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薦)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shù)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shù)字、圖形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用紙板剪成的大大小小的"餅干"若干。
2、人手一個圓形積木或瓶蓋、橡皮泥、泥工板、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為小兔做餅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餅干"。小兔子從點心店里買了一盒好吃的'餅干,它們是什么樣的呢?(有大有。
2、小兔子吃了還想吃,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再做一些餅干。
3、引導幼兒瓶蓋或圓形積木等不同模具在泥工板上壓印餅干,看看每塊橡皮泥能做幾塊餅干,并用寫數(shù)字或畫圖形(圓點、短線等)的方法記錄。
4、在操作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做餅干時采用的方法,并引導幼兒探索怎樣壓印才能多做一些餅干。
5、從幼兒所做的餅干數(shù)量的不同,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在同樣大小的"面皮"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shù)量的關系:餅干大,數(shù)量少;餅干小,數(shù)量多。
二、誰做的餅干多。
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餅干數(shù)量,比一比誰做的餅干多,為什么。
2、找出餅干做得最多的幼兒,請他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什么能做這么多。
3、幼兒再次嘗試做餅干,將前后兩次的操作結果作一次比較,發(fā)現(xiàn)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shù)量的關系,初步獲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餅干的經(jīng)驗和方法。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看圖片角色的表情,動態(tài)并根據(jù)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想象。
2、能用恰當?shù)脑~句,描述出角色的心理活動與語言。
3、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愿意與同伴分享。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課件大象救兔子、音頻老虎叫聲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fā)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合理猜測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要請你們和我一起講,聽聽誰講得完整、講得生動、講得有趣。
(出示第一張圖)提問:小朋友,你們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圖中有什么動物?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看可能發(fā)生什么事情?(播放老虎叫聲音頻)(出示第二張圖)師:原來啊,突然,從樹林里竄出一只大老虎,它張著大大的嘴,露著尖尖的牙,要來抓小兔子,小兔子嚇得轉身就逃。
(出示第三張圖)提問:小兔子有沒有被吃掉?到底是誰救了小兔子?
。ǔ鍪镜谒膹垐D)提問:大象伯伯是用什么辦法救兔子的?
。ㄋ扉L鼻子,翹起尾巴,就像一座橋,小兔子就從這座橋上跑了過去。三只小兔得救了。)提問:老虎追到河邊,看見小兔們都過了河,它會怎么做?老虎專門欺負小動物,真是個壞東西,你想大象會怎么懲罰它呢?(結果可以有多個,待幼兒猜測后,出示第五張圖)
二、嘗試完整講述故事師:現(xiàn)在請你們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講清楚,每幅圖都要講到,看誰講的完整。(幼兒自由講述,并請一名幼兒講述)你們覺得他把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講清楚了嗎?
總結:每幅圖都講到了,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講清楚了,這個故事就講完整了。
三、引導幼兒添加角色心理活動與語言,再次講述剛才的小朋友已經(jīng)把故事講清楚了,現(xiàn)在我們要給故事里的小動物加上對話和心理活動。
師:老虎在追趕兔子的時候,兔子會喊什么?(救命啊,救命啊,大象伯伯快救救我們,老虎要吃我們啦。┐笙舐牭角缶嚷暫髸f什么?(快,快從我身上過河去。)老虎看到兔子時心里想什么?(。∵@三只兔子真肥啊,正好讓我天天肚子!)老虎被大象伯伯教訓了以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真倒霉,兔子沒吃到反而被大象噴得滿臉是水。)師:現(xiàn)在你們再來講講這個故事,這一次要把兔子和大象的對話以及老虎心里想的`都要講到故事里去,看誰講的生動,你們試試看。(幼兒自由講述,并請1名幼兒講述)總結:原來講故事時把小動物的樣子,對話和心里想的都編到故事里去,故事就會講的很精彩。
四、教師示范講述一遍。
總結:今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朋友之間、同伴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我們可不能學老虎,專門欺負別人,不然,總有一天會和老虎一樣受到懲罰的。
五、教學評價與反思在初次的微格教學中,氛圍輕松愉快,同學配合默契?傮w上達到了活動的目標與要求。
但我也認識到很多的不足:
1、初次上課,經(jīng)驗不足,準備不充分;
2、互動不夠,有出現(xiàn)空白點;
3、自己的動作表現(xiàn)力不足。
通過微格教學,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應該改正。平時應多加練習,增強自己的師范技能,爭取下次準備充分,并學會靈活變通。
教學反思:
《大象救兔子》這是一個看圖講述活動。喜歡聽故事是幼兒的天性,但大班幼兒往往已不滿足于單純的聽故事,而是試圖借助圖片去想象、思考,創(chuàng)編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并向他人講述故事內容。新《綱要》中要求,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此,我通過為幼兒提供一套打亂順序的圖片,啟發(fā)幼兒在理解每一幅圖意的基礎上,分析圖片內容之間的內在關系,將圖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創(chuàng)編故事情節(jié)和講述故事的內容,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中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比較高矮》這個數(shù)學活動,著重解決的是生活中“誰高誰矮”的問題。我根據(jù)中班幼兒的直覺行動性思維和形象性思維都較突出的年齡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合理的游戲情境,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引導幼兒在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上掌握比較物品高矮的關系。本活動內容而且符合幼兒現(xiàn)實發(fā)
展需要,而且在游戲中自然滲透數(shù)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區(qū)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2、了解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fā)展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布一塊。
教學過程:
一、區(qū)別高矮
1、出示課件(一):高矮不同的'雙胞胎姐妹,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引入高和矮)
2、請兩個幼兒上來比比誰高誰矮,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
二、了解比較高矮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幼兒,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當幼兒發(fā)生錯覺時,揭開謎底,并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課件(二):兩棵樹,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fā)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后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不準。
3、出示課件(三):猴子低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為什么?
三、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1、請兩個幼兒比較高矮,再讓高的幼兒跟老師比,或讓矮的幼兒跟更矮的幼兒比,使幼兒知道: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較。
2、請三個幼兒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并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四、延伸活動:請全體幼兒課后分組按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玩排隊游戲。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小腳雖然在幼兒的生活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卻很少被幼兒注意。由于小腳丫大多數(shù)時候是被鞋襪包裹著的,沒有顯露出來的機會,因此幼兒對它的關注少,了解也不夠。而這卻是現(xiàn)成的并且是來自幼兒自身的教育資源。
當天氣漸暖時,我們覺得該是釋放小腳,給它自由與展示的機會了,因此,“我的小腳丫”的主題系列活動由此展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用小腳丫進行的游戲,進一步讓幼兒了解腳的不同用處及保護方法。
2、嘗試用小腳來跳竹竿舞,增強幼兒的節(jié)奏感。
3、讓幼兒體驗集體游戲、親子游戲帶來的快樂。
4、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場地準備:在室內布置出光、毛、軟、硬不同的路面。
2.材料準備:沙包四只,竹竿若干根,眼罩若干只,小筐四只。
3.經(jīng)驗準備:幼兒進行過有關小腳丫的活動,看過跳竹竿舞的錄象。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行“小腳丫的旅行”,體驗腳走在不同路面上的感受。
教師:今天,我們要做小小旅行家,光著腳一起去旅行。旅行時可能會走過一些很特別的路呢。
(讓小朋友光著小腳,還聽說要去旅行,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一下就調動起來了。)
1.黑夜旅行:蒙眼走進行體驗
(1)介紹游戲,提出要求
“首先我們要進行的是‘黑夜旅行’,天黑了,眼睛看不見了。那么到底會走過哪些特別的路呢?你們可要用小腳仔細去辨別呀!
(2)帶上眼罩,開始旅行
帶幼兒排好隊,依次走過場地另一端事先布置好的不同的路面。
(為了增加難度,我還鋪了條較難辨別的草席。由于蒙著眼,幼兒看不見,這就更引起了他們的好奇與興趣。他們都走得小心翼翼,用小腳仔細去探索,用心的辨別與猜測腳走在了什么上面。)
(3)回到座位,交流感受
“剛才你走過哪些不同的路面的?”
(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辨別并說出腳走過了高低不平的.鵝卵石路、毛毛的塑膠路、軟軟的墊子及光滑的磨光石子路。劉萱小朋友還說出“我還走過了席條路”。)
2.白天旅行:睜眼走第二次體驗
“現(xiàn)在天亮了,我們再去旅行,看看你們剛才猜的路對不對!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異常興奮,因為,他們在驗證剛才猜測的結果。不時聽到“哦,我猜對了,是鵝卵石路”,“我也猜對了”,“我猜對墊子了”的歡呼聲,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說說我的小腳丫:
1.引導幼兒討論腳的本領
討論:腳除了能有不同的感覺外,還能做很多的事情,請說說它還能做些什么?
讓幼兒以開火車的形式,每人講出一個腳的本領。
2.討論如何保護腳
(這里幼兒調動已有經(jīng)驗,說腳的本領時,回答主要是:腳能走路、跑步、上下樓梯、踢球、跳繩、騎車、跳舞。有個別小朋友說到:沒有手的人他們用腳也會寫字、拿東西呢。)
三、親子游戲:小腳取物接力賽
“剛才有小朋友說,有人能用腳來寫字、拿東西,那么你們能不能也用小腳來拿東西呢?現(xiàn)在請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玩一個游戲!
介紹游戲名稱與方法。
以小組為單位,四組幼兒與家長拉好手,分別站在場地兩邊,聽到信號,每組第一個幼兒及家長用腳夾住一沙包,單腳往前跳至對面,將沙包放進小筐,然后站至隊尾,這時對面的排頭開始以同樣的方法往前跳,依次進行,看哪隊最快。
(當親子游戲“小腳取物接力賽”一開始,氣氛更為熱烈,家長也脫去了鞋襪,和孩子攙著手,各用單腳夾沙包,將沙包送入場地另一端的小筐里,看似簡單的動作,可有個別幼兒卻很難做到,用腳夾了半天也夾不起來,甚至有的大人都很費勁,腳好象不聽使喚,沙包老往下掉,引得大家不時爆發(fā)出歡笑聲,“加油”聲不絕于耳。)
四、小腳丫的舞蹈
1.請一個老師穿著少數(shù)民族服裝表演跳竹竿舞,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王老師要表演什么給大家看呢?”
2.讓幼兒欣賞音樂并練習基本節(jié)奏和動作。
3.請幼兒跳竹竿舞。
(敲竹竿的節(jié)奏,我們用了最簡單的,竹竿變化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分開、并攏。雖然先帶小朋友進行了節(jié)奏與動作的練習,可當真有竹竿在舞動時,小朋友們還是膽怯了,不敢將腳跳進竹竿中間,卻又非常想跳,這對幼兒來說,很具有挑戰(zhàn)性?吹綆讉大膽的孩子已經(jīng)順利地在竹竿中間跳動、穿梭,大家才鼓足勇氣也跳進竹竿中。幾次嘗試后,總算能合拍的跳了。這下,大家的興致更高了,歡快的跳個不停。)
4.家長參與敲竹竿及跳竹竿舞。
(在歡快的鼓樂聲中,小朋友們進行著“小腳丫的舞蹈”,踩著鼓點跳起竹竿舞,家長們被這歡樂的氣氛深深感染和吸引,也紛紛加入到孩子們的行列中,有的敲竹竿,有的跳起舞,頓時,活動室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活動反思:
“小腳丫的游戲”這一活動,是我們在進行有關小腳丫的系列活動后的一個綜合性活動,它既是對家長們的一次開放活動,也是個讓家長參與的親子活動。
我覺得活動有許多可取之處,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有效利用教育資源;顒訉ο笤醋杂谥黧w自身,內容貼近生活,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而且有一定挑戰(zhàn)性(如嘗試跳竹竿舞),有助于調動幼兒已有經(jīng)驗,構建新的直接經(jīng)驗。
二,活動形式豐富,內容新穎,趣味性強,始終貫穿了游戲性,加上家長的參與活動,無一不激發(fā)起孩子們濃厚的興趣與主動性。因此活動效果比較好。
但我也感覺到了一點不足,即在幼兒“旅行”過后的交流表達中,我對他們的語言表述提升得還不夠,當幼兒只講出磨光石子路“光光的”,有的幼兒說“還有點滑”時,我沒能及時將詞語“光滑的”豐富給他們,因此,我感覺有些欠缺,必須在以后的活動中加以彌補。
中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根據(jù)《綱要》精神,我把鼓勵幼兒敢想敢說和敢于嘗試作為主要目標,同時引導幼兒感受規(guī)則和合作競賽游戲的快樂,為升入大班做準備。
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我根據(jù)本學期園的教研課題,充分考慮系列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及幼兒對于交朋友的渴望,抓住時機,豐富幼兒經(jīng)驗,擴展幼兒的朋友范圍。為了發(fā)展中班幼兒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我們選擇了“好朋友”的系列活動:從關注身邊的親人做起,請媽媽們進課堂,讓媽媽成為孩子們最好的朋友;創(chuàng)設了心情預報站,引導幼兒不光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同時,學習關注別人的心情,關注因病沒有來園的幼兒,給他們打電話等。為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擴大交友的范圍,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表達,嘗試為生活中各種常見的事、物找關聯(lián)。
2、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競賽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了解幼兒生活經(jīng)驗,掌握幼兒在尋找事物關系方面的情況(觀察、談話)。
2、“好朋友”圖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電話、車、筆等14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復習兒歌《誰和誰好》
提問:兒歌里誰和誰是好朋友?為什么?
啟發(fā)、引導幼兒說出兒歌中的三個好朋友,按照兒歌的內容,幫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游戲活動
1、游戲一:為大樹找朋友
看圖:
(1)出示教師預設的五個朋友,請小朋友幫助找到它們是好朋友的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為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它是大樹的好明友嗎?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么?
引導幼兒為大樹尋找不同類型的朋友,并能夠說出成為好朋友的理由。同時以花為獎勵,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營造游戲的氛圍。
。2)請幼兒為大樹找出五個好朋友,并說出理由。當幼兒找到適合的理由時,神奇的大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作為獎勵幼兒的禮物。
提問:還有誰是大樹的好朋友?理由是什么?
啟發(fā)幼兒思考,說出好朋友的理由,進一步為幼兒提供思維空間,擴大好朋友的范圍。
第一個游戲結束時,幼兒為大樹找到了十個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樹要獎勵幼兒十朵美麗的花,最后大樹真的開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請幼兒為自己鼓勁,提升幼兒的自信,同時鼓勵愛動腦筋的小朋友。
2、游戲二:找朋友
。1)交待游戲名稱——“找朋友”;成游戲隊形;為自己隊起名字。
引發(fā)幼兒游戲的欲望,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2)提出游戲規(guī)則
A、幼兒迅速找到兩張好朋友卡片;
B、說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對方同意,即可為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
3、游戲進行
A、幼兒按照規(guī)則輪流游戲。
游戲玩法:幼兒分成兩隊比賽,參加比賽的隊員要找出成為好朋友的兩張卡片,并說出它們成為好朋友的理由;對方的隊員同意你的說法,就可以為自己隊得到兩張卡片。最后得卡片數(shù)多的隊贏。
B、游戲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的理由。
活動延伸
繼續(xù)為生活中的物品找朋友。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游戲的方式,幼兒認識圓形(圓面和圓圈)。
2、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圓鏡,圓盤子,臉盆;圓形紙片若干,大、中、小圓圈各1只, 幼兒每人一套大、中、小圓
活動過程:
一、實物演示
1、(出示圓鏡)這是什么?這面鏡子是什么形狀的?
2、(出示圓盤)這是什么?這只盤子是什么形狀的?盤子的口實什么形狀的?
出示臉盆(提問同上)
3、教師:小朋友,我們周圍有許多東西是圓形的,你們動腦筋想一想,平時看到過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幼兒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圓形的東西很多,在家里,在馬路上,在幼兒園里,在許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
二、圖片演示
1、 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圓形紙片。
教師:這里有許多漂亮的紙片,又紅的,藍的,綠的,黃的,小朋友看看他們都是什么形狀的?這些圓形有大的,有小的,還有最小的呢。(教師用手逐一指出)你們看看這些圓形像什么?
2、出示圖片:黑地板上貼有兩個圓圈,紅的大,黃的小。
問:這里有幾個圓?那個大?那個小?(再出示最小的1個綠色的圓)現(xiàn)在這里有幾個圓/?哪一個是最小的圓?(和幼兒一起說出大圓,小圓,最小的圓。)
教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這是大圓,我們就叫她大圓媽媽。這是小圓,我們叫她小圓寶寶。最小的圓呢,我們就叫她最小的'圓寶寶。(幼兒復述一遍)
教師:大圓媽媽說話了,她說:“小圓小圓,我的好寶寶,我們來做游戲好嗎?請到我的身邊來,并排站好!毙A就滾呀滾,滾到大圓身邊和大院并排站好。
圓媽媽又說:最小的圓寶寶快來呀,請你也打我的身邊來,并排站好。請一個小朋友幫小圓寶寶滾到媽媽身邊去,F(xiàn)在,3個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師:圓媽媽又說話了:小圓寶寶,你再過來一點,讓我們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圓寶寶你也來與媽媽拉著手一起跳舞吧!請一位幼兒幫忙,F(xiàn)在三個圓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師:大圓媽媽非常喜歡圓寶寶,她又說:小圓寶寶你們全部進來,坐到媽媽身上來。小圓寶寶滾呀滾,全部滾到大圓里。圓媽媽又說,最小的圓寶寶你也全部進來吧!最小的圓寶寶也滾呀滾,全部滾進大圓里了。
教師:圓媽媽心里真高興,她說:小圓寶寶請你到媽媽懷中來吧,媽媽抱你睡覺。小圓寶寶就滾到了媽媽身體的當中去了。
小圓寶寶說話了:最小的圓弟弟,請你到我懷中來,讓我來抱你睡覺。那個小朋友會幫小圓寶寶的忙。好,現(xiàn)在大圓抱著小圓,小圓抱著最小的圓,3個圓真高興。
三、幼兒操作練習。
幼兒每人一套學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圓圈
教師:小朋友,你們沒人有幾個圓?請你和他們一起做游戲好嗎?(幼兒自己拼放、游戲)。
《認識圓形》課后反思:
餅干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也非常的喜歡吃。餅干有各種味道的,也有各種形狀的,所以我便以此為題材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讓幼兒在吃吃、玩玩中認識并掌握圓形、長方形。設計這節(jié)活動是,我認為小朋友應該比較感興趣,會表現(xiàn)得很活躍,但在活動中,不知小朋友是由于什么原因,上課時都沒有人回答,個個好像還沒睡醒,,感覺活動氛圍一點都不活躍。但是從幼兒的活動情況來看,小朋友還是認識了圓形和長方形的。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人的生活、學習、勞動都離不開手,手不僅可以做許多事情,還能感知出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屬性。
2、教育幼兒多動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能注意保護小手。
活動準備:
1、彈子、穿線板、折紙、剪紙、剪刀。
2、奇妙的口袋一個,里面裝有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不同特點的材料。
活動過程:
1、猜謎,引起幼兒興趣。
謎語: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長短不齊。
2、幼兒操作,認識手的'功能。
、庞變鹤赃x材料用手進行操作,如夾彈子、穿線板、折紙、剪紙等。
提問:你是用什么做事情的?怎樣用手做事情?
⑵實驗:光用大拇指折紙;用左手拿剪刀剪紙。
提問:做實驗時有什么感覺?這說明什么?
小結:大拇指要和其他手指協(xié)同工作才能做成一件事,手要多用才靈活。
、翘釂枺耗愕氖诌會做哪些事情?
⑷游戲“奇妙的口袋”。幼兒用手感知物體的不同屬性。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請幼兒把手伸進口袋摸摸看,說出口袋里的東西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然后將物體拿出來讓其他小朋友摸摸看。
小結:人的生活、學習、勞動、鍛煉、游戲等都離不開手,手不僅能做事情,還能感知出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
⑸手勢游戲:幼兒跟老師一塊用手勢來表達意思,如“請”、“來”、“再見”等,讓幼兒了解交警、聾啞人分別用手勢來指揮交通、進行交流。
3、引導幼兒思考并討論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護小手。
⑴假如沒有手會怎樣?
⑵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手?
小結:勤洗手、擦油、剪指甲,冬天戴手套,不咬手指,不玩尖銳的東西,不用手做危險的事情。
4、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
提問: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啟發(fā)幼兒想想:如果什么事情都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小手會能干嗎?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chǎn)生探索的興趣和欲望。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缺少愛護自己、保護自己的常識。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手,知道小手的用途,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并萌發(fā)保護小手的意識。激發(fā)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活動目標
1、 認識小手,知道小手的各部分名稱和特點。
2、 愛護雙手,初步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
3、 知道手可以做許多事情,激發(fā)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了解手的各部分的名稱,知道手能做很多事情。
難點:對手和手、手指和手指進行比較。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花生
活動過程
一、做手指游戲,<<小手拍拍>>,引起興趣。
師:請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來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好嗎?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收藏起來!
二、觀察活動
剛才我們小朋友都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戲,現(xiàn)在請小朋友拿出小手仔細觀察我們每個人有幾只手?手是什么樣子的?
三、比一比
1、幼兒把自己的兩只手和在一起,比一比兩只手是不是一樣大。(一樣)
2、幼兒之間、師幼之間互相比較手的相同與不同。(大小不同,胖瘦不同)
四、出示多媒體,了解手各部位的名稱及特點
手掌、手心,手背、手紋、手指、指甲。
手指又分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五、談話活動
1、我們的小手都能干什么?(做手指操、寫字、穿衣服等)提醒幼兒說完整話。
2、沒有手會怎樣?(做事情不方便)
3、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雙手?(勤洗手、不咬手指、勤剪指甲、冬季擦護手霜、戴手套等)
六、手指游戲
1、舉手游戲
聽老師指令,舉一只手、兩只手、一雙手、左手、右手
2、做手指操<<休息、起床>>
休息:大拇指睡著了,食指睡著了,中指睡著了,無名指睡著了,小指睡著了,我們都睡著了。起床: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無名指醒了,小指醒了,小手帕帕都醒了。
七、操作活動:剝花生
為了證明小朋友的手是靈活的,老師帶來了許多花生,我們一起來剝花生。
1、 用一只手剝花生
2、 用兩只手剝花生
3、 提問:用幾只手干活快?怎樣讓手變靈活?(多動手)
活動延伸:
1、 讓幼兒把剝好的花生回家送給媽媽爸爸吃。
2、 回家后,用自己的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反思: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在說說玩玩的游戲氛圍中,輕松地了解了手各部位的名稱及特點,對手指游戲十分感興趣,從而激發(fā)了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不足,例如活動材料不夠豐富,以后會多加改進。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體育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活動的樂趣。
2、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金絲鳥的動作和造型。
3、在活動中練習下蹲、平衡等動作。
【活動重點】
練習屈膝下蹲、屈膝半蹲、單腳站立等基本動作。
【活動難點】
學會與同伴合作,并能夠創(chuàng)造性的做出多種動作造型。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了解有關金絲鳥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常識。
2、金絲鳥頭飾每人一個、飲料瓶20只。
3、歡快的背景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進入場地,活動身體
在音樂背景下,幼兒與老師一起做頭部運動、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腰部運動、跳躍運動、放松運動等準備動作。
2、創(chuàng)設情景,自由探索
。1)教師提示:我們要到樹林里去學本領,路途很遙遠中途需要休息,哪種姿態(tài)既優(yōu)美又舒服呢?
。2)幼兒親自嘗試,探索多種動作造型,教師個別指導。
。3)請幼兒展示自己做出的動作造型,如:屈膝半蹲、屈膝下蹲做展翅動作,單腳站立做展翅動作等,幼兒相互欣賞并集體練習,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表現(xiàn)并鼓勵其再想出其他優(yōu)美造型。
。4)教師示范講解動作要領,幼兒集體練習基本動作。
——并腿屈膝半蹲:雙腳并立,膝蓋彎曲,上身稍向前傾,雙臂側后舉。
——分腿屈膝下蹲: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彎曲蹲下,雙臂自然垂在身體兩邊。
——平衡:單腳站立,另一只腳提起貼在立著的.腿上,抬頭挺胸,兩臂側平舉。
3、合作游戲,鞏固動作
——老師和幼兒一起布置游戲場地,將飲料瓶分散擺放到場地上做“樹”。
——向幼兒介紹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音樂響起,金絲鳥在“樹林”里自由飛翔,但不能碰到“樹”,否則將被淘汰下去;當音樂停止時,金絲鳥做出動作造型。
——在歡快的音樂背景下,幼兒進行游戲。
——教師講評,強調游戲規(guī)則,幼兒稍做休息,再次游戲。
——引導兩只金絲鳥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做出多種動作造型。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合作游戲,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4、降低運動量,放松身體
——幼兒在輕柔音樂背景下做放松動作,使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
——“鳥媽媽”帶“金絲鳥”回家,離開活動場地。
【活動延伸】
在區(qū)域活動中組織幼兒欣賞有關鳥類的圖片、鳥類舞蹈的VCD影像和音樂,使幼兒進一步感受鳥類美麗的造型和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體驗運動的樂趣和美。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04-25
中班教案04-27
中班教案04-28
中班教案04-30
中班教案04-30
中班教案04-30
中班教案05-01
中班教案05-02
中班教案05-02
中班教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