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曾國藩家書》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
近來夜讀《曾國藩家書》(附家訓),其文風樸實,敘事細致,所述內(nèi)容包羅廣泛,從國家政策,讀書成才,修身養(yǎng)性,到為人處世,求醫(yī)看病等等,甚至到養(yǎng)花養(yǎng)草,無所不談,就像聽一位長者在和你聊家常,感受到的是孝順、親情、友悌,展現(xiàn)出來的是良好的家風。
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或習俗作風。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xiàn)代傳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中國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關于治家的內(nèi)容,比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是提倡家庭要“積善”。明代《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與肩挑貿(mào)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钡葍(nèi)容對我們今天的“家風”討論仍然有積極的啟示意義。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值得我們?nèi)フJ真借鑒的“好家風”。通過曾國藩家書體現(xiàn)出來的曾家家風中就有著至今都值得學習的內(nèi)容。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近百年來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曾國藩在治家和教育方面的過人才能,卻是人人佩服的。這一家風教育在他所撰寫的《曾國藩家書》中有著很好的體現(xiàn)。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咸豐年間19世紀中葉,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曾國藩家書》不僅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還是一部蘊含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書。所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含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在曾家,男子“看、讀、寫、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細工、粗工”須樣樣精通,形成了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當年無論公務多么繁忙,他有兩件事必做:一是每天讀書,二是堅持寫家信。從寫信時間上就可以看到曾國藩與家里寫信的.頻繁,當年通信極不發(fā)達,只能靠人捎帶,卻能如此堅持寫家信,足見其勤。除自己身體力行,他教育子女也養(yǎng)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時,見到世家子弟一味的
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歐陽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xiāng)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歐陽夫人在家手無余錢,只能事事躬親,下廚燒灶、紡紗織布。
曾國藩還敦促家人每日堅持學習,并多次為全家擬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吾家男子于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食、衣、細、粗四字缺一不可!彼麨樵覌D女規(guī)定“日課”四項為:“食事”,每天早飯后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中飯后做針黹刺繡;“粗工”,傍晚即晚飯后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潘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可見其家風中對學習的重視。
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在曾家家風的熏陶教育下,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2
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細讀《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到這句話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與一位滿腹經(jīng)綸的長者對話,書中一行行細膩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讓我感受到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對于自身,他注重講德,講求誠心、正意、修身、齊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負父母生養(yǎng)之德。他終其一生都在嚴格要求自己,體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從他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冊子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失敗教訓,以便及時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兄弟,成為后人學習的典范。我們時常懶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實現(xiàn)的想法,最終卻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們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講德行、講孝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對于工作,他盡心盡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氣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縝密、注重細節(jié)、全神貫注,自始至終不松懈。人沒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會有成就。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神圣的,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zhì),在工作中遵規(guī)守紀、安分守己、踏實做人、干凈干事。對當事人負責到底,心中時刻記得群眾,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和心聲,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好各種法律問題。時刻講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質(zhì)、有品德的人。
對于學習,曾國藩在《致諸弟》中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關于讀書與修身養(yǎng)性,他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恒心。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為他們設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書到寫字再到修身養(yǎng)性,詳細至極。作為青年干警,我們始終要注重增強理論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強化系統(tǒng)性、條理性,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zhì)。在學習書本上知識的同時,更要運用到實踐中,和同事討論學習,互幫互助,努力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同時對照標準要求,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做到從心靈深處查找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從工作態(tài)度中查找工作落實上的不足,從生活態(tài)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國藩家書》中處處洋溢著德行、慎獨、親情、友情,這就是我們所缺失的東西,學習這本書中的內(nèi)容,我們也會少幾分浮躁和狂熱,多一些寧靜與安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3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書信。所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大半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對于《曾國藩家書》有人在稱謂及提稱語、啟辭、正文、結語等總結出一堆東西,其實當時的人寫信大體上都是這樣的形式,倒是信中的內(nèi)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治學、治軍、為政等方面,這些家書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實而又生動反映曾國藩生活記錄的'書,是現(xiàn)代人可一窺這位清廷中興名臣內(nèi)心世界的書。
世人以為這些家書中,曾國藩寫給子女最多,其實不是,這些家書中,曾國藩寫給弟弟們的書信最多!曾國藩有幾個弟弟,排行第四國潢、排行第六國華、排行第九國荃、最小的弟弟國葆,一般人認為,國潢懶散、國荃浮躁、國華受不得挫折、國葆最小缺乏自制,曾國藩是長兄,又是最早獲得功名,情理上他都應作為弟弟的表率。曾國藩在做京官時,常寫信給弟弟們,和他們說做人之道理。
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yè),又算馀了一文錢;德業(yè)并增,則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自主……,此可見早遲之際,時刻皆有前定,盡其在我,聽其在天,萬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較諸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橫慮,大加臥薪嘗膽之功,切不可因憤廢學”。(譯文:做人只有增進道德、研修學業(yè)這兩件事靠得住。進德來增進修養(yǎng),就是指孝、悌、仁、義這些品德;研修學業(yè),就是指寫詩、作文、寫字的本領。這兩件事都可以由我們自己做主,這些道德及學問能以增進一尺,便是我自己進了一尺;這些道德及學問得以增進一寸,便是我自己進了一寸。
今天進一分道德,便可算是積了一升谷子;明天修一分學業(yè),又算存了一文錢。道德和學業(yè)都增進了,那么家業(yè)便可一天天增多。至于功名富貴,那只能看天意來決定了,自己一點也做不了主……可見入學是否遲與早、入學時間都是前生注定的。讀后感·考試的方面能否盡力而為在我自己,但能否考取則聽天由命,萬萬不能做不切實際的妄想。六弟(國華)天分比諸位弟弟更高些,今年沒有考取功名,不免憤世怨命。但現(xiàn)在正好可以對自己衡量一番,更需要有臥薪嘗膽的功夫,切不可以因一時氣憤而廢棄學習)“。
曾國藩這些文字寫得特別得好,那怕現(xiàn)在來讀,一樣適合現(xiàn)代的人,F(xiàn)代人,功利心太強,做什么事都希望有結果,其實讀書,真不是宋真宗趙恒所言,“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是做皇帝用來誆騙讀書人來為他服務才這樣說的。但無論如何,做人的確是需增進道德、研修學業(yè)兩件事靠得住,也只有這兩件做得好,這個人才能成器。曾國藩能守住讀書人的底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為民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錘煉忠誠干凈有擔當?shù)恼纹犯,切實做到“?nèi)自省”,完全做到古人所言:“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這些都是過去或現(xiàn)代讀書人應該學習的品格。
中國近代史研究權威學者徐中約說:”曾國藩的政治家風度、品格及個人修養(yǎng)很少有人能予匹敵。他或許是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這個評價是合適的。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4
他是一代中興名臣,以諫言修明政事;他是湘軍首領,以忠心平定一方;他入翰林,也從武,講文學修養(yǎng),亦備有武略;置身于晚晴動蕩的時局之內(nèi),在政治的漩渦和地方的動亂之中,他也如無數(shù)普通的人一樣,是父母的兒子,是弟弟妹妹的兄長,是兒子女兒的父親。為官入仕、領兵打仗三十載間書信未曾斷絕,這些書信也承載了曾國藩有關修身、養(yǎng)性、交友、治軍、為政、交友、處世、用人、理財?shù)确矫娴闹T多思想。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曾國藩以家書為媒,構筑起與家庭的聯(lián)系,時刻肩負著屬于家中長子的責任,將身邊大小事宜告知父母,時刻關注父母身體與需求,可謂孝順尊敬。曾國藩在稟父母長輩的家書之中,內(nèi)容大多為“平安”。無論是所謂“男身體平常,男婦亦如!敝懈嬷改缸约汉推拮右磺邪埠茫瑹o須長輩擔憂,還是“喜堂上個老人安康,家事順遂,無任欣慰”中對家中長輩身體安康的欣喜,于在外游子,父母長輩的身體安康,為人父母孩子在外一切安好,這些便是平安。
而家中兄弟之事,曾國藩也事事關心!懊阍谛€┥嫌霉Α、“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進德修業(yè)全由自主”、“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一封封家書中,小到寫字讀書做學問,大到為官做人修明德,無不透露出曾國藩對兄弟姊妹的深切希望與良苦用心。所謂長兄如父,曾國藩身為家中長子,既孝順尊敬父母,也團結友愛兄弟姊妹。不求兄弟人人考取功名入仕途做官,但求會讀書有修養(yǎng),明道德,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有恒專一。
對于子女,曾國藩則更多充當一個引導的角色,亦師亦友。他在信中高速兒子如何讀《漢書》,如何分辨《尚書》真?zhèn)危魑馁F珠圓玉潤,寫字宜常臨柳帖,鉆研古義望都顧江等六家之書,他不教孩子讀書的具體的內(nèi)容,卻常常教誨他們?nèi)绾巫x書,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給孩子充分的自我探索的時間與空間,望子成才,但絕不過分干涉孩子的決定。在他的言傳身教下,長子曾紀澤學貫中西,成為了晚晴著名的外交家;次子曾紀鴻,則成為了近代著名的數(shù)學家。
于國家而言,曾國藩是為一代中興名臣,鞠躬盡瘁;而于家庭而言,他所寄給家中的`一千五百多封書信無不體現(xiàn)出了他作為兒子、作為兄長、作為父親的沉甸甸的責任感,責任感之外,更是深切親情的羈絆?v觀曾國藩的一生,無論自己經(jīng)歷的順逆,無論他人評價的褒貶,家國二字都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更藏在一封封家書的字里行間。
時光流轉(zhuǎn)至今,近代的動亂不安早已離我們遠去,家書的形式也早已被信息、電話、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取代,從前車馬行半月方能看到的家書,如今也變成了手中方寸之間點擊發(fā)送即可見的由電流、代碼匯聚成的各樣文字,“云中誰寄錦書來”似乎成了一種無須擔憂的擔憂,因為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聯(lián)系,變的是我們與家庭聯(lián)系的方式,不變的是每一個在外打拼的中華兒女對家庭依戀與深情。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5
這個板塊是我自己的閑言片語,算不得文章,勉強能算得上是筆記,或許稱之為日記更合適一點。每天寫一點,夠字數(shù)就發(fā)出來,不對自己下太大的硬性指標。
重要的是每天都寫一點,算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礪。下面簡單分享讀《曾國藩家書》的一點感悟。有人說,中國兩千多年出了兩個半圣人,一個孔子,一個王陽明,剩下的半個就是曾國藩了。
不提曾國藩生前的種種成就以及后世對他的毀譽,單論做人做學問持家立業(yè)教育族眾來說,他無愧這‘半個’圣人之名。立德、立功、立言他都做到了,而且做的`都不錯。
曾國藩,怎么說呢,是歷史上少有的讀書“讀傻”的那一類人,他是真的將詩書禮義里的東西讀了下來、記了下來然后揉進自己的骨子里,使之成為自己人生的提綱挈領似的東西。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有‘古風‘的。
關于曾國藩讀書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是一天晚上,一個盜賊偷溜進了曾國藩的臥室里,藏在了一根房梁上,曾國藩在下面點了根蠟燭趴在書桌上讀書。盜賊本想在曾國藩睡著了后偷點東西走人,然而不巧的是,曾國藩背書背到了一段比較難的段落,背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不下來。
小偷在房梁上等啊等,想著再等下去天都要亮了,于是就跳了下來。曾國藩看到房間里突然出來一個人,十分驚訝,還沒來得及說什么,盜賊就指著曾國藩鼻子一通大罵,“你你你,真是笨死了,虧世人還說你是個難得的有學識的人,這么簡單地段落都背不下來,我在房梁上聽了幾遍就背下來了,聽我給你背一遍。”
盜賊嘰里呱啦將曾國藩剛才讀的一字不落的背了下來,然后揚長而去。曾國藩看著盜賊的背影十分佩服,于是更刻苦地讀書了。后來曾國藩成了曾國藩,而盜賊還是那個盜賊。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經(jīng)不可考,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曾國藩做學問的用功程度。他曾在《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做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我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我修一分業(yè),又算余了一文錢;得業(yè)并增,則家私日起。
把進德修業(yè)當成賺錢的行當,跟今天的人恰好相反。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6
曾國藩,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人,1811年出身于一個山村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jīng),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同年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列為優(yōu)等。父麟書,有田產(chǎn),不事耕種,醉心功名,然童試17次皆不第,父設館授徒。曾國藩幼從父學。
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梢哉f曾國藩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毛澤東在1917年致黎錦熙的長信中寫道:“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弊鳛橥砬濉暗谝幻肌,曾國藩整肅政風、西為中用,開啟“同治中興”,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功業(yè)政績鑄萬世豐碑,著作思想仍澤被后世。近讀《曾國藩家書》,感受極深。曾國藩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靈世界,感悟到一個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碼,更觸摸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積淀。
曾國藩的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隨想而至,揮灑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書中蘊藏真知灼見,蘊含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真諦,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給人以深刻的啟發(fā)。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yè))、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的“三不朽”之說。曾國藩雖出身低微,卻從小發(fā)憤圖強,立志“澄清天下”;立志之后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對人對己坦坦蕩蕩,每日自修、自正、自省、自律,實現(xiàn)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理學名儒”。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鬃釉f:“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比速F有志,但“志”對于人來說,不能僅僅作為一個目標,要立長志,而不能常立志,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切實去踐行它。
一本好書,猶如一座路標,當你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躑躅時,它能糾正人生偏移的路標,會給你指明一條光明大道,到達希望的殿堂。一本好書,仿佛是一座燈塔,當你如滄海一粟,在浩浩淼淼的大洋中漂泊時,會指引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7
讀一本書,書中有智慧,更有方法。近日來,我翻閱了《曾國藩家書》,被內(nèi)容吸引的同時,更是被他的一些人生理念所震撼,傲,恒,誠,惰四個字正是書中的精華,這正是給我們每一個人提醒,修身,方能齊家,從傲恒誠惰出發(fā),真正提升自身修養(yǎng),方能迎接新時代的挑戰(zhàn),方能迎接高速路工作的新方向,真正貢獻我們的力量。
談及修身,曾國藩恪守儒家禮教,終生有志向、有膽識、有恒心,這也是正是給我們帶來新的方向和目標。曾國藩的家書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任務。
修身方能齊家,不能驕傲,要肯干實干。作為年輕人,平日處事中,不能驕傲,用真誠與踏實與同事相處,用肯干實干做好本職工作,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多的是一種主動作為。在這個大家庭里,我們平日相處時間很多,如何打造好屬于我們高速路的家園文化,真正讓同事們之間和諧、融洽相處與工作,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到“誠懇”在心,真正做好“主人”的責任。真正的工作中,不需要驕傲,需要的正是腳踏實地。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以“誠”待人,有膽有識。我想,這是對每一名工作人員提出的要求。在我們這個小家庭里,我們或許有繁忙的工作,也或許會遇到一些難題,但是只有以誠待人,營造好氛圍,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作為一名青年人,雖然年輕,或許生活經(jīng)驗沒有那么豐富,但是善待大家、用真心與暖心陪伴身邊人,這是我力所能及做到的,更是我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我相信,只有營造好一個充滿“家園文化”的氛圍,我們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積極性,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更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氛圍。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持之以恒。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知道,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太多。未來,我將進一步加強自身學習,從學習高速路知識入手,我們在學習之余,更要牢記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突破,真正將學習和工作,當做持之以恒的任務,時刻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作為,起到一名青年工作者的先鋒模范作用;要求別人不做的,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垂范,方能贏得認可。當然,學習之余,更不要忘了持之以恒,用恒心擊破難題,用恒心改變困境,這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堅持的原則,恒心之后,定可以迎來屬于我們的小成績。
讀書使人明智,學習使人進步。一本好書可以捧讀一時,更可以受益一生,甚至改變?nèi)说拿\。當然,我們高速路在發(fā)展的同時,同樣迎接挑戰(zhàn)和機遇,這就為我們青年人提出更高要求。今天,站在這里,我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很多困難和磨煉,我也曾受遇到過很多挑戰(zhàn)和機遇,正如曾國藩家書帶給我們的震撼,修身齊家,方能迎難而上,未來,我已經(jīng)做好準備,用家書來指導自己,在未來的新征程上,蓄勢待發(fā),勇敢前行!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8
最近無意中在書架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只看了十幾篇,內(nèi)心頗為觸動。我覺得曾國藩家書就像是我的文章一樣,雖說是家書,可是表達了很多曾國藩對事物的看法,書里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經(jīng)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能夠窺到他個人成長提高的軌跡。
我倒不是因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是我認為牛人自有他牛之處,能學習到他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對一個人自我提升有很大幫忙。像這種牛人,從入職翰林院當科員,十年內(nèi)干到一把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十分人之處。恰好他重視交流與記錄,且裝訂成冊,警示曾家后人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
從他的書信中,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古人對于孝的重視,像我們寫信頂多加個“尊敬的”或“親愛的”,可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我們僅有在逢年過節(jié)才會出現(xiàn)此類的祝福語,可是他是融入到平時生活點點滴滴的,十分虔誠?赡苡腥藭f形式主義,杠精請繞道而行,生活就是需要儀式感,有時連形式都懶得走,更別提更深層次的了。
他還提了一點關于婆媳關系的事情,“又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諸弟必須時勸導之,曉之以大義”,引發(fā)了我對于婆媳關系的'思考。的確若是以長輩示之,必恭敬之,還是要扭轉(zhuǎn)一下自我的待人方式?赐赀@句第二天我特意早起煮了一頓早餐,略略表達了心意,就沒有然后了。
第二就是他對兄弟姊妹的關心,從我看到的第一篇信時他就是已婚狀態(tài),作為長子,他對于兄弟們的課業(yè)關心程度趕得上父母了,還時不時寄給弟弟們學費。他認為自我年長,父親傾盡心血培養(yǎng)他,他汗顏不能把父親所教授傳給弟弟們。很趣味的是,在開始幾篇信中,他批評弟弟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當時我也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可是我想作為他的弟弟們估計不會開心。
果不其然,后面弟弟們回信“月月書信,徒以空言責弟輩,卻又不能實有好消息,令堂上閱兄之書,疑弟輩粗俗庸碌,使弟輩無地自容”。
曾及時開導“為人子者,若使父母見得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及我,這便是不孝;若使族黨稱道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如我,這便是不悌。何也?蓋使父母心中有賢愚之分,使族黨口中有賢愚之分,則必其平日有討好意思,暗用機計,使自我得好名聲,而使兄弟得壞名聲,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這道理,彼此互相原諒。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
從他的信中能夠看出他是一個十分開明,能夠很快理解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人,他們兄弟之間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來來往往的過程,也是對于事情、彼此認識加深的過程,所以說他們家族、他的成功不是說一蹴而就,是有根源的。
最終一點就是關于健康。他本人有些耳鳴頭疼的毛病,看多書,思慮過度就身體吃不消了,在跟父母、弟弟們寫信時,他時不時提到要“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意思跟我們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一樣的。由于我對于健康十分重視,基本上每一篇他都會提到“保身”,所以無比贊賞他這一點。
看人信件是不道德的,可是好在他的信也不涉及保密。家書都是對親朋好友說的掏心窩子的話,他說“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經(jīng)過他的家書,我覺得這個人很形象具體,就像是我們周圍的人一樣,十分生活化,有血有肉。推薦大家讀一讀,肯定比我更有感觸。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9
因為陜大在線的活動,我有幸讀到了《曾國藩家書》這本書。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qū)崿F(xiàn)者卻寥若晨星,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梁啟超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物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物也”,而青年毛澤東在1917 年致黎錦熙的長信中寫道:“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至今190余年里,其后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nèi)外。思其原因,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共有數(shù)百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yǎng)身、軍事諸篇,值得細細品讀。
其中的修身勸學交友篇,對我們當代大學生大有裨益,而理財為政等篇目也會對我們?nèi)蘸蟮慕挥焉钣猩顪Y影響,曾國藩的家書,并非只是簡單的報平安道家常的書信,而是抱著極大的責任心和對后輩的殷殷期盼之情,他將自己的見識簡介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子弟,給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修身篇中他說“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著山望那山”“刻刻思自立自強,但于能達處尚欠體驗,于不怨尤處尚難強制”,勸導小輩做事需有識有志,要有恒心,且要常做悔悟。在勸學篇,他反復告誡要讀書,“讀書貴精!保瑢W業(yè)之精深,全在一個專字,他聽說就九弟立志練書法,“日日習字,甚有長進”,心中不勝歡喜,他還說“不怕進得遲,只要中得快”,反對淺嘗輒止,世上的大工程,都是靠長期不斷的點點滴滴功夫積累而成,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道理淺白簡單,關鍵在于難以堅持,曾國藩的一生,其實也是驗證了這一名言,所以對于我們來說,做事“有恒”,是最重要的一點。而在交友篇,曾國藩說道拜師交友最在一“!,他說“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交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另外,他也告誡大家,須親近良友,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些名言,在如今也仍舊適用。
《曾國藩家書》是為人處世之典范,修身養(yǎng)性圭臬,可謂字字珠璣,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相信每位同學讀后都會有自己的體悟。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
“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苯S新運動領袖梁啟超曾經(jīng)這樣評價他。曾國藩,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后幾位名臣之一,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有著無限智慧,在治家,治政,治學,治軍之道上有著極深的造詣!对鴩視冯m為百年前的一封封家書,卻給現(xiàn)在的我們傳播著無數(shù)的真知良言,鼓舞著,引導著我們走向自己和國家的未來。
有識有恒,是一個君子立身立本的'起點。一旦樹立了遠大理想,就要對它負責,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談到有識,曾國藩說:“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少年文字總貴氣象崢嶸”,少年當“蓬蓬勃勃,如釜上氣”,“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為之,則后此彌不肯為矣”。然“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為師當嚴而有恒,為人父母當嚴而有恒。曾國藩就是這樣的有志有恒之人,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他讀書學習日不間斷,堅持用小楷寫日課(即日記),一有什么想法就記下來,以使自己隨時克服過失。他不僅自己這么做,而且告誡自己的弟弟們:“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勤懇儉樸,作為家長和長輩,不論是在家境貧寒生活勉強維持的境地中,還是在官場得意、生活富足的時期,都時刻提醒子女和其他家眷要勤儉生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民間多有”做官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钡恼f法,曾國藩敢于力矯時弊、直言進諫,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精神難能可貴,他不僅以自己的”戰(zhàn)兢自持,行之有年”的態(tài)度對部署作現(xiàn)身說法,并以”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誘之官祿,這種提法在當時腐敗昏庸的官場確不多見。曾國藩曾寫下:”以廉律己,以勤治事,以公處人”的警句,時刻不忘提醒自己修煉官德,作為封建士大夫的他做到了,與今天那些利用權力大撈錢財、中飽私囊的社會”蛀蟲”們形成鮮明的對比。作為為國家出謀劃策的官吏,他對自己的工作始終保持著一絲不茍,勤奮用心的態(tài)度,不論自己的年齡和官職都始終堅持練字、讀書來提升自己。他告訴自己的子女:“勤懇而儉樸,能自我約束,習慣勞作和辛苦,可以適應順境,可以適應逆境,這就是君子作風!彼浴坝凶R、有度、有常”的準則教育和約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樣,早起,躬耕,親自打掃庭院,要求兒子讀書要學思結合,學以致用,不晏起,有規(guī)律。
掩卷深思,曾公警示之言縈繞于耳,吾輩當勉之。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1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后世對他的評價極高,”晚清中興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傳后世的不多,可是極有分量,讀之,讓人受益無窮,從《曾國藩家書》能夠略知一二。
名為”家書”,實則不然。作品用書信體的格式,文字淺顯易懂,資料意味深長,仔細品讀,覺得它像糧食,能夠維持精神命的延續(xù);又像醫(yī)院,能夠療救心靈的傷痕;也像超市,豐富的東西任由你的取舍...... 第一,關于讀書與修身養(yǎng)性。
曾國藩認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有志之人才不甘為下流之輩;第二要有識。有識,則知學問不盡,不敢以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蔽嵋灿醒模矡o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要有恒,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對于看書的過程,要一本一本的看,一本書沒有看完,必須不要看其他的書,東翻西閱,都是為外界所左右的緣故。此外,讀書人還講究養(yǎng)氣,即心平氣和,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坦坦蕩蕩。講究保身,即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太多的欲望,只會給人帶來煩惱,而過分的勞累,會讓人身心疲憊、萬念俱灰。第三謹言。讀書人說話要時時刻刻細心留意,所謂”禍從口出”。
第二,關于功名。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讀書人的功名,是一個經(jīng)久的話題,幾千年的仕途歷史,能夠說是對讀書人”成者為王,敗則為寇”終極評價,可是曾國藩對于這一評價標準,也有他自我的見解。從家書中他得知四弟、六弟未能考中,心里悵然,他認為科名無早遲,是前注定的,絲毫不能勉強。讀書人的兩個目的:一是加強品德修養(yǎng),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之道,以期不辱沒先人;二是讀書取功名之道來成就一番事業(yè),以延續(xù)自我的命。而延續(xù)命最大的事情,莫過于養(yǎng)活自我。農(nóng)民,手藝人,商人,勞力養(yǎng)活自我,讀書人勞心養(yǎng)活自我,都是一樣的。讀書人的勞心,如果考中,則在朝中食俸祿,如果不中,或教授于鄉(xiāng),或為食客門吏,或入幕為賓,這一切都需要計算自我的本事才能食之無愧。退一步說,即使榜上有名,朝中為官,也須計算自我的才德,不至于將來尸位素餐。然而這一切,究竟是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則由自我做主,可是世間沒有業(yè)精而衣食無著的人,就像農(nóng)民的'耕種,即使有荒年,也必須會有豐年,就像商人的商品被積壓滯銷,也必須會有暢銷的時候。那么讀書人,如果業(yè)精,終究會得功名,即使不得,也必須會有其他辦法養(yǎng)活自我。在曾國藩看來,功名不是主要的,謀才是關鍵。
在他的這種教育理念下,兒子曾紀澤不但在中國的詩文書畫方面皆有造詣,對西方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以及語言學也產(chǎn)了強烈的興趣,有過許多學術專著,他還自學了多國文字,通曉英文,之后成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比曾紀澤小九歲的曾紀鴻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政治腐敗,科場舞弊成風,曾國藩恰好封了侯爵,他怕兒子誤入歧途,在開考前特地囑咐兒子不可”場前不可與州縣往來,進身之始,務知自重”,發(fā)榜前,再次叮囑兒子自重。曾紀鴻多次應試不中,之后自學成才,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數(shù)學家,有數(shù)學專著傳世。兩個兒子的身上,體現(xiàn)了曾國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則由自我做主”此等見識,才是大遠見。
第三,君子之憂。
古人曾說”人識字憂患始,姓名初記能夠休”,是說一個人一旦讀書識字,他一的憂患坎坷就開始了,曾國藩認為人的憂患有君子之憂和匹夫之憂,君子的心胸有包容萬物與萬民之量,有內(nèi)自省與外輔王之能,然后讓父母不以養(yǎng)自我為辱,這樣才能不愧為天地之人,所以君子以自我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以自我品德修為,學業(yè)不長進為憂,以百姓冥頑不化、邊民狡詐,以小人在位、君子遠遁為憂,當然,這是上等人的憂慮,是悲天憫人的情懷。匹夫會因日常瑣碎的一己之溫飽,世俗的榮辱,虛名的貴賤而憂,在曾國藩看來,匹夫之憂不足為慮。仔細想來,確實如此。人之一,一日可是三餐,一可是七尺,”縱有千年鐵門檻,終歸一堆土饅頭”,何必為了區(qū)區(qū)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戚戚焉?
第四,識盈虛之有數(shù)。
萬物盛衰,自有定數(shù)。在曾國藩與家人的書信來往中,曾有一事:曾國藩給家里寄了一千兩銀子,交代了用六百兩家用和還債,四百量用于饋贈親友,曾家并不富裕,作為家里的長子,要支付家里的各種費用以及弟弟們讀書的學費,曾國藩自我也是經(jīng)常借錢度日,可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曾國藩為什么還要擠出錢來周濟親戚呢?其中原因,用他自我的話來說,認為是自我家運太盛,不可不格外細心,以為持盈保泰之道。曾國藩是清朝歷史上升官最快的人,創(chuàng)下了”十年七遷”的記錄,這樣的奇跡,固然跟他的政治才能有關,可是另一方面,也跟他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分不開。曾國藩出平民,沒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然而他熟諳官場的險象環(huán),如履薄冰的官場經(jīng)歷讓他步步細心,為了自我的仕途經(jīng)濟,不僅僅嚴格要求自我,甚至嚴格要求家人,怕由于自我的官職在改變家人經(jīng)濟狀況的同時,滋長了家人的不良習氣,所以要在自我也困難的情景下資助親戚,并且在還債一事上也格外細心,”舊債盡清,則好處太全,恐盈極虧;留債不清,則好中不足,亦處樂之法也”。窮形盡相不好,得意忘形也不妙。
除了以上四點,《曾國藩家書》的看點還有很多,比如關于家和,關于交友,關于治軍等等,讀一部家書,閱曾國藩的千古風流,讀一部家書,看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讀一部家書,乃知心若從容,身何勞苦!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2
曾國藩,一位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風云人物,其所建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閑暇之余,我仔細欣賞了《曾國藩家書》,只憾才疏學淺,未能完全理解書中的思想精髓,但曾公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國之棟梁,家之支柱”,心中不知不覺中涌起了敬意,感觸頗深。
《曾國藩家書》收錄其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分為修身、勸學、治家等部分。由于是家書,宦海沉浮中的曾公對親人眷屬敞開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闡倫理綱常;言之鑿鑿,情之綿綿。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折射出了曾公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而面對當今社會誠信缺失、道德滑坡,家書中勸學、修身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百行孝為先”,由此派生出“悌”和“友”,曾公的家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對父母的孝心!吧w父親以其所知者盡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盡數(shù)諸弟,是大不孝者也!彼J為對父母的'孝道,作為長子,應該承擔起教育諸弟,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在信息很不發(fā)達的那個年代,他信守對父母的諾言,時時不忘作為哥哥的家庭責任,無論公務多么繁忙,遠隔千里給親人送去精神食糧,用頻繁的家書勉勵弟弟們勸學思齊,對長輩要敬愛兼至,平輩之間要和睦相處,在晚輩面前要做出榜樣,人人恪守和、勤、敬三字,殷切希望樹立良好的家風家教。曾公用行動實現(xiàn)了他的承諾,著實讓人敬佩。人無信不立,企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是做人之根本。反觀當下,惡意碰瓷、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等事件屢見不鮮,對社會的誠信敲響警鐘,我們在一味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同時,是否該反思有無丟失做人之根本呢?
曾公認為唯讀書可變化氣質(zhì),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他在給弟弟的家書中講道“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痹珜Υ霜毜降囊娊猓坏约鹤龅窖杂芯兀瑒佑蟹,并且開列了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課程,每天都糾正過失,增長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們能夠效仿。他告誡親人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凡驕傲者,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因而沾沾自喜,不求上進;蛘哂X得自己懷才不遇,牢騷滿腹,這些都是影響進步的因素。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教訓,諄諄教誨親人立志有恒,力戒自滿。得此深刻的教益,使我受益匪淺。
在曾公的眼中,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德,而后是才!奥暵勚,可恃而不可恃。善始者不必善終,行百里者半九十。”功名聲望這些人生是需要的,但是不可以長久依賴著它。其雖出身低微,卻從小發(fā)憤圖強,立志“澄清天下”。他篤學力行,老而不懈,規(guī)行矩步,立志之后持之以恒,對人對己坦坦蕩蕩,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同時教育子弟耕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有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家族興旺不在積銀兩、置田產(chǎn),而在出賢子弟。曾公以立德為先,我們的干部考核制度是“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可見無論在哪個年代,“德”都是居于第一位,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吾日三省吾身,是為警鐘長鳴。
“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逸,繼而浪蕩,終而溝壑,能延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
《曾國藩家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3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困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心、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看他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屢次提到生活的困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zhì)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之名臣,近代圣學之儒宗,“文章道德,冠冕一代”,被后人稱“半個圣人”。讀《曾國藩家書》可以深刻體會到曾文正公在“修身齊家,治兵用人”等方面的成就,亦可以深刻感觸到曾文正公不懈奮斗的一生。十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他成就了自己,也扶晚清大廈之將傾,最終雖未能出將入相,但亦可稱得上一代之名臣儒宗。
首先,在修身方面,講求“勤敬”,勿傲勿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且要做一個“勞謙廉”的君子,后來又講“倔強明強,崇儉虛心,豁達沖融”等內(nèi)圣之法。
其次,在治學方面講究“專恒”,曾文正公說:“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數(shù)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痹谧x經(jīng)史方面,他教育子弟:“要方案好,每天至少讀二十頁,不必窮盡經(jīng)義,防止兩天打漁三天曬網(wǎng)的情況,有的人甚至一生也未能讀完十三經(jīng)!苯逃拥苡霉ψx完經(jīng)書。他還說:“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第三,在治家方面。有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有持家八字決:早寶考掃書蔬魚豬。還講,人生并不是總以功名為第一,孝勞亦可也。教育子弟間和睦時講,“未聞有兄弟不和而家業(yè)興旺者,未聞有兄弟和而家業(yè)不興者”總之,治家第一要孝,第二要兄弟和睦。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時,但凡自己親自帶著打的仗,是“屢敗屢戰(zhàn)”,而但凡他手下大將打的仗多數(shù)都是勝利的。石達開曾經(jīng)評判曾國藩:“雖不善戰(zhàn),而能識拔賢將,規(guī)劃周密,起事以來未曾聞也!痹帯侗b》即是觀人識人之書。曾國藩的經(jīng)世致用之學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問源泉。假設能善學善用,那么對我們來說將是受用無窮的。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4
時值學中夏休,家中小妹無事,讀《曾國藩家書》。然書中所言皆為文言,有惑,遂來討教。余讀之,為先生之大智所引,心之向往,不分晝夜,讀罷方休,有感!∮
官場的春風得意,為人處世及家庭教育的成功,造就了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在官場,人們對他褒貶不一,但在《曾國藩家書》中,我領略到了這位名臣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的無限智慧。
一、修身之道,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有我做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痹鴩谶@封信中告誡家中兄弟,功名富貴變幻莫測,唯有建立功德和修習學業(yè)才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功德增一分,學業(yè)增進一分,我們就進步一分,但功德和學業(yè)的修養(yǎng)需要不斷的累積,不是一日而成的。
大學畢業(yè)到現(xiàn)在已三年有余,在現(xiàn)在的工作單位也已將近四年。三年多的時間里,收獲了許多,成長了許多,但最讓我感到幸運的是工作后遇到的領導和同事。領導常告誡我們:“對待工作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精耕力作。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努力提升工作能力才是硬道理”。他的想法與曾先生不謀而合,是以大智慧也。在這里,是領導,也是長輩;是同事,更是朋友。
二、凡事皆貴專
“凡事皆貴專,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涂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信中,曾國藩提出“凡事皆貴專”的看法,指出對待老師、朋友都要專一。對老師不專一,學業(yè)就會學不好;對朋友不專一,就不會的到朋友的真心。無論擇師還是交友,都要一心一意的去對待。
家中母親并未有多少學識,卻總告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要想著眼前能得到多少,努力去做,必然會有回報,凡事要堅持”。我想,這些話語并不是她從圣賢書中所得,而是她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母親喜花,她總能想到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她的花兒茁壯成長,連我養(yǎng)的瀕臨死亡的多肉她也能耐心挽救回來。雖是業(yè)余,但附近專門養(yǎng)花的街坊也總來找她尋求養(yǎng)花秘籍,想必這就是她專注于養(yǎng)花一事的成果。母親堅韌而專注的性格對我們兄妹三人影響巨大,而我能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更與她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家有母如此,甚幸。
三、居家惟崇簡可以長久
“居家之道,惟崇簡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鑲大滾,過于絢爛。爾教導諸妹,敬聽父訓,自有可久之理”。曾國藩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耕讀家庭,寒窗苦讀數(shù)十年,從軍數(shù)十載才得來名譽、地位和家業(yè),他深知這一切都來之不易,也希望家族的顯赫能夠傳承。在這封曾國藩寫給大兒子曾紀澤的信中,他諄諄教誨兒子要勤儉持家,作為兄長更要做好表率,只有勤儉,家族才可以永不衰敗。
祖父在世時,總會給我們“講古今”,大多時候會回想起曾經(jīng)的苦日子。家里人多地少,總是吃不飽飯,啃樹皮、煮皮帶絕不是書本中寫寫而已,揉完面的手在水里洗洗就可以做一頓面糊糊(恐怕是水糊糊吧)……我們未曾經(jīng)歷過這些,兒時也不能理解為何一向和藹的爺爺,會因為浪費糧食而呵斥我們。父親也是,家里的剩飯總是他承包,一點也不舍得倒掉,母親做飯菜時也是“適量而行”,寧可不夠吃點饃,也不留剩飯,這已經(jīng)成為我們家的習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工作以后開始逐漸擔負家里的各種支出,才知道即使在物質(zhì)生活豐富的今天,一米一粟也來之不易。曾公之家業(yè)尚能如此,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勤儉?
四、行公事須深謀遠慮
“公義糧餉一事,果出通邑之愿,則造福無量,至于幫錢墊官之虧空,則我家萬不可出力。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此事若各紳有意,吾家不必攔阻,若吾家倡議,萬萬不可。且官之補缺,皆有保法,何缺出輪何班補,雖撫藩不能稍為變動”。曾國藩信中告誡弟弟,公議糧餉的'事情,如果真的是家鄉(xiāng)父老的要求,那么造福是不可限量的。至于出錢去墊付官府的虧空,那萬萬不可以出力辦事。官員的補缺,都有固定的辦法,就是撫臺衙門也不能稍微變動。作為一名位居高位的重臣,曾國藩深知,要成就事業(yè),必須要深謀遠慮,要有全局意識。既要順應民情,也要審時度勢,不為求一時之功而忽視潛在的風險和危機,也只有這樣,個人和家族才能長久的發(fā)展。
作為一名藥品檢驗人員,日常工作中一個小小的實驗也能反映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對一天的工作做計劃,今天要完成什么檢品?需要準備哪些器具?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怎么安排時間最合理?整理清楚這些問題,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忙碌的工作也變的井井有條。如果不提前計劃,免不了丟三落四,更影響檢驗進度。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年度計劃,雖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整體的工作總還是在計劃范圍之內(nèi),提前做好準備,考慮好應對措施,工作才能得心應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大道理很玄妙,但曾國藩在給家人們的書信中以兒子、兄長、父親的口吻娓娓道來,將枯燥的人生哲理淺顯地描繪的淋漓盡致,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大多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曾公之功盛兮。
掩卷深思,曾公警世之言縈繞于耳,吾輩當勉之。(楊靜文)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5
近日,剛參加完統(tǒng)一考試完畢,不知結果如何,心中著實懸念。雖然說學習不是為了考試,但也是自己學習成果的一種檢驗,所以說無掛懷屬于虛無之談也。如果一味沉浸再次補習功課或者是攻讀高級,覺得也有不妥之處――這樣僅以此職業(yè)書本為自己所讀,感覺有點書呆子氣了。于是,十年后再讀此書確另一番感受。
首先,曾氏在信中表示對九弟回家之一路上的牽掛,表達兄弟之情,我想我們生活中兄弟姐妹(所謂同胞者)何嘗不應該這樣呢?近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同胞者各自成家立業(yè)后彼此的關心少了。或者關心依然存在,可是一旦牽涉經(jīng)濟、政治利益時,兄弟反目成仇者大有人在,我們以前所在的集團公司便是如此。看看曾氏一家兄弟的和睦,也給我們重新感受兄弟倫常中的`一些同胞之愛!
然后,予身體較九弟在京時一樣,總以耳鳴為苦。問之吳竹如,云只有靜養(yǎng)一法,非藥物所能為力。而應酬日繁,予又素性浮躁,何能著實養(yǎng)靜?擬搬進內(nèi)城住,可省一半無謂之往還,現(xiàn)在尚未找得。予時時自悔,終未能洗滌自新。可見曾公一生成就,一直將靜字看得非常之重。另一位湖南前輩唐鑒向曾氏指靜字功夫最是要緊。若不靜,則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這一點,我也著實需要學學,如今三十多歲,依然不以靜。更無從如曾公所言時時自悔,洗滌自新了。
這封信在談到為學時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是猛火煮漫火溫法。這是子思、朱熹等人從熬肉中得到的啟發(fā):肉必須經(jīng)過這樣的熬,味道才會全部出來。讀書亦是如此:先在短期內(nèi)集中精力閱讀,掌握所讀之書的概貌;然后再對其中的章章節(jié)節(jié)乃至字字句句作慢慢細細的咀嚼,讀熟讀透,以求探到書中的精義之處。對于必讀的經(jīng)典書籍,這種猛火煮漫火溫的方法值得借鑒。這種學習的方法,我們何嘗不需要借鑒呢?
這封信的另一處主要談到德講誠正、術求專攻。其在信中提到藝多不養(yǎng)家,其實并非藝多的過錯,而是我們?nèi)耍瑢W藝多了便受到時間等限制而不能,不能專。想想,我這一生學藝倒是不少,到頭來三十出頭還是一事無成啊!
這封信其實還有二處細節(jié)之處,一處為曾公講到自已與家人以后往來信件都以固定的紙張來書寫,以便保存,說明連信紙的規(guī)格均有了恒字,以至有了我們?nèi)缃耖喿x的《家書》。我們的一生中,家信、情書又何其多?可要整理起來,確屬不易。信中另一處是常寫日志或作日記的方法,可以使人進步。當然,這兩處均得持之以恒。其實關于持之以恒一詞應該是我父親在我從小能記事開始用得最多個成語,可是我至今仍然沒有作到這個恒字或者說到今天還沒有真正理解這個恒字。而我父親就做到了而且隨著他老人家年歲的增長作得更好,比如不茍言笑、不說臟話、不輕浮、舉止穩(wěn)重
以上這些說明,不僅曾公警世之言值得學習,其實我們所應學習之處在我父親已經(jīng)言傳身教了我三十多年(我如今的歲數(shù)里),我何時能真正體會、運用呢?深思深思。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4-30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5-02
《曾國藩家書》的讀后感11-02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12-27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06-14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04-11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精選3篇)06-14
曾國藩經(jīng)典語錄12-02
曾國藩經(jīng)典語錄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