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大班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目的要求:
1、 通過“捉泥鰍”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物體表面光滑的摩擦力小,表面粗糙的摩擦力大”的科學知識。
2、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我們可以“學習”泥鰍的本領來減小摩擦力。還可以用類似于捉泥鰍的辦法來增大摩擦力。
3、 使學生知道泥鰍身體表面的“粘液”具有減小摩擦力的作用!怯行У乇Wo自己,二是便于在泥土中行走;同時還具有吸取氧氣的作用。
4、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準備:
1、 泥鰍若干條。
2、 玻璃缸兩只、小網兜。
3、 南瓜葉或其它表面粗糙的植物葉子、青菜葉、棉手套、簿膜手套、棉布、滌淪布、干泥沙、食油、銹軸承、牛油、衛(wèi)生紙、玻璃球、筷子、膠布、工具盒等。
4、 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同學們我們今天做—個有趣的活動——捉泥鰍,有同學捉過泥鰍嗎?捉起來容易嗎?
2、 請人家看實驗記錄紙思考:什么原因使泥鰍不容易被徒手捉起?用什么方法才能夠更容易捉起泥鰍?
在記錄紙上寫上你的想法。
3、 通過討論得出應該用東西包起來捉。請每組同學合作,試一試能用多少種方法捉起泥鰍,哪一種方法更好,為什么?在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們組的探究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二、全班同學分組實驗,教師行間巡視指導。
三、分組匯報實驗情況。(教師用實物展臺演示各組的實驗報告)
四、師生共同分析總結:
實驗過程中哪一種方法捉起來最容易,為什么?通過討論最后得出結論:
泥鰍身體表面分泌出一種粘液,使得泥鰍身體表面非常光滑,我們就很難捉住它。事實上這種沾液減少了泥鰍身體表面的摩擦力,使它很容易從我們的手中逃脫。在分析過程中,教者應故意將“棉手套、簿膜手套”,“南瓜葉、青菜葉”,“棉布、滌綸布”對應起來比較,讓學生認識到用“光滑”的物體“難捉”,用“粗糙”的物體“易捉”,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光滑摩擦力小,粗糙摩擦力大”的基本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當厚、千的物體吸收掉泥鰍身體表面的沾液后捉起來更容易。
教師板書:光滑難捉粗糙易捉
請大家思考:采用什么方法捉泥鰍比較好呢?
應該考慮在什么情況下而定,實驗室里、農田里、在家里各應該采用什么方法。(讓學生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五、將剛才的探究成果用于生活實踐。
l、請大家一起討論一個問題:物體表面是光滑一些好呢?舉—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
2、做兩個小實驗,鞏固所學知識。
。1) 請人家拿出材料盒中的橡皮塞的玻璃管,將玻璃管穿到橡皮塞中間的'洞里去。每組試一下,好穿嗎?你們能不能想一個好的辦法使得穿起來比較容易一些?操作說明:每組二個打好洞的橡皮塞子和一根事先準備好的玻璃管,要使玻璃管較容易
地穿進去在玻璃管上涂點油就行了。
。2) 比一比哪一個組夾起的球最多。操作說明:每組一瓶小玻璃球,要求從瓶里用老師指定的筷子把小球夾到碗里,比一比在一分鐘內哪一個組夾得多。每個小組先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夾?然后老師宣布開始并進行計時。(可以用老師發(fā)給的實驗材料對工具略加改進,但不能幅度過大)
總結全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研究了“捉泥鰍”,通過研究我們知道了泥鰍身體表面粘液的作用,我們人類可以用一些粗糙的物體來捉泥鰍。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得到啟發(f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想出一些辦法來使物體表面變得光滑或者粗糙一些,以達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或學習過程中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靈活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嘗試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轉動的物體(風車、發(fā)條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積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繩子、筷子、牙簽等)
2、音樂“圓舞曲”,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玩轉動玩具,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感受有趣的轉動現(xiàn)象。
1、教師提出游戲要求:玩玩具的時候仔細觀察,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幼兒自選玩具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fā)現(xiàn)。
3、小結:通過手的運動,這些玩具都能轉動起來。
二、提供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能轉動的物品和體育器械,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使它們轉動。
1、幼兒嘗試轉動自己的小椅子,教師引導:“它能轉動嗎?怎樣轉呢?”
2、教師:“這兒還有許多玩具,它們能轉動嗎?現(xiàn)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用更多的方法讓它們轉動起來!
3、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
4、幼兒交流自己的轉動方法。
三、引導幼兒用兩種材料合作轉動,使物體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1、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想了各種辦法讓物體轉動起來,那現(xiàn)在老師又要讓你們動腦筋了,你能不能兩種材料合作,讓它們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2、幼兒探索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
3、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問:“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轉動的物體?”
五、游戲“身體轉轉轉”
1、提問:“我們的身體能轉動嗎?”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各種身體轉動動作。
2、播放音樂“圓舞曲”,引導幼兒伴隨音樂做身體轉動游戲。自然結束活動。
設計思路:
孩子上大班時,我們允許幼兒在書包中自由攜帶一種玩具。孩子們不約而同的帶來了許多可以轉動的玩具,如:各種各樣的陀螺玩具、發(fā)條玩具、溜溜球、抽拉轉動玩具等,他們在課間活動時常聚在一起比賽“誰轉得快”,玩的非常開心。其實,在生活中,幼兒還能夠接觸到許多類似有關轉動的現(xiàn)象,如:旋轉****、呼啦圈、球類游戲、電風扇、洗衣機等,這些生活中的轉動現(xiàn)象幼兒雖然經常接觸,但往往被他們所忽視,為了引發(fā)幼兒對生活中已熟悉的東西進行再觀察、再探索,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整個活動從幼兒興趣入手,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活”起來,使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轉動的樂趣,滿足了好奇心;顒又,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都轉動起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引發(fā)了幼兒的表現(xiàn)欲望,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
活動主要分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第一環(huán)節(jié):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成品轉動玩具,如:發(fā)條玩具、陀螺、溜溜球、音樂盒等,這些玩具新穎有趣,孩子非常喜歡,大大激發(fā)了了他們參與探索的興趣。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什么難度,主要是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些玩具都可以轉動,并在與同伴交流時正確運用語言表達自己使玩具轉動起來的方法,尤其是動詞的正確使用。
第二環(huán)節(jié):提供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可以轉動的體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繩子、自制飛盤等;一類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圓筐、手絹等。這一環(huán)節(jié)和幼兒生活經驗密切結合,重點是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
第三環(huán)節(jié):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將兩種物體放在一起轉動,并要求轉動的時間要長,速度要快。這一過程需要幼兒積極動腦,在和材料的互動中探索各種轉動的方法。
第四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尋找生活中可以轉動的物體。這一環(huán)節(jié)將活動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導幼兒去關注生活中的轉動現(xiàn)象,將活動和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
第五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玩身體轉動游戲,在歡快的氣氛中自然結束課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伴隨音樂轉動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個性,使幼兒直接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認識和感受轉動帶來的有趣現(xiàn)象。在音樂方面,特意選擇了三拍子的音樂“圓舞曲”,音樂本身旋律歡快,非常適合幼兒玩身體轉動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游戲目標:
1、懂得節(jié)約資源是減少垃圾的根本途徑。
2、認識循環(huán)再造的概念,懂得物盡其用,廢物利用。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游戲準備:
1、各種各樣的廢紙盒
2、錄音機、磁帶
游戲過程:
1、組織教學,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玩游戲.
2、發(fā)現(xiàn)地上有許多的'垃圾,教師和幼兒一起分析原因和好壞。
3、游戲:變廢為寶規(guī)則:教師將幼兒組織成一個縱隊,將發(fā)現(xiàn)的紙盒從第一個幼兒手中傳出,當音樂停了,拿著紙盒的幼兒將以最快的速度,用紙盒動手做一個玩具.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4、游戲反復進行。
5、展示幼兒作品。
6、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如果能做出多種紙杯變廢為寶的作品則更佳;
2、通過對幼兒的啟發(fā),希望他們能漸漸養(yǎng)成節(jié)約環(huán)保意識、 變廢為寶意識,為他們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做鋪墊;
3、教師可以在制作手工的過程中,與幼兒多做互動,以引起幼兒的注意力;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聽取聽課老師提出的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我的這節(jié)手工課更加豐富多彩!
小百科:寶,漢語常用字,讀作bǎo,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指珍貴的東西,即《說文解字》:“寶,珍也!币隇橛衿鞯目偡Q、玉質的信物、帝后太子的印信,也引申為珍貴的等義。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物體的倆種狀態(tài) 固體 液體;
2、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區(qū)分液體和固體,知道液體和固體可以相互轉化。
教學準備:
1、把教室的一個角打扮成超市的樣子,里面投放食物【醋、醬油、礦泉水、油、石頭、木塊、蘋果、梨、積木、餅干、面包、蠟燭、糖、鹽】
2、人均紙、筆一份。
活動過程:
1、認識物體的倆種狀態(tài)——液體 固體。
A、小朋友,今天天氣好不好?老師帶你們去我們學校的超市走走吧!【聽音樂進入活動室的區(qū)角部分】
教師有意拿瓶水,讓幼兒觀察水的形態(tài),晃一晃它會流動,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所以只能裝在瓶子里,它倒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狀。
教師又有一拿了一箱積木,取出一塊來,摸一摸,捏一捏,讓幼兒仔細觀察,積木各自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狀,大小也不會變化。
B、教師小結:有一定形狀還有一定大小【大小不會變的】這種物體叫做固體。它們的狀態(tài)叫做固態(tài)。如;石頭、梨、金屬。沒有一定形狀【形狀會改變】。有一定的大小這種物體叫液體,它們的狀態(tài)叫液態(tài)。如:水、酒精、油。
2、區(qū)分液體和固體。
A、小朋友我們幫幼兒園的超市重新理理貨吧!將是固體的物品放在左邊的'貨架上,將是液體的物品放在右邊的貨架上。
B、鑒別對錯,將其中理好的一部分讓幼兒辯別是固體還是液體,并將擺錯的確認后,教師加以重擺,鞏固幼兒對液體與固體的區(qū)分
3、了解固體和液體可以相互轉化。
小朋友有些東西常溫下是固體,經過高溫會變成液體。我們買些實物回活動室試驗一下吧!韭犚魳纷刈约旱奈恢。
A、試驗一:將蠟燭點燃,然后傾斜滴在紙上會變成水成了液體。
小結:常溫下蠟燭是固體,經過高溫熔化變成液體,滴下后溫度又恢復到常溫,所以蠟燭液體又變成了固體。
B、試驗二:將糖倒入溫水中晃一晃,糖會全部化在水中變成糖水,變成液體。
小結:糖是固體通過放入溫水它會熔化到溫水中成了液體。
C、試驗三:拿一根雪糕在教室中放一段時間后變成了雪糕水成了液體,提問幼兒將這些雪糕水放入冰箱中又會變成什么?
小結:雪糕在冷凍的狀態(tài)下它是固體,在常溫下它就會變成液體。
活動延伸:
小朋友有時固體可以變成液體,液體可變成固體,快把你知道的畫下來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摸、看、嘗等方法認識玉米,并能用語言表現(xiàn)其基本特征。
2、通過嘗試,掌握撥玉米的技能,知道要一層一層剝。
3、學會觀察、比較,對玉米加熱膨脹后的變化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生玉米每人一根、專門用來爆米花的干玉米一包。
2、微波爐一只、餐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玉米。
1、出示“玉米”朋友。
今天。∥覀儼嗉壚飦砹艘粋朋友還有它的伙伴們。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誰?你們認識它嗎?
2、讓幼兒認識玉米的皮和須。
。1)引導幼兒觀察玉米。
原來是玉米朋友,它今天要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做有趣的游戲,但是它先要來考考我們小朋友,看看誰能發(fā)現(xiàn)它身上有些什么秘密。
。2)幼兒每人取一根玉米觀察、自由講述、交流。
(3)集體交流。
你都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秘密?
皮:玉米身上包裹著皮,像它的什么呢?(衣服)
兒歌:玉米玉米真有趣,身上穿著X衣服。
須:這個須像什么呀?變一變。
摸摸看,有什么感覺?
兒歌:玉米玉米真有趣,身上長著長須兒,像XX來像XX。
3、去掉皮和須,讓幼兒進一步認識玉米。
。1)如果脫去玉米的衣服,拿掉它的胡須,猜猜看,里面會有什么?
。2)幼兒嘗試自己剝玉米,自己去探索。
那我們一起來剝剝看,找一找衣服里面的秘密。剝下來的皮和須應該放在哪里?
。3)幼兒剝玉米,教師指導。
(4)幼兒交流,你們剝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ㄒ路
好,現(xiàn)在請你們看看脫去衣服,拿掉胡須后的玉米像什么呀?
再請你們摸一摸,摸上去是什么感覺的?(軟的`還是硬的?)(有一粒一粒的玉米寶寶)?(排隊)剝一粒下來試試看,像什么?
兒歌:脫下衣服瞧一瞧,咦!藏著許多小寶寶。親親熱熱在一起,一個挨著一個睡。
(二)、把干玉米房進微波爐,制成爆米花。
1、引導幼兒思考小小的干玉米會不會變。
老師這里有很多已經剝下來的玉米寶寶(搖一搖手里的干玉米),它們呀看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這么乖,想給我們大家變個魔術!我們來看看,他們會變個什么魔術。
把生的、硬硬的玉米寶寶放進微波爐里。
我們耐心地等上一會兒。聽聽看,玉米寶寶在里面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2、把爆好的爆米花取出來,供幼兒品嘗、討論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把變魔術后的玉米寶寶和先前的做一下比較。
3、那玉米除了變成爆米花吃,還能怎么吃?我們回去再一起討論討論試試看,好嗎?好,帶著你們的玉米,我們走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玩手電筒,喜歡操作、擺弄,能想辦法讓手電筒亮起來。
2、認識電池的正負兩極,了解電池正負相連可以亮起來的道理。
3、體驗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老師準備各式各樣的老式手電筒和電池(用于幼兒拆開、觀察手電的組成)。
2、記錄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的形式導出手電筒,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
一根鐵柱膽不小,頭帶玻璃平頂帽;
一只眼睛亮閃閃,哪兒黑往哪兒瞧!ㄊ蛛娡玻
提問:手電筒是用來做什么的?手電筒為什么會發(fā)出光亮?
二、出示手電筒和電池,讓幼兒進行組裝。
1、出示各式各樣的手電筒和電池,請幼兒觀察,了解手電筒和電池的多樣性。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電池,認識電池的正極和負極。
小結:電池不管是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它都有一個正極,一個負極。
3、請幼兒把手電筒與各種電池相匹配,探索如何組裝能使手電筒亮起來。
4、能安裝成功的幼兒操作演示,知道正負極相連可以使手電筒亮起來。
三、請幼兒用組裝好的手電筒進行探究小游戲。
1、請幼兒把手電筒放在水彩筆一側約10厘米的地方,逐漸改變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觀察影子長短的變化。了解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請幼兒將自己探究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3、關掉活動室的照明燈,拉上窗簾,請幼兒用手電筒自由照射,感受光的直線傳播和光于影子的關系。
四、手影游戲
游戲玩法和要求:每個小組選一人打亮手電筒照在墻面上,其他幼兒用手組裝各種造型進行游戲,然后更換打燈人輪流游戲。
活動延伸
1、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電池。
2、引導幼兒繼續(xù)觀察、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需要用電池,電池是什么樣子的.,自己嘗試拆裝。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注重了以幼兒的自由探索為主的科學活動方式,始終圍繞:為什么手電筒亮起來了?這條主線展開,幼兒對活動內容掌握還是不錯的,能正確區(qū)分出電池的正負極,并能正確安裝手電筒,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探究安裝手電筒的樂趣。
但在實驗的環(huán)節(jié),也存在著不足:如實驗次數(shù)過多,為保證每名幼兒都能掌握活動內容,實驗時間有點長,幼兒交流的時間縮短。在科學活動中,會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燈泡,電線里面的金屬絲等,應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小百科:手電筒簡稱電筒,是一種手持式電子照明工具。一個典型的手電筒有一個經由電池供電的燈泡和聚焦反射鏡,并有供手持用的手把式外殼。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22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27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2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07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6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2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3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