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日食和月食》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日食和月食》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日食和月食》教案1
教學重點
日食時三天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日食的成因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日食、月食圖片
教學器材:大球、小球、日食掛圖或幻燈片
教學課件:無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耄
前面的課我們研究了月相,由于日、月、地三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不同,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的月球的明亮部分發(fā)生變化,就產生了月相。今天,我們來研究另一種情況,如果日、月、地三天體在空間中運動到了一條線上,彼此發(fā)生遮掩,就出現了日食和月食。我們先日食的有關知識。
。▽W生活動)請每組同學準備一個大球和一個小球,按照教材的“觀察兩球的遮掩現象”圖的`要求,觀察看到的現象,將空白圖補全。
。ㄖv解)日食是月亮轉到了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將太陽全部或部分遮擋住,使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的現象。教師講解日食形成時三天體的位置關系,日食的原理。
。ㄖv解)日食可以分成三種:全食、偏食和環(huán)食。請同學們觀察教材的“日食的類型”圖,找出本頁兩張圖的對應關系。找?guī)孜煌瑢W描述日食的三種類型發(fā)生時,星體的位置關系有什么不同?教師:當大小兩星體體積不變時,環(huán)食比全食時,兩星體的距離要遠一些;偏食是小星體在大星體的中部上方或下方穿過時發(fā)生的。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調整好大球和小球的位置,按照教材的“模擬日食的實驗”圖中的演示,繪制出日全食的全過程。
。▽W生活動)同學們閱讀教材的的“討論”和“思考”,進行討論。
。ń處煟
(教師提問)日食常見嗎?
。▽W生回答)
(教師講解)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和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面有一個夾角,因此更多的時候,月亮從地球繞太陽運動軌道的上方或下方通過,不會遮掩太陽;此外,由于月亮比太陽和地球小很多,因此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籠罩的地區(qū)很有限,這也使得地球上各地的人們很難觀察到日食。
。ㄐ抡n結束)當堂練習教材的練習1、2、3。教師重點講解練習3。
教案點評: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體空間位置變化形成的,為了讓學生完全了解這樣的位置關系,本段落設計了多個活動;因此,將這些活動組織好是本課成功的關鍵。從前面的月相知識引出三天體彼此掩映的知識,然后通過實驗和繪圖,是學生對日食、月食有直觀的體會。最后,教師通過幾何圖形,將學生的直觀體會升華到理論高度。
《日食和月食》教案2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月相成因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的知識目標是指導學生認識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能力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科學思想教育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相信科學不迷信的態(tài)度。本課是培養(yǎng)學生自行探究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典型課例,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層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點,探究月食的成因要充分體現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解決新問題。在探究日食的成因中根據事實材料推測分析是誰擋住了太陽光是難點。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圖片或聲像資料。
2.月相形成的實驗材料。
3.CAI課件
、偃帐澈驮率嘲l(fā)生時的情境動畫。
、谌帐澈驮率嘲l(fā)生時三球位置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提出問題。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日食和月食的文字、圖片資料,初步談談對日食和月食形成的認識。
2.分小組匯報交流情況。
3.教師小結:同學們能收集到這些有價值的'資料,為學好本課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剛才有同學談到據老人們說日食和月食是天狗在吃太陽或月亮,每到這時,人們都要拿出鍋碗瓢盆來敲敲打打,好趕走天狗,真有天狗吃日、天狗吃月這回事嗎?當然沒有,我們就用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方法來研究這是怎么一回事吧!
4.板書課題。
二、指導認識日食的成因及種類。
1.教師課件演示日食發(fā)生的動畫,學生觀察。
2.教師發(fā)給每一組一張日食發(fā)生時的一組照片圖及我國歷史上曾發(fā)生過日食的時間記錄表。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日食發(fā)生時都有哪些現象和規(guī)律。
3.學生分小組匯報,教師逐條板書。
4.教師根據以上學生匯報,組織學生討論:是什么擋住了太陽的光?你的理由是什么?
5.學生匯報,教師形成如下板書
現象:分析
、俪驶⌒螡u缺→是球體
、谧晕飨驏|漸缺→自西向東運動
、塾袝r整個太陽被擋住→從地球上看,兩球大小差不多
、馨l(fā)生在農歷初一→三球在同一直線上。
6.學生實驗證明以上分析是否正確。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太陽,學生手持乒乓球當月球自西向東運動,把學生頭部當地球,看看在怎樣情況下看不見太陽。要求學生實驗后畫出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7.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實驗情況,并抽查學生所畫示意圖。
8.教師課件演示日食成因示意圖,學生想象日食形成過程并把研究結果寫下來(小組相互交流完善)。
9.學生利用教材認識日食的種類。
三、研究月食的成因。
1.談話:剛才我們已經研究了日食的形成原因,月食的形成原因又是怎樣的呢?老師想讓同學們首先自主研究,然后通過相互討論交流進行合作研究。
①月食發(fā)生在農歷的什么時候?這時候地球、太陽和月球的位置是怎樣的?
、谠率硶r,月亮的哪一邊先出現陰影?為什么?
③月食是怎樣形成的?
2.教師組織學生根據以上問題討論交流。
四、教師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日食和和月食的形成,使我們知道了任何自然現象的產生都是自然事物運動變化的結果,因而我們要從小相信科學不迷信,從小培養(yǎng)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日食和月食》教案3
【教學重點】
日食時三天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日食的成因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日食、月食圖片
教學器材:大球、小球、日食掛圖或幻燈片
教學課件:無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耄
前面的課我們研究了月相,由于日、月、地三天體在空間中的位置不同,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的月球的明亮部分發(fā)生變化,就產生了月相。今天,我們來研究另一種情況,如果日、月、地三天體在空間中運動到了一條線上,彼此發(fā)生遮掩,就出現了日食和月食。我們先來了解日食的有關知識。
。▽W生活動)請每組同學準備一個大球和一個小球,按照教材提供的“觀察兩球的遮掩現象”圖的要求,觀察看到的現象,將空白圖補全。
(講解)日食是月亮轉到了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將太陽全部或部分遮擋住,使地球上的觀察者看到的現象。教師講解日食形成時三天體的位置關系,日食的原理。
。ㄖv解)日食可以分成三種:全食、偏食和環(huán)食。請同學們觀察教材的“日食的類型”圖,找出本頁兩張圖的對應關系。找?guī)孜煌瑢W描述日食的三種類型發(fā)生時,星體的位置關系有什么不同?教師總結:當大小兩星體體積不變時,環(huán)食比全食時,兩星體的距離要遠一些;偏食是小星體在大星體的中部上方或下方穿過時發(fā)生的。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調整好大球和小球的位置,按照教材提供的“模擬日食的實驗”圖中的演示,繪制出日全食的全過程。
。▽W生活動)同學們閱讀教材提供的的“討論”和“思考”,進行討論。
(教師總結)
。ń處熖釂枺┤帐吵R妴?
。▽W生回答)
。ń處熤v解)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和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面有一個夾角,因此更多的時候,月亮從地球繞太陽運動軌道的.上方或下方通過,不會遮掩太陽;此外,由于月亮比太陽和地球小很多,因此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籠罩的地區(qū)很有限,這也使得地球上各地的人們很難觀察到日食。
(新課結束)當堂練習教材提供的練習1、2、3。教師重點講解練習3。
教案點評: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體空間位置變化形成的,為了讓學生完全了解這樣的位置關系,本段落設計了多個活動;因此,將這些活動組織好是本課成功的關鍵。從前面的月相知識引出三天體彼此掩映的知識,然后通過實驗和繪圖,是學生對日食、月食有直觀的體會。最后,教師通過幾何圖形,將學生的直觀體會升華到理論高度。
《日食和月食》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2、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于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對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
3、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夠大膽地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意識到模擬實驗與推測和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識到天文現象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
【教學重點】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教學難點】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學準備】
有關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電筒、觀察記錄表;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學過程】一、認識日食發(fā)生的過程及特點。 1、設疑激趣: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月相變化,知道月球的圓缺變化是在一個月內發(fā)生的,可是有時在一個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圓缺變化的全過程,你們看過嗎?這叫什么現象?
。ò鍟霸率场保
太陽是否有時也會有圓缺現象?(出示日食發(fā)生過程的圖片)這叫什么現象?
。ò鍟叭帐场保
你們聽說過日食和月食嗎?關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課題板書)
2、講述:我們先來研究日食發(fā)生的過程及特點。
3、(播放日食發(fā)生的過程錄像)討論并交流:日食發(fā)生過程有什么特點?從這些特點中你有何推想?
4、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整理并適時補充日食發(fā)生過程的一些其他事實性資料。
5、小結日食發(fā)生過程中的一些特點:(1)太陽被一個物體擋住了;(2)擋光的物體是圓形或球形的;(3)擋光的物體是運動著的;(4)擋光的物體看上去和太陽差不多大;(4)地球、擋光物體和太陽差不多在一條直線上。
6、提出問題:根據日食的特點,你認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ǚ治鲞^程預設:(1)太陽被遮擋的部分邊緣是弧形的,說明擋光的天體是圓的。(2)在日食過程中,有時太陽的整個球面都被擋住了,成為黑色,這說明擋光的天體,從地球上看與太陽一般大。3)太陽被遮擋的部分從西邊開始,向東邊移動,說明這個天體是自西向東運動的,綜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擋住了太陽的光輝。)
二、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 1、剛才有同學認為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樣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證實我們的推測?
2、分小組設計模擬實驗的計劃,設計時注意:
。1)用什么實驗材料來做這樣一個模擬實驗?
。2)如何做實驗 ?
。3)在實驗中估計會出現哪些現象?
(4)觀察到的哪些現象能說明日食發(fā)生了?
3、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實驗:一生用手電筒代表太陽,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當月球自西向東運動,用玻璃球繞乒乓球轉動一周表示月球繞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況下看不見太陽。
(模擬實驗要注意:所用的擋光物體要比被擋光物體。粨豕馕矬w是運動的;擋光物體是圓形或球形的。這一過程中,并不一定就會發(fā)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轉到電筒光和乒乓球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并且三者之間的距離合適時,保證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時,才會發(fā)生“日食”現象。)
4、交流:
。1)模擬實驗是如何做的?
。2)哪些現象可以說明發(fā)生了日食?
(3)這時太陽、月球、地球各處于何種位置?
(4)在什么情況下不會發(fā)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日食的形成原因。
(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fā)生了日食。)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圖,閱讀課本54頁日食的成因。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圖,讓學生講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們從圖中還有什么發(fā)現?
。1、發(fā)生日食時,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時看到,只有處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據自己對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斷日食總是發(fā)生在農歷初一(朔)。)
5、過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發(fā)生的呢?
。ㄎ覈刑旃烦栽铝恋膫髡f。在印度,某些部落認為月食是一條龍吞食了月球,幸運的是有一個英雄砍掉了龍的頭,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現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談話:請同學們推測一下月食發(fā)生的原因。月食發(fā)生時,三個天體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學生思考推測。
。A設:在月球運動過程中,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這時地球上的人們就會觀察到月食現象。)
3、用模擬實驗加以證實。
4、你能將月食發(fā)生的示意圖畫出來嗎?(學生嘗試畫出月食成因示意圖。)
5、根據示意圖說說月食的成因。
6、討論:月食發(fā)生在農歷的什么時候?
(月食總是發(fā)生在農歷十五(望))
六、總結拓展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比如對模擬實驗有何認識?
2、思考:為什么有日環(huán)食現象而沒有月環(huán)食現象?
。ㄔ率嘲l(fā)生時,月球運行進地球的陰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軌道處的投影總比月球大,所以月環(huán)食的情況是不會發(fā)生的。)
板書設計:
4、日食和月食
日食(農歷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月食(農歷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教學后記:
《日食和月食》教案5
重點
月食時三天體的位置關系
難點
月食的成因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日食、月食圖片
教學器材:燈泡、小球、大球、月食成因幻燈片或掛圖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有可能出現日食的情況。今天我們來研究月食。
。ㄖv解)月相我們已經了解了,太陽光照射到月亮上,出現一半亮、一半暗,由于地球上的觀察者不同,因此月亮明亮部分的形狀也不同。月食是另一種情況,明明應該是滿月的時候,卻突然缺了一部分,甚至全部變暗,過了一會后,才又逐漸明亮起來,這種現象的發(fā)生與日、月、地三天體的位置有關。
。▽W生活動)學生分組做教材月食成因的實驗,從燈的方向觀察,畫出小球被陰影遮掩的部分并與“月全食過程示意圖”對照。
。ń處熖釂枺襞、小球和大球,在月食中分別代表了什么星體?
。▽W生討論回答)
。ń處煟┰率嘲l(fā)生時,月亮轉到了地球的陰影中,三星體的位置關系是日——地——月。
。▽W生活動)學生觀察教材的“月食形成示意圖”,教師講述月食的類型有月偏食和月全食。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地球陰影的形狀(圓錐體形)。當月亮通過圓錐陰影的位置不同時,就會出現偏食和全食的現象。
。▽W生活動)根據前面的講解,同學們對教材的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討論1、2、3進行思考,并說己的想法。教師講述月食發(fā)生時,可以觀察的.地區(qū)比日食要大;只有在農歷的滿月時期,才能發(fā)生月食。
。▽W生活動)當堂做教材的練習第4、5題。
列表比較日食和月食。
發(fā)生時間
類型
日月地位置
可觀察范圍
日食
月食
教案點評: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體空間位置變化形成的,為了讓學生完全了解這樣的位置關系,本段落設計了多個活動;因此,將這些活動組織好是本課成功的關鍵。從前面的月相知識引出三天體彼此掩映的知識,然后通過實驗和繪圖,是學生對日食、月食有直觀的體會。最后,教師通過幾何圖形,將學生的直觀體會升華到理論高度。
《日食和月食》教案6
一、教材簡析:
《日食和月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四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分為“了解日食現象”、“推測日食的成因”、“推測月食的成因”三個部分。從教材的角度來說,把這兩種現象作為學生們學習的主題,有三個目的:一是因為這兩種現象對學生有吸引力;而是這兩種現象都涉及了本單元要建立起的基本概念,即天體是運動著的,月食和日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陽、月球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形成的;三是培養(yǎng)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推理能力,本課是學生們在學習了“地球的運動”以及“在太陽下”兩個單元以后認識發(fā)展的必然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一部分內容是學生認識天體運動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基礎部分。
教材上是以一副簡單的日食發(fā)生過程圖來告訴學生日食發(fā)生的特點,不過這樣的導入似乎對學生情感的體驗不夠,因此將其改為以古代戰(zhàn)爭故事和日食的故事為教學起點,引領學生的情感一步一步地認識日食的特點,加上根據學生課前已對月食和日食有相關的資料收集或學生原有的對天體運動的了解,所以便展開有效的推測,在此過程中產生知識面上的沖突,經過嚴謹的實驗方案設計進行開展實驗,最終得出科學的概念,學生在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二、教學背景:
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它們所熟悉的校園中生活著的植物種類。過去他們也知道校園中有許多植物,但是,調查后的發(fā)現依然會讓他們感到吃驚,校園中植物的種類,大大超過了他們所知道的范圍。那我們的家鄉(xiāng)、國家、整個地球上會有多少種植物呢?這樣的問題必然會引發(fā)學生了解植物種類的極大興趣。如果我們能將學生由調查校園植物引向調查家鄉(xiāng)、全國乃至全球的植物種類,學生會更好地認識到植物的多種多樣,從而建立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然而生物種類的龐雜、生活環(huán)境的多樣,使得我們無法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調查。那么如何將學生對多種多樣植物的認識由校園擴展到校外,真正建立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呢?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2.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于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科學詞匯:月食、日食、運行軌道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對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
3.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科學方法:觀察比較、查找資料、分析推理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夠大膽地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意識到模擬實驗與推測和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識到天文現象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
核心價值觀:
模擬推測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
教學重難點、重點:
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難點:
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說明與提醒
課件、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信息、大小圓紙片 科學記錄單 大小圓片可以用濾紙代替
教學流程:
收集資料,推測分析 → 推測日食發(fā)生的原因→模擬實驗設計→實驗→成因分析→深入探討
(一)引入
1.講古代戰(zhàn)爭與日食的故事,同時播放日食錄象資料。
(設計意圖:選擇古代戰(zhàn)爭與日食的故事是以孩子的興趣為起點,能讓學生及時地進入到教學情境中,有意識的去關注日食這一奇怪的天文現象)
2.你們見過這一天文現象嗎?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一起來看一下日食發(fā)生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情境時的濃厚興趣進入了回憶和思考階段,有效的情境帶來了有價值的參與度。)
(二)認識日食發(fā)生的過程特點
1.出示日食發(fā)生的課件,討論:日食發(fā)生過程有什么特點?什么原因能導致這些原因產生?把你們的推測記錄在表格中。(課件出示)
我的推測
(設計意圖:猜想和推測有效的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對科學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沖突,是建立科學概念的有效途徑,并且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猜測品質,糾正不合邏輯的猜測。)
2.小組匯報,教師整理記錄。
(三)日食模擬實驗
1.在小組討論中,有人認為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如何證明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通?茖W家會采用模擬實驗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認識的沖突上引出實驗方法,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有科學的方法出現,顯得和諧、順暢,并且是以科學家的名義來執(zhí)行模擬實驗的方法,有益于學生接受和對實驗的尊重。)
2.分小組指定模擬實驗計劃
、儆檬裁磳嶒灢牧蟻碜鲞@樣一個實驗?(老師給每個桌的同學準備兩個大小不同的圓片。)分別用什么材料來代替什么?
、谌绾巫瞿M實驗?(材料怎么擺?距離怎么控制?月球放在哪里?月球怎么移動?)我們要尊重模擬實驗,怎樣做才是尊重模擬實驗?
(設計意圖:灌輸尊重模擬實驗的意識,認識到模擬與客觀有差距,但不能讓差距拉大,做到合理、符合客觀的操作,使實驗體現得更有價值。)
、塾^察到的哪些現象能說明日食發(fā)生了?
(設計意圖:實驗前的方案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評價實驗是否有效的一個標準,是實驗前的一個思路整理,避免實驗開展地盲目、無章,同時也是為了操作后的表達更加清晰;通過對如何實驗的討論,使學生對月球的公轉、材料的放置、小組的合作有了一個更為科學的操作意識,為下面的有效操作提供基礎。)
3.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實驗。
(課件出示要求)
1.將發(fā)生日食時三個天體的位置準確地畫下來。
日食成因示意圖
2.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寫下你們的研究結論。
我的研究結論
發(fā)材料,學生開始做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實驗要求的設計充分考慮到避免學生毫無目的的開展實驗,形成邊操作邊記錄的習慣,有利于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也作為保留證據去做科學的發(fā)言。)
3.交流:模擬實驗是如何做的?
(1)你們剛才是怎么操作的?(生示范模擬實驗)
(2)哪些現象可以說明發(fā)生了日食?這時太陽、月球、地球各處于何種位置?
(3)日食在發(fā)生的過程中有怎樣的特點?
(4)在什么情況下不會發(fā)生日食?
(設計意圖:示范操作有利于形成全體學生的正確操作和糾正部分學生操作上的錯誤;解釋日食現象有利于展開深入的研討,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和表達能力的提高,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并為解釋月食的成因提供知識基礎和操作經驗。)
(四)日食的成因
(1)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圖,讓學生講解日食的成因。
(2)這時地球上的哪些地方能看到日食現象?
(3)從示意圖上你還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看來關于日食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課外去繼續(xù)研究研究。
(五)了解月食
1.那么發(fā)生月食的時候,三個天體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生說)
2.出示示意圖:
(1)根據示意圖你能解釋一下月食的成因嗎?
(2)這時地球上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月食呢?
3.研究日食和月食看到的機會
(1)出示資料:
一年中日、月食最少有兩次,而且這兩次都是日食;一年中可能一次月食都不會發(fā)生(如1980年);一年中日、月食最多可以有七次:五次日食和兩次月食(例如1935年),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例如1917年和1982年)。
但是我們通常為什么說看到月食的機會比看到日食的機會大呢?可以根據示意圖分析一下。
(2)小組討論。(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黑板上顯示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圖)
(3)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很好的將日食和月食進行整合聯系,也是這堂課的一個對比思考,通過對日食和月食發(fā)生機率的分析,使對日食和月食理解地更深刻,獲得的知識也更多,對“一般來說,月食發(fā)生的機會要比日食多。”這句話做一個更科學的理解;也有益于學生更清晰的認識三個天體之間的關系。)
(六)總結收獲,課外延伸
對于日食和月食現象還想知道些什么?你知道農歷什么時候容易發(fā)生日食和月食現象嗎?(安排學生課外繼續(xù)研究。)
《日食和月食》教案7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中的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分為"了解日食現象"、"推測日食的成因"、"推測月食的成因"三個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學生們聽說過或觀察過的兩種有趣的天文現象。從教材的角度來說,把這兩種現象作為學生們學習的'主題,有三個目的:一是因為這兩種現象對學生有吸引力;二是這兩種現象都涉及了學生在本單元要建立起的有關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體是運動著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陽、月球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形成的;三是培養(yǎng)學生們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推理能力。
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從教材單元整體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月相成因的基礎上的后續(xù),是宇宙單元中的第4課。有助于建立起有關宇宙系統(tǒng)的模型。學生已經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轉及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逆時針運動,月相知識等。以及地球、月球、太陽三者簡單的相互運動關系。日食、月食雖已是學生聽說過或個別觀察過的'天文現象,但對其具體深奧的內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于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過程與方法 :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對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夠大膽地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識到模擬實驗及推測和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識到天文現象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模擬實驗等方法,使學生認識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行的位置關系形成的天文現象。
【《日食和月食》教案】相關文章:
日食05-30
比和比例教案03-10
小草和大樹教案04-14
螞蟻和西瓜教案05-02
《蝙蝠和雷達》教案03-30
雪花和雨滴教案03-25
鮮花和星星教案03-31
獅子和兔子教案03-31
《眼睛和眼鏡》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