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本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教學的時候兒童詩兩首教案我讓學生給3個故事加小標題,并說說3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這既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從而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由于本文故事情節(jié)生動,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比較高。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2
《暴風雨》是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萊寫的一篇文筆優(yōu)美、寓意深刻的寫景散文。文章按照時間的順序先寫了暴風雨之夜的情景,再寫了雨后清晨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受。因此,按照這條線首先讓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大塊。由于一二部分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寫的,為了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產生強烈的感受,我就引導學生先用幾個詞說說自己觀察到的夏天雨前的情景雨中的情景以及雨后的情景,說完后,再對照課文本比一比我們觀察到的`情景與作者觀察到的、描寫的是否一樣,這是第一個對比著學;
第二個對比是通過讀感受“暴風雨之夜的狂暴迅猛與雨后清晨平靜柔和”這兩種不同的美;從而學習作者的感悟,啟發(fā)學生理解感悟的內含,即告訴我們的道理:“任何事物或人都有好壞兩面性,所以要客觀全面地看待人和事,這樣才能感受到無與倫比的和諧與美!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失重、心馳神往、廣袤無垠、嶙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的意義,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的意義,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人類一直夢想著能夠登上月球,現(xiàn)在這個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樣記敘這一真實歷程的。(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課文的情況。
2.詞語的讀音和寫法指導。
三、自由讀文,理清記敘順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思考:登月分幾個階段,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階段的.要點。
2.指名復述登月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復述,板書其要點。
3.登月的全過程有三個階段:
。1)飛船升空;
。2)登月成功;
。3)勝利返航。
明確:按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四、研讀賞析,激發(fā)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質疑并共同探究,深入體會。
(1)宇航員從月球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宇航員是怎樣生活的?
。2)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
。3)課文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2.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
。1)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經歷76千米,歷時95個小時。失重狀態(tài)下吃飯和睡覺很有趣和特別。
。2)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拍攝了許多照片!鞍⒉_”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F(xiàn)代科學技術已經達到向外層空間發(fā)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3)語言方面:恰當?shù)拿枋,用?shù)字說明,敘述中有議論。
3.拓展延伸,聯(lián)想和想象。
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看插圖,引導想象。
(1)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2)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篇小短文。
教學反思
《月球之旅》是第四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也是一篇紀實報道,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航天知識方面的文章。和學習第十課一樣,首先是小組自學完成讀課文、讀準字音、寫書生字詞以及弄清課文主要內容等問題。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來的展示學習中,首先檢查學生的讀——每組請一個學生分段讀完課文,再進行聽寫——上黑板聽寫,錯了一個以上就不給本組加分。
接著就是請人講課文主要內容,并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脈絡;然后是說最令自己興奮的那一段。先讀,再說理由。最后是理解難句子:“對于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于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飛躍!弊杂砂l(fā)言,如果哪一組的同學說的最接近就給那一組加分。所以有幾個學生發(fā)言了。最后,我根據大家的發(fā)言進行了小結,拿出了較通順的句子組成的我的理解:“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了月球,他的步子和平時一樣小,但這標志著人類的航天事業(yè)以向前邁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彼裕谧h論的基礎上,問題得到了解決。使大家動了腦筋后獲得的結論,盡管他們的語言還很零碎。小組學習真的是高效課堂的陣地呀。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4
從三年級開始,我就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并有目的地進行分層訓練:從讀通課文,自學生字新詞到能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膽的質疑;提高到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用筆給課文寫“眉批”,寫上自己的體會和理解;到現(xiàn)在的能搜集與本課內容聯(lián)系緊密的課外資料,并能獨立進行處理,孩子們自學語文能力得到質的提高。
由此,我在工作中摸索到了一條活學語文的路子──在開放的教學空間中,架一座聯(lián)通課內與課外的橋梁。
1、內外拓展:
以課文為載體,向課外拓展。即以課文內容為“引子” ,為話題,誘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搜集資料,很自然的把語文的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校外、社會中,更廣闊的知識空間里,使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使語文學習成為學生自主構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語文,用語文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個性、特長。并有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前后溝通,互為參照,形成共鳴。
2、兩頭延伸:
課前,指導學生了解學習內容并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的學習、有效的學習。
課后應該是一個新的學習輪回的開始,教師要通過巧妙的點撥、設計,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做到以一點引一篇,以一篇帶一組,使學生從中多渠道吸收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個性。如教學《凡卡》一文,進行小結后,許多同學都對小凡卡悲慘、無奈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氣憤。我便趁勢讓學生寫續(xù)寫。又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很多同學對家長教育和自己的接受有很多的感受和建議,我就讓學生把這篇優(yōu)秀的課文推薦給家長們看,并以書信的形式和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本學期的“家長開放日”上,我們共同朗讀課文精彩段落,互提希望和建議,非常有意義和價值。我還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孩子們接受到的來自各種媒體的`信息與我們的語文教學很不和諧,比如電視機里胡編亂造的《東游記》,課外讀物的“談情說愛”,網絡世界的刺激等等都沖斥著學生的眼睛,嚴重影響他們對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汲取。
因此,我指導學生讀名著,推薦性的看中央八臺的“老片新看”,使學生了解祖國悠久而燦爛的語言文化,進一步提高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鑒賞能力,有助于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本次仿寫兒童詩教案的回顧拓展多數(shù)學生都能按照要求進行練習鞏固。這次交流平臺的重點是"名著中的人物"。前面已述,讓學生感受課文中人物的栩栩如生,從而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fā)閱讀名著的.興趣,這是本組教學的主要目標。"交流平臺"緊扣這一教學目標,在學生具體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回顧、總結所感所悟。指導學生交流時,是要引導學生把人物形象說生動。課文作者把人物形象寫得很生動,學生說時,要盡可能說生動,千萬不要僅用幾個孤零零的承前啟后形式的成語詞語概括一下就算了。還要要適時小結和拓展。本次詞語盤點學生都能聽寫過關。日積月累的歇后語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從課外找了很多豐富可課外知識。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6
《刷子李》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向我們刻畫了幾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形象,而本課選自馮驥才的民間世人軼事集《俗世奇人》,他文筆生動,妙趣橫生!八⒆永睢笔巧钣谑芯锵锏姆卜蛩鬃又械钠嫒烁呤,他絕妙的粉刷技藝無人可比。本文生動有趣,幽默風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傳奇色彩。是一篇藝術性和趣味性都較強的文章。這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
師傅引領明方向
在嚴師蔣銘老師的幫助下,我的基本教學流程是“自學——交流——拓展(積累)”。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組織教學:
1.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閱讀課的學習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行朗讀課文,在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刷子李”的奇表現(xiàn)在哪里?誰還能從課文中感受刷子李之奇等問題交流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閱讀,發(fā)現(xiàn),欣賞,咀嚼,感受。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沒有讀的過程是不行的。通過朗讀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閱讀水平。
2.在學生交流過程中以課文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習本文描寫人物特點的方法: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xiàn)在哪兒,采用了直接描寫“刷子李”刷墻的的情景(刷墻時的動作美)。讓學生盡情地品讀,邊讀邊想象情景:刷墻時的動作好似跳舞,刷墻時發(fā)出的聲音好似樂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無縫的屏障等。學生通過動作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也直觀地了解了可以怎樣突出技藝高超。除此之外,作者還通過刷子李的徒弟檢查黑衣服并發(fā)現(xiàn)小白點這種一波三折的側面描寫烘托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3.拓展:推薦學生讀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張》、《快手劉》等,也可課外閱讀《俗世奇人》,增加語言積累。
同課異構煉身手
能和陸國倫老師一起比武,我感到萬分榮幸。綜觀兩位老師的課堂教學(這里陸國倫老師和我的課將以A案和B案以示區(qū)分),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相同點:
1.在“單元整組主題教學”模式下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
“整體感知——部分體驗——整體感悟”是“單元整組主題教學”的流程!罢w感知”指的是在單元內容學習之前上的“單元導讀課”。導讀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站在整體角度上充分感知整個單元的內容,明確學習任務,做好學習計劃,為整個單元的學習做充分的準備。兩個教案的設計中都談到了導讀課,也體現(xiàn)了對導讀課上讓學生完成的查資料任務做了檢查和落實;在單元整組主題教學的大背景下,呈現(xiàn)出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單元主題的教學,很好地把握了單元各課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確定略讀課文在整個單元教學中的地位,體現(xiàn)略讀特色
兩堂課,很好地把握住了略讀課的定位和教學特點,突出了運用學法的訓練。如A和B案以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導入課文的學習,既檢查了導讀課前布置的任務,又直觀地了解了“粉刷”這一行當,為理解刷子李的職業(yè)和后面的練筆做了很好的鋪墊,真是一舉數(shù)得。兩案中都有練筆的訓練設計,而鞏固遷移寫法是略讀課文的一大重要功能。兩堂課,都注意了略讀課教學大板塊、大框架的設計,避免了精讀課的線性設計,給學生留下整塊的自主閱讀空間。
3.以教材為拓展點考慮了閱讀拓展,注重了閱讀的積累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閱讀的拓展功能。以教材為拓展點,一篇帶多篇,或一點帶一篇,內引外聯(lián),進行課前、課中、課后拓展閱讀訓練。兩位老師都注意到了這一點,都進行了由課內到課外的閱讀設計。
A、B案中同中存異,不同之處在于:
第一,同是“單元整組主題教學”的教學模式。A案在單元導讀課上只引導學生進行了課前預習的準備。而B案卻讓學生上網或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粉刷的工作,著重了解其工作特色。
第二,同是“板塊式教學”。A案設計了“動作之奇”,“規(guī)矩之奇”和“效果之奇”三個板塊來理解課文內容。而B案從刷子李“技藝之奇”和“規(guī)矩之奇”以及曹小三“內心世界”來展開教學。
第三,同是“學法遷移,練習表達”。A案除了練習寫曹小三的心理,還設計了對刷子李的贊美,以此升華對刷子李的敬佩之情;B案則練習了寫曹小三的心理。
A、B兩案均有值得優(yōu)化的地方。如,A案在資料整理與交流上要加強,可能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家馮驥才為搶救天津的歷史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來提高課堂教
學的深度和廣度。B案在朗讀方面要加強。因為略讀課教學還應把握“整體求略”、“部分求精”的指導思想。雖然要略逐詞逐段的分析,但不略重點難點的品讀。
課后反思憶收獲
回顧整個課堂,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雖然我十分注重對學生的評價,但在評價中不免有些流于形式,如評價的不夠新穎,不能針對個體進行準確評價。今后要加強評價的新穎性和準確性的訓練,要讓學生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喜悅。再者,要進行寫作方法的歸納時,可嘗試讓學生試著用這種方法口頭作文,做到現(xiàn)學現(xiàn)用。此外,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tài),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
一堂課進行了三次試教,一次次解讀文本,一次次修改教案,一次次交流探討——這樣的授課經歷,我如今想來實屬難得。看到這篇課文時,我很茫然。略讀課文該怎么上?師傅教我,光看別人的教案是不行的,更多的得自己去
品語言文字:多去讀讀課文,很多自己不懂的地方恰恰也是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于是我捧起書本仔仔細細讀起來,本指望能讀出點“人所未見、人所未發(fā)”之類的獨門秘笈來,可惜,我的腦中一片空白。不過既然沒有出彩點,倒是踏踏實實上的好!洞髮W》開篇就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蔽蚁雮湔n要有得,心定是必須,我再重新讀,邊讀邊把自己的體會簡單寫下,并將想教給學生的知識都記錄下來。撂下書本,轉而又去尋找關于他人評鑒該課文的各種文字。經過幾番整理,第一份教案成形了。我把自己不成熟的`教案,先與師傅交流,她給我提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啟發(fā)我整理教學板塊,拉出一條線來組織教學內容。晚上,我又重新整理了一次教案。
第一次,在504班進行了試教,徐國勤老師和周穎老師,給我提了很寶貴的意見。她們告訴我,語文的語言一定要美,銜接要自然。于是從頭到尾我對所有語言進行了翻修。備課間,近乎是每時每刻都在想教案,那個刷子李到底奇在哪里?吃飯想,睡覺想,騎車想,走路想。而后幾個晚上,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也與刷子李一起在刷墻,癡癡地笑了。一時驚醒,頓覺奇妙,恍恍睡去,又覺眼前刷子悠然劃過,那刷子李刷過的墻面,如同升天一般美。
第二次,我在505班又上了這節(jié)課,這次師傅、鄭靜老師、沈秋鳳老師和胡麗美老師都來聽課了。說自己一點也不緊張,那是騙人的。剛開始上課就忘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心里一下著急,還好后來說出來了,這是我傻人有傻福。在前半節(jié)課我很享受課堂,也盡情地帶動學生演繹自己的閱讀情感,但后半節(jié)課與學生的互動就不多了。這節(jié)課上,我遭遇了出乎意料的生成,學生提到了我所想不到的知識點,幸而自己準備較為充分,有效地應對了課堂生成。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文本細讀”的重要性。但是,師傅告訴我還有許多地方要好好琢磨。課后,老師們給我的建議更讓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學生理解刷子李技藝高超。但是怎樣讓學生內心的這種情感激發(fā)出來呢?這就需要朗讀,指名讀、合作讀、齊讀,各種形式的讀,以讀感悟,以讀促情。此外,圖片、音樂作為輔助工具都要根據課文需要,物盡其用。另有,體會關鍵語句的情感需要層層遞進,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兩堂課下來,有種靈魂抽離身體的感覺,自己似乎有了選擇性過濾聲音的特異功能,無論外界多吵,我也能留在自己的安靜世界里,只想我的課。當然這種感覺伴隨著疲憊,趁周末好好調整下狀態(tài)。
我又要在504班上這節(jié)課了。這次我設計的教案與前兩次大不相同,完全由學生去品味語言文字,不知道上課后的感覺會如何,當時自己充滿期待。第三次,我在504班又上了這節(jié)課,整個課堂氣氛很沉悶,我挺難過的。師傅給我提了很中肯的建議:詞語環(huán)節(jié)及時抓住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講解;評價語與過渡語,更自然,更有帶動性些。一天中午,和胡老師和沈老師交流。她們給我提出了建議:課堂的連貫性可以靠過渡語來解決。這讓我很受啟發(fā)。之前去參加培訓,潘小英老師和穆洪英老師告訴我,上課的連貫性還要加強,可以列一列提綱。平時,與周老師和湯老師交流,她們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我發(fā)現(xiàn)這份教案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嗫嗨妓骱,我終于找出了問題之所在: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間的聯(lián)系不緊密;學情預設不到位。我把教案又重新修改了一遍。正式上課前,師傅要去培訓,還在百忙之中,與我交流這堂課。上課前,師傅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告訴我:小清,膽子大點。我恍然有了一種上課的動力。上課的時候,師傅就在后面坐鎮(zhèn),我有種“大著膽子去干”的感覺。上好課后,錢亮老師告訴我:你的師父在后面比你還著急。我的內心充滿了感激與自豪,我為有這么一位嚴師而感到驕傲!
這節(jié)課上完,我的內心特別感慨,想寫一寫這次備課的感受時,我就開始整理這節(jié)課我所準備的材料。厚厚的一疊打印稿,好幾個壓縮包、文件夾,幾本教參書,出現(xiàn)在了我的面前。我驚嘆:這么多。一個普通的新教師在準備一節(jié)課時,要準備這些資料,那長期站在講臺上的老師呢?當我看到辦公室的湯老師在準備一節(jié)思品課時的用心與付出,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佩。不僅是這件事情,我在辦公室和老師們的相處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與欽佩。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教育學生時包容與理解的話語;他們與家長談心時流露的對學生的真心;他們遲遲不下班在準備明天的教學任務的情景,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腦海里。我想,每個人都有懈怠的時候,我也不例外。但看到老師們的兢兢業(yè)業(yè),我想我要更加努力地在師傅們的引領下盡快成長,做一個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努力前行的道路上,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一份尊重與理解。而在這些老師的身上,我學到了豁達與勤勉。
這就是我備課的前前后后,我知道,我能做的還有很多,我也能做得更好!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7
《橋》在教學中我至少講過兩遍,但是每次講完都覺得效果并不理想。面對生死關頭的緊迫,學生們并沒有體驗過,無法理解危機情況;而父母尤其是內斂的中國父母,對于孩子深沉的愛,有些需要細細品味才可見。這些對于學生理解這篇課文都產生了障礙。
但是信息技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對課文的內容有了直觀的理解。
五年級的語文教學,第一課時一般是生字和課文大意,這篇文章兩個課時同等重要。第一課時我安排的是對于洪水的理解,借助圖片和視頻,讓學生了解洪水到來時的猛烈,逐漸上漲的危險,作者特殊的寫作表達手法。這些都為第二課時做了鋪墊。
當我把課文段落放在屏幕上時,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吸引過來,他們很快的找出來人們驚慌失措的重點詞語。在朗讀時,也明顯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安全地撤離了村民后,老漢才想起來自己的.兒子。和前面一樣“吼”,但是用意和蘊含的情感卻截然不同了。動作“用力”“推”,飽含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作者的表達簡潔卻意味深遠,孩子們能入情入境地體會父子情深。
大愛無疆,大愛無私。我們經常會聽到這句話,而它究竟意味著什么呢?課文其實就是描述了人間的大愛和父子間的小愛。
作為村支書,他必須為村民考慮,他要忘卻自己,甚至自己的兒子,在村民面前,他和兒子都排在了后面。而作為一個父親,他當然愛著自己的兒子,所以在他們兩個人中,他首先想到讓兒子脫離危險。愛,是無言的,尤其這個老漢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這是對課文題目的解讀。橋,既是真實存在的那座系著全村人性命的小木橋,也是老漢為了黨員和人民架起的心靈橋,讓“為人民服務”這句我們黨的宗旨落在了實處。
語文課文的選編都十分的講究,可以說學無止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含義,需要我們不斷的揣摩研究。這篇文章如果我再上第四次,第五次,估計感觸又不一樣,也許我的課件又會給學生呈現(xiàn)不同的內容。但是每一次的新發(fā)現(xiàn),新感觸,都令我欣喜。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8
第一單元安排了五篇民間傳說和英雄傳奇故事。這五篇課文分別是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彝族和壯族的民間傳說故事,通過閱讀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我國各族人民的勇敢、純樸、善良的美德,同時也會感受到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
本單元的以“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多的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為專題。教學中緊緊圍繞著這個專題展開,結合每篇課文課后的思考題,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通過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讀,來品味優(yōu)美的詞句,感受民間故事的無窮魅力。教學中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比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文的學習中讓學生用自己總結的話語來敘述,盡量做到精簡準確,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做到,極少數(shù)的同學還很欠缺。針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加強了學生的朗讀指導,即使孩子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大”學生了,也還是運用了領讀的方式對重點、有難度的字詞句進行指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讀的要求,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快速的閱讀,教學中特別提醒學生“快速默讀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學生圖快而忽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縱觀第一單元的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總的來說還不是很令人滿意的。學生經過愉快的寒假,心還沒有很好的收回到學習上來,學習狀態(tài)很令人擔心,經常有人上課開小差,不能集中精力專心聽講。部分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學習任務馬馬虎虎,不認真的完成。對于課前的預習也只是胡亂的弄上一通,也不知是在做什么,常常讓課程無法按時的完成,同時作業(yè)質量也極差。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將極大的影響到以后的語文教學。
經過對本單元教學的反思,讓我清醒的認識到,在以后的教學中除了要注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之外,還必須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加強備課,仔細的鉆研教材,努力學習一些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來指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笆陿淠荆倌陿淙。”繼續(xù)努力吧!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9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識字、寫字、朗讀是本課的重點,難點是通過朗讀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
這節(jié)課共設計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即“談話導入”,“整體感知”,“識字讀文”,“體驗性朗讀”,“想像延伸”。整個教學設計是圍繞“學生主體”如何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設計的。諸如“看了這個畫面你想說些什么?”“這是誰的功勞?你不想對它說些什么嗎?”等等,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些教學理念。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比绾卧诮虒W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教學《雨點兒》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課件演示雨點兒過后大地的美景,同時配上音樂。學生被眼前美麗的景色、優(yōu)美的音樂所營造的氛圍深深地吸引住了,頓時進入了學習情境,為感悟課文內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情境學習中產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當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誰?有的學生說喜歡小雨點兒,因為小雨點兒使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有的學生說喜歡大雨點兒,因為大雨點兒使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在這堂課中還注重激勵的策略。摒棄常見的實物、小紅花、掌聲等外在激勵的方式,而采用師生情感共鳴、配合默契、體驗成功等內激勵的方式。外在激勵大多是淺層的、短暫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勵少數(shù)的同時打擊大多數(shù)。而內激勵是深層的、長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難忘的。在本課中,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評價語言,包括對個別孩子的評價,以及對全班孩子的評價。就如在孩子們朗讀完一遍后,我這樣評價:“聽你們的朗讀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你們不僅讀出了聲,還讀出了情,能讓老師再享受一次嗎?”這樣的語言評價,我相信比獎勵小花效果更好。
當然,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恒的藝術,需要不斷的探索。本堂課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和遺憾的地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學生主動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很少。這主要是我不敢大膽放手,其實課文中有很多內容可以請孩子自己探究學習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需要給他們更多的信心,并且相信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的。
2、孩子們質疑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學生質疑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課中我沒有設計,但是實際上文本中有一些地方能很好的質疑的,我沒有好好利用起來。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0
本篇課文是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一篇很好的散文,它以歡快的筆調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充滿著無窮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我們透過字里行間,看到的確實是一種生機,一種快樂。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么生機勃勃,令人愉悅。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仔細研讀了教材、教學參考書等。還看了文學史,了解了冰心的生平簡介,閱讀了冰心的一些作品。教學完本課后,我覺得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掌握內容。
在學生讀通全文后,我讓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什么?待學生說出后,緊接著問:作者的游覽路線是什么?生默讀課文,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然后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接著讓學生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主要內容。
反思:抓住作者的游覽路線引導學生分段,有利于學生很好地理清課文思路,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為全文的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切準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本文的題目其實就很詩化,,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后,我就緊緊切住課文題目深入教學——找出文中表現(xiàn)兒童“多”的特點。主要從以下幾點去做:1.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畫出一些重點詞,讓學生體會頤和園門口的兒童之多。然后,讓學生畫出比喻句,并知道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小天使”比喻什么?在次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為了更具體、更形象地突出了孩子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朝氣蓬勃,如春天一樣,最后進行咀嚼、品味。2、按同樣的方法自學4——6自然段。同桌交流,小組互動。3、全班交流。就文中的“兒童是怎樣的一群兒童呢”一問展開,出示表現(xiàn)兒童多的句子,讓學生認真朗讀、理解、品悟。4、引導學生重點學習5、6自然段,生畫出海棠花美的句子并欣賞,理解“噴花的飛泉”比喻“密密層層的海棠花”之妙,再結合8自然段作者發(fā)出的感慨,找出花兒和兒童的共同之處。5、環(huán)歸全文,深刻理解為什么“之揀兒童多就一定能找到春天?
反思:以題目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主讀書,品悟,既落實了重點,又分散了難點,為下文功課難點做了鋪墊。
三、“課文中的兒童是一群怎樣的兒童”
一次問題能引導學生從文字的另一面,去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如“看見成千盈百的孩子。。。。。。一群接著一群的小天使”酒會是學生體會游春兒童之多,他們是多么的快樂。此外,結合“噴話的飛泉”“小天使”去深掘,還是怎樣的兒童?(鮮花般的兒童,潔白無暇的兒童,春天般的'兒童……)如此 就使學生對兒童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一群天真、可愛、純真、活潑、快樂、充滿朝氣和旺盛力的兒童。同樣,在下面的教學中,我抓住“小小的身軀上噴發(fā)著太陽的香氣息”兩個“匆匆”等一系列最能體現(xiàn)兒童特點的詞句,通過反復的朗讀,合理的想象等 去感悟兒童就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 ,活力四射。
四、拓展閱讀,走進作者悟真情。
第三課時的教學,我專門搞了一個特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登臺交流課外閱讀感受。(課前我推薦了《繁星》《春水》等)。
反思:冰心奶奶是我們眾所周知的偉大的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的主題靈魂,就是一個字——“愛”。她用特有的情感、特有的思想、特有的筆觸、特有的魅力,抒發(fā)了童真的無邪和偉大的母愛。她的作品,宛如一條涓涓溪流,所到之處,都流露出對少年兒童的無比的喜愛和關心,這是其他作品所不能及的。我覺得僅僅通過學習一兩篇課文來了解冰心奶奶實在是太微妙了。為了讓學生能更近距離地走近冰心,了解冰心,我就組織學生大量閱讀冰心的作品,走進冰心奶奶的內心世界,去深刻體會她那顆對少年兒童的“愛”的偉大的心。此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搭建了交流的平臺,不僅是對本課的延伸,更是讓學生去深深感受冰新奶奶對少年兒童的關愛之情,使他們打內心油然而生對冰心奶奶的敬愛、欽佩之情,燃起他們積極閱讀冰心作品的強烈欲望之火。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1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fā)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fā)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
一、抓思路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
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征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啟下,串聯(lián)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理解白楊的象征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為“突破口”,并圍繞三個問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重訓練,以讀為本,聽、說、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復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抓關鍵詞句即“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來歸納白楊的特點。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2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 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xiàn)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1、調控學生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在借助注釋理解課文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沒能及時給學生提供方法方面的引導。還有每次的.課堂教學似乎都只屬于一部分人,還有少數(shù)學生一直游離于課堂之外,無法讓他們專心聽講。
2、課堂上,我還設計了拓展內容《世說新語》中的《徐孺子篇》作補充材料。但是由于前面的課文內容花去了大量的時間,準備的拓展內容沒有來得及給學生練習。
3、在語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課文中楊氏子的回答話中有話,言盡而意無窮,這是妙之所在。孩子在體會的時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隨著深入學習,細細品味,最終恍然大悟,這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有趣之處。但是學生明白了,卻不會表達,不擅表達。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xù)努力。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3
《白楊》是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煉,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來贊美在新疆扎根落戶的建設者,熱情歌頌他們不但把自己奉獻給新疆,還為邊疆培育下一代建設者的精神。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心,進而學習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
學生在學習《白楊》這篇課文之前,已經學習過一些寫景狀物文章和寫人記事性文章,能過通過抓住景物描寫領悟景物特點,通過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的描寫理解人物思想感情。但是,對于本文“借物喻人”的寫法,學生在教材所提供的文本中還是第一次見到,所以還沒有相應的概念和學習方法。此外,這篇課文歌頌建設者那種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對于當今生活無憂無慮的學生來說,距離較遠,學生對“爸爸媽媽”為什么自愿扎根新疆,建設新疆可能會留有疑問,也就很難對“建設者”產生贊美和敬佩之情。要做到語文教學的“彼時彼地彼人”,所以我?guī)ьI學生把當時的背景做了補充。
縱觀本教學設計并結合實際操作,細細反思,發(fā)現(xiàn)在實際操作的預設上還有些需要彌補。首先,我在本教學設計中力求做到,切實的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掌握、能力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但實際的細節(jié)設計中,我卻沒有反應出具體的.引導和操作方法。我想針對此問題,我還應在立足于關注學生的前提下,更多的預設出一些形成性評價的語言,其實評價本身也是一種教學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甚至會產生飛躍。利用形成性評價語言,師生就文本學習進行和諧而平等的對話,教師順學而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領悟,獲得新的學習經驗,最終達到更高的教學目標。此外,在讓學生自主結合資料理解15自然段,進而處理“爸爸的心”這一部分時,我的考慮還不夠細致!栋讞睢愤@一課的寫作時代離學生很遙遠,其背景資料也很多很復雜,而就文本自身而言又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它是作家對當時社會乃至國家的一種摯誠關注。對于這樣的一篇文本,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就很難,要準確地運用其幫助深入理解對文本就更難,那么,教師在預設中就應事先根據學生情況,預測到學生收集運用資料解讀文本的程度,在此基礎上由教師預設一些問題或給予一些資料的補充,讓他們的探索之船在教師不著痕跡的保駕護航中,駛向勝利的彼岸。所以,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我還需要時時地提醒自己,以為每一個學生搭建與文本對話的橋梁為己任,精心預設,上下求索,努力締造生動和諧、平等對話的優(yōu)質課堂。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4
曾經,新課標理念撲面而至,“忽如一夜春風來”,帶來強烈的沖擊,帶來欣喜的期盼,高唱贊歌者有之,奉若神明者有之。是的,對于一顆尚未準備好的腦袋,一顆沒有自己的思考的腦袋,除了不假思索地全盤接收,似乎也找不到第二條好走的路。曾經,我就是這樣一名師。
幾年的實踐運行下來,新課標的真正落實遇到了一些困難,理論站得高實際運作難的缺陷浮出水面,彷徨者有之,困惑者有之,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走自己的路的也有之。將新課標理念與自己的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用自己的腦髓”,我堅信語文學應當讓學生學會感悟語言、運用語言,應當自由靈動、詩意盎然,語文課堂應當是一次次精神的旅行,一次次靈魂的飛躍,并藉讓學生看得更高、走得更遠。為,我追求這樣的語文課堂——
二、自然生成的課堂
第十三課《早》學手記片段:
《孩子,請跟我一起飛》
今天學習第十三課《早》。這是吳伯蕭寫的一篇游記,圍繞自己在三味書屋的所見、所聞、所感,指出人要事事早,時時早,做“東風第一枝”。
早讀課已經讓學生聽了課文朗讀錄音,并讓他們自己也讀了一遍課文。
午第一節(jié)課,我先讓學生們說一說,自己初讀了課文之后知道了什么。有的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明白了作者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還有的回憶起以前學過的《三味書屋》一文。
我又問:“那么你對課文內容還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嗎?”
學生思考片刻,紛紛舉手提問:
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天哪,真想不到他們在五年級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后竟然還會有這樣的疑問。
魯迅的老師壽鏡吾是個什么樣的老師?(學生無知,有這樣的問題很正常)
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這個不錯,是全文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作者為什么要以“早”為課題?(與一個大同小異,比較好理解)
三味書屋今天還保存得好嗎?為什么它能保存得那么好?(學生不能明白為什么一個若干年前的普通書塾今天還能讓這么多人津津樂道)
面對學生拋出的這些問題,我理出了今天課的主要任務——介紹魯迅。只有讓孩子們先初步了解魯迅其人,獲得對他的一些最起碼的膚淺的認識,才有可能理解課文中作者提到魯迅所流露的敬意,以及這一個“早”字蘊含的真正的.深意。
以往一節(jié)語文課,尤其是要好一節(jié)公開課,備課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頭痛的事。因為認真,備的都是詳,環(huán)環(huán)相扣,字斟句酌,力求天衣無縫;因為擔心課不知道自己應當說些什么,連學生的回答、回答之后老師的評語都一字一句寫下——卻沒有考慮過,學生一定會這樣回答嗎?于是當“劇本”完成,表演開始,便十分吃力(還要貌似輕松)地、想方設法(還要不露痕跡)地將學生往自己事先設好的“轂”中趕去,步步為營,著著緊逼,手中的那根線越收越緊,緊到不但讓學生喘不過氣來,師自己也呼吸困難、輾轉無策。
一連幾次的失敗,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學,如饑似渴的學習,讓我漸漸懂得課堂無需預設的精彩,開始追求“不可復制的高峰體驗”。
走進課堂,師心中應當有最起碼的預設,粗淺的,大概的,有一個輪廓即可,無須精致細密,因為課堂本來就是自然生成的產物,不是你想它怎樣它就會怎樣。當一場對話即將展開,當一次思想的旅程即將開始,風景就是我們所未曾見過的,精彩也是無法期待和預料的,也許會翻山越嶺,也許會跋山涉水,也許有小橋流水,也許是大漠荒煙,有多大的力量,我們就能夠走得多遠,有多會欣賞的眼睛,我們就能夠領略到多美的風光——而這一切,我都無法預設,我只能和學生一起,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去。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5
教學反思:《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仿寫兒童詩教案,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前"連接語"的要求自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接著組織學生重點閱讀"武松打虎"這一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討論文章其他內容與"打虎"的`關系,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點。最后,指導學生講講這個故事。大部分學生都能感受到武松大虎的形象。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05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5篇02-10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3-19
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3-30
《語文園地五》下冊教學反思06-15
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反思03-30
五年級下冊語文《示兒》教學反思12-20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