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无码AV在线,欧美日韩国产色,年轻人手机在线免费视频,伊人成人在线,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亚洲免费二区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9-01 08:53:50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學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集合)小學數學教案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6頁例6及相應的課堂活動和練習。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減法估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學會減法的估算,能解釋估算的過程,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能用所學到的估算知識解決簡單的估算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培養(yǎng)用數學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探究

  情景導入:(課件展示或出示掛圖)星期天,媽媽給了張強326元去買學習用品。他高高興興地來到商場的學習用品柜臺。一會兒他就看中了兩件,一件是隨身聽,標價為187元;一件是復讀機,標價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著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進行計算的數學問題?

 。2)學生自由匯報。(教師板書)

 、匐S身聽和復讀機一共大約需要多少元?

 、趶垙娪326元,如果買1臺隨身聽大約還剩多少元?

  ③如果買1臺復讀機,大約還差多少元?

 。3)誰能解決第一個問題?(學生匯報)

 。4)其余兩個問題怎樣解決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學把你的解決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學習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誰的方法好,哪些組的方法多。(讓學生充分交流,教師參與、巡視、指導學生的討論)

 。5)把你們組的想法和全班同學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組的方法好,為什么好?

 。6)學生匯報。

 、賹W生1:估算326-187時,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結果大約是100。估算525-326時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結果大約是200。

 、趯W生2:我們組估算326-187時,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結果大約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結果大約是210。

  (7)能說一說你們組為什么這樣估算嗎?

 。8)學生:因為買東西的時候要帶足夠的錢才能買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帶的錢不夠,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在進行減法估算的時候都把被減數看大一點,這樣才有足夠的錢去買東西。還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嗎?……

 。9)總結:我們在進行減法估算時,最好采用被減數、減數同補(被減數補上的不小于減數補上的)或被減數、減數同去(被減數去掉的要小于減數去掉的),這樣估算的結果才比較符合實際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10)把你最喜歡的估算方法說給小伙伴聽一聽。

  (11)初步練習:6頁“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

 。1)完成課堂活動。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估算方法。

 。2)完成練習七相關的習題。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可以解決哪些生活中的問題?還有什么遺憾?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除法估算》選自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學第九冊P51的內容。

  教學思路

  小學數學應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肮浪恪痹趯嶋H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其他知識也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學“除法估算”這一部分內容時,設計圍繞從學生剛經歷的秋游活動來展開,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發(fā)現估算的題材、自主探索以感知估算的價值、小組合作來交流估算的策略、嘗試解題來總結估算的方法、實踐運用以提高估算的能力。

  設計理念

  1、數學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

  新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把學生的個人經驗(除法計算)、直接經驗(秋游的感受)和現實世界(生活中的數學)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2、注重學生自主性和個性化的學習

  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知識,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并且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尊重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讓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學目標

  1、經歷除法估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方法。

  2、能靈活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3、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yǎng)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并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秋游場景引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上課后,出示秋游時拍的照片,詢問學生當時的心情,一下就讓學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因那天是遠足秋游,學生對步行印象極深。在導入新課前,就提供路程和時間,讓學生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復習,求出同學們步行每小時大約行多少米。接著讓學生把計時的單位改小,繼續(xù)求每分鐘的步行速度,便于我們判斷走得比較快還是慢。此時順利進入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的教學中。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勵學生自行探究。

  1、關于所需車輛的計算:

  師:同學們走的速度很快呢,是玩的心情很迫切吧!怪不得有同學問老師:“為什么不坐車呢?大家想知道原因嗎?”

 。1)出示題目并講述:老師聯系車子的時候只有中型客車,每輛車子可以坐44人,而我們四年級參加秋游活動的學生一共有235人,F在只有5輛車子可以用,你們認為夠嗎?

 。2)學生自己思考解答后交流。

  師:請同學來說說你的結果。(交流情況)

  生1:我覺得不夠。因為235÷44≈6(輛),要6輛車子才可以。現在只有5輛,所以不夠。

 。240)(40)

  生2:我認為夠了。235÷44,235的近似數取200,235÷44≈5(輛)。

 。200)(40)

  生3:我認為是不夠的,老師還沒有算在里面呢。

  生4:老師,我用小數做的行嗎?

  師:當然可以了。你課外知識真豐富!請你說說看。

  生4:我用235÷44≈5.3,把結果求近似數就是約等于5,所以我覺得5輛車就夠了。

  生5: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不能把后面的直接去掉,應該要向前面進一。

  生6:我同意生5的觀點,5輛是不夠的。我是這樣想的:一輛車可以坐44人,那么5輛車大約可以坐44×5≈200(人),而200人<235人,多出來的人就坐不下了,要用6輛車才夠。

  師:是啊,多出來的人怎么辦呢?不去了嗎?

  師:我看,問題主要是在生1和生2的兩種解法中 235,也就是被除數的取近似數出現了分歧,那先來解決除數取近似數是怎樣統(tǒng)一的?

  生7:只要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數,保留整十數。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嗎?(生都搖頭表示沒有)。問題是被除數到底該怎么考慮求近似數呢?在現實生活中來考慮這個問題,哪一種更符合實際呢?

  生齊:生1說的那種。

  生2:我現在想想應該是不夠的,剛才沒有仔細考慮。

  師:那就是說,被除數取近似數時,要考慮盡量和原來的數接近。

  生8:老師,那230也接近235的,為什么要取240呢?

  師: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9:因為240÷40是整數6,計算方便,算得快。

  師:為什么會這么快?

  生9:因為我想乘法口訣:四六二十四

  師:這個方法真妙!把除數的近似數求出來后,用乘法口訣來想,找個最接近被除數的,把它取作被除數的近似數。你真會動腦筋!

  師:(小結)我們用估計的方法求出了5輛車是不夠的,所以決定遠足秋游,還能觀賞沿途風光呢,倒也是一舉多得。

  2.關于纜車票價的估算(出示纜車圖)

 。1) 理解價格表

  師:到了坐纜車的地方,同學們可興奮了。不知道有沒有同學注意到了這張價格表呢?你能看懂它嗎?(指名學生發(fā)言)

  生10:大人坐纜車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

  生11:大人光上山不下山是20元。兒童的票價是大人的一半。

  師:兩人說得都很棒,生11補充得更好,那按價格表的說明,同學們每人應該付多少錢呢?

  生12:(口答)30÷2=15(元)

  師:老師要負責付同學們的費用了。請大家?guī)兔λ阋幌拢阂粋人的票價是15元,我們班級有58名同學參加秋游,那么該付多少錢呢?

 。▽W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13: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要付15×58≈1200(元)

 。20)(60)

  生14:我們小組認為老師只要付15×58≈900(元)

 。60)

  師:怎么一下就相差了300元?該聽誰的呢?

  生15:我們小組是列豎式計算的,其實只要15×58=870(元)

  師:同樣是估算,相差300元,這里就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的情況,估算目的是計算快速,但也要注意準確。大家想知道事實上老師付了多少錢嗎?

 。▽W生紛紛猜測)

  生16:老師,我想您付的錢應該比870元少。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16:因為我想集體乘坐應該可以優(yōu)惠的',很多地方集體購票都可以打折的。

  師:你的生活經驗真豐富!的確如你所料,老師實際上付了775元。

 。ㄉ腥,紛紛點頭。)

  師:58個同學乘坐纜車,總共用了775元,你能算算自己用了約多少錢嗎?

  列式:775÷58 ≈

  生解答后交流:除數58的近似數是60,被除數考慮能被60整除,而又接近775,所以求近似數是780。師板書:775÷58 ≈ 13(元)

  三、提供數據信息,鼓勵學生自選解題。

  在學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以后,出示一組信息,讓學生選擇其中對于自己想了解的情況有用的數據,進行計算解答,并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反思:

  這堂課上得生動活潑,同學們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識的活動之中。他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合作交流,終于發(fā)現了知識、領悟了方法,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我在實踐后的體會如下: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边@句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也說明了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以往教科書上枯燥的例題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我們現在應該更加關注學生會關心什么、經歷了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在生活中想要發(fā)現些什么。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將學習和學生們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去尋找、發(fā)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才會學得興趣盎然。

  2、估算與生活

  估算的內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量的描述,很多時候只要算出一個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培養(yǎng)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信息窗一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談話:昨天我們學習了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方法,你還記得怎樣做嗎,讓我們來看這些題,爭做“快樂速算小蜜蜂”。

  1、出示題目

  23+15= 48+32= 30+57=

  19+43= 36+27= 27+33=

  64+29= 75+16= 76-23=

  98-74= 60-18= 51-26=

  95-27= 84-57= 49-16=

  2、回顧方法

  以第一組為例,請兩名同學分別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3、全班匯報

  以做題速度和準確率為準,評選出“快樂速算小蜜蜂”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練習,幫助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知識,主要是讓學生再次鞏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方法。

  二、解決問題。

  談話:今天,我們再來做一只勤勞的小蜜蜂,用昨天學過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熱心幫助小蜜蜂

 。1)出示題目:P41(2)

 。2)講解做法:要想解決問題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估計的`?又是怎么計算的?

  (3)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2、問題高手小蜜蜂

 。1)出示題目:P41(4)

 。2)講解做法: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

 。3)小組合作完成:小組成員輪流出題,大家同做。

 。4)全班匯報:根據每個小組提出問題數量的多少,評選出“問題高手小蜜蜂”

  3、實踐體驗小蜜蜂

 。1)出示題目:P42(6)

 。2)解決問題一:學生獨立解決,交流想法。

 。3)實踐體驗:找?guī)捉M同學實際做,教師記錄每組的數據,其他學生根據數據獨立解決問題,交流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由課本到生活的有層次、有梯度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在完成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三、總結感悟。

  談話:這部分知識學完了,你覺得它對你有什么幫助呢?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理清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充分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線、垂足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經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垂線,能夠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現象,能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垂線,了解垂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主動參與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習&ldqu;空間與圖形&rdqu;的興趣,發(fā)展空間觀念,感受學習數學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建立垂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具準備: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新知;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認新知(語言表述 回歸生活 練一練 折一折)

  2、學畫垂直(無條件畫 過直線外一點畫 完成43頁&ldqu;試一試&rdqu; 小結作圖方法)

  升華新知,總結方法。

  教學預設: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新知。

  1、出示42頁例題圖。

  從圖中你能找到幾條線?(學生可能找到很多,說的很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我們所需要的)

  這些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導學生觀察相交線,你有什么發(fā)現?

  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4個)

  這4個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2、談話感知:

  其實像這樣一種特殊的相交方式,我們可以給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垂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新知識。(板書課題:垂直)

  設計意圖:由主題圖入手,觀察圖中縱橫交錯的線,收集自己了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識),發(fā)現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從眾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認識垂直。

  (1)出示一組互相垂直的直線圖。

  師:那到底兩條直線成怎樣的位置關系,我們才能叫垂直呢?

  學生自學課本P42中間的文字,并思考:

 、 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垂直?

 、谄渲械闹本叫什么?

 、勰氵知道了什么?(兩條直線的交點我們叫作什么?)

 。2)講解:&ldqu;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rdqu;。

  提問:如果把一條直線記作a,另外一條直線記作b,我們可以怎么說?

  講解:&ldqu;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rdqu;。

  強調:垂線是一組一組出現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講解:&ldqu;這兩條直線相交的點叫做垂足。&rdqu;

  讓學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兒,并用符號表示出垂直。

 。3)尋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問:我們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回答的時候,注意修正學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學的表達。

  特別強調:每塊三角尺都有兩條互相垂直的邊,所以在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時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練一練: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直線是互相垂直的?(作業(yè)紙)

  (5)折一折:指導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對折兩次,再打開,觀察兩條折痕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從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構建是一個多樣化的過程,我覺得應該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而且要相信學生能夠發(fā)現。所以,在構建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看書,從書中發(fā)現對于垂直的最科學最準確的表述,學生會覺得那是他們自己發(fā)現的,感受成功學習的成就感。而學生自己發(fā)現的雖然深刻,但卻是細線條,作為老師要把他們印象中的.細線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設計了新知回歸生活、科學判斷是否垂直和動手折疊感受垂直的環(huán)節(jié),即及時鞏固新知又傳遞學習知識的過程方法。即受之于餌,又受之于漁。

  2、學習畫一組垂線。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紙)

 。2)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演示作圖方法,學生嘗試作圖。教師再示范,共同總結作圖步驟:

  A、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B、沿直線慢慢移動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點重合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邊畫直線

  學生再嘗試。

  (3)出示第43頁的試一試: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自己先嘗試,再請已經好的同學介紹(演示)

  學生再嘗試。

  (4)小結方法。

  設計意圖:在認識垂直的基礎上讓學生去作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是一個從表象到實體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過程和垂直與其他相交的不同之處(相交成直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在于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總結作圖方法,體會數學語言的準確性。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完成&ldqu;想想做做&rdqu;第2題。

  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個圖形互相垂直的線段。

  2、出示橋灣小學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圖,請你判斷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講解時強調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意識。

  設計意圖:第一題讓學生在過去認識的圖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線段,是運用新知重新認識舊知的過程,正如特級教師徐長青所說&ldqu;讓知識從緘默走向明確再回歸緘默&rdqu;。第二題通過街道間的位置關系,認識到怎樣相交的道路安全系數高,讓知識回歸生活、指導實踐,并培養(yǎng)學生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意識。

  四、升華新知,總結方法。

  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了什么新的收獲?

  誰能說說我們是如何得到這樣的收獲的?

  設計意圖:吳正憲老師曾說過:我們要以數學知識為載體,俄皮癢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在總結時,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總結數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了解數學知識獲得的過程和方法。數學知識僅僅是個載體,知識的生成過程才是學習的實質,才是學生該獲得的精髓,才是數學該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品質。教學不是實現給予與告之,而是探索的過程。

  板書設計:

  垂直

  過直線外一點作

  已知直線的垂線

  垂足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運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在此基礎上來學習乘法分配律應該不會覺著太難。但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應該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教學的過程中本著自主探究的原則,讓學生充分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舉例、驗證,通過大量的感知讓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這一運算定律的意義,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效的訓練,形成數學模型,豐富應用的經驗,提高簡便運算的能力。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能自主發(fā)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 經歷推導、發(fā)現的過程,體驗比較、分析、歸納、發(fā)現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3.通過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學難點: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圓》。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圓、用圓設計的圖案,發(fā)現數學美,提高學習的興趣。

  2、掌握圓規(guī)畫圓的正確方法,會畫規(guī)定大小的圓。

  3、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掌握圓的基本特征,感受圓的特性在生活中的運用。

  4、通過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培養(yǎng)大家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發(fā)展大家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知道圓各部分名稱與關系

  2、學會畫規(guī)定大小的圓。

  學具準備: 直尺 圓規(guī) 紙片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圖片《美麗的圓》:大自然中的圓、建筑設計中的圓、工藝設計中的圓、標志設計中的圓、工業(yè)生產中的圓、科技中的圓。

  一、直觀感受-----體會生活中的圓

  1、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丁老師將帶著大家走進圓的世界,一起來學習《圓的認識》。

  2、課前同學們欣賞了一組圖片《美妙的圓》,現在你能說說哪些地方看到了圓?全班交流。

  指出球是立體圖形,圓是平面圖片,球的一個切面是一個圓形。

  3、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板書:圓是由曲線組成的平面圖形。曲線圖形還有嗎?

  二、動手操作----畫圓中感受圓

  1、想辦法畫一個圓,在小組里交流。說說是怎樣畫的。歸兩類:一類借用物體的圓面描畫,一類用圓規(guī)來畫,你覺得哪種更好些?

  2、介紹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

  3、用釘繩畫圓。師生比賽,學生用的繩是有彈力的。思考:要畫好一個圓,關鍵是什么?強調:繩的長度不能改變。 那用圓規(guī)畫圓呢?關鍵是什么?(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不變。)

  4、思考:我們用圓規(guī)畫圓,用釘繩畫圓,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強調畫圓時要定點、定長。

  介紹圓心(o )、半徑( r)、直徑(d )。

  指出:這固定的一點,繩子不變的長度,在數學上還有專門的名稱呢。

  揭示:固定的一點是圓心,用字母“o”表示。問:用圓規(guī)畫圓時圓心就是什么?出示定義:圓心: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是圓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指出這條繩子的長就是半徑,我們可以用線段把它畫下來。用圓規(guī)畫圓時半徑在哪里? 出示定義: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半徑,通常用字母r表示; 你還能找一條半徑嗎?對嗎?你是怎么判斷他對不對呢?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要素:直徑。直徑是一條怎樣的線段?出示定義:直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直徑,通常用字母d表示。

  思考:半徑和直徑有怎樣的關系?d=2rr= d/2

  那是不是兩條半徑就是一條直徑?

  5、 女生畫一個半徑4厘米的圓。 男生畫一個直徑6厘米的圓。

  指名介紹怎樣畫的,使學生明確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直徑6厘米的圓,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3厘米。

  比一比男女同學畫的圓,你有什么想說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三、探索發(fā)現----進一步探究圓的特性。

  1、小組合作: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你們還有什么發(fā)現? 提示:

 。1)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

  2、全班交流,說說你用什么辦法來驗證。

  得出:

  (1)圓上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中每個半徑都一樣長,每個直徑也一樣長。

 。3)圓是軸對稱圖形,它有無數條對稱軸。

  還有什么發(fā)現?指名說一說。

  介紹:2400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對圓的描述,“圓,一中同長也”,墨子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皥A,一中同長也”,這句話什么意思?

  課堂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練習鞏固----在運用中深化。

  1、 判斷:

  (1)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2)在兩個等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

  (3)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 )

 。4)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 。 ( )

  2、在一個邊長沙厘米的正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直徑是()cm,半徑是( )cm。

  3、思考:汽車輪子的面為什么是圓形?汽車的車軸應裝在哪里?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十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種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的密切聯系,再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圓規(guī)”等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征,并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在畫圓的過程中感受圓的三要素,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進一步探索掌握圓的基本特征。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準確把握概念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在相對獨立的探索空間中提升學力,突顯出主體地位呢?在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學習了張齊華、張振宇等老師的課堂實錄后,又大膽進行課堂結構的調整,能夠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合理地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深深地被吸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1、將“半徑和直徑之間關系”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前。

  在試上時發(fā)現,如果按教材內容編排,“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這一教學內容被安排在最后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的探索發(fā)現環(huán)節(jié),而學生在畫圓:女生畫半徑4厘米、男生畫直徑6厘米時,學生就要根據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來明確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定為幾厘米,顯然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我大膽進行了調整,在教學半徑直徑概念后就直接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揭示出直徑等于半徑的兩倍,半徑等于直徑的一半,這樣適時引領,完全迎合了學生的學情。事實上學生在學習直徑概念的時候,就有同學提出兩條半徑的長相當于一條直徑的長。

  2、精心準備教具,突破教學重點。

  為了讓學生體會畫圓時要定點、定長,以及讓學生直觀理解圓心和半徑的概念及特征,我精心設計了兩個畫圓用的“釘繩工具”,為了讓這個“釘”既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又能讓繩子靈活旋轉,我特意跑到裁縫店取來了兩個有孔的鐵線圈,又買來繩子和牛筋。事實上我的功夫沒有白費,課上當我用“釘繩工具”和同學展開比賽時,我畫的圓和學生畫的歪歪扭扭的圓產生了鮮明的對比,那位聰明的`學生一下子就發(fā)現了其中的奧秘,“老師,我們用的繩子是牛筋的,有彈力,怪不得畫不圓呢?”在同學的笑聲中,大家深刻體會到,要畫好一個圓,關鍵繩子的長度不能改變,同樣用圓規(guī)畫圓時,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也是固定不變的。從而使學生在做數學中深刻體會了同一個圓中半徑不變的特性。

  3、在生活中學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本節(jié)課中,我時刻注意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首先,課前我安排了一組圖片欣賞--《美妙的圓》,讓學生欣賞大自然中的圓、建筑設計中的圓、工藝設計中的圓、標志設計中的圓、工業(yè)生產中的圓、科技中的圓,讓學生從感官入手,直觀接觸圓,親近圓,接著,我在讓學生找身邊哪些地方看到圓時,突出了球和圓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球是立體圖形,圓是平面圖形,球體的切面才是圓形。在學生探索發(fā)現圓的特征后,我引導學生思考:汽車輪子的面為什么是圓形?汽車的車軸應裝在哪里? 讓學生體會在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運用。

  4、做一個虔誠的引者。

  課堂上,我始終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有意識地把學生置身于探索者、發(fā)現者的角色,自主展開對于圓的特征的發(fā)現,并在交流對話中完善相應的認知結構,而不是一味注重數學知識的傳遞,盡量避免讓枯燥乏味成為阻礙學生數學學習的絆腳石。

  教并探索著,我會繼續(xù)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

  熟練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并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2.數學思考

  (1)通過學習懂得如何正確使用性質、判定,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學習過程中題目的變式訓練,發(fā)展一題多變的能力,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解決問題

  (1)通過歸納、整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fā)展收集、整理、總結、概括等方面能力.

  (2)通過題型的變換,感受學數學的樂趣.

  4.情感態(tài)度

  (1)在整理知識點的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習慣,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2)經歷合作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我們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學習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定理,并能熟練運用.

  2.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綜合運用,以及幾何推理方法的應用.

  課前延伸

  1.回顧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

  2.在ABCD中,,則____°

  3.已知ABCD的周長為30cm,,則____cm.

  4.ABCD中,AC、BD相交于點O,,則的周長為_______,的面積為_______,ABCD的面積為_______.

  5.已知四邊形ABCD中,AB∥DC,則可以添加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6.在下列給出的條件中,不能判定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的是()

  A.AB平行且等于CDB.

  C.D.(O為AC、BD的交點)

  課內探究

  一.學生自主探究題1:如圖,在中,是邊的中點,分別是及其延長線上的點,.

  (1)求證:.

  (2)請連結,試判斷四邊形是何種特殊四邊形,并說明理由.

  二.學生自主探究題2: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BC,OE=OF,OA=OC.

  求證: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聰明的你一定能把本題結論改為開放性問題,并作出正確解答.

  三.小組合作探究題:如圖,是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上的點,.請你猜想:與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并對你的猜想加以證明.

  猜想:

  證明:

  四.當場訓練反饋題:如圖,D、E在三角形ABC的邊BC上,F、G分別在AC、AB邊上,DF與EG互相平分,且DF∥AB,EG∥AC.

  求證:BD=DE=EC.

  課后提升

  如圖,在ABCD中,AE=CF,M、N分別ED、FB的中點.

  求證:四邊形ENFM是平行四邊形.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數的意義,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確填出10以內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觀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看一看、數一數、畫一畫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填未知數的過程,感悟填未知數的逆向思維方法,同時,在解決填未知加數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從實物圖抽象填未知加數算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熱愛數學的積極態(tài)度和情感。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填未知加數的算理,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確填出10以內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數。

  教學難點:理解填未知加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1、師導入:小朋友,你們玩過撲克牌嗎?現在,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玩一個小小的撲克牌游戲,你們有興趣嗎?

  2、(師出示兩張撲克牌的背面):我這兒有兩張撲克牌,你能猜出他們是幾嗎?你怎么猜的?(生胡亂猜4、5后)你有什么依據嗎?

  3、看來,剛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現在老師再告訴你們一個條件,這兩張牌合起來是9,猜猜,他們可能是幾和幾?(1和8、2和7、3和6、4和5板書在一角)

  4、剛才我們想出這幾種可能,現在我告訴大家,這其中一張是7,你能知道另一張是幾了嗎?你是怎么想的?

  5、再猜:如果兩張牌合起來是8,其中一張是7,另一張是幾?如果其中一張是2,合起來是10,另一張是幾?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圓珠筆圖

 、賻煟哼想再猜嗎?(出示圓珠筆圖),誰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經有7支圓珠筆了,再放幾支就是10支了)

 、谝呀浻7支圓珠筆了,再放幾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個算式來表示,7()=10

 、勰膫小朋友知道這個算式怎么讀?生試讀,師示范讀,生再次跟讀。()就用來表示不知道的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填小括號里的數。

 、苷l能說說,括號里應該填幾?你是怎樣想出來的?同桌先交流,再匯報。

  ⑤生匯報后師出示答案。

  2、教學書P70小旗圖。

 、儆幸晃唤行〖t的小朋友現在想考考大家(出示P70的小旗圖),誰會讀小紅提的問題?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已經畫了6面小旗了,再畫幾面就是8面了。)

 、谀隳芙鉀Q小紅提出的這個問題嗎?請你在練習紙上畫一畫,再把小括號里的數填上。

 、巯韧澜涣,再指名幾個同學在實物投影儀上反饋: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數:

  看著圖,小朋友們很快就能填出小括號里的數,如果老師只給同學們算式,你還會填嗎?

  出示:3()=5()4=7

  獨立填好后,說說你的想法。

  2、小結:剛才我們表現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填小括號里的數,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拍手游戲吧!

  三、課間游戲

  拍手游戲:指定一個數,老師先拍,學生接著拍,要求學生拍的次數跟老師拍的`次數加起來等于指定數。

  老師拍:

  我們拍:

  四、實踐運用

  1、P70做一做1

  左圖不變,右圖實物圖及算式改為()5=9。先觀察,再獨立思考,然后交流,說一說想的過程。

  2、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點子圖和算式5()=8,師:請小朋友把點子圖和算式合起來看看,說說這是什么意思?

  應該再畫幾個點子,你是怎么想的?

  獨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為()2=7

  3、填算式,看誰做得又對又快。獨立完成后校對。

  2()=8()6=9()1=7

  1()=9()5=72()=8

  五、總結全課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游戲;

  有幾朵美麗的花,可惜每一朵花都少了一片葉子。請小朋友們給每一朵,再先一片葉子,使每片葉子上的數加起來等于花心上的數。(學生活動)

  957810

  41421

  6、9、4、5、3、2

  教材分析:填未知數這一內容,是在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這一節(jié)的,在這一節(jié)里,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是重點,而填未知加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為學生已初步建立10以內數的數感,對10以內數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填未知加數這一內容,從知識的邏輯順序來說,與10以內的減法一樣,屬于同等難度的;但是,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來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對于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小朋友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這一內容的學習,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又可以為今后進一步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做準備。

  對這一內容的編排,教材采用了兩種方式,一是用實物圖或點子圖的方式,二是用算式的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表現為A()=B的呈現形式,這容易使學生得到不完全的認識。所以我在教學的練習題中又增加了()A=B的形式。這樣,將有助于學生對填未知數這一學習內容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對加法交換律的知識也作恰當的滲透,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悟。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fā)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教法設計: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提問:你們說得很對,作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為什么?

  2.提問: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長方形的邊。

  提問:我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生上臺演示。(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fā)現?

  你能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fā)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說一說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fā)現了哪些圖形?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fā)現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2.第6頁的第4題。

  3.第6頁的第5題。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得很投入,課下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說不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fā)現。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里程表(二)

  教學目標: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與形成路程之間的`關系。

  2.能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表中獲取與行車路程有關的信息。

  教學難點:

  解決有關里程表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淘氣根據題意畫了一個圖,你看懂了嗎?與同伴說一說。

  二、達標訓練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最多?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jié)課哪個組表現得最棒?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解決,教師適當點撥。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3-1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1

小學數學教案06-1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8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2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1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