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范例[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fā)探究植物奧秘的欲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教學準備:
各種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沒發(fā)芽的馬鈴薯和發(fā)了芽的馬鈴薯實物, 馬鈴薯生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這些是什么?你們都吃過嗎?這些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討論
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馬鈴薯",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土豆"。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 出示發(fā)芽和沒發(fā)芽的馬鈴薯實物請幼兒觀察。
師:這是什么?他還有一個名字叫什么?請看老師手中兩個馬鈴薯有什么不同?
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里最容易長出小芽?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里會不會長出葉子,結出新的馬鈴薯呢?
2、看圖片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師:把發(fā)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里。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幼兒想象。
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了。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芽朝哪里長 ?往地里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幼兒討論,給出正確的答案: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師:什么時候長葉子?露出地面就會長出嫩嫩的葉子。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fā)生什么事呢?幼兒討論
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看看寶寶長在哪的?長在根的最前端。地下寶寶在長,地面什么在長?開出漂亮的花了!
師:我們什么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里挖出來?幼兒討論
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它的寶寶可真多啊!
3、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把發(fā)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里發(fā)芽長根,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后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里慢慢長大,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師: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這個位子有毒素要把它去除掉才可以吃。
師:馬鈴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兒討論
師:教師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幼兒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0”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稱和用途。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在圓形上添畫,成為各種事物。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數學王國、音樂王國、體育王國;字母王國
2、圓形的體育器械;
3、節(jié)奏卡片;數字卡片;字母卡;
4、白紙、蠟筆。
活動過程
一、黑板上畫出圈,引導幼兒復習形狀及給“圈”取名;
師:它的名字叫什么?你們能給它取個名字嗎?你們覺得它像什么?
二、帶領幼兒分別到數字王國、音樂王國、體育王國、字母王國尋找“0”,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理解“0”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稱和用途。
1、教師說明要求及介紹四大王國(用音樂帶領幼兒進入各王國);
2、數字王國:
。1)引導幼兒尋找“0”:
2)每位幼兒戴上一張數字卡片,找朋友,后聽老師的要求:“0”和其他的'數字寶寶組成了數字幾。
。3)聽到音樂時,跟著老師一起進入下一個王國;
3、音樂王國:
。1)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跟音樂跳舞;
。2)請幼兒到音樂王國去挑一張自己喜歡的卡片,然后根據卡片上的節(jié)奏型打節(jié)奏,教師對個別幼兒進行引導;
。3)集體活動,根據教師的出示的卡片進行節(jié)奏練習;
。4)聽到音樂時,跟著老師一起進入下一個王國;
4、體育王國:
(1)老師帶領幼兒跳舞;
。2)幼兒自由地取器材玩耍;
。3)聽到音樂時,跟著老師一起進入下一個王國;
5、字母王國:
。1)在字母寶寶中尋找“0”,引導幼兒說出在字母中它叫什么。(2)一起唱《字母歌》
三、幼兒創(chuàng)作:
1、發(fā)揮幼兒想象力,說說“0”還可以變成什么東西?
2、啟發(fā)幼兒在“0”上添畫,變成一樣新的東西;
四、展示幼兒作品,互相交流。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設計】
船是幼兒喜歡的一種玩具,愛玩也是幼兒的天性。我利用幼兒愛玩玩具的天性進行導入,讓幼兒樂于參與探索活動。通過巧妙地提供兩種材料,讓幼兒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讓幼兒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于是,我設計了這活動,既讓孩子們知道,用涂蠟的方法可以讓船不易被水打濕,又從中了解蠟有不吸水的特性。同時,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制作蠟船,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在活動中讓幼兒建立和諧平等的合作關系。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使紙船不被打濕”的探索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2、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
4、在活動中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
【活動準備】
蠟筆,涂蠟和不涂蠟的紙船若干。
材料準備:紙船若干,三大盆水、蠟筆、毛巾、白紙。
經驗準備:幼兒有在水中玩紙船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紙船、引發(fā)思考。
師出示紙船,這是什么?你們想玩嗎?想想你們要怎樣玩?
二、引導幼兒討論觀察結果,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
為什么有的紙船打濕了,有的沒有打濕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們是怎樣玩紙船的?你們的'紙船怎么了?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老師示范對比實驗,使幼兒明白蠟是不吸水的。
為什么涂了蠟的紙船沒打濕,沒涂蠟的紙船打濕了呢?讓我們來做個實驗:
、 將水滴在蠟和紙上進行對比:紙吸水,蠟不吸水。
、 怎樣讓紙變得不吸水呢?涂蠟。
、 不吸水的蠟還有什么作用?
小結 :蠟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蠟涂在船上,就好像給紙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護小紙船,船就不會被水打濕了。
四、幼兒動手制作“小蠟船”。
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沒涂蠟的小紙船,想請你們幫幫忙,用蠟筆給它們涂上漂亮的雨衣,讓它們都變成不會被水打濕的小船。
五、自由玩蠟船,活動結束。
【個案觀察】
活動一開始全體幼兒對出現的三大盆水都非常感興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玩玩水,這就是小班幼兒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吧。周允佳小朋友尤其興奮,兩只眼睛都亮亮的,一眨不眨的看著水盆,要知道平時他就非常喜歡玩水,上廁洗手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情。真因為他想玩,所以他從活動開始到結束一直都那么認真,即使在給小船“穿衣”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他也很專注,用心地給小船穿上漂亮的衣服,要是在平時涂色,他可是最懶的,沒幾下就完事。所以此次活動中的涂色可能是他入園以來涂得最棒的一次!
從上面這個案例來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是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不管是平時表現多么不好的幼兒,他也會努力去做好,發(fā)揮他最好的水平。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找出為什么有的紙船會打濕而有的則不會,就特意給幼兒提供了兩種紙船,一種是涂蠟的,另一種沒有涂蠟。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通過互相對比來發(fā)現問題:孩子玩了一會兒他們就發(fā)現有的小紙船被水浸濕壞掉了,有的小紙船沒有被水浸濕仍可以在水中玩。發(fā)現了問題,我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為什么有的紙船打濕了,有的沒有打濕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讓幼兒摸摸有顏色的小船和沒有顏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了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在實驗中的探討和發(fā)現也增進了幼兒彼此間的交流溝通。
通過此科學實驗活動,作為教師應幼兒自發(fā)概念為“切入點”,讓幼兒從“做中學”以互動——-建構讓幼兒親身體驗科學探索過程。運用科學探究方法,獲取科學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造意識,為幼兒提供“支架”,通過幼兒手動、心動、人動、他動、以支持、協助引導幼兒“向上”發(fā)展科學概念!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yǎng)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yǎng)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難點: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活動準備:
1.操場蹦床跳墊
2.彈簧及帶彈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彈簧秤),其他有彈性的物體(各種橡皮筋、各種皮球、海綿塊)。
3.無彈性的物品(粉筆、金屬飯碗、金屬水杯)
活動過程:
一、討論
1.教師:小朋友在玩彈跳墊時身體有什么感覺?
2.教師:你們知道身體為什么會向上跳嗎?
二、教師講解
1.講解彈簧回彈現象,并演示彈簧伸縮回彈
三、幼兒互動
1.準備好有事彈性的物體擺放在課桌上,請小朋友試著去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看看有什么變化。
2.教師用身體語言演示彈性的特點(如彈跳、彈簧步等),帶領小朋友一起來跳一跳。
3.準備好有事彈性的物體擺放在課桌上,再請小朋友試著去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分辨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物體
1.彈性的物品(彈簧、皮球)彈起來有沒有趣?
2.小朋友們說說看還有那些東西是有彈性的?
3.小朋友們再說說看那些東西是沒有彈性的?
五、結束部分:
表揚幼兒們的表現,讓幼兒們在鼓勵中成長,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悅。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體驗手影游戲的愉悅情緒;
2、動手探索影子形成的科學現象,初步了解影子在民間藝術中的運用;
3、大膽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有趣的影子。
活動準備:
1、 臺燈、手電筒、應急燈若干 布3-4塊
2、 手影及鏤空圖片、樹干、書本等若干,
3、 音樂片段
活動過程:
1、以教師自編的手影故事引題
2、與幼兒共同討論手影形成的科學原理
a、 剛才故事里的小動物是怎么變出來的'?(小動物是手的影子變出來的)
b、那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師小結:影子的形成是東西擋住了光就形成影子,如果我們把燈關了,看看還有沒有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的幫助。
3、自由探索,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嘗試手影游戲
a、提供各種工具及圖片,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影子游戲
b、邊玩邊交流探索發(fā)現影子的科學想象
4、集中幼兒共同討論,交流總結
a、你發(fā)現了什么?
b、你還在什么地方發(fā)現影子(借助圖片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5、播放《皮影戲》片段,欣賞影子在民間藝術中的運用,加深對影子的了解
師:我們的民間藝人根據影子的現象發(fā)明了皮影戲,讓我們一起欣賞吧!
6、與幼兒共同跟著音樂表演影子,結束游戲
活動延伸:
1、剪畫影子,表演影子
2、制作并表演皮影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會引發(fā)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在《小動物是怎樣過冬》主題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因此,生成了“有趣的動物尾巴”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動物尾巴的形狀及特殊功能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及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動物尾巴的形狀
難點:掌握動物尾巴的特殊功能
活動準備
兒歌《郊游》、《動物找尾巴》、動畫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多媒體課件《動物找尾巴》、自制動物尾巴和身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郊游》走進教室坐好。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動物找尾巴》,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尾巴的形狀猜出是哪種小動物。
2、幼兒看圖片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物尾巴的形狀,并試著說出其功能,之后教師給予指導。
3、播放動畫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4、教師提問: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為什么都不借給它呢?(引導幼兒說出尾巴的.作用)
5、那小朋友還知道哪些動物是有尾巴的啊?它們的尾巴又什么用呢?
6、師:師總結常見動物尾巴功能。
7、(幼兒隨兒歌《比尾巴》走到教室后邊),進行找尾巴的游戲。
三、結束部分
1、幼兒戴好動物頭飾去找相應的動物尾巴,鞏固對動物尾巴的認識。
2、和老師一起進行游戲,提醒幼兒既要保護自己的尾巴,又不能被同伴抓走。
價值分析:通過游戲進一步萌發(fā)幼兒探索動物奧秘的愿望。
四、延伸部分:
在活動區(qū),引導幼兒按動物尾巴的長短、粗細、蓬松與光滑等不同給動物找尾巴。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6-14
科學活動教案02-16
科學的活動教案11-25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5
[熱]科學活動教案07-22
科學活動教案(薦)07-22
【熱】科學活動教案07-22
【優(yōu)】科學活動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