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无码AV在线,欧美日韩国产色,年轻人手机在线免费视频,伊人成人在线,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亚洲免费二区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時間:2024-10-23 16:39:32 教案 我要投稿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

  教學目標

  1、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把握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nèi)容。

  2、弄清故事情節(jié),了解人物形象。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由電影《我的一九一九》中著名外交家顧維均的故事,引出他“不辱使命”,然后,列舉眾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商相如、魯仲連、周恩來等,以引出唐雄和課題。

  二、簡介作者,釋題

  1、《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代國別體史書。原有《國事》《國策》《短長》等不同名號,共有33篇。西漢成帝時,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末年的縱橫家著作整理編輯而成。

  2、辱:辱沒。

  三、教師范讀課文

  解決以下字音:

  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頭搶地、休祲、縞素、色撓

  四、讀課文,初步把握以下問題。

  1、你是如何評價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個?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聽錄音帶,學生跟讀第一段。

  2、采用老師講述為主的方法,疏通以下字詞。

  安陵君其許寡人

  大王加惠

  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

  秦王不說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偌氉x秦王的話,體會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嗎?

 、矍赝跻椎氐恼嬲康氖鞘裁?請恰當推測一下。

 、郯擦昃允裁蠢碛删芙^了秦王的要求?

 、苷埜爬ǖ谝欢蔚亩我。

  4、學生齊讀第一段。

  六、學習課文第二段

  1、男生齊讀第二段。

  2、要求學生結合注釋翻譯全段,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句: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請廣于君

  而君逆寡人,輕寡人與

  雖千里之地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

  3、討論以下問題:

 、偌氉x秦王對唐雎說的話,回答:秦王認為自己對安陵君是什么態(tài)度?安陵君對他又是什么態(tài)度?

  ②你認為秦王說的是真心話嗎?為什么?

 、厶砌率侨绾畏瘩g的。

  ④注意比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異同?

  七、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nèi)容,引人新課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女生齊讀課文。

  2、學生結合注釋自讀第三段。

  3、師生互相提問,弄懂重點詞句的意義。

  秦王怫然怒

  大王能嘗聞布衣之怒乎

  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懷怒未發(fā),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

  4、指名口譯全段,教師予以訂正和評價。

  5、思考以下問題:

 、偾赝跽f的“天子之怒”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谇赝鯙槭裁匆f“天子之怒”呢?

 、厶砌乱贿B舉了專諸、聶政、要離等三個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堋叭羯媳嘏袢帐且!北憩F(xiàn)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萦懻摚禾砌抡f,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你認為正確嗎?為什么呢?

  6、學生齊讀第三段。

  三、學習課文第四段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散讀第四段,然后迅速筆譯第四段。教師巡堂,隨時解決學生的疑問。

  3、思考討論:面對唐雎嚴厲反擊,秦王有什么行動和言語?

  明確:面對唐雎的`反擊,秦王軟弱了,“色撓”“長跪而謝之”以及他說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說明了他的外強中好、色厲內(nèi)在的內(nèi)心世界。

  4、秦王的反映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處?

  明確:從側面刻畫了唐難的形象,表現(xiàn)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四、學生齊讀課文,思考:

  1、人物的對話主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舉例說明。

  明確:主要用了夸張、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

  夸張: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搞素。

  排比:夫?qū)VT刺王僚也……蒼鷹擊于殿上

  對偶: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2、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語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對話具有強大的說服力,體現(xiàn)了雄峻奇?zhèn)サ恼Z言風格。

  五、布置作業(yè)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二、掌握重要詞句,培養(yǎng)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三、學習唐雎不畏強權的精神,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

  教學重點:

  重要詞句,文意理解

  教學設想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也是一篇經(jīng)典的古代文學作品,出自《戰(zhàn)國策》。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核舟記》等來說,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難度,《戰(zhàn)國策》又是以記言為主,初中生學習起來可能興趣不大。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安排上應注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不過,即使是古文也可以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允許他們提問,提倡進行探究性學習。但是,有些涉及到專門性知識如歷史知識的地方,教師則必須講解、點撥到位。其次,在古文的教學中仍然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安排不同要求的讀書,如默讀、齊讀、跳讀、研讀、自由讀、指名讀……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的熏染。

  教學方法:

  加強誦讀,從整體文意的把握來幫助理解文中的具體字、詞、句,從對文中關鍵字詞句的確切理解來幫助掌握整體文意,雙向互動地學習古文,探討唐雎不畏強權、為國赴難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晏子使楚等故事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戰(zhàn)國策魏策》中的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說的是公元前230年到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余山東六國中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zhàn)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tǒng)一了天下。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后,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讀注釋,了解《戰(zhàn)國策》

  二.初讀,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課文。

  首先請四位同學來朗讀課文的四個小節(jié),讀后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為下一步順暢地朗讀全文做準備

  以長句為例,讀準節(jié)奏。

  選擇例句,指導朗讀語氣。

  分角色讀,注意人物對話語氣。余生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讀完后,請兩至三位同學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注意不要求字字落實。

  [參考答案]這篇文章寫的是秦王嬴政向安陵郡挑釁,以換地為名想挑起戰(zhàn)爭。安陵郡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國,表示愿意犧牲自己來刺殺秦王嬴政,終于使秦王嬴政屈服。

  三.誦讀,把握性格與主題

  一生讀課文。

  學生找出表現(xiàn)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后的不同態(tài)度的句子,唐雎的表現(xiàn)的句子,認識二人性格,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參考答案]①秦王表現(xiàn):“秦王不悅”一“秦王怫然怒”一“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②作者的寫作意圖:贊頌不畏強權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英雄。

  第三小節(jié)是全文的重點段落,作者在這里進行了精細的描寫,同時,這一節(jié)也是情節(jié)發(fā)生逆轉的關鍵段落。請學生齊讀第三小節(jié),這里重點解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和“懷怒未發(fā),休浸降于天”這兩句的意義,以及“夫?qū)VT之刺王僚也……蒼鷹擊于殿上”的意思。

  齊讀“夫?qū)VT之刺王僚也……蒼鷹擊于殿上”,欣賞排比句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并作練習,嘗試在其后加上“唐雎之刺秦王,?”(引原文或參考原文)再連起來齊讀。

  [參考答案]“唐雎之刺秦王,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四.演讀,讀懂氣節(jié)與精神

  學生表演,余生在點評中獲取新的認識

  小結:結合全文說說:為何說唐雎沒有辜負使命?

  五.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唐雎的這種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還有沒有現(xiàn)實意義?

  六,鞏固與積累

  1,背誦課文第三節(jié)的排比句。

  2,在課外查閱有關刺客的`知識或故事,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三人:專諸、聶政、要離的事跡。

  板書設計: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秦王不悅”一“秦王怫然怒”一“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驕橫狂妄色厲內(nèi)荏)

  唐雎:“唐雎之刺秦王”,將“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沉著鎮(zhèn)定堅強無畏)

  文章主題:贊頌不畏強權的精神,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經(jīng)典的古代文學作品,出自《戰(zhàn)國策》,文章以記言為主,言辭頗有深意,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雖然有些文字有一定難度。但是由于情節(jié)跌宕起伏,矛盾沖突尖銳,人物個性鮮明,再加上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積累,所以教學設計時,在疏通文意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采取了讓學生自學為主的方法,F(xiàn)在看來這個方法還是比較得當?shù),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是趣味盎然的。

  新課程改革以來,讓學生“學會學習”已成為教師的一個目標性的提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學習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取決于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唐雎不辱使命》一課,我自認為對學生的主動性的發(fā)揮還是比較值得一提的。

  首先,我由歷史談起,情景導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的“讀——譯”均由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加以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的欲望。關于文章分析由學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先提出問題,加以整理,然后班級進行交流。學生提出的問題有:1、雖然我們知道“秦王以五百地易安陵”不是出于好心,但是我們不理解這中間究竟有什么樣的背景?

  2、安陵君和唐雎都拒絕了秦王的無理要求,分別是如何反駁的?表現(xiàn)出了二人有什么不同?3、秦王在文中分別有什么行動和語言?表現(xiàn)了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4、唐雎既然想刺殺秦王,為什么不直接說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卻繞圈子說了三個刺客的事?學生在感悟、賞析詞句的過程中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較深的理解。

  再有,本節(jié)課在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故事復述、分角色朗讀課文、為人物設計神態(tài)、動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對話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學生在感悟唐雎這種剛正不阿的精神的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即唐雎在文中所提到的“懷怒未發(fā),休祲

  降于天”以及與秦王同歸于盡的想法是否值得提倡。由此學生又展開了一場小小的辯論會,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恰到好處地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本節(jié)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生學會學習。唯一遺憾的是,時間分配欠合理化,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小練筆:運用對話描寫刻畫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同時,更要加強課堂程序、時間分配等方面的學習,使課堂教學更富有生機。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4、領悟本文言辭的巧妙美。(言之有節(jié),言之有據(jù),言之有力。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識的積累。

  教學難點: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握人物性格

  教學時數(shù):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也許聽說過戰(zhàn)國時期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吧。荊軻在易水上辭別燕太子丹時,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戰(zhàn)國策》里描繪的燕趙游俠之士的形象,雖然他最終失敗被殺,但他的故事卻一直為后。人傳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另一個故事:作為小國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勢下出使秦國,能夠毫不畏懼,敢于同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斗爭,最終理直氣壯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這種勇氣是難能可貴的。這里的唐雎,是《戰(zhàn)國策》里塑造的又一個游俠勇士的形象。

  (一)教學過程

  1、作者、背景簡介。

  《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寫的一本以記言為主的史書,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它敘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滅六國為止,約二百三四十年時間,是我們研究戰(zhàn)國時期歷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敘事長于鋪陳,多加渲染夸張,寫得有聲有色;語言生動流暢;善于在矛盾沖突中運用對話刻畫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較鮮明豐滿;在論辯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學色彩。所以它對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響。

  這篇文章記敘了戰(zhàn)國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滅亡了韓魏兩國;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想用詐騙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絕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悅的情況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國,目的就在于保全國土,解除與秦國之間的矛盾。

  2、全班齊讀,然后正音正字。

  弗fú雎jū怫fú跣xi?n搶qiāng傀guī祲jìn縞g?o撓náo諭yù

  3、同學反復朗讀,可按照每行為一組的順序舉行朗讀比賽,以此激發(fā)學習讀書的樂趣。

  4、借助工具書和參考資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間可以討論。

  5、文章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個部分。

  《唐雎不辱使命》復習比較閱讀題

  一、解詞

  【1】通假字

  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2】古今異義

  1、以頭搶地耳2、長跪而謝之

  3、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

  【3】詞類活用

  1、且秦滅韓亡魏2、請廣于君

  3、天下縞素

  【4】重點詞語解釋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4、秦王怫然怒

  5、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6、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二、翻譯

  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2、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3、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5、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6、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7、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閱讀

  【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眱喺撷俑,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②三百閭,張袂③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賢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儐者①:就是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臨淄②:地名,古代齊國的都城,在現(xiàn)今山東省。袂③:就是衣裳的袖子。

  1、解詞

  (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2)豈直五百里哉?

  (3)儐者更道(4)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譯句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2)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語言讓你感覺他是一個怎樣的使者?

  4、乙文中晏子綿里藏針的回敬是因為楚王的輕慢無禮,那么甲文中唐雎的“挺劍而起”是因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5、晏子和唐雎同為外交使者,同樣不辱使命,他們各靠什么維護了國家的利益?

  6、讀了【甲】【乙】兩文這些“士”的故事后,你認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士”具有哪些共同的品格?

  孫臏①賽馬

  忌②數(shù)與齊諸公子③馳逐重射④。孫子見其馬足不其相遠,馬有上中下輩。于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⑤重射,臣能令君勝!碧锛尚湃恢,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及臨質(zhì)⑥,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奔锐Y三輩⑦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三千金。

  【注釋】①孫臏:春秋時大軍事家,在魏國受到龐涓的迫害,成了殘疾,后在齊國使者的協(xié)助下達到齊國,受到器重。②忌:田忌,齊國王侯,大將。③諸公子:指齊國王室子弟們。④馳逐重射:以重金賭注賽馬。逐,競賽。射:賭博,比賽。⑤弟:同“第”,但,只。⑥臨質(zhì):臨場賭賽。質(zhì):對抗。⑦輩:等級。

  1、解詞

  (1)忌數(shù)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 (2)于是孫子謂田忌曰

  2、譯句

  (1)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三千金。

  (2)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3、田忌取勝的前提是什么?

  4、忌取勝的關鍵是什么?

  5、從賽馬這件事可以看出,田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6、從賽馬這件事可以看出,孫臏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附《唐雎不辱使命》閱讀題答案:

  (一)1、(3)改。(4)適宜。2、齊國派遣使臣,根據(jù)使臣的不同素質(zhì)派到不同君主(的國家),賢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賢明君主(的國家),無能的人就派他出使無能君主(的國家)。3、機智幽默、善于辭令、勇敢的維護國家權益。4、言行“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或秦王發(fā)怒(蠻橫霸道)并威脅。5、唐雎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晏子主要靠幽默機智的外交辭令。6、熱愛國家、勇敢無畏、責任感強。

  (二)【參考譯文】田忌屢次和齊國的王室子弟們以重金賭注賽馬。孫臏看見他們的馬差距不大,馬有上中下三個等級。于是孫臏對田忌說:“(這次)您只管下重金賽馬,我一定能使您勝過他們!碧锛上嘈帕藢O臏的話,與齊國的王室子弟們下了千金賭注來賽馬。到了臨場賭賽時,孫臏說:“現(xiàn)在用您下等的馬和他們上等的馬比,用您上等的馬和他們中等的馬比,用您中等的馬和他們下等的馬比!钡鹊饺齻等級的馬賽完后,田忌的馬第一次沒有取勝但后兩次取勝,最后得到了公子們的千金賭注。

  3、“孫子見其馬足不其相遠,馬有上中下輩!

  4、“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5、充分信任下屬。

  6、可從足智多謀、知己知彼等角度來回答。

  《唐雎不辱使命》練習題

  一、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唐雎( )

  2、韓傀( )

  3、免冠徒跣( )( )

  4、以頭搶地( )

  5、彗星襲月( )

  6、天下縞素( )

  7、寡人諭矣( )

  二、解釋下邊各組介詞的意義。

  1、受地于先王______

  2、倉鷹擊于殿上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______

  三、翻譯下列句子。

 、僖源笠仔。跎;雖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谔砌虏蝗枋姑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長跪而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莅擦昃宦牴讶耍我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挢M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有關《戰(zhàn)國策》的知識;識記積累文言詞匯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故事情節(jié),了解人物形象;學習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情感價值觀

  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物形象并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

  2、學習本文對人物言行簡潔傳神的刻畫方法

  教材分析與教法設想

  本文是《戰(zhàn)國策》中記載的許多策士故事中的一個,文章塑造了一個不畏強暴、蔑視強權,敢于與專制暴君作抗爭的人物形象,充滿了不屈精神與正義之氣,對人物言行的簡潔傳神的刻畫被后人作為寫人、記事的典范。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內(nèi)容,合作探究,理解人物形象,加以體驗與感悟。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戰(zhàn)國時期,秦國逐漸強大起來,開始逐步吞并其他六國,由此而展開了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斗爭,涌現(xiàn)出了許多叱咤風云的軍事家和外交家。唐雎便是一位載入史冊的外交英才,今天就讓我們領略一下他的外交風采。

  二、檢查預習情況。(見學案)

  三、通讀——說內(nèi)容。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培養(yǎng)語感,感受人物形象。

  1、師范讀,布置聽讀任務:

 。1)注意感受朗讀節(jié)奏、人物語氣。

  (2)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個?

  2、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要求:敘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擔任,要能讀出人物應有的語氣。

  3、分角色展示朗讀。(聽讀任務:感受各人物性格特征。)

  4、請同學們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要求:能準確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四、說讀——說意味。

  1、每個同學以“……表現(xiàn)了……”(或“……寫出了……”、“……反映了……”)說一句品析課文語言的話。如: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表現(xiàn)了秦王的外強中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寫出了秦王盛氣凌人、以強凌弱的心態(tài);

  “挺劍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強暴、寧死不屈。

 。ń處煿膭顚W生積極思考,然后請學生回答。)

  2、教師評點。

 。ń處熢u點的原則,是以鼓勵、夸贊為主,同時也要指出學生回答中的不當之處。)

  五、評讀——說技巧

  1、唐雎能夠不辱使命的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后各抒已見。師總結:

  唐雎之所以能夠不辱使命,是因為他膽識過人,忠君愛國,具有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精神品質(zhì),再者,真理站在了唐雎一邊,在道義上是偏向唐雎的,唐雎的義正詞嚴有著強大的威力,震撼敵論。

  另外還與他卓越的口才不無關系,他有著極高的說話技巧,靠他的睿智戰(zhàn)勝了不可一世的秦王,唐雎的說話技巧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唐雎的說話技巧

  言之有“節(jié)”——“否,非若是也”“而守之”

  言之有“據(jù)”——“士之怒”“而將四矣”

  言之有“力”——“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2、本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呢?

  語言描寫,并且使用了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語言力量,體現(xiàn)了本文雄峻奇?zhèn)サ恼Z言風格,從而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個性特色。

  六、教師小結。

  這篇記敘文,寫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強暴,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揭露了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的本質(zhì),雖不假修飾,卻十分鮮明生動,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深身地被古人唐雎那種不畏強暴,大義凜然,浩然正氣所感動,愿我們每一個人都從中吸取這種精神,做一個有主見,有原則,有正氣的人。

  七、拓展思考

  1、古往今來,有許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樣,為國家為正義不惜生命。請列舉出幾例,并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

  2、唐雎的這種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還有沒有現(xiàn)實意義?

  八、作業(yè)

  1、復述故事。

  2、假如本文中兩個人物都在我們面前,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請以“唐雎,我想對你說……”或“秦王,我想對你說……”開頭,寫一段話。

  附:板書設計

  唐雎不辱使命

  《戰(zhàn)國策》

  秦王唐雎

  前倨后恭膽識兼?zhèn)?/p>

  色厲內(nèi)荏有智有勇

  外強中干不卑不亢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5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的文言字詞

  2、 培養(yǎng)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3、 學習唐睢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敢于斗爭,勇于斗爭的精神

  4、 探討唐睢不畏強權,為國赴難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的評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本章知識網(wǎng)絡:

  知識點:

  一、導入

  由《完璧歸趙》的故事引入

  二、作者、背景簡介

  《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寫的一本以記言為主的史書,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它敘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滅六國為止,約二百三四十年時間,是我們研究戰(zhàn)國時期歷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敘事長于鋪陳,多加渲染夸張,寫得有聲有色;語言生動流暢;善于在矛盾沖突中運用對話刻畫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較鮮明豐滿;在論辯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學色彩所以它對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響

  這篇文章記敘了戰(zhàn)國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滅亡了韓魏兩國;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想用詐騙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絕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悅的情況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國,目的就在于保全國土,解除與秦國之間的矛盾

  三、朗讀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ǘ)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guī)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jìn)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gǎo)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四、初步感知課文,理解大意

  第一段: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重點字詞,

  使:派遣

  以:用,拿,把,介詞

  易:交換

  其:加重語氣,一定

  加惠:給予恩惠

  大:大片土地,形容詞作名詞

  雖:轉折連詞,即使

  然:代詞,這樣

  于:從

  弗:不

  使:派遣,動詞

  使:出使,動詞

  于:到

  2、品讀第一段對話,從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交代背景(環(huán)境),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從,于是唐雎臨危出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盛氣凌人、蠻橫、欺詐)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

 。ㄇ逍、不悲不亢)

  評析:寫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6

  教學目標:

  1、借助文言語氣詞有個性的朗讀課文,讀出人物性格。

  2、學習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寫法。

  3、學習唐雎不畏,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的評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方法:

  討論法、朗讀法、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看,暢談感受

  師: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請看!

  思考:你眼中的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觀看,然后談自己的看法,老師相機點撥。

  二、品味語言,分析形象

  過渡:說話是一門藝術,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跟隨唐雎的腳步,再次見證這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思考:文中秦王(或唐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證據(jù)。

  提示:采取圈點勾畫與批準的學習方法。

  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相機點撥。(細節(jié)描寫,對比烘托的寫法,修辭的運用,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朗讀技巧等。)

  師出示例句分析: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從“秦王”“寡人”這兩個稱呼可以看出秦王是個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人,因為當時他還沒有稱皇帝就自詡為王。又如其許一詞,讓人毋庸置疑,就是一定要答應的意思,可以看出秦王是個蠻橫無理的人。

  學生試讀,如果理想,可由他生評價,自己再來陳述朗讀理由,并領讀;如果不理想,則由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首先要結合注釋了解秦王乃是秦始皇,是歷代帝王中的虎狼之君,是強秦,其威嚴倨傲可以想象,所以要讀得聲音響亮、慢條斯理,讀出“帝王范兒”;其次要關注語氣詞“其”的作用,用“其許”,秦王的言外之意就是要讓安陵君乖乖送上,所以要讀出輕視、命令、咄咄逼人的語氣,讀出勢在必得的驕橫。

  如秦王的解讀:有的抓住標點解析,如“!”可見秦王語氣強硬、態(tài)度堅定,不容爭辯,把秦王的霸氣表現(xiàn)無遺;有的抓住字解析,如“謝”,堂堂一個國王最后道歉,可見他是個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的人;有的抓住詞解析,如“色撓”可見秦王欺弱怕強,關鍵時刻丑態(tài)百出;有的抓住句子解析,如“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這句話綿里藏針,實質(zhì)是傲慢的威脅……

  朗讀指導預設: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秦王施以誘餌,巧取不成,問“何也”,并非詢問原因,而是問罪,可見其倨傲狂妄。說安陵之所以能夠存留,是因為“故不錯意也”,將自己粉飾為仁義之君,由此可見其虛偽狡詐。比較兩個“也”,讀出抑揚不同的語調(diào)!芭c”是疑問語氣助詞,秦王并非問,實際是在指責威脅——安陵君膽敢違背、輕視我。)

  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ㄊ紫龋砌鹿麛嗟赜枰苑穸,要讀得堅定干脆;然后,以情理表達維護國土尊嚴的嚴正立場,用強硬的語氣予以反駁,這是他有膽有識的表現(xiàn)。體會“哉”與“豈”同用增強語氣的作用,刪掉朗讀,比較表達效果。)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φ兆⑨尷斫狻扳鋈弧保η赝醯男睦碜兓!昂酢笨芍刈x略帶顫音,聲音高且大,讀出威脅之意?杉尤雱幼鳎缦扰陌冈偕焓贮c指。)

  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

  (對照秦王的盛怒,應讀出唐雎的不以為然與沉著鎮(zhèn)定。)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千里!

 。ā疤熳印薄鞍偃f”“千里”可重音重讀。)

  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ā昂酢睂耙粋,可讀得輕且略長。)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ā岸毕喈斢凇岸选,可先添加一聲冷笑再讀。體會秦王的輕蔑。)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今日是也!

  (排比句要讀出氣勢,越讀越快,越讀越重。“挺劍而起”這一動作,是使整個對話情節(jié)發(fā)生轉變的關鍵所在,充分表現(xiàn)其決絕果斷、視死如歸的膽量。最后可輔以挺劍的動作。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指導用顫音和謙卑的語氣,可用反復的方式及加入雙手的動作,讀出秦王的情態(tài)。)

  三、大膽質(zhì)疑,激發(fā)思維

  過渡:我們在對作者獨具匠心的設計贊嘆的同時,你是否發(fā)現(xiàn)本文也有與歷史真實情況不相符的地方?

  討論:在這篇文章中你認為哪些情節(jié)不合情理呢?

  合作學習,自由匯報。

  1、唐雎為什么能佩帶寶劍進殿?

  2、唐雎行刺秦王時,秦王身邊難道沒有侍衛(wèi)嗎?

  3、唐雎真的能保住他的國家?安陵國被滅亡的歷史真的.可以改變嗎?等等

  四、歸納方法,寫作演練

  過渡:是的,文章內(nèi)容并不完全是真實的,進行了藝術的加工,但安陵君的委婉而堅定,唐雎的沉著干練,義正辭嚴,秦王的驕橫無禮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如果讓我們把這個故事進行改寫,你會怎樣來寫呢?

  提示:以不同的體裁或者不同身份進行改寫。

  1、學生自由述說,老師適當點撥。

  如:可以依據(jù)以上情節(jié),通過懸念、對話展開情節(jié),將文章改寫為四回目的章回體小說,可以通過添加舞臺提示、人物臺詞將文章改寫為劇本,可以以隨行史官的身份寫一篇新聞報道唐雎使秦的經(jīng)過,可以以日記的形式寫《針鋒相對——我與秦王戰(zhàn)斗的日子》,可以以書信的形式寫唐雎向安陵君匯報與秦王交鋒的情況,抒寫為國捐軀的赤誠和不畏的精神……

  2、學生改寫課文。

  3、學生作品展示,師生簡評。

  板書設計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對比唐雎

  驕橫狂暴對話不畏

  陰險狡詐有膽有識

  外強中干凜然正氣

  前倨后恭不卑不亢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7

  教學方法指導

  1、本文除了用對話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外,文中還體現(xiàn)出哪些藝術特色?

 。1)鮮明的對比手法:

 、偾赝醯那百坪蠊У膽B(tài)度對比:

  使人易地——不悅——怫然怒——色撓——長跪而謝之

 、谔砌碌南热岷髣偟膽B(tài)度對比:

  臨危受命——沉著應對——針鋒相對——挺劍而起

 、矍赝跖c安陵君的性格對比:

  秦王(狡詐狂妄、盛氣凌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頭腦清醒、不卑不亢)愿終守之,弗敢易

  (2)襯托手法的使用:

  用秦王的狡詐驕橫襯托唐雎的果敢與膽識。兩個人物,兩種性格,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2、指導學生翻譯課文按三步走:

 。1)不看注釋根據(jù)自己文言積累翻譯課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結合課文下方注釋再譯課文。

 。3)借助參考書規(guī)范譯文。

  上課筆記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體會秦王和唐雎這兩個對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襯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唐雎不畏強權的精神及其現(xiàn)實意義。

  體會秦王和唐雎這兩個對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襯作用。

  朗讀法、指導法、比較法。

  相關教具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唐雎不辱使命》。

  二、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著名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

  (2)作品簡介

  《戰(zhàn)國策》是西漢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編輯的國別體史書,共33篇。

  2、生難字詞

 。1)字音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ǎn) 搶(qiāng)

  傀(guī)祲(jìn)縞(gǎo)撓(náo)諭(yù)

 。2)詞義

 、偻僮

  故不錯意也(“錯”同“措”,放置,安放)

  倉鷹擊于殿上(“倉”同“蒼”,青色)

 、谝辉~多義

  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徒:

  免冠徒跣(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夫:

  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夫?qū)VT之刺王僚也(句首發(fā)語詞,無意義)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開端:秦王以易地為誘惑,遭拒絕,秦王不悅,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

  發(fā)展:秦王責備安陵君,唐雎?lián)砹帯?/p>

  高潮:秦王威脅唐雎,唐雎奮起反擊。

  結局:秦王屈服,唐雎憑自己的膽識與謀略取得了外交勝利。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

  1、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nèi)容。

  【交流點撥】課文寫的是秦王嬴政向安陵君挑釁,以換地為名想挑起戰(zhàn)爭。安陵君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國,表示愿意犧牲自己來刺殺秦王嬴政,終于使秦王嬴政屈服。

  2、文中是怎樣體現(xiàn)秦國的強大和安陵的弱小的?

  【交流點撥】①秦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②“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不高興,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見安陵之弱。③秦王嬴政當時尚未統(tǒng)一六國,卻在文中自稱“天子”,說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可見秦國之強。由此可以看出,唐雎所擔負的使命重大而且艱巨。

  3、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并且請?zhí)砌隆白保阏J為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什么?

  【交流點撥】這是秦王的權宜之計,表現(xiàn)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zhí)砌隆白,是坐下來談,而不是放棄吞并。文中所說,也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時秦國在軍事上的壓倒優(yōu)勢及秦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4、下面的句子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性格?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交流點撥】表現(xiàn)了秦王盛氣凌人、奸詐狡滑的性格。

 。2)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交流點撥】表現(xiàn)秦王無理責問的性格。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交流點撥】表現(xiàn)了唐雎不卑不亢、據(jù)理力爭的性格。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交流點撥】表現(xiàn)了唐雎不畏強權、針鋒相對、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性格。

  步驟四 深層探究 局部突破

  秦王的反映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從側面刻畫唐雎的形象,表現(xiàn)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這篇記敘文,寫出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強權、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揭露了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的本質(zhì),雖不假修飾,卻十分鮮明生動,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拓展延伸

  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

  【交流點撥】示例:(1)晏子: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2)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聯(lián)吳抗曹。

  3、布置作業(yè)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完成《精英新課堂》本節(jié)內(nèi)容。

  唐雎不辱使命

  五、課后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經(jīng)典的古代文學作品,出自《戰(zhàn)國策》,文章以記言為主,言辭頗有深意,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讀。本文雖然某些文字有一定難度,但是由于情節(jié)跌宕起伏,矛盾沖突尖銳,人物個性鮮明,再加上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積累,所以教學設計時,在疏通文意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我采取了讓學生自學為主的方法,F(xiàn)在看來這個方法還是比較妥當?shù)摹?/p>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8

  一、課文類型:

  精讀(必學課文)

  二、教學目標:

 。ㄒ唬┲R的能力目標:

  1.學一點文學常識。

  2.了解一點寫作背景。

  3.把握課文內(nèi)容。積累詞語(即:通假字、一詞多義詞、古今義異詞、詞類活用詞)和特殊句式(即判斷句、狀語后置),會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4.學習用對比和襯托手法表現(xiàn)人物和性格特點。

  (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習唐雎愛國情感和不畏強暴的精神。

  (三)過程和方法目標:

  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差,幫助學生讀懂文意(即翻譯)是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學習本課的方法是:點撥–合作探討-自主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1.把握課文的寫作內(nèi)容,掌握重要的詞語,理解重要的句子。

  2.掌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難點:

  體會秦王和唐雎這兩個對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襯作用。

  四、教學時間:

  共3課時(其中機動1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1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也許聽說過戰(zhàn)國時期“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吧。誰愿意說給大家聽聽呢?

  荊軻在易水上辭別燕太子丹時,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戰(zhàn)國策》里描繪的燕趙游俠之士的形象,雖然他最終失敗被殺,但他的故事卻一直為后。人傳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關于《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又稱《國策》。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謀臣策士的活動。

  三、關于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他在學術文化上的主要貢獻,是對古籍作了全系統(tǒng)的分類整理。其作品既有史學價值,又有文學價值。他撰有《說苑》《新序》,其中有不少生動的寓言傳說資料,內(nèi)容以人深省。

  四、關于:

  先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文中講的是什么故事呢?誰有意來說給大家聽聽呢?

  五、檢查預習:

  指名學生說說所寫的主要內(nèi)容。

  六、破題: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務。辱,辱沒、辜負。

  七、整體把握課文。

  (一)了解一點寫作背景

  戰(zhàn)國時期,周王朝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秦國的崛起和強大,打破了務國的均勢,各諸侯國間的斗爭更趨于復雜尖銳。各間斗爭的勝負,一方面固然取決于國力的強弱,一方面在外交策略上也常一比高低,即決定于各國謀臣策士的政治手段。在這種形勢的要求下,出現(xiàn)了一大批縱橫家一類的人物,開成了一種養(yǎng)士的風氣,于是“士”階層就成為當時社會最為活躍的一種政治力量。貴族所養(yǎng)之士,多達數(shù)千人。被養(yǎng)之人行行具備,有的為了獵取功名利祿,奔走各國之間,他們?yōu)榱藗人目的,朝秦暮楚,陰謀狡詐,不擇手段。但也有不少有識之士,為解救國家危難挺身而出,做了一些于國于民有益之事。這些夫物的言午,構成了這部史料匯編的基本素材,史學家將其輯錄加工成文,保存下來。

  (二)的寫作內(nèi)容

  記敘了戰(zhàn)國時期人,秦王企圖并吞安陵國的故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5年,秦先后滅了韓、魏。安陵是魏國的附屬小國,秦王想以交換土地為名,來達到吞并安陵的目的。于是安陵君就派遣臣子唐雎出使秦國進行交涉。

  作為小國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勢下出使秦國,能夠毫不畏懼,敢于同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斗爭,最終理直氣壯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這種勇氣是難能可貴的。這里的唐雎,是《戰(zhàn)國策》里塑造的又一個游俠勇士的形象

 。ㄈ⿲W生結合注釋讀課文

  (四)齊聲朗讀課文(注意正音:弗fú雎jū怫fú跣xin搶qiāng傀guī祲jìn縞go撓náo諭yù)

  八、小結:

  (據(jù)情小結)

  九、作業(yè)布置:

  讀熟課文

  十、板書設計:

  第22課唐雎不辱使命

  《戰(zhàn)國策》

  關于《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又稱《國策》。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謀臣策士的活動。

  三、關于劉向:

  劉向(約前77-前6),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他在學術文化上的主要貢獻,是對古籍作了全系統(tǒng)的分類整理。其作品既有史學價值,又有文學價值。他撰有《說苑》《新序》,其中有不少生動的寓言傳說資料,內(nèi)容以人深省。

  四、關于:

  先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

  第2-3課時

  一、導入:

 。▽дZ略書)

  二、指導學生翻譯課文:

  (一)指導學生理解下列詞句:

  1.通假字:

 。1)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

  (2)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色)

 。3)豈直五百里哉(“直”通“只”,僅僅)

 。4)輕寡人與(“與”通“歟”,表疑問語氣詞)

 。5)寡人諭矣(“諭”通“喻”,知曉,明白)

  2.一字多義: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憑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為)

  4.以君為長者(把)

  1.亦免冠徒跣(光著,動詞)

  徒

  2.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副詞)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夫

  2.夫?qū)VT之刺王僚也(句首發(fā)語詞,無意義)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發(fā)怒)

  怒

  2.懷怒未發(fā)(憤怒,名詞)

  1.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派遣,動詞)

  使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兩者皆為動詞,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1.挺劍而起(表承接,不翻譯)

  而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轉折,但是)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結構助詞,的)

  之2.愿終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

  3.夫?qū)VT之刺王僚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4.長跪而謝之曰(代詞,指唐雎)

  1.以君為長者(……的人)

  者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1.雖然(這樣)

  然

  2.秦王怫然怒(…的樣子)

  1.雖千里不敢易也(轉折連詞,即使)

  雖

  2.雖然,受地于先王(假設連詞,雖然)

  1.受地于先王(從)

  于2.倉鷹擊于殿上(到)

  3.請廣于君(給)

  3.古今異義:

  1.非若是也(古:這樣,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斷詞)

  2.豈直五百里哉(古:只,僅僅。今:不彎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換。今:容易,簡單)

  5.雖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這樣。今: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事,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撓(古:屈服。今:輕輕地抓)

  8.長跪而謝之(古:一種坐姿。今:雙膝著地。古:道歉。今:感謝或凋落)

  9.以頭搶地耳(古:撞。今:搶奪)

  4.詞類活用:

  “且秦滅韓亡魏”–“滅”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動用法,使韓國和魏國滅亡,滅稍微牽強點,但亡是可以的。判斷使動主要是看這個詞是后面的賓語還是前面的主語的性質(zhì),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為使動。

  “請廣于君”–廣,可以看作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擴充

  “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此處的意思是輕視。

  “雖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為數(shù)量詞活用為名詞,千里的土地,但現(xiàn)在我們不這樣翻譯,其實也理解得通順

  “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因為主語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為使動,使百萬人尸體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動用法,使……伏流,使動用法,使……流

  “天下縞素”–縞素,名詞作動詞,穿戴喪服

  “亦免冠徒跣”–免,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免,脫去。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徒,光著

  “與臣而將四矣”:數(shù)詞活用做動詞,成為四人

  5.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斷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斷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斷句。

  “受地于先王”:狀語后置。

  “請廣于君”:狀語后置。

  “倉鷹擊于殿上”:狀語后置。

  二、把握課文的結構:

  板書:

  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即緣由)

  第二部分(第2-3)第2段:寫唐雎揭穿秦王威逼利誘的騙局

  唐雎出使在秦與秦王

  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第3段:寫唐雎反擊秦王的威協(xié)

  第三部分(4段):寫唐雎出使的結局。

  秦王為之折服,安陵國得以保全

  三、研讀課文

  1.找出文中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句子。(見文中“”處)

  2.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板書:欲易(不說)

  蠻橫狡詐輕寡人沉著鎮(zhèn)定

  不可一世秦王天子之怒唐雎義無反顧

  前倔后恭長跪而謝有智有勇

  3.文中是怎樣體現(xiàn)秦的強大以及安陵國的弱小的?

  學生討論后歸納:

  ○1秦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也”。

  ○2“秦王不說”,于是“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解釋為“因此,于是”,秦王不高興,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見安陵國之弱。

  ○3秦王羸政當時尚統(tǒng)一注國,卻在文中自稱“天子”,說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可見秦國之強。

  4.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討論后歸納:

  高度贊揚了唐雎面對秦王的尋釁威脅,不畏強暴的勇氣和據(jù)理答辯的機智,歌頌了安陵國君臣敢于與虎狼之秦針鋒相對的斗爭精神。

  5.第○2段中,秦王質(zhì)問唐雎的話與第○1段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的話內(nèi)容完全相同,而唐雎回答秦王質(zhì)問的話與第○1段安陵君答秦王的內(nèi)容完全一致,這是不是重復?如果重復,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作用?

  討論后歸納:這不是內(nèi)容上簡單的重復,而是用了“隔離、反復”的修辭格。秦王兩次說話先后內(nèi)容一致,意在表現(xiàn)秦王的蠻橫與狂妄態(tài)度。后者則強調(diào)了安陵君不畏強暴、堅決維護祖國尊嚴的勇氣和原則立場。其作用是既突出現(xiàn)人物性格,又突出了全篇的主題思想。

  6.的寫作的借鑒是什么?

 。1)對比手法的運用

  中唐雎和秦王是對立而存在的,他倆之間生死不容、唇槍舌劍的斗爭,為作者充公分運用對比手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而作者緊緊抓住這一點,對比著來寫這兩個人物。

 。2)襯托手法的運用

  這突出地表現(xiàn)在用安陵君來襯托唐雎上。安陵君是作品的次要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他是君,唐雎是臣,他的態(tài)度決定著唐雎的態(tài)度,他不失為明君,但有了唐雎才稱得上是錦上添花!按笸跫踊荩源笠仔,甚善“,這種話只能出處安陵君之口,他比唐雎軟弱,更缺乏才干,大敵當前,他有見識,會應對,卻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找不到走出險地的途徑。而唐雎出使秦廷,面對秦王,一開口便勝安陵君一籌,”否,非若是也“,不卑不亢。接下去則一句比一句更有鋒芒。他看透了秦王的色厲內(nèi)荏(rěn),只要掌握時機,就難一舉而戰(zhàn)勝之。但反過來說,沒有安陵君的支持信任,唐雎縱然渾身膽識,怕也難有用武之地。兩個人物,兩種性格,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四、小結:

  面對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強秦,唐雎,這位安陵小國的使者,從容鎮(zhèn)定,不畏強暴,拼死一搏,使安陵國避過了一劫。唐雎確實不辱使命。我們要學習他為真理正義而斗爭的凜然正氣。

  五、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習題:一、二

  六、作業(yè)的布置: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后習題:三、四題

  七、板書設計:

  欲易(不說)

  蠻橫狡詐輕寡人沉著鎮(zhèn)定

  不可一世秦王天子之怒唐雎義無反顧

  前倔后恭長跪而謝有智有勇

  八、教學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9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面對暴秦勇敢無畏、義正辭嚴地同秦王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終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國土的經(jīng)過,頌揚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精神。

  二、結構內(nèi)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這場斗爭有兩個回合,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唐雎揭示秦王的騙局,表現(xiàn)了維護領土的嚴正立場。

  第二層(第3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寫斗爭的結局。

  三、參考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換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應我!”安陵君說:“承蒙大王給予好處,拿大塊土地來換取小的,那很好;雖然這樣,可我從先人手里繼承了這塊土地,愿意始終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換!鼻赝醪桓吲d,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來換取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為什么呢?再說,秦國滅掉了韓國和魏國,而安陵君憑著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來,是因為安陵君是個年高德劭的人,所以我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土,可安陵君卻違抗我,(這)豈不是小看我嗎?”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來,也不敢交換,何況(您)只拿來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你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道:“小臣沒有聽說過。”秦王說:“天子一發(fā)怒,將會有百萬人死亡,血流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走,拿腦袋撞地罷了!碧砌抡f:“這是庸人發(fā)怒的樣子。志土發(fā)怒可不是這樣。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有一道白光直沖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們胸懷憤怒還沒有發(fā)作的時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個人了。如果志士真的發(fā)了怒,將會有兩具尸體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將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況就是這樣!保ㄕf罷)拔出寶劍站了起來。

  秦王(頓時)臉色沮喪,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道:“先生請坐,哪里至于這樣!我懂了,韓魏滅亡而安陵卻憑著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來,僅僅是因為有您唐雎先生啊。”

  四、通假字

  ①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

  ②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安放。)

  ③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色。)

  五、詞類活用

 、佥p寡人與(輕,形容詞用如動詞,意動用法,“認為……輕”,小看。)

 、谡垙V于君(廣,形容詞用如動詞,使動用法,“使……擴充”。)

  六、寫作特色

  本文在寫法上有以下三個特點:

 、俨捎梅匆r手法刻畫人物。

  本文篇幅雖短,卻生動傳神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位有膽有識的謀士。他不卑不亢,針鋒相對地與秦王抗爭。秦王的驕橫、狂妄、狡詐和前倨后恭、外強中干的形象反襯出唐睢的沉著、鎮(zhèn)定、堅強、無畏的精神。

  雙方交鋒兩個回合。秦王盛氣凌人,威逼唐睢,唐睢鎮(zhèn)定自若,據(jù)理力辯,回絕了秦狂妄無理的要求。秦王理屈詞窮,惱羞成怒,竟以“天子之怒”、武力殺伐相恫嚇,企圖使唐睢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然而,在生死存亡的考驗下,更顯出正義的力量、英雄的本色。唐睢引述古代俠士義舉,指出“布衣之士”發(fā)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將以身效法,并“挺劍而起”,表現(xiàn)了為國獻身、義無反顧的決心。秦王在這大義大勇之下,“色撓”而“跪謝”。這些行動、語言、膽識氣概的層層對比,使古代愛國義士的形象和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秦王專橫的性格將唐雎不畏強權的英雄形象反襯得更加高大完美。

  ②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示情節(jié),刻畫人物的性格。

  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對話來展示情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的。文章主要篇幅寫人物對話,全篇除了五六句是直陳描寫句外,其余均為人物的對話。對話雙方各自的語氣符合各自的身份和個性,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秦王的話充滿“天子”的壓人威勢,如文章開頭第二句“寡人……安陵君其許寡人!”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之安陵,以大易小,這是顯而然是欺詐:“其許寡人”一語,突出地表現(xiàn)秦王無可商量的橫蠻態(tài)度。第二段中,秦王責備安陵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這種問罪口吻,在欺詐的同時,加之以威脅。唐雎回答:“否,非若是也”。語氣堅決,否定了秦王的“逆”和“輕”的說法。第三段中秦王和唐雎的對話,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秦王的仗勢驕橫、色厲內(nèi)荏和唐雎的不畏強權、機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精彩的對話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劢Y構嚴謹,重點突出。

  文章雖短,但圍繞“”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開端一發(fā)展一高潮一結局”的故事情節(jié),開頭和結尾簡略地交代故事的緣由和結果,中間兩段詳盡細致地寫唐雎與秦王的斗爭,前有伏筆,后有照應,自然而緊湊、嚴謹而完整。

  本文重點詳寫了唐雎與秦王的對話,而秦王與安陵君的對話一筆帶過,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主人公——唐雎,突出文章重點。

  七、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戰(zhàn)國策》善于寫辯論說辭,尤其是人物對話直接生動,個性化極濃!丁穼懬赝鯊囊源髧跃、妄圖欺侮弱小的安陵的野心到向唐雎長跪道歉、恭而折服的丑態(tài);寫唐雎為維護國家的尊嚴和領土的完整,不畏強秦,膽識過人的勇智,均是通過直接記錄人物的對話表現(xiàn)出來。“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野心狡詐,“安陵君不聽寡人,……,輕寡人與?”狡詐恫嚇,軟硬兼施,“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驕橫、狂妄,“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好話說盡,丑態(tài)畢露。這是寫秦王。寫唐雎呢,從第二段開始,用雙重否定句和反詰句,其特點是據(jù)理力爭,堅決果斷,義正詞嚴。第三段的回答則是針鋒相對,咄咄逼人,激昂慷慨,陳述句與反詰句、排比句和比喻句交叉運用,氣勢突兀,雄心盡示。全文就是在這樣主體對話并助以行動的描寫中,用秦王的驕橫、狂妄、狡詐和前倨后恭的種種表現(xiàn)反襯出唐雎的大無畏精神。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在文章的筆法上最具特色,值得我們?nèi)W習、揣摩。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寫法。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復述、翻譯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課后練習二,圍繞“不辱”二字展開教學。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去年張藝謀導演的影片《英雄》曾轟動一時,刺客刺秦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多方演繹。今天我們要學的是歷史上一個類似刺秦的故事。下面請大家自讀一下這篇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的歷史短篇。

  二、學生活動

  1、自讀后,請幾位學生分段朗讀,其他學生判斷其讀音、句讀是否有誤。

  2、齊讀。

  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四人一組,教師輪流指導)

  4、請學生復述故事大意。(其他學生從語氣、語態(tài)、是否流暢、描述是否準確生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5、分組討論出場人物的性格特點。(注意揣摩其語氣)

  三、教師小結

  作為小國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勢之下出使秦國,能夠毫不畏懼,敢于同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斗爭,最終理直氣壯地使秦王折服,終不辱使命,這種勇氣和膽識是難能可貴的。而秦王正是在這份膽識的威懾下敗下陣來。

  四、人物分析(板書)

  (傲慢無禮)秦使 → 安陵君(委婉堅決)

  (不卑不亢)唐雎 → 秦王 (驕縱、虛偽、陰險──“不說”、“怫然怒”

  色厲內(nèi)荏、前倨后恭──“色撓”)

  五、作業(yè)

  1、搜集有關《戰(zhàn)國策》、文中典故的資料。

  2、完成課后練習二、三。

  3、自由結組,編成課本劇,課上展演。

  第二課時

  一、檢查第二項作業(yè)完成情況,抽查字詞解釋

  二、資料搜索

  1、結合本文的寫作特點了解《戰(zhàn)國策》(結合注釋了解)

  2、戰(zhàn)國時期的“士”及以養(yǎng)士三千著稱的“戰(zhàn)國四公子”

  3、文中三刺客的故事及歷史上其他著名刺客的故事

  注:

  1、《戰(zhàn)國策》又名《十二國策》,記錄了上至春秋、下至秦滅六國約二百三四十年的歷史,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國別體史書。(學生只要能了解本文通過對話表現(xiàn)人物鮮明性格這一寫作特點即可。)

  2、以上三方面資料大部分由學生講述,教師適當補充。

  三、學生課本劇展言

  通過演出旨在考察學生掌握課文內(nèi)容、理解人物性格的能力,亦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臨場發(fā)揮的能力。

  四、作業(yè)

  1、課后練習、本課同步。

  【教學后記】

  這是一篇情節(jié)性、故事性很強的自讀課文。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著重從文章人物對話推動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人物性格這一寫作特點入手分析,并組織學生通過排演課本劇的方式,達到對人物性格的認識和把握。

  從學生活動來看,他們學習古文的積極性很高。且對唐雎這樣的歷史人物,尤其又是在矛盾沖突如此激烈的故事中出現(xiàn)的人物,他們非常感興趣。因此,投入排演課本劇的積極性也是很高的。他們基本把握住了人物鮮明的性格。通過揣摩秦王與唐雎的性格反差,達到對課文主題的把握。

  一部分學生還通過課下資料的搜集,找到了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歷史資料、文學常識。如有的學生搜集到了課文中三刺客的詳細資料,甚至還有的找到了一些其他在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刺客資料。有的學生則搜集了有關課文出處的資料。這對教學是一種非常有益的補充,同時也是對學生資料檢索能力的鍛煉,更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學習唐雎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也許聽說過戰(zhàn)國時期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吧。荊軻在易水上辭別燕太子丹時,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戰(zhàn)國策》里描繪的燕趙游俠之士的形象,雖然他最終失敗被殺,但他的故事卻一直為后。人傳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再學習另一個《戰(zhàn)國策》里的人物——唐雎。板書課題:唐雎不辱使命

  二,介紹《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寫的.一本以記言為主的史書,它敘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滅六國為止,約二百三四十年時間,是我們研究戰(zhàn)國時期歷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善于在矛盾沖突中運用對話刻畫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較鮮明豐滿;在論辯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學色彩。

  三,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字障礙,根據(jù)注釋掌握文章大意。

  四,學生齊讀,教師糾正不正確讀音。

  五,教師范讀,提醒學生注意斷句。

  六,整體感知課文;

  1,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可以把文章分為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敘述唐雎出使秦國的緣由。

  第二部分(2—3)寫唐雎和秦王面對面的斗爭。

  第三部分(4)寫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氣所折服。

  七,學習第一部分。

  1,師講解“使”“謂”“欲”“以”“易”“雖然”“于”等詞語的意思,學生梳理整段意思,并知道唐雎出使秦國的理由是安陵君不愿與秦易地,派他去周旋。

  2,安陵君為什么不愿易地卻又說:“以大易小,甚善”呢?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二部分。

  1,分角色讀秦王和唐雎的對話。

  2,弄懂對話的意思。分別了解“且”“以”“以”“錯”“逆”“與”等詞的意思。

  3,從秦王的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唐雎是如何應對的?

  《戰(zhàn)國策》

  是西漢末年劉向編寫的一本以記言為主的史書,是一部國

  別體史書。

  它敘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滅六國為止,約二百三四十

  年時間,是我們研究戰(zhàn)國時期歷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敘事長于鋪陳,多加渲染夸張,寫得有聲有色;

  語言生動流暢;

  善于在矛盾沖突中運

  用對話刻畫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較鮮明豐滿;

  在論辯中往往采用故

  事或寓言作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學色彩。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題。

  3.學習文章的寫法。

  4.培養(yǎng)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復述、解釋、翻譯、朗讀、積累。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文學常識

  1.關于《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是末年根據(jù)戰(zhàn)國時事的記錄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

  2.時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余山東六國中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zhàn)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tǒng)一了天下。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后,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二、通讀──解決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請同學們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雎()怫()跣()搶()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3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及古文知識積累,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體會唐雎有膽有識,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勇士形象。學習唐雎不畏強權的精神,敢于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

  3、體會文章選材善于突出重點、突出中心的寫法。

  4、培養(yǎng)敢于質(zhì)疑,獨立思考的思維品質(zhì)。

  【學習重點】

  1、積累重點字詞,注意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

  2、學習本文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的特點。

  【學習難點】

  課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選材上有所取舍的。

  【學習方法】

  誦讀法、自學討論法。

  【學習時間】

  1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導學

  1、作者作品背景介紹:

 。1)作家作品:劉向(約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文選自___《戰(zhàn)國策魏策四》__!稇(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時事的記錄整理編輯的一部___國別體史書__史書。原有《國事》《國策》《短長》等不同名號。共三十三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

 。2)背景資料: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余山東六國中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zhàn)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tǒng)一了天下。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后,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并__安陵國__,于是安陵君就派_唐雎__到秦國談判。

  2、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唐雎(jǔ)怫然(fǔ)休祲(jìn)縞素(gǎo)

  徒跣(xiǎn)色撓(náo)搶地(qiāng)韓傀(guī)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齊讀。

  3、請同學們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借助工具書和參考資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間可以討論。

  四、積累文言詞語。

 。ㄏ茸约鹤觯傩〗M交流,最后分組展示)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4

  1.理解文義,把握故事情節(jié)。

  2.通過對文中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準確理解隱藏著的“潛臺詞”。

  4.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一、導入新課

  荊軻在易水河畔辭別燕太子丹時,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就是《戰(zhàn)國策》里描繪的燕趙游俠之士的形象,他不畏強暴,視死如歸,雖然他最終失敗被殺,但他的故事卻一直為后人傳誦,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另一個故事:作為小國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尋釁威脅的情勢下出使秦國,能夠毫不畏懼,敢于同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斗爭,最終理直氣壯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這種勇氣是難能可貴的。這里的唐雎,是《戰(zhàn)國策》里塑造的又一個游俠勇士的形象。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作品。

  《戰(zhàn)國策》又叫《國策》,是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策士(說客,又叫縱橫家)的言論、活動的史書,以記言為主,分為十二國策。西漢末年,由劉向校正并定名。

  2.寫作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后,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難讀的字和難以理解的詞句。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敘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擔任,要能讀出人物應有的語氣。

  目標導學三:分類積累,讀懂文義

  1.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將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標出。

  2.教師點撥本文重點詞語。

  【通假字】

 、俟什诲e意也(“錯”同“措”)

 、趥}鷹擊于殿上(“倉”同“蒼”)

  【古今異義】

 、匐m然,受地于先王(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诜瘢侨羰且(古義:這樣;今義:判斷動詞)

  ③長跪而謝之曰(古義:道歉;今義:感謝)

  【詞類活用】

 、偬煜驴c素(名詞用作動詞,指穿白色喪服)

 、谳p寡人與(形容詞用作動詞,輕視,小看)

 、壅垙V于君(形容詞用作動詞,增廣、擴充)

  【一詞多義】

 、偈梗喊擦昃蚴固砌率褂谇(前一個解釋為“派”,后一個解釋為“出使”)

 、谕剑篈.免冠徒跣(裸露)

  B.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刍荩篈.大王加惠(恩惠) B.汝之不惠(同“慧”,聰明)

  目標導學四:把握情節(jié),理清脈絡

  理清文章的思路,即把握故事情節(jié)。

  第一部分(1):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

  第二部分(2-3):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4):寫唐雎在這場斗爭中得到了勝利。

  簡要概括如下:

  開端:出使的緣由。

  發(fā)展:面對盛氣凌人的秦王,唐雎從容不迫地解釋。

  高潮:面對面地斗爭。

  結局:秦王屈服了。

  目標導學五:分析語言,感知人物性格

  1.分析下列句子,說說它們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性格。

  明確: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表現(xiàn)秦王盛氣凌人,狡詐)

 、诮裎嵋允吨兀垙V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表現(xiàn)秦王咄咄逼人)

 、郯擦昃宦牴讶耍我?(表現(xiàn)秦王無理責問)

  ④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表現(xiàn)唐雎不卑不亢,據(jù)理力爭)

 、莨鄧L聞天子之怒乎?(表現(xiàn)秦王驕橫狂妄,不可一世)

 、薮擞狗蛑玻鞘恐。(表現(xiàn)唐雎毫不示弱,據(jù)理反擊)

 、吲c臣而將四矣。(表現(xiàn)唐雎的凜然正氣,不畏強暴)

 、嗤揭杂邢壬。(表現(xiàn)秦王的恐懼,前倨后恭)

  2.此次出使秦國,唐雎作為一個使臣可謂是不辱使命。外交使節(jié)的才能和個性往往體現(xiàn)在他們出色的外交辭令中,文中唐雎的哪一處辭令最讓你折服,為什么?

  【教學提示】

  此處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字斟句酌、結合人物心理與性格賞析人物語言。學生可以關注幾處的人物語言。示例:

  (1)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此處唐雎的回答,作為使臣對大國君主講究了必要的謙恭和禮貌,委婉地回應秦王的強加之辭。用“受地于先王”作為正當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釋和辯駁,可謂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問雖與安陵君的態(tài)度一致,語氣卻更加強硬,維護國家領土和尊嚴的態(tài)度表達得鮮明有力,同時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諷了秦王的虛偽和狡詐,充分體現(xiàn)了唐雎作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誠態(tài)度。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煜驴c素,今日是也。

  此處唐雎的大段獨白將故事推至高潮,“庸夫之怒”和“士之怒”的比較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追求,使秦王不敢低估他的力量和決心。為了增強語言的力度,他羅列士人刺殺君主的'歷史事件,并渲染刺殺時上天的征兆,用正義和堅決瓦解秦王的強勢心理。針對秦王“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的恐嚇輔之短小緊湊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的果斷言辭,意圖用生命捍衛(wèi)國家領土,瞬間擊垮了色厲內(nèi)荏的秦王,使其膽怯畏懼,可謂言之有據(jù)且言之有力。

  3.假如你是使臣唐雎,說說雙方談判交鋒時秦王嬴政留給你的印象。假如你是秦王嬴政,經(jīng)過這次事件后,你會如何評價安陵國的使臣唐雎?

  【教學提示】

  直接對人物形象發(fā)問可能會使學生喪失發(fā)現(xiàn)的樂趣,也容易讓回答缺少豐富人物個性的認識,進入角色,換位評價,角色感和情境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示例:唐雎:秦王是強國之君,消滅各諸侯國統(tǒng)一天下是他必然的野心,這次他試圖不費一兵一卒巧取安陵的陰謀詭計不難識破。他在談判中表現(xiàn)得驕橫無禮、盛氣凌人,甚至一度以開戰(zhàn)恐嚇,兩國之間公平合理的談判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不過想要做天下君主的人必然有畏死的心理,我正是抓住這一點才擊敗了他,使安陵暫避了這一劫。

  秦王:原本以為安陵國的使節(jié)會乖乖就范,沒想到唐雎此人不可低估,他不但在言辭上毫不妥協(xié),與我針鋒相對,而且在關鍵時刻敢于用生命捍衛(wèi)自己的國家,這種膽識令人佩服,安陵國擁有唐雎這樣的士人令人羨慕。

  目標導學六:賞析文章寫作藝術手法

  本文除了用對話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外,還體現(xiàn)出哪些藝術特色?

  明確:(1)鮮明的對比手法:

 、偾赝醯那百坪蠊У膽B(tài)度對比:使人易地——不悅——怫然怒——色撓——長跪而謝之。

 、谔砌碌南热岷髣偟膽B(tài)度對比:臨危受命——沉著應對——針鋒相對——挺劍而起。

 、矍赝跖c安陵君的性格對比:

  秦王

  (狡詐狂妄、盛氣凌人)以五百里易安陵

  (利誘之)

  ↓

  安陵君

  愿終守之弗敢易(頭腦清醒、不卑不亢)

  (明辨之)

  (2)襯托手法的使用:用安陵君來襯托唐雎,用安陵君的軟弱、缺乏才干襯托唐雎的果敢與膽識。兩個人物,兩種性格,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二、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情節(jié)性、故事性很強的自讀課文。教學中,在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疏通文義的基礎上,著重從文章人物對話推動故事情節(jié)、展現(xiàn)人物性格這一寫作特點入手分析,并通過分角色朗讀,達到對人物性格的認識和把握。

  不足之處對課文的字詞落實不到位;譯講環(huán)節(jié)應發(fā)動學習小組之間的學生開展互學互幫,不能僅局限于同桌之間交流。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對話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體會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

  2、明確本文運用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3、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于為國家利益而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難點:學習本文運用對話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體會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歷史上不乏凜然正氣的偉丈夫,他們有的富貴不能淫,有的貧賤不能移,有的威武不能屈。今天我們來認識《戰(zhàn)國策》中的一個英雄人物,他臨危受命,出使強秦,以過人的才略和膽識挫敗了驕橫的秦王嬴政,順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務,其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為后世所景仰。

  二、作者作品

  劉向(約前77—前6),本名甦,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漢皇族楚元王(劉交)四世孫。代表作品有《新序》《說苑》《列女傳》。另撰有《別錄》,為中國目錄學之祖!稇(zhàn)國策》是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時期史料整理編輯的。

  三、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題目為后人所加。戰(zhàn)國后期,秦國相繼滅掉其他諸侯國,公元前230年滅掉韓國,公元前225年滅掉魏國。安陵是魏國附屬的小國,秦王想以“易地”的騙局占領安陵,安陵君拒絕了秦王的要求,秦王不悅。因此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唐雎與秦王斗智斗勇,最終保全了國土,折服了秦王。

  四、文題解讀

  唐雎,戰(zhàn)國末期人,是安陵國的臣子。“辱”是“辱沒、辜負”的意思,“不辱使命”意思就是沒有辜負出使任務。文題點明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五、文體知識——國別體

  國別體是一種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的史書體例。《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集著作,其他國別體史書還有《戰(zhàn)國策》《三國志》等。

  六、檢查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

  唐雎(jū ) 怫然(fú )

  韓傀(guī ) 免冠徒跣(xiǎn )

  縞素(gǎo ) 庸夫(yōng )

  色撓(náo ) 以頭搶地(qiāng )

  休祲(jìn ) 寡人諭(yù )

  2、重點詞語

  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務。辱,辱沒、辜負。

  使:派遣,派出。

  謂……曰:對……說。

  欲:想。

  以:用。

  守:守護。

  易:交換。

  直:只,僅僅。

  怫然:憤怒的樣子。

  布衣:指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徒:光著。

  搶:撞。

  庸夫:平庸無能的人。

  士:文中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若:如果。

  縞素:白色的絲織品,文中指穿喪服。

  色撓:神色變得沮喪。撓,屈服。

  諭:同“喻”,明白,懂得。

  者:原因。

  3、古今異義

  直

  休

  撓

  謝

  雖然

  徒

  易

  4、一詞多義

  徒

  使

  與

  然

  5、詞類活用

 、偾仪販珥n亡魏(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

 、谡垙V于君(形容詞作動詞,擴充)

 、圯p寡人與(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④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均為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伏,使……流)

 、萏煜驴c素(名詞作動詞,穿喪服)

  6、文言句式

 、倥袛嗑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斷。)

 、谑÷跃

  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句首省略主語“吾”。)

  ③倒裝句

  a.受地于先王。(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是“于先王受地”。)

  b.請廣于君。(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是“于君請廣”。)

  7、通假字

 、俟什诲e意也(“錯”同“措”,安放)

 、趥}鷹擊于殿上(“倉”同“蒼”,青色)

 、矍赝醪徽f(說,同“悅”,高興)

  七、全文分析

  1、唐雎為什么要說到專諸、聶政、要離三人行刺的故事?請簡要分析。

  解析:

 、俜磽羟赝酰好鎸謬槪砌潞敛皇救,以“士之怒”來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诒砻鳑Q心:唐雎表示要效法這三位有膽識有才能的人,不惜犧牲性命與秦王斗爭到底。

  2、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者只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對。請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它們的“潛臺詞”各是什么?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2)與臣而將四矣。

  解析:(1)你們最好乖乖聽我的話,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2)我將效法他們?nèi),與你同歸于盡(或刺殺你)。

  3、第3段中唐雎是怎樣讓秦王屈服的?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解析:唐雎先提出“布衣之怒”來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然后舉了三個“布衣之怒”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對“布衣之怒”的看法,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們;最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挫敗秦王。

  4、為什么說唐雎不辱使命?

  解析:秦王要求用五百里的土地換取安陵君的封地,實際上是要吞并安陵,在當時幾乎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秦國憑著機智勇敢,面對驕橫狡詐、色厲內(nèi)荏的秦王,不畏強暴,敢于斗爭,不被威勢壓服,最后使秦王放棄了交換安陵的打算。唐雎維護了本國的尊嚴,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5、閱讀全文,請你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文中人物的突出特點。

  解析:安陵君:知人善任

  秦王:恃強凌弱

  唐雎:有膽有識

  八、合作探究

  1、在這場外交斗爭中,唐雎十分講究說話的技巧,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解析:

 、佟扒伞痹谘赞o委婉、言之有“節(jié)”上。秦王的要求遭到安陵君拒絕后,他當著唐雎的面露出威脅之意,唐雎從容地說明不肯易地是因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違背秦王的意愿。這一句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有“節(jié)”,寧“守”不“易”,這是一種崇仰先王、不為利誘的明顯反映,這不僅婉言拒絕了秦王的易地要求,還暗暗告誡秦王不要輕舉妄動。

 、凇扒伞痹卺樹h相對、言之有“據(jù)”上。秦王見詐騙不行,便用“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的所謂“天子之怒”進行威嚇。唐雎正氣凜然,針鋒相對,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進行回擊。

 、邸扒伞痹谝孕凶C言、言之有“力”上。唐雎輔以“挺劍而起”這一義無反顧的行動,來證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實在性和尖銳性,這就徹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長跪而謝之”。

  總之,在這場斗爭中,唐雎的說話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對方的弱點,從“道義”和“威力”兩個方面針鋒相對,據(jù)理力爭,從而震懾強敵,不辱使命。

  2、作者為什么詳寫唐雎與秦王的對話,而略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和最后斗爭的結果,甚至唐雎如何到秦國、怎樣回國一概不寫?

  解析:本文寫的是秦國與安陵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重點是寫唐睢同秦王展開的一場面對面的較量,從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中心思想,因此唐雎同秦王的對話是詳寫。而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和最后斗爭的結果,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但作用較小,故略寫。至于唐睢如何到秦國、怎樣回國的.內(nèi)容與中心毫無關系,寫了反而沖淡中心思想,故略去。

  九、本文主旨

  本文記敘了小國之臣唐雎臨危出使秦國,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完成使命的故事,生動地塑造了唐雎這形象,歌頌了他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愛國精神。

  十、文本特色

  1、對話為主,突出關鍵內(nèi)容

  本文幾乎全是對話,用對話交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高潮和結局,重點突出,層次感強。文章還通過對話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堅定,唐雎的沉著干練、口鋒銳利、英勇無畏,秦王的驕橫無理、色厲內(nèi)荏,無不躍然紙上。

  2、對比襯托,刻畫人物形象

  作者刻畫唐雎、秦王二人形象,主要用了對比手法。秦王和唐雎一會面就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秦王是大國君主,盛氣凌人,又是質(zhì)問又是威脅,卻偏又擺出一副關心弱小之邦的虛偽面孔,力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唐雎;唐雎是弱小之邦的使者,卻從容鎮(zhèn)定,據(jù)理力爭,絲毫不因秦王的威脅而屈。一個前倨后恭、色厲內(nèi)荏、外強中干,一個臨危不懼、機智果敢,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兩人的形象又相互襯托、相輔相成。此外,安陵君與唐雎也相互襯托。

  3、“小說”筆法,增添文學色彩

  本文的記事,已經(jīng)擺脫了史料的束縛,增加了虛構成分。例如按秦律,上殿面君不得帶任何兵器,但文中唐雎卻有劍。敘事時,人物被置于充滿矛盾、緊張激烈的斗爭場面中,故事有開端,有發(fā)展,有高潮,人物個性鮮明,文學色彩濃厚。塑造人物上也多用“小說”筆法,如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等。

  十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點撥

  古代君王的自稱

  中國古代君王有許多自稱,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寡人”,另外,我們常見的還有“朕”“孤”“不穀”“予一人”等。

  “朕”這個稱呼在上古時,是人們通用的第一人稱代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群臣在議尊號時,李斯等人建議“天子自稱曰朕”。自此以后,這個稱呼便成為皇帝專用的自稱了。

  “孤”原是先秦時王侯的謙稱、自稱。秦朝以后沿用為皇帝的自稱。

  “寡人”即“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君主的謙稱、自稱。

  “不穀”是先秦時諸侯王的謙稱。穀,善、好,“不穀”就是“不善”的意思。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稱,《禮記》中有記載:“君天下,曰天子。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

  課后訓練

  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的第一段交代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為下面情節(jié)的展開做鋪墊。

  B.文章通過對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描寫,繪聲繪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C.唐雎以“十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這一段是斗爭的高潮。

  D.秦王最后還是“長跪而謝之”,說明他害怕了,從正面表現(xiàn)了唐雎的不畏強暴。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應該是從側面表現(xiàn)了唐雎的不畏強暴。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相關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04-20

《唐雎不辱使命》的優(yōu)秀教案11-22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反思02-16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范文合集五篇04-27

江蘇唐城的導游詞07-03

《唐克的雙重空間》讀后感04-29

《唐頓莊園》觀后感11-06

教案中班教案09-09

高中教案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