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常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用電器是一種能量轉化器,可以把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知道電能能向其他能量的轉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也可以互相轉化。
科學探究
1.了解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轉化成電能;
2.能設計并運用簡單的實驗來研究能量的互相轉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交流,并學會在交流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
2.體會到能量轉換和我們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培養(yǎng)學生關心新事物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電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并進一步了解多種能量之間的互相轉化。
2、難點:應用能量轉化的觀點描述生活中的變化事例。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能量轉化的圖片資料。電磁鐵、大頭針、鐵絲、繩子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師:生活中我們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能量,如風能、機械能、電能、熱能等。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自制的小玩具。(出示簡易電磁鐵)除了電磁鐵,老師還帶來了大頭針。(搖裝有大頭針的盒子)誰愿意和老師一起演示電磁鐵吸大頭針?
師生共同演示操作電磁鐵吸大頭針。
師:是什么讓這枚鐵釘具備了神奇的吸大頭針的能力呢?
生:電能。
師:板書(電能)電能讓這枚小小的鐵釘具備了吸鐵的能力,也就是具備了磁能。(板書:磁能)像這樣能量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其他形式,是能量的一個重要特征——能量的轉換(板書)。
【評:思維從問題開始,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上課伊始,教師運用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揭示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并產生了懸念,渴求新知識的獲得。但實驗時,利用實物投影可讓學生看得更清楚一些!
(二)探討電能為我們做什么
師:在生活中,你們用得最多、接觸得最廣的能量是什么?
生(齊答):電。
師:請說說你家里有哪些用電器?它們把電能變成了什么?
生1:電風扇,電風扇把電能變成了動能、風能。
生2:電磁爐,它把電能轉化成了熱能。
生3:電燈,它把電能變成了光能。
【評:以學生熟悉的家用電器引出電向其它能量的轉化,學生人人都有體驗,很有發(fā)言的欲望。】
師:既然大家都想說說家里的用電器,那我們就說給小組的同學聽,好嗎?
生:四人小組互說。
【評: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師: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走出家門,感受一下社會上有哪些用電器。你們坐過電梯嗎?它把電能變成了什么?
生(合):坐過!
生1:電梯把電能變成了動能。
師:你們看過電影嗎?
生2:看過。電影就是把電能變成光、聲音、影像。
師:你們還知道什么用電器?
生:我坐過過山車,過山車把電能變成動能。
生:我玩過摩天輪,它把電能轉換成動能。
生:搖控賽車把電能變成動能。
師:由此看出,用電器都是一種能量的轉化器,它可以把電能變成其他形式的能,為我們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評:從家用電器向社會用電器拓展,讓學生體驗身邊能量的轉化無所不在。】
。ㄈ┯懻撾娔苁窃趺磥淼
師:電對我們真的很有用,它是怎么來的呢?你知道嗎?
生1:風力發(fā)電。
生2:水可以發(fā)電。
師:老師準備了幾張圖片,思考:它們是怎樣轉換成電能
的?
(出示圖片:電池、核電廠、太陽能發(fā)電站、水力發(fā)電站、風能發(fā)電站、地熱發(fā)電廠)
生1:電池把化學能變?yōu)殡娔堋?/p>
生2:核電站把核能變?yōu)殡娔堋?/p>
生3:太陽能發(fā)電站把太陽能轉變?yōu)殡娔堋?/p>
生4:水力發(fā)電站把水能變成電能。
生5:風能發(fā)電廠把風能變?yōu)殡娔。…?/p>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師:以上看出,電能是由各種能量轉化而來的。
【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由學生說出各種能量向電能的轉化,讓他們感受各種能量形式和電能的關系!
師:下面老師也準備了一個活動:
師:(出示鐵絲)請一位同學來摸一摸。記住你的感覺。
師:反復彎折鐵絲。請剛才的同學再摸摸它。
生:(興奮)“熱了熱了”。
師:伸出我們的雙手,我們一起來搓搓手。
生:(搓手)。
師:有什么感覺?
生:熱了。
師:又是什么形式的能轉換成什么形式的能?(機械能 → 熱能)。
【評:設計這一活動讓事實說話,令學生親身體驗能量的轉化,引出不一定通過電才能向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
師:請大家說說剛才這些例子中,手為什么感覺到熱?能量是怎樣轉化的呢?
生:老師彎折鐵絲的時候,動能轉化為熱能。
生:我們用力搓手的時候,動能轉化為熱能。
師:它們轉化成熱的變化要通過變成電嗎?
生:不用。
師:由這些實驗你們得出什么結論?
生:一種形式的能量不一定要變成電能,才能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能。
【評: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總結,則學生就會對所探究的知識沒有整體、清晰的認識,產生一定的認知缺陷,同是也使得教學過程缺乏整體美。上述過程,教師著重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各種形式的能可發(fā)生相互轉化這一認識的基礎上進行一個小結,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師:你能象上面一樣,不轉換成電,再舉一些例子說明其它能量間的相互轉化嗎?
【評: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撇開電,學會篩選能量之間轉化的事例!
生:(小組討論)
生1匯報:路燈。(太陽能變光能)
生2匯報:太陽能熱水器。(光能變熱能)
生3匯報:燒開水的時候水蒸汽把壺蓋頂開了。(熱能變動能)
教師板書。(用箭頭標出各種能量間的轉化)
師:下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能量的轉換。劃燃火柴,思考火柴的能量是如何轉換的?做實驗時,注意安全,小心燙傷!
學生小組實驗。
生:化學能轉化成光能和熱能。
【評:這兒的能量轉換較復雜,可以換個能量轉換簡單的`實驗!
(四)實際應用,加深鞏固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圖,有許多能量轉換在里面。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到底有哪些能量,他們又是如何轉換的呢?(出示圖片)小組討論。
生1:番茄的化學能轉化成男孩騎自行車的動能,再轉換成電能。
生2:燒水是電能轉換成熱能。
生3:太陽能轉化成番茄的化學能。
師規(guī)范學生的描述:太陽光使西紅柿生長,西紅柿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體內;人吸收了西紅柿的化學能轉化成可以使腳踏車運動的機械能;發(fā)電機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熱水壺把電能轉化為熱能;熱能有一部分使水和壺嘴發(fā)出聲音,轉化為聲能。
【評:學生通過探究獲取了新的科學知識,再進行強化訓練,方能鞏固消化。因此,教師依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組應用性訓練,讓學生仔細觀察,深入思考,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能量的轉換!
。ㄎ澹┳鲂⊥婢,體會能量轉換過程
師:能量的轉換除了可以像剛才這樣解釋,還可以通過具體的模型來解釋,比如剛才的電磁鐵,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玩具“飛旋的扣子”(出示“飛旋的扣子”)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
生:想。
師:那我們來看看飛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出示PPT 飛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和玩法)邊玩邊思考這其中的科學道理。
生動手制作,玩,回答。
師小結:小玩具的能量轉換過程是動能與重力勢能的相互轉換。前段時間有一個風靡一時的玩具,(出示溜溜球)其實這也是動能與重力勢能的相互轉換,所以說小玩具里也蘊藏著大道理。
【評:學生了解了能,又認識了能量的轉換,再通過親身體驗,其認識將會更加深刻,更有意義。教師設計了制作玩具——電磁鐵或“飛旋的扣子”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情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但飛旋的扣子,學生不易理解動能是如何轉化為重力勢能的。可直接以溜溜球為研究對象,這種能量轉換是很明顯的,讓學生有這種能量轉換的意識!
。┛偨Y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課后請同學們利用能量轉換的知識制作出更好玩的玩具。
板書 能量的轉換
太陽能
風能磁能 動能 熱能
水能&nbs
p; 電能動能
地熱能熱能
核能光能
化學能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嘀哩嘀哩》、《春曉》,演唱《小樹快長高》、《郊游》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能用廢舊物品自制沙錘等無固定音高的簡易打擊樂器。
3.認識“0”并能準確地拍擊帶有“0”的節(jié)奏。
4.能在學會歌曲后,跟著老師準確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學重點:
指導孩子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樹快長高》、《郊游》。
教學難點:
按音高唱唱名。
教學方法:
綜合音樂感教學法
教學用具:
CAI課件、琴、打擊樂器等。課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聆聽《嘀哩嘀哩》、《春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創(chuàng)設情景、聆聽歌曲
1、(多媒體展示)古詩《春曉》在清新的音樂伴奏下徐徐展開,老師引導孩子齊聲朗讀。
2、教師導入:同學們都非常熟悉這首古詩,能告訴老師這首古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嗎?孩子很自然地揭題--“春”
3、教師板書《春》,同時多媒體視頻圖象:“聽,春雷響了,好多躲在洞穴里過冬的小動物也醒來了,紛紛跑出來跟我們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動物最先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說幾個動物的名字(老師根據(jù)孩子所說相應點擊畫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或聲音嗎?(孩子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這么美的春天,小動物會說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對春天說一句什么呢?(孩子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氣真新鮮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動物睡了一個冬天,在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時候到處尋找春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小動物找一找,好嗎?
7、播放CAI歌曲《滴哩滴哩》(要求:聽一聽,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個角落里?聽完后用歌詞來告訴老師)
8、第二遍播放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現(xiàn)歌詞內容嗎?
孩子聽歌曲,隨著音樂節(jié)奏自由表演
9、設計提問:a、春天在哪里呀?
(孩子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孩子回答:桃花開了、柳樹發(fā)芽了、小草綠了、燕子飛回來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樣的呢?(這里有紅花,這里有綠草,還有會唱歌的小黃鸝)
d、你能把這幾句歌詞唱一唱嗎?(老師帶孩子一邊拍手一邊演唱)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是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起始課。我們周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是物質存在的具體形式。小學生需要從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開始認識各種材料,再從物質的角度認識物質世界,這個過程是符合他們的認知需要和年齡特點的。在這一課,學生將通過觀察和描述特征來探究常見的物體,利用感官觀察8種常見的物體,初步學習用對比的方法來觀察、描述并記錄物體的基本特征。
教科書共3頁,分為3個部分。
l.聚焦
這部分內容有兩個問題,前一個問題是為了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后一個問題既是為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又是為了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研究主題——觀察自己周圍的物體并描述它們。這些問題,即可以幫助教師在探究活動開始前調查學生對物體的原有認識,又可以為學生接下來認識物體的特征奠定基礎。
2.探索
這部分內容主要包含一個觀察活動,引導學生對8種常見物體進行觀察和描述。教科書首先出示要觀察的物體: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塊、紙片、木塊、一次性塑料杯。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用自己想到的詞匯或短語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這樣可以了解他們已經知道的描述性詞匯。在后續(x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兒童的語言使之發(fā)展成為科學詞匯。
接著,教科書提示了科學觀察的步驟和方法——選擇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進行觀察、比較。教科書中的4幅圖分別提示了4種比較和觀察的方法:通過看,比較顏色或形狀;通過聞,比較氣味;通過看和摸,比較是否透明或光滑;通過掂,比較輕重等等。這些方法將會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能較為全面地從各個方面描述物體,并用文字或圖畫的形式記錄在活動手冊的表格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描述加以規(guī)范和提煉,最后在記錄表中呈現(xiàn)科學詞匯。必要時,教師要對一些比較難懂的詞匯進行解釋。另外,教師要特別提醒學生在未經教師允許的情況下,不能用嘴接觸任何物體。
3.研討
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兩個討論問題。第一個問題,主要提示學生回顧自己是如何觀察物體的。學生可能會說出利用感官來觀察物體,即看、聞、摸、掂等,也可能會強調是通過對不同物體進行比較來觀察的。此時,教師可以進步詢問學生是通過什么方法找到物體的特征的。第二個問題,主要提示學生反思描述物體特征的角度,從這些角度可以更好地描述物體,比如可以從顏色、形狀、輕重、是否粗糙、是否透明等方面進行描述。學生提到的描述物體的角度可能不同于教科書中所提示的,但只要是合理的,教師都可以將其匯總在班級記錄表中。另外,這張班級記錄表將貫穿整個單元,隨著探究的深入,不斷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科學詞匯。在描述物體的特征時,要引導學生使用輕、重、粗糙、光滑等科學詞匯。
【學情分析】
學生們每天都會和各種各樣的`物體打交道。所以,他們對這些物體已經積累了許多感性認識。同時,他們也能夠用一些簡單的詞匯或短語描述這些物體的特征,比如顏色、氣味、輕重、形狀等。但是,學生對于可以從哪些方面全面地描述物體,如何科學地運用詞匯,仍存在很多困難。比如,怎樣判斷物體是輕還是重,用什么描述形狀,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對物質世界進行科學認識的伊始,學生會產生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科學課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來幫助他們克服和解決。
經歷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學生具有了初步的觀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體特征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學生會將物體特征和用途混淆起來。比如描述鉛筆盒,學生較多描述有裝文具的長方形盒子,裝文具是用途,長方形才是形狀特征。所以在這節(jié)課中,首要讓學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學生在描述物體特征時,往往只關注一兩個點,在其他同學描述完以后才能去尋找未被發(fā)現(xiàn)的特征,所以本課還需要針對一個物體,讓學生從多維度描述特征,并記錄下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觀察能力。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我們的周圍存在著很多物體,物體具有形狀,大小,輕重等特征。
2.科學探究目標
用各種感官觀察和描述不同的物體。
用兩兩對比的方法對物體進行觀察。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愿意傾聽他們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樂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它們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滿足不同的需要。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較準確地描述出物體的特征。
2.教學難點:用兩兩對比的方法對物體進行觀察。
【教學準備】
1.小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塊、紙片、木塊、一次性塑料杯每組一套
2.全班:《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班級記錄表
3.個人:“輕重”兩字打印
【教學過程】
一、聚焦(預設5分鐘)
1.教師隨便拿起粉筆、課本等,告訴學生這就是物體,并板書“物體”。
2.提問:我們周圍還有些什么物體?你會怎樣描述它?(比如鉛筆細長,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學生自由描述,教師隨機板書,記錄學生交流產生的詞匯或短語。
二、探索1:單個物體觀察(預設10分鐘)
1.認識幾種常見的物體
過渡:老師今天準備了8種物體,讓我們來看看都是誰?(出示幻燈)
根據(jù)圖片的順序,學生口答完成名稱連線,認識8種常見的物體。
2.激趣:老師今天把這些物體都帶來了,你們想不想好好觀察一下?
3.說明要求:每人選擇一種物體進行觀察。
討論:萬一幾個人要觀察同一種物體,那該怎么辦?(引導:可共同觀察,但若能分類觀察更好。)
4.組長領取實驗器材,組員每人選擇一種物體進行觀察。
5.組織交流:怎么觀察,發(fā)現(xiàn)什么特征?(板書揭題: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
三、探索2:兩個物體比較觀察(預設18分鐘)
1.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介紹主要觀察方法和能觀察到的對應特征。
看一看:顏色、形狀、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見、是否流動等
聞一聞:氣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掂:輕重
[說明:觀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羅列,只要根據(jù)學生認知程度的基礎上概括就可以了。活動手冊最后一面沒有“輕重”,老師可以提前做好打印,分發(fā)給學生
2.活動手冊指導說明
翻開活動手冊第1面,要求學生先寫上日期,再說明“水”和“空氣”這兩列以后再補充,然后指導貼圖,并提示可以更改物體的名稱,把“木塊”改成自己觀察的其他物體。
3.強調活動要求:小組合作,比較觀察。
扶:抽2個學生進行對比觀察演示,并指導粘貼或書寫記錄。
4.學生進行對比觀察和記錄。
四、研討(預設7分鐘)
1.展示學生的活動記錄,填到全班記錄表上,有爭議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
2.機動:你有什么收獲?還想研究什么?
【板書設計】
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
看:較厚、較薄,有顏色、無色
聞:有氣味、無味
摸:粗糙、光滑
掂:較重、較輕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
2、能夠通過圖畫和文字表達,交流關于蟻蠶的觀察結果。
3、能提出關于蠶的問題,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邊養(yǎng)蠶邊研究。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卵是蠶生命的開始。
2、知道蠶卵能孵出蟻蠶。
3、能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畫下來。
4、知道蟻蠶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與交流。
2、珍愛小動物,主動接近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
3、充分體驗養(yǎng)蠶所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
教學難點: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討論蟻蠶的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教學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干毛筆、紙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一塊絲綢,給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們知道知道織絲綢的絲是怎么來的嗎?
3、蠶是怎樣一種小動物,它又是怎樣吐絲的?想不想親自看一看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養(yǎng)蠶,親自體驗一下養(yǎng)蠶的樂趣。
二、討論“關于養(yǎng)蠶我們知道些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1、關于養(yǎng)蠶你們都知道些什么?
2、小組討論
3、匯報討論結果
4、誰養(yǎng)過蠶?能告訴大家養(yǎng)蠶要注意什么嗎?沒養(yǎng)過蠶的同學也可以說說,你準備養(yǎng)蠶了,你將要做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大家?guī)兔鉀Q?
5、由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三、觀察蠶卵
1、要養(yǎng)蠶首先要了解蠶卵是什么樣的。你知道蠶卵長什么樣的?
2、下面我們來觀察蠶卵(出示蠶卵并分發(fā)給各組)。
3、小組觀察:分別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把你看到的'寫下來或畫下來,用尺子量一量蠶卵有多長?
4、匯報:說一說蠶卵是什么樣的?
5、關于蠶卵你還有什么問題提出?
6、師生討論解決辦法。
四、觀察蟻蠶
1、蠶寶寶出世了,你們看剛出殼的蠶像什么(將剛出生的蟻蠶分發(fā)給學生)?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好呢?
2、學生給剛出生的蠶寶寶起名字。
3、告訴學生剛出生的蠶的名字,讓學生比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們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細觀察蟻蠶,用尺子測量它的長度并做記錄(可以寫,也可以畫下來)。
5、說一說蟻蠶是什么樣的。
6、指導學生做好第一篇養(yǎng)蠶日記
7、面對可愛的蟻蠶寶寶,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
五、情感教育
教育學生要愛護蠶寶寶,珍愛小生命。
板書設計:
1、我們來養(yǎng)蠶
蠶的一生:蠶卵—蟻蠶-蠶-蠶蛹-蠶鵝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光與色彩》單元的第五課。本單元已經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組成等有關光的知識,認識了幾種常見的光學器材: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放大鏡,也知道了凸透鏡的多種光學用途:放大鏡、照相機、老花鏡、顯微鏡、天文望遠鏡等;還進行了許多的光學制作:小孔成像儀、萬花筒、潛望鏡。這對本課的學習既有知識上的準備,也有制作能力上的準備。照相機的學習既是為指導學生了解光學知識的應用和研究作準備,也是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膽地正確使用照相機作準備,是研究生活中的科學的好題材。本課后半部分是把眼睛的結構與相機的結構作合理比較,也能較好的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關注人體本身的科學,較好的體現(xiàn)了標準提出的“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
二、教學目的要求:
。ㄒ唬┻^程與方法:
1.嘗試制作照相機和眼球的實物模型;
2.能夠解釋照相機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識與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構造;
2.了解照相機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照相機、眼球的模型或構造圖;分組材料:放大鏡一個,燒瓶一個,墨汁一瓶,硫酸紙一張。
學生準備:每組可能帶來照相機或照相機說明書;一組為單位到照相館了解照相機工作原理。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眼球的基本構造。
難點:能夠解釋照相機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談話:光使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的絢麗多彩,于是人們想方設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麗景色,誰能做到這一點呢?是照相機,人們根據(jù)光學原理設計制造出照相機。相信大家都拍過照,有沒有誰自己使用過照相機呢?
2.提問:關于照相機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3.提問:關于照相機你們還想研究什么?
4.教師設疑:教師出示兩張照片的投影,一張清晰,一張模糊。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什么?
5.討論確定研究方向和問題。
(“關于照相機你已經知道什么??”一問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講或不講!斑想研究什么”雖是一句套話,但確實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及引導學生探究方向的簡單有效地一招。而教師的兩張照[內容來于淘-教_案-網()]片,引發(fā)了本課探討的主要內容,照片的清晰與否首先引發(fā)對相機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學生認識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認識,其次,也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別是近視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識與思維方法的`鋪墊。這是教師主導地位,實現(xiàn)有效幫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ǘ┬率冢
1.討論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1)提問:有誰已經知道照相機是怎樣拍出照來的?
。2)談話:請你們介紹課前搜集的一些關于照相機的資料。
。3)出示相機,再請學生猜想并交流相機的工作原理。
。4)小結相機的工作原理:相機將恰當量的光線透過凸透鏡聚焦在膠片上形成圖像,調整光圈(光線通過的小孔)和曝光的時間,就能控制透過光線的量。
(5)指導分析照片清晰與模糊的可能原因。
(6)簡單介紹“傻瓜相機”:這種相機能自動測量景物到相機距離,進行自動調焦,高度自動化,即使缺乏攝影經驗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師板書:照相機:鏡頭(凸透鏡、速度、光圈、調焦)
機身(暗箱、快門、扳手)
膠卷
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講述:眼睛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最精密的“照相機”。誰來說一說,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機”?(
。2)提問:同桌之間相互觀察眼睛,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稍侯提示,對照照相機工作原理,說一說猜一猜眼睛是怎樣工作的?)
。3)小組討論,并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黑板之板書,將相機之凸透鏡、暗箱、底片,與眼睛的晶狀體、眼球內、視網膜兩兩對應地分析)
。4)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總結講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頁的基本內容。)
(5)教師板書: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大腦
3.觀察分析瞳孔與光線強弱的關系
。1)觀察與探討:看窗外陽光燦爛的天空,在鏡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們的大小變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同桌之間觀察2分鐘,集體交流。教師小結:瞳孔是控制光線的,光線強時瞳孔縮小,防止傷害眼睛。外部光線弱時,瞳孔變大,以便看清物體。
。3)分析貓的眼睛在白天與晚上的不同。師: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貓的眼睛的特別之處?學生回答。
(4)比較:對照相機,說一說,相機的什么部件與眼睛的瞳孔相似?
4.制作眼球模型
(1)提問:你們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個眼睛模型嗎?
(2)師生討論,得出基本方法。
。3)學生分組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七、課后延伸:
1.觀察貓眼在不同光線下的變化,并思考為什么?
2.采訪照相館與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機信息。
八、板書設計:
6.照相機和眼睛
鏡頭(凸透鏡、速度、光圈、調焦)
照相機:機身(暗箱、快門、扳手)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8-13
科學教案【精選】07-26
【經典】科學教案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5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精選)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