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詹天佑》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詹天佑》教案1
一、通讀課文,說說詹天佑是個什么人?(略)
二、課文什么地方表現(xiàn)了詹天佑愛國的精神?(略)
三、課文中用了哪幾個事例說明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生:課文中舉了勘測線路,打居庸關隧道,八達嶺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四個例子表現(xiàn)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師:打隧道的常規(guī)施工方法是
詹天佑是用怎樣的方法打開居庸關隧道的?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在本子上畫出施工示意圖。
(學生認真讀課文,畫圖。)
哪位同學來把這個工程的施工示意圖畫在黑板上,并說說你這樣畫的依據(jù)是什么?
生:居庸關隧道的施工示意圖我是這樣畫的
。因為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詹天佑決定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蔽依斫狻皟啥恕本褪巧降膬蛇。“同時向中間鑿進”就是我畫的兩個箭頭所表示的工作面同時開工。我根據(jù)課文中的這句話畫出了這個施工示意圖。
師:畫得很好。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再想想,開鑿八達嶺隧道的施工示意圖又應該怎樣畫?
。▽W生對照課文,畫圖)
師: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圖,并對照課文進行講解。
生:我畫的示意圖是這樣的
。
。▽W生紛紛舉手,有的按捺不住叫了起來:錯了!老師,他畫錯了。)
師:同學們請不要著急,先讓他說說為什么這樣畫。
生:課文中說: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采用中部鑿井法。從山頂往下打直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我畫的↓箭頭就是打直井!褪峭瑫r分別向兩頭開鑿。
生:他的理解是對的。但他沒有讀懂后面一句話:“這樣一來,幾個工作面可以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一半!彼嫷膱D和居庸關的施工方法一樣,只有兩個工作面,那何苦要打直井呢?實際上詹天佑是在居庸關隧道的“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施工方案中加上“中部鑿井法”。圖應該這樣畫
。
〔讀讀、畫畫、議議,學生興趣盎然〕
師:畫得好,說得更好!課文中寫幾個工作面。你們剛才說的也是“幾個工作面”,確切下個結論,究竟是多少個工作面?
〔以問激趣,學生認真思考〕
生:箭頭畫的'都是工作面,共是五個。
生:不對,是四個工作面同時開工。因為要先打直井,人才能進入井中,從里向外的兩個工作面才能開工。
生:課文中還說用這樣的方法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生:兩個工作面,變成了四個工作面,工期就縮短了一半。
師:理解得真好!我們怎樣從這兩個事例中領會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呢?
生:他打破了常規(guī)的施工方法,他采用的方法十分巧妙,縮短了工期,表現(xiàn)了他超人的才干。
生:他超人的才于不僅表現(xiàn)在采用的方法巧妙,更重要的是采用這種巧妙的方法必須勘測計算得十分準確。否則隧道接不通,打成了支離破碎的幾段,工程無法進行,還會出現(xiàn)塌方之類的嚴重事故。詹天佑勘測計算得如此準確,表現(xiàn)了他超人的才能。
師:體會得太好了!那么火車是怎樣過“人”字形鐵路的呢?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對照插圖,然后在本子上畫一個“人”字形線路,用你的鋼筆做火車,假設有筆套的一頭的火車頭先拉,筆尾一端的火車頭先推。然后如何倒過來拉的變推,推的變拉呢?
〔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看插圖,用筆演示〕
師:(在黑板上畫出“人”字形線路圖)不少技術高明的小司機已經(jīng)把火車開過了“人”字形線路,并調(diào)轉(zhuǎn)了車頭。老師這支鉛筆就是一列火車,紅綠兩個鉛筆刨就算是兩個火車頭,分別掛在“火車”的兩端。哪位司機上來演示一下?
生: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后面推。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來拉的火車頭就在后面推。
師:這位司機順利地完成了操作任務,解說也十分清楚。我們對他表示熱烈的祝賀(大家為他鼓掌)
師:誰能說說為什么“人”字形線路能使火車上山容易得多?
〔以問激趣〕
生:人字的兩條斜線實際上是把這個陡坡的坡度分成了兩半;疖嚪謨纱紊掀,一次爬一半的坡度,因此就容易得多了。
生:我們騎車上坡,如果坡太陡了,想從坡底一直沖上去是不可能的。我們就斜著走,從右邊斜到左邊,再從左邊斜回右邊,這樣來回斜著走,上坡就容易得多了。我想這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是同樣道理的。
師:說得不錯。為什么說京張鐵路提前竣工是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外賓們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工程,都贊嘆不已。他們贊嘆什么?(略)
《詹天佑》教案2
一、教材簡介
《詹天佑》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跡——主持修筑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說明詹天佑是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這則案例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的“愛國精神”。
二、教學片斷
師:遇到困難詹天佑是怎樣想的?
生:(讀句子)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師:(出示生讀的句子)“總是”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是說詹天佑每次遇到困難都是這么想的。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讀時有意識地把“中國人自己”、“第一條”“一定”“惹”“中國工程師”重讀)
師:“否則”是什么意思?
生:不這樣,也就是說:如果鐵路修不好的話。
師:修不好會怎樣?
生:(讀)不但……還……(關聯(lián)詞重讀)
師:“惹”是什么意思?
生:招惹、引起。
師:把“惹”換成“讓”、“被”,效果還一樣嗎?
生:這兩個字的效果沒有“惹”的效果好,因為當時詹天佑是在帝國主義的要挾、阻撓和嘲笑下主持修鐵路的,假如鐵路修不成的話,就是承認自己無能,用“惹”字,仿佛讓人看到了帝國主義那種嘲笑的嘴臉,也更能激發(fā)詹天佑修鐵路的信心。
師:說得真好,那帝國主義是怎樣嘲笑的呢?
生:(用“嘲笑”的口氣齊讀)“能在南山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師:詹天佑真是“奉命于危難之際呀”!如果他真得修不好鐵路,帝國主義者又會怎樣嘲笑?
生:(得意洋洋)真如我們所料,能在南山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出世呢!
生:(嘲笑)中國人真是自不量力!
……
師:是呀,詹天佑為了早日修好鐵路,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個中國工程師,他處處想著要為中國人爭氣,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國情感呀!讓我們讀出這種愛國情感。
生讀句子。
三、反思
1、《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第三學段的閱讀有這樣一個要求“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痹谶@則教學案例中,我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總是”“否則”“惹”等字的意思,學生在理解這些詞句的.同時,體會到了詹天佑在接受任務時所面臨的壓力,進一步體會到了他的愛國精神。
2、把朗讀訓練貫穿于教學始終。以讀代講,以讀激情,讀中悟情,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把帝國主義丑惡的嘴臉和言行以及詹天佑修好鐵路的決心都銘記于心,通過兩者的比較,更能激發(fā)學生對詹天佑的欽佩這情,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愛國情感,真正做到了與文本對話。
3、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這則案例中,我并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起了引導和推波助瀾的作用,幫助學生從字詞入手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詹天佑》教案】相關文章:
《詹天佑》教案06-07
詹天佑教案07-08
詹天佑教案03-03
詹天佑教案范文07-11
詹天佑教案模板09-27
詹天佑教案范文錦集六篇02-03
關于詹天佑教案模板合集5篇05-21
詹天佑教案范文匯總5篇10-27
關于詹天佑教案范文匯編九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