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通用(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觀察、討論、判斷等活動中,經(jīng)歷初步認識扇形的過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圓中畫出扇形。
3.體會扇形和圓的關系,感受扇形圖與名稱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難點:
認識扇形以及圓心角和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把折扇(其中一把圓形扇)、畫有教材中四幅圖的小黑板;學生準備水彩筆、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用折扇作為導入新課的道具)同學們對折扇并不陌生,能說說你們對它的認識嗎?
像折扇打開形狀(教師打開折扇演示)的平面圖形,在數(shù)學上,我們稱之為扇形。(出示課題:認識扇形)對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識呢?
學生自由討論,指名交流匯報。
教師:同學們說的'這些知識,我們今天一起來解決。
二、探究新知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圖,圓中的涂色部分與圓有什么關系?
它們是圓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圓心角的兩條半徑和圓心角所對的弧圍成的圖形。形象地說,就是兩條線段和一段。ㄇ)圍成了扇形。
1.認識圓心角。
出示例3圖。
教師在右圖的基礎上標出1,指出:像1這樣,頂點在圓心上的角叫作圓心角。
提問:圓心角是由什么組成的?頂點在什么上?
使學生認識到:圓心角是由兩條半徑和圓心組成的,所以圓心角的頂點在圓心上。
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幾個角,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圓心角。
教師接著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在圓上分別畫出圓心角是 、 、 、 的扇形,讓學生比較這些扇形的大小。使學生明確:在同一個圓中,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有關,圓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梢栽俅窝菔菊凵,同一把扇子,張開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認識弧。
教師拿出圓規(guī)和直尺,先畫一個虛線圓,在圓上取A、B兩點,再用實線A、B兩點間的部分。(弧是圓上的一部分,這樣處理易于理解)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點間的實線部分是在什么上畫出來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8~p9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培養(yǎng)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與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2.會應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義,能夠列出乘法版式進行計算,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體驗、比較和區(qū)分似“3個6”和“6個3”的不同含義。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shù)一數(shù)與乘法”的第4節(jié)課(第8頁至第9頁),結合“動物聚會”的童話情境,發(fā)展學生提出并解決生活中乘法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應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大森林里住著很多可愛的小動物,這一天,它們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聚會,小動物們帶來許多好吃的。同時它們還想用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小朋友們愿意參加嗎?(課題)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師: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生:圖上有幾只小鳥前來參加聚會?師: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圖上有9只小鳥。我是用加法計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計算的,3×3=9(只)。每根樹枝上有3只小鳥,有3根樹枝,求一共有幾只小鳥,也就是求3個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
師:猴子一共端來多少個桃子?
6+6+6=18(個) 6×3=18(個)
生:圖上一共有多少個胡蘿卜?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生:一共有12個胡蘿卜,15個松果。
師: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看了一幅圖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而且解決了。誰能說說乘法和加法的關系是什么?
師: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三、鞏固應用。
1.連一連。(理解6個3和3個6所表示意義的'不同,干擾信息:6+3,強調3個6和6個3)
注意:弄清題意,再連線。
2.說一說。
結合不同的情境,解釋同一個算式2×3的意義。(2個3和3個2的意義,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義不同。)
3.擺一擺。(一個算是可表示兩種意義。)
教師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讓學生說一說它表示幾個幾。
3×2表示2個3或 3個2。
(○○○ ○○○)(○○ ○○ ○○)
4.每樣東西各買多少個:(提出問題——列式——含義)
生: 16個胡蘿卜,因為4+4+4+4=16或4×4=16(個)。
生: 12根香蕉,因為5+7=12(個)。
作業(yè):p9實踐活動: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板書設計:
動物聚會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3×3=9(只)
教學反思:
1.學習內容的選擇上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水平出發(fā),選擇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素材,有意識地讓學生將現(xiàn)實問題數(shù)學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深深地體驗到學好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動口去說,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學生還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等動手活動積累直接經(jīng)驗,并在操作中思考,在動手中創(chuàng)新,在活動中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悅。
案例點評:
1.呈現(xiàn)“動物聚會”的主題情境后,首先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選擇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出數(shù)學問題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學問題有自己的結構,它是由已知條件與求解目標兩個部分組成的,如“圖上有3根樹枝,每根樹枝上都停著3只小鳥,一共有幾只小鳥來參加聚會”才是對“動物聚會”情境中隱含的一個數(shù)學問題的完整描述。本節(jié)課教師與學生在提出數(shù)學問題時,都忽視了描述數(shù)學問題的重要部分――已知條件。也許他們以為在描述情境問題時,已知條件可以省略,因為它在圖中是明擺著的。其實,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本質就是建立具體情境中一些已知數(shù)學信息與一個未知(可知)數(shù)學信息之間的對應關系,描述數(shù)學問題是揭示這個關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數(shù)學問題意識的重要過程。
2.本節(jié)課在解決問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帶有“集體作業(yè)”的傾向,即一個學生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后,老師就問“誰能解決這個問題”,于是一個學生站起來接受挑戰(zhàn),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補充,他們順利地把問題解決了,就以為全班同學都會了。蘇霍姆林斯基尖銳地提出,這種“集體作業(yè)”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課堂教學表面順利的假象,其實對于多數(shù)學生來說并沒有獲得獨立解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比較好的做法是,對學生相繼提出的每一個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都讓其他學生接受挑戰(zhàn),在草稿本上各自嘗試列式解答;最后再組織小組討論、交流、反饋、訂正。
3.實踐活動是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學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并與同伴說一說”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這個實踐活動如果提前布置,讓學生課前做些小調查,寫成一篇數(shù)學日記,再到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可能學生受益的面會更大些,體會將更深刻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訣,能運用8的乘法口訣求積.
3.通過例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獨立寫出8的乘法口訣.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例1圖片,乘法口訣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背誦1-7的乘法口訣.
2.說出得數(shù),并說出所用的乘法口訣.
3.出示準備題.
每次加8,把得數(shù)填在空格里.8
引導學生明確;第一格表示1個8,第二格表示2個8,第八格表示8個8.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演示課件8的乘法口訣】
。1)學習第一句口訣:一八得八.
出示一個正方體,引導學生討論,它表示幾個8,求1個8怎樣列式,怎樣編一句8的乘法口訣.
使學生明確:表示1個8,列式口訣:一八得八
學生讀口訣,說出口訣所表示的意義.
。2)啟發(fā)學生學習第二句口訣
出示2個正方體,使學生明確所乘的.數(shù)比第一個算式多1,表示2個8,列式,口訣二八十六,并填書.
。3)分組討論,學習第3~8句乘法口訣,并填書.
、俜纸M討論,探究8的乘法口訣.
②填書.
2.反饋練習.
。1)讀背誦8的乘法口訣.
(2)做一做1題.【繼續(xù)演示課件8的乘法口訣】
。3)做一做2題.【繼續(xù)演示課件8的乘法口訣】
三、全課小結.
略
四、隨堂練習.
1.做一做3題.【繼續(xù)演示課件8的乘法口訣】
2.練習二十二2題
(1)6個8相加是多少?(2)8乘4是多少?
分組練習,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4題
83488678
58823888
板書設計8的乘法口訣
準備題:每次加8,把得數(shù)填在空格里.1個82個83個84個85個86個87個88個8
探究活動
數(shù)臺階
假如你家住的是樓房,每上一層要走2階,每階樓梯都是8級.你家住八樓,那么你從一樓到八樓一共要上多少級臺階?
活動一、說一說,算一算.
1.分組討論:可以通過計算得出結果嗎?如果可以,又有幾種方法?
2.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本組討論結果及計算結果.
3.全班評選出最佳計算方法.
活動二、走一走,數(shù)一數(shù).
學生在課后找一座高層樓房(要求與題中一致),從一樓走到八樓.數(shù)一數(shù)一共要上多少級臺階,看是否與活動一中的計算結果相符.
8的乘法口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采取小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
2.情感目標:
(1)采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2)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shù)學,并養(yǎng)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學具準備:
各種水果卡片(每組9張),各種鉛筆(每組各8支)。
教具準備:
各種文具盒、各種玩具、各類書、若干個瓶子。
教學策略選擇: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shù)學思想。它是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教材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分別安排了單一標準的分類和不同標準的分類兩部分內容。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我認為學生對單一標準分類生活中接觸的較多,不必教學一課時,可把這兩部分內容合并為一節(jié)課來上,重點放在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這塊內容上。同時,我認為學生分類能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jù)。因此,教學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孩子怎么分,孩子就怎么分的幼兒分類水平上,而應重點觀察兒童能否獨立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根據(jù)這一要求,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讓學生能較快的從事物的大小、形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助于學生從多個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劃分世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學習單一分類)
1.【設計意圖:學生6人一組,教師在上課前兩分鐘在講臺上倒出各種雜物(瓶子、文具盒、玩具、書各若干件),讓學生感受到教室講臺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2.引出分類的必要性。
師:同學們,你看現(xiàn)在在我們的講臺上堆放了許多東西,你們瞧都有什么呀?(學生回答。)
師:這些東西放在這里,好不好?為什么?(生:亂七八糟、不舒服等。)
師:那你說該怎么辦好呢?(生:把東西分類堆放好;文具一類、玩具一類、書一類、瓶子一類。)
師:誰愿意上來把這堆東西分類擺放好?(請四位學生上來整理。)
師:現(xiàn)在的講臺與剛才的講臺比有什么不同?(生:舒服了,整齊了、美觀了。)
師:是呀,這樣一分,看過去就非常得整齊。剛才,我們把一大堆的雜物按照同一類物品為標準對他們進行了分類。其實我們還可以給同一類物品進行分類,比如說這堆瓶子,我們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學習不同標準分類)
1.【設計意圖:預先把第39頁的“做一做”進行了改編,并用彩色卡紙做成水果卡片。把原來同一形狀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綠色的),改為同一形狀,底色卻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綠色、紅色和黃色,另兩種形狀也各有三種顏色)。并把制作的9張卡片放在1個大信封里,讓6人小組的小組長保管;顒又,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把水果卡片根據(jù)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不斷地細化,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同一類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然后再通過分鉛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2.動手分水果卡片,初步體會到不同標準分類。
師:現(xiàn)在請組長拿出(1)號信封,倒在桌面上,看看是什么呀?(學生倒時,請上來整理的四位學生把講臺上的物品裝進袋子。)
(生看好后,答:水果卡片。)
師:現(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把這些水果卡片來分一分,分類前我先提幾點要求:
(1)分類前,每位同學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將怎樣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組動手交流。
(2)當一個同學在發(fā)表他的想法時,其他同學要靜靜地聽,等他講完后再講講自己的想法或對他的話進行補充。
(3)分好后,你們小組也可以商量一下,如果上來給大家匯報,誰做介紹員,誰配合拿卡片。
聽口令開始操作,教師巡視。等學生操作完后,請學生匯報。
師: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匯報?
(請一組學生上來匯報,教師指導:按什么分,分了幾堆。)
師:下面哪個小組也是這樣分的?(請不同分法的小組繼續(xù)上來匯報。)
(出現(xiàn)的分類標準有:按顏色分,按形狀分,按水果種類分,后來學生又指出可按水果有沒有葉子分,卡片有沒有角分,水果有沒有柄分等多種分類方法是我課前所沒預料到的,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由于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上得很精彩。)
師:同樣是這9張卡片,我們剛才按照形狀、顏色、種類等多種方法來進行了分類,得出了許多不同的結果,F(xiàn)在我們再動手把自己小組沒分過的方法再來分一分。
師小結:經(jīng)過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原來同一類物品分類時,按照不同的標準去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
3.再次實踐,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動手分一分,請大家把(2)號信封倒出來,現(xiàn)在大家的桌面上有很多鉛筆對嗎?請繼續(xù)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按照不同的標準分一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操作完后,教師統(tǒng)計分的方法有幾種?請分的方法最多的小組上來匯報,匯報前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看看他們分的是否合理。如有什么疑問可以舉手向他們小組提問。(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教學中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靈活操作。)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分類,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三、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學生自己匯報,教師適當追問: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處。)
四、活動,充分利用教室資源,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把人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師:是呀,生活中處處有分類,最后,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把我們一(4)班全班同學分分類,好嗎?(學生自由分類,分完后匯報交流,交流過程中,可請其余學生按匯報學生要求進行配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線、垂足等概念。
2、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經(jīng)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作出一組垂線,能夠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出已知直線的垂線。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現(xiàn)象,能從現(xiàn)實空間中抽象出垂線,了解垂直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能主動參與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習&ldqu;空間與圖形&rdqu;的興趣,發(fā)展空間觀念,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垂直關系,建立垂線的概念。
教學難點: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教學具準備: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新知;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認新知(語言表述 回歸生活 練一練 折一折)
2、學畫垂直(無條件畫 過直線外一點畫 完成43頁&ldqu;試一試&rdqu; 小結作圖方法)
升華新知,總結方法。
教學預設: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新知。
1、出示42頁例題圖。
從圖中你能找到幾條線?(學生可能找到很多,說的很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我們所需要的)
這些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導學生觀察相交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4個)
這4個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2、談話感知:
其實像這樣一種特殊的相交方式,我們可以給它一個新的名稱叫‐‐垂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新知識。(板書課題:垂直)
設計意圖:由主題圖入手,觀察圖中縱橫交錯的線,收集自己了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識),發(fā)現(xiàn)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從眾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認識垂直。
。1)出示一組互相垂直的直線圖。
師:那到底兩條直線成怎樣的位置關系,我們才能叫垂直呢?
學生自學課本P42中間的文字,并思考:
、 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垂直?
、谄渲械闹本叫什么?
、勰氵知道了什么?(兩條直線的交點我們叫作什么?)
。2)講解:&ldqu;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rdqu;。
提問:如果把一條直線記作a,另外一條直線記作b,我們可以怎么說?
講解:&ldqu;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rdqu;。
強調:垂線是一組一組出現(xiàn)的,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講解:&ldqu;這兩條直線相交的點叫做垂足。&rdqu;
讓學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兒,并用符號表示出垂直。
(3)尋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問:我們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回答的時候,注意修正學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學的表達。
特別強調:每塊三角尺都有兩條互相垂直的邊,所以在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時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練一練:判斷下面圖形中哪些直線是互相垂直的?(作業(yè)紙)
。5)折一折:指導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對折兩次,再打開,觀察兩條折痕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從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構建是一個多樣化的過程,我覺得應該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而且要相信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所以,在構建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看書,從書中發(fā)現(xiàn)對于垂直的最科學最準確的表述,學生會覺得那是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的,感受成功學習的成就感。而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雖然深刻,但卻是細線條,作為老師要把他們印象中的細線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設計了新知回歸生活、科學判斷是否垂直和動手折疊感受垂直的環(huán)節(jié),即及時鞏固新知又傳遞學習知識的過程方法。即受之于餌,又受之于漁。
2、學習畫一組垂線。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辦法做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嗎?(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紙)
(2)過直線上的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演示作圖方法,學生嘗試作圖。教師再示范,共同總結作圖步驟:
A、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B、沿直線慢慢移動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直線上的`已知點重合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邊畫直線
學生再嘗試。
。3)出示第43頁的試一試:過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
學生自己先嘗試,再請已經(jīng)好的同學介紹(演示)
學生再嘗試。
。4)小結方法。
設計意圖:在認識垂直的基礎上讓學生去作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是一個從表象到實體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過程和垂直與其他相交的不同之處(相交成直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點在于訓練學生運用數(shù)學語言總結作圖方法,體會數(shù)學語言的準確性。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完成&ldqu;想想做做&rdqu;第2題。
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個圖形互相垂直的線段。
2、出示橋灣小學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圖,請你判斷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講解時強調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意識。
設計意圖:第一題讓學生在過去認識的圖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線段,是運用新知重新認識舊知的過程,正如特級教師徐長青所說&ldqu;讓知識從緘默走向明確再回歸緘默&rdqu;。第二題通過街道間的位置關系,認識到怎樣相交的道路安全系數(shù)高,讓知識回歸生活、指導實踐,并培養(yǎng)學生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意識。
四、升華新知,總結方法。
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了什么新的收獲?
誰能說說我們是如何得到這樣的收獲的?
設計意圖:吳正憲老師曾說過:我們要以數(shù)學知識為載體,俄皮癢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在總結時,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總結數(shù)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了解數(shù)學知識獲得的過程和方法。數(shù)學知識僅僅是個載體,知識的生成過程才是學習的實質,才是學生該獲得的精髓,才是數(shù)學該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品質。教學不是實現(xiàn)給予與告之,而是探索的過程。
板書設計:
垂直
過直線外一點作
已知直線的垂線
垂足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投影儀、圖片、鉛筆、紙貨架。
教學設計
從生活中引入分類,初步理解分類的意義
師: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吧!
你們在超市里都看見什么了?
那么這些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說明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就要像同學們說的那樣一類一類(分類)擺放,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板書課題)
那么,這樣分類擺放有什么好處?
初步學習分類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馬大哈超市,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樣擺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們來幫他整理整理,這個超市的左邊是一個冰柜,這是冰柜上的廣告畫,右邊是一個貨架。
誰來整理一下?(學生對貨架上的物品進行整理)
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擺在一起?(強調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過同學們的幫助,貨架上的物品擺放得既整齊又美觀。
動手操作,鞏固分類方法
如果讓你當一名超市里的售貨員,你打算怎樣擺放貨架上的物品?
1.小組創(chuàng)作將物品分類。
下面咱們親自動手擺一擺。
你們要擺放的物品都在紙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來,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較合適,再擺一擺,看擺在哪一層比較合適,確定后再貼一貼。每個物品的背面有一個雙面膠,把上面的'小白紙撕下來,就可以貼在這個紙貨架上了。
下面4個人一組,看哪組合作得最愉快。
2.學生匯報。
師:有哪個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組貨架擺放的情況。
還有哪個組?(學生介紹小組分類的情況)
還有這么多的組愿意展示,下面咱們請各組長拿著自己組的貨架到前面來展示。
3.小結:我們參觀了超市,又自己親自動手擺了擺,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擺放可以分為蔬菜類、水果類、服裝類、文具類、鮮花類等。這樣擺放既方便了顧客的購買,又減少了混亂,提高了效率。分類這種做法在以后的數(shù)學課上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所以說它是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4.聯(lián)系生活,鞏固分類的意義。
師:那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沒有分類擺放的情況呢?
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那么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學好數(shù)學,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練習六的第1、3題。
擴展思路初步嘗試不同標準分類
1.嘗試。
剛才我們都是把不同的物品進行分類,現(xiàn)在看你們每個桌子上都有一把鉛筆,都是鉛筆,看看你們能不能把這把鉛筆再分一分。(同桌討論)
2.匯報。
3.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把許多不同的物品進行了分類,現(xiàn)在又把一種物品進行了分類,而且有這么多種分法,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頭和沒橡皮頭的分,有的按削過和沒削過的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本課時學習的是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學生用“湊十法”進行口算的開始,為了學好本課時的內容,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我在教案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重視新課前的鋪墊孕伏。
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復習數(shù)的組成和10加幾,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使新舊知識間的過渡更加順暢。
2.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實踐出真知,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擺小棒,可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從而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正確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好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若干根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復習題。
1.填一填。
2.在( )里填入適當?shù)臄?shù)。
( )+10=13 10+5=( )
10+( )=12 11=1+( )
14=10+( ) 17=10+( )
3.9和幾能湊成10呢?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復習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師:勝利小學在開運動會,學校為了讓同學們增加能量,補充體力,讓后勤部給全校的同學每人發(fā)一盒飲料。
(1)提問:箱子里面有幾盒飲料?箱子外面有幾盒飲料?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飲料,該怎樣列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9+4)
(3)你會計算這道題嗎?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會很快算出答案。(板書:9加幾)
動手操作,探究算法
1.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9+4,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小棒擺出來。
2.組織學生班內交流,說說自己的算法。
預設 生1:我先擺9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1根1根地數(shù),一共是13根,即9加4等于13。
生2:我先擺9根小棒,然后接著往后數(shù),數(shù)一個數(shù)擺1根小棒,數(shù)到13時正好擺了4根小棒,所以9加4等于13。
生3:我先擺9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從4根小棒里拿出1根,與前面的9根小棒湊成10根,再加上其余3根是13根,所以9加4等于13。
生4:從9數(shù)到13。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簡便呢?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的算法很多,都得出了正確答案,其中生3的算法更快捷、簡便,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究的“湊十法”。
4.課件演示“湊十法”,學生仔細觀看。
5.動手擺小棒,親身體會“湊十”的過程,然后填寫下面的思維圖。
6.總結“湊十法”。
(1)計算加法時,把其中的一個較小的加數(shù)分成兩部分,用其中的一部分與另一個加數(shù)相加湊成“十”,再與另一部分相加,這種方法就是“湊十法”。
(2)順口溜總結:看大數(shù),分小數(shù),湊成十,算得數(shù)。(學生齊說后同桌拍手說順口溜)
7.反饋練習:完成教材89頁“做一做”1題。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出算式的得數(shù),加深了學生對“湊十法”的直觀認識,有助于學生理解計算方法。
實踐應用
完成教材90頁2、5題。
全課總結
在計算9加幾時,用“湊十法”可使計算變得簡便、快捷,希望同學們多加練習,把“湊十法”熟練地運用到計算當中。
布置作業(yè)
教材90頁1、3、4題。
板書設計
9加幾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練習六6~9。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8+6= 83+7= 6+35=
54+3= 30+26= 73+9=
9+27= 74+8= 34+30=
集體計算,選一兩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比一比,算一算。
5+32= 3+42= 35+3=
5+39= 9+42= 35+8=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比一比上、下兩題計算時有什么不同?5+32和5+39為什么一題得三十幾,另一題得四十幾?
3.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上一節(jié)練習課。[板書:練習六(2)]
二、 練習。
1. 練習六6。
1)先估算,說出每道題的得數(shù)是幾十多,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2)獨立計算并檢查估計的是不是合理。
2。練習六 7。
比一比誰先到河對岸,同桌同學互相學習,鼓勵學生算對,幫助小螞蟻過河,培養(yǎng)責任感。
3。練習六 8。
12題口算,要求學生在2。5分鐘內完成,集體交流,統(tǒng)計全對人數(shù),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給予表揚,并指導學生分析錯題,指導學生改正錯題。
4。練習六 9。
1)出示第9題圖,弄清題意,提問:小牛、小白兔、小狗隊分別得了第幾名?
從圖中看,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別可以得多少分?
2)想一想,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得分最多?是多少分?
3)學生計算三個隊的得分,再比較,集體交流時說說你是根據(jù)什么算得分的?誰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4)指導學生集體作答。
三。作業(yè)布置:《練習與測試》練習六(2)
第三課時作業(yè)設計
一。找出得數(shù)大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中打
30+22□ 46+5□ 37+6□
2+30□ 46+3□ 37+60□
二、在○內填上或=。
54+8○63 54+9○9+54
98+2○100 63+6○65+6
75+9○80 25+9○30+4
三、1.河里有38只鴨子,9只鵝,鵝和鴨一共多少只?
2.池塘里有一群青蛙,先游走8只,又游走27只,兩次一共游走多少只?
教學后記:以游戲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8
小學數(shù)學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