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 推薦度:
-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 推薦度:
-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優(yōu)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優(yōu)選【15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在寫觀后感時,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考立場?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紀錄片《鏡子》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
近期,央視x頻道播出了教育記錄片《鏡子》,有多處的中小學校對家長統(tǒng)一做出要求,讓孩子家長進行搜索觀看。影片通過一個個鮮活的真實實例告訴我們,每個極端孩子的背后都存在一個問題家庭。孩子出了問題,首先家長難辭其咎。人們認為: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學有所成。家長往往就簡單粗暴的用自己價值觀來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覺的就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可以說,沒有去關(guān)心孩子內(nèi)心是否快樂,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長。沒有走進孩子內(nèi)心的家長不是好家長,家長就要進《家長課堂》進行再學習。再提高。家長認為:應該多照照鏡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長的水平。要和孩子交朋友,將心比心,交流溝通,變命令為商量。要以自己為表率,尊老愛幼,尊師重教,誠實守信,培養(yǎng)孩子樂于助人。關(guān)心集體。團結(jié)協(xié)作的好品質(zhì),不讓孩子沾染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老師認為:家長和孩子不小心發(fā)生沖突時,要講究方式方法,爭取做到:態(tài)度不粗暴,語言不過激,從孩子角度來尋找對策,解決問題。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與目標有差距時,家長首先要安慰并告訴孩子〝比學不比強〞,盡最大努力學習了就可以了,結(jié)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養(yǎng)孩子正面應對挫折的勇氣。輿論認為:教育無定法,永遠在路上。有老師的正確指導,有學校的科學管理,加上孩子家長謙虛謹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們就一定會擁有快樂而又充實的學生生活,每個孩子的將來就能有一個光明的前程。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2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卻會造成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紀錄單元入圍影片《鏡子》昨天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了首映典禮暨交流會。作為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該片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經(jīng)過《天網(wǎng)》欄目十年醞釀與策劃、兩年拍攝與制作完成。
《鏡子》講述了三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現(xiàn)的幾個孩子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wǎng)癮的,所展現(xiàn)出的"問題"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將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兒子身上,一切以學習為目標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和反抗隱患;有的家庭母親的忍讓妥協(xié)、父親的冷暴力,讓孩子產(chǎn)生了只有做出一些過格的事情才能得到關(guān)注的錯誤想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剁R子》總導演盧釗凱介紹,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等情感問題。
"每一個人都是孩子"。與盧釗凱一同合作執(zhí)導該片的導演范永東說,這部片子的故事是講述關(guān)于家庭情感教育這個話題,但實際上在故事背后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對于人性的理解、對于愛和欲望的思考。他和盧釗凱力圖通過影片找到一條線索,一個解決中國人精神層面或者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
篇三:鏡子紀錄片觀后感高中生
4月16日下午,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的真實電影《鏡子》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首映典禮暨交流會。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召開之際,在200多部提名的紀錄片作品中,《鏡子》脫穎而出,入圍終審環(huán)節(jié),角逐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作為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讓人重新審視當今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guān)系等情感問題,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
此前,《鏡子》的主創(chuàng)團隊分別走進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范大學和河北省石家莊二中的校園放映,引發(fā)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討論。
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紀錄單元評委、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同道觀看完影片說,"《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社會提供了反思、給生命提供力量,讓社會更加和諧,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林丹華說,"家庭影響孩子最深,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父母一定要反思,只有和孩子共成長,才能讓孩子能夠有屬于他們的天地。"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3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其實反映了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之處。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過分強加自己的思想和期望于孩子,導致孩子對家長和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最終可能導致雙方無法正常溝通。面對現(xiàn)實中類似的場景,家長內(nèi)心肯定也感到痛苦,他們也意識到這些問題本可以避免,但……。
現(xiàn)如今,許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采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過早地產(chǎn)生叛逆心理,比同齡孩子更加強烈。當孩子渴望得到家長關(guān)心時,你們常常表現(xiàn)得不耐煩。孩子對于家長的態(tài)度非常在意,你們的行為和語言都會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不必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能剝奪和干涉他們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并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和做出選擇,在他們需要幫助時提供支持,在他們跌倒時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身成長的潛力,給予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義和存在價值。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榜樣,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受益。事實上,很多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擔憂和太多的恐懼,這份厚重的“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其實這都是家長缺乏自我價值的表現(xiàn)。
知子花為您提供個性化的心智輔導,幫助您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前行。我們致力于解決婚姻關(guān)系問題,為您處理困惑、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并提供支持和疏導。我們的目標是改善家庭模式,減輕教育壓力,促進您與孩子之間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以及建立深厚的愛的.紐帶,滋養(yǎng)彼此的生活。期待與您攜手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
生活的過程,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始終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言語示范著希望看到他們身上展現(xiàn)的品質(zhì)。如果將父母比喻為原作,那么孩子則是翻印本。只有當家長們展現(xiàn)出自己的精彩,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孩子的幸福。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4
20xx年4月16日,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召開之際,紀錄單元的影片放映活動先期展開。在200多部提名的紀錄片作品中,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的真實電影《鏡子》脫穎而出,入圍終審環(huán)節(jié),它將與另外四部優(yōu)秀的紀錄影片角逐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獎。
4月16日下午13點30分,真實電影《鏡子》在國家圖書館學津堂舉行首映典禮暨交流會。《鏡子》這部影片經(jīng)過《天網(wǎng)》欄目十年的醞釀與策劃,兩年的拍攝與制作,在中視前衛(wèi)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大力協(xié)助下最終完成。
在影片放映之前,《鏡子》總導演、《天網(wǎng)》欄目制片人盧釗凱,《鏡子》導演范永東就創(chuàng)作初衷和創(chuàng)作感受做了專題發(fā)言!剁R子》是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
“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xiàn)社會生態(tài)復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在受邀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紀錄單元之前,這部影片的推出首先得到了中央文明辦相關(guān)領(lǐng)導和同志的.認可,在他們的組織協(xié)調(diào)下,《鏡子》的主創(chuàng)團隊分別于4月1日、4月5日和4月11日開啟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范大學和河北省石家莊二中的校園放映活動,在此期間,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長等話題引發(fā)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討論。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lián)合總校校長劉彭芝:
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動,跟我有共鳴。兩會剛完十九大之前推出這個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會的關(guān)注。我也很感謝中央電視臺,能夠在這個時候適時推出這個片子。
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家庭情感教育講師鐘曉琳:
如果用關(guān)系思考愛這樣一個主題,它可以跳出家庭,影片絕對不只給家長看,作為教育者,包括從事教育相關(guān)的文化工作者都需要看這個影片。因為關(guān)系是一個開放性的,包括老師對待孩子,包括領(lǐng)導對待員工,都可以從這里面折射。我覺得它可以讓我們整個社會反思愛和關(guān)懷的主題。
國內(nèi)知名實戰(zhàn)派心理咨詢專家張久祥:
這是我看到央視拍的、與心理有關(guān)的節(jié)目當中最接地氣的,直入父母、還有成長中的青春期孩子心靈深處的穴位點,接觸得最近的。
首都文明辦未成年人工作處處長常建軍:
《鏡子》這部片子反映出真實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是關(guān)乎孩子成長、家庭和諧、社會穩(wěn)定的大問題。這個片子播出,必將引起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讓全社會更加重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應做好發(fā)行宣傳活動,在學校、婦聯(lián)、家長中廣泛播出,擴大影響。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
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實,因為這種跟蹤拍攝中間沒有太多的造作……我覺得這部片子值得中國的家長們看一看,因為對于孩子教育的啟示還是蠻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5
昨天晚上看了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看后一聲長嘆,孩子都是好孩子,可是家長卻不一定是好家長。今天看完學生的日記,再次印證我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純真、善良,但家長卻不見得。
陳雪媛的媽媽長期在國外,由爸爸帶著。
劉雨荷的日記寫的非常感人,媽媽的留言也是愛意濃濃。
江謝語哭得最傷心,從她的日記中可以看出,她完全看懂了《愛心樹》中的`那棵樹就是一直在付出的媽媽。
姜淏月的日記讓我一陣唏噓。他說每次考試沒考好,媽媽都打他,但是他一直默默忍受,即使如此,他依舊愛媽媽。多好的孩子啊,可是家長面對孩子純真的愛,又是怎樣的呢?我想,姜媽媽看到這封信,一定會有所觸動。
看完《鏡子》后,結(jié)合同學們的日記,我覺得我不能把孩子們逼在讀書這條路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成功地人生設置了唯一的終點,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崩献孀诟嬖V我們,各行各業(yè)都有成才之人。這次讀書,不僅孩子們成長了,我也成長了。孩子和父母本是親密無間的關(guān)系,自從進入學校,自從有了考試,多少傷痛和眼淚都是圍繞成績而來,我不能改變目前的教育形式,但能最大限度地保護這種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6
之所以取名《鏡子》,是因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總導演、央視《天網(wǎng)》欄目制片人盧釗凱說。
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10年策劃、兩年攝制。
內(nèi)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簡單的內(nèi)容卻反映了不簡單的問題。
片子的第一集展現(xiàn)了孩子被強制入學的.過程,第二集講述孩子與父母分別上課的情況,第三集交代了課程結(jié)束后,父母和孩子回家后的表現(xiàn)及近況。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7
看完了《鏡子》這部紀錄片,引發(fā)的是更長時間的思考,沒有思考的片子,不是好片子。片子更適合父母觀看看,討論的就是家庭教育問題。一些平時生活里的非常常見的家教觀念、方法、習慣,在一些孩子身上發(fā)生了那么嚴重的后果,日積月累,最后成了父母和孩子的'互相絕望。鏡頭記錄了這一個個就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家庭樣本。那種郁悶、迷茫、掙扎、絕望,讓觀看片子的也身為父母的人,產(chǎn)生內(nèi)心共鳴,去思考。
把片子作為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面對這面“鏡子”,自問“我身為父母,也有這樣的問題嗎?”
思考1:“最該進培訓營的是我爸媽,不是我!”
思考2:“孩子要去做背包客,換了你,你說你可能同意嗎?”
思考3:“我們家孩子是留守兒童,出了問題,沒啥說的;可他們家可不是啊,都是天天能陪著孩子的家庭,父母都有文化,居然也出這么嚴重的問題,這怎么說?”
思考4:“我小時候家里窮,我奮斗打拼,我有今天不容易,我一時一刻不敢懈怠,我希望孩子和我一樣,我錯了嗎?”
思考5: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連石頭都能被打動,為什么不被孩子理解接受?
思考6:孩子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件物品?若是人的話,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人還是父母的附庸?
思考7:教育有幾千年的歷史,教育理論和名言,真是多如牛毛;對于教育的研究,幾千年的探討,不可謂不深入;那為什么還是爭論不減?教育問題有答案嗎?為什么今天還是有問題少年?問題出在哪里?
思考8:孩子和父母的想法,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對孩子的引導,當和孩子的發(fā)生沖突時,怎么辦?都知道要多傾聽和溝通。那當溝通不成時,又該怎么辦?
思考9:“他們是未成年人,教育他們是父母的權(quán)利和責任,錯了嗎?我給孩子指出正確的路,錯了嗎?我都是教他學好,他偏偏不學好,是我的錯嗎?”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8
大致把央視拍的《鏡子》這部紀實的紀錄片看完了。總長兩個小時的紀錄片的信息含量是相當大的。
有點題外話,這部紀錄片已經(jīng)相當震撼了,能夠把很多不忍直視的問題披露出來,這個相當難得了。而且是在央視這樣的主流媒體!是不是說明有關(guān)方面已經(jīng)對當前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開始了反思,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啊!所以說是首都的一部分學校甚至聽課來看這部片子。其實這部片子跟我們大武漢有很大的.關(guān)系,片中的這個學校就在咱們武漢,里面涉及的孩子就是武漢的孩子,很多場景畫面都讓人十分眼熟,比如光谷步行街這塊。不知道我們武漢的教育主管部門的領(lǐng)導有沒有看過這個片子,咱不停課看一看?其中的澤清的爺爺還是湖北大學的副教授,與我也扯的上一點點關(guān)系?赡苓@樣的片子的負面信息太大了,讓咱們武漢有點丟臉?也許吧,無論如何,這部紀錄片確實是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收看的。不光只是讓家長反思,其實里面包含的內(nèi)容囊括了方方面面。應該是值得整個社會的反思。
這個學校收錄的都是所謂的“問題少年”逃學,叛逆,迷戀網(wǎng)絡等等。家長和學校已經(jīng)束手無策了,只能借助于第三方力量。而從片中所透漏的信息主要是聚焦在家庭,孩子都是在對父母的控訴,這個是主線。家庭教育的缺失,這個其實不光是片子中的這些家庭的問題,應該來講是代表了我們當前中國社會的主流的家庭教育的思維模式。只是這些孩子所遭遇的情況比較嚴重而已,走了一點極端而已,與他們的個性和性格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其實不用慶幸自己的孩子沒有向片中的孩子一樣,個人感覺這個比例不會是少數(shù),而心理問題都暗藏于很多類似遭遇的孩子心中,只是沒有一個誘因和條件來爆發(fā)而已!或者是在一些情形下,在消解了一點。我們只能說是感到慶幸吧。而目前的所謂的“安全問題”形式的嚴峻,已經(jīng)是我們當前教育的“警報”在拉響了!如果長此以往,只能會讓家長和學校焦頭爛額,會產(chǎn)生更多的問題,更復雜的問題!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9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nèi)心,與他們是多么相似!
“我告訴你們,最好不要抓著我,你們抓著我是控制不了我的!
“你讓他跳,你看他敢嗎,他每次說完這句話,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孫子!”
“親,你有多久沒有叫我媽媽了?”
4月19日晚,央視紀錄片《鏡子》首播,這部紀錄片讓問題少年說出心聲:父母更需要改造。
這是一個關(guān)于心靈回家的故事。
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xx年策劃、兩年攝制。內(nèi)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xiàn)社會生態(tài)復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孩子是家庭的鏡子。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問題”,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wǎng)癮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
當孩子出現(xiàn)迷失的`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wěn)定、有抵觸性情緒時,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guān)系的失衡或模糊。
當孩子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依賴、易結(jié)交壞朋友時,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雙重標準、夫妻關(guān)系分裂、在家中缺乏歸屬感。
當母親的位置缺席時,孩子容易空虛憂郁、焦慮緊張、較優(yōu)柔寡斷,也比較容易發(fā)生人際關(guān)系問題,難以表達自己,也難與人連接。
當父親的位置缺席時,兒子很容易發(fā)生成癮行為,例如沉迷于電玩、抽煙、喝酒、吸毒;女兒則很容易發(fā)生早熟、暴食或厭食癥、對成年男子有興趣、期待有人保護。
當父母一方或雙方想離開家或死去時,孩子在潛意識里會接收到這個信息,并以逃家、重病、發(fā)生意外危險等方式反映,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因為他們小小的心靈里幻想著:“我代替你走,這樣你就可以留下來”或是“我會跟著你一起走,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分開”。
改變孩子,父母就要改變自己。
一位媽媽跟我談起她的小女兒。小姑娘已經(jīng)上小學了,平時聽老師和同學反應孩子很聰明,大家還是很喜歡她的。但是最近一次春游中,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總是“教訓”同學,而且有些刻薄,尤其對班里比她成績差的學生表現(xiàn)出蔑視。
春游中,老師表揚一位同學:“某某今天表現(xiàn)很好,一直幫助同學,還幫家長拿東西!
女兒就說:“什么呀!我也會,有什么好表揚的!”孩子表現(xiàn)出生氣而且否認了同學的做法,還不承認自己沒有做到。
女兒這樣的表現(xiàn),讓媽媽非常擔心。
我由于對媽媽比較了解,就說:“要知道孩子為什么這樣,看看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你平時對孩子是不是要求嚴格?你對老公的歇斯底里是不是造成了家庭氛圍的緊張?”
媽媽喟然而嘆,說最近由于大女兒學習問題以及自己的工作有點脾氣不好,確實對小女兒嚴厲了些,也經(jīng)常訓斥老公。
無論這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模仿學習”還是心理學對應的“鏡子效應”,孩子的言行常常可以反映出父母的言行。這位媽媽有所醒悟改變了自己待人刻薄和愛教訓別人的毛病,還跟孩子進行了溝通,經(jīng)常跟孩子聊聊學校、學習的事,漸漸地小女兒也發(fā)生了變化。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家長的改變也使得孩子發(fā)生了變化,教育就在無形中產(chǎn)生了效果。
欣賞孩子內(nèi)在的純真。
作為家長,我們并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遠正確,其實我們需要學習謙卑,對人生、對生活,對孩子,我們可以做一個學習者,在自我的成長中帶動孩子的發(fā)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對事物、對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象與表達。
相信孩子成長的潛力。
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自主的選擇權(quán)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感悟生命存在的意義。
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義和存在價值。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榜樣,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受益。事實上,很多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擔憂和太多的恐懼,這份厚重的“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其實這都是家長缺乏自我價值的表現(xiàn)。
知子花為您提供一對一心智輔導,幫您自我提升,解決婚姻關(guān)系,為您困惑、焦慮、憤怒等情緒提供支持和疏導,改善家庭模式,緩解教育壓力。讓您和孩子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和愛的連接滋養(yǎng)彼此的生命。
生活的過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過程,我們隨時隨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現(xiàn),為孩子示范我們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品質(zhì)和言行。如果說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復印件,家長朋友們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實的幸福。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0
近來朋友圈被一部紀錄片刷爆了,沒有偶像、沒有明星,主角是三個普通的家庭。這部紀錄片叫《鏡子》。
這是一部由央視用十年時間策劃、兩年跟拍最后剪輯出來的三集紀錄片,耗時90分鐘。
講述三個家庭里出了三個輟學的問題少年,家人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把他們送進武漢一家教育機構(gòu)接受三個月的“改造”,結(jié)果有了意外的收獲。
紀錄片一開始的畫面是這樣的,少年發(fā)現(xiàn)家里人要把自己強行送往機構(gòu)“改造”,和在場的工作人員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
再配上撕心裂肺的吼叫,父母在屋外默默地流淚。
有那么一瞬間,我不想看了。一般這題材都有套路,煽情夸張的開端,然后孩子進入教育機構(gòu)后被馴化了,父母看到了很欣慰,高高興興把家還。
當我看到第二集,卻被震撼到了。紀錄片不著重于孩子在教育機構(gòu)的訓練情況,而是放在父母一定要去上的家長學堂。原因是,如果你不改變,你的孩子不會改變,有可能之后會更糟。
一個作為企業(yè)管理人員的爸爸,不愿意請假去上課。他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可是不愿付出時間。
一個國企事業(yè)單位的爸爸,自信問題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且也不需要改變太多。
在家長學堂上,爸爸認為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是早戀,孩子卻說與早戀無關(guān),是學校的環(huán)境太壓抑了,然而家長卻不理解。
孩子想要自由,想去做背包客,想去畫畫,想去唱歌。爸爸說希望孩子過得好,能夠?qū)崿F(xiàn)理想,但這個理想要糾正。校長一語中的,你說的理想,都是爸爸你自己的理想!
其實孩子為什么急迫想要自由,都是父母給的。因為受到過多的保護和禁錮,所以希望能夠走出父母的懷抱,靠自己走人生之路。
一個問題的孩子背后,一定是個問題的家庭,雖然表面上是孩子需要受教育,但實際上,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
所幸,媽媽們是首先開始反思的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家庭成員性格的一個綜合體。這說明一切都不是算晚。
上完家長學堂后,曾經(jīng)固執(zhí)的一位爸爸選擇了改變,相信一切都來得及。
影片的最后一集,家長的變化明顯要比孩子多,不強迫孩子上學,讓他去做背包客,去旅行;不干涉孩子的戀愛,讓他自己理智處理;不限制孩子購物,同意買了寵物回家;不拒絕也不一味迎合孩子的要求,給孩子一筆錢自己學會消費……
紀錄片之所以取名叫《鏡子》,正是因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照出父母和家庭的所有身影。如果參照物不改,鏡子也沒法改。
很多時候,我們把愛和家人物化了,變成自己的物品,這是我的老公、這是我的老婆、這是我的孩子。
卻沒有意識到TA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思想、有夢想、有個性。
TA需要你的尊重和愛,但不是控制,也不是復制。沒有人想過別人的人生,包括自己的爸爸。
所幸,只要能意識到這一點,只要一切沒有變得更糟, 都不算太晚。
作為家長,你將用一生的時間來當這個角色,請不要吝惜這90分鐘來看這部片,因為它可以幫你成為更好的父母。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1
看完《鏡子》這部紀錄片,我深受震撼,想到了泰戈爾的一句名言“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不管作為父母還是老師,教育之“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
影片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片中的每一副畫面、每一段對白都讓我五味雜陳,都牽動著我的思緒,也讓我經(jīng)歷了一次心靈的洗滌和教育。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把孩子當人,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作為老師和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guī)律,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影片中家明對父母的“聲聲控訴”也讓我淚水雨下,懺悔不已。我不由想到自己剛當班主任時完全沒有尊重孩子的性格差異,只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尤其是對那些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更沒有一顆寬容之心,擺出的完全是一副嚴肅的面孔,只要發(fā)生了一些事情,對學生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批,忽略了一個高年級的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特點,沒有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他們有時下課打鬧也是宣泄的一種方式,尤其是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他們需要這種身體的.碰撞以宣泄自己這種生理的成長的需要。后來通過自己的學習,才深深的意識到那時的孩子并不是逆反,所謂的逆反只是自身的成長速度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速度了。后來自己又教高年級時,我完全換了一種方式對待這樣的孩子。
記得剛送走的畢業(yè)班,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我自己認為處理得較藝術(shù)。一位學生頂撞學校的保潔人員,班里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不尊重別人的辛苦付出。我一直反思對孩子的思想教育,問題到底出現(xiàn)在哪里?這個班是我從一年級開始帶著,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帶領(lǐng)學生背誦國學經(jīng)典,并讓孩子踐行,盡量做到知行合一,所以自認為非常重視孩子的思想、德行教育,讓孩子先做人后做事,再學習。六年級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簡單的說教似乎對他們的心靈沒有觸動,暴風驟雨式的批評只會讓孩子害怕一會兒,有的孩子甚至會暗笑老師的這種處理方式,老師拿我沒有什么辦法?不就是發(fā)一頓火嗎?俗話說“教不嚴,師之過,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一定是我這個當班主任的沒有教育好學生。于是我馬上讓學生把保潔阿姨請到了我們教室,首先我代表學校對保潔人員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感恩他們讓學校變得如此美麗、整潔,并向保潔人員一鞠躬。然后讓全體學生向保潔人員鞠躬,表示感恩。最后讓頂撞的學生向奶奶道歉,此時的學生鴉雀無聲,靜的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聽見,此地無聲勝有聲。我只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改變孩子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希望通過我的以身示范,告訴孩子做錯了事情就要勇于承擔責任,做錯了事情,就要先反思自我,而不是據(jù)理力爭。自此以后,我班孩子再也沒有出、發(fā)生過這樣不尊重保潔人員的現(xiàn)象。我想這樣的教育就是尊重和包容的教育,就是對學生生命的教育。
看完《鏡子》這部紀錄片,讓我更加知道了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而是應當是向?qū)W生傳送生命的氣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體 ,不斷擴大自己的格局,接納、寬容孩子的不完美,用一顆滿滿的愛心,改變自己,滋潤、澆灌孩子的生命,讓生命成為生命本身,只需靜待花開。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2
20xx年4月16日,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召開之際,紀錄單元的影片放映活動先期展開。在200多部提名的紀錄片作品中,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的真實電影《鏡子》脫穎而出,入圍終審環(huán)節(jié),它將于另外四部優(yōu)秀的紀錄影片角逐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獎。
4月16日下午,真實電影《鏡子》在國家圖書館學津堂舉行首映典禮暨交流會。《鏡子》這部影片經(jīng)過《天網(wǎng)》欄目十年的醞釀與策劃,兩年的拍攝與制作,最終完成。在影片放映之前,《鏡子》總導演、《天網(wǎng)》欄目制片人,《鏡子》導演就創(chuàng)作初衷和創(chuàng)作感受做了專題發(fā)言。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變成傷害哪里出了問題?《鏡子》是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由導演盧釗凱、范永東拍攝。影片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xiàn)社會生態(tài)復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俞敏洪親力推薦:這部影片值得中國家長一看在受邀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紀錄單元之前,這部影片的推出首先得到了中央文明辦相關(guān)領(lǐng)導和同志的認可,在他們的組織協(xié)調(diào)下,《鏡子》的主創(chuàng)團隊分別于4月1日、4月5日和4月11日開啟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范大學和河北省石家莊二中的校園放映活動,在此期間,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長等話題引發(fā)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討論。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分享了觀看《鏡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實,因為這種跟蹤拍攝中間沒有太多的造作……我覺得這部片子值得中國的家長們看一看,因為對于孩子教育的`啟示還是蠻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眹鴥(nèi)知名實戰(zhàn)派心理咨詢專家張久祥在《鏡子》走進石家莊第二中學活動中表示,“這是我看到央視拍的、與心理有關(guān)的節(jié)目當中最接地氣的,直入父母、還有成長中的青春期孩子心靈深處的穴位點,接觸得最近的。”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CCTV-12)將于20xx年4月19日至21日每晚20:07播出紀錄片《鏡子》的三集電視版。同時,紀錄片《鏡子》將于20xx年4月19日中午12點通過央視網(wǎng)進行網(wǎng)絡首映,在19日至21日期間分段播完。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3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整個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味地強加,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對家長對學習都產(chǎn)生了較大的抵觸,到最后出現(xiàn)基本無法正常溝通的局面。這個時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進某些機構(gòu)進行“特訓”。面對圖中的場景,家長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難受,他們也知道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過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齡的孩子更強。當孩子渴望得到家長關(guān)心的時候,你們往往表現(xiàn)的是不耐煩?孩子對于家長的表現(xiàn)是最為在意的,你們的一些行為,一些語言都會對成長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孩子的未來,更不應該去剝奪和干預孩子自主的選擇權(quán)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重視和鼓勵孩子的獨立判斷和選擇,在他們無力的時候推一把,在他們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相信他們自己成長的潛力,給它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去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我們應該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義和存在價值。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榜樣,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會受益。事實上,很多的家長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擔憂和太多的恐懼,這份厚重的“愛”壓得他們透不過氣,其實這都是家長缺乏自我價值的表現(xiàn)。
知子花為您提供一對一心智輔導,幫您自我提升,解決婚姻關(guān)系,為您困惑、焦慮、憤怒等情緒提供支持和疏導,改善家庭模式,緩解教育壓力。讓您和孩子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和愛的連接滋養(yǎng)彼此的生命。
生活的過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過程,我們隨時隨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現(xiàn),為孩子示范我們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品質(zhì)和言行。如果說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復印件,家長朋友們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實的幸福。
張馨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心理醫(yī)院實習經(jīng)歷,在校期間豐富的心理咨詢與教育,團體輔導經(jīng)驗。擅長青少年成長,親子溝通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咨詢與輔導。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4
鏡子紀錄片的觀后感【一】
紀錄電影《鏡子》講述了3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耙糟~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焙⒆邮羌彝サ囊幻骁R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有專家評價,“《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社會提供反思、給生命提供力量。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鏡子》雖然講述了關(guān)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話題,但在其背后,卻融入了我們創(chuàng)作者對于人性的理解、對于愛和欲望的思考。我們從哪里來?我們今天在什么地方?將來要去哪里?這些問題的思考結(jié)果,全部貫穿于電影始終!北R釗凱說,做紀錄片除了要會講故事,更要會“選擇”。《鏡子》選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真實呈現(xiàn)3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重新審視了當今時代中國家庭所面臨的親子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等情感問題。
鏡子紀錄片的觀后感【二】
《鏡子》,是由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天網(wǎng)》欄目推出的特別節(jié)目。紀錄片只有三集,一共90分鐘,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10年策劃、兩年攝制。
影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xiàn)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以情感教育缺失這一新視角,重新審視當今時代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等情感問題。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紀錄片在充分呈現(xiàn)社會生態(tài)復雜性的.基礎上,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心靈回家!讓愛不再變成傷害
鏡子紀錄片的觀后感【三】
《鏡子》講述了三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的故事鏡子紀錄片的觀后感百科。片中出現(xiàn)的幾個孩子有輟學的`,有早戀的,有網(wǎng)癮的,所展現(xiàn)出的“問題”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將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兒子身上,一切以學習為目標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和反抗隱患;有的家庭母親的忍讓妥協(xié)、父親的冷暴力,讓孩子產(chǎn)生了只有做出一些過格的事情才能得到關(guān)注的錯誤想法……
鏡子紀錄片的觀后感【四】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分享了觀看《鏡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實,因為這種跟蹤拍攝中間沒有太多的造作……我覺得這部片子值得中國的家長們看一看,因為對于孩子教育的啟示還是蠻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
國內(nèi)知名實戰(zhàn)派心理咨詢專家張久祥在《鏡子》走進石家莊第二中學活動中表示,“這是我看到央視拍的`、與心理有關(guān)的節(jié)目當中最接地氣的,直入父母、還有成長中的青春期孩子心靈深處的穴位點,接觸得最近的!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5
看過這部“大片”人大附中校長一語驚人:有些家長沒有資格當家長
《鏡子》的主創(chuàng)團隊分別于4月1日、5日和11日開啟了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范大學和河北省石家莊二中的校園放映活動,在此期間,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長等話題引發(fā)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討論。4月1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級停課半天。三百多名學生列隊進入學校大禮堂,同時,還有一百多名學生家長,他們將在這里觀看一部還沒有公映的紀錄片。在整整九十分鐘的放映過程中,每一幀畫面、每一段對白都牽動著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情緒。
覺醒,一場盛大的成人禮
20xx年4月11日下午4點,在鋼琴的伴奏下,河北省石家莊第二中學九百名高三年級的學生和九百名學生家長坐滿了主樓前的噴泉廣場。高三學子將在這里與父母互換家書,宣讀成人誓詞,這是屬于他們的成人禮。在父母為孩子們帶上領(lǐng)花和領(lǐng)帶的時候,他們給彼此一個深情的擁抱,這是一個家庭最溫馨的時刻。而就在兩個小時前,中國首部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剛在廣場邊的報告廳播映完畢,國內(nèi)知名實戰(zhàn)派心理咨詢專家張久祥的一句話仍然余音繞梁。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12-03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11-11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經(jīng)典]05-25
紀錄片《鏡子》觀后感03-28
紀錄片鏡子的觀后感11-07
鏡子紀錄片觀后感心得優(yōu)秀12-14
鏡子觀后感12-22
鏡子觀后感03-23
《神奇的鏡子》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