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教案設計:山地的形成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設計:山地的形成,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了解褶皺的概念及其基本形態(tài),掌握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皺山的概念。
2.了解斷層的概念,掌握斷層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理解斷塊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過程,掌握火山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了解火山結構。
4.通過相關案例的分析,掌握地質構造和工程建設、礦產資源的關系
教學重點:
1、理解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態(tài)特征。
2、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皺山的概念。
3、掌握斷層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理解斷塊山的概念
4.火山的結構、 火山的分布
教學難點:
1、 背斜和向斜的判斷方法
2、 閱讀褶皺、斷層示意圖,分析褶皺、斷層的成因及地貌表現(xiàn)。
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法,討論法,設置情景法
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入山地的三種主要形成原因。
一、褶皺山
1、展示學習任務單,發(fā)送褶皺自學視屏,結合課本完成自學任務單。
背斜和向斜地貌的判斷,通過相關圖片的展示,用隨手寫的功能突顯巖層的彎曲狀況,邊講解,邊分析。巖層新老關系的對比,同樣通過隨手寫的功能,實現(xiàn)知識從抽象到具體的轉化過程。
2、鞏固練習:---嘗試修復地層
講解方法:發(fā)送截圖給學生,結論:巖層完整的情況下可以看巖層彎曲,更精準
的方法是判斷從中心向兩翼的巖層的新老關系。
3、看世界主要山脈分布圖,附加板塊分布圖文檔,分析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的成因,一般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
轉折過渡: 展示巖層褶皺并斷裂的圖片,引入斷塊山
二、斷塊山
1、展示學習任務單,發(fā)送斷層自學視屏,結合課本完成自學任務單。
2、結合附加文檔講解斷塊山的形成,適當提及地壘地塹的概念
3、結合中國政區(qū)圖,落實華山、泰山、廬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位置。
三、火山
1、展示學習任務單,打開火山附加文檔,結合課本完成自學任務單。
2、研究地質構造的意義
四、山地對交通的影響:
展示幾張山區(qū)的交通圖片,思考
總結:山區(qū)的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因為修建成本低,難度小。
地形主要影響交通運輸線路的分布及延伸方向。一般分布在相對和緩的山澗盆地和河谷地帶,盡可能選擇和緩的坡度,呈之字型或s型大致沿等高線方向延伸。
課后任務:地形除了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分布外,還可能影響哪些人類活動?
【初中地理教案設計:山地的形成】相關文章:
山地的形成教案03-05
初中地理說課稿03-08
初中地理教案02-17
初中地理教學心得06-2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選)07-0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選)07-06
初中地理優(yōu)秀教案02-13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02-06
初中地理教學總結02-11
初中地理教學計劃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