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
溝通無處不在,會用“愛的語言”進行有效溝通是所有教師必備的一項加分技能。然而大部分人在日常溝通中都只是出于習慣性的反應,而并非建立在察覺感受和需要的基礎之上。馬歇爾·盧森堡在其《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分享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教會我們?nèi)绾握_進行有效溝通。
觀察(Observation)
“觀察”是對事實的客觀陳述,不帶任何偏見和評價。當我們在觀察中夾雜著自己的評論時,他人往往會認為我們在批評他們,從而產(chǎn)生抗拒和防御心理。
在給孩子們訂正作業(yè)時,常常會碰到需要訂正好幾遍才能訂好的同學,面對這樣的情況,有時我們會脫口而出“你怎么還沒訂正好!辈还苷f得多心平氣和,這句話都會讓對方感受到指責和不耐煩。倘若我們換個說法,告訴他“你訂正了10分鐘了。”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訂正不夠認真,效果會更好。
感受(Feeling)
感受和情緒是人與人交往之間最柔軟真誠的部分,我們要做是:客觀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帶任何情緒。即:表情平和、態(tài)度冷靜,聲音適中、語速平緩。在教學工作中,我們要控制并保持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減少消極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需要(Needs)
清楚明了地說出自己的需求(我希望怎么樣,我想要怎么樣),而不是默認對方知道我們的需求或把自己的需求遮掩在情緒和感受的背后。
如直接明確地對學生說:我希望你多花一些時間在聽音模仿和課文背誦上面。
請求(Request)
根據(jù)自身需求,勇敢具體地表達對對方的正面請求。“請求”不是命令,請求里有禮貌與尊重,且好達成、易上手。正面請求(可以怎么做)比遏制性的請求(不要這樣做)更容易讓人接受。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需要平等與尊重。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學會傾聽和感激。
“傾聽”不僅包括傾聽他人,也包括傾聽自己。傾聽他人時,我們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去體會他人。也許對方真正需要的是我們的陪伴和一個認真傾聽的'對象,而不是所謂的建議或我們的感受。傾聽自己,我們則需要明確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別人做什么。
此外,“人人都渴望贊賞和感激!睕]有理所當然的好,一句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和感謝能令人心情愉悅一整天,所以我們不要吝嗇自己對他人的贊美和感謝。
最后,我相信,沒有人喜歡被評判,也沒有人會無故拒絕真誠的請求,掌握非暴力溝通的邏輯,才能不淪為情緒的奴隸。愿我們都能知足且上進,溫柔而堅定,維持善良,堅守原則。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2
一、這本書講了什么?
這是一本講如何溝通的書。暴力溝通不是指說著說著就打起來了的溝通,而是指語言會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痛苦的溝通。如果我們留意生活當中的說話方式,就會發(fā)現(xiàn),言語上的嘲諷、否定、說教、拒不回應、隨意打斷都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作者提倡非暴力溝通,并且指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以下是一個簡單的非暴力溝通的例子。媽媽對兒子說,房間里有3個襪子(觀察),我不太高興(感受),因為我需要房間的整潔(需要),你能幫我把它們放進洗衣機嗎(請求)?很好地對應到了這四要素。
二、如何論證的?
全書先總述非暴力溝通的意義,而后對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分章節(jié)敘述。各章節(jié)詳細的介紹如何客觀觀察、準確的體會和表達感受、正視自己的需要和具體的表達請求。每一章闡述觀點的時候作者都會舉例論證,當然舉的例子也很接地氣,章節(jié)末尾給出了所討論主題的例子供讀者練習。非暴力溝通四個要素中的前三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是請求的基礎。其中,請求是指要提出具體的請求,必要時請別人確認。請求應該站在雙方的角度,平等的請求不是命令,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讓別人做什么,而是以誠實和傾聽的方式與人聯(lián)系,這樣請求被拒絕了也不會有什么怨恨和尷尬。
三、作者說的.有道理嗎
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生活中暴力溝通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包括與父母的溝通、與伴侶的溝通以及與朋友的溝通,我們的話往往讓別人痛苦、難堪。我們經(jīng)常忽略了客觀的觀察,其實這一點非常重要。那種帶有評論的觀察一說出口就讓別人很抗拒。比如,“你總是不記得收拾好衣服”和“你今天沒收拾好衣服”這兩句話,情緒上明顯后者讓人舒服的多。恰當?shù)谋磉_自己感受也非常重要。比如,你這樣做我感覺有點難過;比如,我今天感覺不開心。適當?shù)氖救跤兄诮鉀Q沖突。
四、生活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首先是應該客觀的觀察,不僅是觀察自己,也要觀察別人,觀察應該基于看到的事實,而不是先入為主的評價。其次應該用心的感受需要,包括自己和對方的。這一點我感觸很深刻,當別人給我說它的困惑、難過的時候,有時候我太急于說教和給出自己的意見了,這樣很不負責任。按照書中的做法,我應該耐心的聽他說,并詢問和確認對方的感受以及需要。只有他充分表達和釋放了自己,我才能正確的給出建議。或者別人根本不需要建議,等他們充分的表達自己,已經(jīng)有主意了。受到啟發(fā)的第三點就是準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請求,讓別人猜自己的想法不是一個好的習慣,我們應該說出需要,提出具體的請求,如果別人拒絕了,那也沒關系,因為我們的請求是站在雙方的角度來考慮的。
個過程中,有時我們會錯誤地使用了暴力的語言。也許大家都認為拳腳相加才是“暴力”,但讀了《非暴力溝通》后我知道了,其實“暴力”分為“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武力的“身體的暴力”大家比較熟悉,而通過語言和行為讓對方產(chǎn)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經(jīng)常會被大家忽視。其實這種暴力才是我們要重視的暴力。但這種暴力比較隱蔽,有時往往連我們自己都很難察覺,可它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頻率卻非常高。如果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語言有的時候真的很像一把利刃,它會讓自己身邊的人受傷,痛苦甚至變得消極。當我們讓孩子處于這種“隱蔽的暴力”中時,他可能早就遍體鱗傷了又如何能要求他們配合老師快樂地學習呢? 雖然語言有時會是“隱蔽的暴力”,但只要我們愿意它更可以成為“甜蜜的動力”!斗潜┝贤ā废蛭覀冴U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zhì)得到提升。今后,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們應該要有意識地靜下心來多傾聽孩子們的想法,用善意的語言與他們溝通,理解行為背后潛在的需要。努力營造一種讓學生覺得安全、信任,能相互接納、彼此欣賞,相互關心的溫暖的班級氛圍。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3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圖書是《非暴力溝通》!斗潜┝贤ā肥怯擅绹笋R歇爾·盧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接觸到《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在清河發(fā)電公司團委舉辦的“團青互助課堂·讀書伴青春活動暨讀書社團成立儀式”主題活動上,樊登讀書會講師推薦了這本書。講師的講解令我受益匪淺,于是回家我多次仔細精讀,頗有心得。
書里講述的溝通方式很簡單,就是把不舒服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一昧的歸責于對方。其實換一種方法,換一種說話方式就可以改變他人“屢教不改”的行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批評、指責、生氣、隱忍等方式并不能真正解決溝通問題,反而可能會加劇問題。非暴力溝通就解決了語言上對抗,并使人得以高效溝通。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都要學會非暴力溝通,不管我們是作為領導的角色、員工的角色、配偶的角色、同事的角色、朋友的角色、親人的角色等等各種角色中我們都必須學會非暴力溝通,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能夠讓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與人交往變得更加容易和順暢。
那么我們?nèi)绾卧诠ぷ骱蜕钪凶龅健胺潜┝Α睖贤兀靠赐赀@本書我總結(jié)了一下,就是運用以下四條方法進行溝通就能夠達到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一是要觀察和講事實。這個是非暴力溝通的一個關鍵點,也是開端,但是也是最難的一點,因為我們只講事實,而且要不加任何個人觀點和評論的講事實。二是要講體會和感受。不要責備自己,也不要指責他人,要用心體會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要。三是要講為什么。講完感受之后我們就可以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四是要講清明確的要求。這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必須是清晰的明確的要求,才會有效果,不能用模糊的詞語來表達。
《非暴力溝通》適用于我們每個人,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并能與人心平氣和地實現(xiàn)溝通目的,發(fā)現(xiàn)一些自己以前沒注意到的“暴力溝通”。通過對這本書的精讀,我在慢慢改善自己與人的溝通方式。希望通過我今天的分享,也讓大家在《非暴力溝通》中有所收獲。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4
是一本想要安利給全世界的實用性溝通教科書。
在翻開書之前我從沒想到會是這樣一種閱讀體驗,很有趣啊,是很久沒有讀過的標準科研文章型指導讀物,讀起來邏輯通暢條理清晰,實操性這方面怎么說呢,是一種要讓人一點一點潛移默化從而達到純熟運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種含蓄的語言,中國人也是一個含蓄的民族,我們總是更期待別人通過自己的字里行間來感悟到自己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從而更吝嗇于真誠通透地表達,這樣反而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及隔閡。(看完書發(fā)現(xiàn)其實所有人類都有這種依賴性造成的溝通不暢)
這本書旨在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表達以及溝通,更或者說,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認識以及表達自己。觀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引起情緒的真實需要,從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別人,幫助別人,傳遞“非暴力,愛自己”的精神,以達到溝通的效果。
觀點和理論非常實用,閱讀的'過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況,不時在想“如果運用非暴力的溝通方法應該怎么表達呢”,練習的這種過程其實也很有趣。至于具體實際操作,其實真的挺難,因為這種溝通方式需要順暢的溝通環(huán)境或者說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間,而現(xiàn)實生活中,哪怕自己內(nèi)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溝通想要去愛人人,但是當遇到銅墻鐵壁一般拒絕溝通的對象,或者說一時之間的情緒波動,(就比如真正在路上開車遇到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人)還是會很苦惱于難以控制自身情緒,無法熟練運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還是會盡量去做去練習吧,如果真的能熟練運用感覺還是非常酷的啊。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5
本書中指出的問題,在許多文化中都存在,即壓抑個人的感受。在中國,我們每個人被各種關系定義:父母、孩子、朋友、上司、下屬……每個人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應該這樣做、那樣做,至于感受……不重要。
我的感受,當然重要。你的感受,也同樣重要。非暴力溝通提供了一種溝通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在別人容易接受的前提下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訴求。
我認為這種溝通方式尤其適合家庭,家庭中的成員有著不一般的感情紐帶,相互關心、相互支持,但同時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小矛盾。如果這些小矛盾不能很好的處理,會給家庭帶來不小的傷害。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這四個要素有兩種用法:表達自己&傾聽他人。書中對整個體系有著詳細的介紹,我只想講兩個我感受最深的點。
區(qū)分評論和觀察結(jié)果:
我們總是下意識對我們看到的事物進行評論,比如我看完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會說這本書寫的非常好,這就是一條評論。
如果換種表達方式,我仔細考量我的觀察結(jié)果以及自己的感受,那應該是這樣: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一種全新的溝通體系,解答了我的“怎樣做才算不評判”的疑問,讓我知道了聽到不中聽的話時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的根源在于我們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本書帶了我如此多的幫助,我讀完以后感到非常的驚喜,忍不住想要推薦給其它人。
傾聽他人:
小孩尤其需要被傾聽。小孩不是天使,也不是惡魔,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而且他們的探索不會預設前提。對于大多數(shù)家長來說,應對這樣“不講理”的探索讓他們頭痛不已。非暴力溝通可以幫助我們應對“不乖”的小孩。
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當我們被理解的時候,我們會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愿意去做一些本不是很愿意做的事,小孩也不例外。
如何傾聽呢?當我們懂得如何去使用非暴力溝通四要素(敢穿、感受、需要、請求)去表達自己了以后,我們也可以基于這些要素去傾聽和理解他人。
我家飯飯不到三歲,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要求,當然也包括不合理要求。當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只要能夠認真的傾聽他的感受和需要,并且讓他感到他被理解了,通常接下來的溝通就會變的容易許多。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6
【是什么蒙蔽了愛?】
1、我們的注意力做出了某些選擇,讓我們忽視了對愛的覺知。
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在想,它所設立的前提:我們心中是存在愛的?墒,卻又為什么我們存在著這樣的愛,卻無法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呢,正如我們面前擺放著一束鮮花,而我們卻視而不見。
我在想,我們心中所存在的那一份愛的感受,如果能被單單純純的擺放在我們眼前,我們或者并不會去忽視他們的存在?墒,當這份愛的情感,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卻被我們所忽視,他們的原因又在哪里呢?是否是因為其他的情緒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呢?
我思考著,正如注意力具有選擇性一樣,在一個嘈雜的環(huán)境當中,當我們專注的去傾聽我們想要傾聽的聲音的時候,于是其他的聲音就會顯得不那么的刺耳,進入耳朵內(nèi)的,則大多數(shù)是哪部分你想要努力聽到的聲音。那么,當這份愛的情感,被與其他情感被一起擺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那么我們的注意力又會被那種情感所吸引呢?正如一位老師所言,我們的思維被區(qū)分為弊導性思維和利導性思維,而如果我們的思維被停留在弊導性思維當中的時候,則那部分利導性思維則會被限制,那么當我們的注意力被哪些消極情感所吸引的時候,我們對這份愛的情感的注意力自然會慢慢減弱甚至被完全所忽視。
這告訴了我一點,愛是一種平和的能量,而一些的情緒當中卻充斥著大量的沖動性導向,當他們同時出現(xiàn)的時候,很容易的就吸引住了我們的注意力,于是讓我們被那部分情緒所吸引,而散失了我們對愛的覺知。
2、我們的感受被掩飾或者偽裝了,于是我們被變形后的情感所牽引。
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在薩提亞的冰山理論中,曾經(jīng)提及到感受以及感受背后的感受和想法,于是我在想,有這樣的一部分人,他們把心中的那份愛的感受,直接體現(xiàn)在行為表面上,而也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行為表面上的感受,那是一份被偽裝后的愛,需要被分解被挖掘,才能把他們的這部分愛的感受顯露出來。
小孩將朋友家的玩具帶回家,媽媽的責罵聲是憤怒感受后的行為反應,于是媽媽被憤怒的情緒所支配。媽媽為小孩的不問而取的行為所擔心,害怕小孩違背正常的道德規(guī)范而學壞,希望小孩能成為一個自己眼里的好孩子。
3、我們所習得的讓我們否認了自己的感受
是什么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這也有一個角度,是在否認我們內(nèi)在的情感的結(jié)果。他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否認在精神分析當中是一種心理防御形式,但我們觀察,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不斷的習慣性的在使用這樣的形式,不停的去否認,那是一種什么養(yǎng)成?
家庭教育當中,如果一個強勢的父母,他們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堅持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價值觀,于是不斷的去壓制孩子方面的感受,正是這種模式,使得孩子養(yǎng)成了否認的習慣。成年之后,遇到了比他強勢的`一方,于是自動退行為家庭當中孩子的角色,把對方當成家庭當中父母的角色,迎合來自父母方的感受,并否認了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遇到了比自己弱勢的一方,于是就自動退行為家庭當中父母的角色,把對方當成家庭當中小孩的角色,并完全堅持來自自己的感覺感受,并否認來自對方身上的感覺感受。并且這樣的否認模式很容易的被傳承下去,影響自己的子女。
4、我們采取的行為讓我們覺得沒有愛
有一點我在想,不是我們沒有感覺到我們內(nèi)在的那部分愛,而在與我們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我們的那部分愛,像極了小時候,小孩做作業(yè)效率低下,除去從心理方面去考慮他的原因,還有小孩是否知道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才可以去提高作業(yè)效率,不一定是心理因素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不知道或者是方法方式不當引發(fā)的結(jié)果。所以,即便我們知曉內(nèi)心所存在的那部分愛,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采取正確的方式,我們的行為反應也可以讓我們看起來似乎沒有愛的存在。
【為什么評判容易引發(fā)沖突?】
書中提及,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都是在評判人?墒菫槭裁催@樣的行為容易引發(fā)我們在溝通上的暴力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而評判是在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介入到對方的價值標準。
我們每個人所形成的價值觀,時常是與我們的存在互相綁定的,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而評判時常是在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介入到對方的價值標準當中,并希望對方能夠接受自己的評判,于是造成的結(jié)果,就是大家都要捍衛(wèi)自己的自我價值,來強調(diào)自我存在感,想要掙脫寄與評判而帶來的一種操縱感,希望能夠自主而不是被他人所控制。這時常能夠引發(fā)一些沖突。
【我們的表達需要注意什么?】
我們能夠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但僅止于此似乎并不合適,我們的表達需要與我們所溝通的人、事、環(huán)境所契合,我們所采取的需要區(qū)別與那部分不理智、沖動的行為方式。我們能不能表達出來是一部分內(nèi)容,我們?nèi)绾蔚谋磉_又是另外一部分內(nèi)容,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所在。與什么樣的人在一起,能夠包容你的所有,在什么樣的關系中,你能夠更容易的表達出你自己,很多的情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都會有所不同。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7
作為一名教師,溝通,我一直認為是很重要的事。和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溝通,無論對于師生關系還是孩子們對于本學科的喜愛程度都是有許多益處的。可是該如何溝通,要通過溝通去解決問題是個技術活,而且是很難掌握的高深技術,但當我《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溝通是可以學會并運用的。
這本書首先是幫助我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人們以為平和的談話方式其實可能是“暴力”的,這種暴力可能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大多數(shù)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說話。比如:你為什么不好好學習?你為什么不做作業(yè)?你上課為什么總是說話?你不好好學習,長大能干什么?我們總是認為自己說的話很客觀,其實完全不是。
那么,我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該怎么解決呢?從說話方式上可以做一些改進。非暴力溝通模式有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舉個例子:一個母親看到處于青春期的'兒子房間里亂糟糟,如果直接指責兒子太懶惰就完全沒用,但是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跟兒子說話:我看到桌下的兩只臟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只,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中整潔,你是否愿意將襪子拿到房價或放進洗衣機?這樣一來兒子就能注意到母親的感受,知道該怎么做了。方法是好的,但是誰能做到時刻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呢?這很難的。我讀到上面的方法時,一開始覺得挺好,后來覺得不對。我看過非暴力溝通,知道怎么表達,但還有很多人沒看過,要是對方不好好說話怎么辦,那我也是有脾氣的,無法做到時刻冷靜。作者也考慮到了我的疑問,我在書中也找到了比較滿意的答案。
如果關注別人的需要很難,那就不妨從關注自己的需要開始。我會生氣憤怒的原因是什么,我希望別人理解我,那么好,指責是無法讓別人理解的,我必須說出我真正的需求,了解了自己然后才會想到去了解別人。我們有時難免會批評學生,有時可能會因為言語互相傷害,我們便可以試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思考自己為什么憤怒,第一層想法是我們感覺孩子不重視我們的意見,交流看法時很抵觸;第二層想法是我希望他能重視自己的意見;第三層想法是,我們知道學生只是個孩子,所以覺得很著急希望能做點什么幫助他們。到這里我們可能就會想明白了,其實我最終目的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好好學習,所以我不再指責對方,而是嘗試去理解他,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溝通會順暢很多。
這本書并不是教人如何說話的工具書,只講方法治標不治本。關愛自己,關愛他人,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才是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從心底認同這個看法,才能真正做到非暴力溝通。所以我打算從自己做起,改變與他人的溝通方式,嘗試在自己的身邊構(gòu)建起一個有愛的世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8
自我成長手冊――讀《非暴力溝通-親子篇》今日有感于時間,有感于覺。時間是每天不夠用,因為以前浪費時間了。深切的感到,孩子長大了,以后會不帶我玩了,我得快點兒成長,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不要權(quán)力下位的孩子,而要建立起快樂,健康、合作、身教模式。
覺于我的內(nèi)心世界有良之感、美好的求知欲,營造美好幸福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氛圍。身心于覺然之家——定要淡然心靜。忙碌的一天結(jié)束,已是夜深人靜,讀完此篇章看著孩子熟睡的樣子不禁親吻了一下,老公仍在電腦前奮力拼搏,精于工作,內(nèi)心感動,為了這個家,親愛的辛苦了!
說到陪伴孩子,我還能陪伴幾時呢?總給孩子貼標簽,看到文中所寫,很是自責。尊重、溝通、傾聽,要學會和孩子合作。還有比較,“比”――比孩子,比老公、比老婆、比房,比車等等。老師曾提及“比”字它是一把匕首在戳自己――比痛――有比較我們才要擇善從之。
給自己警示,言傳身教,動嘴前要深呼吸、思考、要用尊重和溝通的語言。學習運用一公尺教育技巧和孩子溝通,協(xié)作、制定教育目標。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對孩子的種種想法,直接決定如何看待和對待他們,學會傾聽,等待開口的機會。常在家里相互間尊重于合作,不給孩子貼標簽,責備,下命令等,更不得抹殺孩子的選擇權(quán),還要鼓勵他們?nèi)ミx擇,也是增強合作避免沖突的方式。把選擇權(quán)交給孩子,參與日常生活,可以很好的鍛煉孩子自立。審視自己制定的目標,則需要改變霸權(quán)主義,和孩子并進,合作快樂成長。
我需要什么?我又看重或注重什么?我又怎樣做了,滿足自己了嗎?理解孩子內(nèi)心,尊重、感受孩子的世界,去溝通達成共識在協(xié)力合作。通常大人的需要都是無可厚非的滿足自己,而孩子們有這樣那樣的行為都是在試圖滿足某種需要,這時大人應該學會傾聽感受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更好的滿足自己的需要。在行為背后,需要,應被尊重,肯定、和對孩子要有耐心。家是每個人的歸屬,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孩子歸屬于這個家,不但要給孩子建立情感上安全感,更是要做到精心呵護。如果孩子情感得到滿足,孩子才會自信,才會接納自己和別人。只有學會欣賞自己的寶貝,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尋求和孩子聯(lián)結(jié),展示自己對孩子的關愛,向孩子學習放下怨恨重歸于好的精神,傾聽,理解、尊重、信任,讓孩子得到安全感,信任感,歸屬感?鞓,健康的成長。
讀完本章節(jié)細細回味了孩子給我的禮物,說來慚愧,我們大人真的不如孩子,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身上,按照我們的套路走。孩子是天來之性,真切、依偎父母,尋找著安全感,一切言行來自父母的身教。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禮物,我們回應孩子的禮物時要用心感受,接受,去感謝。以前對于禮物二字只是物質(zhì)上的,而今頗有感,讓我和小業(yè)林有了親子、溝通,傾聽的升級。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樂,煩惱。給予用心,愛心,耐心的陪伴。
說起孩子需要,突然感覺內(nèi)心有些隱痛。需要不是金錢去衡量的,不要把你的其它或金錢觀的情緒用暴力語言的方式來扼殺孩子,讓孩子沒有安全感,自信。孩子需要的是愛,尊重,溝通,傾聽。發(fā)生沖突時,不是去嚇唬,吼叫,這一種辦法解決,讀書筆記.不要做失能的父母,需要滿足,更需要合作,連結(jié)共同創(chuàng)造,和孩子慶祝合作成功,一起成長,希望我們家的爸爸有所思,齊心協(xié)力,形成合力,教養(yǎng)孩子。我需要一個互相理解,尊重對方和孩子的家,不去評判別人的'對錯,去貼個標簽,懂得感恩于人,修好自心。在文中很形象的把豺狗語言和長頸鹿語言表現(xiàn)于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揚長避短吧。人的思想,眼界高低不一,之所以說話的方式就不一樣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要改變自己,像長頸鹿一樣有顆大心臟。讀點書,使自己安靜,淡然。感謝,感恩有一盞明燈無私的指引,指導著我們,我要腳踏實地去進步。
讀完此章節(jié),沉靜許久,曾多次評判孩子,把情緒撒在孩子身上。孩子放學回家不愿寫字,就來一頓說教,字寫的不好就發(fā)火。通過學習審視自己,還沒有完全學會按“暫停鍵”,可能對待孩子問題太著急了,F(xiàn)在需要的是靜心,接納孩子,用傾聽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聯(lián)結(jié)。希望我的家人和我一起學習努力。今天文中以游戲角色扮演的方法,讓我們?nèi)ジ惺茏约汉退说母惺苄枰。游戲中解決憤怒轉(zhuǎn)化,平和的化解沖突,把評判解讀為需要。家庭生活中不要爭論誰對或錯,多一些理解,尊重多好!
這是本書最后部分內(nèi)容了,每一則案例故事分析都讓我有所觸動,仿入身臨其境。觀察孩子的需要,如何去滿足,同時克制自己的嘴巴。不去評判觀察,不給孩子下命令,貼標簽。當孩子需要和自己需要發(fā)生沖突時,我們要傾聽,尊重,溝通,要看到事情的倆面性,一起找到解決的方案,都得到滿足,走入無錯區(qū),一起成長!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9
《非暴力溝通》讀完那一刻,最大的感受集中在三處:其一是愛自己(第九章內(nèi)容),對自我需要和感受的理解,對自我表現(xiàn)的包涵;其二是非溝通的四個關鍵性步驟(觀看、感受、需要、懇求)以及第三點對話中對他人心情的理解。
整本書的思路,先提出非暴力溝通的關鍵——愛,這也是后文作者反復強調(diào)的觀點;然后展現(xiàn)了“非愛”的異化的溝通方式;繼而分五章敘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觀看(對個體詳細的或連續(xù)性的行為發(fā)表不帶道德評價的看法,而不由此行為推想、總結(jié)其人的性格和其他方面)、感受(我們不對行為進行評價,而是表達此刻的心情)、需要、懇求(削減抽象的語言,詳細的描述懇求內(nèi)容);此后各章可以看成是非暴力溝通技巧在生活中的引用了,去傾聽別人、理解自己、合理的表達生氣與感謝,喜愛生活。
在閱讀中,除了“愛”以外,給我很深映像的另一個詞是“詳細化”,尤其是在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中,作者一再強調(diào)我們詳細的表達自己的觀看結(jié)果、詳細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要和發(fā)出詳細的懇求。其實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只是在表達感受和發(fā)出懇求這兩點上,我覺得這種詳細化和我們中國人尤其是南方人言行上的“委婉”似有沖突。我們許多時候有意無意間會把自己的把自己的需要或者感受示意出來,而不會明示。當然,另一方面而言,這種風俗,也讓我們更擅長體會別人的心情。(至少我個人感覺,內(nèi)向者普遍如此)第九章愛自己給我很大的震撼,可能是由于我自己有一點完善情結(jié)的原因吧,很簡單自我生氣,自我糾結(jié)。第九章作者的疏導,的確讓我很受益。不同于以往我所看過的文章,在這里作者強調(diào)了“對自身需要的關注”,讓我覺得以“滿意需要”為導向去處理問題,而不是糾結(jié)于自我的生氣與不滿——雖然這是句正確的.廢話,但當我在與人共事中再體會這句話時,的確感到身心的一陣輕松。(當然這也是由于事情得到了妥當?shù)慕鉀Q)而后文所提的“開心的工作”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做”似乎我還沒有體會到二者的區(qū)分,由于我這的確是我的工作,雖然我很厭煩。
其它幾章除了詳細爭論非溝通溝通的細節(jié)外,我個人喜愛的還有其次章。異化的溝通方式的提出,讓我反復回味了很久,反省了自己,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我自己總是不經(jīng)意的采納里面的某些方式跟人溝通,引人不快。而在第五章作者提出的四點關于聽到不中聽的言論是的內(nèi)心放映,也很令我觀賞,負面的感受是由于需要未得到滿意而并非行為本身。至于其他各章,臨時觸動一般,不過對于兩個人的對話溝通,我覺得可以再著重看看六、七這兩章。
雖然作者反復強調(diào)的“愛”有時讓我覺得像在看《少有人走的路》,都有點扯淡(究竟國內(nèi)沒有教會那種氛圍)不過就溝通方式而言,理論講解的很清晰了。雖然我會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完全地根據(jù)那四個步驟去實施,但是那種自我克制、客觀詳細的爭論事物的態(tài)度我想自己是會努力做到的。同時,從需要是否被滿意的角度去理解自我以及他人的心情也是值得一試的。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0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非常常見,站在制高點對他人進行道德評判,一味的比較,威脅他人,以不得不為幌子來回避責任。其造成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痛苦。
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教會我們?nèi)绾伪苊獬隹诔蓚。第一步是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澳愀静徽疹欉@個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點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反彈,讓溝通失控;谑聦嵉臏贤ㄊ亲鹬,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們感受到生氣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不該用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無助于解決你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最后說出自己的請求,明確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決問題。
我們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欲,在生氣時會自然而然的'批評、埋怨他人,這種發(fā)泄并不利于我們解決問題,有時候發(fā)泄完還會有自責情緒,讓生活更糟糕。可以試試在今后的溝通中用到“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法,在情緒爆發(fā)前給理智留一點思考的時間;“打雷聽聲,聽話聽音”,真誠的傾聽他人的感受,進行反饋。
很高興你能看到這里,這說明你已經(jīng)開始準備做出改變了不是嗎?祝愿你既能擺脫情感的束縛,又能不麻木可憎,成為生活的主人,遇見更美好的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1
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jié)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發(fā)現(xiàn)一本好書,非常棒,是美國的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看后感覺非常受用。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書里講述的溝通方式很簡單,就是把不舒服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說對方引起的。比方說,每次你看到孩子滿地亂丟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務,就會叨念他們,結(jié)果他們不但不改,屢屢讓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氣,他們煩,你也煩。其實換一種方法,換一種說話方式就可以改變他們這些“屢教不改”的行為:
第一句:當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亂丟在地上(要述說事實,任何人都不可以反駁的事實。比方說,亂丟,就是一個批判,不是事實,人家覺得玩具本來就該放地上的。
第二句:我覺得很不舒服(陳述自己的感受,誠實、中肯)
第三句:因為我很不喜歡家里看起來凌亂(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歸咎到自己身上,因為我不喜歡凌亂,我才不喜歡你把玩具丟地上,否則我一點也不在乎的,不是嗎?)
第四句:可以請你撿起來嗎?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將玩具收進玩具箱里嗎?(提出一個可行的要求,對方可以照著做的合理要求)這種溝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糾紛,尤其是對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別管用。
這本書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達感受,與人溝通,它還從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們?nèi)绾蝺A聽內(nèi)心中不同的聲音,以及懂得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學會觀察內(nèi)在的情緒和突破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等——學會懂得自己,就會懂得別人,獲得愛、和諧和幸福!
雨晴
其實最早選擇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有功利性的。功利的原因很簡單—為了完成一篇關于人際交往的教案,而正好的是上網(wǎng)的時候,可愛的小何(值得說明的是她是我在漳州師院培訓認識的心理學系的研究生)向我推薦了這樣一本書,她只是說這是一本值得看的書,對自己很有幫助的書。
于是我就很認真的買了這本書,也很認真地給自己制定了讀書的計劃。到今天為止,這本書也漸進尾聲,于是又給自己一個目標---寫個讀后感吧。
“非暴力溝通”---第一次接觸這個名詞的時候,估計都會給人一種很震驚的感覺,暴力?往往給人打架,造成身體傷害的一個攻擊性強的名詞,而這樣的一個名詞與“溝通”相聯(lián)系,往往讓人好奇而又覺得有些牽強。
書中介紹了與人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然而看了書的大概,對“需要”和“感受”這兩個詞最為深刻。
感受—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忽略了別人的那一份呢?
需要—多久以來我們都沒有問問自己我們需要的是什么?
晚上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書桌前,陪伴自己的'是一盞臺燈,一杯水,一只筆,和這本《非暴力溝通》。忽然間很有感觸,忽然間想到了今日上班時候和那“美好時光”沖影店老板的溝通。因為價格的問題,在電話中我明顯表達了自己的憤怒,我想指責他的不是。其實現(xiàn)在想來那時候的我已經(jīng)徹底地將不滿和憤怒表現(xiàn)出來了,只是因為殘留的一點禮貌而沒有掛掉電話。我當時其實該冷靜的,不是嗎?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指責他的不是,雖然他比我客氣地很多。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我很認真地分析著這整個事件的過程和當時的情況。
在生氣的四種選擇中: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而我選擇了第二種反應—指責那個老板,我認為他是錯的,這個就是我生氣的原因。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要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用心體會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和我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在與人辯解中要處于勝利的地位。
體會老板的感受和需要---許是注意力轉(zhuǎn)移的原因,我就不會專注于指責了,憤怒也將不再存在了。
其實自己也知道,這樣的關注感受和需要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多年來形成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外加上我所認為的每個人的自我防御機制造成的外歸因。讀這本書的時候,小何也曾經(jīng)告訴我說,很多時候需要多加練習,讓這樣的思維注入你的潛意識,那么慢慢地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問題面前,你很容易關注關于你的,關于對方的需要和感受---這就是一種進步。
好了,讀罷書的感受也就這些些,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也是肯定自己,自己已經(jīng)在邁步了。加油!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2
今天,通過學習如何提出需要和請求兩章內(nèi)容,我終于知道了我和我老公之間最大問題的根源。書中說:如果直接說出需要,獲得積極回應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和反擊。
有一次,我對我老公說:“聽說你的上一屆主任經(jīng)常不去上班,每天過得可瀟灑呢,怎么你接任后,每天忙得連家都顧不得回?”我只是好奇和困惑,想聽他的解釋,他卻開始申辯:“我這算什么,還有人工作比我更勤勉呢。”我頓時覺得真是驢唇不對馬嘴,雞對鴨講,很是傷心失落。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是我表述不清造成的誤會。我應該這樣說:“聽說你的前任領導每天工作很清閑,你接任后工作很繁忙,我很想知道這其中的緣由,因為我想更好的支持到你的工作!
書中說:我們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
有一個周末,我需要按時上班,早上起床晚了,慌忙梳洗時,老公也起床了,呆呆的坐在餐桌旁。我大聲說:“哎呀,遲到了,顧不上做飯了,算了,只好不吃了!”我連續(xù)說了好幾遍,他依舊坐著,我頓覺心寒,沖他大吼:“你可真有意思呀,我都說顧不上做飯了,你也不趕緊去做,就那么閑坐著,你真是一點都不愛我呀!一點都不知道心疼我!”他一愣,慌忙解釋:“你自己說的.不吃了,我以為你準備出去吃呢!彼⒓葱袆,很快準備好了早餐,可我覺得他一點都不情愿,要不然怎么不“自覺”準備呢?我越想越傷心,索性不吃,不把我哄高興我就是不吃。
通過學習,我知道我正處于“面目可憎”階段,我應該做“生活的主人”,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負完全責任,不可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我應該準確表達:“老公,我今天需要按時上班,時間很緊了,你可以幫我準備早餐嗎?”
感謝《非暴力溝通》,把我從喜歡道德評判的傷人傷己的溝通方式清醒過來,把我從“潑婦、怨婦”的不歸路上拽了回來,把我們夫妻之間最大問題的根源揪了出來。我相信,只要認真學習、學以致用、深化于心,我就不僅是他法律上的老婆,更是他心心念念的紅顏知己、相伴一生的知心愛人。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3
在非暴力溝通一書的后記部分,作者講了他舅舅和他外祖母的故事。表面上看,這故事好像與此書沒有多大關系,但仔細品嘗,感覺這故事是把握全書精髓的鑰匙。這把鑰匙告知人們:在與他人或與自己溝通時肯定要充溢愛心,不然書中介紹的那些溝通方法就降格成了技巧和話術,而這樣的溝通其實也是暴力的。 在非暴力溝通中,愛心為何這么重要?因為這可以有效防止我們在溝通時,掉入人們習以為常的打標簽,先入為主的陷阱。語言是人類用于人際溝通的宏大獨創(chuàng),只有駕馭好這工具,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但語言不行能百分之百地描述我們周遭的客觀和主觀世界。把顏色數(shù)字化后就會發(fā)覺,在這世界上竟然有1600多萬種顏色,相比之下,人類用于描述顏色的詞匯卻寥寥無幾!另一方面,詞匯是穩(wěn)定的,但詞義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心態(tài)下,對不同的人是會改變的。比如讀了《非暴力溝通》一書中的某一章節(jié)后,飽經(jīng)風霜的人說“懂了”,初出茅廬的人也說“懂了”,雖然是同一個詞匯,但詞義卻是不一樣的。這也是為何在本書的379~381頁,作者拒絕用業(yè)內(nèi)公認的學術性方法去和精神病人溝通的緣由。假如沒有愛心,是無法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許多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心理狀態(tài)的。
無論是懇求他人做某事或是自己安排做某事,人們都希望能心想事成。當懇求和安排能滿意真實的需求時,心想事成是比較簡單做到的。那么怎么才能發(fā)覺真實的需求呢?作者告知我們,不能簡潔去聽需求方在說什么和做什么,因為同一詞匯可能會有不同的詞義,同一行動可能會有不同的.動機。只有通過視察和感受,不要受說什么、做什么的干擾,才有利于找到最接近真實的需求,所提出的懇求才可能被接受。
1943年夏季,還是童年的作者一家搬到了美國密歇根州的底特律。搬來后的其次個星期,他家旁邊一處公園發(fā)生了一起嚴峻的暴力事務,這個事務萌發(fā)了作者對非暴力溝通的關注!斗潜┝贤ā肥装l(fā)出版的詳細時間無從查考,不過據(jù)網(wǎng)上的資料,大約在上世紀六十年頭,作者所提出的非暴力溝通方法就已被用來為美國聯(lián)邦政府資助的學校項目供應糾紛調(diào)解和人際溝通技巧培訓了。 20xx年1月,《非暴力溝通》一書的漢譯本由華夏出版社翻譯出版,此時距首部蘋果智能手問世己過去了兩年。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大幕的緩緩拉開,給世界帶來了數(shù)不清的顛覆性變更。對于《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的方法也不例外。個人感覺,至少有兩點對《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的方法提出了挑戰(zhàn)。其一是信息不斷以翻倍的方式暴增著,而每個人每天所擁有的時間卻仍舊是不變的24小時。結(jié)果人人都很匆忙,時間也被高度碎片化。浮躁的心態(tài),讓打標簽成了人際溝通中的標配;其二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借助智能手機,在各類網(wǎng)絡社交平臺上進行不見面的溝通溝通。這樣的溝通溝通,不僅因為萍水相逢而極度缺乏信任,而且面對面溝通溝通時,那些豐富的動作語言也難以被感知。在這種狀況下,《非暴力溝通》中介紹中的那些方法如何來加以變通運用?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4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很多年前就買了,對于一個愛讀純文學類書籍的我來說,干貨滿滿的工具書讀起來有點困難。因為高一年級的老班們有一個讀書會,于是責令自己兩天讀完——有壓力才有動力呀,終于在讀書會前1個小時讀完。雖然有一種囫圇吞棗之感,但感同身受也的確幫助我更快的理解了作者所倡導的“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外國人寫的心理學的書還是會存在文化的差異,語言翻譯的轉(zhuǎn)換讓人不容易很快的理解消化。有些繁冗的內(nèi)容閱讀的時候就直接略過。作者重點談到日常生活的我們從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更可怕的是,我們并不自知。作者借用甘地曾用過的“非暴力”一詞,來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愛。這種溝通方式被稱為“愛的語言”?吹竭@,誰不想繼續(xù)看下去,究竟什么是愛的語言,難道我們對最親的人說的話不是“愛的語言”嗎?作者一語蔽之:非暴力溝通就是提醒我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作者在書里用了十三個章節(jié)來生動形象的告訴我們?nèi)绾芜M行“非暴力溝通”,如何才是“愛的語言”。
1.觀察和評論——觀察源于客觀,評論源于主觀。人太喜歡進行“道德評判”,太喜歡主觀的標簽化,而作者所說的觀察是不帶任何情緒的準確的表述。
2.體會和表達感受。中國人的內(nèi)斂總會羞于表達感受,于是在揣測中參雜了各種主觀情緒和臆斷,這時候你需要閉上眼睛體會自己的情緒,然后準確的表達出來。句式應該是這樣的:我感到……因為我……
3.請求幫助。就是要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么,這個請求要清晰明了且具體。
4.傾聽的力量。當有人求助的時候,你要的不是立刻說解決的辦法,而是傾聽,體會。
5.愛自己。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了解自己的需要。作者特別的告訴我們,“不要做任何沒有樂趣的事情”,學會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學會用“我選擇做,是因為我想。”這樣的句式幫助我們探尋做事情的初心。
6.充分表達憤怒。在這里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情并不取決于他人的行為,你需要體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需要,然后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時候你的憤怒才會有價值。
應該說翻完這本書,道理基本明白了,但更為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反思我們?nèi)粘贤ǖ臓顟B(tài),哪些還需要改進,比如對孩子、對學生是不是容易一概而論,標簽化。在和別人的溝通時,盡量不帶著預設立場和感受,盡量保持冷靜客觀地聆聽對方想要表述的內(nèi)容。一語蔽之,這本書讓我們平和心態(tài),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最舒適的重要他人。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5
從這本書里學到了很多。最重要的一條是:不是判斷或者指責,而是說出自己的需要。
人和人之間價值觀不同,在乎的事情也不一樣?赡芪艺J為重要的事情,你覺得不重要。但是如果我氣呼呼的告訴你:你是個混蛋,因為你覺,所以你覺得???,以此確定對方的觀察和感受。理解對方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從此,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她的需求。然后你可以問:你希望??,以明白自己可以如何安撫他。
所以這本書讓我學會不再將個人的價值判斷強加到他人身上,而是學會講出自己的需求,或者去體會別人的觀察和需求和我的有什么不同,然后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別人的.感情。這樣才是一個社會人。
感謝這本書,讓我知道價值觀可以很多元。但是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不一定要建立在同樣的價值判斷上,而可以建立在同理心和需求的溝通上~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02-16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06-02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15篇06-15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精選20篇)06-24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03-12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01-05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精選11篇)08-23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5篇05-31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3篇06-01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優(yōu)秀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