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讀后感 推薦度:
- 論語讀后感800字 推薦度:
- 最新論語讀后感 推薦度:
- 論語譯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讀后感1
讀了《論語》“學而第一”之后,我感慨萬分:學習知識時時去溫習它,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朋友從遠方來看我,也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別人不知道自己的才能,我不抱怨,這才是一個君子.今后我也要這樣做!我在學習的時候,把不亦說(yuè)乎讀成不亦說(shuō)乎了,這一點我可要改正過來.學習、和朋友交往,不都是很快樂的嗎
《論語》讀后感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句話出自《論語》,這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我都會贊嘆經(jīng)典的中國文化。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囊馑际牵喝绻覀內(nèi)齻人一起走在路上,他們身上必定有值得我效仿的地方,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教導我們虛心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zhì),看見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要向他學習;看見別人做得不好的時候,也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缺點。
如果我們沒有虛心精神,自己只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不聽別人的意見,那我們就不會進步,只能停留在原地,時間一長,你就會退步,成功的幾率會越來越小,失敗的幾率會越來越大,這樣一來,你也跟一兩歲小孩沒什么兩樣了。
這樣的道理,都是《論語》這本書教給我的!墩撜Z》這本書是一些簡短的句子合成的,但這簡短的句子卻深含了意義深刻的道理,告訴我們該怎么去做,怎么去面對。但有些話,卻要結(jié)合實際來理解。
比如說,《論語》里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的意思是,當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父親去世后,要觀察他的行為,若是他還堅持父親在世時的'行為準則,就可以稱他為一個有孝心的人。其實這樣的孝,片面強調(diào)了兒子對父親的依從,歷史在發(fā)展,人們的言行舉止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后代超過前代,這是歷史的必然。
你的父母如果是一個小偷,按照這個道理,你要繼承父母,做一個小偷,那這一定是好的嗎?不是的,因為你繼承的是壞的,不善的,這樣對自己不好,對自己的家庭也不好。
對自己不好的是,你可能因此會進監(jiān)獄、坐牢,和一些壞人關(guān)在一起。這樣,你有可能會變得更壞,做更多壞事。
對自己家庭不好的是:一,你的家人會非常傷心,漸漸跟你疏遠,不再跟你在一起了。二,你的孩子有可能會跟你一樣做一個小偷,這樣下來,你的子子孫孫都會變成小偷。
所以,我們要多看書,多知道更多的知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這樣我們就可以少犯錯誤,更快進步了!
《論語》讀后感3
學校為了推動教師的學習成長,在假期里開展同讀一本書活動,并為每位教師贈送了《論語》和《是什么使教師進步》兩本書,使我們在學習中得到收益。
孔夫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后人尊稱他為“圣人”。
《論語》是圣人的經(jīng)典著作!墩撜Z》語言質(zhì)樸,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它在人們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響,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讀的一本圣書。特別是教育者學習這本書受益匪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笨鬃诱J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yīng)該是快樂之事。孔子的教學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煉知識和提升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鬃拥倪@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jīng)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chǎn)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禁引起了我感慨:“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校領(lǐng)導真是我們的救星,及時為我們增多營養(yǎng)。
當今社會知識裂變“一日千里”,知識在不斷更新。用傳統(tǒng)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經(jīng)跟不上社會形勢的需要,因此老師要經(jīng)常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心與敏銳感,為了培養(yǎng)能適應(yīng)這個社會需要的人,老師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可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因此,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但要多讀書、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教學經(jīng)驗、優(yōu)秀論文、教學先進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jié)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化成為實際行動,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所學知識利用到實踐中去,使之不斷符合社會的需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苯忉尀椤霸跍亓晫W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那就可以當老師了!边@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明確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溫故而知新!敝挥袌猿植恍,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們不斷提升,只有這樣才能適應(yīng)這個飛速發(fā)展社會的需要。相信只要我們深刻體會《論語》中的精辟言論和孔夫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實質(zhì),并將其作為行動準則,不斷努力學習,不斷實踐、反思,定能為我們的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下一代。
《論語》讀后感4
昨晚讀完了《漫畫論語》這本集漫畫和國學經(jīng)典“論語”于一體的書,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傳承。我想讀完了這本書,也是充分感受到“在閱讀中感悟”的體驗。
《論語》是一本我在學生時代就讀過的書,我記得,語文課本中總會有關(guān)于《論語》的課文,當然,那時候?qū)W習的時候,只是一段文字而已,今天,讀完整本《論語》還是第一次。有很多以前讀過或是聽過的,原來都是出自《論語》不禁讓我意外。
說回這本《漫畫論語》給我的感受,其實,整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正文內(nèi)容,而是后記,《論語》與“輪語”,原本我以為“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言論的.作品,論讀第四聲,但是,這篇后記告訴我,論引申為“輪”,有如遵循大道行進的車輪。還有在古漢語中,論通“倫”,論語也是倫理。不讀這本書,真的還不知道原來《論語》有這么深刻的道理蘊含其中。
《論語》讀后感5
孔子講究孝道,孝道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今天的人正在褪色。對他們講孝道是非常必要的,這樣他們才能明白孝道是人的基礎(chǔ)?鬃诱f:父親在這里,看他的野心;父親不在,看他的行動;三年不改父親之道,可謂孝順。
等等。也就是說,孔子說:當他的父親還活著的`時候,觀察他的抱負;父親死后,檢查他的行為;如果他對父親的教導長期沒有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孝順的。這里所說的孝道,與事父母能盡力有些不同。雖然父母可以盡最大努力,但在社會上工作,或貪污或搶劫,違法,讓父母擔心,擔心,這不能被視為孝道。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強,品德好,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出發(fā)點。因此,為父母提供豐富的物質(zhì)并不是孝道的基礎(chǔ)。如果你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和教導行事,真正的孝道是值得的。
在治學方面,孔子學而不厭,教人不知疲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感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W而堅定,近而思。這不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執(zhí)著的治學態(tài)度嗎?他講究溫所以知新,學而不思則無,思而不學則危。他認為學而實習是可以說的。與此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它的封面也傻,好知不好學,它的封面也蕩。好信不好學,它也是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chǔ)。
《論語》讀后感6
在一個寧靜的夜晚,我認真的閱讀著《論語》這本書。一個又一個意義深遠的哲理,讓我感慨萬千。
論語主要講了做人的道理,比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和“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兩句話雖然我們都認為這已經(jīng)是論語中的核心了,其實他只是論語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論語可謂是博大精深。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所以,我讀了之后就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比如,子路說的話:“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這句話告訴我們,說到就要做到,做到就要做到結(jié)束。如果說到不做到的話,就不是君子,而是小人。所以,誠信是很重要的。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一個人在十五歲左右時要好好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于世,四十歲不要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能懂得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辨別聽到各種言論的真假。七十歲能從心所欲而不逾越規(guī)矩。這種做法我們雖然可以不一定去學,但是我們一定要有目標,有志向。比如孔子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三軍居然連主帥都可以臨陣換掉,但是匹夫卻不能丟掉志向,所以志向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充滿著這種有志向、有目標的人嗎?茅以升從小就看到了橋坍塌的事故,所以就立志要修一個非常堅固的橋,后來他努力學習,在錢塘江中修建了著名的錢塘江大橋,讓洋人刮目相看;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為生。有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上,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并很快消失在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里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毙鹤右舱f:“要是能做一只會飛的大雁,該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眱蓚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于是他張開雙臂,但也沒能飛起來?墒悄裂蛉丝隙ǖ卣f:“我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從此立下了要飛向天空的夢想,并一直努力著,等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32歲時——他們果然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fā)明了飛機,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所以,一個人只要有目標并不斷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成就的。
同學們,讓我們努力起來,做一個有志向、有目標、講誠信的人吧!
《論語》讀后感7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訉α魉母袊@,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xiàn)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jīng)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fā),兩手空空!蔽覀儾荒茏寱r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人們的收獲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么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里,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干很多你沒時間干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于事的。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現(xiàn)在你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睈垡蛩固箙s興奮地說:“我非常有意義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睍r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歷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個生銹的日歷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誦讀《論語》,就像在與圣人談話,可以從中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
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它就如盛開的百花,散發(fā)迷人的芳香……在我們遇到困難時給我們指點迷津;在我們迷失方向時給我們指引方向……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給我的感觸很深。有一次,我在家做媽媽給我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我一見到有點難度的題目就空著,寫好后回頭看了一遍,竟然有五題不會,但又不能就這么空著交給媽媽,只好亂寫一通,然后硬著頭皮將作業(yè)交給媽媽。媽媽仔細看了我的作業(yè),她指著作業(yè)上的錯題問我:“這些題目你有沒有認真思考?”“我——我——我……”媽媽見我支支吾吾的,便語重心長地說:“你最近不是在背誦《論語》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蔽衣爧寢尩脑拰Α墩撜Z》中的這句話了解的更深刻了,便對媽媽說:“請你指導我這幾題的解題思路吧!眿寢屄犃宋业脑掽c點頭,指著錯題,一一向我講解。
從那以后《論語》成了我的忠實伙伴。
《論語》讀后感8
百善孝為先,這是儒家的思想觀點,那么儒家為何要把“孝”字捧到這么高的位置,人又如何盡孝道呢?翻看儒家最經(jīng)典的典籍《論語》,我們便能從中找到答案。
先看看《論語》里是怎樣對孝定義的。
魯國的孟武伯向孔子怎樣盡孝道?鬃哟鹆艘痪洌骸案改肝ㄆ浼仓畱n”。就是說要象父母擔心孩子的病一樣。為人父母的都應(yīng)有這樣的體會,孩子有了病或者多少拉了點肚子、受了點傷、著了點涼,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是不是擔心、掂念、疼惜,恨不得這病疾轉(zhuǎn)到自己的身上,讓孩子免受其苦,快快樂樂?
孔子這個回答是十分智慧的,他不去做一大通應(yīng)該如何如何的說教,只拋下這句半拉子話讓孟武伯自己去理解、體會。父母在你小時是怎樣疼惜你的,你現(xiàn)在也去怎樣疼惜父母,這就是孝。孝順父母的心情,也要象“父母唯其疾之憂一樣”,是從內(nèi)心到行動,都切切實實的展現(xiàn)出來。做父母的,又有哪個對孩子病疾的疼愛、惦念不是發(fā)自于心、油然而生,而需要別人來規(guī)定如何做才算盡禮呢?
孔子認為孝要發(fā)自內(nèi)心,不能走形式。在子游向孔子問孝時,他就回答道:“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這里嚴厲地說,不要以為給父母供吃供喝,養(yǎng)著父母這就叫孝了。養(yǎng)狗、養(yǎng)馬,也是這樣養(yǎng)。不從心底里敬愛父母,養(yǎng)父母和養(yǎng)犬馬有什么區(qū)別!
孔子還認為盡孝要始終如一,他提出了一個詞“色難”!吧本褪悄樕、神色。一個人盡一次孝并不難,難得是始終孝字當先、不厭其煩。朱熹對“色難”一詞有精辟的見解:“蓋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親之際,惟色為難爾,服勞奉養(yǎng)未足為孝也……”無論伺奉父母的活多臟、多累,無論父母有多嘮叨,在父母面前,始終不改色,和悅?cè)缫,這才是真正的孝。正如孔子所說的.:“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庇终f: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焙笠痪涫钦f,父母的年齡生日不可不記得,父母每過生日,既為生辰而喜,又為增歲而懼。
孝還表現(xiàn)在自個好好做人,不辱沒先人。這是孔子對盡孝的另一個要求。他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那么孔子為何要彰揚孝道呢?
《論語》里孔子的弟子有子說了句話:“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的弟子曾子也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孝是人性之根本,人不孝敬父母,則與犬馬無別。孝是人性善與惡之間的一道堤壩,彰揚孝道,就是彰揚人性,彰揚社會道德。孝順父母的人,充滿人性,心中有德,很少會干出犯上作亂、作奸犯科的事。相反,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能孝順的人,已無人性和廉恥之心,什么樣的壞事干不出來呢?
《論語》讀后感9
一代圣賢萬代師表智者仁愛師傳典范;國學《論語》儒家精論名句箴言昭示求者.實可謂:"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
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感悟經(jīng)典的平凡智慧;之前求學之初片語淺識而今處世之時虔誠拜讀;雖不能明晰其博大精深卻也嘆服其中受益匪淺.
孔子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特別在教育方面成就卓著.他一生中有一大半時間致力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弟子三千七十二賢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jié)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nèi)容體系樹立了良好的師傳典范.
現(xiàn)代的人大多是從《論語》對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細致的了解其間發(fā)現(xiàn)他的教育思想與當前的教育有許多相通之處很值得我們研究學習和借鑒.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無以例外寒假期間潛心拜讀先師大智略有心得愚見貽笑大方.
欲教人德為先
"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教會做人"不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標也是當代眾教育家所提倡的德育目標."務(wù)本"就是學會做人學會作一個有仁愛之心能"泛愛眾"和"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人.孔子特別重視道德的作用甚至存在著把知識納入道德范疇的傾向他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沒有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人知識也不可能持續(xù)發(fā)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使達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加以保持知識水平也會下降倒退以至完全喪失.孔子這種主張在揭示德與智的關(guān)系方面指明了德對智的統(tǒng)率作用.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應(yīng)該首先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個教育的基礎(chǔ)地位首要地位來抓.
《論語》讀后感10
讀完《論語》,坐著發(fā)呆,迷茫中,《莊子。秋水》中的一句話,浮上心頭!爸恋抡,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于禍福,謹于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角色是什么?
是一位在文化封凍的河流上用肩膀奮力拉船的纖夫,是一名在“人治”與“專制”之間撐船的擺渡人。
一個自由的思想家,卻因為世事的束縛、統(tǒng)治的變遷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終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著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卻又總是將至德者歸入強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屬于同情范圍。其實,世間多數(shù)出色者都因為眾人的分享、爭搶和排擠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談?wù)摾硐霑r,那淺淺的一句:“吾與點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嘆?
《論語》中并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質(zhì)樸的道理和,以身作則。細想身邊
常有這些品格的展露,而習慣于淡漠的我們卻很少如此清晰地看待。也許華夏的血脈里,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經(jīng)過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納,將它凝固住了,現(xiàn)之以墨字,代代相傳。
或許至德者從不抱怨,透過字里行間,只能隱約看見孔子影影綽綽的無奈。記得有人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擁有一整部《論語》的孔子,留下的卻只有無奈的隱忍。
《論語》是我國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是智慧的詮釋,在古代,人們把《論語》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里面有許多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經(jīng)典語句,使我讀了之后,感觸頗多,其中有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使我受益匪淺。
這是孔老夫子給他一位學生所說的話,意思就是;“我教給你的這些知識,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要實事求是,這就是智慧啊!”再進一步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長到老,學到老,不懂就問。是啊,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不懂裝懂的話,那么,我們永遠不知道什么是對與錯。即使你身居高位,學位再高,也有不知的事情,如果你對一個事物似懂非懂,有了錯誤的見解而不去請教糾正,那么你最后還是個無知可憐的人。就像有些人,明明知道是錯的,可礙于面子不去討教,每天生存在這個不懂裝懂的虛度里,所以他永遠是個弱智人。
生活中像這類的事情太多了,我就有一例。比如;有一次剛學的一個英語單詞忘了怎么發(fā)音,怕人笑話,為了面子也沒請教老師和同學,自己想當然拼了一個音。可笑的是當同學來問我這個單詞怎么念時,我沒有說不會念,居然面不改色的而且振振有詞的給他發(fā)了一個我獨創(chuàng)的發(fā)音,結(jié)果是考試我們考砸了,這就是不懂裝懂的后果,后來問了老師才更正過來。讀了《論語》這句話后才知道,不懂就問是智慧,不懂裝懂是愚昧。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給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實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曠達的心胸,謙虛的態(tài)度,找到自己學習中的樂趣和內(nèi)心的安寧,經(jīng)典的作品令我們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記。骸爸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這句經(jīng)典語句,并徹底悟徹這句話的含義吧!它會叫你受益終生的哦!
《論語》一書是五千年文明史中歷代仁人志士千錘百煉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它的'中華文化充實了我的生活;它的傳統(tǒng)美德感召了我的思想;它的前賢哲理熏陶了我的情操,所以,我十分喜歡《論語》這本書。
讀完《論語》后,我受益匪淺。我懂得了求學必須按時溫習,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我懂得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是一種美德;我懂得了君子追求真理,不是追求物質(zhì)享受。
而在《論語》中,我最喜歡是這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八嬖V我學無止境,要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體會和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而蘇軾就是一個溫故知新的人,養(yǎng)成親手抄書、經(jīng)常溫習的習慣。因此他便三抄《漢書》,但并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去思考和研究問題,所以他是我學習的榜樣。當然,從三四年級到現(xiàn)在,我也有養(yǎng)成抄書的好習慣,一到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日積月累、資料袋、詩歌等一些知識被我抄到一個本子上,因為我知道這樣又便于我復習,而且邊抄邊想,不僅可以溫習以前的知識,還能有不同的體會和發(fā)現(xiàn)。有時,一本書我會看上三遍或更多,這樣這本書就會被我完全理解了,剛好印證了這句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正是我讀書學習的切身體會。
在讀《論語》這本書時,我感受自己就像一直在只是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雛鷹,是快樂的,是興奮的,享受著知識帶給我的樂趣。希望大家有機會也去看看《論語》這本書,讓你們都養(yǎng)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論語》讀后感11
宋人道:“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之中有著無窮的大智慧!我很喜歡這部被稱為“東方的圣經(jīng)”的儒家之經(jīng)典,時時誦讀,感悟頗多。再結(jié)合身邊之事,也學到了些許為人處事之道。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觀察一個人的方法。如果要真正地了解一個人,不但要知道他做了什么事,還應(yīng)該從他做事的動機、方法和心態(tài)三方面來觀察。以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事——做作業(yè)為例。這是每個學生必做的一件事,但同樣都做了,為何差距卻如此之大呢?我們不妨用孔子的方法來觀察一下,比較一下。學習會使自己受益、做作業(yè)也是為自己而做,抱著這種心態(tài),加以認真的態(tài)度,愉悅的心情,學習怎能不好呢?反之,若是因為老師的檢查應(yīng)付差事,又有什么優(yōu)秀可談呢?其實豈止時做作業(yè)呀,生活中事事皆是如此。從這三個方面我們就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能成大事,是否能委以重任呀!
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子貢問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回答說君子要“行動在先,說話在后”。這令我想起了聞一多先生。聞一多先生就是真正的君子,他做到了孔子所說的“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聞一多先生作為一個學者,創(chuàng)作了《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和《古典心義》,他沒有先說,而是做了再說,或是做了不說。他雖然沒有宣揚,但人們看到了他辛苦所得的成果,人們會欣賞、會贊揚、會敬佩。而有人的說得好聽,卻沒有付諸行動。他們是“口的巨人,行的矮子”。人們會怎樣看待這種言行不一的人呢?是不屑,是輕蔑,還是鄙夷?對待一個人,我們要聽其言而觀其行,看是否言行一致。而我們也應(yīng)要求自己做到。
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如何判定一個人品行怎樣呢?是不是大家都喜歡的人就是善人呢?這是不一定的。如果一個人只會一味拍馬逢迎,討好別人,或者信奉獨善其身,他是一個好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好人一定有做人的底線,做人的原則,一個真正的好人一定有自己的“為”和“不為”,也就難免引起一些人的不滿。但一個真正具備仁德的人一定能正確地判斷別人的好壞,仁者對一個人的好惡一定有是非標準,不會憑個人的'私心得失判斷,也不會被輿論所左右,人云亦云。所以要判定一個人怎么樣,可以看什么樣的人喜歡他,什么樣的人又厭惡他即可。
愛之,能勿勞乎?
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愛一個人就不要讓他勞累、辛苦。但孔子提出了相反意見,孔子說:“愛他,能不讓他勞苦嗎?”這不禁使我想起現(xiàn)代許多父母溺愛孩子的現(xiàn)象。因為對孩子的愛,所以什么都想為孩子代勞,不要說做家務(wù),就連整理書包此類的事也要代替孩子做,也更不會對孩子要求什么。這般嬌縱所培養(yǎng)出的孩子又如何呢?只是一個依賴別人、好吃懶做、不學無術(shù)的孩子,那么他將怎樣在社會上立足呢?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愛一個人要使之鍛煉,使之成長,才是助他成才,不然終究會害了他。
讀《論語》,令我學會了許多,明白了許多。學而時習之告訴我要經(jīng)常復習所學的知識;知之為知之告訴我要實事求是地對待學習;既往不咎告訴我要寬容待人,不能斤斤計較;三人行,必有我?guī)煾嬖V我要虛心向別人學習,見賢思齊;學如不及告訴我學習一定要抓緊一切時間;歲寒知松柏告訴我在困難時才看得出一個人的品質(zhì);君子求諸己告訴我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進取;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訴我要換位思考,替別人著想;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告訴我人不能每天無所事事,要有所作為。讀《論語》,悟成長。每讀一點,我便明白一點,也就成長一點。一書在手,可知冶世之道,可悟為人之德,可明行事之禮。
《論語》讀后感12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能夠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蹦芨嬖V我一字,使我能夠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以往與財務(wù)經(jīng)理說過,不能因為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chǎn)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yīng)商也采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yè)才能做得長久!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yīng)盡量寬容,F(xiàn)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盡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以往我在內(nèi)心暗暗發(fā)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著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diào)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nèi)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xiàn)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zhí)著一份情節(jié),,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fā)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此刻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基礎(chǔ)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于總結(jié)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以往問教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樣樣?
教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僅安于貧賤,不僅僅不諂媚求人,并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歡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xiàn)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fā)展著自我的事業(yè),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歡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
《論語》讀后感13
作為一個君子,“學、德、仁、友”四個方面都必須具備,而在一本書中都能教導你怎么去做,在那本書里也許“學”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枯燥、無聊。那本書就是少時熟讀、終生受益的《論語》。
我們最近學了《論語》,大多數(shù)讀的是關(guān)于學習方面的,所以我已經(jīng)懂得了真正的學。真正的學概括起來就是“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币馑际,一個人能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自己根本沒有學習過,而我卻一定要說他已經(jīng)學習過。
能達到上面那些條件的人,一定是已經(jīng)學得很透徹的人。不過,那也是非常難學的,要學得很刻苦才能學成那樣的君子。如果你成了那樣的君子,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非常需要你,非常崇敬你,非常愛戴你。你也會覺得自己沒有白活,活得很愉快,活得很有價值,是一位真正的君子。比如古代有些皇帝不務(wù)正業(yè),整天吃喝玩樂,國家很快就滅亡了,而有些皇帝不好女色,勤奮工作,用好人才,國家就很昌盛,老百姓也能安居樂業(yè)。
那幾千年的話語,一直響亮著,指導我們。
《論語》讀后感14
在我讀的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語》中的《季氏十六》一文。它說人可以分為四種類型;一個是天生懂的人;一個是學習后懂的人;一個是努力學習后懂的`人;最后一個是努力學習才能懂卻懶惰不肯學習的人。
我認為世界上幾乎沒有第一種人,也很少有第二種人,其中大多數(shù)是另外兩種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不要成為第四種人,不學習就想成功。不要高估你的力量,認為你是第一種人,不努力學習,成為第四種人。一輩子都沒有成功。
《論語》讀后感15
原文是: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意思是:有子說:“要尊敬長輩、孝敬兄長,很少;不冒犯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而喜歡違法常理的人,根本沒有。君子如果專注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做人、治國的根底自然就建立起來了。尊敬長輩、孝敬兄長,就是仁義、仁德的`根本呀!”
我要做到:尊敬長輩、孝敬兄長。不冒犯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專注自己的本職工作。
暑假,王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讀《論語》。并寫出讀后感。我原本以為,論語是一部很枯燥無聊的書?墒,事實證明,我想錯了。
我拿起《論語》看了幾頁。馬上被吸引住了。這里面有很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但是背后都隱藏了一個又一個的大道理。它們都是做人的根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yīng)該好好的去學習,把它們繼承并發(fā)揚下去。
論語是子的杰作,是子總結(jié)的人生道理,我們應(yīng)該好好學習子的思想。在一天該結(jié)束時反省自己。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精華,我們應(yīng)該認真地去讀。
【《論語》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論語心得于丹讀后感03-30
《論語》的教案02-10
論語的心得04-14
《論語》教案05-30
論語座右銘11-10
《論語》教案02-11
于丹《論語》心得02-17
論語閱讀心得05-14
讀論語心得03-22
閱讀論語心得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