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反思14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教學反思 篇1
在寒假來臨的時期,一方面要進行期末測試分析,另一方面要布置寒假作業(yè)事宜。而且鑒于學生平時學習的狀態(tài),的確有太多糾結的東西。
如果讓學生提前預習,就必須印制出相應的導學習題,還要考慮到學生開學后興趣的轉移,如果只是一味地復習,學生很容易低估作業(yè)的意義,會出現疲于應付的問題。
所以,寒假作業(yè)既要注意到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以及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遷移。需要溫故知新中注意融入一些新東西,結合學科學習核心素養(yǎng)能力,多進行一些可展示的方法性梳理。
因此,結合七年級地理上期內容一以貫之的主題,七大洲、四大洋的識記應是基本性學習。所以讓學生手繪一張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并標識出界線,就成了作業(yè)之一。既是復習,也是用自己的方式設計,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析,多一些創(chuàng)客式學習。
其次,不同的.氣候類型,特點和分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在學生學習中常常丟東拉西。如果能夠讓學生將氣候類型,特點分析,分布三位一體,將無形中提升學生的分析地理問題應用能力。因此,作業(yè)中要求學生臨摹一幅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并針對每一種氣候類型進行批注分析,既發(fā)展學生讀圖能力,由讓學生圖形結合,從位置、特點上比對不同氣候類型的關系,發(fā)展思維的邏輯推理。
第三,牽涉到下一學期學習,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一個大洲或一個地區(qū)的圖文資料,分析一個大洲或一個地區(qū)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以及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方法的滲透和梳理,將會以多種案例一步步讓學生明確如何讀圖和分析。因此結合學生可能對不同的大洲或國家感興趣,布置學生通過網絡等手段收集某一大洲或某一國家的地理信息,讓學生歸納位置、地形、氣候、河流都描述哪些方面,如何快速找到圖文信息。既是對學生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滲透培養(yǎng)學生閱讀歸納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總之,我們本著開學后便于展示評價,并且有利于積累學習案例,分享交流、遷移的目的,寒假作業(yè)這樣梳理,從而刪繁就簡,明確主題。
地理教學反思 篇2
興趣,實在是一個聽得我們耳朵起繭的詞,現在小組學習,培養(yǎng)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但是,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有了飽滿的學習熱情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自主學習能力和他們創(chuàng)新精神才能得以培養(yǎng)。小組合作,讓學生互助互學有組織、有目的、有秩序的交流會給學生發(fā)現自我和展示自我創(chuàng)造機會,會給同學之間分享彼此觀點的機會,會促進主體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部分學生無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一人又不能一一顧及,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小組合作的輕松氛圍中,學生由被動地聽講變?yōu)橹鲃訁⑴c,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獨特見解,即使有個別學生性格孤僻,不善表達,但在組內競爭的學習氛圍下,他也會被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所感染并漸漸地融入到其中,產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小組合作是我們課堂上不可缺少的學生學習方式
地理教學反思 篇3
從歷次考試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高中地理教學中大部分同學的問題出在后面的綜合題上,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審題失誤,部分同學由于不會審題,不會用專業(yè)的地理術語答題,結果答錯,或不切題、不規(guī)范甚至漏題。我針對自己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一下幾點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進生活,利用鄉(xiāng)土教材教學。
我們地理課本中的有些案例并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因此我們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和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以及知識背景來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案例。例如:在講《工業(yè)的區(qū)位選擇》一節(jié)時,我用野三關工業(yè)園的布局和三峽酒廠的位置來分析有污染企業(yè)的布局原理。在講《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時,為了讓學生能更準確的理解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我用鄉(xiāng)土地理作為實例:我們巴東理論上應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但由于地處山區(qū),海拔較高,氣候上表現出了溫帶氣候的某些特點,如:冬季最低氣溫低于0℃,有積雪,植被類型有落葉闊葉林等。教學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但方式不同,教學效果就不一樣,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就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了加強,進一步有利于學生掌握地理原理,并能將原理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高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活動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高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并提高有效性,我們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chuàng)造氣氛,激發(fā)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意適時評價。例如:在《旅游資源的評價和旅游活動設計》教學中,教材中要求對安徽黃山的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并設計一條出行的理想線路。由于安徽離我們較遠,且我們地處農村,城鄉(xiāng)差距導致學生在分析時無所適從,我在課堂活動中,將安徽黃山改成了湖北巴東神龍溪,而且以近期舉辦的三峽纖夫節(jié)為例、分析巴東旅游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同學們參與意識很強,在討論過程中大部分同學都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反思三:轉換傳統(tǒng)的師生角色,讓學生作主。
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由過去教師的權威變?yōu)閷W生共同學習的伙伴、朋友、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例如:在復習《區(qū)域地理》的過程中,因為是初中階段學過的地理知識,我先讓學生通讀每一個區(qū)域,然后給學生一至兩節(jié)課的時間備課,而且在學生的備課本上要有地圖,即圖文結合,最后讓學生上臺講這一節(jié),而且是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學生的繪圖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
反思四: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資源。
新課程的地理教材有很多地圖,但對我們農村地區(qū)的學生來說,這些圖片很抽象,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去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力圖去展現地理信息的多樣性。根據教學的需要,發(fā)揮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插圖由靜態(tài)的面圖變成動態(tài)的三維模型,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xù)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俯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fā)火山地震的現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在《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學中,把地理的自轉和公轉運動制作成三維動畫的形式,來模擬地球的運動狀況,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去理解地球的運動,還有大氣的運動、海水的運動、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等知識都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成動畫的形式?蓪⒊橄蟮闹R具體化、形象化,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地理教學反思 篇4
時間過得真快,忙碌而充實的高三教學工作本學年已圓滿結束;厥滓荒陙淼墓ぷ,首先應感謝領導的信任,感謝教研組長的幫助和支持。這一個學年我擔任高三兩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任教高三,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高度的責任感,使我認真踏實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反思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感覺收獲頗多,特別是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等業(yè)務方面提高很多,當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年我所做的工作及感受。
一、首先對高三整個學年復習有一個年度計劃。高三地理復習一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按教材的順序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這是重點,一般在次年的三月底前完成,這一階段復習的內容是基礎,要“扎扎實實”,不可盲目追求進度;第二階段是專題復習,時間為一個月左右,時間短,任務重,專題的個數不能弄得太多,內容要精,打亂常規(guī)的章節(jié),對知識進行重組,尋求聯(lián)系,側重于能力的培養(yǎng),;第三階段主要是精講精練,目的是查漏補缺,調整心態(tài),做好考前的準備。
二、認真?zhèn)湔n上課,虛心好學,貫穿在我整個地理教學工作中。我深知有付出就有收獲,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對新教材研討、參加校教科研活動,積極報名參加河南省高中教師崗位遠程培訓等繼續(xù)教育活動;與同學科的老師認真研討近幾年高考文綜卷“地理部分試題”,使高三地理組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同時,重視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源于基礎,準確、全面、靈活掌握考點基礎知識,往往是最能體現學生的解題素質,缺乏必要的知識,就談不上進行一定的判斷、推理、分析、綜合。高考不可能脫離知識去考查能力,考題是對知識點的“抽樣”,通過能力去解決問題。不掌握知識,便談不上能力,知識是能力的載體,離開基礎知識,能力便成了空中樓閣,拋開基礎知識,能力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這一年來我不僅要求自己對基礎知識熟爛于心,同時時刻都在了解學生,如學習地理的基礎和興趣。針對學生基礎十分薄弱的實際狀況,認真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心態(tài)和方法等方面,從而,有針對性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地理課的教學質量狠抓學生的基礎知識,以此培養(yǎng)其能力。
三、精挑細選練習題,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首先從復習資料全品《一輪復習教學用書》中,挑好課堂的同步訓練題,當堂鞏固每節(jié)課的地理知識點。其次,從復習資料全品《一輪復習教學用書》中配套的單元檢測讓學生每人先課下做,然后課堂上系統(tǒng)地講,以達到系統(tǒng)鞏固的目的。同時,精選單元檢測題,選題范圍是符合南陽地區(qū)特點的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課程學習指導》之《高三地理》、《中學地理教參》、《地理教育》中為學生選題,以達到系統(tǒng)鞏固和提高的目的。
四、狠抓課堂教學,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充分理解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一方面,課堂上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讓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然后,讓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思維。最后,盡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以求讓學生具備地理解題能力;另一方面,恰當的處理作業(yè),對于難題,老師講解后,讓學生作為書面作業(yè)并寫出思路及解題過程,對于中檔題和有答案的題目,要求學生說出選擇題的理由,綜合題的答題提綱,這樣,既能摸清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能鍛煉學生答題的思路?芍^一舉兩得。
五、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及時地給予引導和幫助促進了地理的學習。特別是文科學生,對地理這一學科有一個恐懼心理,再加上高三壓力比較大,一旦處理不當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就利用了多種途徑,使他們樹立信心,消除恐懼,如給學生分析我省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目前存在的共同的問題和不足是:地理基礎薄弱,文科學生學習壓力大是共性,并非個別現象;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談心,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有心理困惑說出來,有學習問題敢大膽地提出來;多表揚,多鼓勵;多向學生強化“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等等,這些都能讓學生慢慢樹立學好地理的信心,從而為學生學好地理鋪平道路。
六、有始有終,絕不放松考前沖刺階段的教學工作。在此環(huán)節(jié),一需要引導學生教材,通過回想教材內容,理清思路,適應高考;叵氲姆椒ㄖ饕歉鶕荚囌f明的要求進行;叵胍繕嗣鞔_,有計劃性,要將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節(jié)課。不僅教師要自己明白復習的目的與復習計劃,更要讓學生明白,便于師生配合進行復習。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從某一知識點出發(fā),盡可能多地回想以前復習的內容,形成知識塊。如從"降水"出發(fā),想到其成因、影響因素及該因素對天氣、氣候、農業(yè)、工業(yè)、交通等方面的影響,還要想一些相關的練習,這種方法看似零亂,但往往對應著考題,實用性強,可作為前種方法的補充。通過回想不僅能查漏補缺,便于知識的遷移,而且學生會感到自己掌握了相當豐富的地理知識,能夠適應高考,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對調整臨考狀態(tài)很有好處。,二需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丟分現象。如: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審題、做題、反思與總結);在答題技能與技巧上,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技能與技巧,訓練學生熟練簡答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題的基本模式(思維、應用、語言);同時,要學會使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在教學中,往往不是教師的忽視,而是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的學生認為等到臨近高考或高考時注意就行了,實際這種不良習慣已養(yǎng)成,在高考那種緊張的氛圍中,這種不良習慣會不知不覺地"復原"。所以在平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做題習慣的做法有:第一,慢審題,快答題。就是讓學生一字一句地讀懂文本材料和題意要求,一個圖例一個注記地看清圖幅內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據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進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較迅速地規(guī)范書寫。慢審題有兩個作用,一是找出"題眼",即解題鑰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圖中很多信息是試題的答案的關鍵。對于新題型,教師應該講透,還要提醒學生重視。第三,考前沖刺階段,“文綜”進行了有重要意義的周周測試。老師及時地從綜合的角度、解題方法技巧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的工作,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另外,此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極不穩(wěn)定。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心理和身體健康。發(fā)現問題就要及時溝通,幫學生調節(jié)好狀態(tài),迎接高考。
每當空閑之時我總在反思:一些學生在堂課的表現表面很平靜,思緒是否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一部分學生還錯誤的認為學習是為老師學,做樣子給老師看?網絡對學生的吸引力為什么那么大?曾試著和他們交流后只是暫時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到閃光點?沒有走到他們心靈的深處?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有哪些好的策略和有效的方法?新課標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方面我做得不夠,課堂氣氛不濃,學生提問者太少;再就是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得不好;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需不斷改進,新的教學理念需不斷學習強化,多媒體等教育技能需不斷提高。
個人的知識和業(yè)務能力在反思、總結中才能得到不斷地積累和提高。以上就是我這一年中的收獲和不足,我會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正確審視這些反思,揚長避短,力求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做得更好,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地理教學反思 篇5
巴爾喀什湖地處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東部。在世界眾多的湖泊中,它因湖水一半為咸一半是淡而獨具特色。
巴爾喀什湖是一東西長南北窄的狹長形湖泊。湖泊中部有一半島,半島以北的湖峽(寬約3.5千米),把湖面分成了東西兩部分。西半部廣而淺,寬27千米——74千米,水深不超過11米,有伊犁河、卡拉塔爾河、阿克蘇河、阿亞克茲河等河注入,湖水淡而清。東半部窄且深,寬10千米——20千米,水深25米,鹽度較高。兩湖之間有一狹窄的水道相連。
為什么巴爾喀什湖東咸西淡呢?巴爾喀什湖地處中亞腹地,氣候極度干燥,蒸發(fā)旺盛,本應形成內陸咸水湖泊。但是特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該湖與眾不同的特色。首先,發(fā)源于天山山脈的伊犁河自東向西注入巴爾喀什湖的.西半部,提供了該湖75%——80%的入水量,加之其它較大河流的注入,使得西半部湖水,均含鹽量僅為1.48%。而湖泊的東半部卻沒有大河注入,僅有數條小河注入,其蒸發(fā)量大大超過河水補給的數量,均含鹽量高達10.4%。這是造成巴爾喀什湖東西兩半部咸淡明顯不同的根本原因。其次,巴爾喀什湖是一個東西狹長的湖泊。東西長約600千米,南北最窄處只有十幾千米。這就影響了湖水水體的交換,東部的咸水和西部的淡水間無法很好的互相交流。這是巴爾喀什湖水東西兩半部不同的又一個原因。
世界上的湖泊,各有風采。如神秘莫測的死海,湖泊之最的里海,富藏石油的馬拉開波湖等等。巴爾喀什湖以咸淡各半的湖水向世人展示了其奇異的獨有魅力。
地理教學反思 篇6
首先,是針對我在授課過程中模糊的表述更正。
大氣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現在白天,是對太陽輻射產生影響,故削弱的是太陽輻射,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大氣的保溫作用主要表現在夜間,是對地面輻射產生影響,以大氣逆輻射的形式返還給地面,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故提高了近地面大氣的溫度。
所以,無論是大氣的削弱作用,還是大氣的保溫作用,大氣是關鍵點。
大氣的削弱作用的體現,我們可以將大氣理解為是夏季商店門口冰柜上的棉被。棉被將太陽輻射大大削弱,使直射冰柜內部的太陽輻射減少,保證冰柜內的冰棒處于低溫環(huán)境,不至于融化,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
大氣的保溫作用的體現,我們可以將大氣理解為是晚上睡覺蓋的被子。被子將人體向外散發(fā)的熱量包住,保證內容溫度不至于快速降低,以達到保溫的效果,并且,被子越厚,保溫效果越明顯。
大氣的削弱作用和大氣的保溫作用是呈正相關的。
其次,是針對我課件制作中的問題的反省。
這是我從未見過的教材,但是我卻用它來按照人教版的設計制作課件,將關聯(lián)性不大的圖片往自己要講的內容上面靠,背離了教材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和初衷。同時,PPT與教案內容脫離,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在授課前刪除了部分PPT,導致在課堂上出現了教學內容與課件脫離的情況,最終將自己繞進了錯誤的漩渦中。
最后,是針對我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反思。
兩年來,受習慣性約束及個人認識問題的影響,往往只教學生高考必考的東西,不考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不講,最終不僅自己無法很好地銜接教材內容,也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割裂的、孤立的.、死板的。可能說,在考試中學生可以快速運用這些東西解答試卷上的問題,并有明顯的提分效果,但是,這些東西不能幫助學生回答生活中的問題,不利于他們愛上這門學科,不利于他們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不利于他們的終生發(fā)展并欣賞這個世界。
地理,不是理科,也不是文科,正因如此,才顯得它是來源于生活的。學不好地理,不在于學生看不懂地圖,不在于學生記不住概念,更不在于學生無法理解抽象的知識,而在于沒有生活,或者說,在于不能將生活中的實際與這門學科相聯(lián)系。
在之后的教學中,得擺脫應試思維、學科本位的桎梏,要突破考試、突破教材,從學生感興趣、想知道,以及他們知道的入手,將地理作為解決學生生活中問題的工具,讓這門學科主動走向學生,而非是等著學生走過來。體現地理的“親和力”和“生命化”,讓課堂得到解放和自由。
地理教學反思 篇7
地理觀察是對地理環(huán)境中各種事物和現象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是獲得感性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學生發(fā)展地理記憶、地理思維和地理想象的基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著重指導學生有計劃,目的,有步驟地觀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學生專業(yè)實踐時,可帶他們到外面參觀古建筑物。老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古建筑物的不同屋頂式樣以及建筑物所處的地理位置,為在課堂上講解中國古典建筑的特征及等級劃分的標準打下基礎。在講敘“新加坡”時,為了避免學生誤以為新加坡是個半島國家,引導他們觀察地圖后得出正確答案是新加坡是位于馬來西亞半島南面的島國,如果學生不認真觀察,仔細閱讀地圖,是很難得出這個正確答案的.。
地理學科以自然和社會為觀察對象。在現代社會,可以觀察獲取的信息猛增。所以對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要十分重視,不能放任自流地觀察,觀察能力培養(yǎng)之初,地理教師應具體提出觀察目的、要求,提出觀察計劃,幫助學生從繁雜的背景中區(qū)分出有意義的觀察目標,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觀察。中學生觀察容易泛化,或者按個人好惡選取觀察目標,應加以防范。對于復雜的觀察目標,應從宏觀到微觀逐步觀察。例如對中國民族分布圖的觀察,先觀察漢族與作為整體的民族的空間分布,再觀察漢族主要分布地區(qū)少數民族的空間混居以及少數民族地區(qū)漢族的空間混居,再觀察少數民族地區(qū)各種民族的空間混居。良好的觀察習慣還包括觀察的自覺性,要養(yǎng)成留意身邊地理事象的習慣,從“視而不見”或“熟視無睹”的事象中觀察到有價值的事象。
感性觀察所獲得的成果,可能像“過眼煙云”看過或看多了容量遺忘。應當學會隨手做觀察記錄和整理觀察資料。第一手的觀察記錄是很寶貴的,往往時間流逝已久而不在人的主觀意識中走樣。地理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用文字或圖畫、照片或錄音錄像等手段記錄觀察成果。觀察資料的整理應盡量客觀、真實,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存細,選取有代表性的資料。一些地理描述是有規(guī)范的,應當按照規(guī)范來記錄和整理資料。例如森林景觀,山地景觀等的描述。課堂觀察地理圖像,也可以通過提問,規(guī)范觀察結果的表達。
地理教學反思 篇8
【摘要】高效課堂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tǒng)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新課程背景下“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就是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單位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優(yōu)質高效地達到育人目標。
【關鍵詞】課堂改革 高效課堂 創(chuàng)新能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最大的特點就是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代替過去陳舊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全面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這對于每一位教師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教學質量的生命線,在地理課中,如何將過去固有的課堂升級為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要想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就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那么,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教師,如何努力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以有效的課前準備保障高效的課堂教學
要多角度、多層次、多視角做好課前準備,寫出適合學生的優(yōu)秀教案,這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備課可以分三個步驟:精心選材;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精心設計課堂語言。課前準備過程中,教案不僅要體現知識的傳授,還應包括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使教師做到啟發(fā)式的“教”,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學”,為學生提供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備課的全面考慮和周密
預設,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tài)生成。在教學過程中,要實施“學案導學,雙案并舉”的教學策略,一方面按照“導疑-導學-導思-導練-導創(chuàng)”的指導思想設計常規(guī)教學的“教案”,另一方面按照“自主、主動、探究、合作”的新課程教學理念設計“學案”,堅持“雙案并舉,教學合一”。對于每一堂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難點、重點。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強化重點要有落實方案,難點要有突破策略。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要關注提升能力點、非智力因素點。要通過精心的課前準備,精選習題,編制學案,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
二、優(yōu)化時間安排,努力創(chuàng)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例如像一些課本上舊的識記內容可以不講,讓學生自讀,以練習的`形式出現,一方面檢查了學生自學的效率,另一方面也節(jié)約了時間。當然,對一些理解難度較大的難點知識,教師可以直接講述分析,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在練習過程中精心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加強鞏固難點知識。
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jié)約時間。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的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安排時間,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
例如把上課反應快、勤快的學生與反應慢、手慢的學生搭配成一組,互相起帶動和促進作用。對個別上課懶惰、不勤快的學生,教師可直接監(jiān)督,時刻提醒督促其努力完成學習任務。另外,課堂上要保證每個學生都高效參與,必須有約束的機制。在小組學習中,每位學生都必須參與。課堂上各項活動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不得拖沓。寫錯的作業(yè)必須更正,更正時要分析錯誤原因。對缺課、不交作業(yè)的學生,任課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找學生談話,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三、注重有針對性的練習
練是對所學知識內容的運用。通過面對具體多變的實際問題情境,學生會充分運用所學及感知,在運用過程中知道哪些自己學會了,哪些還沒有學會,找到自身的薄弱之處,以便及時查漏補缺。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教師特別要研究一下學生所做題目本身的練習價值和意義。就學生學習水平來考慮,既要考慮能適應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讓他們通過練習在基礎方面有所提高,又要考慮學習水平較優(yōu)的學生能通過練習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就完成時間來說,要使他們既能愉快地接受完成,又要達到一定的訓練效果。像地理這門學科,一些純屬鞏固性的和基礎性的內容,能在課堂上當堂處理的應讓他們有時間在課堂上處理。就教學內容方面的考慮,首先要保證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保底要求,這是基本標準,是每一位有學習能力的學生應達到的最低限度。例如認識我國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是人人必須達到的,至于成因分析與認識,學習基礎差的同學只要知道有
哪些方面的因素就算是達標了。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充分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特點,精心為他們選擇或制作一些拓展度較高的問題,讓他們既達到了雙基標準,又開發(fā)了潛能。
總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然而,面對地理課堂教學改革遇到的種種困惑,教師們個個感慨萬千,有成功的喜悅,有失敗的懊惱,而更多的是在新舊兩種教育思想的激烈碰撞中動蕩徘徊。實際上,高效課堂是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它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tǒng)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課堂教學中充滿了辯證法,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地理教學反思 篇9
本年度我承擔了高三的地理教學工作,一學年工作結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本學年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地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獲得一定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工業(yè)一課時,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并根據學生的意愿進行分工備課,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當老師,可以提問,可以補充,可以自由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做了充分準備,這從上課的情景就可看出!皩W生老師”當的有模有樣,方磊同學把長江水~系和沿海的海岸線圖畫在黑板上,邊指圖邊講,還畫出長江流域一些鐵礦的位置,并且編出順口溜,形象、好記。真是出人意料!臺下的同學也紛紛舉手發(fā)言,班級反應強烈。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覺得某個問題答案不確切或占時間太多,不必重復回答,就舉手站起來發(fā)言,以質疑的形式引入下一個話題。每個問題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還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紛紛要求"第三節(jié)的高技術產業(yè)"一節(jié)還由他們自己上,真是"課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學生需要的不只是我們被動的輔導,他們還需要什么?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fā)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fā)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yōu)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huán)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huán)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并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于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么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qū)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qū)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征。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1)、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表現信息多樣性和集成性的優(yōu)勢,拓展地圖的教材內容,優(yōu)化地圖要素的呈現方式。大綱指出,"按照大綱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可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地圖由靜態(tài)的面圖變成動態(tài)的電子地圖;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電子圖》,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xù)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fā)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2)、發(fā)揮多媒體計算機交互性和快速反應的優(yōu)勢,構建人機對話的電子地圖,提供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優(yōu)化地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例如在高二復習西亞和北非的位置教學設計時,利用FLASH的文本響應交互功能,構建學生可從鍵盤三洲兩洋名稱、計算機快速判斷正誤的《西亞和北非的位置》電子地圖。
二、不足之處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交談以示關愛,于是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今后還要不斷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 篇10
我從教已有十三年,我們的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也已有十個年頭了,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很多教學中的困惑和不解。
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在學習地理的時候,總是會問老師,“背”什么?“記”什么?難道我們的地理就是靠背和記嗎?為什么我們的學生看起來課本上的內容掌握的挺好的,一到考試就成績?
這么多年了,在自己的實踐中,我也不斷地在思考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兩個字——能力。城市的小學還好些,師資力量比較好,確切的說是老師和學生們接觸新東西的機會多,視野比較開闊,學生在家會有很多動手或者實踐的機會,有些學生還能隨家長一同去郊游,一塊去全國各地旅游甚至有的學生還出了國,這是多么好的學習的機會啊,也可以給老師帶回來很多教學資源。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也就不僅僅是“背”“記”老師給的東西,會自己探索新東西。而農村的學校就會因為條件的限制,學生們很少有機會接受新東西,能力的發(fā)展就受到了制約,在他們的`經歷中,小學時,老師就是讓他們“背”和“記”,那么升入初中,還是在延續(xù)以前的學習方法,老師教的、給的東西背得很熟,沒說過的自己就不會分析和回答了。試想一下,我們的農村學生,在學習方法的學習上,比同齡的城市學生晚了2、3年的時間,初中老師才逐步的引導他們生成自己的方法,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表現在成績上當然是。
我們不能苛求農村學校跟城市學校一樣,因為條件擺在那里,但是我們可以轉變自己的思想,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習的正確認識。為我們的學生早日具備同齡人的能力而努力。
地理教學反思 篇11
一學期又過去了,回顧一學期的地理教學,我覺得對學生地理學科興趣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下頭重點來說說個人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yǎng)的反思心得。
地理學習興趣培養(yǎng)與成功的教學過程互為因果。興趣是地理教學過程的強大動力,它促成教學過程的良性循環(huán)。一個分數的出現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興趣的構成和發(fā)展只決定于學習的成功,并且是反復的成功,所以,進行教學評價,興趣狀態(tài)比分數更為可靠。教師應當經常注意了解學生的興趣狀態(tài),作為自我改善教學的基本依據。
影響地理學習興趣的因素:
學生的興趣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構成和發(fā)展,教學系統(tǒng)的要素:教材(教學資料及其載體,教學手段)、學生、教師都與學生興趣的構成、發(fā)展息息相關。
1.教學資料是地理學習興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識鮮明地體現著地理興趣培養(yǎng)的趣味性特點。
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空間廣大性,直接觀察必須走出教室,很多的間接感知又須借助特定的教學手段、地圖等圖像和教師、教材的直觀性描述,以構成再造表象。正是由于感知困難,使地理事物總是顯得那樣新奇、生動。
地理感性知識是興趣源泉的源頭,它既是地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獲得理性知識的基礎。應對學生缺乏表象的頭腦,不可能喚起探究的熱情。滿足了學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養(yǎng)興趣的道路上邁出了有力的第一步,并且往往由此直接產生探究理性認識的需要。所以,感知教學對于興趣培養(yǎng)乃至整個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
地理理性知識以綜合性為其特點,蘊藏著地理環(huán)境中形形色色的奧秘。對其趣味性的體驗在于進行成功的思考。
地理概念是概括而來的,區(qū)域特征是比較而來的,規(guī)律和成因是分析綜合而來的。如果要求學生在思考失敗的情景下去死記硬背結論,勢必抑制興趣的構成。
知識的意義在于運用。僅有經過運用,才能進一步獲得對知識需要的體驗,"感到知識具有使人高尚起來的力量—很難找到比這種感覺更強烈的刺激來推動求知的興趣了"。
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動(智力的、動作的)進行的又快又好,令人欽羨。例如,當學生看到軍人、探險者或考察隊僅憑地形圖即可在陌生的地區(qū)活動自如時,自然要激發(fā)出掌握讀圖技能的需要。
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學生學好新知識的條件,使學生在獲得順利完成操作的滿足的同時,獲得新知識學習的成功。滲透在知識教學中的本事培養(yǎng)和思想教育,使學生經常獲得本事增強的體驗,不斷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豐富和滿足,從而推動著學習興趣的發(fā)展。
2.地理教學手段是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條件
地理教學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掛圖、模型、標本及視聽軟件)、地理學具(課本、地圖冊、作業(yè)冊、顏色筆等)與視聽設備、地理專用教室、地理圖、地理室外觀察點等是地理知識資料的載體,是地理教學資料——興趣源泉流向學生的"渠道"。
它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發(fā)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需求,供給相當一部分地理感知,幫忙學生理解地理問題,運用地理知識,在激發(fā)學生學習需要與幫忙學生成功地進行學習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3.學生是地理興趣發(fā)展的主體
學生是學習興趣發(fā)生發(fā)展的根據,興趣培養(yǎng)必須遵循學生興趣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
⑴學生對處于自我"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知識最感興趣,因為用力跳夠得著的果子不僅僅能使他體驗到需要,并且能使他體驗到成功的可能,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興奮,獲得果然成功的歡樂。
學生的知識、本事基礎是我們確定其"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依據。如果不了解、不顧及學生的基礎,盲目地照本宣講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學失敗的同時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一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存在著個別差異。基礎不一樣,構成興趣的興奮點也不一樣。有的學生興奮點在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上,有的學生則會在努力獲得了及格分數后高興得跳起來。承認并照顧到這種差別,才能使不一樣水平的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學習。
、茖W生對掌握著主動權的學習感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成功歸根結底要靠學習者自我對學習活動的主動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不僅僅需要教師的指導,還需要閱讀檢索、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向教師質疑、發(fā)表見解等主動方式的活動。這些活動能使學生感到自我本事的意義,增強自信心并提高學習成功率。
、菍W生對地理野外觀察、地理觀測、參觀訪問等室外教學活動感興趣。室外教學活動為學生供給了豐富多采的最直觀的感性知識,激發(fā)出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究需要,解答許多在教室內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
、葘W生對具有游戲性質的教學活動感興趣,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征決定的。
⑸過重的負擔抑制學習興趣,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疲勞、煩燥聯(lián)系在一齊。
⑹地理學習的反復失敗能引起學生對地理課的厭惡,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枯燥的死記硬背和糟糕的成績聯(lián)系在一齊。
⑺對成功的學習進行恰如其分的鼓勵、表揚,能使學習興趣得到強化。
4.教師是地理興趣培養(yǎng)的主導因素
教師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領導者、控制者,又是知識信息的供給者。
教學資料靠教師去發(fā)掘、駕馭,學生的學情靠教師去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靠教師去激發(fā),學生的提高、發(fā)展靠教師去啟發(fā)、誘導,教師掌握著激發(fā)和滿足學習需要的手段,所以教師作用的發(fā)揮是學生學習興趣構成與發(fā)展的主要條件。
、沤處煴救说乃枷、情感、學識、本事素質包括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意識是教師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內在根據。
、平處煂Χ喾N教學方法的掌握與靈活運用的本事。不一樣的方法解決不一樣的矛盾,引起多角度的心理興奮。
⑶教師進行指導的生動性。生動、幽默的講課使學習的緊張寓于活潑之中,使學生易于學懂、學會、記牢。
⑷教師的教學活力。興趣靠興趣來培養(yǎng),活力靠活力來感染。教師帶著對學科、對事業(yè)、對祖國、對人類、對自然的熱愛融匯而成的活力,神采奕奕地進行教學,不僅僅能即時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并且長期的感染對學生個性的構成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山處煂W生的態(tài)度。教師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懷、幫忙、鼓勵反映著對學生真摯的感情,對學生興趣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這有助于學習的成功,另一方面使學生把學習與對教師的感情聯(lián)系在一齊,產生相應的興奮狀態(tài)。
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揭示了進行地理興趣培養(yǎng)的根據。四個方面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是統(tǒng)一的整體,發(fā)揮著教學系統(tǒng)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功能。
綜合四個方面因素,地理興趣培養(yǎng)的途徑應是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地理學科特點出發(f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fā),充分發(fā)掘教學資料本身的趣味性,完善并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合理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并進行成功的學習。
今后更要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1.加強備課,優(yōu)化課堂結構。
教學方法應當在傳統(tǒng)教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以促進學生的全程參與,教師應善于換位思維,“知學生所思所想”,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問題,對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超前的預測,準確的確定。同時應瞄準“知識的發(fā)散點,本事的發(fā)展點,問題的關鍵點,教材的重難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順著學生的學習思路,因勢利導。
2.創(chuàng)新訓練方式,促進主動應用。
學生中普遍存在“知識遷移本事差,知識運用不靈活”的現象。所以,地理知識要盡可能圍繞問題展開,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提問,并經過變換條件,甚至變換題型或設計新題型來訓練學生的應變本事,知識整和本事,改變思維方式。
3.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中教材資料能否被學生理解和理解,必須經過必須的物質媒介才可能順利進行。搭配和運用不一樣的教學手段,會使教學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總結經驗,認識不足,揚長補短,要使自我的業(yè)務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應當努力做到:從教學思想、教學資料、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給我很大的觸動。經過認真的思考,我認為:領悟大綱是教學的基礎,把握教材是教學的關鍵,巧用媒體是教學的手段,發(fā)展本事是教學的目標。
地理教學反思 篇12
教材分析
1、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狀況的基礎上,本章引入世界的發(fā)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觀念,為以后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鋪墊作用。
2、 本章設計了三個標題:國家和地區(qū)、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以及國際合作,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對國家、世界有一個更深入、完整的認識,從而通過現象了解發(fā)展變化的本質,理解合作與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方向,為做一個“世界中的中國人”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1、 本章內容與時事結合緊密,學生易于參與,且能從報刊、網絡中查找到大量的相關資料。
2、 學生對一些主要的'國家早有耳聞,但對大多數國家還是陌生的,且不了解這些國家的相對位置和世界形式與格局。
3、 同時,學生對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也不易理解,在教學中要多舉例說明或與學生共同探討。
教學目標
、敝R與能力:
(1) 知道國界的劃分、意義和領土的含義
。2) 運用地圖指出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的地區(qū)分布特點;
。3) 用實例說出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策^程與方法:
(1)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政治地圖,能夠在圖上查找世界主要的國家
。2) 分析說明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水平的差異
、城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 明確一個國家的主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2) 國家無論大小都一律平等,樹立世界各國平等相處,求得共同進步與發(fā)展的觀念;
。3) 理解改革開放與發(fā)展國際合作的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領土的概念;
。2)世界主要國家的分布;世界主要國際組織
2、難點:
(1)國界線的劃定及國界糾紛;
。2)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地理教學反思 篇13
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體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具體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
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yōu)閷W生共同學習。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
①課堂提問、討論發(fā)言,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
、诮M織討論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
此外,備課時還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yè)布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使用差異性標準,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4、進行集體備課,發(fā)揮集體的力量。
加強信息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探索階段,我將繼續(xù)努力學習,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
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
地理教學反思 篇14
教學反思是老師置身于整體的教育情景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fā)自我意識的覺醒,深究教學活動中所涉及的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饋等。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并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貼進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chuàng)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一、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jié)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常講這節(jié)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記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課時,一位男同學突然舉手問:"老師,你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應該比別的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么會低呢?"氣候一章已經上完,這個學生卻在幾天后提出疑問,說明他上課時認真聽、認真學,也認真想了,可總是解不開。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解答了這個問題,并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于提問。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知識,可能有的學生會去想,也可能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與書本無關,就算了。我很快在別的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并鼓勵同學們質疑問難。
二、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fā)現。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學葉瑾,平時性格內向,膽小,從來不舉手發(fā)言,每當我眼睛注視她時,她就低下頭,生怕我提名,常鎖著眉頭。有次我試著讓她回答問題,可她說話時聲音很小,鄰座都聽不清。課后我在想,這樣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適應社會……。一天上課時,同學們都在繪制降水柱狀圖,我輕輕地走過去,看見她的圖畫得挺不錯,就笑著說:"你的降水柱狀圖畫的真好!"然后舉起她的圖向全班同學展示,夸她的圖畫的準確、美觀。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悅的神色。幾天后,她主動舉手發(fā)言了,并且聲音響亮,我又表揚了她。一種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頭。原來她不僅性格內向,還缺乏自信。及時賞識她的各種變化,從此以后她有了明顯改變,每次課后遇見我,總是一張燦爛的笑臉。還甜甜地叫一聲"老師好!"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一些,這使我感悟到: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場,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天真爛漫的,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于老師的批評與指責。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
三、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長江一課時,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并根據學生的意愿進行分工備課,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來當老師,可以提問,可以補充,可以自由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做了充分準備,這從上課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葉俊,王雅勤幾位同學,"老師"當的有模有樣,葉俊同學把長江水系圖畫在黑板上,邊指圖邊講,還畫出長江流域一些大水電站的位置,并且編出順口溜,形象、好記。真是出人意料!臺下的同學也紛紛舉手發(fā)言,班級反應強調。我故意坐在學生中間,如果覺得某個問題答案不確切或占時間太多,不必重復回答,就舉手站起來發(fā)言,以質疑的形式引入下一個話題。起先學生看我舉手要求發(fā)言都笑了起來,但很快就接納了我這位"老同學"。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這節(jié)課,每個問題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還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紛紛要求"黃河"一節(jié)還由他們自己上,真是"課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學生需要的不只是我們被動的輔導,他們還需要什么?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
四、反思是否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yǎng)成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格。
記得前些時上"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一課時,我不僅僅局限于教材,而是讓學生結合身邊發(fā)生的一些現象思考,我們?yōu)槭裁葱枰獫崈舻目諝猓楷F在安慶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氣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們能有什么好的建議來改變這一現狀?經過一番熱烈地討論,"高招"出來了:大家一致認為應該使用無鉛汽油,并大力提倡騎自行車,盡量少用汽車和摩托車來減少空氣的污染;有的同學建議最好騎電動自行車,速度快,又沒有污染;有的同學說國外對汽車尾氣的排放都實行歐1、歐11標準,發(fā)達國家實行的是歐1標準,現在我國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實行歐11標準,假如超過這個標準就不準使用汽車,我們安慶也應該執(zhí)行這個標準;有的同學建議應該在汽車尾氣排放管上面按裝個過濾器,把有害物質都過濾掉……,學生的建議頗有創(chuàng)造性、這讓我感到教師作為學生唯一知識源的地位已被動搖了。這一課還有一個課堂活動題,內容是這樣的:有人想買新房子,有兩處地方可以選擇;一處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美,但是房價稍貴些;另一處雖然房價便宜些,但是離工廠區(qū)比較近,空氣質量差一些。選擇哪一處呢?不用說,教材的本意,是選價格稍貴但環(huán)境好的房子買。經過這課內容的學習、討論,大家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經提問,許多學生大聲嚷嚷,應該選價格貴但環(huán)境好的房子,并紛紛說出理由:如果選價格便宜點的房子,雖然一時省了錢,可環(huán)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響,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錢!說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一般也都會這樣考慮。這時,初一(6)班的段佩凱同學站起來說:“我選價格便宜點的房子!卑嗌狭⒖逃型瑢W笑起來。我沒有馬上否定他的選擇,而是說:“談談你的想法,好嗎?”段佩凱同學說:“我選便宜點的房子,是因為這樣可以把省下來的錢買一些樹苗,種在周圍,這樣樹木可以凈化空氣,就能夠改造這個地區(qū)的環(huán)境。"真是一個環(huán)保主義者!多有新意多有創(chuàng)意!我當即豎起大拇指說:“太棒了!這位同學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個答案最好?我真為自己唯書為上的思維定勢汗顏。我再次感悟:我們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信敢為的同時,更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環(huán)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交談以示關愛,于是曾經,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思索……
【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反思02-07
地理教學反思05-25
地理的教學反思09-06
【熱】地理教學反思06-21
地理教學反思【熱】06-21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選)07-06
【優(yōu)秀】地理教學反思07-06
地理教學反思(精品)07-10
【精】地理教學反思06-14
【熱門】地理教學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