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无码AV在线,欧美日韩国产色,年轻人手机在线免费视频,伊人成人在线,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亚洲免费二区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0-03 10:19:18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8篇(合集)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yīng)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8篇(合集)

語文教案 篇1

  語文園地三安排了6個板塊內(nèi)容。

  “識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組動賓結(jié)構(gòu)的短語,描寫了學生在課堂之外的學習生活,朗朗上口,有韻律感。

  “字詞句運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同音字辨析,讓學生在運用中明晰同音字不同的意思和用法;第二部分讓學生體會關(guān)聯(lián)詞“一邊……一邊……”的用法,并學習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寫話”以學生喜歡的玩具為主題,寫一寫玩具的樣子和好玩之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展示臺”呈現(xiàn)了積累詞句的三個角度:有詞語,有成語,還有名言警句,旨在提醒學生可從不同角度積累詞句。兩處小泡泡提示學生要多積累詞句,積累的好詞佳句可以分享。

  “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人通過描寫兒童垂釣時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了天真的童趣。

  “我愛閱讀”安排了《王二小》,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抗戰(zhàn)小英雄王二小和敵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

  識字加油站

  1.認識“彈、鋼”等ll個生字。

  2.發(fā)現(xiàn)“動詞+名詞”的構(gòu)詞特點,并拓展練說。

  本板塊列舉的9個短語,描述的都是學生熟悉而又喜愛的課外活動,學生一讀就瞳,無需單獨講解孤立的字義�?陕�(lián)系生活,講讀詞語和想象畫面結(jié)合起來,從中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生字。

  本板塊要認的字中,“鋼、琴、捏、環(huán)、滑”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師要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本板塊的詞語構(gòu)成比較有特色,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讀,體會其構(gòu)詞特點。然后聯(lián)系學生生活,拓展其他類似構(gòu)詞特點的詞語,如“折紙飛機、踢毽子、練書法、做航�!薄�

  字詞句運用

  1.正確辨析“園”“圓”等4組同音字。

  2.學習“一邊……一邊……”的用法,練習說句子。

  第一部分選取了4組同音字進行比較辨析和運用。對學生來說,同音字容易混淆,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漢字同音不同義的特點,在實踐運用中減少錯別字。如辨析“帶、戴”這一組同音字時,可以先出示兩個字的不同意思:“帶”表示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或像帶子的長條物,也有隨身拿著的意思;“戴”是指把某樣物件加在頭、面、頸、手等處,也有推崇和擁護的意思。在理解詞語意思后,補充詞語,如“帶行李、帶干糧”“穿戴、戴紅領(lǐng)巾、戴眼鏡”,把上述詞語中的“帶、戴”用括號代替,請學生選用,并說明理由。在語境中讓學牛辨析同音字的不同含義。

  第二部分呈現(xiàn)的3句話都有關(guān)聯(lián)詞“一邊……一邊……”。教學中先讓學生把句子讀正確,了解“一邊……一邊……”可以用作表示同時發(fā)生的兩件事,然后請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句子。如果學生表達有困難,可以一些內(nèi)容,比如:“小朋友一邊聽音樂,一邊……”“小猴子一邊曬太陽,一邊……”,打開學生的思路。

  寫話

  先說后寫,寫出玩具的樣子和好玩在哪里,表達對玩具的喜愛之情。

  這個話題貼近兒童生活,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梢砸龑W生從玩具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介紹自己喜愛的玩具的樣子,再說說玩具是怎么玩的。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詞語來形容玩具,如“雪白”“長長的”“胖乎乎”。在寫話之前,可以寫話的范例,引導學生寫話時注意“段前空兩格”“標點符號占一格”等格式要求。

  寫話示例.

  展示臺

  能從不同角度積累好詞佳句,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積累語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和習慣。展示臺以不同角度了詞句積累的范例,可先讓學生讀一讀,了解可以從哪些角度積累詞句:明白積累的詞句可以從課文中找尋,也可以從課外書中摘錄;可以積累兩個字的詞語,也可以積累四字詞語,也可以是句子;可以分類別積累名詞、描寫同一內(nèi)容的形容詞、名言警句等。

  在學生交流積累的詞句后,可請學生自主制作積累的卡片并進行展示,在交流中逐步培養(yǎng)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日積月累

  朗讀、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一個小孩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全詩形神兼?zhèn)涞乜坍嬃舜贯炐鸿蜩蛉缟男蜗�,給人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古詩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正確。要注意讀準“綸”字的讀音l已n,后鼻音“蓬、映、驚、應(yīng)”,多音字“得、應(yīng)”。學生如果提問一些不懂的詞句,教師可相機給出恰當?shù)慕忉�。如“蓬頭”是指頭發(fā)亂得像蓬草,形容小孩的樣子可愛;“稚子”指的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綸”是釣魚用的絲線,“垂綸”就是指釣魚;“借問”的意思是打聽問路。在正確認讀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我愛閱讀

  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抗戰(zhàn)小英雄王二小和敵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故事,圍繞一些不理解的詞句進行交流討論。如“兒童團員、掃蕩、敵人、八路軍”,也可以圍繞課外觀看的影片《小兵張嘎》《雞毛信》等,交流自己閱讀這課文后的感受或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小英雄們的英勇事跡。學生如果有興趣,教師也可以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給學生聽一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復(fù)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2、通過比較、做游戲等,復(fù)習鞏固生字詞,增加語言積累。

  3、通過仿說,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結(jié)構(gòu),并鼓勵學生說完整話,激發(fā)學生樂說的熱情。

  4、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誦和背誦古詩,激發(fā)學生讀古詩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比較形近的字和復(fù)習學過的字的偏旁。

  教學難點:

  讀句說句。

  教學準備:

  字母卡片,相關(guān)的漢字卡片,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總65

  一、教學目標:

  1、復(fù)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2、通過比較、做游戲等,復(fù)習鞏固生字詞,增加語言積累。

  二、教學重點:比較形近的字和復(fù)習學過的字的偏旁。

  三、教學難點:讀句說句。

  四、教學過程:

  (一)、我會連

  1、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大家來到語文園地,里面有許多游覽區(qū),咱們先來到我會連這個游覽區(qū),誰連得又快又對,我就把五角星送給誰。

  2、開火車讀準、,、,、,、。(重點指導讀準鼻音和邊音)

  3、在字母下面出示漢字,指導連線。

 �。�1)學生自己連一連。

 �。�2)同桌對一對,連得不一致的請教生字表,教師巡視。

 �。�3)連錯的同學哪個字連錯了,請小朋友幫忙,教師引導學生評價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

  4、做找朋友的游戲,鞏固漢字的讀音。

 �。�1)師生合作。(出示相關(guān)的漢字)

 �。�2)學生與學生合作。(在同桌或四人小組進行)

 �。ǘ�、讀讀比比

  1、談話激趣:請你先讀一讀,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2、學生邊讀邊觀察,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比較形近字的差異,練習說完整話。

 �。�1)共同完成了子、十葉音形義的比較,再分別組詞。

 �。�2)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其余部分。

 �。�3)小組派代表,自選一組讀讀、比比、說說,教師引導學生評價。

  5、出示這些漢字組成的詞,全班齊讀。

 �。ㄈ⑽視�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出示蘋果園圖)瞧,蘋果園到了,小朋友提著籃子摘蘋果,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同桌分工,幫圖上的小朋友撿蘋果。(每人先找同一個偏旁的字做上記號,再相互檢查,找其它字。)

  3、同桌展示找的蘋果,并讀一讀。

  4、讀字。把10個紅蘋果貼在果樹上,學生做摘蘋果游戲,帶讀生字。(配讀兒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園里真熱鬧,蘋果紅,蘋果香,小朋友們摘果忙)

  五、作業(yè)布置:回家復(fù)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六、板書設(shè)計:一棵蘋果樹

  七、課后反思:語文園地二教學設(shè)計教案

  第二課時

  總6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仿說,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結(jié)構(gòu),并鼓勵學生說完整話,激發(fā)學生樂說的熱情。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誦和背誦古詩,激發(fā)學生讀古詩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教學重點:比較形近的字和復(fù)習學過的字的偏旁。

  三、教學難點:讀句說句。

  四、教學過程:

 �。ㄒ唬�、我會讀

  1、談話激趣:上節(jié)課,咱們在蘋果園里摘了生字蘋果,收獲真不少!現(xiàn)在我們做個過獨木橋,奪紅旗的游戲。橋上有許多攔路虎(詞語),只有讀準它們,才能過橋奪紅旗

  2、出示詞語,學生自己練讀,四人小組互讀,教師巡視。

  3、做過橋奪紅旗的游戲。

 �。�1)指名過橋。(一人讀一排詞語)

 �。�2)四人小組接力過橋。(兩排詞語)

  (3)男女接力比賽過橋。(所有的詞語)

 �。ǘ⒆x讀說說

  1、談話激趣:過了獨木橋,我們又來到我會讀讀說說游覽區(qū)。讓我們讀什么?說什么呢?(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

  2、讀句子。學生練讀,指名讀。

  3、引導學生認識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1)問:第一句講什么?(我家門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樹)

 �。�2)請同學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波浪線畫出來,用橫線把有什么畫出來。

  (3)指導讀句子。用聲音的輕重、長短讀出什么地方有什么。

  4、練習說話。

  (1)把第一、二句變一變、說一說。

  (2)把第三句補充完整:屋子里有( )。(指導用準數(shù)量詞)

 �。�3)擴展練習。

 �。ㄈ⒆x讀背背

  1、看圖,說說這只公雞美嗎?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2、讀古詩《畫雞》。

  (1)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四人小組互相讀一讀。

  (3)指名讀,學生評價。

  (4)教師范讀,學生評價。

  (5)小組范讀,男女生比賽讀。

  3、背誦古詩。

  4、表演朗誦。

 �。ㄋ模�、練習 語文園地二教學設(shè)計教案

  挑戰(zhàn)題:補充句子。

 �。� )有( )。

  ( )有( ),有( ),還有( )。

  五、作業(yè)布置:回家復(fù)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六、板書設(shè)計:( )有( )。

  七、課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韓愈的有關(guān)情況及“說”的文體特點

  2、掌握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重點句子,能背誦、默寫全文

  3、理解作者托物寓意,以馬喻人的寫法

  4、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人才觀

  重 點

  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重點句子,作者托物寓意,以馬喻人的寫法

  難 點

  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人才觀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yù)習與導學:

  1、重點字詞

 �、� 生字:駢pián死 槽櫪cáolì 食sì馬者 不外見xiàn

  ② 詞義:只辱 于 駢 駢死 或 盡粟

  食 馬者 是 馬也 雖 有千里之能 外見 且

  與常馬等 安 求其能 策 之不以 其道

  執(zhí) 策 而臨 之 無馬邪

 �、� 一詞多義:食、以、之、其、策(語文書p16-17)

 �、堋⑼ḿ僮郑骸度売柧殹穚10 六2 (2)練習

  2、朗讀課文至熟,初步疏通,注意語氣詞“也”

  3、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陽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韓愈與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與孟郊齊名。

  《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盡管如此,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郁郁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4、“說”的文體特點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

  “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托物寓意”。

  “說”就是“談?wù)劇钡囊馑�,比如“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就屬這一文體。

  二、自主合作學習

  1、朗讀課文,注意句讀,小組交流并解決生字詞、詞義

  2、疏通課文,難點句子,疑難點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

  3、討論:

 �、俦疚牡恼擖c是什么?

  ②、千里馬的命運如何?遭遇怎樣?“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那些?從文中找出來。

  ③、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千里馬比喻什么?伯樂比喻什么?食馬者比喻什么?

  ④、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它暗示封建時代統(tǒng)治階級是怎樣對待真正的人才的?

  ⑤、文中哪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凸現(xiàn)文章的主旨?

 �、�、作者為什么會發(fā)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三、精講釋疑

  解決自主合作問題

  1、略

  2、注意重點句式: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定語后置)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問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不能通其意。(排比)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結(jié)合文后練習四)

  3、討論:

 �、僬擖c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②、千里馬的命運只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遭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

  之而不能通其意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xiàn)狀作了揭露。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發(fā)現(xiàn)人才,識別人才的人。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的封建統(tǒng)治者。

 �、堋⑶Ю锺R被埋沒的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暗示封建時代統(tǒng)治階級無視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現(xiàn)實。

 �、荨⒆钅荏w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凸現(xiàn)文章的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馬也。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申的憤懣與不平,對統(tǒng)治者不能知人善任的嘲諷與鞭撻。

 �、蕖⒆髡甙l(fā)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主要是因為:作者長期不得志,屢遭貶謫,而且埋沒人才、摧殘人才是封建社會的一大弊端。

  四、目標達成練習,三級訓練,(P9-10第六大題)

  五、歸納總結(jié)

  1、文章結(jié)構(gòu):△(1——)正面提出論點,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有決定性作用。

  △(2——) 說明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3——) 諷刺“食馬者”的'淺薄無知。

  2、寫作手法:托物寓意(教參p42)。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人才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問題,但通

  篇無一字直接談到人才。作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fā)了懷才不遇、有志難申的知識分子的憤懣和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嘲諷與鞭撻,巧妙地發(fā)揮了針砭時弊的作用。文章生動形象、含蓄深刻,是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很成功的作品。

  六、延伸遷移

  作者認為,自己是個人才,只是缺少伯樂的發(fā)現(xiàn),在封建時代,如果沒有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使用人才的伯樂,確實什么樣的人才也會被埋沒。那么,在當今社會,我們應(yīng)該怎樣看待伯樂的作用?應(yīng)該樹立怎樣的人才觀?

  1、伯樂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決定作用。

  2、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關(guān)鍵在于你是不是金子。

  3、不是說能日行千里的馬才是好馬,能拉車耕地的馬,只要不偷懶也應(yīng)該算是好馬。

  4、既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擁有真本事,又要積極尋找機會,尋找伯樂,大膽展示自己的才華。

  七、布置作業(yè):1《三級訓練》 2 背誦課文并默寫

  板書設(shè)計

  馬 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論點) 借馬論人

  辱

  名馬 (現(xiàn)狀 反證 ) 壓抑人才

  駢死

  食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馬也 (結(jié)論) 埋沒人才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全文以簡短的幅,精煉的文字描寫了1969年出土的這一東漢時期的藝術(shù)品的造型,表現(xiàn)了設(shè)計者的構(gòu)思和獨立的匠心,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全文五個自然段按其敘述順利,可分為四部分:⑴介紹"天馬是1969年出土的東漢時期的藝術(shù)珍品;[2]介紹銅奔馬的藝術(shù)成就;⑶介紹銅奔馬制作的科學原理;⑷贊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新學到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卓越;"構(gòu)思奇妙""匠心獨運"等詞語的意思。

  (2)選擇一件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仔細觀察一下,再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3) 學會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全面觀察的基礎(chǔ)上進行重點觀察的能力。

  (4) 理解課文內(nèi)容,向?qū)W生滲透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天馬"所體現(xiàn)的奇特藝術(shù)想象力。

  2.了解銅奔馬在整體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學原理。

  3.從構(gòu)思設(shè)計上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準備:掛圖、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為之而驕傲。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同認識我們五千年文化中最驕艷的一朵小花,我們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它,就是名聞中外的藝術(shù)珍品--“天馬”。

 �。ò鍟禾祚R)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yù)習

  1. 出示生字詞: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注意讀音是否正確。

  你對那些詞不理解?誰能來解答?你是怎樣解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2]你認為那個字容易寫錯?怎樣寫漂亮?

  2. 指名朗讀課文

  你從這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恼n題或從不懂得句子中提出問題)質(zhì)疑方法的指導。

  三、學習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去領(lǐng)會一下這匹天馬無窮魅力。

  1、自讀第一節(jié)

  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讀。

  2、過渡:旅游局為什么要把天馬作為旅游的圖形標記呢?

  3、默讀全文,思考:旅游局為什么要把天馬作為旅游的圖形標記呢?

  [1]朗讀第二段:從這段中你體會到什么?(天馬的歷史價值)指名朗讀

  [2]天馬是什么樣子?特別在哪里?

  小組討論、交流:

 �。�1)第三、五段:默讀:課文描寫了天馬身體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寫的?從這些描寫我們知道了什么?

  朗讀指導:怎樣表現(xiàn)出這是一匹難得的好馬是朗讀的要點。

  (2)過渡:其藝術(shù)成就最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還在第六節(jié)。

  這節(jié)寫了什么?(板書:奔跑)

  討論結(jié)合理解詞語。你從這段中體會到什么?

 �。和瑢W們都知道,“馬踏飛燕”的飛燕,而是一只龍雀,龍雀是傳說中天上的神鳥,是傳說中的風神,飛行速度很快,這匹駿馬從飛燕身上飛快地踏過,而龍雀安然無恙,可見馬的動作是何等的輕快。我們不由得為它驚人的速度而驚嘆,都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而拍案叫絕。

  出示句子:我們不敢肯定漢明帝迎取的就是這件工藝品,但至少可以說,這種題材的工藝品在當時就是非常珍貴的。

  體會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作用。

  (3)過渡:我們平時也見過許多雕塑作品,它們一般來說都有一個很大很重的底座,但這匹銅馬卻不是這樣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這只小小的'飛燕上,這就有一個怎樣保持平衡的問題。

  自讀體會,讓學生充分討論,了解天馬精確的平衡,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已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

  朗讀指導:怎樣表現(xiàn)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驚嘆!

  四、:

  五、學習第七節(jié),全文。

  1、齊讀

  2、體會中心

  本節(jié)寫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我們暫時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的驕傲,但同時更是我們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把我們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揚光大,要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就像剛才歌中唱的那樣,為了早日看到黃河母親的歡笑,看到黃河母親的歌唱,讓我們一起去努力吧!我堅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像這匹揚蹄飛奔的駿馬一樣,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紀,大步地跨向新的輝煌!

  第二課時

  一、直奔中心,學習第3——6自然段。

  1.簡要回顧,指名看圖說說天馬的外形。

  2.出示

  這個飛行時的瞬間形象無比神奇,其高超的設(shè)計構(gòu)思,就是在兩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嘆服叫絕。

 �、爬斫狻吧衿妗薄案叱薄皣@服叫絕”。

  ⑵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嘆服叫絕?

  3.理解“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

  自由朗讀思考:

  [1]結(jié)合課文理解“體態(tài)輕盈”“神形兼?zhèn)洹钡囊馑肌?/p>

  [2]作者抓住天馬的哪些方面寫的?怎樣進行描寫的?

  二、讀寫結(jié)合,強化訓練。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強化段與段的聯(lián)系的訓練,填上適當?shù)年P(guān)聯(lián)詞。

  幻燈出示:“馬踏飛燕”()外形逼真,()構(gòu)思奇妙,()被稱為"藝術(shù)珍品"。

  3.進行小練筆:選擇一件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仔細觀察一下,再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板書設(shè)計: 天馬

  構(gòu)思奇妙 后蹄踏飛燕 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飛燕安然無恙

  平衡

語文教案 篇5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重難點:

  結(jié)合語句,體會阮恒獻血時的感情變化。

  第一課時

  一、名言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說,有朋友自遠方來,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寫的就是朋友間的故事。

  2、揭示課題:20、她是我的朋友

  3、你知道課題中的“她”指的是誰?“我”又指的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弄清文中的主要人物。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圈出生字和詞語。

  2、學生自學。

  3、匯報交流。

 �。�1)她:小姑娘(小伙伴) 我:阮恒 指點“恒”的讀音。

 �。�2)課文主要講的是小男孩阮恒為了挽救小伙伴的生命,毅然獻出自己的鮮血。

  (3)檢查詞語:

  醫(yī)院 消息 確認 輸血 迫在眉睫 血型 是否 掩蓋 啜泣 拳頭 竭力 制止 輕柔 周圍

  三、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A、想想阮恒獻血的經(jīng)過是哪幾個自然段寫的?(5~11)畫出描寫他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句子,用波浪線作標記。

  B、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歡的記號標出。

  2、交流:

  A、課文中5—11自然段講的是阮恒獻血的經(jīng)過。請你讀出描寫他獻血時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

  B、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請讀一讀,再說說你覺得它為什么感人。

  C、分別指名讀讀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這篇課文是寫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這篇課文分段。

  4、朗讀課文

  四、講讀課文第一部分 (1~4)

  1、指名讀課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輸血的?請用三角形標出關(guān)鍵的詞語。并畫出有關(guān)的重點句。

  2、出示:

  A、經(jīng)過查看,他們確認這個小姑娘傷得最嚴重,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B、輸血迫在眉睫。醫(yī)生和護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C、一位女醫(yī)生告訴這幾個孤兒,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問是否有人愿意獻血。

  3、交流:

  A、“迫”的部首是( ),再查( )幾畫,用用音序查字法應(yīng)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釋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 “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應(yīng)為( )。

  B、小姑娘急需輸血的這種情況還可用哪些成語來形容呢?

  C、指導朗讀。

  4、小結(jié)

  阮恒正是在這樣的緊要關(guān)頭挺身而出,主動獻血的。他是怎樣獻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我們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閱讀了課文,能夠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下面老師就來檢查一下。

  A、出示生字詞。

  B、昨天我們又學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這部分講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輸血迫在眉捷,這時阮恒舉起了顫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樣獻血的呢?他為什么要主動獻血給那個小姑娘?這就是這一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二、講讀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

  A、一陣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樣舉起小手的?請劃出有關(guān)的動詞。想想通過這些詞說明了什么?

  B、課文從哪一小節(jié)開始真正寫阮恒獻血的?他開時表現(xiàn)怎樣?劃出有關(guān)的語句。

  C、獻血時,阮恒為什么不停地哭?請找出這樣的句子,用三角劃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詞。

  2、以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

  3、全班交流:

  A、出示: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B、出示: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C、出示: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xù)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沧プ∏楦械淖兓瘉眢w會人物緊張、痛苦的復(fù)雜內(nèi)心�!�

  4、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層次。

  5、對照插圖,復(fù)述內(nèi)容。

  6、小結(jié)。這一段真切地寫了阮恒輸血時的動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變化。

  三、講讀課文第三部分:

  1、阮恒為什么哭得很傷心?他為什么要獻血給那個小姑娘?自由讀課文第三部分。

  2、交流。

  3、你從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嗎?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問題。

  四、結(jié)標、質(zhì)疑:

  五、對照插圖,想象說話。要求:認真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畫上各個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他們的心情怎樣�!部蛇x擇其中的一個人物重點說。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luò)。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思考:

  你是怎樣理解“只有一個 地球”這個課題的?

  課文為什么要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課題呢?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檢查反饋學生的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1)組詞

  渺( ) 礦( ) 賜( ) 慷( )

  秒( ) 曠( ) 場( ) 康( )

  慨( ) 濫( ) 睹( ) 堵( )

  概( ) 監(jiān)( ) 賭( )

 �。�2)理解詞語

  慷慨:本文指不吝惜。

  節(jié)制:控制或者限制。

  渺小:微小。

  遨游:任意游歷。

  璀璨:形容光彩鮮明耀眼。

  和藹可親:態(tài)度溫和,可以親近。

  枯竭:用盡,斷絕。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3、說一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guān)地球的知識?向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整體感知課文。)

  4、再讀課文,找到不理解的地方,用筆標畫在書中。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

  1、課文每個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2、試著給課文分段,想想每一段的段意以及分段的依據(jù)。

 �。ㄕn文共分為四個段落。分段的依據(jù):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介紹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介紹地球的自然資源是十分有限的。

  第三段:(5——7自然段)介紹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

  第四段:(8——9自然段)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

  3、指名分段讀讀課文。

  四、教師小結(jié)

  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只有一個地球》,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那么,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為什么說如果地球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地學習課文。

  二、逐段學習,落實訓練。

  (一)講讀第一段

  1、我們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跟隨宇航員一起到太空上看一看地球。

  請你在書中劃出相關(guān)的語句,進行討論。

  板書:美麗而渺小

  2、關(guān)于“美”,思考:

 �。�1)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地球美?

 �。�2)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地球的美?

  配合掛圖指導學生。從中找出:“藍色”“白色的紋痕”“水藍色的紗衣”。

  理解分析比喻句“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钡暮x。(在這句話中,作者把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都是說明有了地球才有了人類和一切生命。)

  3、學習關(guān)于“小”。

  用學習“美”的方法學習關(guān)于“小”。

  要求:看圖、讀文,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答案,全班進行交流。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討論后進行歸納總結(jié):

 �。�1)列數(shù)字:半徑6300公里。

 �。�2)打比方:一葉扁舟。

 �。�3)作比較:地球——宇宙

  4、理解“人類活動范圍小”,方法同上。

  5、指導朗讀課文第一段。

  6、教師小結(jié):通過對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的、壯觀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們?nèi)祟愃畹姆秶呛苄『苄 N覀儜?yīng)該珍惜它、愛護它。但是有些人卻根本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不了解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是不能夠隨意破壞的。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快速閱讀,找出中心句。

  板書:自然資源有限

  2、討論交流:

  投影出示:

  (1)文中列舉了哪些自然資源?他們有什么不同?

  (一類是不能夠再生的,一類是能夠再生的。)

 �。�2)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一類是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有限資源,二是隨意毀壞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濫用化學品,使它們不能再生。)

 �。�3)這些破壞會導致怎樣的后果?(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檢查小組的討論記錄。)

  3、填空(進行拓展訓練。)

  地球上水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破壞水資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種廢水、廢物。不但使清潔的水資源不能夠再生,還會使人害病,魚類滅絕。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所以,我們要保護資源。

  (三)講讀第三段

  1、學生自學。(請你在書中畫出本段的中心句)。

  2、交流自學效果。(教師把握住“其它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這個要點。)

  3、指名朗讀。

  (四)講讀第四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板書:精心保護地球

  2、我們?nèi)祟愘囈陨娴闹挥幸粋€地球。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出你對這一段的理解。

  3、自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一、二句與第三、四句是什么關(guān)系?(因果關(guān)系。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如果他們被毀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三、對照板書,總結(jié)全文。

  1、對照著板書,你能說說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膯�?(課文一層一層地說下來,最后發(fā)出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呼吁。)

  2、課文為什么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課題呢?

  四、品味課文的內(nèi)容,暢談學文后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我們的生活中,怎樣做才是保護環(huán)境呢?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總結(jié)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及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分別是什么?

  (課文介紹了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有關(guān)知識,提醒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二、總結(jié)課文的寫作特點。

  1、課文內(nèi)容生動、形象。作為一篇科普讀物,作者運用的是多種多樣的說明方法。你能從課文中找到這樣的例子嗎?

 �。�1)運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那樣的渺小,人類的活動范圍是很有限的。

  (2)運用比喻的方法。說明地球的美麗,是人類和地球生命能夠生存的環(huán)境。

 �。�3)運用分類別、舉例子的方法。說明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一是不能再生的資源被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二是能夠再生的資源遭到破壞。

  2、教師小結(jié):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不但向讀者介紹了科普知識,更能使大家警醒,承擔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

  附:板書設(shè)計

  教案點評:

  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采取以下做法:

  1、通過自學引導學生逐段進行討論學習。

  2、利用多媒體素材輔助教學,使學生獲得更形象、直觀的印象,感觸更深。

  3、聯(lián)系實際談感想說體會,完成課后布置的作業(yè),使課程面向社會實踐,讓學生認識環(huán)保的極端重要性,自覺擔負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用實際行動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個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兒歌內(nèi)容,教育學生做事要細心。

  3. 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gòu)字特點,學會看圖領(lǐng)會字義,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韻文。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識字三。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板書課題,引導自學

  1. 小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識字三。(板書)

  2. 引導自學。

  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六幅圖和圖旁的字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二.復(fù)習熟字,理解會意字的特點。

  1. 出示“筆”圖:這是什么?毛筆是用什么做的?所以人們把“竹”和“毛”組合在一起表示“筆”字。

  2. 出示“尖”圖: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外形和它有點像?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看出來了么?所以人們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

  3. 出示“看”: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所以人們把“手”放在“目”表示看“看”字。

  4. 小結(jié)

  (1).這“筆、尖、看”三個字都是由兩個簡單的字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從兩個簡單字的'意義聯(lián)系上來領(lǐng)會它們的意思,用這種造字方法造出來的字就叫會意字。

  (2).我們怎樣學的?小結(jié)學法。

  三.同法學“灶、歪、尾”

  四.復(fù)習鞏固

  1. 看圖讀字,讀準字音。

  2. 給生字找朋友。

  五.讀兒歌

  1. 輕聲讀兒歌,注意看清音節(jié)讀準字音。

  2. 再讀兒歌,把句子讀通順。

  3. 反饋檢查。

  4. 齊讀兒歌,讀通讀順。

  五.課堂練習

  在習字冊上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 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 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寧寧是個粗心的小畫家?

  2. 交流討論,指導朗讀。

  (1).從哪兒看出寧寧很粗心?(讀有關(guān)語句)

  (2).“爐灶”、“鴨子”、“桌子”、“大馬”正確的畫法應(yīng)該是怎樣的?

  (3).指導朗讀。

  3.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4. 指導背誦。自由背、看圖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二.教學生字,正音。

  1. 認讀兒歌中的生字,正音。

  2. 教學新偏旁。

  3. 學生看筆順、描紅。

  4.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5. 練寫生字。

  6. 認讀課后詞語。

  7. 聽寫詞語。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詩的特點——把詩的精煉、音樂美和散文靈活多樣的表現(xiàn)力融為一體。

  3、品味語言,理解本詩語言中的寓意。

  4、培養(yǎng)學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難作斗爭、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課文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fù)誦讀,體味作者情感,理解詩歌含義。

  2、比較南方和北方雪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語言的品讀,了解散文詩語言的精練和具有音樂美的特點及其寓意。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2、有關(guān)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資料。

  學生準備

  1、查找有關(guān)“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

  2、搜集魯迅《野草》中的描寫自然景致的詩篇,感受自然描寫中寫實與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關(guān)散文詩的資料,初步了解散文詩。

  4、先自主學習課文,劃出疑難字、詞、句,查字詞典掃清語音、語義障礙。再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

  一、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匯報

  由各學習小組學生向全班匯報本組在課前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展示有關(guān)“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暢談對雪的感受。營造“雪”的氛圍。(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前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對課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師對課堂學習預(yù)設(shè)的調(diào)整。)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揣摩語氣、語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師放課文朗誦或范讀課文。然后抽學生朗讀。

  3.由學生比較二者的優(yōu)劣,體會散文詩的朗讀方法。

  4.讀了這篇文章后,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鞘枪陋毜难�,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xiàn)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經(jīng)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獨的旋轉(zhuǎn)升騰中升華,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nèi)核的精魂。)(設(shè)計此問題是為了促成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nèi)容)

  三、問題探討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散文詩的特點。分四個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精選)語文教案08-06

語文教案(精選)07-30

(精選)語文教案08-17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03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2-09

語文教案[精選]10-19

語文指導教案11-08

(精選)語文教案09-18

【精選】語文教案09-21

語文教案03-10

語文教案8篇(合集)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yīng)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8篇(合集)

語文教案 篇1

  語文園地三安排了6個板塊內(nèi)容。

  “識字加油站”安排了一組動賓結(jié)構(gòu)的短語,描寫了學生在課堂之外的學習生活,朗朗上口,有韻律感。

  “字詞句運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同音字辨析,讓學生在運用中明晰同音字不同的意思和用法;第二部分讓學生體會關(guān)聯(lián)詞“一邊……一邊……”的用法,并學習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寫話”以學生喜歡的玩具為主題,寫一寫玩具的樣子和好玩之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展示臺”呈現(xiàn)了積累詞句的三個角度:有詞語,有成語,還有名言警句,旨在提醒學生可從不同角度積累詞句。兩處小泡泡提示學生要多積累詞句,積累的好詞佳句可以分享。

  “日積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人通過描寫兒童垂釣時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了天真的童趣。

  “我愛閱讀”安排了《王二小》,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抗戰(zhàn)小英雄王二小和敵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

  識字加油站

  1.認識“彈、鋼”等ll個生字。

  2.發(fā)現(xiàn)“動詞+名詞”的構(gòu)詞特點,并拓展練說。

  本板塊列舉的9個短語,描述的都是學生熟悉而又喜愛的課外活動,學生一讀就瞳,無需單獨講解孤立的字義�?陕�(lián)系生活,講讀詞語和想象畫面結(jié)合起來,從中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生字。

  本板塊要認的字中,“鋼、琴、捏、環(huán)、滑”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師要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本板塊的詞語構(gòu)成比較有特色,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讀,體會其構(gòu)詞特點。然后聯(lián)系學生生活,拓展其他類似構(gòu)詞特點的詞語,如“折紙飛機、踢毽子、練書法、做航�!薄�

  字詞句運用

  1.正確辨析“園”“圓”等4組同音字。

  2.學習“一邊……一邊……”的用法,練習說句子。

  第一部分選取了4組同音字進行比較辨析和運用。對學生來說,同音字容易混淆,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漢字同音不同義的特點,在實踐運用中減少錯別字。如辨析“帶、戴”這一組同音字時,可以先出示兩個字的不同意思:“帶”表示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或像帶子的長條物,也有隨身拿著的意思;“戴”是指把某樣物件加在頭、面、頸、手等處,也有推崇和擁護的意思。在理解詞語意思后,補充詞語,如“帶行李、帶干糧”“穿戴、戴紅領(lǐng)巾、戴眼鏡”,把上述詞語中的“帶、戴”用括號代替,請學生選用,并說明理由。在語境中讓學牛辨析同音字的不同含義。

  第二部分呈現(xiàn)的3句話都有關(guān)聯(lián)詞“一邊……一邊……”。教學中先讓學生把句子讀正確,了解“一邊……一邊……”可以用作表示同時發(fā)生的兩件事,然后請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句子。如果學生表達有困難,可以一些內(nèi)容,比如:“小朋友一邊聽音樂,一邊……”“小猴子一邊曬太陽,一邊……”,打開學生的思路。

  寫話

  先說后寫,寫出玩具的樣子和好玩在哪里,表達對玩具的喜愛之情。

  這個話題貼近兒童生活,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梢砸龑W生從玩具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介紹自己喜愛的玩具的樣子,再說說玩具是怎么玩的。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詞語來形容玩具,如“雪白”“長長的”“胖乎乎”。在寫話之前,可以寫話的范例,引導學生寫話時注意“段前空兩格”“標點符號占一格”等格式要求。

  寫話示例.

  展示臺

  能從不同角度積累好詞佳句,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積累語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和習慣。展示臺以不同角度了詞句積累的范例,可先讓學生讀一讀,了解可以從哪些角度積累詞句:明白積累的詞句可以從課文中找尋,也可以從課外書中摘錄;可以積累兩個字的詞語,也可以積累四字詞語,也可以是句子;可以分類別積累名詞、描寫同一內(nèi)容的形容詞、名言警句等。

  在學生交流積累的詞句后,可請學生自主制作積累的卡片并進行展示,在交流中逐步培養(yǎng)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日積月累

  朗讀、背誦《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一個小孩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全詩形神兼?zhèn)涞乜坍嬃舜贯炐鸿蜩蛉缟男蜗�,給人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古詩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正確。要注意讀準“綸”字的讀音l已n,后鼻音“蓬、映、驚、應(yīng)”,多音字“得、應(yīng)”。學生如果提問一些不懂的詞句,教師可相機給出恰當?shù)慕忉�。如“蓬頭”是指頭發(fā)亂得像蓬草,形容小孩的樣子可愛;“稚子”指的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綸”是釣魚用的絲線,“垂綸”就是指釣魚;“借問”的意思是打聽問路。在正確認讀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我愛閱讀

  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抗戰(zhàn)小英雄王二小和敵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故事,圍繞一些不理解的詞句進行交流討論。如“兒童團員、掃蕩、敵人、八路軍”,也可以圍繞課外觀看的影片《小兵張嘎》《雞毛信》等,交流自己閱讀這課文后的感受或者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小英雄們的英勇事跡。學生如果有興趣,教師也可以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給學生聽一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復(fù)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2、通過比較、做游戲等,復(fù)習鞏固生字詞,增加語言積累。

  3、通過仿說,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結(jié)構(gòu),并鼓勵學生說完整話,激發(fā)學生樂說的熱情。

  4、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誦和背誦古詩,激發(fā)學生讀古詩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比較形近的字和復(fù)習學過的字的偏旁。

  教學難點:

  讀句說句。

  教學準備:

  字母卡片,相關(guān)的漢字卡片,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總65

  一、教學目標:

  1、復(fù)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2、通過比較、做游戲等,復(fù)習鞏固生字詞,增加語言積累。

  二、教學重點:比較形近的字和復(fù)習學過的字的偏旁。

  三、教學難點:讀句說句。

  四、教學過程:

  (一)、我會連

  1、談話激趣: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大家來到語文園地,里面有許多游覽區(qū),咱們先來到我會連這個游覽區(qū),誰連得又快又對,我就把五角星送給誰。

  2、開火車讀準、,、,、,、。(重點指導讀準鼻音和邊音)

  3、在字母下面出示漢字,指導連線。

 �。�1)學生自己連一連。

 �。�2)同桌對一對,連得不一致的請教生字表,教師巡視。

 �。�3)連錯的同學哪個字連錯了,請小朋友幫忙,教師引導學生評價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

  4、做找朋友的游戲,鞏固漢字的讀音。

 �。�1)師生合作。(出示相關(guān)的漢字)

 �。�2)學生與學生合作。(在同桌或四人小組進行)

 �。ǘ�、讀讀比比

  1、談話激趣:請你先讀一讀,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2、學生邊讀邊觀察,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比較形近字的差異,練習說完整話。

 �。�1)共同完成了子、十葉音形義的比較,再分別組詞。

 �。�2)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其余部分。

 �。�3)小組派代表,自選一組讀讀、比比、說說,教師引導學生評價。

  5、出示這些漢字組成的詞,全班齊讀。

 �。ㄈ⑽視�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出示蘋果園圖)瞧,蘋果園到了,小朋友提著籃子摘蘋果,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同桌分工,幫圖上的小朋友撿蘋果。(每人先找同一個偏旁的字做上記號,再相互檢查,找其它字。)

  3、同桌展示找的蘋果,并讀一讀。

  4、讀字。把10個紅蘋果貼在果樹上,學生做摘蘋果游戲,帶讀生字。(配讀兒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園里真熱鬧,蘋果紅,蘋果香,小朋友們摘果忙)

  五、作業(yè)布置:回家復(fù)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六、板書設(shè)計:一棵蘋果樹

  七、課后反思:語文園地二教學設(shè)計教案

  第二課時

  總6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仿說,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結(jié)構(gòu),并鼓勵學生說完整話,激發(fā)學生樂說的熱情。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誦和背誦古詩,激發(fā)學生讀古詩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教學重點:比較形近的字和復(fù)習學過的字的偏旁。

  三、教學難點:讀句說句。

  四、教學過程:

 �。ㄒ唬�、我會讀

  1、談話激趣:上節(jié)課,咱們在蘋果園里摘了生字蘋果,收獲真不少!現(xiàn)在我們做個過獨木橋,奪紅旗的游戲。橋上有許多攔路虎(詞語),只有讀準它們,才能過橋奪紅旗

  2、出示詞語,學生自己練讀,四人小組互讀,教師巡視。

  3、做過橋奪紅旗的游戲。

 �。�1)指名過橋。(一人讀一排詞語)

 �。�2)四人小組接力過橋。(兩排詞語)

  (3)男女接力比賽過橋。(所有的詞語)

 �。ǘ⒆x讀說說

  1、談話激趣:過了獨木橋,我們又來到我會讀讀說說游覽區(qū)。讓我們讀什么?說什么呢?(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

  2、讀句子。學生練讀,指名讀。

  3、引導學生認識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1)問:第一句講什么?(我家門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樹)

 �。�2)請同學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波浪線畫出來,用橫線把有什么畫出來。

  (3)指導讀句子。用聲音的輕重、長短讀出什么地方有什么。

  4、練習說話。

  (1)把第一、二句變一變、說一說。

  (2)把第三句補充完整:屋子里有( )。(指導用準數(shù)量詞)

 �。�3)擴展練習。

 �。ㄈ⒆x讀背背

  1、看圖,說說這只公雞美嗎?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2、讀古詩《畫雞》。

  (1)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四人小組互相讀一讀。

  (3)指名讀,學生評價。

  (4)教師范讀,學生評價。

  (5)小組范讀,男女生比賽讀。

  3、背誦古詩。

  4、表演朗誦。

 �。ㄋ模�、練習 語文園地二教學設(shè)計教案

  挑戰(zhàn)題:補充句子。

 �。� )有( )。

  ( )有( ),有( ),還有( )。

  五、作業(yè)布置:回家復(fù)習漢語拼音中的平翹舌音和鼻韻母。

  六、板書設(shè)計:( )有( )。

  七、課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韓愈的有關(guān)情況及“說”的文體特點

  2、掌握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重點句子,能背誦、默寫全文

  3、理解作者托物寓意,以馬喻人的寫法

  4、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人才觀

  重 點

  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重點句子,作者托物寓意,以馬喻人的寫法

  難 點

  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人才觀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yù)習與導學:

  1、重點字詞

 �、� 生字:駢pián死 槽櫪cáolì 食sì馬者 不外見xiàn

  ② 詞義:只辱 于 駢 駢死 或 盡粟

  食 馬者 是 馬也 雖 有千里之能 外見 且

  與常馬等 安 求其能 策 之不以 其道

  執(zhí) 策 而臨 之 無馬邪

 �、� 一詞多義:食、以、之、其、策(語文書p16-17)

 �、堋⑼ḿ僮郑骸度売柧殹穚10 六2 (2)練習

  2、朗讀課文至熟,初步疏通,注意語氣詞“也”

  3、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陽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韓愈與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與孟郊齊名。

  《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盡管如此,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郁郁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4、“說”的文體特點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

  “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托物寓意”。

  “說”就是“談?wù)劇钡囊馑�,比如“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就屬這一文體。

  二、自主合作學習

  1、朗讀課文,注意句讀,小組交流并解決生字詞、詞義

  2、疏通課文,難點句子,疑難點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

  3、討論:

 �、俦疚牡恼擖c是什么?

  ②、千里馬的命運如何?遭遇怎樣?“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那些?從文中找出來。

  ③、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千里馬比喻什么?伯樂比喻什么?食馬者比喻什么?

  ④、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它暗示封建時代統(tǒng)治階級是怎樣對待真正的人才的?

  ⑤、文中哪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凸現(xiàn)文章的主旨?

 �、�、作者為什么會發(fā)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三、精講釋疑

  解決自主合作問題

  1、略

  2、注意重點句式: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定語后置)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問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不能通其意。(排比)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結(jié)合文后練習四)

  3、討論:

 �、僬擖c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②、千里馬的命運只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遭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

  之而不能通其意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xiàn)狀作了揭露。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發(fā)現(xiàn)人才,識別人才的人。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的封建統(tǒng)治者。

 �、堋⑶Ю锺R被埋沒的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暗示封建時代統(tǒng)治階級無視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現(xiàn)實。

 �、荨⒆钅荏w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凸現(xiàn)文章的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馬也。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申的憤懣與不平,對統(tǒng)治者不能知人善任的嘲諷與鞭撻。

 �、蕖⒆髡甙l(fā)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主要是因為:作者長期不得志,屢遭貶謫,而且埋沒人才、摧殘人才是封建社會的一大弊端。

  四、目標達成練習,三級訓練,(P9-10第六大題)

  五、歸納總結(jié)

  1、文章結(jié)構(gòu):△(1——)正面提出論點,說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有決定性作用。

  △(2——) 說明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

  △(3——) 諷刺“食馬者”的'淺薄無知。

  2、寫作手法:托物寓意(教參p42)。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論述的是識別人才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問題,但通

  篇無一字直接談到人才。作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fā)了懷才不遇、有志難申的知識分子的憤懣和不平之情,對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嘲諷與鞭撻,巧妙地發(fā)揮了針砭時弊的作用。文章生動形象、含蓄深刻,是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都很成功的作品。

  六、延伸遷移

  作者認為,自己是個人才,只是缺少伯樂的發(fā)現(xiàn),在封建時代,如果沒有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使用人才的伯樂,確實什么樣的人才也會被埋沒。那么,在當今社會,我們應(yīng)該怎樣看待伯樂的作用?應(yīng)該樹立怎樣的人才觀?

  1、伯樂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決定作用。

  2、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關(guān)鍵在于你是不是金子。

  3、不是說能日行千里的馬才是好馬,能拉車耕地的馬,只要不偷懶也應(yīng)該算是好馬。

  4、既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擁有真本事,又要積極尋找機會,尋找伯樂,大膽展示自己的才華。

  七、布置作業(yè):1《三級訓練》 2 背誦課文并默寫

  板書設(shè)計

  馬 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論點) 借馬論人

  辱

  名馬 (現(xiàn)狀 反證 ) 壓抑人才

  駢死

  食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馬也 (結(jié)論) 埋沒人才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全文以簡短的幅,精煉的文字描寫了1969年出土的這一東漢時期的藝術(shù)品的造型,表現(xiàn)了設(shè)計者的構(gòu)思和獨立的匠心,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全文五個自然段按其敘述順利,可分為四部分:⑴介紹"天馬是1969年出土的東漢時期的藝術(shù)珍品;[2]介紹銅奔馬的藝術(shù)成就;⑶介紹銅奔馬制作的科學原理;⑷贊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新學到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卓越;"構(gòu)思奇妙""匠心獨運"等詞語的意思。

  (2)選擇一件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仔細觀察一下,再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3) 學會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在全面觀察的基礎(chǔ)上進行重點觀察的能力。

  (4) 理解課文內(nèi)容,向?qū)W生滲透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天馬"所體現(xiàn)的奇特藝術(shù)想象力。

  2.了解銅奔馬在整體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學原理。

  3.從構(gòu)思設(shè)計上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準備:掛圖、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為之而驕傲。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同認識我們五千年文化中最驕艷的一朵小花,我們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它,就是名聞中外的藝術(shù)珍品--“天馬”。

 �。ò鍟禾祚R)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yù)習

  1. 出示生字詞: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注意讀音是否正確。

  你對那些詞不理解?誰能來解答?你是怎樣解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2]你認為那個字容易寫錯?怎樣寫漂亮?

  2. 指名朗讀課文

  你從這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恼n題或從不懂得句子中提出問題)質(zhì)疑方法的指導。

  三、學習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去領(lǐng)會一下這匹天馬無窮魅力。

  1、自讀第一節(jié)

  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讀。

  2、過渡:旅游局為什么要把天馬作為旅游的圖形標記呢?

  3、默讀全文,思考:旅游局為什么要把天馬作為旅游的圖形標記呢?

  [1]朗讀第二段:從這段中你體會到什么?(天馬的歷史價值)指名朗讀

  [2]天馬是什么樣子?特別在哪里?

  小組討論、交流:

 �。�1)第三、五段:默讀:課文描寫了天馬身體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寫的?從這些描寫我們知道了什么?

  朗讀指導:怎樣表現(xiàn)出這是一匹難得的好馬是朗讀的要點。

  (2)過渡:其藝術(shù)成就最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還在第六節(jié)。

  這節(jié)寫了什么?(板書:奔跑)

  討論結(jié)合理解詞語。你從這段中體會到什么?

 �。和瑢W們都知道,“馬踏飛燕”的飛燕,而是一只龍雀,龍雀是傳說中天上的神鳥,是傳說中的風神,飛行速度很快,這匹駿馬從飛燕身上飛快地踏過,而龍雀安然無恙,可見馬的動作是何等的輕快。我們不由得為它驚人的速度而驚嘆,都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而拍案叫絕。

  出示句子:我們不敢肯定漢明帝迎取的就是這件工藝品,但至少可以說,這種題材的工藝品在當時就是非常珍貴的。

  體會句子中加點詞語的作用。

  (3)過渡:我們平時也見過許多雕塑作品,它們一般來說都有一個很大很重的底座,但這匹銅馬卻不是這樣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這只小小的'飛燕上,這就有一個怎樣保持平衡的問題。

  自讀體會,讓學生充分討論,了解天馬精確的平衡,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已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

  朗讀指導:怎樣表現(xiàn)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驚嘆!

  四、:

  五、學習第七節(jié),全文。

  1、齊讀

  2、體會中心

  本節(jié)寫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我們暫時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的驕傲,但同時更是我們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把我們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揚光大,要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就像剛才歌中唱的那樣,為了早日看到黃河母親的歡笑,看到黃河母親的歌唱,讓我們一起去努力吧!我堅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像這匹揚蹄飛奔的駿馬一樣,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紀,大步地跨向新的輝煌!

  第二課時

  一、直奔中心,學習第3——6自然段。

  1.簡要回顧,指名看圖說說天馬的外形。

  2.出示

  這個飛行時的瞬間形象無比神奇,其高超的設(shè)計構(gòu)思,就是在兩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嘆服叫絕。

 �、爬斫狻吧衿妗薄案叱薄皣@服叫絕”。

  ⑵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嘆服叫絕?

  3.理解“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

  自由朗讀思考:

  [1]結(jié)合課文理解“體態(tài)輕盈”“神形兼?zhèn)洹钡囊馑肌?/p>

  [2]作者抓住天馬的哪些方面寫的?怎樣進行描寫的?

  二、讀寫結(jié)合,強化訓練。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強化段與段的聯(lián)系的訓練,填上適當?shù)年P(guān)聯(lián)詞。

  幻燈出示:“馬踏飛燕”()外形逼真,()構(gòu)思奇妙,()被稱為"藝術(shù)珍品"。

  3.進行小練筆:選擇一件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仔細觀察一下,再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板書設(shè)計: 天馬

  構(gòu)思奇妙 后蹄踏飛燕 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飛燕安然無恙

  平衡

語文教案 篇5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重難點:

  結(jié)合語句,體會阮恒獻血時的感情變化。

  第一課時

  一、名言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說,有朋友自遠方來,難道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寫的就是朋友間的故事。

  2、揭示課題:20、她是我的朋友

  3、你知道課題中的“她”指的是誰?“我”又指的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弄清文中的主要人物。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圈出生字和詞語。

  2、學生自學。

  3、匯報交流。

 �。�1)她:小姑娘(小伙伴) 我:阮恒 指點“恒”的讀音。

 �。�2)課文主要講的是小男孩阮恒為了挽救小伙伴的生命,毅然獻出自己的鮮血。

  (3)檢查詞語:

  醫(yī)院 消息 確認 輸血 迫在眉睫 血型 是否 掩蓋 啜泣 拳頭 竭力 制止 輕柔 周圍

  三、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A、想想阮恒獻血的經(jīng)過是哪幾個自然段寫的?(5~11)畫出描寫他獻血時的神情、動作的句子,用波浪線作標記。

  B、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歡的記號標出。

  2、交流:

  A、課文中5—11自然段講的是阮恒獻血的經(jīng)過。請你讀出描寫他獻血時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

  B、你覺得課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請讀一讀,再說說你覺得它為什么感人。

  C、分別指名讀讀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這篇課文是寫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這篇課文分段。

  4、朗讀課文

  四、講讀課文第一部分 (1~4)

  1、指名讀課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輸血的?請用三角形標出關(guān)鍵的詞語。并畫出有關(guān)的重點句。

  2、出示:

  A、經(jīng)過查看,他們確認這個小姑娘傷得最嚴重,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B、輸血迫在眉睫。醫(yī)生和護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C、一位女醫(yī)生告訴這幾個孤兒,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問是否有人愿意獻血。

  3、交流:

  A、“迫”的部首是( ),再查( )幾畫,用用音序查字法應(yīng)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釋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 “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應(yīng)為( )。

  B、小姑娘急需輸血的這種情況還可用哪些成語來形容呢?

  C、指導朗讀。

  4、小結(jié)

  阮恒正是在這樣的緊要關(guān)頭挺身而出,主動獻血的。他是怎樣獻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我們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閱讀了課文,能夠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下面老師就來檢查一下。

  A、出示生字詞。

  B、昨天我們又學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這部分講了什么?

  2、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輸血迫在眉捷,這時阮恒舉起了顫抖的小手,阮恒是怎樣獻血的呢?他為什么要主動獻血給那個小姑娘?這就是這一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二、講讀課文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

  A、一陣沉默之后,阮恒是怎樣舉起小手的?請劃出有關(guān)的動詞。想想通過這些詞說明了什么?

  B、課文從哪一小節(jié)開始真正寫阮恒獻血的?他開時表現(xiàn)怎樣?劃出有關(guān)的語句。

  C、獻血時,阮恒為什么不停地哭?請找出這樣的句子,用三角劃出表示“哭”的意思的詞。

  2、以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

  3、全班交流:

  A、出示: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B、出示: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C、出示: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xù)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沧プ∏楦械淖兓瘉眢w會人物緊張、痛苦的復(fù)雜內(nèi)心�!�

  4、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層次。

  5、對照插圖,復(fù)述內(nèi)容。

  6、小結(jié)。這一段真切地寫了阮恒輸血時的動作、神情以及小作者的感情變化。

  三、講讀課文第三部分:

  1、阮恒為什么哭得很傷心?他為什么要獻血給那個小姑娘?自由讀課文第三部分。

  2、交流。

  3、你從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嗎?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思考問題。

  四、結(jié)標、質(zhì)疑:

  五、對照插圖,想象說話。要求:認真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畫上各個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他們的心情怎樣�!部蛇x擇其中的一個人物重點說。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luò)。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思考:

  你是怎樣理解“只有一個 地球”這個課題的?

  課文為什么要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課題呢?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檢查反饋學生的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1)組詞

  渺( ) 礦( ) 賜( ) 慷( )

  秒( ) 曠( ) 場( ) 康( )

  慨( ) 濫( ) 睹( ) 堵( )

  概( ) 監(jiān)( ) 賭( )

 �。�2)理解詞語

  慷慨:本文指不吝惜。

  節(jié)制:控制或者限制。

  渺小:微小。

  遨游:任意游歷。

  璀璨:形容光彩鮮明耀眼。

  和藹可親:態(tài)度溫和,可以親近。

  枯竭:用盡,斷絕。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3、說一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guān)地球的知識?向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整體感知課文。)

  4、再讀課文,找到不理解的地方,用筆標畫在書中。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

  1、課文每個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2、試著給課文分段,想想每一段的段意以及分段的依據(jù)。

 �。ㄕn文共分為四個段落。分段的依據(jù):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介紹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介紹地球的自然資源是十分有限的。

  第三段:(5——7自然段)介紹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

  第四段:(8——9自然段)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

  3、指名分段讀讀課文。

  四、教師小結(jié)

  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只有一個地球》,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那么,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為什么說如果地球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地學習課文。

  二、逐段學習,落實訓練。

  (一)講讀第一段

  1、我們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跟隨宇航員一起到太空上看一看地球。

  請你在書中劃出相關(guān)的語句,進行討論。

  板書:美麗而渺小

  2、關(guān)于“美”,思考:

 �。�1)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地球美?

 �。�2)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地球的美?

  配合掛圖指導學生。從中找出:“藍色”“白色的紋痕”“水藍色的紗衣”。

  理解分析比喻句“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钡暮x。(在這句話中,作者把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都是說明有了地球才有了人類和一切生命。)

  3、學習關(guān)于“小”。

  用學習“美”的方法學習關(guān)于“小”。

  要求:看圖、讀文,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答案,全班進行交流。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討論后進行歸納總結(jié):

 �。�1)列數(shù)字:半徑6300公里。

 �。�2)打比方:一葉扁舟。

 �。�3)作比較:地球——宇宙

  4、理解“人類活動范圍小”,方法同上。

  5、指導朗讀課文第一段。

  6、教師小結(jié):通過對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的、壯觀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們?nèi)祟愃畹姆秶呛苄『苄 N覀儜?yīng)該珍惜它、愛護它。但是有些人卻根本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不了解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是不能夠隨意破壞的。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快速閱讀,找出中心句。

  板書:自然資源有限

  2、討論交流:

  投影出示:

  (1)文中列舉了哪些自然資源?他們有什么不同?

  (一類是不能夠再生的,一類是能夠再生的。)

 �。�2)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一類是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有限資源,二是隨意毀壞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濫用化學品,使它們不能再生。)

 �。�3)這些破壞會導致怎樣的后果?(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檢查小組的討論記錄。)

  3、填空(進行拓展訓練。)

  地球上水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破壞水資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種廢水、廢物。不但使清潔的水資源不能夠再生,還會使人害病,魚類滅絕。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所以,我們要保護資源。

  (三)講讀第三段

  1、學生自學。(請你在書中畫出本段的中心句)。

  2、交流自學效果。(教師把握住“其它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這個要點。)

  3、指名朗讀。

  (四)講讀第四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板書:精心保護地球

  2、我們?nèi)祟愘囈陨娴闹挥幸粋€地球。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出你對這一段的理解。

  3、自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一、二句與第三、四句是什么關(guān)系?(因果關(guān)系。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如果他們被毀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三、對照板書,總結(jié)全文。

  1、對照著板書,你能說說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膯�?(課文一層一層地說下來,最后發(fā)出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呼吁。)

  2、課文為什么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課題呢?

  四、品味課文的內(nèi)容,暢談學文后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我們的生活中,怎樣做才是保護環(huán)境呢?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總結(jié)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及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分別是什么?

  (課文介紹了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有關(guān)知識,提醒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二、總結(jié)課文的寫作特點。

  1、課文內(nèi)容生動、形象。作為一篇科普讀物,作者運用的是多種多樣的說明方法。你能從課文中找到這樣的例子嗎?

 �。�1)運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那樣的渺小,人類的活動范圍是很有限的。

  (2)運用比喻的方法。說明地球的美麗,是人類和地球生命能夠生存的環(huán)境。

 �。�3)運用分類別、舉例子的方法。說明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一是不能再生的資源被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二是能夠再生的資源遭到破壞。

  2、教師小結(jié):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不但向讀者介紹了科普知識,更能使大家警醒,承擔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

  附:板書設(shè)計

  教案點評:

  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采取以下做法:

  1、通過自學引導學生逐段進行討論學習。

  2、利用多媒體素材輔助教學,使學生獲得更形象、直觀的印象,感觸更深。

  3、聯(lián)系實際談感想說體會,完成課后布置的作業(yè),使課程面向社會實踐,讓學生認識環(huán)保的極端重要性,自覺擔負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用實際行動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個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兒歌內(nèi)容,教育學生做事要細心。

  3. 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gòu)字特點,學會看圖領(lǐng)會字義,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韻文。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識字三。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板書課題,引導自學

  1. 小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識字三。(板書)

  2. 引導自學。

  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六幅圖和圖旁的字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二.復(fù)習熟字,理解會意字的特點。

  1. 出示“筆”圖:這是什么?毛筆是用什么做的?所以人們把“竹”和“毛”組合在一起表示“筆”字。

  2. 出示“尖”圖: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外形和它有點像?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看出來了么?所以人們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

  3. 出示“看”: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所以人們把“手”放在“目”表示看“看”字。

  4. 小結(jié)

  (1).這“筆、尖、看”三個字都是由兩個簡單的字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從兩個簡單字的'意義聯(lián)系上來領(lǐng)會它們的意思,用這種造字方法造出來的字就叫會意字。

  (2).我們怎樣學的?小結(jié)學法。

  三.同法學“灶、歪、尾”

  四.復(fù)習鞏固

  1. 看圖讀字,讀準字音。

  2. 給生字找朋友。

  五.讀兒歌

  1. 輕聲讀兒歌,注意看清音節(jié)讀準字音。

  2. 再讀兒歌,把句子讀通順。

  3. 反饋檢查。

  4. 齊讀兒歌,讀通讀順。

  五.課堂練習

  在習字冊上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 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 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寧寧是個粗心的小畫家?

  2. 交流討論,指導朗讀。

  (1).從哪兒看出寧寧很粗心?(讀有關(guān)語句)

  (2).“爐灶”、“鴨子”、“桌子”、“大馬”正確的畫法應(yīng)該是怎樣的?

  (3).指導朗讀。

  3.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4. 指導背誦。自由背、看圖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二.教學生字,正音。

  1. 認讀兒歌中的生字,正音。

  2. 教學新偏旁。

  3. 學生看筆順、描紅。

  4.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5. 練寫生字。

  6. 認讀課后詞語。

  7. 聽寫詞語。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詩的特點——把詩的精煉、音樂美和散文靈活多樣的表現(xiàn)力融為一體。

  3、品味語言,理解本詩語言中的寓意。

  4、培養(yǎng)學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難作斗爭、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課文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fù)誦讀,體味作者情感,理解詩歌含義。

  2、比較南方和北方雪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語言的品讀,了解散文詩語言的精練和具有音樂美的特點及其寓意。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2、有關(guān)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資料。

  學生準備

  1、查找有關(guān)“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

  2、搜集魯迅《野草》中的描寫自然景致的詩篇,感受自然描寫中寫實與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關(guān)散文詩的資料,初步了解散文詩。

  4、先自主學習課文,劃出疑難字、詞、句,查字詞典掃清語音、語義障礙。再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

  一、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匯報

  由各學習小組學生向全班匯報本組在課前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展示有關(guān)“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暢談對雪的感受。營造“雪”的氛圍。(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前自主合作學習情況,對課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師對課堂學習預(yù)設(shè)的調(diào)整。)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揣摩語氣、語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師放課文朗誦或范讀課文。然后抽學生朗讀。

  3.由學生比較二者的優(yōu)劣,體會散文詩的朗讀方法。

  4.讀了這篇文章后,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鞘枪陋毜难�,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xiàn)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經(jīng)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獨的旋轉(zhuǎn)升騰中升華,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nèi)核的精魂。)(設(shè)計此問題是為了促成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內(nèi)容)

  三、問題探討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散文詩的特點。分四個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精選)語文教案08-06

語文教案(精選)07-30

(精選)語文教案08-17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03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2-09

語文教案[精選]10-19

語文指導教案11-08

(精選)語文教案09-18

【精選】語文教案09-21

語文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