽一遍,并思考怎樣才能上的有趣有意義。這學期也不例外,當看到第三冊第11課《用畫來寫信》時,我立刻想到應該在教師節(jié)、感恩節(jié)來臨之前上這節(jié)課。當孩子們掌握了用畫來寫信的表現(xiàn)方法后,可以給自己的親人或老師寫一封信,節(jié)日那天送給他。我想,學生帶著這個明確的目標去學習,效率一定會更高,效果一定會更好。同時還能利用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一番感恩教育及節(jié)約教育,可謂一舉幾得。
想到這里,我的精神就更足了,先是找到了幾篇舊雜志上孩子們用圖夾文的形式寫得小文章,又從網(wǎng)上找了一些漂亮的信紙和信封圖片立即做進了教案里。根據(jù)我的經驗,讓剛上二年級的孩子掌握書信的格式會有困難。針對這一難點的突破,我專門設計了在黑板上板書一封信的環(huán)節(jié)。為了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根據(jù)每個班的不同情況為每個班編寫了不同的信。比如二年級(4)班唐雪倩同學的爸爸長期在外省工作,她接觸通信知識機會比同學們多,我上課時專門讓她展示了給爸爸寫的信。孩子們果然都全神貫注的看著黑板上,唐雪倩同學和我一起把一封文字的信,變成了用畫來寫的信。這時我問孩子們:“你們認真觀察一下這封信和我們平常寫得作文格式有什么不同?”不一會孩子們就你一言,我一語的將書信的格式分析的頭頭是道。當時我還得意的想:美術課上講書信格式比語文課有意思多了,一會兒的作業(yè)他們一定不會再有問題了。這時孩子們也躍躍欲試想投入“戰(zhàn)斗”了。
20分鐘過去,孩子們的.作業(yè)已經有了一些規(guī)模,我俯下身子在班里巡視、輔導著?吹剿麄儓D加文的形式掌握的還不錯,正為自己的教學效果感到滿意時,突然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書信格式有問題。不是稱呼沒頂格寫,就是稱呼完了沒換行,要么換行了沒有空兩格,要么落款位置不對……于是我立刻喊停,又把書信的格式強調了一遍,然后讓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學趕快改。幾分鐘過去了,再看,情況只是略有好轉。這時我有點急了,心想:既然是畫信,信的格式怎么能不掌握呢?于是重新提醒“請大家注意自己的格式,信的格式錯了是不行的!為什么老師說了那么多遍還有人錯呢?現(xiàn)在同桌開始互相檢查格式!”臨近下課時間,許多學生完成了“信件”,但是多數(shù)同學存在格式錯誤的問題。
我開始反思,是不是二年級的這節(jié)美術課可以不必對書信的格式做出如此嚴格的要求呢?和一些語文老師探討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不應該因為二年級的孩子小而將書信的格式問題含混過去。人在學知識時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如果一開始給學生的印象是模糊的,等到了中高年級的語文課上講書信的格式時再強調,很多人顯然會走彎路。那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才有效呢?我想到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繼續(xù)把這課安排在二年級,將課題改為《用畫來寫故事》
這是一個學生的作業(yè)給我的啟發(fā),她用書信的格式給自己的同學講了一個小故事,有圖有文,寫得津津有味。當代教學論流派幾乎都強調教學要從兒童經驗出發(fā)這一思想。比如,構建主義教學論原則明確指出:“學習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故事正是這個這個年齡段孩子共同的最熟悉、最親密的伙伴,如果把自己聽過的小故事連畫帶寫的表現(xiàn)出來他們一定會更主動,更積極。
二、繼續(xù)把這課安排在二年級,將課題改為《用畫來寫話》
二年級語文在寫作上的要求是: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能使用簡單的標點,語文老師將其稱之為寫話。語文課上幾乎所有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寫上幾句,多則八九句,少則三四句。在此基礎上讓他們用畫來寫話也不困難。
三、把《用畫來寫信》這節(jié)課安排在中高年級
等語文課學習書信格式時,我們美術課也正好出現(xiàn)《用畫來寫信》這節(jié)課。這是一節(jié)將語文學科和美術學科合理的整合的課,課程改革強調學科之間整合的目的是實現(xiàn)學科之間知識的交叉和融合,使相互整合的學科之間互助互動、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著這一原則我認為把這節(jié)課放在語文課剛剛講完書信的格式后上能更好的實現(xiàn)學科間整合的目的。
四、把課題改為《用畫來寫留言條》、《用畫來做日常記錄》等
課程標準強調:“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美術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美化環(huán)境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加強美術與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毕胍龅竭@一點,就得精選學習內容。雖然現(xiàn)在通訊已經很發(fā)達了,但是書信和留言條仍然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交流手段。一封信、一張留言條所流露出來的真情是電話、短信、電子郵件不能比擬的。小孩子在寫留言條時遇到不會寫的字用畫來表示,就有了一張充滿童趣的留言條;大孩子有意設計一張用畫來寫的留言條,就有了一張別有情趣的留言條。在每日日志中也多了許多樂趣,學生就不會感到是枯燥的工作了。不經意間美術走進了學生的生活,美術課培養(yǎng)著學生的情感,陶冶著學生的情操。
雖然一節(jié)帶著問題的美術課結束了,但是教師節(jié)當天我意外的收到了一件特別的禮物,有孩子用畫給我寫了信。當看到這封格式存在著小問題,內容充滿童趣的信,我的心里仍然感到暖暖的……
《畫》教學反思11
因為自己是師范畢業(yè)的,也在中學實習過,總認為自己應付小孩應該是綽綽有余的。但是真正上了課之后,才發(fā)現(xiàn)小孩也并不是那么好應付的。以下,我就近5個月的兒童畫教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現(xiàn)在,兒童畫教學越來越受家長的重視,社會的重視。這是為什么呢?個人認為,是因為兒童畫能夠充分展現(xiàn)小朋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老師的指導只是拋磚引玉,最重要的是小朋友根據(jù)老師的指導,憑借自己大膽、奇妙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不受拘束,盡情、自由地揮灑自己。
在兒童畫教導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定要尊重孩子們的想法,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xiàn)畫面,大膽、鮮艷、狂放的顏色是孩子們的特色和天性,不要去約
束他們,讓他們用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現(xiàn)自己。
在我的課堂上,學生自主性比較強,都會問“老師,我可以這樣畫嗎”,這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小朋友的想法是多么的神奇。我不會去遏制他們的想法,反而會引導他們,比如“你為什么想要這樣畫呢”,“如果你這樣畫了,是不是要換一種顏色,或者把背景改一下呢”,慢慢地將他們的想法完整化。每一次創(chuàng)作,小朋友都是非常興奮的,因為老師肯定了他們,讓他們有了發(fā)揮的空間,畫面也因融入了自己的想法顯得更加有趣。
小孩子的思維,有時大人是跟不上的,所以在上課時,老師的教學機智,也就是應變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課上,一旦老師的范畫比較新奇,或者是你老師的`講解沒有達到他們所理解的程度,這時問題就出來了:“老師這個不是這樣的,跟我看到的不一樣”,“老師,春姑娘的頭發(fā)為什么是樹葉呢”,“老師,這個我沒有看到過”······這時,就要看你老師的應變能力了,千萬不能被難住了?梢越忉屨f,這是老師心目中的春姑娘,是她迎來了春天,她是春天的象征,所以老師就覺得她的身上都是綠葉和鮮花,這樣才能體現(xiàn)春天的特征。你所講解的必須能夠被理解,不僅要簡單,更要符合小朋友的邏輯。
在教學方式上,針對4-8歲的小朋友,我用的比較多的還是傳統(tǒng)教學法,再加上范畫。畢竟孩子還小,過多的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巧,小朋友不一定能夠消化。但是老師也不能一味地自顧自的講解,適當?shù)馗∨笥鸦右幌拢{動一下上課的氣氛,讓孩子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學習玩耍。
近幾個月的上課經驗,使我認識到孩子們感情豐富,思維活躍,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想法,表現(xiàn)手段有別于成人,畫什么,怎么畫?由孩子自由選擇,自由發(fā)揮,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神奇的想象力和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兒童畫創(chuàng)作也是兒童豐富想象力的再現(xiàn),他們頭腦里有各種奇異的形象并通過手上的畫筆把這一切表現(xiàn)出來,那些令人驚詫不已和不可思議的畫面,正是兒童內心的一種期盼,一種心思的滿足。如果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借助于美術這支神奇的彩筆,能描繪出生活中最美最好的一切,自由自在地宣泄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那么這一張張純真稚嫩的畫面,就是一張張成功的兒童創(chuàng)作畫。
《畫》教學反思12
1、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學有所獲:《玲玲的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動的小故事。玲玲準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fā)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我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在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的同時,巧妙的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指導學生讀書方法,在讀書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故事蘊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響和啟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2、現(xiàn)在在語文課堂上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將多媒體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經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畫,接著進一步使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原來的畫與改了之后的畫進行一個比較,對比出因為一個無意間的過失讓畫面上多了一只懶洋洋的小狗,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趣盎然。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钡膬仍诤x,也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生活就會有無限的可能。
3、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jié)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磥恚挥姓嬲褜W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
生活中,因孩子的無知會很自然地做錯一些事情,犯一些錯誤。學生做錯事情的結果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并不是無法挽回的。我們是能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正如課文《玲玲的畫》中提取的情節(jié)是:夜深了,孩子玲玲在收拾畫畫工具時不小心把明天要評獎的畫給弄臟了,著急地哭了。于是,爸爸引導孩子:只要開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學習過程中重在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要多動腦,多思考,劣勢也能轉化為優(yōu)勢。
課堂上,我提出:“在平常生活中,你遇到像玲玲一樣的問題嗎?”學生在傻愣愣地呆了很久之后,也沒有一個人回答我。教室里鴉雀無聲。我想:換個思考角度試試看吧。緊接著,我這樣問:同學們,在家里你做錯事了,爸爸媽媽會怎么做呢?”
“哇!我的爸爸媽媽會說,你怎么這么煩呢?過去!過去!”
“太傻了!問爸爸去!”
“什么對不起不對不起,離我遠點!
“你也太頑皮了吧!”
這些回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為農村的家長自身文化的素質水平并沒有很快地隨著教育潮流而前進。要想有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各方面素質特別是家庭教育也急待引導。
深入想想,象玲玲類似的,因家長啟發(fā)后,壞事變好事的經歷會可能好嗎?讓農村孩子們從何說起呢?我們在面對常見的生活小事又該如何啟發(fā)呢?家長素質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想:我們應該在孩子的身上再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去教育他們。啟發(fā)孩子觀察社會生活,不放過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只有思考,才會閃耀解決問題的火花。
教育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生活,教育應該對關照學生思考生活,意味著教育要關注完整的生命,并致力于完整的人的發(fā)展。引導孩子關注生活。因為大部分孩子沒有把“生活”這本大書看懂,看透,看明白,不會思考真實的生活。孩子對生活問題解決能力的薄弱,迫切需要我們多多引導,多多啟發(fā)。
一、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
、懦鍪菊n題,認讀“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茖W生在自由讀課文中圈出生字,畫出生字所帶的詞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自主想辦法認記生字。
、峭阑ハ嘟涣髡J記生字的方法。如,“詳”可以放在“端詳”這一詞語中,通過模擬“端詳”(認真仔細看)的動作來感悟。“獎、叭、催、臟”等,可以運用生活經驗,在組詞和說話中認記!傲、詳、叭、臟、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葯z查生字認記情況?梢栽诮o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戲中完成。
2、寫字指導:
、艑懻_:
“玲”字右邊是“令”,不是“今”!霸恪弊钟疫叺摹安堋弊謱W生沒寫過,是難點,建議作細致的指導,特別是筆順,應該引導學生認真書空、反復臨寫。
、茖懨烙^:
借助兩個帶木字旁的字(樓、梯)的書寫指導,可以復習鞏固木字旁的書寫方法!皹恰弊钟野氩,“女”的橫畫要長。
可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同樣是“米”,在“糟”字中捺變成了點,在“樓”字中捺卻沒變。同樣是“月”,在“腦”字中瘦而長,在“筋”字中要寫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變成了豎。反犬旁的.第二筆不容易寫好,指導寫“狗”字時要注意示范。
二、朗讀感悟
本課的敘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主題也比較明確。重點是讀正確,讀流利,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表情。同時,要在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體會爸爸最后說的一段話的含義。
朗讀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現(xiàn)出玲玲為自己畫好了畫而感到“滿意”的樣子。隨文理解“端詳”的意思。讀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現(xiàn)出事情突發(fā)后玲玲緊張而著急的情形。朗讀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處事的沉穩(wěn)。讀第八自然段,要表達玲玲想出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后的“滿意”心情。讀第九自然段,要讀出爸爸高興的語氣。
朗讀的方式,可以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在小組里扮演角色對讀,再指名在全班朗讀。教師按上述朗讀要求予以隨機指導。
爸爸最后說的話是從玲玲改畫這件事引發(fā)出來的感想,是課文的中心句,有較深刻的教育意義。它有兩層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對待事情好壞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把一些暫時沒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錯的事情都看成是壞事情,因為好壞是可以轉變的;二是遇到事情辦得糟糕的時候,我們不能驚慌失措,要沉著冷靜,開動腦筋想一想彌補的辦法。注意這里的“壞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違紀違法之類的壞事。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復齊讀、個別讀的基礎上體會。可先讓學生對爸爸說的這段話自由談感受:你明白了什么?教師要在鼓勵學生談感受中引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三、積累運用
1、詞語積累:
端詳、腦筋、收拾、滿意、參加、懶洋洋
2、對課后練習“讀讀抄抄”的句子,要讀熟,再認認真真抄下來。
四、實踐活動
1、根據(jù)課后“泡泡”里的提示,讓學生說說自己遇到的類似事情,以強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媽媽講一個類似的故事,或自己通過閱讀書刊再找一個開動腦筋、變壞事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時間講給班上的同學聽。
《畫》教學反思13
在六年級的《畫故事》一課教學中,教科書上有一幅名家作品(劉繼卣《大鬧天宮》)是本課重點賞析的作品。
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我是根據(jù)教科書內容組織的教學。其實劉繼卣的《大鬧天宮》作品一共創(chuàng)作了八幅,而課本中只是選取了八幅中的一幅來欣賞。無論從作品的完整性還是給學生的視覺效果都顯得單薄了一些,讓學生來談談對作品的認識和感受,大家也不是太愿意說,而且對該畫家劉繼卣也幾乎沒人知曉,只簡單的幾句“畫得細致,人物多……”就沒什么感想了。
為了讓大家認識畫家,充分的感受作品并有感而發(fā),我在另外兩個班教學中,對這個欣賞的'環(huán)節(jié)做了補充。我把畫家的生平介紹給了大家,并把完整的《大鬧天宮》八幅作品都找來給大家欣賞。
劉繼卣先生的作品《大鬧天宮》和《武松打虎》是典型名作,享譽海外。他身前曾說:“我要上而追溯傳統(tǒng),下而博采眾長,以自己的畫筆寫出自己的見解!薄洞篝[天宮》作品屬于中國工筆重彩組畫,共有八幅,絹本,石色,畫家在1955年(37歲)創(chuàng)作完成。八幅作品的命題分別是:降石猴稟議天庭、弼馬溫怒歸山中、齊天大圣戰(zhàn)神兵、蟠桃園內問真情、醉罷瑤池食仙丹、下界為王會親友、火眼金睛千鈞棒、大鬧天宮孫悟空。畫家依據(jù)豐富的想象力和原作的相關文字描述,精細、準確地表現(xiàn)和描繪了場景的瞬間。作品的造型大量采用了傳統(tǒng)中國畫的表現(xiàn)技法,使人們感受到畫家功底之深和對民族文化藝術的繼承。
在講解介紹的同時,我以多媒體以幻燈片的形式不斷顯示著這八幅作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頓時被調動起來。教室里驚嘆聲一片,還有好幾個學生讓我把圖片放大,放大,一片盔甲,一朵云彩,一撮猴毛,他們都要細致的欣賞,贊嘆著畫家精湛的畫工。
《畫》教學反思14
濃濃的秋意已向我們陣陣襲來。在我們感受秋意涼爽的同時,也被她的美所感染。在學過一篇篇關于秋的文章之后,第三單元安排了習作訓練:《秋天的畫》。意圖是讓學生選一幅或畫一幅秋天的畫,跟同學說一說圖畫上的內容。
習作教學怎么突破?這個問題一直困繞著我們。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是老師說什么,學生聽什么;老師說什么,學生寫什么。學生完完全全成了被動的接受者。學生思維被禁錮。學生靈性、悟性消失殆盡,寫出來的文章一副干巴巴的'成人樣。這樣的作文教學,我們不得不反思。《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我認為三年級的作文教學重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為了讓孩子們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星期前,我?guī)е鴮W生去觀察了校園的秋色;收集了好多秋天的文章,積累了描寫秋天的好詞好句。周末,很多孩子又和父母同去秋游。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系列的鋪墊,才會有了這節(jié)課的精彩。
在教學前,我做了充分預設的。我的預設是:如果學生表達有一定的順序,說明學生觀察有序,要給予表揚,如果學生表達有些混亂,就要提示:你可以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或者說清方位,可能更好。這也是給全體學生以觀察有序的訓練。并鼓勵學生能用自己積累的詞語,發(fā)揮想象,融進自己的情感來說畫!墩Z文新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想象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要求運用聯(lián)想或想象豐富表達內容,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因此,我不滿足學生只介紹簡單的畫面內容,而是引導學生從畫面想象。比如:你看到樹葉飛落,像什么?看到田野金黃一片,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等等,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孩子們不但把畫介紹的有條理,還要介紹的有聲有色。我們知道,說是為寫做準備的。作文無非就是“我手寫我心,我口說我心”,只不過是在紙上用筆說我心而已。三年級作文是學生的起步階段,是“習作”階段,他需要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把枯燥的作文訓練巧妙地融合到有聲有色的講解中,把美術與作文揉合到一起。通過讓學生講畫,師生評議,把習作的規(guī)范訓練融在師生對話中,學生在欣賞、評價他人的同時,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感悟著寫作的方法和要求。
《畫》教學反思15
《同一幅畫》課后反思欣賞同一幅畫,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認識與感受,但色彩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本課學習的設置特挑選了美術史上以色彩表現(xiàn)見長的印象派畫家凡·高的名作《向日葵》,進行一次有趣的賞析、臨摹與組合的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方式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訓練學生調色涂色的技能和色彩畫的表現(xiàn)技巧,提升對美術名作的鑒賞水平,提高美術繪畫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本課的教學分兩部分進行,這里的臨摹并非寫實地臨摹《向日葵》的原始模樣,而是臨摹《向日葵》的色彩。所以教材右頁上有一幅對原畫進行了馬賽克處理的作品,瞇眼遠看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向日葵》,該畫上分出五十個方格,每小塊內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塊,這里的色塊就是世界名畫《向日葵》所用顏色,在具體的幾個體驗活動中,我能夠達成了解色彩語言的豐富性,認識色譜,學習調色與涂色的方法這些預期目標。大部分同學能準確地認識色、調色和涂色,個體完成調色涂色練習并參與切實體會的介紹交流的活動。最后臨摹這些顏色,需要結合涂色調色練習和色彩的學習,我就將前面的練習作為選擇作業(yè)的入場卷,也算是個鼓勵的'小游戲了,臨摹顏色實際是局部臨摹,學習效果完全可以達到,可是我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節(jié)奏在具體把握上稍慢,沒能迅速才能完成需要2課時時間的世界名畫《向日葵》的整體臨摹。學生的調色能力還有待加強。但學生在作業(yè)過程中的體驗是能顯示出他們是學有所得的,是達到了今天基礎訓練的教學目標的。相信下一課時能將教學將枯燥的涂色練習置于有趣的組合活動中,使學習變得輕松了,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力,增強學生的班級集體意識,獲得成功感。
【《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畫教學反思10-26
《畫》教學反思01-10
畫的教學反思02-28
《畫》教學反思[經典]12-14
玲玲的畫教學反思06-14
畫水果教學反思06-18
(熱門)《畫》教學反思07-06
畫角的教學反思06-26
畫水果的教學反思09-09
《畫》教學反思(優(yōu)秀)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