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5篇【實用】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
小組實驗一:精確刻度杯一個,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等物體。
小組實驗二:彈簧秤一個,一塊大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教材13面)。
小組實驗三:在實驗二的材料基礎上,補充二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記錄表(教材14面)。
【教學過程】
一、感受浮力:
1、觀察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況,用手指輕輕按壓小船,有什么感覺?分別把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壓人水中,有什么感覺?
2、出示關于浮力的描述性定義: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板書:浮力。
3、生活中我們什么時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書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圖,講解示意圖的含義。(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設計說明: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課開始的基礎。教師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讓學生感受,為繼續(xù)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礎。)
二、測量一塊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討論怎樣測量浮力:當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是多大呢?我們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
2、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演示規(guī)范的測量方法,講解注意的地方。特別要講清楚浮力的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頁的示意圖,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再用線拉住泡沫塑料塊,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上拉力的數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學生測量泡沫塑料塊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測量三種狀況,分別把測量結果(拉力大小和排開的水量)記錄在表格中。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系,得出:(板書)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測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教師出示三塊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塊或者三塊不同大小的木塊,讓學生預測: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或者木塊,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嗎?
2、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獨立自主完成測量,把測量結果填入記錄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與體積大小之間的關系。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污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2.培養(yǎng)幼兒對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活動準備
白醋、食用堿,熱水。
帶有茶垢的玻璃瓶。
活動過程
一、認識水垢
1.幼兒觀察玻璃瓶內的茶垢,認識水垢 。
2.有水垢的玻璃瓶和沒有水垢的玻璃瓶
教師分別將兩個瓶內倒入白水,請幼兒觀察水的清晰度。
3.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附著的物體就是水垢。
二、了解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1.請幼兒想一想,還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見到過水垢?
2.教師講解水垢的危害
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里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
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后變成的。
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
水壺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
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里,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廠里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三、實驗:除垢
1.認識食用堿
幼兒觀察,白色、粉狀的食用堿。
2.將食用堿放入有茶垢的玻璃瓶,然后倒入開水,搖晃瓶子。
請幼兒觀察瓶壁發(fā)生的變化。
3.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4.教師小結:堿面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
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5.知道除了用堿面,還可以用白醋或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科學教案 篇3
科學探究目標:
1、 能從“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關于電的問題。
2、 能歸納出電是現代生活中寶貴的能源的結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能與小組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于電的看法。
2、 能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開展調查活動。
科學知識目標:
1、 能舉例說出停電對現代人生活會造成什么影響,并說明理由。
2、 列舉三個以上的實例,說明電在生活和生產中的用途。
STSE目標:
1、 能用圖或文字的形式描述電是怎樣到達自己家中的。
2、 能找出三種節(jié)約用電的方法。
教具準備:收集關于家用電器的文字、圖片資料;電源插頭和插座以及風力、水力、太陽能、原子能發(fā)電站等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知識點 課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對教材另作處理的理由
認識電
交流電
直流電
電源 電在我家中 一、教學引入
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果沒有電,生活會是什么樣呢?
看圖:它們需要什么才能活動?
在發(fā)明電之前,人們是怎樣生活的?
在停電之后,人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關于電,我們還想提出哪些問題?
搜集有關材料,學生想象、討論電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提問題
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能力
知識點 課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對教材另作處理的理由
科學在線
電在我家中 二、活動一:它們需要什么才能工作?
1、 看圖
2、你認識它們嗎?它們有什么用途?
3、關于生活中的電,還知道哪些,與同學交流。
三、活動二:電是怎樣來到我們家中的?
1、在日常生活中,接通電源,電器就可以工作了。那么,電是從哪里來的呢?
2、你能在圖上畫線,說明電是怎樣來到我們家中的嗎?注意解省路途不浪費。
3、學習科學在線
4、電是人類寶貴的能源,調查生活中節(jié)約用電的方法。
學生看圖
學生交流
從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問題,并把最想知道的問題記錄下來
學生畫圖
小組學習
學生想辦法
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增長知識
樹立良好的節(jié)電意識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硬板紙、餐巾紙、包裝紙、皺紋紙等不同紙的質地,初步了解紙的種類和特性。
2.簡要了解紙的制作過程,知道紙在生活中被廣泛運用。
3.有初步的環(huán)保節(jié)約意識,懂得要愛惜紙張和書本。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紙(如宣紙、皺紋紙、復印紙、餐巾紙、牛皮紙、瓦楞紙、白紙、電光紙等等)
2.各種紙制品(如紙杯、紙管、紙盒、紙盤、紙墊等等)
3.每人一個小水盆
4.多媒體視頻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紙
師: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紙寶寶要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你們愿意和它們一起玩嗎?(愿意)現在我們一起將椅子底下的小籮筐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紙?(幼兒舉手說)
二、探索紙的特性
1.師:這些紙,它們都一樣嗎?(不一樣)這些不一樣的紙都有自己特別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們有什么秘密呀?請大家用各種辦法玩一玩籮筐里的紙,看誰發(fā)現的秘密最多?(引導幼兒發(fā)現紙表面的顏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觸摸紙的感覺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師:現在請你吹一吹這些紙,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再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引導幼兒發(fā)現紙的厚薄與軟硬)
3.師:現在請你撕一撕這些紙,它們撕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紙容易撕破及撕紙過程中紙的變化。)
4.師: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紙遇到水會變的怎么樣呢?仔細看好哦,數到10后將你的發(fā)現高訴大家,看誰觀察的.最仔細。(引導幼兒比比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哪些紙不容易吸水。)
5.小結:原來紙有這么多的種類,像這種軟軟的、薄薄的紙叫宣紙;像這種白白的較滑實的紙叫復印紙;這種厚厚的硬硬的紙叫硬板紙;這種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紙叫鉛華紙,還有手工紙、牛皮紙、瓦楞紙、沙皮紙等等。
三、了解紙的用途
1.你知道這些不同的紙都有什么用嗎?(幼兒舉手說)
2.師:除了這些紙,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紙嗎?他們又有什么用呢?(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見過的紙,并出示宣紙、牛皮紙、瓦楞紙、沙皮紙等供幼兒認識)
四、簡要了解紙的制作過程
1.看錄像,介紹紙的發(fā)明者、造紙的過程。
師:生活中有這么多有用的紙,那這些紙是誰發(fā)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來的呢,你們知道嗎?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看看紙是誰發(fā)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來的好不好?幼兒看錄像
2.提問:紙是誰發(fā)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是怎么做出來的?
3.紙可以做各種東西,在生活中你還見過用紙做的東西嗎?(幼兒舉手說)
五、懂得要愛惜紙
師:我們在使用紙的時候要怎樣做才是節(jié)約紙、愛惜紙呢?(幼兒舉手說)
六、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水果是幼兒十分熟悉的食物,但他們不一定了解水果的切面形態(tài)。在該活動中,我緊扣“水果切面”這個點,以問題引路,帶領幼兒進行探索,使幼兒獲得相關的認知經驗。培養(yǎng)幼兒細心觀察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整個探索過程包括觀察感知、猜想驗證、游戲拓展三個環(huán)節(jié)!坝^察感知”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梨的兩種切面形態(tài),初步理解“切面”的概念;“猜想驗證”環(huán)節(jié)則通過讓幼兒探索蘋果、獼猴桃、香蕉的切面形態(tài),感受水果切面形態(tài)的多樣性;在最后的“游戲拓展”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兩兩合作,根據六種不同的水果切面進行配對游戲,既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交流、合作的機會,也對幼兒的認知、思維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發(fā)現水果橫切、豎切時會呈現不同的形態(tài)。
2、能細心觀察、大膽猜想,樂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教學準備:
1、教具:三塊展示板(見圖1、2、3),各種水果,實物投影儀,背景音樂。
2、學具:人手一張記錄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蘋果、香蕉、獼猴桃、梨……)
師:如果我要把梨分成兩半,可以怎么切?切開后會是什么樣子呢?(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在展示板的表格內記錄“|”標記表示豎切,見圖1。)
二、基本部分
(一)觀察感知:比較梨的兩種切面形態(tài),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觀察梨的豎切面。
師:“|”這個符號表示把梨豎起來切。你們看看切開后的梨是什么形狀。(橢圓形。)
(教師將切開的梨放在投影儀上讓幼兒觀察。)
師:仔細看看里面還藏著什么?(種子。)數數有幾粒種子?它們是怎么排列的?種子長在什么地方?(引導幼兒說出梨核,并觀察梨核的形狀。)
師:我們看到切開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種子,這個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豎切”引入主題,符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關注水果的切面形態(tài),同時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觀察梨的橫切面。
師:除了從上到下豎切,還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嗎?(引導幼兒說出橫切的方法,同時在展示板的表格內記錄“一”標記。)
師:如果把梨橫著切會出現什么樣的切面呢?會和剛才豎著切一樣嗎?(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用簡筆畫的形式記錄切面的形態(tài)。)
(在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自然引出橫切的方法,激發(fā)了幼兒探索水果橫切面的興趣。幼兒通過觀察與比較,大膽推測和假設,產生了探索和驗證自己想法的愿望,這為后面的探索活動作了鋪墊。)
師:究竟誰猜對了呢?我們還是切開來看一看吧!(教師操作演示,并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畫出相應的簡筆圖。如:看,變成什么形狀了?<圓形。>再仔細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小花。>數數有幾片“花瓣”?每片“花瓣”里藏著什么?<種子。>比比種子的數量和“花瓣”的數量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一樣多>)
(在對水果橫切面的觀察感知中較為自然地整合了形、數量、空間等方面的數學知識。)
3、比較豎切面和橫切面的不同。
師:豎切和橫切出來的'切面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引導幼兒從外形輪廓、梨核、種子三方面尋找不同。)
(二)猜想驗證:分組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態(tài)。
1、明確操作要求。
師:今天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水果,有蘋果、獼猴桃、香蕉,等會兒請你們每人選擇一樣水果,猜猜把它豎切和橫切后會是什么樣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畫畫的方式記錄在表格里。[
(選取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以開放性的問題引入,讓幼兒大膽猜想,這是對幼兒現有知識經驗的挑戰(zhàn)、幼兒的求知欲就在這種尋根究底的情境中被激發(fā)出來。)
2、幼兒猜想并記錄猜想結果,教師觀察指導(見圖2)。
3、交流猜想結果。
教師根據不同小組的猜想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如,(香蕉組側重從外形進行猜想)香蕉豎切后是什么樣子的?橫切呢?(獼猴桃組側重從種子的排列進行猜想)看看獼猴桃組的記錄,你同意誰的猜想?(蘋果組側重從蘋果核的形狀進行猜想)你們覺得什么地方最難猜?
(這種提問方式既避免了拖沓,又突出了重點。)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熱門)07-22
科學教案【通用】07-22
[優(yōu)]科學教案07-21
【優(yōu)秀】科學教案07-21
(熱)科學教案07-21
(通用)科學教案07-22
(優(yōu)選)科學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