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1
看《舌尖上的中國》看到肉夾饃那一段兒,我?guī)缀跻饋砀瞎f,我吃過這個,可好吃了。他很疑惑,說你沒去過西安,怎么會吃過這個。我回他:當年大學的樓下有個攤兒,我們都稱老板為肉夾饃王子。那個陜西男子長得濃眉大眼,他的媳婦兒也有著紅撲撲的臉蛋。一個肉夾饃代替了我在大學里所有的消夜記憶,也賜予了我圓潤到如今的身材。如今再和大學舍友聊起那個肉夾饃王子,那種味道,已經(jīng)再也找不回來了。那不是湖南的味道,那卻是青春的味道。那種味道讓你的舌尖上也長出一顆心,憑著這樣的味道,你笑,你也哭,你愛,你也痛。
所以,當長沙的無名粉店,爆出用下粉的鍋子洗拖把的巨大丑聞時,整個星城都憤怒了。我們管早上吃飯,叫嗦粉,嗦這個字,形容著吃粉時那個吸溜和爽利的場面。一碗米粉一個清晨,一個清晨一個好天,這是長沙人對于生活的最初記憶。當誰毀了這一碗粉,也是給那份記憶上澆了一瓢臟水。
當我們知道超市里那個肉粽可能是隔年芯,一條假冒的金華火腿可能是病豬肉時,我們從來不會怨恨這些食物,我們只憎恨人,是那樣的無知,毀了對食物本該有的尊重。
舌尖上的中國絕對不是一顆煙幕彈,相反,我覺得它是一顆照明彈,讓我們清清楚楚看到食物,原本純粹而珍貴。不純粹不珍貴的,是那些被錢迷了心智的人而已。我們會更加熱愛食物,更加痛恨這些人。
所以,我能想象每個異鄉(xiāng)的湖北人看到挖藕人的那集會不會淚流滿面,進而想到家里的熬鍋里那塊兒淡粉色的湖藕,配著母親的手不斷攪動。每個漂泊的湖南人看到煙熏肉的.時候會不會喉頭哽咽,想起那樣炭黑的一塊兒,被父親的手提著燒洗刷熬過后,會變成你這輩子都忘不了的肥白瘦紅的濃郁香味。每個上海人心里都有糖醋的味道,每個草原人心頭都深藏著一抹奶香。當我們懂得了那些食物,才會懂得那些人,才會懂得鄉(xiāng)愁。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2
舌尖上的中國味,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更是人情的味道。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也空前的受歡迎,我想這應是與其本身獨特的定位有關吧。與其說它是在介紹中國美食,更不如說是在介紹中國的文化,把文化通過味蕾傳給大腦。
看《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僅只是看菜品,更能看到每個地區(qū)的文化特點。每一道菜,與其說是菜,倒不如說是一本書,它講述著中國人文的.演變,也是一部電影,它演繹著一個家庭或是一個人的一生;蛟S菜品的口味是不同的,但它傳達的精神卻是所有人的。
一方人成一方魂,就像是每集的標題名,不論菜品還是文化,它承襲自然的饋贈,講自己的故事,在轉換中收集靈感,在味蕾中品生活!渡嗉馍系闹袊匪v的并不是某個菜系或某些極其“高大上”的菜品,而是每個人心中最熟悉的味道,最平凡的生活。五歲的寧寧與外婆一起做年糕,艾草被一遍遍揉搓取汁,老人,孩童——最溫馨又最落寞的風景;歷經(jīng)四代人的百年興蝦鋪,76歲的郭紹芬看著老伴的遺照,回憶50年里做蝦醬的日子,“愛的不是它的味道,而是與你的過往。”
當然,《舌尖上的中國》在給我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與感動的同事,又反應了一系列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長大后的寧寧,是否記得年糕的做法?做蝦醬的醬缸又是怎樣的命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若我們不去傳承,它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3
一雙筷子,一個碗,成就了我們?nèi)祟惖氖澄,塑造了我們老祖先所傳承的東西,廚師不是將多少種調(diào)料加入食物中去攪拌,而是發(fā)揮食物本身的味道,讓我們品嘗它那最真實的味道。
這回觀賞的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三餐,對于我們來說,三餐是極為重要的部分,人每天忙綠的奔波就是為了可以吃飽,完之后再為下一頓而努力著,講述了青海玉樹巴塘草原上的生活,在草原都是以放牧為主,丈夫和孩子去放牧,女人都是在家里做著酥油茶和糌粑,雖然都是比較簡單的食物,但味道都是極為的鮮美,他們需要進食許多高脂肪的'食物來保持自己體內(nèi)的溫度,提供充饑御寒的能量,還有許多美味的食物。
中國人吃早餐的習慣始于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此后華夏大部分地區(qū)都有了早、中、晚,三餐的進食方式,看著這上面所講的美食,我都有一種想要馬上飛過去,來品嘗那里的美食,我邊看邊擦著我不爭氣的嘴,也不知怎么了,就感覺吃了酸梅一樣,一直的往下流東西,有可能是我的嘴太不爭氣了,但我覺得還是里面的食物太美味了,讓我欲罷不能。
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在忙碌的奔波,三餐可以給我們提供本身原有的味道,讓我們可以在想念家鄉(xiāng)的是后就可以體會的回到家里的感覺,每次我從外面回來,媽媽給我做的就是餃子,在我的印象里,吃到餃子也就表示著回到了家里,不管自己的家是好是壞,那是都是你成長的地方,也是你一輩子要守護好的地方。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4
當我們因為不理解然后不尊重北方人的一個饅頭的時候,一個異鄉(xiāng)人也會認為湖南人的肉湯窩蛋是狗吃的東西。一個地域的食物總會與那個地方的人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嗜辣如命的湖南人搞不懂上海人又放鹽又放糖是個什么滋味;上海人同樣不明白湖南與四川的這些鄉(xiāng)巴佬把自己麻辣到眼淚鼻涕亂成一糟還喊爽是個什么心態(tài)。
我們不知道是厭惡一個地方的食物才厭惡那里的人,還是因為厭惡別家的人而連人家吃的東西也要一并厭棄。我在廣州漂泊的時候,恨死了那種細不溜秋像方便面的“細蓉”,覺得是放了塑料,不然怎么會咬起來那么脆響,死活也不肯吃。后來才知道那是南國有名的竹升面,那樣的爽脆來源于用人力對面的不斷碾壓,才有那樣的好勁道。一碗云吞面的背后,是勞動者的汗水。而我,因為討厭那個快節(jié)奏與工業(yè)化的城市,才會偏見到覺得人家的面里頭都放了塑料。
這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到無法形容,也養(yǎng)育了個性截然不同的子孫。
當漂泊過后,塵埃落定,才懂得一塊兒面皮里包一坨肉那種叫餃子的東西為什么讓北方人魂牽夢縈。南方人不太吃這個東西,當然也少有七大姑八大姨圍坐在家里包餃子的情景。對于北方人而言,一個素餃子也是一個家,正如于湘西人而言,一塊黑不溜秋的'煙熏肉才是家。我們開始品嘗另一個地方的食物,才開始懂得另外一個地方的情分。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幸運,曾經(jīng)在漂泊的時候,嘗到過本地房東送給你的一碗面或是一碗飯或是一個饅頭,才讓你這個從來不愛吃面或者不吃米飯或者不吃饅頭的人第一次懂得了那個地方的味道。你的胃、舌尖,開始接受這個地方,你的心,才慢慢開始變大,接納這個地方的人。正因為有一日,阿婆給饑腸轆轆的我煮了一碗竹升面,我才知道什么是無與倫比的竹升面。如今回想起廣州,那位阿婆,不知道是否還在。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5
今天才開始看舌尖上的中國,真覺得以前沒看真是損失不小,完全就是一百科全書啊,信息量真大,眼睛眨一下都會錯過很多精彩,感覺中國的歷史真是悠久,中國人的祖先真是智慧,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果然精華,中國的飯真好看又好吃。
但是片中也時時在暗示,村里人都去城市打工掙錢了,好多技藝面臨失傳,讓人痛心,機器代替人力,人類得到了閑暇,不用負重勞作,卻也失去了最純樸真實的美味,如陜西老漢所言,還是石磨磨出的香啊。我輩九零后誰還會愿意去學這門技藝呢?以后還能吃到純正的什么呢?豬肉?大米?還是蔬菜。上帝是多么的公平,人類只有失去重要的東西才會得到想要的東西。
查干湖的捕魚者每次都只會用大網(wǎng)去捕兩公斤以上的魚,故意漏掉小魚,這已經(jīng)成了祖先流傳下來的約定,真是令人感動,仿佛與自然建立了親密的關系,人類只取自己所需,不去傷害大魚,不去打破生態(tài)平衡,而大自然供養(yǎng)他們的祖祖輩輩,每年同樣的厚愛和饋贈。從來不會食言和背叛,比人的關系都可靠,可如今人類更像是小人得志了,貪婪的欲望讓他們目光短淺,能捕到的.魚每年都在減少,不止是魚,樹木,河流,冰川都在慢慢變化,不在乎大自然的人,有一天,大自然也不會管他的死活。
節(jié)約這個概念以前真不在我心里,只要是免費的,姐們我恨不得多用點,后來身邊好多長輩的言傳身教讓我真是改變了,那么多次的教誨,特別是她們自己那么的節(jié)儉,她們可不會區(qū)分是不是免費的,我這心里就算是塊石頭也化了,可是沒吃過苦,受過窮的人,真是沒法處處都記得啊,今天看了挖藕的人,一天工作下來,腰酸背痛的還要忍受各種折磨,真是讓人心疼,菜場的藕只有兩塊五一斤,可沒想到背后的辛苦確是給我250塊我都不愿做的,所有的辛勞都應該被尊重,所以我現(xiàn)在都很少在大街上亂丟垃圾,也是考慮環(huán)衛(wèi)工的不容易啊。
所以我是多么感謝我生在這個年代,這個國家,這個地方,我可以吃到那么多好吃的,去那么多好玩的地方,大自然還留有原來一半的風貌,我還能看到雨看到雪,早上出門散步的時候我心里就默念,感謝爹媽,感謝陽光,感謝空氣,感謝每一個身邊走過的路人,能這樣走著,真好。小時候有首歌是這樣唱的,媽媽的草地,是溫暖的搖籃,請不把草地損壞,讓媽媽心酸,地球是我們的媽媽,我們都是她的孩子,熱愛媽媽吧,請不要給媽媽增添麻煩,熱愛這一切吧,也許下一秒,他就是別的樣子了。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6
北風呼呼的吹,雪花飄飄灑灑。村頭的二踢腳響起,臨近春節(jié)了,街頭巷尾家家戶戶彌漫著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
媽媽的石磨又啟用了。經(jīng)過泡制的黃豆再加上兩勺水灌進石磨頂端的小孔里,蒙起眼睛的小毛驢繞著石磨慢悠悠的拉磨轉圈,一會功夫,白花花的生豆?jié){沿著石磨下邊沿流了出來,一盆、兩盆,滿滿當當,這便是水磨豆腐的食材。
大火呼呼的吞噬著鍋底,開水在鍋里翻滾,一雙布滿裂紋的手在使勁的擠壓著裝滿生豆?jié){的紗布袋,豆汁沿著木板流進開水鍋里,沸騰著,翻滾著,等擠壓完全部的豆腐食材,鍋里的火候也差不多了,媽媽最拿手的就是拿出一種叫鹵水的添加劑,慢慢的點入翻騰的豆?jié){鍋里,奇跡就在這里,大鍋里的豆?jié){開始分離,一會功夫,豆花開始成形。屋內(nèi)屋外彌漫著濃厚的豆腐味,我們孩子們自然很饞,口水已經(jīng)在喉嚨里下咽多次,這時候媽媽便會先盛出兩勺加上佐料讓我們解解饞。接下來,媽媽會用大漏勺把大鍋里分離好的豆花裝入一個大竹篩子,上面加一塊洗干凈的木板,木板上面放置一塊大石頭進行擠壓,鹵水從篩子的`空隙里流淌下來,小狗小雞們也都聞出原汁原味的豆腐味兒了,在院子里追逐打鬧,哄搶豆腐渣兒解饞。個把小時后,篩子里的鹵水已經(jīng)被擠壓干凈,掀開木板,這原味豆腐算是完工了,媽媽會小心翼翼的把篩子里的豆腐切成方方正正的塊存起,以便春節(jié)享用。
農(nóng)村人過年,最實誠的就是每家每戶都自己宰殺一頭大肥豬,豬血便是這時候收集的。
入秋,天高氣爽,在隴東北部山區(qū),蕎麥花開遍漫山遍野,充足的吸收了大自然的陽光、水分,辛苦的農(nóng)民在秋后便儲存好這冬天用來享用的蕎麥面。蕎麥面加上新鮮的豬血,經(jīng)過精心的揉搓,精洗之后,像山東人攤煎餅一樣,一張一張,媽媽在節(jié)前馬不停蹄的趕制,
攤好豬血蕎麥面以后。白里透紅的蕎面在案板上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大的食材算是準備好了
干凈清亮的胡麻油在鍋底 旋轉,隴東特有的干菜加入鍋底沙沙作響,媽媽利索的向鍋里添加各種佐料,自然少不了豬血蕎面,少不了香氣四溢的豆腐,蔥是剛從地窖里挖出來的,嫩綠色的蔥花撒在豬血豆腐的碗里,看著都讓人垂涎三尺,口水直流。
在隴東,把日子過好了叫“殷實”,誰家殷實不殷實,就看那一碗豬血豆腐了!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7
作為一個正宗的南方人、湘西的土家女,小時候我對面這種東西幾乎是到了厭惡的地步。當然,一個人厭惡一個地方的食物,莫名其妙地也會厭惡那個地方的人。
讀大學的時候,宿舍里有一個北方女生,每天早上去食堂買五個饅頭,一粒米飯都不吃,中午晚上都打菜,然后就著兩個冷饅頭啃得津津有味,還要感嘆“一點兒沒我姥姥蒸的好吃”。惹得我們?nèi)齻地地道道的湖南人背后總要嘀咕,說那樣的.一個面疙瘩,干巴巴,無滋無味,有什么好吃不好吃的。后來居然還排斥到覺得吃面的人又粗又莽又蠢,可北方美女也絲毫不跟我們一般見識,照樣啃著她的饅頭,腰圓體壯,就像那個饅頭一樣。當然,這個干糧漸漸成為我們半夜餓肚子時的佳肴,誰餓了,一定能在她的飯盒里找到個冷饅頭,來點兒湖南風味的老干媽辣椒醬,津津有味地啃一頓。到了畢業(yè)的時候,我們?nèi)齻湖南妹抱著這個“饅頭女”哭得一塌糊涂,還相約以后一定要到她家里去吃她姥姥蒸的饅頭。
十二姐寫了一篇文章,里面說肉湯可融化一顆心。說吵架后男人莫名其妙回了家,看見肉湯里還放著一個黃澄澄的荷包蛋,立刻心下柔軟。有人回復說:“真有人往肉湯里放荷包蛋?×,還不如給狗吃!比缓蠼璐伺険粽恼,說是傻女人做的事情。一向淡定的十二姐暴跳如雷,罵道:“尼瑪真是連狗的情趣都不如!逼鋵嵚,那篇文章講的就是我,我就是那個往肉湯里放荷包蛋的傻女人。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相關文章:
觀舌尖上的中國心得04-17
觀舌尖上中國的有感03-12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11-11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精選34篇)02-14
觀《舌尖上的中國》有感7篇02-02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6-04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5-22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6-13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06-13
舌尖上的中國觀后感范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