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顏料坊的孩子》讀后感
當(dāng)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顏料坊的孩子》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顏料坊的孩子》讀后感1
我雖然沒到過蘇州,但是蘇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熬焦锰K見,人家皆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再如“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等等!额伭戏坏暮⒆印穼懙木褪翘K州城一家有歷史的顏料坊以及顏料坊主人一家,特別是兩個孩子的故事。
接下來我就來講講這兩個小主角。姜思與姜年是一母同胞的`姐弟,雖長得相似但性格迥異。弟弟姜年調(diào)皮,機靈,講義氣,他特別喜歡科學(xué)很愛做實驗,也喜歡看書。其實我更喜歡姐姐姜思。
姜思不僅秉承了顏料世家的優(yōu)勢,而且她執(zhí)著,做事認(rèn)真一絲不茍。她特別喜歡畫與色,真是超乎想象可以說是一種癡迷吧!她每次都會偷偷地臨摹《芥子園畫譜》,后面姜琰去云南進(jìn)貨前第一次給姜思布置畫畫作業(yè)她幾乎都忍不住要歡呼雀躍。超額完成姜琰要求,畫的不僅有山水,蘭竹梅菊,花卉翎毛還有人物,各個門類都有畫。有一個晚上她媽媽何韻茵上樓給姜年蓋被子的時候,姜思的房間里燈還亮著,她還在挑燈夜畫呢!生活中她超懂事,很愛勞動每次都能主動幫媽媽收拾碗筷整理桌子等。最讓我感動的是當(dāng)姜琰發(fā)生意外,家里面臨經(jīng)濟(jì)危機時姜思想靠賣畫來賺取學(xué)費,真的好懂事好乖。
《顏料坊的孩子》一起有二十個篇章,我最喜歡的還是——小繡娘。原因是:當(dāng)媽媽何韻茵讓姜思學(xué)蘇繡,可是她沒聽從媽媽的安排而是堅持著她自己喜歡的制色與畫畫。并且每天都勤加練習(xí),后面去桃花塢在曾青家畫年畫都被曾伯伯表揚和認(rèn)可還賺取了人生中第一筆憑自己的畫掙得報酬。
姜思實在是太厲害,太厲害啦!我迫不及待想記錄下心境與大家分享。我情不自禁的喜歡上了蘇州,更喜歡這一家人。在接下來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我要向姜思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她的執(zhí)著,認(rèn)真和懂事。
《顏料坊的孩子》讀后感2
今年暑假,我讀了《顏料坊的孩子》,其中《胭脂膏》中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最令我感動,讓我思考很久。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姜家,是個制色顏料世家,開了一家思年堂。姜思、姜年父親在世時,叫他們制色、繪畫。以及一次父親意外的去世后,母親獨自擔(dān)任起對孩子的教育。她用鼓勵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一夜之間,成了大人一樣。
自從他們的父親去世之后,姜思就陷入了沒完沒了的壓抑、痛苦之中,就像梅雨籠罩心頭。甚至姜思還有些回避。他畫畫時,紅色全部都用黃色代替,因為流動的胭脂色(紅色)要了她父親的命。當(dāng)然,這使整個畫面沒有那么完美。
她媽媽何韻茵將這些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喪夫之痛并沒有阻止他對孩子的積極教育。一次晚飯時間,何韻茵突然說:“從今天開始,我要和你們一起學(xué)畫畫!钡谝惶,姜思陪媽媽試了黃色,直到第六天,赭色都試了,就沒試紅色,這在何韻茵的意料之中。第七天,何韻茵說:“姜思,我有個需求:今天,思年堂進(jìn)來了一些胭脂色,你可以幫我試一試嗎?”姜思冷冷的拒絕了何韻茵的需求。他媽媽卻給她沾好了紅色,她的筆猶如展翅飛翔的雛鷹看到蛇一樣,心里過不去那道坎,但是她還是畫了,畫的是那么美麗、自然,她媽媽的教育有了好的回報。
其實,現(xiàn)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里面喬英子的媽媽對她特別嚴(yán)格,不理解她的'夢想,不但她的成績沒有提高,還逐步下降,最后還患上了中度抑郁。
其實,喬英子的媽媽是現(xiàn)在千千萬萬個家長的縮影。現(xiàn)在的家長,不讓孩子們有選擇的余地,讓孩子們上更多補習(xí)班,一門課就要報兩三個,孩子們當(dāng)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其實,孩子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應(yīng)該讓孩子們有一種自我的意識,自己查漏補缺,家長和老師只是一盞盞為孩子們指明方向的明燈,真正的孩子應(yīng)該自己走路。如果幫孩子們走路,批評走的太慢,只會讓孩子們越走越慢,最后成為他們生活道路上的一道坎。
所以,家長們要像何韻茵一樣,用另一種方式對待孩子,而不能像英子媽媽一樣,成為孩子生活道路上的一道坎,想何韻茵一樣,才能使孩子們在求學(xué)與生活道路上越走越遠(yuǎn)!
【《顏料坊的孩子》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松坊溪的冬天》教學(xué)反思03-05
《松坊溪的冬天》教學(xué)反思7篇03-22
好孩子壞孩子讀后感04-30
《雪孩子》讀后感01-28
《水孩子》讀后感03-30
水孩子讀后感04-28
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讀后感04-21
從外星來的孩子讀后感04-29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04-27