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記教案 推薦度:
- 《桃花源記》教案 推薦度:
- 《桃花源記》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桃花源記教案常用(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記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記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jù)漁人的行蹤,理清課文思路,掌握課文內(nèi)容。
2、能力目標:背誦課文,領(lǐng)悟文章優(yōu)美、簡潔、精煉的語言特色。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的描述,認識其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
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重點字詞解釋、重點句子翻譯,疏通了文義,世外桃源美不美啊?今天,我們再次進入這個美妙的世外桃源,領(lǐng)略一下那里的風土人情!(板書課題、作者)。
二、知識回顧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阡陌交通(互相通達),雞犬相聞。
2、率妻子(妻子和兒女)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復出焉。
3、不足(不值得)為外人道也。
4、乃不知有漢,無論(更不用說)魏晉。
5、芳草鮮美(鮮艷美麗),落英繽紛。
提示:學習文言文時要特別注意古今意義差別較大的詞語。
(2)翻譯句子(提示:注意補出括號內(nèi)省略的內(nèi)容)。
(桃花源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漁人)。
桃花源記教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
。、掌握本文的重點字詞,能讀懂課文大意。
。、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根據(jù)課文注釋讀懂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一義多詞、古今異義、省略成分等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
〖教學設(shè)想〗
通過讀課文,根據(jù)書下注釋讀懂課文、同學間互相進行試講的方法,學生基本在指導下自學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師介紹:
今天咱們來認識中國古代東晉時一位杰出的詩人——陶淵明。他生于東晉后期,經(jīng)歷了晉宋易代的變遷,當時政治黑暗,兵連禍結(jié),民不聊生。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少年起就經(jīng)歷了許多政治上的紛擾,出仕到辭官歸隱更是遇到了晉宋易代的變遷,他對社會的動亂和官場的丑惡的和不滿的。“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歸隱后,安貧樂道,樂天知命,清高自賞,消極遁世,多寫田園風光,文風清新質(zhì)樸,恬淡自然,簡潔含蓄而又富有韻味。歷代都有很多人為陶淵明的詩文作注,其人數(shù)僅次于杜甫。
二、解題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小序,詩和序的內(nèi)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對詩的說明,用客觀記敘的方法,有人物、環(huán)境、和故事情節(jié)。
三、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
1、讀得清楚: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
。、讀得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四、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并強調(diào)部分字詞的讀音
生字:儼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郡下、詣、驥、津
多音字:豁然、衣著、間隔、舍、語、屬 答 還 遂
通假字:要—邀
一詞多義:志、尋、遂
一義多詞:悉、并、具、咸、皆
古今異義:妻子、無論、交通、絕境、間隔
五、學生兩人一組,參照書下注釋疏通文意,之后請幾位學生起立說課文大意,老師和其他學生傾聽并糾正他們翻譯得不夠準確的地方
六、作業(yè)
。、讀課文三遍;
。病⒄碚n堂上找出的幾種文言文的語言現(xiàn)象,寫在作業(yè)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薄W習課文以漁人的行蹤為順序,詳略得當?shù)財⑹鏊乃娝劦挠洈⒎椒ā?/p>
2、學習鞏固關(guān)于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異義的區(qū)別以及一詞多義等古漢語知識。
。场⒗斫庾髡咴谖闹兴磉_的社會理想,認識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進步意義和歷史局限性。
〖教學重點〗
。薄姆治鲎髡咚枥L的`桃花源這一社會入手,理解作者這一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2、鞏固古漢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源這一社會理想 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設(shè)想〗
用指導自學、學生試講、啟發(fā)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集體朗讀課文
二、逐段分析課文
分析第一自然段:
。、朗讀。
。、說本段的大意,注意幾個地方的準確翻譯:
、盼淞耆耍何辶昕び幸粋人,二不是指整體
⑵緣溪行:行,指乘船行
⑶忘路志遠近:遠近,偏義復詞,實指忘了路多遠
、葕A岸數(shù)百步:指兩岸數(shù)百步之寬,不是指沿河多長。
⑸甚異之:之,是指桃花林的美景,具體是指文中的句子“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⑹窮:走到頭,窮盡
。、討論明確幾個問題:
、耪页鼋淮鷿O人行蹤的語句: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復前行
⑵本段交代了事件發(fā)生的哪些情況?(時間、地點、人物)
⑶描寫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注:語言簡潔,形象鮮明,是千古名句)
⑷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甚異之”)
⑸總結(jié):桃花林的突然出現(xiàn)和漁人的欲窮其林,使讀者產(chǎn)生了懸念。這是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
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一、以自學為主,學生理解內(nèi)容,進行試講,教師引導學生弄清以下的語言現(xiàn)象,翻譯本段文字的大意:
。、句子成分的省略:
林盡(于)水源,……(小口)若有光。(漁人)便舍船,從口入。(山口)初極狹,……(漁人)復行,……(山口)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
。、一詞多義:
舍:舍船(舍棄);屋舍(房屋)
3、古今異義:
交通:今義指交通運輸,而在文中指交錯相通
。础⑷唬鹤鲂稳菰~的詞尾,可譯為“…的樣子”
。、同義詞:
悉、全、都、并、一齊、都
第二:討論分析:
。、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
明確:先寫進入桃花源的過程;再寫初入桃花源的所見所聞。
。病⑽闹袑懗跞胩一ㄔ 所見所聞,主要寫了哪些事物?
明確:
、艑懱一ㄔ粗械沫h(huán)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犬之聲。
⑵桃花源中的人從事的工作、衣著和神態(tài)。
。、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學生自由發(fā)言,明確:
土地、屋舍、雞犬之類的描寫——和平寧靜,社會安定
人們往來種作——人人辛勤勞動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安居樂業(yè),過著豐衣足食的愉快生活
。、作者寫桃花源的初步見聞,有何意義?
明確:
與現(xiàn)實生活能形成鮮明的對比:
現(xiàn)實——桃花源
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人勞動,沒有剝削壓迫
人們生活困苦,謀生艱難——怡然自樂,生活快樂幸福
戰(zhàn)禍四起,民不聊生——一派優(yōu)美、寧靜、安定的景象
作用:明寫桃花源,暗在諷刺現(xiàn)實,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第三、齊讀第一、二段,熟讀成誦。
學習第三段:
第一、引導學生弄清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和一些詞句的理解。
。、著重注意幾個省略賓語的句子。
、艈枺O人)所從來,便要(漁人)還家
、拼巳艘灰粸椋ㄖ┚哐运,(村中人)皆嘆惋
⑶余人各復延(余人)至其家
、绒o(村中人而)去
。、古今異義:妻子(妻子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更不必說)
。、一詞多義:
乃:乃大驚(就,表前后兩個動詞的連接)、乃不知有漢(竟,表出乎意料之外)
。、同義詞:
具:詳細、一五一十地,表無所遺漏。
咸:全、都,指熱鬧的全體。
皆:都,指人、物、事的全數(shù)。
要:邀請。
延:迎接、邀請。
。、翻譯段意。
第二、討論分析:
這一段是故事的進一步發(fā)展,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的所遇所談
。、村中人是怎樣對待漁人這個不速之客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語句。這些說明了什么?
明確:
、疟阋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朴嗳烁鲝脱又疗浼遥猿鼍剖
這說明民風淳樸,人們熱情好客,慷慨大方;且家家備有酒食,生活富足。
。、文中寫村中人自云一段話,含有什么意思?
明確:通過自述,補充交代了他們的來歷和長時間與世隔絕的原由。作者還有意用秦末暴政影射當時東晉社會兵連禍結(jié)、民不聊生的黑暗現(xiàn)實,似乎想給人指出一條出路:要想擺脫黑暗統(tǒng)治,可以像村中人“避秦時亂”一樣,去找一個絕境過男耕女織、安居樂業(yè)的社會。但這僅僅是作者的幻想,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场⒔試@惋是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外世人們的生存境況
4、這段話結(jié)尾寫“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這句話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此話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為他們不愿外面的人來干擾他們寧靜、和平、幸福的社會。在情節(jié)發(fā)展上,則為下文人們無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伏筆。
。、小結(jié):第二、三段是課文的主干,通過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的所見所聞所遇、所談,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學習第四段:
第一、著重弄清以下詞句的解釋。
。薄⒈惴鱿蚵罚合,從前。
2、處處志之:志,做標記。
。、尋向所志:尋,尋找;志,標記。
。、及郡下,詣太守:及,到達;詣,拜見。
。、遂迷:遂,竟然,終于。
6、尋病終:不久。
第二、討論明確:
。薄⑦@段話是文章的結(jié)尾,交代漁人出桃花源后的情況。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具體地寫漁人回來路上“處處志之”,“詣太守,說如此“,高尚士劉子驥聽了也欣然規(guī)往,而結(jié)果或迷路或病終,未能找到這個桃花源呢?
明確:
、拍康氖墙o人真實的感覺,似乎真有其人、真有其地、真有其事、不厭其煩地寫,為了使人產(chǎn)生真實感。
、铺叵雽ふ覅s遂迷,不復得路,劉子驥也因病而未果,結(jié)局的巧妙安排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更能激起讀者 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向往這個安居樂業(yè)的世外桃園。
、亲髡咦约阂裁鞔_這樣的桃源是不存在的,只是自己的幻想而已。
第三、小結(jié):
作者寫出了對現(xiàn)實 的強烈不滿,對理想社會的無比向往,反映了東晉人們希望擺脫苦難過上 豐衣足食的幸福社會的要求,因此,本文既有逃避現(xiàn)實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記敘詳略得當?shù)奶攸c。
。病⒗斫庾髡咴鯓用枥L出這個虛幻的世界來寄托他的理想的。
〖教學過程〗
一、理解作者怎樣描繪這個虛幻的世界來寄托他的理想的
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美好的社會?
學生討論明確:
。、環(huán)境美好: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寧靜和平,人們社會富足,安居樂業(yè),氣象升平)
。、人美:
、艧崆榭畲馊,民風淳樸,熱情待客,和睦友好
語句: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交談: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追求自由和平的社會,厭惡戰(zhàn)爭,這也是作者精神的寄托和向往)
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但是這樣的社會別說在東晉這個兵連禍結(jié)、民不聊生的社會中不能存在,就是現(xiàn)在也找不到這樣的世外桃源。咱們就從作者的寫法構(gòu)思上考慮陶淵明怎樣描繪這個他渴望的又明知不可能存在的理想境界。
。薄⑹冀K注意在虛構(gòu)故事的同時結(jié)合逼真的情境,即以實寫虛:
如:開頭點出時間、地點、人物的身分和職業(yè),結(jié)尾寫到劉子驥欲尋訪,而 劉子驥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晉太元年間的名士,與陶淵明為同時代人,這樣渲染真真假假的氣氛,似乎確有其人其事。
2、曲折回環(huán),層次分明,寫出似有似無的仙境。
開頭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但沒有指出明確的年份、地點和人物的姓名。
接著寫桃花林的無確切地址,僅僅寫忘路之遠近,小山通桃源,更為奇特,另有一番洞天,而復尋桃源時,標記消失,無跡可尋,虛無縹渺。劉子驥的尋而未果,似帶來一絲希望又破滅,成了千古之迷。這個情節(jié)可以概括為一喜一疑一驚一迷,極大地激發(fā)了讀者的興趣。
。场槭裁醋髡咭摌(gòu)出這樣的一個虛幻帶有理想色彩的世界?
明確:聯(lián)系寫作背景。東晉統(tǒng)治者的奢侈、殘酷剝削,政治瀕臨崩潰,作者的抱負無法實現(xiàn);當時實行的門閥制度,保護高門氏族貴族官僚的利益,而出身中小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卻走不上仕途。再加上陶淵明本身不愿攀附權(quán)貴,與統(tǒng)治者格格不入,三次辭官,41歲歸耕田野,面對紛亂的世道他無力改變,只好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境界,寄托他的政治理想及美好的情趣。
二、體會本文敘述詳略安排的特色
找出詳略的安排,分析原因。
明確:詳寫:漁人在桃花源里的見聞,來介紹美好的世外桃源。
略寫:漁人進村前和出村后的情形。
原因:要寄托理想化的社會理想,只能通過多介紹桃花源里的情形,因此要具體詳寫地描述。而其余的只能是輔助地敘述事件,只需簡單介紹。
三、了解其他的寫作特色
語言簡潔生動。如:“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等。
桃花源記教案3
【學習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熟讀并背誦全文;品味簡潔而蘊含豐富的語言。
3.正確看待作者的社會理想。
【學習重點】:
1.積累詞語,背誦課文。
2、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通過誦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學習難點】:
1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個人生活體驗,達成情感共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如何理解文章的人物和情節(jié)都是虛構(gòu)的;開頭渲染神秘色彩,結(jié)尾又不知所蹤都暗示了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似真而幻的虛構(gòu)境界。
【課前預(yù)習】:
1、 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給重點詞語注音并解釋。
2、讀課文,結(jié)合課下注釋,初步疏通文章的大意。
3、朗讀課文,2—3遍。(朗讀時,讀準字音,停頓分明,不讀破句,語速適中,語句流暢,富含感情,不能多一字,不能少一字。)
4、默讀課文,根據(jù)提示,完成下列問題。
、艥O人的行進路線: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_____桃花源。
5、查閱資料,介紹一下陶淵明,制成知識卡片。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6、把你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上交流。
【課堂學習】: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陳思思的音樂視頻《夢入桃花源》,老師導入新課:陳思思的一首《夢入桃花源》把我們帶到如癡如醉的桃源夢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把理想中安樂而環(huán)境幽美的地方稱作世外桃源,這個成語來源于一個虛構(gòu)的故事,為什么千百年來它一直吸引著人們,具有如此長久的魅力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跟隨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踏上快樂的"桃源之旅"吧。ò鍟鴺祟}、作者)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請學生上講臺來介紹陶淵明
哪位“小老師”了解陶淵明?請向“學生”介紹。之后要問他從哪里獲取的知識。歷史課本有對他的介紹;語文課本上夜學過他的詩《歸園田居》,下面注解中有“陶淵明”一條;網(wǎng)上也有(有學生上網(wǎng)搜索到有關(guān)知識,請他拷貝下來向大家展示如下)。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著名詩人。陶淵明生活在一個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的時代。他做過幾任小官,因?qū)y(tǒng)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躬耕僻野,過著儉樸的生活。
三、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清老師的斷句、節(jié)奏,標記生詞。
落實下列字詞的讀音:儼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恰然 邑人 便要還家
2.學生放聲自讀課文。 要求:①基本讀準斷句,注音語氣節(jié)奏。
②讀完后結(jié)合課下注釋理出難解的字詞句。然后暢談:桃源帶給你怎樣的"世外"感受?(引導學生暢談感受,比如:奇、美、樂等。)
四、檢查自讀,落實字詞。
1.請三位同學讀完全文。
教師要糾正讀音錯誤,不明顯的句讀錯誤暫時不予糾正,留待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2.疏通課文中重要、疑難的字詞句。
可讓學生發(fā)言提出。也可讓學生自由上講臺寫在黑板上。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歸類整理。
重點字詞如:異 窮 屬 悉 咸 延 語 尋
古今異義詞語如:鮮美 交通 妻子 絕境 無論 不足
五、加強誦讀,教給方法。(鍛煉朗讀能力,加深課文理解。)
教師應(yīng)進行朗讀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要求:
、僮忠粢x準。如“便要還家”中“要”讀“邀”,不讀“耀’;‘“驥”讀記”,不讀義”;“此中人語云’中“語”舊讀玉,現(xiàn)不作要求。
②句讀要分明,課文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應(yīng)讀出對襯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壅Z調(diào)、節(jié)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①問今是何世,②乃不知有漢。
。3)無論魏晉﹍加著重號的調(diào)應(yīng)重讀,語調(diào)稍慢;第①句讀得略平緩。②③句讀得有起
伏;第①句與②③句間停頓略久,②③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六 點撥講解
。1)以四人學習小組的形式,學生對照注釋,試講課文。
(2)學法指導: 要將古漢語的單音節(jié)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如“鮮——鮮嫩”、“美——美麗”、“交——交錯” 不可望文生義。 翻譯句子時,先弄清句式特點、關(guān)鍵字的意思,然后做到準確,通順,省略的部分要補上。例如: “具答之,便要還家”具,詳細;要通邀,邀請。(漁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漁人)還家 譯文,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桃源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
第二課時
一、探究桃源之"奇"
故事確有傳奇色彩,因此曾被列入志怪小說一類。仔細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描寫讓你產(chǎn)生"奇"的感受?
1.自主探究。
2.合作探究。
3.交流展示。在學生展示中,教師相機點撥、糾正、穿插、強化重點詞句的積累。
。1)入源經(jīng)過奇。奇在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如此美景是自然生成還是人工所為?奇在--洞口僅容一人通過,且深不可測,不知其中有何怪異,而漁人竟敢孤身而入,亦奇人也。
。2)桃源中人奇。"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若為仙,何以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皆與常人無異;若為隱,何以憑一洞之隔便與塵世相去萬里?
。3)桃源消失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漁人出洞后既已"處處志之",何以再去找時竟茫然無所見?這樣看來,此村似乎又不在人世間了!奇在后來南陽劉子驥"規(guī)往"而"未果",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個尾聲:有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出來作證,故事就更顯得亦真亦幻,傳奇色彩也就更濃了。
二、感受桃源之"美"
1.請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從文中找出答案然后展開豐富的想象,口頭描繪桃源的環(huán)境美。
。ㄓ靡粋問題將全文內(nèi)容串連起來,引發(fā)學生思考,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積極參與到個性解讀過程中,并加強了古文朗讀的份量,可謂一舉多得。)
預(yù)設(shè): 1段 自然風景美
2段 鄉(xiāng)村生活美
3段 人民情感美
4段 社會環(huán)境美
然后對照這些地方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自由讀——展示讀——競賽讀——齊讀),讓學生讀出文字的美感,讀出對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2.桃源的美,不僅表現(xiàn)在環(huán)境,更表現(xiàn)在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上。請先認真讀一讀第三節(jié),然后把它改寫成一組具體生動的人物對話。
先由同桌之間表演,然后指兩名學生到講臺上表演。師生共評。
3.觀看《中國水墨動畫系列之桃花源記》
水墨動畫以其畫面的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人物形象的詼諧對初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于他們來說,他們能夠理解動畫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通過動畫加深了課堂的趣味性,也讓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進入桃花源的歷程,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文章的脈絡(luò)一目了然,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有些東西用言語表達時總感到比較蒼白。借助多媒體則可以讓學生在情感的河流中徜徉。
三、設(shè)計對話采訪 深化文章主題
先齊讀一遍課文。然后進行以下活動,活動分兩組進行:
1.如果讓你對桃源百姓說一段話,你會怎樣說?
2.如果讓你以小記者的身份對陶淵明進行采訪,你會問哪些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先擬出采訪提綱。
。ㄕf明:活動一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與文中人物的直接對話,深化對桃源社會實質(zhì)的理解,同時還可以把課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活動二的目的是,促使學生深層次探究本文的寫法。對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其他學生回答:你覺得陶淵明會怎樣回答?譬如:
--你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結(jié)尾為什么要寫漁人的復尋而迷失?
四、拓展延伸
。1)假如可以選擇,你是愿意生活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還是桃花源里?請談?wù)勀愕睦碛?/p>
。ㄕf明: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桃花源里生活的理解,并征對現(xiàn)實生活來談?wù)劯惺。老師引領(lǐng)學生將現(xiàn)代社會生活和桃花源里的生活狀態(tài)作對比。學生可能會談到很多的理由。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又可引領(lǐng)學生理智地看待我們今天的生活。并學會生活。)
(2)老師下課結(jié)束時出示自己寫的《桃花源記》的讀后感(此活動的目的是引領(lǐng)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寫讀后感)
讀后感呈示:《桃花源記》讓我們感受到了桃花源的寧靜祥和之美。千百年來,“桃花源”已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衍化成為一種“桃源情結(jié)”。桃花源里人們那種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簡單而幸福的生命狀態(tài),一定讓你羨慕不已,老師也有很多的感悟,在感受到這些簡單而充滿幸福的生命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注意到,這些鮮活的生命狀態(tài)只存在于陶淵明的“社會理想”中,或者說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夢境。讀著這些充滿靈性的文字,我們隱隱感到作家的一種深深的憂慮之情。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也有一種深深的憂慮之情。因為人性中最為本色美好的東西,最簡單而樸素的向往已經(jīng)隨著時代的變動而悄悄流失。在今天這個日漸忙碌和功利的世界里,我們周圍有著太多疲于奔命而日漸憔悴的面容。有著因太多對物質(zhì)的渴望而墮落的靈魂。甚至包括我自己。沈從文先生在散文《桃源與沅州》中曾這樣寫道:“全中國的讀書人,大概從唐朝以來,命運中注定了應(yīng)該讀一篇《桃花源記》,因此把桃源當成一個洞天福地”。
感謝陶淵明,他那超脫的人生韻味,那灑落的生命境界,在于他為后人確立了一種新的理想人格。是他讓我們看到滾滾紅塵中還可以有這樣的一種生活。還可以有這樣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委任自然,任真自適。而這樣的生命狀態(tài)其實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有的,只是我們在行走的路上不小心給弄丟了。
站在來路和去路的現(xiàn)實人生路口,我們是不是該不斷地回望來路。去撿拾那些本來就存在于我們生命中的美好的東西。讓我們的生活充實而幸福起來。
桃花源記教案4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shè)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桃花源記課文的教案介紹,我們來看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第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第2.了解有關(guān)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第3.掌握相關(guān)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xiàn)象。
第4.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nèi)容。
第5.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第1.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nèi)容。
第2.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第1.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第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第3.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shè)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1.(欣賞圖片)班級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嗎?(引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世外桃源”這個成語是晉朝陶淵明在古代作品《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音樂古代作品《天仙配》------(曲終)歌曲描繪的是一副環(huán)境優(yōu)美、夫妻怡然自樂、男耕女織的社會生活美景。這種美景過去有嗎?不會,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比喻?——“世外桃源”。是的,這個成語出自陶淵明的古代作品《桃花源記》,現(xiàn)在我們一起跟陶先生走進世外桃源吧。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卑嗉壨瑢W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一些開心的東西。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古代作品《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2.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其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有古代作品《陶淵明集》傳世,主要散文有古代作品《歸去來兮辭(并序)》古代作品《桃花源記》古代作品《五柳先生傳》等。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3.本文大約寫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quán)的征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quán)合作,而以古代作品《桃花源詩并記》寄托了自己的社會理想!霸姟弊肥隽颂一ㄔ吹男纬,歌詠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小說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nóng)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選作課文的,就是這篇有新奇情節(jié)、有優(yōu)美環(huán)境、有人物、有對話的古代作品《桃花源記》。
二、檢查預(yù)習
晉太元中(jìn) 緣溪行(yuán) 便舍船(shě) 豁然開朗(huò) 屋舍儼然(shè)(yǎn)
阡陌(qiān mò) 黃發(fā)垂髫(tiáo) 便要還家(yāo ) 遂與外人間隔(suì)(jiàn)
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 劉子驥(jì)
三、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范讀課文,清楚、流暢。清楚: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語速適中 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成語:世外桃源 落英繽紛 豁然開朗 雞犬相聞
怡然自樂 黃發(fā)垂髫 無人問津 不足為外人道
3.通假字世外桃源 落英繽紛 豁然開朗 雞犬相聞 怡然自樂 黃發(fā)垂髫 無人問津
要:通“邀”,邀請。
4.古今異義詞: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味道)新鮮 今義:指運輸事業(yè)
妻子 古義:妻子和兒女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 今義:連詞,不管
絕境 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不足 古義:不值得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今義:不充足,不滿
如此 古義:像這樣
今義:這樣
4.一詞多義
舍:舍棄 乃:于是,就 具:都
房子 竟然 詳細地
志:作標記 遂:終于 尋:尋找
所作的標記 于是,就 隨即,不久
5.同義詞
具、悉、咸、皆:都 云、道:說 乃、遂:于是
緣、扶:沿著
6.課文翻譯
7.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
文中描繪了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的理想社會。
四、熟讀課文,質(zhì)疑探究
線索--漁人行蹤。
第一節(jié):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故事的開端)
1.漁人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為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氣氛,也為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3.如此奇異幽雅的環(huán)境,假如你來到這里,你會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感想:A、有山有水,人杰地靈。 B、心情舒暢、愉快、愜意。
C、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個世界之中。有一種雖處山外,卻身在世外之感。
推斷:A、有人。B、那么,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第二節(jié):寫漁人進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源中寧靜安樂的生活環(huán)境。
1.漁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樣的圖景?(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這里的人生活得好嗎? 何以見得? (描寫桃花源人人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3.你能用一句詩句來概括漁人進入桃花源過程的感受嗎?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討論:如此之美的環(huán)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否找到嗎?
對 比
只有父子之分 有君臣之別,貴賤之分
只有和平勞動無兵火征戰(zhàn) 為私利而荼毒生靈、魚肉百姓
自勞自食、和睦相處 你爭我奪、爾虞我詐
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烏托邦”式的幻想。)
第三節(jié):寫桃花源中淳樸的社會風尚。
1.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yīng)?說明什么?
“大驚”寫出對陌生人到來的驚異。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這與下文“自云....無論魏晉”相呼應(yīng)!霸O(shè)酒殺雞作食”,“咸來問訊”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純樸。
2.文中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樣的社會風氣?
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民風純樸,真誠淳樸的社會風尚。
3.桃花源人為什么來到這個地方?
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4.探討: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漁人“一 一為具言所聞”應(yīng)說的是秦末以來戰(zhàn)亂的歷史,桃源人聽后,為世上的動亂、黑暗而嘆惋,也為世上老百姓過著的痛苦生活而嘆惋。
提示:A、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怎樣的時代?(魏晉時期,戰(zhàn)亂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為桃源外邊世界的動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嘆惋。)
B、從這里我們可知:作者虛構(gòu)的這個寧靜安樂的環(huán)境、美好的風俗、淳樸的人情,是為了寄托作者的那種追求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的理想。
C、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的探討: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生哲學和隱居田園而過著清貧生活的思想境界。(注:由“此中人”是那些淳樸百姓的化影,他們嘆息漁人的生活不如鄉(xiāng)村的美好生活。從而可以推斷陶淵明隱居田園的原因。)
5.為什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是因為他們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這個地方,擾亂、破壞他們和平安寧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第二部分(2-3)寫漁人進入訪問、桃花源的經(jīng)過。(故事的發(fā)展)
第四節(jié):寫漁人再尋桃花源,終不可得。(結(jié)局和尾聲)
1.漁人離開是時為何要作記號,而且還帶人來尋找呢?
這里社會生活平靜,人們安居樂業(yè),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沒有戰(zhàn)爭,沒有剝削,人與人之間友好和睦。真是理想的社會,漁人也想讓大家都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2.漁人離開桃花源,“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來“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3.最后兩段與前又哪句話相呼應(yīng)?
與“不足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應(yīng)。
文章主題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yīng)當怎么評價?
明確:作者虛構(gòu)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桃花源記教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字詞與基本內(nèi)容。
3、對文章所寫社會現(xiàn)實與社會生活有所了解。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2、提高讀懂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3、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二、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興趣,在比較閱讀中品鑒文言文。
3、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生活。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文章字詞的理解是通過朗讀及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2、學生對文章基本內(nèi)容及主旨思想的分析主要通過課堂討論來完成,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
3、學生對文言文比較閱讀基本方法的掌握主要通過教師講授與課堂實踐來完成,在實踐中掌握與運用方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
1、從《消失的地平線》中對香格里拉的描寫,引導學生走進“世外桃源”。
2、引導學生說一說“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子”。
導語:英國詹姆斯·希爾頓在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虛構(gòu)”了一個叫“香格里拉”的東方城市,那里有著旖旎的風光、蔚藍的。天空和純凈的土地,是一個寧靜、安逸、悠遠、知足、明朗、和諧的理想歸宿。人們常常將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是怎樣一個地方呢?為什么說它在“世外”呢?讓我們一起跟隨陶淵明的腳步,探訪那片神秘的土地。
【設(shè)計意圖】從學生較為熟悉的作品入手,有助于學生走進將要學習的課文,并初步感知“桃花源”的內(nèi)涵。
。ǘ┦柰ㄎ囊
1、教師范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
2、學生自讀課文,嘗試結(jié)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3、逐句疏通文意,教師進行糾正和強調(diào)。
【設(shè)計意圖】
本文注釋較為詳細,讓學生先結(jié)合書下注釋、運用所學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課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具有具足輕重的地位,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和強調(diào)重點文言字詞有助于學生文言詞語的積累,同時也為理解文章做好鋪墊。
。ㄈ├斫鈨(nèi)容
1、梳理行文線索。
。1)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的不同片段。
。2)為故事的不同片段擬寫小標題。
發(fā)現(xiàn)桃花源——探訪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
2、走進桃源生活。
教師提出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和歸納,引導學生明確桃源人的生活及處世態(tài)度,進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1)漁人進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從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兩個角度去思考。)
。2)漁人進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對待漁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樣的社會風氣?
(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時亂”之后為何“不復出”?漁人“——為具言所聞”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嘆惋”的原因是什么?
【設(shè)計意圖】通過行文線索的梳理與文章細節(jié)的探究,學生可以從整體把握故事內(nèi)容,對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有所理解,為明確文章主旨做好準備。
3、明確文章主旨。
(1)帶領(lǐng)學生一起歸納總結(jié)桃源生活。
陶淵明為我們呈現(xiàn)的桃花源是一個他心中的理想社會。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
(2)引導學生明確文章寫作主旨。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虛構(gòu)了一個和平、寧靜、平等、安樂的理想社會,描寫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的幸福生活圖景,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隱含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抨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望。
【設(shè)計意圖】在“理解內(nèi)容”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礎(chǔ)上,明確文章主旨變得水到渠成,有利于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ㄋ模┩卣贡容^
1、文意理解。
。1)學生自由朗讀《秦時婦人》。
。2)學生借助注釋與工具書,簡要疏通文意,進行口譯。
。3)學生逐句翻譯文章,教師進行點撥和糾正。
【設(shè)計意圖】 《秦時婦人》字詞難度不大,由學生自讀、自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快讀閱讀的能力。
2、勾連回顧。
。1)引導學生由《秦時婦人》聯(lián)想到《桃花源記》,并初步發(fā)現(xiàn)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
(2)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比較閱讀的意識。
【設(shè)計意圖】幫助學生調(diào)動已學內(nèi)容,為后面比較閱讀打好基礎(chǔ)。
3、方法講授。
(1)引導學生由“已知”到“未知”提出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角度。
。2)教師進行歸納總結(jié),給予方法指導。
方法點撥:文言文比較閱讀可主要從三個角度進行:
。1)文章內(nèi)容;
(2)中心主旨;
。3)寫作手法。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已知聯(lián)系到未知,有助于學生遷移運用已學閱讀方法,同時“降低”比較閱讀的陌生感和難度。
4、方法應(yīng)用。
。1)學生結(jié)合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和要點,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就《桃花源記》《秦時婦人》進行比較閱讀,發(fā)現(xiàn)其中的異同。
。2)教師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
【設(shè)計意圖】《桃花源記》《秦時婦人》兩篇故事架構(gòu)“大同小異”,但表達主旨、表達方式“小同大異”的文章比較閱讀,有助于學生掌握方法。
5、小結(jié)。
教師在學生課堂實踐的基礎(chǔ)上,再次強調(diào)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角度。
【設(shè)計意圖】 小結(jié)回顧,有助于學生夯實本課重點。
。ㄎ澹┎贾米鳂I(yè)
拓展遷移:課后運用所學方法,從比較閱讀的角度,分析《桃花源記》和《乙亥北行日記(節(jié)選)》的異同。
【設(shè)計意圖】再閱讀一篇與《桃花源記》有相似之處的《乙亥北行日記(節(jié)選)》,可以幫助學生遷移所學方法,能夠在“舊文章”中有“新發(fā)現(xiàn)”。
桃花源記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2.學習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以簡練、質(zhì)樸的語言進行記敘的寫作特點。
3.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積累部分文言常用詞語。
教學重點;
以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
教學時數(shù):
用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由成語“世外桃源”導入課文。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介紹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老師范讀課文
4.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老師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朗讀。要求:一 句讀分明;二 節(jié)奏合理;三 語速適中,四 語句流暢;五 注意音韻鏗鏘。老師也可以邊提要求邊做示范。)
5.對照注釋,理解課文。(注意重點詞語的解釋。)
(如果程度好的班級,可以對照課文,直接筆譯,然后站起來讀,同學補充,老師作點撥)
6.第一段翻譯與評點:
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漁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重點詞語:行:指船行。忽:說明是偶然的。之:指見到的景象。異之:為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窮:窮盡,走到頭。
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yè)。(有一天)他順著小溪劃船,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夾著溪水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這林子的盡頭。
評點: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林經(jīng)過。這是故事的開端。
7.讀第2段課文,翻譯并評點:
原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砣婚_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重點詞語:舍船,丟下船。才:只,僅僅。悉:都。屬:即類,之屬:即這一類事物。
譯文: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有座山,山有個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漁人)便丟下船,從洞口進去。初進時,洞口很窄,僅容一人通過。只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很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竹一類的樹林。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狗的叫聲不斷傳來。里邊的人來來往往耕種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邊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地自由自在地娛樂。
評點:這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林,看到桃源人的生活環(huán)境,見到一片安寧和樂的世外天地。
朗讀第3段,翻譯并評點
原文: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重點詞語:乃:竟然。妻子:妻子和兒女。焉:相當“于之”、即“從這里”。語:()告訴。足:值得。“問所從來”:即“問從何來”!澳瞬恢袧h,無論魏晉”:“乃”,即“竟然”,“無論”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跟現(xiàn)代漢語用的“無論”不同!坝嗳烁鲝脱又疗浼摇,“延”,邀請。
譯文:桃花源里的人見了漁人,竟大吃了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他們便邀請漁人到家中,擺酒殺雞招待他。村中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桃花源的人說自己的先輩們?yōu)榱硕惚芮爻牡渷y,帶領(lǐng)妻子兒女和鄉(xiāng)親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起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對他們說了,大家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住了幾天,漁人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叮囑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評點:這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2、3段為第二部分,是故事的發(fā)展。
朗讀第4段,翻譯并評點
原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重點詞語:志:同“”,做標記。“便扶向路”:向:從前,“向路”:去桃花源時走的路。詣:到……去,這里指謁見。如此:象這樣。
譯文:(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記號。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見太守,告訴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尋找先前所作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條路。
讀第5段,翻譯并評點
原文: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重點詞:劉子驥,與陶淵明同時代的人,把他寫進去,表示真實可靠。
譯文:南陽的`劉子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聽了這件事。很高興地前往,還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終了。以后就再沒有問路探訪的人了。
評點: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討桃源未果的情形。這是故事的結(jié)局和尾聲。為故事的第三部分。
反復朗讀課文,做到瑯瑯上口。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請同學復述課文。
2.分析課文:
提問:課文以什么為線索?怎樣劃分結(jié)構(gòu)?
明確:課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按照發(fā)現(xiàn)桃林,進入桃源,出而復尋的時間順序。(完成目的一)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林的經(jīng)過。(開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見聞。這是全文的重點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會理想。
2段寫桃花源中寧靜安樂的生活環(huán)境。
3段寫桃花源中淳樸的社會風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結(jié)局和尾聲。
提問:作者為什么開頭結(jié)尾寫得簡略,中間寫得詳細?
明確:文章的詳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達的中心來決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過桃花源的生活情狀來表現(xiàn)他的社會理想。反映廣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間部分要詳寫。開頭和結(jié)尾只跟故事的傳奇性質(zhì)有關(guān),所以寫得簡單。(完成目的一)
提問:根據(jù)課后練習四,談?wù)勎覀冊撛鯓诱J識作者的理想社會?
明確:作者虛構(gòu)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他生活的東晉末年是一個戰(zhàn)亂不斷、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社會。他深感痛苦和不滿,但是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實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憧憬著一種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人民生活寧靜和樂,風氣淳樸、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本文正是他這種理想的寫照。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但這樣的社會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種空想。桃源究在何處,無處找尋。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背誦課文。
5.作業(yè):
(1)完成課后作業(yè)一、二、三、五。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詞義的差別: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芳草鮮美。
桃花源記教案7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園”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
文章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根據(jù)《揚子晚報》的一則消息“云南發(fā)現(xiàn)“世外桃園””引入新課……
2、板書課題:桃花源記
作者:陶淵明
強調(diào):源:水的源頭。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頭。
補充:陶淵明,名,潛別字,元亮東晉文學家。
指導:課后查找資料,了解陶淵明的其他情況。
二、檢查預(yù)習:
1、找學生朗誦課文。
2、給字注音:
三、明確本課的.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討論課文的結(jié)構(gòu);重點學習1—2節(jié)的詞語。
四、學生分組閱讀課文,并討論就文章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問題:
疏導:
結(jié)構(gòu)方面的問題,一般包含:線索,段落等問題?梢越Y(jié)合課文閱讀重點一考慮。
總結(jié)可以討論問題:
1、文章以什么為線索來安排材料的?(只將閱讀重點一開變一下)
2、標出文中表現(xiàn)漁人行蹤的詞語。
3、據(jù)此劃分課文的層次。
明確:1—2兩個問題的設(shè)計可以參考課后思考題五。
五,學生再一次閱讀全文,師生共同討論完成1—3題:
總結(jié)明確:
1、以漁人行蹤為線索安排材料。
疏導:行蹤可以理解為:地點的轉(zhuǎn)移。
2、表示行蹤變化的詞句:
桃花源記教案8
(一 )說教材的地位、作用 (幻燈片2)
《桃花源記》是初中八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單元中的課文,大多講的是文人墨客的博大理想與志趣以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操。五篇文章的體裁不同,有的文字簡潔而意味深長!短一ㄔ从洝愤@篇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塑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并通過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作者自己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不滿,希望能有一個沒有戰(zhàn)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
教學目的: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luò)(幻燈片3)
聯(lián)系實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積累文言詞語對照課文注解獨立完成課文翻譯
誦讀課文并背誦
教學重點:進行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幻燈片4)
培養(yǎng)并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正確看待課文中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方法:誦讀、啟發(fā)、欣賞、探究
(二)、說教法 (幻燈片5)
1、主要運用誦讀、啟發(fā)、讀書指導及欣賞、探究法,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
2、對文言文的教學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才有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
3讀書指導是對朗讀所提出的要求。
4、文中的一些探討性題目,可運用探究法,同時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的思維。
(三)說學法(幻燈片6)
在學法指導上,主要運用朗讀法、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討論。
朗讀法:文言文的學習重在反復朗讀,也可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小組合作討論:可使學生交流意見,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對文言文的生疏感、膽怯感。
(四)、說教學程序 (幻燈片7)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及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安排導入——朗讀感知——理清全文思路——文章賞析、研讀——知識拓展延伸——教師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等幾個環(huán)節(jié)。
1、導入并題解(幻燈片8、9、10)
在中國,素有“山川以人而勝”的傳統(tǒng)。所謂“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勝,惟人則名”。自從陶淵明作了《桃花源記》以后,桃源仙境名聲大噪。歷代文人雅士紛紛涉足山溪,探尋靈秘。今天我們就與東晉大文豪一覽桃源仙境。
叫兩、三個學生書寫課題
析: 源 、 園
“源”字的偏旁是“シ”,與水有關(guān),從文章一、二段看得出,“桃花源”里寫水的句子有“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林盡水源”,從而可看出桃花源是水流的盡頭、源頭,在比較隱秘的地方。所以不僅僅是指“桃花園子”。以后不要書寫錯了。
2、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幻燈片11、12、13)
學生齊讀,掌握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復述故事并口頭疏通文意
3、走近作者、了解寫作背景(幻燈片14、15)
一學生讀,讀后點評
4、賞析及探究問題(幻燈片16、17、18、19、20、21、)
聽錄音朗誦感受桃花源的美的意境
讓同學到文中尋找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并說說是什么美?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生活美
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人情美
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用一組句式整齊的句子描繪桃源人的生活環(huán)境及社會風尚。
如:這里的______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的美我們概括出了景物美、生活美、人情美,這三個方面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去的地方呢?我們中國大山名川,風景美,生活美,人情美的地方也不少,為什么桃花源讓人魂牽夢繞,一千多年來,在中國詩人的'心中,桃源仙境始終美好,讓人向往呢?
探究桃源人舉家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的原因?
由學生自由朗讀第三段
要求:朗讀是應(yīng)讀出文中人物的語氣,如“乃大驚”,“皆嘆惋”,“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源人為什么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戰(zhàn)亂連年的年代,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是否存在?(結(jié)合前面的寫作背景分析)
漁人偶遇桃源,“……處處志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和“……,欣然規(guī)往。末果,尋病終”,作者寫這些句子目的是什么?
。ㄍ瑢W可通過讀課文最后兩段來了解)
暗示這個故事是虛構(gòu)的。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gòu)這個故事?
5、教師總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幻燈片22)
師小結(jié):這篇課文陶淵明成功地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實中有虛,以“不復得路”“未果”等句寫出仙境在恍惚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讓人覺得似夢似真,這些都不過是陶淵明巧妙的安排,理想的寄托,美好的愿望而已,實際上是子虛烏有的,桃花源讓后人津津樂道,可見桃花源已成為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征了。
作業(yè)背誦全文
6、知識拓展延伸(幻燈片23)
抽一生描繪一下自己心中理想的明天
7、最后讓同學隨著音樂朗讀課文感受桃花源的美
8、下課
說課板書
景色美 戰(zhàn)亂
生活美 沒有 壓迫
人情美 剝削
注:時間安排:導入及題解(4分鐘),整體感知課文、復述故事、口頭翻譯等(12分鐘),賞析文章及探究問題等(22分鐘),知識拓展延伸、教師總結(jié)及作業(yè)(7分鐘)
桃花源記教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其中蘊涵的思想。
、、德育目標:
認識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學生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及主題;順暢地誦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共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回顧舊課
2、朗讀課文
要求有感情地朗讀,注意朗讀節(jié)奏。
3、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
文章共四節(jié),按故事的開端、發(fā)展、結(jié)局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開端(1),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
第二部分:故事發(fā)展(2、3),寫漁人進入桃花源。
第三部分:故事結(jié)局(4),寫漁人離開及再訪桃花源。
可見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
4、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
把學生分組,角色扮演漁人和桃花源人,模擬采訪和受訪,通過設(shè)計問題、提出問題、回答問題,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蘊涵的思想。
示例:A、漁人采訪桃花源人
、、能介紹一下你們桃花源的自然情況嗎?
⑵、請問你們是怎樣來到這里的?
、、請問你們這里有什么風俗習慣嗎?
⑷、當我來到這里時,你們有何感受呢?
、、我離開時,你們有什么要叮囑的.呢?
B、桃花源人采訪漁人
⑴、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桃花源給你什么印象呢?
⑶、桃花源人給你什么感受呢?
⑷、你是否也想永遠留在桃花源呢?
、、你對外人說出桃花源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5、遷移探究
⑴、問題一:桃花源人因不滿當時紛亂、不安的先秦社會,躲避到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若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滿老師、同學的時候,也仿效桃花源人,逃學、曠課,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嗎?
、啤栴}二、《桃花源記》表達了作者反對戰(zhàn)爭、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若把本文推薦給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布什,會怎樣呢?試著寫一段話,想像美國總統(tǒng)布什的反映。
6、總結(jié):
本文通過虛擬一個寧靜祥和的世外桃源,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動亂社會的厭惡和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7、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8、板書設(shè)計:
故事開端(1)發(fā)現(xiàn)桃花源
安居樂業(yè)
故事發(fā)展(2、3)進入桃花源寧靜祥和
理想社會
故事結(jié)局(4)離開、再訪桃花源
桃花源記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了解有關(guān)陶淵明的文學常識;掌握相關(guān)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xiàn)象;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的基礎(chǔ)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nèi)容;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文言文;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quán)交替,戰(zhàn)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朽,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元代詩人張養(yǎng)浩在《潼關(guān)懷古》一詩中發(fā)出了這樣的慨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它就是——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jié)先生。
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quán)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檢查預(yù)習情況
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hu0)屋舍儼然(yan)阡陌交通(qianmo)
黃發(fā)垂髫(tiao)便要還家(yao)劉子驥(ji)
詣太守(yi)
四、讀譯課文。
1、聽老師范讀。
2、同學齊讀課文。
3、利用工具書及課后注釋,筆譯全文
五、小結(jié)。
1、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緣古義:沿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尋:尋找尋向所志
房子屋舍儼然不久尋病終
志:做標記處處志之向:以前尋向所志
標記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3、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一、回顧前堂,朗讀課文
二、課文分析
1、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第2~3節(jié)):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jīng)過。
第三部分(第4~5節(jié))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2、質(zhì)疑解難:
①漁人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谧髡咴鯓用鑼懱一值淖匀痪吧?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圩髡咴鯓用鑼懱一ㄔ吹纳瞽h(huán)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ch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茏髡咴鯓用鑼懱一ㄔ慈说臒崆楹每偷?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逎O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叽酥腥苏Z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酀O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gòu)的。
⑨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yīng)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gòu)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總結(jié)結(jié)構(gòu),思考文章主題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huán)。它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背誦課文
桃花源記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教學難點: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就出自我們即將學習的課文《桃花源記》,這個成語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zhàn)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胸懷大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遠離官場的隱居生活。
本文寫于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的時候,他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三、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通過文中注釋及工具書解決文中的生字,力求做到準確地朗讀課文。
2、教師范讀課文,邊讀邊指出須注意的字詞讀音。
便舍(she3)船豁(huo4)然開朗屋舍(she4)儼(yan3)然阡陌(qian1mo4)
衣著(zhuo2)黃發(fā)(fa4)垂髫(tiao2)怡(yi2)然要通邀讀yao1意為邀請
咸(xian2)間(jian4)隔魏(wei4)晉郡(jun4)下詣(yi4)劉子驥(ji4)
3、學生自由朗讀后分男女朗讀。
4、學生結(jié)合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準備開展理解活動。
四、我譯大家評
1、一個同學翻譯一個句子,其他同學聽后做評論,看翻譯得好不好,若發(fā)現(xiàn)不足或有不同意見,可以說出自己的意見。
2、復習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A、通過加字換字的方法。
B、結(jié)合注釋。注釋中往往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進行解釋的。
C、結(jié)合上下句加以猜測。
D、增刪調(diào)補。
3、翻譯文言文的要求:
A、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凡是能夠直譯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對照翻譯;
B、遇到古今異義、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語言現(xiàn)象而無法直譯時,就可以靈活地或適當?shù)夭捎靡庾g的方法。
C、譯文要通順,沒有語病,符合表達習慣。
――第一段:(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yè):靠……謀生。緣:沿。夾岸:兩岸。雜:別的。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驚異。窮:走完。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謀生。(有一天)他沿著小溪劃船,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在溪流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劃去,想走到這林子的盡頭。
――第二段:(補充注釋如下)
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悉:全。
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
―― (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是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里面)隱隱約約有點光亮。(漁人)就下了船,從洞口進去。初進時,洞口很窄,只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
――第三段:(補充注釋如下)
乃:于是。所從來:從哪兒來。要通邀,讀yao1意為邀請。咸:都。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xiāng)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云:告訴(他)說。不足:不值得
――(村中人)見了漁人,于是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備酒殺雞做飯菜(款待他)。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往來。(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詳細地告訴他們,<他們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也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在這里)住了幾天,就告辭離去。(臨走時)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第四段:(補充注釋如下)
既:已經(jīng)。志:動詞,做記號。詣:拜見,到…去。如此:像這樣。遣:派。
――(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記號。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終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到原來的路。
――第五段:(補充注釋如下)
欣然:高興地問津:探尋(桃花源)
――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xiàn),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沒有問路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五、小結(jié)
今節(jié)課我們主要的任務(wù)是疏通文中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節(jié)課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來熟悉、理解課文內(nèi)容為主。
二、強化朗讀,熟讀成誦
學生自由朗讀10分鐘后檢查背誦。(不記得處老師提示)
三、檢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學生看著課文翻譯,要求不看翻譯工具書,其他同學認真聽,不足處請指出。(一人一段)
四、小結(jié)本文需要注意的字詞
1、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今義;不管(連詞)
<補充>
如此――古義:像這樣說如此今義:這樣
緣――古義:沿緣溪行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今義:唾液
2.一詞多義<完成練習冊p63練習7>
舍:舍棄――便舍船房子――屋舍儼然
尋:尋找――尋向所志不久――尋病終
志:動詞,做標記――處處志之名詞,標記――尋向所志
為:作為――捕魚為業(yè)對――不足為外人道也
向:以前――尋向所志對著――眈眈
3、詞類活用<完成練習冊p62第4題>
緣溪行――名詞作動詞,沿著。
欲窮其林――形容詞作動詞,走完。
未果,尋病終――-名詞作動詞,實現(xiàn)。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作動詞,意為感到驚奇。
五、拓外延伸
有幾個出自本文的成語,請找出來并理解,完成練習冊P63第9題第四小題。
世外桃源――原指與現(xiàn)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環(huán)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lǐng)悟了一個道理。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
與世隔絕――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無人問津――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六、小結(jié)
今節(jié)課我們的任務(wù)有朗讀背誦、歸納字詞、理解出自本文的成語。同學們回去要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在閱讀時要提出你質(zhì)疑之處,下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理解。
七、作業(yè)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4、問今是何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5.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6、后遂無問津者。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已疏通了文章意思,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
二、研討課文內(nèi)容
1、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土地平曠,屋舍產(ch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5、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6、漁人臨走時,村人對漁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7、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暗示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8、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yīng)當怎么評價?
――作者虛構(gòu)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學會質(zhì)疑――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
1、全文以什么作為敘事線索?
――漁人的行蹤;進桃源前――在桃源――離桃源
2、當時漁人是順流劃船還是逆流劃船?請找出依據(jù)?
――逆流;依據(jù):林盡水源。
3、漁人是第一次來這里嗎?請找出依據(jù)?
――是第一次;依據(jù):忽逢桃花林。
4、漁人忘路之遠近是因為溪流魚多,漁人忙于捕魚,遲遲不肯收手,還是漁人一無所獲,因而不甘心,仍一路撒網(wǎng)而去?
――<自由發(fā)揮,言之有理即可>
5、漁人再探桃花源是否言而無信?為何找不到原先做的標記?
――<自由發(fā)揮,言之有理即可>
6、桃花源的社會與漁人所生活的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請從文中找出依據(jù)?
――村人說來此絕境的原因是“避秦時亂”,說明這里是沒有戰(zhàn)亂、沒有壓迫的理想地方;
村人由于長時間與外界斷絕來往,因此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以至連桃源外的朝代的更替也不知道,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告訴村人,村人聽了都感嘆惋惜,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同時又為自己能置身事外而感到慶幸。
四、教師小結(jié)
陶淵明因生活在戰(zhàn)亂頻繁的環(huán)境里,因而構(gòu)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桃花源記教案12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ǘ┠芰δ繕
1.理解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敘事的表現(xiàn)手法。
2.能辯證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會理想。
(三)情感價值目標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學習,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掌握文中古今異義詞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3、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學法指導:
1朗讀法2想象法3自主和作探究法4多媒體課件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精心導入
1.“世外桃源”是同學們熟知的一個成語,它出自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而生活安樂的世界,桃花源是怎樣一個地方呢?為什么說它在“世外”呢?就讓我們一起從《桃花源記》這篇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2.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簡介。(多媒體展示)
二、整體感知
。ㄒ唬⿲W生自由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了解課文大意。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 )儼然( )阡陌( )詣( )
2.在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的基礎(chǔ)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要求讀出感情,讀出韻律。
朗讀指導:
、賹ε季、四字句要讀出對稱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谡Z調(diào)、節(jié)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a問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漢,c無論魏晉。”一句,加著重號的詞宜重讀,語調(diào)稍慢;a句讀得略平緩,b、c句宜有起伏;a句后停頓略久些,b、c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讀,能較好的讀出感情意味。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鼓勵學生放聲讀,大膽讀)
4.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聲音要洪亮、節(jié)奏要準,要讀出韻律)
5.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提示:⑴重點字必須解釋出來,單音節(jié)變成雙音節(jié)。
、聘鶕(jù)課文內(nèi)容,補充省略的內(nèi)容。
。ǘ┲R點歸納(多媒體展示)
1.通假字
。1)具答之。(具,通“俱”,都)
(2)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
2.古今異詞
(1)阡陌交通
交通:古義,為交錯相通;今義,往來通達,或各種運輸?shù)目偡Q。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古義,指妻子和兒女;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毫無出路的境地。
。3)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古義為“不用說”“更不用說”之意;今義,是表條件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
(4)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鮮美:古義,色彩鮮艷美麗;今義,味好,香濃。
。5)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滿,不充分。
3.一詞多義
①便舍船,從口入(放棄,舍棄,動詞)
舍
、谖萆醿叭唬ǚ课,名詞)
、偬幪幹局ㄗ鳂擞,動詞)
志
②尋向所志(標記,記號,名詞)
、賹は蛩荆▽ふ,動詞)
尋
、谖垂,尋病終(隨即、不久,副詞)
、購颓靶校F其林(這、那,指示代詞)
其
、诩瘸,得其船(他,代漁人,人稱代詞)
、僖姖O人,乃大驚(就,于是,副詞)
乃
、趩柦袷呛问,乃不知有漢(竟,竟然,副詞)
、傥淞耆瞬遏~為業(yè)(作為,動詞)
為②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介詞)
、鄞巳艘灰粸榫哐运劊ńo,介詞)
4.一義多詞
悉如外人——具答之——咸來問訊——皆嘆惋
緣溪行——便扶向路
便要還家——延至其家
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5.文言句式
、倥袛嗑洌耗详杽⒆芋K,高尚士也。
譯: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人。
②省略句: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主語承前省略句式。即“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B.問所從來
賓語承前省略句式。即“問(之)所從來”。
C.林盡水源
介詞省略句式。即“林盡(于)水源”。
6.出自本文的成語
世外桃源落英繽紛雞犬相聞怡然自樂黃發(fā)垂髫
豁然開朗無人問津
。ㄈ⿲W生齊讀課文
提問:桃花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用三個單音節(jié)詞概括。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美、樂、奇。
三、欣賞探究
。ㄒ唬⿲W生瀏覽課文,找出漁人的行蹤(線索):
發(fā)現(xiàn)→進訪→離開→再尋
。ǘ┓植狡肺墩n文
1.想象桃源之“美”。
。1)指名朗讀課文描寫桃花源外部環(huán)境美和內(nèi)部環(huán)境美的句子。
。2)提問: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給大家描述一番。(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美好的遐想)
明確: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別的樹木,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一只只飛舞的'粉蝶……
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無垠,就像一塊大氈子……
這里的屋舍美,……
這里的田池美,……
這里的桑竹美,……
這里的阡陌美,……
教師小結(jié):聽著大家的描述,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huán)境優(yōu)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2.理解桃源之“樂”
提問: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讓人感受到桃花源的“樂”?
學生交流討論明確:男女、老幼、漁人。
提問: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看?
。ɡ蠋熞杂浾卟稍L的形式跟同學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shè)身處地的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明確:
。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zhàn)亂之苦,能安居樂業(yè)。
。2)女人雖采桑養(yǎng)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著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怡然自樂”,樂在悠閑自在,老有所養(yǎng),豐衣足食。
。4)小孩“怡然自樂”,樂在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父母疼愛。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樂在桃源中人民平等,和諧親密。
學生小結(jié):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令人為之神往。
3.評讀桃源之“奇”
提問:桃花源的美麗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么,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奇,那是因為”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W生思考交流)
明確: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且形狀奇特,“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2)人奇。人氣,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太守竟然“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4.齊讀課文,神游這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源勝景。
。ㄈ┧伎迹献魈骄浚ǘ嗝襟w展示)
1.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2.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3.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4.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學生討論)
明確:
1.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2.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惋惜。
3.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人的平靜生活。也為下文尋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筆。
4.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似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無的。
5.在思考下面句子說明了什么?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鞔_:桃花源是朦朧飄忽的世界,種種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寫了桃花源的隱蔽,實質(zhì)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種美好的境界,一種對現(xiàn)實生活不滿的精神寄托)
6.總結(jié)結(jié)構(gòu),思考文章主題
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穿起來了。它虛構(gòu)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四、拓展延伸
1.提問:有人說《桃花源記》體現(xiàn)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有人說《桃花源記》體現(xiàn)了作者積極的理想追求,你怎樣看這個問題?
。ǹ梢宰寣W生討論,形式不拘一格,可集體討論,也可分組討論。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教授要鼓勵學生大膽評價,自圓其說即可)
2.假如桃花源真的存在,你愿意做一個桃花源中的人嗎?為什么?
教師總結(jié):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種沒有剝削與壓迫的幸福美好生活,這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的。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更應(yīng)樹立一種遠大的理想,將個人利益與社會的需要結(jié)合起來,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我們的民族。
五、反饋練習(多媒體展示)
1.《桃花源記》作者,(朝代)著名詩人。
2.在括號內(nèi)填入被省略的成分。
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 )皆嘆惋。余人各復延( )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 )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搜集積累談理想的名人名言。
板書設(shè)計略
桃花源記教案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薄⒗首x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
2、掌握本文的重點字詞,能讀懂課文大意。
3、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根據(jù)課文注釋讀懂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一義多詞、古今異義、省略成分等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
〖教學設(shè)想〗
通過讀課文,根據(jù)書下注釋讀懂課文、同學間互相進行試講的方法,學生基本在指導下自學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師介紹:
今天咱們來認識中國古代東晉時一位杰出的詩人──陶淵明。他生于東晉后期,經(jīng)歷了晉宋易代的變化,當時政治黑暗,兵連禍結(jié),民不聊生。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少年起就經(jīng)歷了許多政治上的紛擾,出仕到辭官歸隱更是遇到了晉宋易代的變化,他對社會的動亂和官場的丑惡的和不滿的。“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歸隱后,安貧樂道,樂天知命,清高自賞,消極遁世,多寫田園風光,文風清新質(zhì)樸,恬淡自然,簡潔含蓄而又富有韻味。歷代都有很多人為陶淵明的詩文作注,其人數(shù)僅次于杜甫。
二、解題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小序,詩和序的內(nèi)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對詩的說明,用客觀記敘的方法,有人物、環(huán)境、和故事情節(jié)。
三、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
1、讀得清楚: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
。、讀得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四、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并強調(diào)局部字詞的讀音
生字:儼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郡下、詣、驥、津
多音字:豁然、衣著、間隔、舍、語、屬答還遂
通假字:要—邀一詞多義:志、尋、遂
一義多詞:悉、并、具、咸、皆古今異義:妻子、無論、交通、絕境、間隔
五、學生兩人一組,參照書下注釋疏通文意,之后請幾位學生起立說課文大意,老師和其他學生傾聽并糾正他們翻譯得不夠準確的地方
六、作業(yè)
1、讀課文三遍;
。、整理課堂上找出的幾種文言文的語言現(xiàn)象,寫在作業(yè)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以漁人的行蹤為順序,詳略得當?shù)財⑹鏊乃娝劦挠洈⒎椒ā?/p>
。病W習鞏固關(guān)于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異義的區(qū)別以和一詞多義等古漢語知識。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社會理想,認識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進步意義和歷史局限性。
〖教學重點〗
。薄姆治鲎髡咚枥L的桃花源這一社會入手,理解作者這一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鞏固古漢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源這一社會理想的實際意義。
〖教學設(shè)想〗
用指導自學、學生試講、啟發(fā)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集體朗讀課文
二、逐段分析課文
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朗讀。
。病⒄f本段的大意,注意幾個地方的準確翻譯:
、盼淞耆耍何辶昕び幸粋人,二不是指整體
、凭壪校盒校赋舜
、峭分具h近:遠近,偏義復詞,實指忘了路多遠
、葕A岸數(shù)百步:指兩岸數(shù)百步之寬,不是指沿河多長。
⑸甚異之:之,是指桃花林的美景,具體是指文中的句子“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⑹窮:走到頭,窮盡
。、討論明確幾個問題:
、耪页鼋淮鷿O人行蹤的語句: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復前行
、票径谓淮耸录l(fā)生的哪些情況?(時間、地點、人物)
、敲鑼懱一置谰暗木渥邮牵ǚ疾蒗r美,落英繽紛)(注:語言簡潔,形象鮮明,是千古名句)⑷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甚異之”)
、 總結(jié):桃花林的突然出現(xiàn)和漁人的欲窮其林,使讀者發(fā)生了懸念。這是故事情節(jié)的開端。
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一、以自學為主,學生理解內(nèi)容,進行試講,教師引導學生弄清以下的語言現(xiàn)象,翻譯本段文字的大意:1、句子成分的省略:
林盡(于)水源,??(小口)若有光。(漁人)便舍船,從口入。(山口)初極狹,??(漁人)復行,??(山口)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
2、一詞多義:
舍:舍船(舍棄);屋舍(房屋)
。、古今異義:
交通:今義指交通運輸,而在文中指交錯相通
。、然:做形容詞的詞尾,可譯為“?的樣子”
5、同義詞:
悉、全、都、并、一齊、都
第二:討論分析:
。、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
明確:先寫進入桃花源的過程;再寫初入桃花源的所見所聞。
2、文中寫初入桃花源所見所聞,主要寫了哪些事物?
明確:⑴寫桃花源中的環(huán)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犬之聲。
、铺一ㄔ粗械娜藦氖碌墓ぷ、衣著和神態(tài)。
3、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學生自由發(fā)言,明確:
土地、屋舍、雞犬之類的描寫──和平寧靜,社會安寧
人們往來種作──人人辛勤勞動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豐衣足食,過著豐衣足食的愉快生活
。、作者寫桃花源的初步見聞,有何意義?
明確:與實際生活能形成鮮明的對比:
實際──桃花源
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人勞動,沒有剝削壓迫
人們生活困苦,謀生艱難──怡然自樂,生活快樂幸福
戰(zhàn)禍四起,民不聊生──一派優(yōu)美、寧靜、安寧的景象
作用:明寫桃花源,暗在諷刺實際,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實際生活的不滿。
第三、齊讀第一、二段,熟讀成誦。
學習第三段:
第一、引導學生弄清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和一些詞句的理解。
。、著重注意幾個省略賓語的句子。
⑴問(漁人)所從來,便要(漁人)還家
、拼巳艘灰粸椋ㄖ┚哐运,(村中人)皆嘆惋
、怯嗳烁鲝脱樱ㄓ嗳耍┲疗浼
、绒o(村中人而)去
2、古今異義:妻子(妻子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更不必說)
3、一詞多義:
乃:乃大驚(就,表前后兩個動詞的連接)、乃不知有漢(竟,表出人意料之外)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
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zhòng)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tiáo),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xián)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400多年前,一位中國的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的社會——桃花源,他就是陶淵明。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心煩意亂、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一些開心的東西。生活在東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卻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二、分步品味課文
1.想像桃源之“美”。
(1)指名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huán)境美和內(nèi)部環(huán)境美的句子。
(2)提問: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學生爭相回答,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明確: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
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無垠,就像是一塊偌大的氈子……
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齊齊,炊煙裊裊升起……
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們交錯相通,將田地劃成整齊的方塊,像一個巨大的棋盤……
教師小結(jié):聽著大家的描繪,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huán)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2.理解桃源之“樂”。
提問: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
學生明確:男女、老幼、漁人
提問: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看。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shè)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
學生明確:(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zhàn)亂之苦,能安居樂業(yè)。
。2)女人雖采桑養(yǎng)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fā))“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yǎng),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樂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學生小結(jié):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
3.評讀桃源之“奇”。
提問:桃花源的美麗歡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么,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奇,那是因為”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明確: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且形狀奇特,“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2)人奇。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太守竟然“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三、深入研討課文
1.提問:桃源勝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是真有實景還是純屬虛構(gòu)?作者為什么要虛構(gòu)?
學生思考,明確:本文純屬虛構(gòu)。作者虛構(gòu)這個故事是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期戰(zhàn)亂紛呈的環(huán)境里,中年以后,他長期隱居在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有更深的了解,對人民的愿望有切身體會,于是構(gòu)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桃花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紛擾,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這是黑暗現(xiàn)實的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來被壓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四、延伸閱讀《桃花源詩》,詩文對讀,深入體會本文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法
1.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桃花源詩》,并指導學生理解詩意。
資料內(nèi)容如下:
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nóng)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陰,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穆窌峤煌ǎu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草榮識節(jié)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愿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教師點撥:詩文對讀,兩者互相配合,共同構(gòu)成一個與現(xiàn)實世界相對立的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會。詩比文更真實全面地反映了桃花源中的社會實況。
2.結(jié)合詩與文,談?wù)勀銓Ρ疚摹疤摼皩崒懀瑢嵵杏刑摗睂懛ǖ睦斫狻?/p>
明確:本文既具有濃烈的浪漫色彩,又有強烈的真實感人力量。這一方面是因為主題具有現(xiàn)實意義,另一方面是作者始終注意把虛構(gòu)與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如文章首尾照應(yīng),加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在虛景實寫的同時,又實中有虛,有意留下幾處似無非無,似有非有,使人費盡猜想也無從尋求答案的話題,如桃源人的叮囑和故事結(jié)尾安排的“不復得路”“未果”等情節(jié),虛虛實實,惝恍迷離,便是最堪尋味之筆。
板書:桃自然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花
源社會美:和平恬靜怡然自樂
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進入桃花源→離開桃花源
現(xiàn)實社會:戰(zhàn)亂頻發(fā)
矛盾
理想社會:景美人美環(huán)境和平恬靜
桃“美”環(huán)境幽雅;風景秀美;資源豐富;和諧安寧;
花“樂”平等和睦;安定;豐衣足食;民風淳樸;
源“奇”景物奇特;人奇特;蹤跡奇特;
桃花源記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huán),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yù)習安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開朗(hu)屋舍儼然(yn)阡陌交通(qinm)
黃發(fā)垂髫(tio)便要還家(yo)
劉子驥(j)詣太守(y)
2.熟讀課文,查字典,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正課
。ㄒ唬⿲дZ:
同學們,陽光明媚、山花爛漫的春天即將過去,我們又將迎來驕陽似火的夏季。誰還記得我們那次春游的情景?大自然中的景色美不勝收。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桃花!
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
你能不能說一說你的.感受?
好!下面我們來欣賞兩幅桃花開放的美景吧。ù虺鎏一▓D片)
(打出伊拉克戰(zhàn)爭圖片)
同學們,看了這一幅圖片,你又想到了什么?
這幅圖片提醒我們,現(xiàn)代世界里仍然存在著殘酷的戰(zhàn)爭,很多人因此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生活在困苦之中。
(打出東晉末期圖片)
我國東晉末年,封建國家分裂,政權(quán)交替,戰(zhàn)爭頻繁。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元代詩人張養(yǎng)浩在《潼關(guān)懷古》一詩中發(fā)出了這樣的慨嘆: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說,和平,是每一個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個成語就是這一社會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它就是----世外桃源!
這個成語出自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名作《桃花源記》。它描述的是一個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禍,安樂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ù虺鑫恼骂}目:桃花源記)
。ǘ┳髡吆喗椋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四十一。
桃花源記教案15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并扎實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及文言現(xiàn)象。
2、通過合作探究,能夠翻譯課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
3、激情展示,陽光參與。以極度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享受學習的快樂。
【學習重點、難點】
準確翻譯課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繪的美好社會生活。
【使用說明】
1、 在充分預(yù)習,熟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認真研究學案。
2、 認真限時完成,規(guī)范書寫;小組合作討論,答疑解惑。
【自學導航】
一、預(yù)習點兵。
1、走進作者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生于東晉末期,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丑惡,41歲時棄官回鄉(xiāng),歸隱田園,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傳世美談。他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其詩自然質(zhì)樸,意味雋永。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他所作的詩文,內(nèi)容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了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nóng)民來往和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是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zhì)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xiàn)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
本文寫作年代在約是寧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quán)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 )儼然( )阡陌( )垂髫( )便要還家( )劉子驥( )詣( )
3、重點詞語釋義。
為業(yè): 緣: 夾岸: 雜: 鮮美: 異: 窮: 舍: 豁然: 開朗:
平曠: 屬: 怡然自樂: 悉: 所從來: 咸: 問詢: 先世: 妻子:
邑人: 不復出焉: 焉: 間隔: 皆: 嘆惋: 延: 語告: 不足: 既: 志: 詣: 如此:
遣: 欣然:
4、古今異義
5、一詞多義
6、特殊句式
二、初讀課文,發(fā)現(xiàn)桃花源
讀課文,將文章第2、3段其中的一段翻譯在下面。
三、再讀課文,走進桃花源
。ㄒ唬└惺芴一ㄔ吹拿利悺一ㄔ疵涝诤翁?
。ǘ└惺芴一ㄔ吹男腋!一ㄔ葱腋T诤翁?
(三)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處?
四、熟讀課文,訪問桃花源
聯(lián)系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請你聯(lián)想桃源人的生活與當時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處?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五、拓展延伸,再尋桃花源
由桃花源你想到了什么?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試著寫一篇《桃花源后記》或給桃源人寫一封信,談?wù)勀銓推降恼J識。
【桃花源記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桃花源記》教案06-23
桃花源記教案06-06
《桃花源記》教案08-26
桃花源記教案范文09-25
《桃花源記》教案15篇11-16
《桃花源記》教案(精選15篇)08-03
《桃花源記》教案(15篇)02-10
《桃花源記》說課稿03-11
《桃花源記》說課稿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