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列隊形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隊列隊形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隊列隊形教案1
一、引言
實驗教學是學生從學習理論知識到走向社會的橋梁,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別是主干課程的實踐教學,它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課內實驗是指與理論課相捆綁的實踐教學,即嵌入到專業(yè)基礎課或專業(yè)課內的實驗實踐教學。它是與理論教學并行實施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專業(yè)知識。
數(shù)據結構是隨著處理對象的復雜性不斷增加而發(fā)展起來的一門課程,作為計算機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鏈條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數(shù)據結構主要研究數(shù)據在抽象視圖和實現(xiàn)視圖中的表示和處理方法。抽象視圖涉及的是數(shù)據結構的理論性部分,實現(xiàn)視圖主要體現(xiàn)的是數(shù)據結構的實踐性,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支撐理論,因此設計有助于課堂理論教學的實驗教學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解決學生對所學知識缺乏必要感性認識的問題,將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能力培養(yǎng)融于一體,使所學理論知識在實驗中得到驗證和應用。
棧和隊列是兩種非常重要的數(shù)據結構,它們有非常多的實際應用并且是實現(xiàn)其他復雜結構的基礎,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這兩種結構,本文給出一種棧和隊列的實驗教學方案。該方案的設計思路也可以應用于其他數(shù)據結構或課程的實驗教學方案的設計。
二、認識兩種重要的數(shù)據結構――棧和隊列
棧和隊列是兩種運算受限的線性表,它們的插入和刪除運算都被限制在表的端點處進行,只是具體的受限規(guī)則不一樣。
�。ㄒ唬⿲W習對象
棧(stack)是運算受限的線性表,它被限制在表的一端進行插入和刪除操作。能進行插入和刪除的一端稱為棧頂,另一端稱為棧底。正是由于它插入和刪除操作上的限制使得它具有了一種獨特的“后進先出”(LIFO)的特性。棧的LIFO特性使得它具有非常多的應用,如:符號平衡問題、中綴表達式轉換為后綴表達式問題、后綴表達式的計算問題、函數(shù)調用的實現(xiàn)(包括遞歸函數(shù)的實現(xiàn))、在股票市場中查找劃分、Web瀏覽器中的網頁訪問歷史、文本編輯器中的撤銷序列等。此外,棧還是其他很多算法的.輔助數(shù)據結構和其他數(shù)據結構的組成部分。
隊列(queue)也是一種運算受限的線性表,它被限制在表的一端進行插入操作,在表的另一端進行刪除操作。進行插入操作的一端稱為隊尾,進行刪除操作的一端稱為隊首。正是由于它插入和刪除操作上的限制使得它具有了一種獨特的“先進先出”(FIFO)的特性。隊列的FIFO特性使得它具有非常多的應用,如:操作系統(tǒng)中的作業(yè)調度、異步數(shù)據轉換、多道程序設計等。此外,隊列還是其他很多算法的輔助數(shù)據結構和其他數(shù)據結構的組成部分。
(二)學習目標
學習這兩種重要的線性結構需要學生重點消化的知識點有:(1)棧/隊列的概念、類型定義及基本操作的定義和實現(xiàn);(2)棧/隊列的結構特性;(3)棧/隊列的靈活應用。
為了配合棧和隊列的理論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上述知識點,我們需要精心設計棧和隊列的實驗教學方案。
三、棧和隊列的實驗教學方案設計
(一)實驗題目設計
根據棧和隊列的學習目標和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和教學原則,實驗題目被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基礎型實驗題目、設計型實驗題目和加強理解型實驗題目。
所謂基礎型實驗是指圍繞課程講授的棧/隊列的物理實現(xiàn)和其基本運算的實現(xiàn)來設置的實驗題目。設計基礎型實驗的目的是,通過實踐的方式驗證課堂上講授的重要知識點,給學生切身的感受,擺脫“紙上談兵”的感覺,這種立體的感受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設計型實驗要求學生能分別運用棧/隊列解決簡單應用問題。這類實驗題目主要是用來引導和加強學生對棧/隊列的靈活運用。設計加強理解型實驗的目的是強化學生對棧和隊列的結構特性的理解和體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加強理解型實驗題目的設計思路有兩個方面:(1)引導學生去思考并解決這樣兩個問題:能否利用棧的LIFO特性來實現(xiàn)隊列的FIFO特性?能否利用隊列的FIFO特性來實現(xiàn)棧的LIFO特性?(2)讓學生實現(xiàn)其他更為復雜的棧和隊列。
在棧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開設棧的基礎型實驗,在棧的理論教學結束后可以開設棧的設計型實驗,在隊列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開設隊列的基礎型實驗,在隊列的理論教學結束后可以開設隊列的設計型實驗和加強理解型實驗題目。表1給出了具體的實驗安排。
學生必須在相關內容的理論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己的課外時間完成全部基礎型實驗題目,教師根據學時安排選擇1~2道設計型實驗題目讓學生在上機課上完成,未選擇的題目應向學生提供完整的源代碼和設計說明。相關內容的理論教學結束后,學生必須利用自己的課外時間完成加強理解型實驗題目中的第1題和第2題,剩下兩題可以選做。
�。ǘ┙虒W方法
因為三種類型實驗的要求、難易程度不同,因此在學生參與形式、教師參與程度、教師參與方式等方面需要區(qū)別對待。表2給出了對三種類型實驗在上述這幾個方面的設計。
基礎型實驗要求每位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獨立完成,教師全程參與指導。所謂全程參與指導是指從算法基本思想到算法實現(xiàn)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編程技巧、程序調試與測試等)都要參與指導。參與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利用QQ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指導,約定時間和地點進行答疑,等等。
設計型實驗要求每位學生在上機課上獨立完成,教師前期參與指導。所謂前期參與指導是指教師參與學生在算法設計環(huán)節(jié)的討論,教師可以給出提示,同時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算法。參與方式是面對面的交流。
加強理解型實驗要求每位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獨立完成,教師后期參與指導。所謂后期參與指導是指教師在收齊學生提交的源碼和設計報告后,對其進行分析總結,并將總結結果以班級為單位采用面對面的方式反饋給學生。
(三)考核方法
對三種類型的實驗采用不同的考核辦法。表3給出了這方面的設計。
對基礎型實驗不做專門考核的原因是學生基礎型實驗完成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設計型實驗和加強理解型實驗的完成,因此對其他兩種類型實驗的考核間接考核了基礎型實驗。
對設計型實驗的考核分兩個部分:一是本次上機課上實驗的完成情況,包括程序是否調試成功、程序的運行結果是否正確,代碼編寫的質量等;二是本次上機課結束后提交的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包括內容是否完成、書寫是否規(guī)范等。
對加強理解型實驗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提交的源代碼和設計報告的完成質量。
設計型實驗的成績占總實驗成績的70%,加強理解型實驗的成績占總實驗成績的30%。
四、結語
數(shù)據結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相輔相成。棧和隊列是兩種重要的線性結構,為了提高它們的教學效果,增強實驗教學對其理論教學的促進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種棧和隊列的實驗教學方案。該方案的設計思路同樣適用于其他數(shù)據結構或課程的實驗教學方案設計。
隊列隊形教案2
在小學體育課中,隊列隊形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隊列隊形教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此,筆者主要談談對小學隊列隊形訓練的一些淺見。
當前,一些小學體育教師一味地追求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多樣性,忽視了隊列隊形的訓練。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認知上存在誤區(qū),他們認為隊列隊形訓練內容單一、枯燥無味,對體育教學的影響不大。其實不然,在體育課中,隊列隊形練習就如同一條線貫穿整節(jié)課的始終,準備活動時離不開隊列隊形,游戲活動時也離不開隊列隊形,隊列隊形使體育課堂條理清晰、前后連貫。另外,隊列隊形訓練能使小學生站立的姿勢、行走的姿勢標準、正確,能使小學生的肌肉和骨骼健康發(fā)育,身形健美。體育教師必須認識到進行隊列隊形訓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學地開展隊列隊形訓練。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讓學生認識到隊列隊形訓練的重要性
對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的訓練,說白了就是教師喊口令,學生根據口令做相應的動作,而且要求整個團隊的動作要協(xié)調一致。為了讓學生有更深的體會,教師可以播放在天安門廣場上國旗護衛(wèi)方隊的護旗手們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走向旗桿的視頻,接著播放護旗手們嚴格訓練的視頻,并出示數(shù)據:4厘米厚的馬靴后跟不到10天就被磨掉了。這樣,能使學生感受到護旗手們是用自己的艱辛付出換來了天安門廣場上令世人矚目的瞬間。同時,學生對隊列隊形訓練有了更深的理解,認識到隊列隊形訓練雖然是艱苦的,但同時也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師還可以進一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引導:“每天早上的廣播操集隊,如果我們班排隊時能夠做到靜、快、齊,跑步入場時能夠踏著整齊的步伐,那一定會給全校的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大家說,對不對啊?”
二、隊列隊形訓練應該靈活多樣
小學生非常好奇,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興趣,所以,體育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合理組織教學,巧妙地開展隊列隊形練習。在平時的體育課中,體育教師要狠抓隊列的整齊和隊形的變換,如橫隊變縱隊,一路縱隊變多路縱隊,橫隊變圓形、方形等其他隊形的練習,不斷變化的隊形訓練能減少學生的疲勞感,有效地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教師還可以把隊列隊形練習融入游戲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訓練中來。以筆者給二年級學生上的一節(jié)課為例:
師:同學們,老師想跟你們做游戲,你們愿意嗎?
生齊聲回答:愿意。
師:在做游戲之前,我想讓你們比比誰的反應最快,認為自己反應快的同學請舉手。
生“刷”地舉起了手。
師:你們太棒了,個個都是好樣的。現(xiàn)在老師宣布測試規(guī)則:老師說一個口令,你們要做相反的動作,可以嗎?
生都充滿信心地邊點頭邊說:可以。
師先慢慢地說口令,然后逐漸加快。生也漸漸亂了陣腳。
師:測試結束,同學們的確很棒。接下來我們開始做游戲,今天的游戲是“二人三足”,游戲規(guī)則是“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隊……”,清楚了嗎?
生:清楚了。
師:現(xiàn)在我們的隊伍是四路縱隊,做這個游戲,要先怎樣調整隊伍?
生1:把四路縱隊調成二路縱隊。
師:厲害。誰能幫助教師發(fā)號施令,將四路縱隊調成二路縱隊?
生2:一隊左轉,一隊右轉,齊步走到四路變成二路時就喊停,然后再向左向右轉。
師:好的,今天老師就請你來指揮。
在上述案例中,通過筆者的靈活駕馭,隊列隊形的訓練巧妙隱身,學生沒有覺得枯燥無味,也沒有覺得單調,而是個個興趣盎然,既練習了隊列隊形,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
三、隊列隊形訓練要常抓不懈
隊列隊形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體育教師要常抓不懈,應從接手一個班級的體育課開始就認真抓隊列隊形訓練。一開學,教師就明確新學期隊列隊形訓練的主要內容,為以后的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教師要認識到,進行隊列隊形訓練功在平時。所以,在每一節(jié)體育課上,教師都要留一些時間進行隊列隊形訓練,通過課課練習,使學生的動作越來越正確、規(guī)范。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隊列隊形比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訓練熱情,可以通過一些課外活動起到鞏固和促進作用等。
【隊列隊形教案】相關文章:
《隊列、隊形》教學反思04-05
隊形隊列教學反思04-13
《隊列隊形》教學反思02-14
《體育隊列隊形》教學反思04-22
隊列隊形教學反思15篇02-09
小學體育隊列隊形教學反思04-04
《隊列隊形》教學反思15篇02-19
隊列隊形教學反思(15篇)02-09
隊列隊形教學反思(通用20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