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无码AV在线,欧美日韩国产色,年轻人手机在线免费视频,伊人成人在线,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亚洲免费二区

曹劌論戰(zhàn)教案

時間:2024-11-28 18:11:17 教案 我要投稿

曹劌論戰(zhàn)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曹劌論戰(zhàn)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曹劌論戰(zhàn)教案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學習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2.過程和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讀中得.

  (2)讓學生談談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強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學習曹劌赤膽忠心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了解本文記述戰(zhàn)爭詳略得當?shù)奶攸c.

  2.難點

  理解曹劌有關戰(zhàn)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設想

  采用誦讀法,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語感和理解能力。在文言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誦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語感,又可以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語,也可以通過誦讀加以積累理解。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圣陶語)。本文是短篇精品,內(nèi)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jù)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并聯(lián)系實際,有所啟發(fā)。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圈點批注、朗讀、討論、質(zhì)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起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識,你知道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爭有哪些嗎?(全班交流)

  你知道以少勝多的戰(zhàn)爭有哪些嗎?

  今天我們就來走近古戰(zhàn)場,了解這場以少勝多的"齊魯長勺之戰(zhàn)".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走近作品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妒酚洝泛汀稘h書》都認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而作。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于描寫戰(zhàn)爭及復雜事件,又善于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

  知識點:關于歷史散文體例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戰(zhàn)國策》!秶Z》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zhàn)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yōu)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tǒng)性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chuàng)。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2. 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

  這一戰(zhàn)事發(fā)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后向魯國發(fā)動的第二次戰(zhàn)爭。

  此前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斗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于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于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并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后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zhàn)于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quán)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zhuǎn)年春便再次發(fā)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shù)亻L勺展開的戰(zhàn)事。

  3.理清線索,梳理結(jié)構(gòu).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

  (1)試概括文章大意。

  (2)文章的線索有幾條?

  點撥:有兩條線索:①事物發(fā)展的線索: 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

 、谌宋锘顒拥木索: 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研讀課文,把握曹劌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

  1.魯莊公認為戰(zhàn)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曹劌是如何進行評價的?

  2.為什么“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3.為什么“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

  4.從戰(zhàn)爭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曹劌的戰(zhàn)術(shù)思想是什么?

  小組合作討論:并歸納。

  (二)品評曹劌、魯莊公這兩個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談談對課文情節(jié)安排、人物塑造兩方面的認識。并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曹劌:愛國熱情,政治遠見,卓越才能,過人謀略。

  魯莊公:政治無能,軍事無知;實事求是、虛心聽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為求真知,不恥下問。

  (三)再讀課文,體會文章文章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四.課堂討論

  魯國的獲勝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從曹劌的做法和孟子的“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來談談

  如何做好集體中的一員?

  五.作業(yè)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請見——愛國熱情

  曹劌 參戰(zhàn)——卓越才能 遠謀

  論戰(zhàn)——過人謀略

  施行小惠、祈求神靈——政治無能

  急于求戰(zhàn)、急于攻擊——軍事無知

  魯莊公 急于備戰(zhàn)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 鄙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禮賢下士、任人唯賢

  戰(zhàn)后問劌、勝而不喜——為求真知,不恥下問

  教學反思:本堂課學生能積極地配合老師參與到整堂課的教學中來,教學效果比較好。

曹劌論戰(zhàn)教案2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對話塑造形象的方法,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2、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認識長勺之戰(zhàn)以弱勝強的原因,認識取信于民的道理,了解掌握戰(zhàn)機的重要性,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1、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敘戰(zhàn)爭;

  2、理解曹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

  3、學習本文對比、襯托的寫法,把握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教學難點

  理解曹劌關于戰(zhàn)爭問題的論述。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課前聽說訓練:生講歷史故事。

  二、解讀文題,探究設疑:

  讀課文標題,你讀出了哪些信息?又產(chǎn)生了哪些疑問?

  三、曹劌論戰(zhàn):

  1、生自由朗讀課文,點撥:讀準字音要關注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

  2、師配樂朗讀課文,生整體感知文意,概括主要內(nèi)容。

  3、本文運用對話的'形式,扣住一個“論”字,以時間為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故事。

  思考:曹劌從哪些方面對戰(zhàn)爭進行了論述?

  (1)戰(zhàn)前準備。

 、傥闹杏袃商帉υ捗鑼,請找出來。

  ②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表演朗讀,可用自己的話來說,也可適當加入神態(tài)、動作或其它詞語

 、墼诶首x中提示文言文學習的正確方法。

 、軐W生分析后明確:什么是決定戰(zhàn)爭成敗的關鍵因素?為什么?

  (2)作戰(zhàn)時機。

 、俨軇ブ饕獜哪膬蓚方面展開“論戰(zhàn)”?

  ②兩個“未可”,兩個“可矣”,言語簡短卻暗藏玄機。表情朗讀課文,補充曹劌此時心中所想而未講明的話。(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在下文中尋找原句)

  (3)取勝原因。

 、僬撊僭虿糠謶迷鯓拥恼Z氣、語調(diào)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②大聲齊讀論戰(zhàn)部分。

  4、在個性朗讀中解讀文本。

  四、我論曹劌:

  1、俗話說“言為心聲”,我們從曹劌的“論戰(zhàn)”中可以看出曹劌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作者是怎樣塑造這一形象的?

  五、我論《曹劌論戰(zhàn)》:

  史學家記錄歷史,不僅僅是為了記事,他們更希望后人能夠從中得到一定的教訓。讀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獲和啟示?

  六、課堂小結(jié):

曹劌論戰(zhàn)教案3

  教學目標:

  1、部分文言詞語的含義,能正確翻譯課文。

  2、巧妙地安排材料,有詳有略地敘寫。

  3、重點人物曹劌,魯莊公的形象分析。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正確翻譯課文。

  2、了解背景,把握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掌握本文圍繞“論戰(zhàn)”為中心選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攸c。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

  德育目標:

  1、學習曹劌為國家著想、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2、學習在崗位上“忠于職守”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

  1、文言虛詞、實詞的用法;

  2、曹劌、莊公的人物形象;

  3、曹劌的“遠謀”和莊公的“鄙”。

  教學難點:

  1、巧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

  2、“論”戰(zhàn)的意義。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背景,把握把握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分析字詞,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大家也許會想到三國時眾多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比如:“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zhàn)爭中取勝呢?也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會戰(zhàn)勝邪惡的。但是有這么一場戰(zhàn)役比這幾場還要早,曾受到毛澤東同志的稱贊的戰(zhàn)爭,也許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了,那就是長勺之戰(zhàn)。魯國一個弱小的國家,為什么可以戰(zhàn)勝如此強大的齊國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險個究竟吧!請看課文《曹劌論戰(zhàn)》。

  2、解題:《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說《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記載著春秋時代各國的內(nèi)政、外交、軍事等方面的活動。原書名為《左氏春秋》,漢以后稱為《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這部書既是一部比較完整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散文著作。

  3、 背景: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劉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先趕回齊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了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jié)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

  二、默讀課文,(亦可分角色朗讀)理清文意。

  1、對照課文注釋,疏通文句,并勾畫出難詞難句,待交流。

  2、交流難詞難句,并翻譯課文。

  3、師歸納: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三、整體感知。

  1、概括故事情節(jié):

  提示: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發(fā)展過程為線索概括。

  明確: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

  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3、生復述課文(建議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

  四、作業(yè)布置:

  1、朗讀并背誦課文。

  2、思考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試簡要地分析。

  3、收集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研讀課文,分析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攸c。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生復述課文導入)

  二、 探究,交流。

  1、組織學生討論:給課文換一個題目,并談談原因。

  2、生給課文換題目。

  3、分析詳略安排與題目的關系。

 。ㄅc中心有關系,聯(lián)系比較大的則詳寫,反之則略寫。)

  4、找出文中詳寫略寫的部分。

  三、 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1、小組討論: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2、分析人物

  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xiàn)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zhàn),表現(xiàn)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zhàn),表現(xiàn)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zhàn),表現(xiàn)他過人的謀略。

  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 “鄙”: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zhàn),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備戰(zhàn)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zhàn)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xiàn)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zhàn)后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xiàn)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四、 遷移積累:

  1、理解詞義,找出、理出相應的成語。

  齊人三鼓——一鼓作氣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惡貫滿盈 小信未孚—— 不孚眾望

  懼有伏焉——危機四伏 故克之——克敵制勝 攻無不克

  三而竭——彈精竭慮 精疲力竭 觀其轍——南轅北轍 重蹈覆轍

  故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難測也——莫測高深 心懷叵測

  未能遠謀——足智多謀 深謀遠慮

  2、談談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試簡要分析弱者取勝的原因。

  五、 作業(yè):

  1、朗讀并背誦課文。

  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

  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左傳》,進一步了解課文的背景。

曹劌論戰(zhàn)教案4

  科目:

  九年級語文

  設計人:

  董文玉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左傳》文學常識,了解文言詞句和文言實詞的古今異義;了解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對話描寫,分析曹劌和魯莊公這兩個人物形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學習曹劌機智沉著、敢于以弱勝強的精神。

  第三教時

  一、學生表演自編話劇。

  分三大組進行。

  二、教師適當點評。

  探究:

  一、對“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應怎樣理解?

  二、怎樣評價魯莊公?

  作業(yè):

  1、思考文后練習。

  2、背誦課文。

  課后反思:

  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zhàn)記敘了魯莊公十年春天,齊魯在長勺作戰(zhàn)的故事。齊強魯弱,魯國處于防御地位。曹劌向魯莊公獻策,在長勺之戰(zhàn)中幫助魯莊公采取正確的策略,終于戰(zhàn)勝了強齊,成為中國戰(zhàn)爭史上弱軍戰(zhàn)勝強敵的著名戰(zhàn)例。

  重難點:

  魯國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

  曹劌、魯莊公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預習、展示、反饋。

  教學時間:三教時。

  第一教時

  指導預習:

  1、師生制定目標。

  2、題目解說。

  3、作品簡介。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它是一部古代編年體史書。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記敘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250余年歷史,包括各諸侯國政治、軍事、外交、文化諸方面情況。

  4、完成學案設計內(nèi)容。

  作業(yè):

  熟讀課文,編成話劇,下節(jié)課展示。

  第二課時

  一、學生展示預習成果。

  教師指導:

  師:軍隊。公:魯莊公。曹劌(ɡuì)。間(jⅰàn)。鄙(bǐ)何以戰(zhàn):憑借什么作戰(zhàn),以何戰(zhàn)。以,憑、靠。

  異義詞:犧牲:古義,古代祭祀用的祭品。今義:指為了國家或他人而舍棄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

  獄:古義指案件,今義指關押犯人的處所。

  句式:

  可以一戰(zhàn):省略句,即可以(之)一戰(zhàn)?,助動詞,可以。

  二、主題歸納:

  本文通過寫曹劌對長勺之戰(zhàn)的論述以及弱魯戰(zhàn)勝強齊的史實,表現(xiàn)了曹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說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把握好作戰(zhàn)時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三、結(jié)構(gòu)圖解:

  求見公將戰(zhàn)(主動關心)

  鄉(xiāng)人勸(愛國熱情)

  論何

  以戰(zhàn)

 。ㄗ鲬(zhàn)

  思想)衣食分人-小惠-神弗福

  分析祭品弗加-小信-神弗福

  斷案以情-忠之屬-取信于民政治遠見

  鼓-未可-齊人三鼓-可-齊師敗績

  曹從戰(zhàn)指揮

  劌馳-未可-齊人三鼓-可-遂逐齊師

  論能戰(zhàn)勝敵一鼓作氣---彼竭我盈---故克(抓戰(zhàn)機)

  戰(zhàn)(戰(zhàn)術(shù)思想)

  大國難測---轍亂旗靡—故克(果斷)

  軍事思想

  作業(yè):配套練習1——6題。

  董文玉

曹劌論戰(zhàn)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取信于民是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和指揮作戰(zhàn)時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善于掌握有利戰(zhàn)機的道理。

  2.了解記敘戰(zhàn)爭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掌握文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及用法。

  集 體 備 課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出處

  二、朗讀課文,解決讀音和停頓問題。

  1.錄音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3.解決有關字音問題。

  曹劌(gùi) 又何間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犧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軾而望之(shì)

  吾視其轍亂(zhé) 夫戰(zhàn),勇氣也(fú) 望其旗靡(mǐ)

  4.解決有關句子的停頓。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齊讀課文。

  三、疏通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標記出自己感覺理解上有困難的詞語和句子。

  2.結(jié)合課文注釋,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自己初步解決部分難詞難句。

  3.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解決難詞難句。

  4.引導學生總結(jié)虛詞“以”在課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第1段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主要是作介詞,表示“憑借” “根據(jù)”等。

  四、把握課文寫作思路

  1.要求學生思考如下兩個問題:

  (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

  (2)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把握課文中心內(nèi)容。

  首先指名學生復述課文基本內(nèi)容,然后思考:這篇文章的關鍵詞語是什么?中心內(nèi)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五、布置作業(yè)

  1.收集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

  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

  3.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指名學生背誦課文,引入新課。

  二、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理解課文基本內(nèi)容。

  1、概括在戰(zhàn)爭的各個時期魯莊公和曹劌的表現(xiàn),能用原文來回答嗎?

  2、根據(jù)他們的表現(xiàn)談談你對這兩個人物的認識。

  曹劌 (1)忠心愛國

  眼見魯國形勢危急,不理鄉(xiāng)人勸阻,主動求見魯莊公,并要求同赴戰(zhàn)場抗敵,可見他有正義和愛國心。

  (2)有政治識見

  曹劌了解得民心才可戰(zhàn)勝齊國的道理。因此當魯莊公說及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時 ,他才說可以一戰(zhàn)。

 。3)熟悉軍事,善用戰(zhàn)略。

  他深明軍隊士氣是作戰(zhàn)取勝的關鍵,因此在戰(zhàn)爭一開始時,他制止莊公擊鼓進攻,到齊人三鼓,士氣竭盡,而魯軍士氣仍然旺盛時,便一鼓作氣,擊敗齊軍。

 。4)處事謹慎,善審敵情

  當齊軍敗走時,曹劌并不急于追擊,以防敵人詐敗,暗埋伏兵。 待觀察過齊軍的車轍紊亂,旗幟東倒西歪,確定敵人是真的敗走,才讓莊公揮軍追擊,終于大獲全勝。

  莊公 (1)欠缺政治識見

  從第一次論戰(zhàn)時可知魯莊公不知道什么 才是作戰(zhàn)的憑借 。

 。2)禮賢下士

  莊公不嫌曹劌是一介平民,與他討論作戰(zhàn)的'憑借。

  (3)知人善任

  允許曹劌隨軍出戰(zhàn),作戰(zhàn)時更聽從曹劌的意見,讓他指揮軍隊的進退。

 。4)處事魯莽輕率,齊軍敗績后,莊公立即想追擊,并沒有考慮對方可能是詐敗。

  有人說,魯莊公是一個昏君。魯莊公懂得軍事嗎?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jié)合課文發(fā)表你的看法。

  對于以上兩個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肯定學生答案中的合理點,逐步引導學生的回答趨向統(tǒng)一。

  三、試分析長勺之戰(zhàn)中魯勝齊敗的原因:

  長勺之戰(zhàn),魯勝齊敗的原因如下:

  同仇敵愾,上下一心, 把握戰(zhàn)機,指揮得當,齊軍犯錯,失去戰(zhàn)機。

  四、討論主旨和寫作特色

  1.詳略剪裁 詳寫論戰(zhàn)經(jīng)過,略寫戰(zhàn)事過程; 詳寫人物的語言,即“論戰(zhàn)”,略寫人物的行動,以及戰(zhàn)斗的具體經(jīng)過。就人物而言,詳寫了曹劌,略寫了魯莊公。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內(nèi)容。戰(zhàn)爭的起因和經(jīng)過寫得十分簡略,作者只寫了「擊鼓」和「逐師」兩事;出動戰(zhàn)車的數(shù)目,弓矢兵刃的使用以及將士奮勇殺敵的情況全部刪去;

  2.運用對話突顯人物的性格,使用對話可以使人物更活靈活現(xiàn)。

  3.襯托手法。 以鄉(xiāng)人的置國事于不顧襯托曹劌的忠心愛國;以高官的眼光短淺襯托曹劌的深謀遠慮;以莊公的輕率襯托曹劌的冷靜沉著。

  五、擴展:

  1、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

  2、請展開想像,再現(xiàn)長勺之戰(zhàn)場面,200字左右。

曹劌論戰(zhàn)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戰(zhàn)前必須作好政治準備。

  2、要善于把握有利時機。

  3.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并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青少年機智沉著的品質(zhì)。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古今義不同的實詞及“夫”的用法和判斷句式。

  2.記敘戰(zhàn)爭的方法及剪裁上詳略恰當?shù)奶攸c。

  3、背誦全文主。

  三、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戰(zhàn)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zhàn)例。像三國時曹操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大敗曹操的赤壁之戰(zhàn),東晉謝安、謝石、謝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堅統(tǒng)率的百萬大軍感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戰(zhàn),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發(fā)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長勺之戰(zhàn)尤其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稱贊。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勺之戰(zhàn)是“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有名的戰(zhàn)例。”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zhàn)》這篇課文就是談論長勺之戰(zhàn)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勺之戰(zhàn)中,弱小的魯國為什么能戰(zhàn)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zhàn)略思想是什么,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fā)。

  二、解題

 、佟蹲髠鳌肥怯涊d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情況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jù)孔子寫的魯國歷史《春秋》所編。由于《春秋》記事過簡,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難以讀懂,而《左傳》敘事較為詳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面貌,又為《春秋》作了較為詳備的注釋,所以后人又稱《左傳》為《左氏春秋》!蹲髠鳌繁4媪酥匾臍v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同時,它又善于剪裁,敘事清晰,描寫人物生動,又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谡n文談論的是古代戰(zhàn)爭故事。這次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zhàn)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zhàn)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所以史稱長勺之戰(zhàn)。發(fā)生戰(zhàn)爭的原因是齊襄公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后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后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jié)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借口魯國曾經(jīng)幫助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戰(zhàn)于魯國長勺,結(jié)果弱小的魯國戰(zhàn)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給下面的字注音:

  劌(guì) 又何間焉(jiàn) 鄙(bǐ) 弗敢專也(fú) 小惠未編(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與之乘(chéng) 轍(zhé) 軾(shì) 旗靡(mǐ)

  2、引導學生對照注釋疏通,提出問題。理清課文大意,復述課文內(nèi)容。

  重點詞句

  1.加點詞的古今義:

 。1)肉食者鄙。

  (2)又何間焉。

 。3)犧牲玉帛。

  (4)大小之獄。

  2.判斷句式:有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譯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忠之屬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語,有的省略賓語,有的省略介詞等等,翻譯時要補出來。

  可以一戰(zhàn)

  4.倒裝句式: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常式是主—謂—賓順序,但有的文言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情況,翻譯時要按現(xiàn)代漢語的順序。

  “何以戰(zhàn)?” 戰(zhàn)于長勺(倒裝)

  重點句子:

  肉食者謀,未能遠謀。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分角色朗讀:

  第二課時

  一、分析課文

  一)、第一段

  1、 “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

  補充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jié)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于侵略行為,所以“伐”應譯為“侵犯”。

  2、曹劌的身分怎樣?

  明確:從“其鄉(xiāng)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分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憂國”。

  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叭馐场痹诋敃r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quán)位的人。

  4、“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

  5、“何以戰(zhàn)”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zhàn)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明確:三方面:

 、佟耙率乘,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凇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6、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是如何回答的?為什么第三個準備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本段末句“戰(zhàn)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zhuǎn)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zhàn)指揮。

  小結(jié):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zhàn)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

  二)、第2段

  1、作戰(zhàn)地點選在哪里?

  明確:長勺(“戰(zhàn)于長勺”是個狀語后置句),在魯國境內(nèi),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

  2、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明確: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zhàn)(“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zhàn)爭出現(xiàn)“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4)小結(jié):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情況,作戰(zhàn)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zhàn)”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zhàn)爭勝利。

  三)、第3段

 。1)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

 。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

  明確:有兩層意思:

  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竭”)的時機進行攻擊!胺驊(zhàn),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彼竭我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zhàn)機。

  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fā)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梢姴軇タ紤]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zhàn)爭勝利。

 。3)小結(jié):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

  二、歸納總結(jié)全文

  1、歸納中心思想。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2、題目為“曹劌論戰(zhàn)”,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明確:這是一篇記敘文,但全文以“論”為中心。第1段記敘論戰(zhàn)前政治準備的內(nèi)容;第2段記敘戰(zhàn)斗經(jīng)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

  三、背誦課文。

曹劌論戰(zhàn)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戰(zhàn)前必須做好政準備——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揮上,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善于掌握有利戰(zhàn)機。

  2、了解作者及《左傳》的有關常識

  3、掌握文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及用法

  4、了解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裁剪得當?shù)膶懽魇址?/p>

  5、分析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及要求:

  1、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

  2、熟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

  2、熟讀課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古今中外,軍事家縱橫捭闔、層出不窮,從創(chuàng)作《孫子兵法》的孫武到編著《孫臏兵法》的孫臏,從“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的曹操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亮,從“不世出”的拿破侖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的毛澤東……這些名字,我們耳熟能詳,可今天,我們要走進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劌,他不是國君,卻創(chuàng)造了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他不是軍中大將,卻有著主動請纓親臨沙場智慧的風范,他無愧于“平民軍事家”的稱號。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了解背景

  春秋初期,齊襄公政令無常,他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分別逃到魯國和莒國,齊襄公被殺后,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取王位,他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公子糾也在魯國軍隊的護送下,回國搶奪王位,但被齊桓公打敗。魯莊公十年,齊桓公借口魯國曾幫助過公子糾,舉兵攻魯,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入侵的.齊國。

  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左傳》中解釋了《春秋》記載的這次著名的“長勺之戰(zhàn)”。下面我們了解《左傳》。

  2、關于《左傳》

  《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jù)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3、給出重點字詞,引導學生自讀理解課文。

  (1)、重點字注音:

  guì   móu   jiàn   bó    zhé   jié    mǐ

  劌謀間帛轍竭靡

  (2)、重點詞解釋:

  齊師伐我——軍隊;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衣食所安——養(yǎng);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小大之獄——案件;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戰(zhàn)——可以憑借;

  公將鼓之——擊鼓;公將馳之——驅(qū)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故克之——戰(zhàn)勝。

  (3)重點句式及詞語:

  1、判斷句式:

 、僦抑畬僖病

 、诜驊(zhàn),勇氣也。

 、鄯虼髧,難測也。

  (4)、古今異義的實詞:

  古義今義

  間:參與隔開,不連接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為正義事業(yè)而舍棄生命

  獄:案件監(jiān)獄

  可以:兩個詞,意為“可以憑借”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5)、重點句翻譯: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何以戰(zhàn)?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8、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5、整體感知

  文章以時間先后為順序,記錄了曹劌與魯莊公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有關戰(zhàn)爭問題的討論,即:

  第一段:戰(zhàn)前(論戰(zhàn)前的準備)

  第二段:戰(zhàn)中(敘戰(zhàn)爭的過程)

  第三段:戰(zhàn)后(論戰(zhàn)生的原因)

  三:學生再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查找關于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了解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裁剪得當?shù)膶懽魇址?/p>

  2、分析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1、長勺之戰(zhàn)——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2、主要內(nèi)容

  第一段:戰(zhàn)前(論戰(zhàn)前的準備)

  第二段:戰(zhàn)中(敘戰(zhàn)爭的過程)

  第三段:戰(zhàn)后(論戰(zhàn)生的原因)

  二、演角色,品人物,釋疑難

  師: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薦兩個同學來分別扮演魯莊公和曹劌,將文中人物的對話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演一場課本劇。

  (學生推薦了三名女同學分別扮演同鄉(xiāng)人、魯莊公和曹劌。)

  師:這講臺既是魯莊公的王宮,又是戰(zhàn)斗時所乘的戰(zhàn)車。這場課本劇分三個片斷:請問——參戰(zhàn)——釋疑,每個片斷我先說幾句旁白,你們就開始演。

  (三名學生開始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這兩位同學的表演。

  學生老師共同評論。

  教師設置問題提問:

  1、弱小的魯國為什么呢取得戰(zhàn)斗的勝利?

  (學生討論,教師巡回)

  學生回答

  (1)戰(zhàn)爭前做好準備

  (2)戰(zhàn)爭中捉住時機

  2、針對學生的第(1)個答案,師問:在戰(zhàn)前,魯莊公針對曹劌的“何以戰(zhàn)”提出了幾個條件?

  學生回答:三個(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師問:曹劌認同哪一個條件?曹劌為什么僅憑魯莊公提出的第三個條件,就肯定能與齊軍作戰(zhàn)?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jié):魯莊公按照實情斷案,這是忠于職守,為民辦實事,能夠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擁護。春秋時各國遇到大型戰(zhàn)爭時,僅憑常規(guī)部隊是不夠的,還必須大量地從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擁護君主,他們就不會跟隨君主去賣命的,正所謂:“君為舟也,民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辈軇ド钪@點。

  板書:戰(zhàn)前——取信于民

  師問:如果你是魯國的子民,你會去打仗嗎?

  學生回答:愿意

  師說:看來,魯莊公的取信于民收到了效果。

  3、針對學生的第(2)個答案,師說:那好,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到戰(zhàn)國戰(zhàn)場,看一看仗是怎么打的?

  師問:曹劌為什么要等到“齊人三鼓”后才讓魯莊公擊鼓進軍?我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解釋的文字?

  (學生閱讀文章,從第三段中找到了對應的解釋文字,并大聲讀了出來。)

  師:這表現(xiàn)了曹劌善于捕捉戰(zhàn)機,他在戰(zhàn)中捕捉到哪兩個戰(zhàn)機?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詞語概括出來?

  學生:曹劌抓住了“彼竭我贏”之時進行進攻,抓住“轍亂旗靡”之時進行追擊,可以看出曹劌謹慎小心,深謀遠慮。

  (教師板書:戰(zhàn)中——捕捉戰(zhàn)機,戰(zhàn)后——分析勝因)

  4、分析曹劌的形象

  (緊承上面分析)師說:很好,說出了曹劌是一個謹慎小心,深謀遠慮的人,除了這些,你認為曹劌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愛國,有膽有識,非凡的戰(zhàn)略思想,卓越的軍事才能。等等,學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自圓其說。

  5、分析魯莊公的形象

  學生甲回答:善于用人,善于納諫,是個明君。

  學生乙回答:昏君,身為君王卻不懂得打仗。

  學生丙回答:是個明君,雖不懂打仗,但他能為老百姓辦實事,忠于職守。

  教師小結(jié):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zhàn)爭的勝利時候先寄托在實行“小惠”上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他急切迎戰(zhàn),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納諫,說明他與昏君還是有區(qū)別。

  6、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曹劌,魯莊公,現(xiàn)在如果你們是左丘明,也寫一篇關于長勺之戰(zhàn)的文章,你們會怎么寫?師引導。

  生:寫戰(zhàn)爭場面。

  師:那本文是怎么寫的?

  生;主要寫論戰(zhàn)。

  師:抓住了文題,強調(diào)論字。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生:不語。

  師:本文的主角是誰?

  生:曹劌。

  師:看黑板。曹劌有哪些特點?

  生:謹慎小心,深謀遠慮等等。

  師:看來這么寫是有意突出曹劌的嗎/

  生:是。

  三、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請學生發(fā)揮想象,結(jié)合課文第二段,詳寫戰(zhàn)斗過程。

  教學反思:

  我開的公開課是本文的第二課時。

  在這一課時里,我嘗試了“學生問題教學法”。問題本應學生自己提出來,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還是保守的自己提出來,所以,課還是略顯傳統(tǒng)。但在學生回答時,例如圍繞曹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對學生的質(zhì)疑、回答進行了肯定,然后引導他們從文中找依據(jù)來爭論,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同時又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面對學生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我的引導有時略顯生硬。有時會將學生硬拽到自己預設的軌道上來的感覺。當課堂生成與教學預設不一致時,教師隨機應變,相機點撥,順勢引導的功夫,我是要千錘百煉,不斷提高的。

  總之,不管是成功,還是不足,這節(jié)課給我的收獲太大了,有自信,有啟發(fā),有冷靜的審視,有更多的思考,它將使我在語文教學藝術(shù)的探索之路上饒有興趣地走下去。

  《曹劌論戰(zhàn)》知識點歸類復習

  【注音】

  曹劌( )又何間( )焉肉食者鄙( )

  犧牲玉帛( )小信未孚( )登軾( )而望之

  吾視其轍( )亂夫( )戰(zhàn),勇氣也望其旗靡( )

  【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古今異義詞】

  齊師伐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雖不能察,必以情。

  小大之獄。

  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再而衰。

  【詞類活用】

  一鼓作氣,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詞】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 )焉?

  2.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

  3.衣食所安( ),弗( )敢專( )也。

  4.小惠未徧( ),民弗從也!盵通假字]

  5.犧牲( )玉帛( ),弗敢加( )也,必以信( )。

  6.小信未孚( ),神弗福( )也。

  7.小大之獄( ),雖( )不能察( ),必以情( )。

  8.忠( )之屬也。

  9.公將鼓( )之。

  10.齊師敗績( )。公將馳( )之。

  11.遂逐( )齊師。

  12.既克( ),公問其故( )。

  13.一鼓作( )氣,再( )而衰,三而竭。

  14.彼竭我盈( ),故克之。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故逐之。”

  【譯句】

  1.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曹劌論戰(zhàn)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曹劌的智慧;

  2.理解文章體現(xiàn)曹劌智慧的方法;

  3.學習和掌握一些文言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文章體現(xiàn)曹劌智慧的方法;

  2.一些文言常識。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預習]

  1.誦讀并抄寫課文。

  2.參照注釋,口譯課文。

  3.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起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學習課文中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

  2.理解和掌握一些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并能夠準確翻譯。

  [教學步驟]

  一、檢查預習。

  1.檢查誦讀情況(小組讀、個人讀)。

  2.同桌二位同學相互檢查抄寫情況,并對錯別字進行登記。

  3.教師在黑板上對錯別字進行匯總,并與學生一起進行訂正。

  4.請學生說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課文討論時解答)。

  二、導入課文

  [導入示例一]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選自《左傳》,它的作者是寫戰(zhàn)爭的能手,《左傳》中留下了許多文學性很強的場景和細節(jié)。但是,在這里的戰(zhàn)爭,好像沒有流血的樣子,也沒有懸念和轉(zhuǎn)危為安。前面一句“可矣”,下決心出擊了,下面一句就是“齊師敗績”。這不是太輕松了嗎?前面寫戰(zhàn)爭前動員和政治上的調(diào)整和落實,花了那么多篇幅,都是為戰(zhàn)爭;可真正到了打仗,卻好像還沒有開打就贏了。再說,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曾經(jīng)九合諸候,一匡天下,齊國的軍隊絕不是豆腐渣,怎么就這么輕易地“敗績”了呢?

  這樣的處理,透露出作者的匠心:文章的重點,不在戰(zhàn)爭,不在戰(zhàn)爭如何取勝,而在戰(zhàn)爭為什么取得了勝利。文章的中心,不是戰(zhàn)爭,而是決定這場戰(zhàn)爭并取得勝利的人。而且也不是這個人的一切,而是這個人的思想,他的戰(zhàn)爭理論。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他的理論吧。

  [導入示例二]

  本課文的題目“曹劌論戰(zhàn)”,可能給人一種錯覺,以為這是一篇議論文。其實不是。這是一篇記敘文,是從《左傳》中節(jié)選出來的!蹲髠鳌窊(jù)說是對孔子所編《春秋》的注解和闡釋。孔子編《春秋》,按年月日順序,提綱挈領,很簡明,于是后來就有人作“傳”,也就是加以注解和補充豐富,F(xiàn)在讀的這一節(jié),就是左氏對《春秋》所記載的魯莊公十年時的大事所作的一個注解和補充,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篇文章。

 。ㄒ唬⿲W習課文第一段。

  1.分別請二位學生口頭翻譯這一段。

  2.請其他同學評價這二位同學翻譯的情況(如有誤譯,要指出來)。

  3.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口譯和其他同學的評價,訂正誤譯并說出自己的翻譯。

  重點詞句:

 。1)乃入見:(曹劌)于是就入朝見魯莊公。

 。2)問何以戰(zhàn):(曹劌)詢問憑什么來打戰(zhàn)。何以,賓語前置。

  (3)民弗從也:民眾是不會跟從的。

 。4)犧牲:祭祀用的牛、羊、豬等。注意與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別。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信用、信服;福:賜福、保佑,名詞作動詞。

 。6)忠之屬也:這是盡本分的一件事。注意句子的判斷句式。

 。7)戰(zhàn)則請從:請:請允許我……。注意與“曹劌請戰(zhàn)”的“請”的區(qū)別。

  (8)乘(shènɡ):戰(zhàn)車。

  4.請學生筆譯本段。

  5.要求同桌之間相互檢查翻譯。

  6.誦讀本段課文。

 。ǘ⿲W習課文第二、三段。

  方法如上。

  重點詞句:

  (1)戰(zhàn)于長勺:(兩軍)在長勺開戰(zhàn)。介詞詞組(于長勺)后置,翻譯時要提到動詞(戰(zhàn))的前面。

 。2)公將鼓之:魯莊公將要擊鼓命令進攻。鼓:擊鼓;名詞作動詞。之:語氣助詞,不譯。

  (3)馳之:驅(qū)車追趕。之:語氣助詞,不譯。

 。4)下視其轍:(曹劌)下車查看了齊國部隊的車痕。

 。5)既克:打敗齊師之后。

  (6)夫戰(zhàn),勇氣也:打戰(zhàn),靠的是勇氣。夫,句首語氣詞;本句是判斷句。

  三、布置作業(yè)。

  誦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認識曹劌的智慧;

  2.理解文章體現(xiàn)曹劌智慧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二、理解課文內(nèi)容。

  問題一: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的判斷準確嗎?請根據(jù)課文說出你的判斷。

  [參考答案及板書設計]

  魯莊公的意見曹劌的判斷

  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將鼓之劌曰:“未可!

  公將馳之。劌曰:“未可!

  ①②國內(nèi)政治方面;③④軍事方面。

  可見曹劌的判斷是準確的。

  問題二:曹劌的“論”戰(zhàn),除了他的智慧,還體現(xiàn)在哪一些方面?

  細心觀察和準確判斷。

  [例]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問題三:本文主要體現(xiàn)的是曹劌的“論”還是“戰(zhàn)”?請說出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論。文章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寫曹劌的詢問、對戰(zhàn)斗過程的分析判斷以及取得勝利的原因的解說。而真正表現(xiàn)“戰(zhàn)”的只有第二自然段的幾個句子。

  問題四:本文與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在寫法上各有何特點?

  本文特點:1,對“戰(zhàn)”的描寫并不具體,而重在“論”;2,戰(zhàn)前的“論”,已預示了“戰(zhàn)”的結(jié)果;3,把魯國取勝的“謎底”放在文末,更體現(xiàn)了曹劌的胸有成竹、穩(wěn)操勝券,又有總結(jié)議論、突出主題的作用。4、文字簡約、古樸,體現(xiàn)了《左傳》的文風。

  前篇特點:1,也以言語對話為主,并以對話推進故事情節(jié);2,幾乎每一層都從三個方面去寫;3,以小悟大,從家事入國事,層層遞進;4,以上兩點以及文中的排比句式,都構(gòu)成鋪張排比的風格,體現(xiàn)了《戰(zhàn)國策》的文風(下篇《唐且不辱使命》類同)。

  問題五:你認為魯莊公是一個“肉食者鄙”的代表還是一個善于聽取正確意見的君王?

  這一切,都可以從“公將鼓之”、“公將馳之”與曹劌的幾個“未可”和“可矣”中去分析其中的“微言大義”:魯莊公應該屬于前者。這種非常含蓄的手法,后來就成了史學寫作的傳統(tǒng),叫做“春秋筆法”。這個辦法太厲害了,不管是國君還是大臣,都免不了要受到當世和后來的檢驗,所以有孔夫子訂《春秋》而“亂賊臣子懼”之說。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既可。

  三、課堂練習。

  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意思。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

 。2)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參考答案]

  1.(1)謀劃/參與(2)信用、信服/賜福、保佑(3)車子壓出的痕跡/倒下2.(1)這是盡本分的一件事?梢詰{這個打仗。(2)那齊國是個大國,很難意料,我擔心它埋有伏兵。

  四、總結(jié)

  文章記載的是一次規(guī)模并不太大的戰(zhàn)爭。齊國是強國,魯國是弱國,結(jié)果弱國卻取得了勝利。這在魯國歷史上當然是要大書特書一番的。對于歷史來說,最重要的當然是事實。在這里就是戰(zhàn)爭的過程,尤其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的史實。但是,我們看到的文章,對于戰(zhàn)爭取勝的過程寫得相當簡潔,就是人家進攻了,軍鼓打起來了,魯國軍隊不動聲色。待到人家打了三通戰(zhàn)鼓,這才出擊。從道理上說,齊魯兩國軍隊一番惡戰(zhàn),是免不了的。但是在本文中,從決定“可矣”之后,幾乎沒有任何戰(zhàn)斗的描述,沒有驚心動魄的搏斗,就一下子“齊師敗績”了?梢姡髡邔懽鞯闹匦牟辉趹(zhàn)爭的.過程,而在于曹劌對戰(zhàn)爭的判斷,也就是他的戰(zhàn)爭理論。

  文章是講戰(zhàn)爭理論的,但是又用歷史故事的形式來表現(xiàn)。故事是挺生動的,理論中充滿了智慧。文章的特點,就是充滿了智慧的趣味。

  這篇文章的好處,就在于不僅僅記載了一場戰(zhàn)爭的勝利,而且借助曹劌的口,揭示了制勝之道。

  首先,戰(zhàn)勝之道,不完全在戰(zhàn)爭之中,而在戰(zhàn)前。要調(diào)整、落實政策,以拉攏民心和“神心”(在當時,是十分虔誠的),特別要提起小大之獄,“必以情”,即使有處罰,也要合情合理,感情上溝通,也就是把內(nèi)部矛盾從物質(zhì)的到精神的降低到最大限度。這一點可以歸結(jié)為曹劌戰(zhàn)爭理論的第一要領:民心。

  其次,在戰(zhàn)場上,敵強我弱。特別是在對方士氣正旺之時,要沉住氣,不能硬沖硬撞。等到他士氣衰竭了,“彼竭我盈”,在士氣對比上我方由弱轉(zhuǎn)強,才可以反擊。這一點可以歸結(jié)為曹劌戰(zhàn)爭理論的第二要領:士氣。也就是“蓄氣(士氣)”為上。

  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關鍵,還不是一般的勇氣,而是“一鼓作氣”。也就是第一鼓的勇氣。第一鼓沒有激發(fā)出來,再來第二鼓,就不但不能提高,反而是“衰”了,弱了?吹接職狻八ァ绷耍僖缘谌膩硖釟,可能恰恰相反。把所氣都鼓光,鼓可能泄氣了。這可以說是曹劌的戰(zhàn)爭心理學。文章對于這種心理規(guī)律的概括也很精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數(shù)千年來,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和日常口語中,被廣泛運用,說明這種理論得到廣泛的認同,也說明他把抽象的理論,概括得很精煉尖銳,鼓氣次數(shù)與質(zhì)量成反比。這樣的說法,與一般日常經(jīng)驗形成反差,因而具有思維的沖擊力。

  “齊師敗績”了,曹劌卻并沒有立即追趕,而是仔細拿準了齊國“轍亂、旗靡”,才下令追逐。這說明曹劌不但是理論家,而且很懂得戰(zhàn)爭的實踐,不被勝利沖昏頭腦,而是很冷靜,很從容地收集信息,不到有充分的把握,不下決心追趕。

  這樣的軍事理論,本來是很簡明的,如我們所指出的,就是一,民心,二士氣,三細心。但如果直接把這些理論說出來,可能是很粗淺,很干巴的。本文之所 因為有了故事,而且曲折懸念還挺多的,這樣的行文,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期待。例如,曹劌問及戰(zhàn)爭的準備,一共問了三次,前兩次,他都表示不滿意;第三次,他的回答也是“忠之屬也”,該做的都做到了,馬馬虎虎,可以打了。后來到了戰(zhàn)場上,他一共只說了四句話,極其簡短,每句只有兩個字。第一句是魯莊公想打了。他否定:“未可。”第二句,齊人三鼓了,他認為:“可矣。”齊人打敗了,魯莊公要追,他又說了:“未可!钡鹊剿邪盐諗喽R人是真敗,不是假逃。又說了兩個字“可矣!”這真是太精煉了。想像一下,在當時的戰(zhàn)爭中,應該是戰(zhàn)鼓喧天,人聲鼎沸,血肉橫飛的。在這樣的氛圍中講話,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呢?表情、語氣、姿態(tài)全都省略了。為什么這么大幅度地省略呢?這是因為,全文的目的,就是講曹劌的“戰(zhàn)爭論”,而這個戰(zhàn)爭論,又是要以戰(zhàn)爭的勝利來論證的。因而,與戰(zhàn)爭勝利有關的思想,都留在文章中;而與戰(zhàn)爭獲得勝利無關的非思想性的感性形象,則一概刪除。

  [一點說明]

  如果條件許可,本文還可以有另一種教學方式,即課文的標點符號去掉,并制作成課件投影在屏幕上,讓學生逐段進行斷句。這樣除了理解內(nèi)容的意思,一些文言知識也可以在討論中學習。如果擔心學生文言知識掌握不牢靠,可以另外設計一些練習來加以鞏固。

  相關資料

 。ㄒ唬﹨⒖甲g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來攻打我國。莊公決定迎戰(zhàn)。曹劌要去求見莊公。他的同鄉(xiāng)說:“這是官老爺?shù)氖,你參予進去干什么?”曹劌說:“官老爺眼光短淺,不能夠深謀遠慮。”就去見莊公。曹劌問:“您憑什么去作戰(zhàn)?”莊公說:“穿的吃的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回答道:“小恩小惠不能使人民都得到,人民是不會聽您的!鼻f公說:“祭神用的三牲、玉器和綢緞,禱告時一定老老實實,決不敢虛報!辈軇セ卮鹫f:“這只是小信用,不會得到信任,神不會保佑您的!鼻f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雖然不能一一查明是非,但一定按實際情況處理!辈軇フf:“這是盡心為人民辦事,可以憑這打一仗。打仗時請允許我跟您去!

  莊公和曹劌坐在同一輛戰(zhàn)車上,在長勺作戰(zhàn)。莊公準備擊鼓進軍,曹劌說:“不行!饼R軍已經(jīng)擊過三次進軍鼓了,曹劌說:“可以擊鼓進攻了!饼R軍大敗。莊公要命令軍隊追擊,曹劌說:“不行!彼萝嚥炜待R軍車輪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望著遠處的齊軍,說:“可以追擊了!北阕分瘕R軍。

  戰(zhàn)斗勝利了,莊公向曹劌詢問戰(zhàn)時那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道:“打仗,要靠勇氣。第一次擊鼓,勇氣振作;第二次擊鼓時,勇氣便開始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衰竭了。他們的勇氣消耗盡了,我軍的勇氣正旺盛,所以能打勝。大國,很難估計它的底細,怕他們留下埋伏。我看到齊軍戰(zhàn)車的輪跡混亂,望見齊軍的戰(zhàn)旗倒下了,所以去追擊他們。”

 。ǘ伴喿x練習探究”解答

  第一題

  重在“論”。以敘述為主。

  第二題

  第1小題:“既克,公問其故。”

  第2小題:曹劌頭頭是道的分析,使魯莊公對其智慧和能力產(chǎn)生了信任感。雖然從總體而言,“春秋無義戰(zhàn)”(孟子語),但在具體戰(zhàn)役、局部問題上,還是有諸如誠信與否、民心向背等方面的“得道”與“失道”之分的。曹劌善于審時度勢,其戰(zhàn)前的分析,基本符合當時人們的普遍觀念,尤其是最后“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一語,充分肯定了魯莊公應戰(zhàn)的正義性和可行性,贏得了魯莊公的認同和信任(或者說,迎合了魯莊公的欲戰(zhàn)心理),因此在戰(zhàn)斗中魯莊公對曹劌言聽計從。

  第3小題:主要有三大好處:第一,給讀者造成懸念;第二,更能體現(xiàn)曹劌的胸有成竹、穩(wěn)操勝券;第三,有總結(jié)議論、突出主題的作用。

  第4小題:一般而言,曹劌的分析有道理,一是抓住了交戰(zhàn)方的心理特點,二是避強敵鋒芒。第一鼓如果沒有把勇氣激發(fā)出來,第二鼓就難了,第三鼓反而會把氣都鼓泄了。這講的就是戰(zhàn)爭心理學。以魯國之弱,對付強大的齊國,主張避其鋒芒,后發(fā)制人,這個戰(zhàn)術(shù)是正確的。當然曹劌的分析,只是一種常規(guī)常理,對于一場具體的戰(zhàn)役來說,可能有簡單化的缺陷。因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原因,是十分復雜、多方面的,并非單純的“勇氣也”。另外,兵不厭詐,戰(zhàn)場上往往不按常規(guī)用兵。比方說,“一鼓”未必就是“作氣”,也可能是佯攻,或虛張聲勢,等等。

  但要說明的是,《左傳》記事很簡約,許多實際的細節(jié)、過程、復雜情況,可能都略去了。同時,記敘戰(zhàn)爭,也多帶有主觀性、傾向性,或事先加強某些情節(jié)或言論以預示結(jié)果,或從結(jié)果中引出“原因”以“證實”其觀點,所以往往強調(diào)一點,不及其余。課文中曹劌的言論,以及戰(zhàn)役的過程,都未必是完全真實的記錄,其中多有《左傳》作者的臆度或發(fā)揮。所以,我們讀《曹劌論戰(zhàn)》,一方面應把握它表達的基本道理,另一方面不應機械教條地去理解套用。

  以上各題,具體參見主編導讀和參考資料。

  第三題

  (強調(diào)誠信、民心,符合人類進步的戰(zhàn)爭思想。但具體戰(zhàn)役的勝負,主要是取決于實力和謀略。毛澤東的評論,說的主要就是謀略。)

  春秋時代,民本思想流行,曹劌的分析,強調(diào)了誠信、民心等道義因素,順應時代潮流,也符合人類進步的戰(zhàn)爭思想。但與上一題同樣,也不應機械地理解。因為對于具體的一場戰(zhàn)役而言,并非得了民心就一定能取勝,其中更具決定性意義的,恐怕還在于軍事實力的較量,以及在謀略和戰(zhàn)術(shù)方面的對策(尤其是當我方實力較弱時)。而曹劌的分析,卻對此只字不提。事實上,魯國的最后取勝,恰恰就在謀略和戰(zhàn)術(shù)的運用上,至于民心的作用,反倒是不怎么體現(xiàn)的。

  毛澤東的話,嚴格說來,并非對“曹劌論戰(zhàn)”的專門評述,而主要是取“長勺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例中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shù)的運用,并聯(lián)系歷史上其他類似戰(zhàn)例,來論證其“弱者先讓一步,后發(fā)制人”這一“戰(zhàn)略防御原則”的,因此重在戰(zhàn)例的過程和結(jié)果,而對于本文重點的曹劌之論,他沒有作更全面深入的分析評論。

  詳見主編導讀,參見參考資料。

  第四題

  1.何:何必。間:這里作動詞,讀去聲,意為參與,F(xiàn)代一般作名詞,讀陰平,多表示兩者之中或其相互的關系。

  2.犧牲:祭祀所用牲口,F(xiàn)代引申為動詞,舍棄,捐棄。加:夸大,虛報。現(xiàn)代一般不用此義。

  3.獄:訟事,案件,F(xiàn)代指監(jiān)禁罪犯的地方。以:介詞,根據(jù),按照。

  4.以:介詞,憑借。何以,即“以何”,憑借什么。

  5.可以:意為“可以憑借……”,二字分別獨立使用,“可”是“可以”,“以”是介詞,其賓語承前省略,F(xiàn)在“可以”二字連用,表示肯定或允諾。

  6.敗績:軍隊潰敗。

  7.作氣:振作士氣。再:第二次。在上古漢語中,“再”只表示“二”或“第二”的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中,則表示行為的重復。

曹劌論戰(zhàn)教案9

  【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zhàn)》選自冀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課本,屬于散文作品。該文記的是齊魯長勺之戰(zhàn),齊強魯弱,結(jié)果魯國大獲全勝,成為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曹劌對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都作了很好的論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戰(zhàn)爭取勝的先決條件。

  【設計理念】

  1、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

  2、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體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欣賞作品內(nèi)容,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獲得自己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常用字的古今義。

  3、掌握閱讀文言文的一般規(guī)律。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學生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自己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教學方法】

  1、認讀法(解說:目的是培養(yǎng)語感,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2、品讀法(解說:學生能讀中有品,品中有悟)

  3、探究法(解說: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習慣)

  4、歸納法(解說:學習需要方法,方法源于歸納,歸納益于拓展)

  【教學手段】

  課件、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學生列舉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引入課題,參照課文注解①簡介《左傳》。

  《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根據(jù)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文化常識。]

  二、誦讀課文

  (一)認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出語氣和停頓。

  1、辨讀字詞,檢查學生預習效果。(出示課件)

  曹劌( ) 小信未孚( ) 小惠未徧( )

  下視其轍( ) 登軾而望之( ) 望其旗靡( )

  2、朗讀課文

  (1)教師背誦

  (2)學生齊讀

  注意下列句子的語氣和停頓。(出示課件)

  又何間焉(反問語氣) 民弗從也(否定語氣)

  忠之屬也(肯定語氣) 夫戰(zhàn),勇氣也(發(fā)議論)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3、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糾正學生的誤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下水”背誦讓學生受到感染和影響,體現(xiàn)教師的指導和示范作用。]

  (二)品讀課文 要求:理解文意,體會文情

  1、自讀質(zhì)疑,合作探究

  (1)學生自讀,要求:

  a、自由散讀,對照課文注解理解文章大意。

  b、對疑難詞句進行圈點并質(zhì)疑。

  (2)教師活動:點撥、引導,適時評點。

  提示學生積累文言詞匯,按字詞句分類,掌握文言文學習規(guī)律。(出示課件)

  a、詞的古今義

  間、鄙、犧牲、獄、加、情、可以、忠

  b、與戰(zhàn)爭(戰(zhàn)車)有關的詞

  如:“鼓”、 “敗績”、 “馳”、 “轍”、 “軾”

  c、特殊句式的理解

  如:夫戰(zhàn),勇氣也。(判斷句)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教材和教師點撥提供的信息,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增加信息量,著眼于指導學生學習文言字詞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3)在學生質(zhì)疑、教師點撥的基礎上,指名學生當小老師,翻譯課文。

  2、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點

  (1)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第一段的“何以戰(zhàn)”,第二段的“鼓”“逐”,第三段的“公問其故”,理解段意,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

  (出示課件)

  a、戰(zhàn)前請見

  衣食分人……小惠未徧……民弗從

  祭祀弗加……小信未孚……神弗福

  斷獄以情……忠之屬也……取信于民

  b、從戰(zhàn)指揮

  鼓……未可……齊人三鼓……可……齊師敗績

  馳……未可……下視…而望……可……遂逐齊師

  一鼓作氣……彼竭我盈……故克

  c、論戰(zhàn)勝故

  大國難測……轍亂旗靡……故逐

  (2)學生討論

  (出示課件)

  a、曹劌問“何以戰(zhàn)”,魯莊公一共回答了三次,曹劌對他的`回答滿意嗎?魯莊公把戰(zhàn)爭的勝利寄托在哪里?

  b、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曹劌的“遠謀”?

  c、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魯莊公的“鄙”?

  (3)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出示課件)

  衣食分人(大臣的支持)

  魯莊公論何以戰(zhàn) 祭神弗加(神靈的保佑)

  斷獄以情(百姓的擁護)

  戰(zhàn)前:衣食分人、祭神弗加……政治上無能

  魯莊公的“鄙” 戰(zhàn)中:“將鼓”、“將馳”……急躁冒進

  戰(zhàn)后:既克,問其故……軍事上無知

  戰(zhàn)前:取信于民

  曹劌的“遠謀” 戰(zhàn)中: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戰(zhàn)后:后發(fā)制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3、學生探究,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1)聯(lián)系全文,請學生說說魯莊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歸納小結(jié):魯莊公是一個政治上無能、急躁冒進、軍事上無知的國君。

  教師追問:難道魯莊公身上沒有優(yōu)點嗎?

  學生合作探究:作為國君,國難當頭,能保持清醒頭腦,禮賢下士,任人唯賢,并且不恥下問,虛心聽取曹劌的指揮,甘愿扮好配角。

  (2)聯(lián)系全文,請學生說說從本文人物的言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a、從曹劌“請見”、“入見”、“請從”角度分析。

  (位卑不可以忘憂國,藝高還需膽大,有謀還需有勇,要有積極的參與意識,并善于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華。)

  b、從鄉(xiāng)人勸阻曹劌“請見”,魯莊公準備“衣食分人” 角度分析。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也枉然。)

  c、從魯莊公 “將鼓”而未鼓,“將馳”而未馳,曹劌兩次“未可”和“可以”角度分析。

  (忍耐是金,大丈夫相時而動。成功者善于捕捉機遇,凡事不能留下蛛絲馬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三)創(chuàng)造性閱讀 要求:積累運用,創(chuàng)造延伸

  1、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齊魯長勺之戰(zhàn)的場面。

  2、教師歸納小結(jié),文言文三步誦讀法。

  (出示課件)

  認讀……辨讀文詞,讀出語感

  品讀……理解文意,體會文情

  創(chuàng)讀……積累運用,創(chuàng)造延伸

  3、拓展延伸

  運用三步誦讀法(認讀——品讀——創(chuàng)讀),自讀短文《曹沫劫齊桓公》。短文略。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鞏固所學的文言文讀書方法。]

  三、布置作業(yè)

  [設計意圖:閱讀和寫作相結(jié)合,學生能鑒賞作品,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0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3.理解文章大意和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大意和寫作特色。

  教學步驟

  (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教學問題設計,時間安排,板書設計,學法指導,作業(yè)布置和預習等)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劌(gui4)孚(fu2) 轍(zhe2) 軾(shi4遂(sui4)盈(ying2 ) 靡(mi3) 玉帛(bo2) 鄙(bi3)

  2.查字典,對照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左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根據(jù)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722年L止于魯?shù)抗哪昵?53年)人記載這一時期(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J交、文化等方面的情況。

  2.長勺之戰(zhàn)的背景

  齊國襄公無道,在位時發(fā)生內(nèi)亂。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人,他就逃到魯國,公子小白則逃奔到莒。莊公8年(前686年秋,齊國人殺死襄公,立公子無知,莊公9年(前685年〕無知又被人殺死。于是,糾和小白爭著回國。小白設計先到,做了國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齊國要殺公子糾,在乾…qian2時(地名)打敗魯軍,并再次威脅魯國,要求魯國殺公子糾。糾被殺后,齊軍就出動,在長勺與魯軍會戰(zhàn)。當時齊強魯弱,但最終魯軍勝利,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要求讀準語音,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流暢,有感情。

  2.請學生翻譯第二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十年春】魯莊公十年的.春天。(提示:凡時間,不必強記年號,也不必換算成公元紀年)

  【伐】攻打。【我】《左傳》是根據(jù)魯史寫的,所以稱魯國為“我”!菊垼菡埱。【見】接見。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鹃g】jian4,參與。

  【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何以戰(zhàn)】就是“以何戰(zhàn)”,憑借什么作戰(zhàn)?以,介詞,憑,靠。

  【安】有“養(yǎng)生”的意思。 【弗】不。 【專】獨自專有。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用人。人,這里指的是一些臣子。

  【對】指臣對君說話。 【偏 同“遍”,遍及。

  【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祭品。帛,絲織品。

  【加】虛夸,這里是說以少報多。 【信】信實,意思是對神說實話。

  【孚】為人所信服。 【!縿釉~,賜福,保佑。

  【獄】案件。 【雖】即使。

  【察】(—一)明察,弄清楚。 【情】實情。

  【忠之屬也】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人 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屬,類。

  【可以一戰(zhàn)】就是“可以之一戰(zhàn)”,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請】請讓我【從】跟隨,跟從。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乘】乘坐一輛戰(zhàn)車。

  【長勺】魯國地名。

  【鼓】動詞,擊鼓進軍。

  【敗績】大敗。

  【馳】驅(qū)車(追趕)。

  【轍】車輪滾過地面所留下的痕跡。

  【拭】古代車子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

  【遂】于是,就。

  【逐】追趕,這里有追擊的意思。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

  【既克】已經(jīng)戰(zhàn)勝。既,副詞。

  【故】原因,緣故。

  【夫】句首發(fā)語詞,表示議論或說明,沒有實在意義。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測】推測,估計。

  【伏】埋伏。

  【靡】倒下。

  5.請學生全文翻譯。

  6.朗讀課文,爭取當堂背誦。

  四、小結(jié)

  1.古今詞語

  伐:古義:討伐,攻打; 今義:砍伐

  間:古義:參與 ; 今義:中間

  鄙:古義:鄙陋,目光短淺;今義:卑鄙

  犧牲:古義:指豬、牛、羊等祭品;今義:為了正義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

  加:古義:虛夸,以少報多;今義:增加

  信:古義:信實,誠實; 今義:書信

  獄:古義:案件; 今義:監(jiān)獄

  雖: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再:古義:第二次 今義: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

  忠:古義:盡力做的本分的事;今義:忠誠

  2.詞性活用

  福:名詞用為動詞 賜福 神弗福也

  鼓:名詞用為動詞 擊鼓進軍 公將鼓之

  3.通假字

  編:同“遍”,遍及 小惠未偏

  4.一詞多義

  請:1。請求 曹劌請見;2。請讓我 戰(zhàn)則請從

  從:1。跟隨 戰(zhàn)則請從;2。服從 民弗從也

  故:1。緣故、原因 公問其故;2。所以 故克之

  5.虛詞

  以:1。憑 何以戰(zhàn);2。把 必以分人

  之:1。代詞 指這件事 肉食者謀之

  2。助詞 的 小大之獄

  3。代詞 他,指曹劌 公與之乘

  6.句式

  1)判斷句:夫戰(zhàn),勇氣也。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

  2)省略句:再而衰 第二次(擊鼓進軍X土氣)衰弱了。

  3)倒裝句:何以戰(zhàn) 憑借什么作戰(zhàn)?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二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1

  教學目標:

  1、古今義不同的實詞及“夫”的用法和判斷句式。

  2、記敘戰(zhàn)爭的方法及剪裁上詳略恰當?shù)奶攸c。

  3、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并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青少年機智沉著的品質(zhì)。

  教學設想:

  1、指導學生預習、自學,理解生字、難詞。

  2、在預習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大概內(nèi)容,然后進行課文分析。

  3、結(jié)合課文向?qū)W生進行在學習上也要有正確的學習目的(戰(zhàn)略)和正確的方法(戰(zhàn)術(shù))等思想教育。

  4、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戰(zhàn)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zhàn)例。像三國時曹操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大敗曹操的赤壁之戰(zhàn),東晉謝安、謝石、謝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堅統(tǒng)率的百萬大軍感到“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戰(zhàn),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發(fā)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長勺之戰(zhàn)尤其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稱贊。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指出,長勺之戰(zhàn)是“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有名的戰(zhàn)例。”今天我們學習《曹劌論戰(zhàn)》這篇課文就是談論長勺之戰(zhàn)的。通過學習,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勺之戰(zhàn)中,弱小的魯國為什么能戰(zhàn)勝強大的齊國,曹劌的戰(zhàn)略思想是什么,它對我們有哪些啟發(fā)。

  二、解題

 、佟蹲髠鳌肥怯涊d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情況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jù)孔子寫的魯國歷史《春秋》所編。由于《春秋》記事過簡,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難以讀懂,而《左傳》敘事較為詳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面貌,又為《春秋》作了較為詳備的注釋,所以后人又稱《左傳》為《左氏春秋》!蹲髠鳌繁4媪酥匾臍v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學價值。同時,它又善于剪裁,敘事清晰,描寫人物生動,又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谡n文談論的是古代戰(zhàn)爭故事。這次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是春秋初期,交戰(zhàn)雙方是強大的齊國和弱小的魯國。交戰(zhàn)地點是魯國的長勺,所以史稱長勺之戰(zhàn)。發(fā)生戰(zhàn)爭的原因是齊襄公時,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后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王位,稱為齊桓公。后來魯國也送公子糾回齊國爭奪王位,結(jié)果被齊桓公打敗,齊桓公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又借口魯國曾經(jīng)幫助公子糾與他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舉兵攻魯,兩軍戰(zhàn)于魯國長勺,結(jié)果弱小的魯國戰(zhàn)勝了入侵的強大的齊國。

 、壅n文標題為“曹劌論戰(zhàn)”,曹劌是當時的奴隸主貴族,為了魯國的利益,他主動為魯莊公謀劃。又親臨戰(zhàn)場,協(xié)助魯莊公指揮,為戰(zhàn)勝齊國起了重大作用。但課文標題的中心詞是“論”字,可見課文側(cè)重要寫的是曹劌對戰(zhàn)爭的看法,表現(xiàn)曹劌的戰(zhàn)略思想,而不是側(cè)重記敘長勺之戰(zhàn)的戰(zhàn)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給下面的字注音:

  劌(guì) 又何間焉(jiàn) 鄙(bǐ) 弗敢專也(fú) 小惠未編(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與之乘(chéng) 轍(zhé) 軾(shì) 旗靡(mǐ)

  2、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自讀課文,提出問題,復述課文大意。

  解答疑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人曹劌見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建議魯莊公要取信于民。魯莊公聽取了他的建議,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劌的協(xié)助下選擇了利于打仗的地點長勺,有利于攻擊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有利于追擊齊軍開始的時機──轍亂旗靡之時,結(jié)果魯軍大獲全勝,魯莊公問曹劌其中的奧妙,曹劌雄辯地論述了魯勝齊敗的原因。

  3、理清線索,給課文分段。

  本文有幾條線索?

  學生討論后明確:有兩條線索,

  一條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

  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分析課文

  第1段

  (1)“十年春”指哪一年?

  明確:指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

  補充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jié)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于侵略行為,所以“伐”應譯為“侵犯”。

 。3)曹劌的身分怎樣?

  論明確:從“其鄉(xiāng)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分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憂國”。

  (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quán)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

 。6)“乃入見”是個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

  明確:在具體的語境中,省略了主語“曹劌”和賓語“之”(代魯莊公)。

  (7)“何以戰(zhàn)”是個介賓前置的句子。

  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zhàn)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討論后明確: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于第三個準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請同學注意:“福”是名詞,在這里作動詞用,“保佑”的意思;“可以”應譯為“可以憑借”,和今義“可以”用法不同。

 。9)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10)本段末句“戰(zhàn)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zhuǎn)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zhàn)指揮。

 。11)小結(jié):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zhàn)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

  第2段

 。1)這次戰(zhàn)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jù)何在?

  明確:由魯莊公指揮,曹劌協(xié)助。這從“公與之乘”可以看出!俺恕庇袃闪x:(1)為共乘一車,“乘”讀;(2)為另給一車相隨,“乘”讀。課文從“乘”(1)義說,這樣比較好理解,因曹劌與莊公同乘一車論戰(zhàn)才方便。

 。2)作戰(zhàn)地點選在哪里?

  明確:長勺(“戰(zhàn)于長勺”是個狀語后置句),在魯國境內(nèi),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

 。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zhàn)(“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zhàn)爭出現(xiàn)“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4)小結(jié):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情況,作戰(zhàn)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zhàn)”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zhàn)爭勝利。

  第3段

  (1)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

 。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

  明確:有兩層意思: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竭”)的時機進行攻擊!胺驊(zhàn),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氨私呶矣彼膫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zhàn)機。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fā)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梢姴軇タ紤]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zhàn)爭勝利。

 。3)小結(jié):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

  三、歸納總結(jié)全文

  1、歸納中心思想。學生討論后明確:本文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2、題目為“曹劌論戰(zhàn)”,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明確:這是一篇記敘文,但全文以“論”為中心。第1段記敘論戰(zhàn)前政治準備的內(nèi)容;第2段記敘戰(zhàn)斗經(jīng)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

  第三課時

  一、品讀課文,鑒賞《左傳》的藝術(shù)特色

  1、關于人物塑造

 。1)曹劌:課文集中體現(xiàn)了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xiàn)了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zhàn),表現(xiàn)了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zhàn),表現(xiàn)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zhàn),表現(xiàn)了他過人的謀略。

  (2)魯莊公:課文集中表現(xiàn)了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但他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zhàn)見曹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意見;魯莊公作戰(zhàn)用曹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xiàn)了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魯莊公戰(zhàn)后問曹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xiàn)了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2、關于比照映襯

  用比照映襯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以曹劌與“鄉(xiāng)人”的對比突出曹劌的政治熱忱。從曹劌與莊公的對比中,突出他的深謀遠慮。

  3、關于詳略

  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jié):

  課題的中心是“論戰(zhàn)”,文中緊扣“論戰(zhàn)”來寫。曹劌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和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術(shù)以及總結(jié)勝利原因詳寫。從這些言論中表現(xiàn)了他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詳寫。對無助于表現(xiàn)曹劌性格的事,如戰(zhàn)爭的起因、雙方實力、戰(zhàn)斗場面和戰(zhàn)后處理一概不寫。而一些與“論戰(zhàn)”有關的事,也只是一筆帶過,使文章能銜接就可以了。

  二、重點詞句

  1、加點詞的古今義:

 。1)肉食者鄙

  (2)又何間焉

 。3)犧牲玉帛

 。4)大小之獄

  2、判斷句式:有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譯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忠之屬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語,有的省略賓語,有的省略介詞等等,翻譯時要補出來。

  可以一戰(zhàn)

  4、倒裝句式: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常式是主—謂—賓順序,但有的文言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情況,翻譯時要按現(xiàn)代漢語的順序。

  “何以戰(zhàn)?” 戰(zhàn)于長勺(倒裝)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2

  學習目標:

  1、深入鉆研課文,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學習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和選擇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了解判斷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釋“犧牲”“獄”“間”等古今異義的詞。

  4、借助課文注釋及詞典讀懂課文內(nèi)容,并掌握文中對句意表達起關鍵作用的實詞。

  5、從立意、選材、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分析理解課文,為與下文的比較閱讀作準備。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敘戰(zhàn)爭,論作戰(zhàn)前取信于民,戰(zhàn)爭中掌握戰(zhàn)機是本篇的重點。

  2、因為我國古代記載史實常與史論結(jié)合起來,所以此文雖是一篇記敘文,但又以“論”為中心。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主要過程:

  一:正讀(所謂“正讀”,就是在課文教學之初、學生朗讀課文之后,教師糾正讀音,糾正語調(diào)。)導入:古代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淝水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巨鹿之戰(zhàn)等導入。

  1、個讀、齊讀課文。

 、偃馐痴咧\之,又何間焉——應讀出“反對”的'語氣。

 、谛』菸磸,民弗從也!獞x出“否定”的語氣。

 、壑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獞x出“肯定”的語氣。

 、芊驊(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應讀出“議論”的語氣。

  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獞x出“解說”的語氣。

  2、再讀課文。

  二、點讀課文:所謂“點讀”,就是從課文朗讀轉(zhuǎn)向閱讀課文注釋,要求學生“點”著課文注釋,一個一個地讀。)

  1.要求同學們認真點讀課文注釋。

  2.學生質(zhì)疑問難,老師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3.教師點出應該重點理解的10個詞:鄙 安 加 信 孚 獄 績 軾 焉 靡

  4.學生邊讀課文邊溫習對課文注釋的理解。

  5.再朗讀課文。

  三、譯讀(所謂“譯讀”,就是同學們自讀課文,自譯課文,讀讀譯譯,譯譯讀讀。)

  1.各人自讀自譯。

  2.男生讀課文,女生譯課文,讀一句譯一句。

  3.女生讀課文,男生譯課文,方法同上。

  教師聽學生的讀與譯,指出譯得不當之處。再請同學們質(zhì)疑。

  四、品讀

  1、、這篇文章有幾條線索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有兩條線索,一條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2、第一自然段: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3

  教學目標:

  1、把握本文基礎知識,了解曹劌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思想,以及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2、掌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和選取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解釋“犧牲”“獄”“間”等古今異義的詞;初步了解決定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用法。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在我國古代有許多優(yōu)秀的史書,不僅僅是史學著作,也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史記》是這樣,《左傳》也是這樣,這天我們學習《左傳》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劌論戰(zhàn)》。

  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評析。這段文章很值得我們一學。

  《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即按年代順序記事)。這是一部十分珍貴的史書,當中保存了我國春秋時期許多重要的史料。

  這部書個性長于記述戰(zhàn)爭,本篇記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在長勺進行的一次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其原因是什么,其奧妙何在,本篇作了簡潔而生動的記述,學完后大家會對之有個了解。

  二、基礎知識與相關背景

  1.老師先示范讀一遍。

  2.學生朗讀課文。注意字音準確。句讀正確。

  3.糾正字音

  劌(guì)間(jiàn)弗(fú)偏(biàn)帛(bǒ)

  孚(fú)轍(zhé)軾(shì)竭(jié)靡(mǐ)

  4.作者介紹

  5.時代背景:背景。

  《曹劌論戰(zhàn)》所寫的故事,是齊魯長勺之戰(zhàn)。

  春秋時代,齊國是個大國,魯國是個中等國,齊強魯弱,齊大魯小。齊魯兩國都在此刻的山東省境內(nèi),齊在北,魯在南。在齊魯兩國之間,靠近黃海,還有一個小國叫做莒國。

  齊國有個國君叫齊襄公,荒淫無道。他的兩個弟弟逃到國外避難,公子小白逃到莒國,公子糾逃到魯國。

  魯莊公八年和九年,齊國兩個國君齊襄公和公孫毋知相繼被殺,國內(nèi)無君。這時魯國派兵護送公子糾,莒國也派兵護送公子小白趕回齊國。結(jié)果是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做了國君,他就是齊桓公(春秋時有名的五霸之長)。

  他立即出兵打敗魯軍,并迫使魯國殺死同他爭奪君位的公子糾。但齊桓公還不甘心,第二年,即魯莊公十年,又出兵攻打魯國。魯軍在曹劌的出色指揮下,在長勺把強大的齊軍打得大敗,趕出了魯國的國境。這就是《曹劌論戰(zhàn)》所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zhàn)。

  三、課文分析。

  第一段

  1.字詞解釋:

  2.齊讀。思考回答“第一段主要寫什么?”齊讀畢提問一二名同學,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狀況。

  3.問題探導:

  第一段主要寫什么?(要求用一兩句話作答)

  曹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么?他否定了魯莊公的什么看法?

  分析:第一段主要是通過曹劌和莊公的對話,寫曹劌對應具備什么條件才能保證戰(zhàn)爭勝利這個問題的看法。

  分析:曹劌認為要得到“民”(庶民百姓)的支持才能保證戰(zhàn)爭勝利。在魯莊公作出第一個回答后,曹劌就提到了“民”的支持,“小惠未,民弗從也”。當魯莊公說到辦案子必須合情合理時,曹劌便明確肯定道:“忠之屬也,能夠一戰(zhàn)!

  在曹劌看來,辦案合情合理,貼合百姓愿望,如此處理政事,能夠得到百姓支持,具備這個條件,就有了戰(zhàn)勝敵人的保證,因此他明確斷言:“能夠一戰(zhàn)!

  曹劌否定了魯莊公的兩個看法:一是他能得到左右朝臣的支持以取勝,一是他能得到神靈的保佑以取勝。要注意,曹劌否定魯莊公的第二個看法是說:“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誠信不能使神真正信任,神不會保佑的,并不是說神的保佑沒有用,他不是在否定神的保佑。

  第二段

  1.字詞解釋

  2.齊讀第二段,并思考回答“第二段寫什么?”讀畢提問一二名同學。

  3.問題探導:

  第二段寫什么?(要求用一兩句話概括作答)

  確認:第二段寫長勺之戰(zhàn)的戰(zhàn)斗經(jīng)過,寫曹劌是如何指揮魯軍打敗齊軍的。

  第三段

  1.字詞解釋:地址同上,點擊打開

  2.抽讀,其它同學思考回答“這段主要寫什么?”

  3.問題探導:

  這段主要寫什么?確認:這段主要寫曹劌談這次戰(zhàn)勝齊軍的原因何在。

  四、全文分析、小結(jié)。

  1.全文翻譯:逐句翻譯,點擊打開

  2.這篇文章寫出曹劌的什么特點?

  分析: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能看到曹劌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軍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軍事識見和高超的作戰(zhàn)指揮才能。這表此刻兩個方面:

  一、他十分重視戰(zhàn)前要有可靠的`政治準備。他認為,“民從”,得到庶民百姓的擁護、支持,這才是戰(zhàn)爭取勝的重要保證,“民從”,具備了這個條件,“能夠一戰(zhàn)”,否則,不能夠戰(zhàn)。“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些人識見鄙陋,就包括思考不到這點。

  二、他指揮作戰(zhàn)謀慮周密,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他深知軍隊士氣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夫戰(zhàn),勇氣也”),他慎重初戰(zhàn),善于選取有利的時機發(fā)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強敵,又步步謹慎,最后戰(zhàn)勝齊軍(“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曾寫道:“春秋時候,魯與齊戰(zhàn)”!爱敃r的狀況是弱國抵抗強國”,“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zhàn),之后被曹劌阻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有名的戰(zhàn)例!

  虛詞總結(jié)

  以:

 、倌茫阂揽!昂我詰(zhàn)?”

 、诎眩骸氨匾苑秩恕!

 、塾茫骸氨匾孕。”

 、馨凑铡!氨匾郧!

 、輵{借!澳軌蛞粦(zhàn)。”

  之:

 、俅~。“肉食者謀之”(代事);“公與之乘”(代人);“故克之”(代齊軍)。

 、诘!靶〈笾z!

  ③助詞,無義!肮珜⒐闹!

  省略句式:“(曹劌)乃人(朝)見(莊公)”(省略主語、賓語);“民弗從(之)也”(省略賓語);“必以(之)分人”、“能夠(之)一戰(zhàn)”(省略介賓結(jié)構(gòu)的賓語);“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省略謂語、主語)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背誦全文

  曹劌論戰(zhàn)二則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4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能正確翻譯句子。

  2、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中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學習重點: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能正確翻譯句子。

  學習難點: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中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講解。

  知識鏈接:

  齊國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齊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wèi)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jiān)作亂,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有了征伐權(quán),成為周王朝東方大國。

  周代魯國都城遺址在山東省曲阜市區(qū)。周成王封周公旦長子伯禽于魯,建都于此。到魯頃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魯亡于楚,歷時900余年,是周王朝各諸侯國中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之一。西漢景帝三年 (公元前154)封子劉余為魯王,都此,直至漢末。

  一、預學思考:

  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意。

  曹劌( ) 又何間焉( ) 鄙( ) 徧( )

  玉帛( ) 登軾( ) 轍( ) 盈( )

  靡( )

  2.翻譯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坌〈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

 、芟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

 、菀还淖鳉,再三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尬嵋暺滢H亂,望其旗靡,幫逐之。

  3、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清脈絡,分層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4、在疏通文意,理清脈絡的基礎上試著背誦課文。

  二、導學流程:

  1.情景導入。

  同學們,我們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近代史上典型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爭。大家知道貧窮落后的中國為什么能戰(zhàn)勝科技先進、經(jīng)濟發(fā)達的日本嗎?我們是正義的,反侵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代表的`軍民團結(jié)一心,共同抗日。在春秋戰(zhàn)國時,也有一場以弱勝強的典型戰(zhàn)例,那就是齊魯長勺之戰(zhàn),那么長勺之戰(zhàn)魯國取勝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曹劌論戰(zhàn)》,從中探究它的原因。

  2.聽錄音,整體感知。

  首先請同學們聽錄音,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

  3、同學們再讀,注意圈出不懂翻譯的字詞和句子,然后和同學交流,教師點撥。

  4、在疏通文意,理清脈絡的基礎上,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是什么?

  ②魯莊公認為戰(zhàn)前的準備是什么?曹劌又是如何評價他的準備的?

 、墼趹(zhàn)爭中,曹劌是怎樣幫助魯莊公選擇反攻時機的?

 、荇攪@勝后,“公問其故”,曹劌的解釋分幾層意思?

  5、細讀全文,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①本文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诓軇ヅc鄉(xiāng)人的對話,表現(xiàn)了曹劌什么樣的品質(zhì)?

 、邸凹瓤,公問其故”一句在文中是否能夠刪去?(有什么作用?)

 、荇斍f公的“鄙”表現(xiàn)在哪里?

 、蓍L勺之戰(zhàn)取勝的兩個關鍵原因是什么?

 、摁斍f公真的很鄙嗎?

  三、點撥精講

  ①本文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本文以曹劌為中心,詳細描述了他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的表現(xiàn),對于戰(zhàn)爭雙方的交鋒對峙等略寫。這樣安排,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②曹劌與鄉(xiāng)人的對話,表現(xiàn)了曹劌什么樣的品質(zhì)?

  【曹劌雖身份低微,卻能關心國家大事,為國事深謀遠慮,體現(xiàn)了他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邸凹瓤耍珕柶涔省币痪湓谖闹惺欠衲軌騽h去?(有什么作用?)

  【不能刪。這一句在結(jié)構(gòu)上承上啟下,內(nèi)容上再次表明魯莊公“肉食者鄙”!

 、荇斍f公的“鄙”表現(xiàn)在哪里?

  【①“齊師伐我”魯莊公在沒有準備下就將迎戰(zhàn)②在“曹劌請見”問及作戰(zhàn)條件時,莊公把希望寄托在大官和神靈的身上③戰(zhàn)中他不觀戰(zhàn)況,不解敵情就要進攻④戰(zhàn)勝后卻不知原因】

 、蓍L勺之戰(zhàn)取勝的兩個關鍵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后發(fā)制人】

 、摁斍f公真的很鄙嗎?

  【“不鄙”表現(xiàn)在①廣開言路,禮賢下士②盡職盡責,取信于民③知人善用,用人不疑④虛心求教,不恥下問】

  四、延伸拓展:

  稱肥水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383年,當時中國北方的前秦欲滅南方的東晉,并于淝水(現(xiàn)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zhàn),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前秦軍。苻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以弟苻融為先鋒,于八月大舉南侵。謝安臨危受命,以謝石為前線大都督,謝玄為先鋒,并謝琰、桓伊等人,領8萬兵馬,分三路迎擊前秦軍。十一月,謝玄遣劉牢之以5千精兵奇襲,取得洛澗大捷,秦軍折損10名大將,5萬主力。十二月,雙方?jīng)Q戰(zhàn)淝水,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7萬戰(zhàn)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tǒng)率的前秦15萬大軍,并陣斬苻融。淝水之戰(zhàn)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然而,晉軍的勝利并非因其軍隊較秦軍精良,而是勝在秦軍過于輕敵以及傳令系統(tǒng)不夠完善,當時兩軍太過靠近淝水岸邊,兩方無法于陸地上作戰(zhàn),恐將形長期的消耗戰(zhàn),晉軍遂要求對方稍微后退以便雙方交戰(zhàn),苻堅不顧將領反對下令后退,由于秦軍人數(shù)過多,導致誤傳軍令,后方軍隊一退不可收拾,軍陣渙散,晉軍這才借機趁亂進攻取勝。

  五、小結(jié):1、翻譯 2、幾個問題 3、朗讀背誦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5

  【學習目標】

  1.掌握一些古今異義詞;學習本文通過人物對話塑造形象的方法,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2.了解本文敘議結(jié)合、揭示事物因果聯(lián)系的說理方法,把握本文以論戰(zhàn)為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shù)奶攸c。

  3.認識長勺之戰(zhàn)以弱勝強的原因,認識取信于民的道理,了解掌握戰(zhàn)機的重要性,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文學常識】

  1,《曹劌論戰(zhàn)》選自《左傳》,題目是編者加的。傳說此書是春秋左丘明根據(jù)魯史編寫的,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間的史料。

  2,《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是“《春秋》三傳”之一(《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蹲髠鳌酚涊d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蹲髠鳌返奈膶W成就:①敘事具體生動,詳略得當,手法靈活,富有故事性、戲劇性,有緊張動人的情節(jié)。②善于寫戰(zhàn)事,大小戰(zhàn)事有數(shù)百次,特別是幾次大規(guī)模戰(zhàn)事寫得最出色,往往描寫戰(zhàn)爭起因、性質(zhì)、勝負的內(nèi)外因素如民心向背、將帥品格等。《左傳》,對后代散文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正音正字】

  劌guì 間jiàn 鄙 bǐ 弗 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乘chéng

  《曹劌論戰(zhàn)》辯論實錄

  主持人:上節(jié)課分析《曹劌論戰(zhàn)》中的人物形象,對于莊公同學們當中出現(xiàn)了兩種尖銳對立的觀點:一種認為他寡謀少斷,曹劌所言“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指的就是他;一種認為他有謀有智,長勺之戰(zhàn)大敗齊軍,作為主帥功不可沒。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為了讓雙方的見解充分接受挑戰(zhàn),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準備一場小型辯論賽,辯題為:莊公有無“遠謀”。正方觀點是:莊公無“遠謀”。主辯為殷秀平同學,助辯何孔明、何大靜同學。反方觀點是:莊公有“遠謀”。主辯是程國香同學,助辯方習貴、何錢源同學,F(xiàn)在讓你們智慧的花朵在賽場上綻放,讓你們思想的活水在論辯中激蕩吧!

  正方主辯平:我方認為莊公無“遠謀”。若有“遠謀”,戰(zhàn)前就該高瞻遠矚,作好充分的政治準備;若有“遠謀”,戰(zhàn)爭中就能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指揮調(diào)度有板有眼;若有“遠謀”,在決勝之后就不會茫然不知勝因。這些“遠謀”,莊公具備嗎?沒有啊。我們看到的只有莊公被動應戰(zhàn)的無奈與慌亂,看到的只是莊公處處受制的狼狽與張惶。若不是平民劌曹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遠謀”拯國于危亡,那么莊公園破家亡、淪為臣虜?shù)拿\必定是不可避免的。怪不得曹劌感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了!(掌聲)

  反方主辯:正方辯友,首先我想闡述的是,作為國君的“遠謀”與一般謀士的“遠謀”不能相提并論。縱觀歷史上有作為的君主,并不是本人如何謀略過人,而是善用有“遠謀”的人才。選準了人,用對了人,就是有“遠謀”。論謀略,劉邦不及蕭何、韓信,劉備不及諸葛孔明,但誰能即此斷言劉邦、劉備就是無謀的呢?就魯莊公而言,他用曹劌,確有膽識過人之處。從身份看,曹劌不在“肉食者”之列,而莊分貴為一國之君,這一賤一貴能夠超越森嚴的禮法等級走到一起,外因是國難當頭,外患驟至,內(nèi)因從曹劌一面說,是他感于匹夫興亡之責鼓足了勇氣,從莊公一面說,是他放下諸侯的架子,廣開言路,不以身份取人,不拘一格,打破了常規(guī)。他讓曹劌越過三“關”,實現(xiàn)“三級跳”——得以入見、縱談國事乃至直接參與指揮。這樣的大手筆,非具備超乎尋常的膽識、從諫如流的勇氣、知人善任的眼光不可。因此,我方認為:單就慧眼識才、超常規(guī)破格使用曹劌這一點來看,莊公確有“遠謀”。(掌聲四起)

  正方助辯:請問對方辯友,你們把莊公說得如此明智,那么他為何病急亂投醫(yī),把大戰(zhàn)取勝的希望寄托在神靈的保佑和近臣的擁護上?既然他有“遠謀”,又為何渾然不知“何以戰(zhàn)”?這可是迫在眼前的“近謀”啊!(眾笑,掌聲)

  反方助辯:對方同學問得好,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莊公與曹劌的談話看成他政治上昏庸無能的表現(xiàn)。我方恰恰認為這是他治國有方,政治上成熟的顯示。不錯,前兩問兩答,莊公說到了神,說到了近臣,但能據(jù)此認定他政治目光短淺嗎?不能,因為這樣的看法是那時的大部分國君都有的,莊公當然不能免俗。可貴的是,莊公做到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這是他高于別的國君的地方,這正是他有“遠謀”的具體表現(xiàn)啊!還有一點不能忽略,那就是對話過程中,不是莊公問計,曹劌作答,而是曹劌反客為主,一步緊逼一步,莊公不僅沒有表現(xiàn)出絲毫的不耐煩,而且一次比一次深入回答,其耐心、沉著及遠謀不是于此盡顯了么?倘若無視莊公精彩的第三次回答,只抓住前兩次未能點出要害的回答,就斷言他“病急亂投醫(yī)”,那豈不是斷章取義,以偏概全?(掌聲)

  正方助辯:我方很佩服對方辯友敢為莊公翻案的勇氣,但很遺憾的是,你們熱情有余,理智不足。請你們看看以下事實吧。長勺之戰(zhàn)的前前后后,莊公的所言所行,絲毫顯不出“遠謀”的樣子,有的只是處處被動:一開始“將戰(zhàn)”,疲于應付,被動挨打;戰(zhàn)斗伊始又急躁冒進,不知深淺就要“將鼓”;敵軍一敗,即“將馳”。請大家看看吧,這哪里像一位有“遠謀”的三軍統(tǒng)帥,倒像一只被掐去了頭到處亂撞的蒼蠅嘛!(眾笑,掌聲)

  反方助辯:對方同學,你們只看到莊公“將戰(zhàn)”“將鼓”“將馳”的無奈與被動,為什么看不到莊公對曹劌言聽計從、從善如流的果斷與氣魄?從指揮過程看,莊公是主帥,他能虛心聽取曹劌的'正確意見,莊公“將鼓”時,劌曰“未可”,莊公雖不明就里,卻能惟曹劌謀略是從,用人不疑,膽識可謂高矣,謀略可謂遠矣!齊軍大敗,莊公“將馳”,曹劌又曰“未可”,莊公先從后問,當機立斷,正確發(fā)號施令,終于大勝。反推一下,若莊公故作深沉以顯“遠謀”,非要刨根究底,或顧及自己權(quán)威固執(zhí)己見,都會坐失那稍縱即逝的戰(zhàn)機,魯軍焉能以弱勝強?總之,戰(zhàn)爭中莊公的果斷、從善壓倒了被動、無奈,這是莊公有“遠謀”的又一有力證據(jù)。

  正方主辯總結(jié):我方認為,曹劌所言“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并非虛言,文中莊公所言所行恰恰印證了曹劌的話。莊公身為一國之主,三軍之帥,戰(zhàn)前不知作政治準備,頭腦中存著天真可笑的幻想,戰(zhàn)時不會調(diào)兵遣將,全靠曹劌的過人謀略,魯國才險渡難關。正是這樣一個缺謀少智的人物作反襯,曹劌的形象才顯得光彩照人。與曹劌相比,莊公真的無“遠謀”。最后要問對方辯友:你們認為莊公有“遠謀”,那么曹劌的話錯了么?(掌聲)

  反方主辯總結(jié):我方認為,莊公確實是作為曹劌的陪襯出現(xiàn)在文中的,但是正襯,而不是對方辯友所說的反襯。魯莊公是正面的人物形象,是有作為的政治家,他有“遠謀”。對方辯友問,曹劌的話有沒有錯?我方認為,當然沒錯,錯的是你們,你們理解錯了。曹劌所說的“肉食者鄙”到底是指誰呢?結(jié)合全文,我方認為是指莊公周圍的大臣,莊公“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大臣們受恩惠很多,“養(yǎng)兵千曰,用兵一時”,在國難臨近時,理應為國解難,替莊公分憂?墒撬麄兪凰夭,不能為莊公設一計一謀,與不食君祿卻為國建立奇勛的平民曹劌相比,他們這些“肉食者”才是反襯。(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感謝雙方同學的踴躍參與。雙方都有理有據(jù),頭頭是道,滔滔不絕,振振有詞,在論辯中交流了思想,提高了能力。鼓不打不響,理不辯不明。今天的辯論正方銳氣有余,底氣似乎不足,論證未能充分展開;反方觀點新穎,論據(jù)充分,但在概念上把不屬于“遠謀”的內(nèi)容貼上了“遠謀”的標簽。至于莊公其人,論謀略不如曹劌,但不能說他無“遠謀”,長勺之戰(zhàn),他還是有功勞的。老師比較傾向反方觀點,同學們呢?

  《曹劌論戰(zhàn)》的軍事史背景

  《曹劌論戰(zhàn)》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篇目。然而從當初自己學這篇課文,到如今身為老師教這篇文章。心中始終都暗藏著一個疑問:曹劌是一個平民,為什么能夠被授予指揮三軍的責任呢?今天聽了臺大歷史系方震華主講的《戰(zhàn)爭之外的軍事史》,才找到了原因。

  原來,在《左傳》所記錄的春秋時代,軍事活動還不是專門化的。春秋時代,軍事指揮還沒有被視為一種專業(yè)技能,也沒有專門的軍事指揮人才。甚至春秋時代各諸侯國都沒有常規(guī)軍,每逢戰(zhàn)爭打響就臨時招募軍隊,臨時任命有德才的賢人作為軍隊指揮官。而當戰(zhàn)爭結(jié)束軍隊就地解散,指揮官便又專為文職。因此,春秋時代文武不分家,沒有專業(yè)的軍事指揮官,這是曹劌這樣無軍事背景的人也能夠論戰(zhàn)的原因所在。

  春秋時代戰(zhàn)爭另一個特點是,有資格參與戰(zhàn)爭的只有貴族和國人,即有身份地位的人。至于平民、野人、奴隸是沒有資格參與戰(zhàn)爭這一具有榮譽性質(zhì)的活動中去的。所以,曹劌的鄉(xiāng)人說:“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這其實是當時平民、野人無資格參與軍事活動的真實寫照。天下是天子的,諸侯國是諸侯的,當時各諸侯國的平民并不認為參與諸侯之間的戰(zhàn)爭是自己的責任或義務。甚至如果想要參戰(zhàn),從身份地位上來說也是沒有資格的。因此,如果有老師將鄉(xiāng)人“又何間焉”簡單解讀為鄉(xiāng)人不愛國,恐怕并不符合春秋時代平民對于戰(zhàn)爭的思想認識的實際情況。

  綜上,春秋時代的軍事史背景一方面使得曹劌這樣的平民原則上沒有資格參與到由貴族壟斷的戰(zhàn)爭活動中,然而另一方面,軍事活動的“業(yè)余性”,也使得沒有專業(yè)軍事背景的曹劌能夠有機會“論戰(zhàn)”進而甚至指揮軍隊。

【曹劌論戰(zhàn)教案】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1-03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1-28

《曹劌論戰(zhàn)》教案(推薦)07-24

《曹劌論戰(zhàn)》教案[精品]08-04

《曹劌論戰(zhàn)》教案優(yōu)秀11-25

《曹劌論戰(zhàn)》說課稿06-20

曹劌論戰(zhàn)說課稿06-20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5篇)10-16

《曹劌論戰(zhàn)》教案1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