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jīng)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靵韰⒖加^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一書記》觀后感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書記》觀后感 1
看了《第一書記》,無法止住不斷往下流的淚水,雖是陌生的電影,但似乎又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這部片子以事實為根據(jù),生動感人的情節(jié)向我們描述了安徽鳳陽小崗村委書記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跡。
小崗村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一百余戶人家通過心情勞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傳統(tǒng),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實,靠自己雙手養(yǎng)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談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對眼前這一切感到很滿足。
干部提干之前,往往需要到農(nóng)村鍍金,不少官員到小崗村只是走走過場而已,他們的口頭禪是“干多了有什么意思,不干也沒意思,干一點意思意思”。對于干部下鄉(xiāng),在小崗村人民看來在平常不過了,不過是匆匆過客,來來去去沒對小崗村帶來什么實惠,所以,沈浩的到來所有人都沒看在眼里。然而,沈浩來到小崗村后挨家挨戶調(diào)研,深入了解小崗村目前存在的問題。調(diào)研中他發(fā)現(xiàn),小崗村人民經(jīng)濟條件差,一來是受落后的思想觀念制約,享受不到改革開放的春風,曬不到致富的暖陽,不少人早已習慣于男耕女織的生活;二來是物資和權力被少數(shù)人占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統(tǒng)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數(shù)人折騰。
認清小崗村現(xiàn)狀后,這位財政廳下來的干部仔細分析,尋求改變現(xiàn)狀的辦法,為統(tǒng)一思想,他反復走進農(nóng)戶,解決他們的困難,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時,不辭勞苦地和少數(shù)掌權者溝通,他說:只有大家團結(jié)起來一起干,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面對他們的強勢,沈浩書記沒有退縮,他自己率先行動起來,為人民辦了很多實事,證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后讓那些頑固的人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沈浩書記一條心干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書記看著小崗村泥濘的道路,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因為條件差,企業(yè)不肯來投資。接連跑了很多單位,籌集了一部分用于修路的資金后,他沖到最前面,帶領村民一起修路,團結(jié)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鋪就了一條筆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戰(zhàn)告捷。
三年的時間很短暫,在小崗村的生活要結(jié)束了,沈書記要回城里工作。可是,三年期間與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余戶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紅手印,如此莊重的挽留讓沈浩同志無法拒絕。于是他決定繼續(xù)留在小崗村干三年。沈浩的決定對小崗村來說是個好消息,然而,聽說要繼續(xù)留在小崗村,老婆、要升學的女兒還有老母親卻留下了眼淚,因為在過去的三年間他們吃了太多的委屈,而這一切一直憋在心里,他們實在受不了了。老母親的話很感人,她說:為人民服務,在哪里都一樣。最后同意留任。
也許是沈浩同志太賣力了,忽略了照顧自己的身體,長時間的營養(yǎng)不良和疲憊放倒了這個硬漢子。最終永遠留在了小崗村。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指引著每一個人,他舍小家顧大家的情懷影響著今天的我們。
《第一書記》觀后感 2
11月14日,我們在院黨總支的組織下,認真觀看學習了《第一書記》這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電影。影片的原型來源于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優(yōu)秀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沈浩是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重,干事創(chuàng)業(yè),勤奮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忠實履行共產(chǎn)黨員的神圣職責,在廣大干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使中國農(nóng)村改革的發(fā)源地小崗村,有了突飛猛進的大發(fā)展。時代先鋒、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模范基層干部、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沈浩同志的光輝形象令人敬仰。20xx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二十多年前集體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崗村發(fā)生。村民派了十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干三年。 20xx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nèi)去世,年僅46歲。
影片客觀地記錄了一位基層黨委書記在小崗村默默耕耘了6年的'工作、生活經(jīng)歷。沈浩同志扎根基層、服務農(nóng)村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在小崗村任職6年來,他始終懷著一種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氣神,舍小家、顧大家,盡職盡責,辛勤耕耘,生動展示了共產(chǎn)黨員的無私情懷,充分彰顯了對人民群眾的無私大愛。《第一書記》將模范人物形象還原到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而深刻地塑造了沈浩同志扎根基層、鞠躬盡瘁、真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光輝形象,展示了當代共產(chǎn)黨員的精神風貌,為全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沈浩先進事跡、自覺投身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生動的教材;展現(xiàn)了沈浩同志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精神意志,謳歌了沈浩同志扎根基層、銳意創(chuàng)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情懷。
在這部影片感人的背后,沈浩同志以自己的言行展現(xiàn)了一個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形象,展現(xiàn)了一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品德,展現(xiàn)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我作為一名渴望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青年,應該在沈浩身上學些什么呢?學習他任勞任怨的實干精神,學習他時刻為他人著想的無私奉獻精神。雖然我只是一名大學生,不能為群眾謀福造利,但是我認為不管在什么崗位上,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是我們每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 從沈浩的身上,讓我更加認識到,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給予什么。沈浩同志的精神,激勵著我,引導著我。我要像沈浩同志那樣,有理想、有抱負,樂于奉獻,積極進取,敢于爭先,踏實肯干,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而努力!
《第一書記》觀后感 3
今天,吳老師給我們看了山西衛(wèi)視的《第一書記》里的幾個貧困孩子的故事,給我們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是潘紹強,他是一名初一的學生,家里有患有瘋病的爸爸,還有患有疾病的奶奶,一家四口,這個家只有他和媽媽一起支撐著這個家,媽媽是這個家的唯一棟梁。他們是靠賣炭,自己燒,自己砍。有時邵強他不在家,到縣城去上學,都是潘媽媽一個人做的。真是一位懂事的孩子!看完之后,有些同學都紛紛留下了眼淚。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高二女孩歐子研姐姐的,這個故事是我最感動也是印象最深的。歐姐姐她學習很好,是同學們的好榜樣,也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她也是一位貧困的孩子,她媽媽患有疾病,奶奶也快80多歲了,家中還有一位4歲的弟弟,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是弄電線的,眼睛因為常年看到激光,眼睛不好。這位歐姐姐,她想考上北大,她的爸爸就是為了能讓她考上她夢寐以求的大學,堅持去外地打工,不讓歐姐姐知道,同時也很少回來。在記者錄節(jié)目的那一天,也是歐姐姐奶奶的生日,歐姐姐早早地準備好了飯菜,這一天,遠道而來的爸爸也來為奶奶慶祝。爸爸過幾天也就要去外地繼續(xù)打工了,可歐姐姐不肯讓她的爸爸再繼續(xù)出去打工,她跟她爸爸說,她不去上學了。這樣她的爸爸就沒有必要再去打工供她讀書,歐姐姐只希望他的爸爸能陪著她身邊,看著看著,我的淚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想到自己:爸爸平時也出去工作,早上也早早地出去,沒看到幾眼,晚上有時也很晚回來,晚上看到爸爸也才不到幾個小時,可有時候我卻不聽話,和爸爸頂嘴吵架,惹爸爸生氣?赐赀@位歐姐姐的故事,覺得很愧疚,所以以后要向歐姐姐學習。我覺得這位歐姐姐是一位好姐姐也是一位好學生,她在家照顧弟弟,幫忙家里的家務,而且還要學習,家里家窮可她還把貧困基金讓給其他的同學,這真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姐姐。
第三個故事是:一位孤兒楊六斤的'故事,他更是一名貧困兒童。在他6歲時,爸爸生病去世,媽媽則帶著幼小的弟弟改嫁,奶奶也撫養(yǎng)不起他,于是把他送到堂兄家,可堂兄也要外去工作,于是只剩下一個他留在家里面。他從6歲起,就學會自生自立,自己煮飯,自己寫作業(yè),自己睡覺等等等等,年滿11歲的他,每天吃的只是一碗飯,辣椒,然后趁放牛時,在草地上摘點野菜,用來拌辣椒醬吃,那么簡樸的一餐啊!晚餐,就到小河里抓點小魚,炒來吃。真是可伶的一位孩子。那些油、米都還是需要其他鄰居的提供,他也是一個很勤快的小男孩,他很懂事,有時候會去幫鄰居喂豬、放牛等等。鄰居們也對他很好,給予他溫暖。他在他自己生活的同時也很想念他的母親,于是在節(jié)目組的幫助下,經(jīng)過一上午的時間,終于找到了母親的下落,他們團聚了!時間總是過得那么快,到了晚上,母親和六斤又要分別了,太多太多的想念,太多太多的愛在這一刻凝聚在了一起……
同學們,好好珍惜吧!好好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時光吧!用自己的努力來報答你們的父母和老師吧!加油~你們是最棒的!
《第一書記》觀后感 4
很早就聽說過沈浩同志的事跡,所以當單位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時,我便早早地趕到影院觀看這部電影。這部影片采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沈浩同志從XX省財政廳到小崗村任職6年來的點滴歲月和心路歷程。
為了解民情民意,沈浩同志用一個多月時間就將全村跑了兩遍。誰家缺糧,誰家少柴,誰家收入低,誰家有困難,他都一一記在心里,并想方設法給予幫助。小崗人說:“他眼皮不往上翻,跟咱親近”,小崗人最喜歡他“嗓門大,老遠就跟人打招呼”。6年時間,小崗村處處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熟悉小崗村的一草一木,知道鄉(xiāng)親們在想什么,怕什么,要什么。
為了多做順民心,讓群眾得實惠的事。沈浩同志始終堅持夜以繼日地工作,廢寢忘食地奮斗。在他的帶領下,優(yōu)質(zhì)養(yǎng)殖示范區(qū)辦起來了,種植雙孢菇的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引進來了,村民們的農(nóng)家樂旅游服務啟動了,小崗鋼構廠等企業(yè)開始生產(chǎn)了,漂亮寬敞的村民小樓蓋起來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沈浩的事跡告訴我們,一個領導干部,不論職務高低,權力大小,都要始終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都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去了解民情,扎扎實實、充滿感情地去讀懂民意,進而用是否“真為群眾辦好事、真為基層辦實事”的標準衡量工作的'得與失,不斷用群眾“答不答應、滿不滿意、喜不喜歡”來校正工作標準。
平心而論,有些干部也想把工作干好,也想為群眾多辦實事,也想當沈浩那樣的好公仆,但往往苦于不了解民情民意,不知道群眾最關心的是什么,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是什么,群眾最需要解決的是什么,所以,常常是工作不知從何處下手,分不清主次矛盾,干了不少出力不討好的事情,雖然自我感覺汗沒少流,心思沒少用,可群眾還是不滿意。癥結(jié)所在,就是因為沒有沈浩那樣的調(diào)查研究,沒有沈浩的“民情日記”,沒有沈浩那七雙滿是基層泥土的鞋。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我們每個領導干部,都應像沈浩那樣,用心體察民情,時時刻刻想著群眾,多做順民心得民意的好事,只有這樣,群眾心里才會真正有你的位置。
XX鳳陽小崗村優(yōu)秀村干部沈浩,在小崗村工作6年時間,寫下了厚厚29本民情日記,每一頁都記載著他對群眾的深情厚意,每一頁都流露著他情系人民的拳拳之心。在其中一篇日記里,沈浩這樣寫道:“作為一名選派干部又身在名村小崗,更應該滿懷信心,充滿熱情,努力工作,切實為老百姓辦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小崗貢獻自己的力量。”
坦率地說,觀影過程中我數(shù)次潸然落淚,為沈浩,為沈浩精神,更為無數(shù)像沈浩一樣的好干部。
《第一書記》觀后感 5
連日來,一部電影感動了中國,這部電影就是《第一書記》,它真實的再現(xiàn)了一位村黨委書記的感人故事,這位感動中國的村黨委書記的原型就是農(nóng)村基層干部的楷模、為小崗村發(fā)展鞠躬盡瘁的選派干部沈浩。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很多,但對我觸動最大的是一個“情”字,這就是沈浩同志與小崗村普通百姓之間那種水乳交融、生死相依的感情!沈浩同志用生命詮釋了黨的干部和人民群眾心相印、情相依的血肉關系,我不禁捫心自問:怎么才能成為
讓群眾離不開的好干部?沈浩同志用他的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讓群眾離不開,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來自一個“情”字,這樣一份至真至純之“情”,只有深入到群眾中去,和他們心貼心、同甘苦、共奮斗,才會油然而生。
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黨的優(yōu)良作風,也是黨對干部的基本要求。長期以來,正是千千萬萬黨的干部保持和發(fā)揚了這樣的好作風,我們黨才深得廣大人民的信賴和支持,從而使黨的各項事業(yè)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沈浩在小崗村,每天都和群眾朝夕相處,他一直不愿給自己的住地裝鐵門,怕的`就是一道鐵門會拉開自己和群眾的距離。我看到,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在采取多種舉措敞開擋在干群之間的那道門,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要向沈浩學習,和群眾零距離,帶著真感情去傾聽群眾心聲,體察群眾冷暖,向群眾掏出暖心窩的話語,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讓群眾感到可親可敬、值得托付。
密切聯(lián)系群眾,不僅要身到,更要心到、情到,才能贏得群眾的真情。老百姓最重感情,作為干部千萬不能傷害這份感情。但在現(xiàn)實中卻有那么一些干部,他們自認為高群眾一等,即便偶爾走到群眾中去,也是居高臨下,根本沒耐心去了解群眾想要什么,只會擺足勢子作指示,把深入群眾純粹變成一種形式。這種矯情的“深入”,只會讓群眾失望甚至心寒。我要以沈浩同志為榜樣,用真誠、熱情、耐心來與群眾溝通,了解他們的疾苦、需要和愿望,幫助他們辦實事,努力做他們的知心人。
民心是桿秤。感受一下小崗人送別沈浩時那悲慟欲絕的情景,就不難悟出,什么干部是群眾巴不得他早早離開的,什么干部又是群眾舍不得他走的。讓群眾感到離不開的干部,是像焦裕祿、孔繁森、沈浩那樣,把群眾當成至愛親人,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為群眾謀福祉的事業(yè)上,他們是群眾的主心骨,他們?yōu)槿罕姷睦嫒找共賱,人民群眾怎舍得他們離開?正可謂情到深處難相離。好的干部要經(jīng)得起群眾的考驗,真正為了人民能做實事的干部永遠能得到人民的愛戴。我要以沈浩精神為動力,像沈浩同志那樣走進群眾的心里、成為群眾的貼心人,立足崗位,認真履職,努力推動各項工作進一步發(fā)展。
《第一書記》觀后感 6
20xx年11月30日下午, 在黨支部的組織下, 做為"創(chuàng)優(yōu)爭先"活動的一部分, 我們?nèi)w黨員在影都觀看了電影《第一書記》。故事根據(jù)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沈浩日記》改編,是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原第一書記沈浩為原型攝制的。看完以沈浩事跡為原型的電影《第一書記》,我們深深地被沈浩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它和許多歌頌英模人物事跡的影片不同,《第一書記》帶給我們更多的不是眼淚,而是內(nèi)心的震撼與深思。沈浩以“人”的形象走近群眾,以平凡人不平凡的人格魅力,走進了觀眾心里。
電影《第一書記》是真實的。它是根據(jù)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優(yōu)秀村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沈浩念家、想家而不戀家的戲,寫得如此真切,讓人情動落淚,又讓人心生敬意;結(jié)尾 “年夜飯”那場戲更具有撼人心靈的力量:沈浩要回家過年了,途中被一位老婆婆拉了下來,她的目的只有一個:她燒了4碗菜,要求沈浩每碗只吃“一筷”。此時,只見村里各家各戶扛了桌子、板凳,端著自己燒的菜都過來了,將沈浩團團圍住。鏡頭升起,小崗村圍繞沈浩,自發(fā)地吃了頓集體的年夜飯,杯盤交錯,其樂融融,其情融融。
電影《第一書記》是樸實的。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已經(jīng)在機關、在城市待了10多年了。常規(guī)意義上的幸福、安定、舒適,他已經(jīng)都有了。20xx年2月從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兢兢業(yè)業(yè)地發(fā)展小崗,3年期滿后,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留任,直到20xx年11月6日,他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5歲。主人公沈浩是是真實的,是樸實的,更是厚實的,一個感人至深的'人物。
電影《第一書記》是厚實的。在小崗村這個中國最基層的農(nóng)村,沈浩找到了生長的土壤。電影《第一書記》每一句話,每一個思路,每一個舉措,都表達了沈浩對農(nóng)村、農(nóng)民那種心靈深處的愛與赤誠。他下鄉(xiāng)之初,遭到一群既得利益者的報復毆打,他竟然默默忍受未作追查。有位權勢人物霸占了村里的鏟土機不肯歸還,筑起了阻擋它開出院子的圍墻。沈浩在難以說服的情況下,并不采用破墻的方法,而是調(diào)用吊車在眾目睽暌之下將鏟土機吊了出來。沈浩在家里受到妻子語言上的“擠兌”,在村里受人欺負時顯得有點“窩囊”,在雨夜修繕房屋時會腿腳抽筋不夠健壯,在處理遷墳這場戲中,沈浩對死者的尊重,實際上是對歷史的尊重,對人的尊重,對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尊重,以至深深感動了亡者家屬,誠懇地說出了“死人不擋活人道”,從遷墳的堅決反對者成為無條件的擁護者。
影片最后以女兒汪汪彈琴前的一段告白為結(jié)尾!拔叶嗝聪氚职謰寢屢黄鹱谙旅媛犖业难葑喟,可是,這永遠不可能了……”“一撇一捺寫出個人,一生一世才做成個人,紅手印摁出個大寫的人,萬世根本是做人……”
【《第一書記》觀后感 】相關文章:
第一書記觀后感300字03-05
第一書記工作總結(jié)04-08
第一書記半年工作總結(jié)12-05
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總結(jié)04-13
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總結(jié)08-18
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總結(jié)04-28
村第一書記年度工作總結(jié)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